最新炼焦煤配煤技术
浅谈如何提高配煤炼焦技术

浅谈如何提高配煤炼焦技术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对钢铁的需求,也拉动了炼焦生产的高速发展。
焦炭产能的快速扩张,导致了炼焦煤供应紧张,此外,由于当前高炉的大型化对焦炭质量及其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炼焦煤资源中强粘结性煤却越来越少,这一矛盾在我国尤为突出。
如何合理利用煤资源,满足焦化生产需求是我们长期面临的任务。
一、配煤炼焦技术目前世界各国的焦化行业为稳定提高焦炭质量,合理利用炼焦煤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主要采取以下几种配煤炼焦技术:1、捣固炼焦技术,根据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焦炭资源专业委员会的调研,捣固焦炉可以大量配用价格低的气煤、三分之一焦煤、瘦煤,明显降低了炼焦配煤成本,合理利用了煤炭资源,为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配型煤炼焦技术:将炼焦装炉煤的一部分从备煤系统切出配加粘结剂后压制成型煤,再与其余散装煤料混合装炉炼焦,此技术由于煤料堆积密度的提高和粘结剂对煤料的改制作用,开显著改善焦炭质量。
3、煤调湿工艺:煤调湿工艺是上世纪80年代开发的技术,旨在降低装炉煤的水分,减少由于洗煤厂脱水工艺及气候影响造成的装炉煤水分波动。
经煤调湿后,配煤水分控制在6%左右。
用此工艺技术有助于提高焦炭质量(包括冷态强度和热态强度)、增加焦炉生产能力、降低炼焦耗能、稳定焦炉操作、减少炼焦污水、延长焦炉寿命。
其缺点是运煤过程易扬尘、炭化室易结石墨、焦油渣量增大。
二、配煤煉焦技术的应用(一)粘结剂添加的技术控制根据相关实验和实际生产经验表明,粘结添加剂的添加,确实可以很好的弥补炼焦煤的粘结性,因此可以通过添加粘结剂和低廉的弱粘煤来代替部分高粘结性煤,同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炼出优质的焦煤。
实验证明配煤炼焦过程中粘结剂的添加可以提高炼焦过程中的配煤流动度,改善焦炭的结晶组织,提高配煤的粘结性。
实际应用时,可以采用改质沥青作为炼焦添加剂,并适当增加配煤中瘦煤和弱粘煤的比例,这样炼出的焦炭,不但质量不低于高粘结性煤所炼的焦炭,相比之下其冷强度与热性质也有一定的改善。
采用配煤炼焦新技术 稳定提高焦炭质量

采用配煤炼焦新技术稳定提高焦炭质量1 前言高炉大型化、喷吹煤粉等技术的应用,使焦比大幅度下降,焦炭在高炉中停留时间加长,其料柱骨架作用更加突出,这对焦炭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增加炼焦配煤中优质炼焦煤的配入比例是提高焦炭质量的有效和通常做法。
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极大地拉动了钢铁生产的高速增长,因而强力带动了炼焦生产的高速度发展,焦化行业连续数年快速发展,2006年焦炭产量达到29768万吨,同比增长17.14%,机焦26279万吨,同比增长19.44%,占88.28%,焦炭出口1450万吨。
焦炭产能的快速扩张导致炼焦煤供应紧张,炼焦煤价格大幅度升高,优质炼焦煤供应更加紧张。
同时,由于焦炭产能过剩,焦炭价格低迷。
焦化行业面临着煤炭资源供应紧张和经济效益低下的双重压力,如何合理利用煤炭资源,提高焦炭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满足钢铁工业持续发展是摆在焦化企业面前的紧迫任务,也是长期任务。
选择合适的备煤工艺及炼焦新技术、以煤岩学理论和实践为基础,通过合理选择原料煤、优化炼焦配煤,以期达到合理利用煤炭资源,降低主焦煤和肥煤的配入量,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焦炭质量,是焦化企业实现长期发展与资源利用相协调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2 喷吹煤粉的大型高炉对焦炭质量的要求随着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高炉大型化、喷吹煤粉技术和精料技术应用,使焦比大幅度下降,焦炭在高炉中停留时间加长,其料柱骨架作用更加突出,这要求焦炭的化学指标、冷态机械强度和热态性能均应提高。
尤其是反映热态性能的反应性(CRI)、反应后强度(CSR)应达到较高指标,以弥补焦炭在高炉中停留时间延长带来的碳溶反应加剧的问题。
同时,对于大型高炉,可考虑适当加大入炉冶金焦的平均粒度,以抵消碳溶反应带来的粒度减小,使高炉风口焦保持合适的粒度,确保高炉的透气性。
我国钢铁企业众多,高炉容积从数百立方米到四、五千立方米,高炉喷吹煤粉量从几十千克到二百千克不等,对焦炭质量的要求不同。
配型煤炼焦技术

促进黏结剂组分与非黏结剂组分结合,
改善了煤的结焦性,升温快、软化早 散密度高,半焦收缩小,焦炭裂纹少 装炉煤成型时加一定量黏结剂,有改 质作用,改善黏结性能 ,提高强度指 标,改善焦炭光学作用
煤料性质:挥发分越低,黏结性越差
的煤,配型煤炼焦效果越好 配型煤的入量:一般型煤配比不超过 30%为宜,当媒质较好时,配入量降 至15%~20%
煤化10—2班 李瑞环
概况 配型煤炼焦工艺改善入炉煤料粘结性
能的机理 成型煤影响因素 配型煤炼焦工艺及设备 成型煤的主要设备 发展配型煤技术的关键问题 市场应用
配型煤炼焦目前在炼焦工业生产中应
用成熟的一种备煤新工艺。该工艺将 一部分装炉煤在装入焦炉前配入黏结 剂加压成型块,然后与散装煤按比例 混合后装炉的一种炼焦煤准备的特殊 技术措施。
成型反压力:过高,煤粒碎裂并不容
易形成半球,成品率降低;过低,型 煤紧密度性差,压溃强度和视密度下 降,均影响型煤质量 。 宝钢成型机操作时,成型线压力一 般在0.7~0.8t/cm。
国内采用配型煤;炼焦工艺以宝钢为
代表,宝钢一期工程引进了新日铁配 型煤炼焦工艺。三期工程又引进了新 日铁简化流程配型煤炼焦工艺,该技 术的实施对提高宝钢冶金焦炭的质量、 缓解华东地区炼焦煤紧张状况起到积 极作用。
!混捏时间:在特定的蒸汽温度、压力、 使用量及吹入方式等条件下,煤料在 混捏机内从常温加热到黏结剂的熔融 状态,并进一步加热,混捏均匀的总 的停留时间 如:宝钢成型煤料的混捏时间约为6 分钟
成型锟速:越快、加压短,压溃强度
越低,紧密度越差,成品率越低;过 分降低锟速,成型机生产能力下降, 不利于设备发挥 。一般成型机压锟转 速在0.5~0.8m/s
探讨炼焦配合煤的最佳配比问题

探讨炼焦配合煤的最佳配比问题摘要:本文对炼焦协作煤的最正确配比问题进行探究,由炼焦配煤问题的探究方法展开论述,分析了不同种类的煤在炼焦过程中的作用,进而根据炼焦的工艺以及炼焦的相关环节论述了配煤在其中的不同指标。
最终,通过试验对于炼焦协作煤中瘦煤、焦煤、肥煤等不同煤种的最正确配比进行探究,以此为不同煤种以及不同炼焦环节中协作煤的有效应用提供参考,进而优化生产环节,维护炼焦生产的科学性。
关键词:炼焦;协作煤;配比在炼焦的过程中,合理的煤炭资源配比可以提升生产的合理性与规范性,进而促进炼焦质量的提升,并且保证煤资源的有效应用。
煤资源在多个生产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性,但在适用的过程中,需要对于煤资源进行有效的配比,以此加深煤资源的应用性。
配煤比就是配煤方案,使用几种不同煤种根据肯定配入比例混合成协作煤,协作煤指标基本是各煤种的指标与其相应配入百分比乘积的加和运算。
1 炼焦协作煤配比问题的讨论方法煤是炼焦过程中的主要原料之一,在进行炼焦的过程中,炼焦协作煤的最正确配比问题是提升煤资源利用率以及保证焦炭应用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保证煤的最正确配比,需要在进行协作煤应用的过程中,针对煤的配比,进行科学的测定。
在此过程中,由于炼焦化学反应是一个较为冗杂的过程,要应用理论进行配煤问题的解决难以实现,因此要通过统计与试验的综合运用,形成有效的解决方法。
此外,还有部分学者在统计的基础上,应用数学的方法进行配煤问题的探究,如线性规划法、单纯形--点阵法等。
应用数学方法进行探究的过程需要进行大量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在二种或者三种原料煤的状况下会更为适用。
通常依靠对于各单种煤的极限比例来对于焦炭强度进行操纵,在试验的过程中,由于煤质改变或煤种缺乏,会对于焦炭的质量形成肯定的影响,这时要尽可能多的利用库存进行配比的调整。
在配比改变后,需要对于协作煤的灰分、硫分、挥发分等进行计算,以满足试验的基本要求。
2 不同种类炼焦煤在配煤中的作用2.1 气煤加热气煤生成的胶质体量较大,并且这种胶质体的稳定性缺乏,以及出现分解。
中间相配煤原理

中间相配煤原理
配煤原理是炼焦煤的一种处理方法,旨在通过合理搭配不同煤种,以达到改善焦炭质量、提高炼焦效率、降低能耗等目的。
其中,中间相配煤原理是一种常用的配煤方法。
中间相配煤原理主要是利用不同煤种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中间相的特性来进行配煤。
在炼焦过程中,不同煤种会产生不同性质和结构的中间相。
这些中间相的生成和演化会受到温度、压力、加热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合理搭配不同煤种,可以控制中间相的生成和演化过程,从而改善焦炭的结构和性能。
中间相配煤原理的具体操作方法是:根据不同煤种的性质和用途,将其按一定比例混合,然后进行加热和炼焦处理。
在加热过程中,不同煤种的中间相会产生相互作用,形成一种混合的中间相结构。
这种混合的中间相结构可以改善焦炭的强度、耐磨性、抗碎性等性能,从而达到提高炼焦效率、降低能耗等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中间相配煤原理的应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煤种的选择、配比、加热条件、炼焦条件等。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配煤效果。
炼钢焦煤配煤比例

炼钢焦煤配煤比例
炼钢焦煤配煤比例是指在钢铁生产中,将焦炭和煤一定比例混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冶炼效果。
这个比例的选择,对于钢铁生产的质量和效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炼钢过程中,焦炭和煤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还原剂和燃料。
焦炭是一种高碳含量的固体燃料,可以提供高温和还原剂。
煤是一种含碳较低的固体燃料,可以提供较低温度的热量和还原剂。
因此,在配煤比例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比例,以满足不同的生产需求。
一般来说,炼钢焦煤配煤比例会根据生产工艺、炉型、原料质量等因素进行选择。
在高炉冶炼中,焦炭和煤的比例一般为
6:4或7:3;在电炉冶炼中,焦炭和煤的比例则会相对较低,
一般为2:8或3:7。
此外,还需要根据原料的质量特点进行调整,如原料中硫、灰分含量高,则需要适当增加焦炭的比例。
总的来说,正确选择炼钢焦煤配煤比例对于钢铁生产的质量和效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并不断优化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冶炼效果。
炼焦配煤

1配煤的必要配煤作为炼焦煤准备的工序之一。
炼焦或碳化前煤料的一个重要准备过程。
即为了生产符合质量要求的焦炭,把不同煤牌号的炼焦用煤按适当的比例配合起来。
炼焦用煤品种较多,应用配煤技术,不仅能保证焦炭质量,还能合理地利用煤炭资源,节约优质炼焦煤,扩大炼焦煤资源。
配煤技术涉及煤的多项工艺性质、结焦特性和灰分、硫分、挥发分的配合性质和煤的成焦机理等。
长期以来,配煤试验一直是选定配煤方案、验证焦炭质量的不可缺少的配煤技术程序早期炼焦只用单种煤,随着焦化行业的发展,炼焦煤储量的明显不足,高炉用焦要求的提高,单种煤已不可能用来炼焦,走配煤之路已势在必行。
如济源金马焦化配煤比:35%ZJM,35%JM,15%FM,15%SM,可练出供济钢用的一级冶金焦,同时加入了肥煤,增加了化产回收,成本在1000元/t,而只用主焦煤炼焦成本在1200元/t,同时降低了化产回收,配煤效益可见一斑。
2 配煤的选择及方法各单种煤的结焦性(1)褐煤褐煤的变质程度高于泥煤而低于分类方案中的其它所有煤种。
在分类方案中,它的可燃基挥发分大于40%,煤中含有多量水分,加热时它不能产生胶质体,因此没有粘结性,在现代炼焦炉中不结焦,我们不将它划分在炼焦煤范围内。
在某些炼焦煤非常缺乏的国家,他们是通过复杂的工艺,利用褐煤制造型块炼成型焦,这已不属配煤炼焦的范畴,故不多述。
(2)长焰煤长焰煤的变质程度比褐煤高,在分类中其可燃基挥发分大于37%,胶质层厚度小于5毫米,这种煤粘结性极弱,在现代炼焦炉中不能单独结成焦炭。
在某些长焰煤多的地区,可以少量配用,但配入量稍多时,常会使焦炭强度和耐磨变坏,尤其是配煤中肥煤不够多时更为明显。
所以长焰煤也不列入炼焦煤范围内。
(3) 气煤气煤的变质程度较长焰煤高。
在分类图中气煤是一大类,它包括可燃基挥发分在30%~37%、胶质层厚度大于9~25毫米以及可燃基挥发分大于37%、胶质层厚度大于5~25毫米两区域。
前者属肥气煤,有一定的结焦性,其中二号肥气煤在现代焦炉中能单独炼焦,但质量较差,只能供中、小高炉使用。
最新炼焦煤配煤技术

•
(2) 互换性配煤原理 焦炭质量取决于炼焦煤中的活性组分、惰性组分含量
及炼焦操作条件。单种煤的变质程度决定其活性组分的质 量,镜质组平均组最大反射率是反映单种煤的变质程度的 最佳指标。目前应用煤岩学指导配煤,很多焦化厂都有自 己的配煤方案,但一般都是镜质组平均随机反射率、反射 率直方图及镜惰比三个参数作为煤岩学配煤参数。根据互 换性配煤原理,当配煤有较强粘结性时,加入一定量焦粉 或无烟煤有利于焦炭质量提高,回配3%~5%的焦粉代替 瘦煤炼焦,技术上是可行的,但在同样煤质情况下不添加 粘结剂,要保证焦炭质量,焦粉的细度至关重要。
确定配煤比并没有一定公式,一般应遵循上述配煤原 则,因地制宜,依据单种煤的结焦性,通过配煤小实验和 中试、拟定初步的配煤方案,然后进行试生产,配合后的 煤各项指标应满足焦炭对配煤指标的要求。
•
2. 煤炭的各项技术指标
2、 配煤方案设计相关指标 配煤技术涉及煤的多项指标:配合煤灰分、硫分、挥 发分和煤的成焦机理、结焦特性以及煤的岩相分析资料等 。常用的评价炼焦煤的技术指标有: (1)灰分:Ad% 煤种的杂质 (2)挥发分:Vdaf% 挥发成分含量 (3)水分:Mt% 煤的水分 (4)胶质层:Ymm 结焦性及粘结指数:G 粘结性 (5)试验焦炉:单种煤的炼焦功效 (6)煤岩分析:岩相分析,鉴定混煤。
•
在确定配煤比例时,应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条件,尽量 做到就近用煤、尽量减少北煤南运、西煤冬运及对流、重 复运输、尽可能缩短运输距离,以利于降低装炉煤的成本 。同时,在保证焦炭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约使用焦煤、 肥煤,多配入弱黏结性煤,此外在确定配煤比时,还应该 考虑炉体的具体情况,回收车间的生产能力、备煤工序的 设备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