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煤炼焦对焦炭质量影响分析
浅析配煤指标对焦炭质量影响及建议

配煤 及各煤 种 指标调 整提 供参 考依据 。
1 中铁 资源集 团青 海 有 限公 司主 要 来 煤 煤质 指 标 情 况 表1 来 煤 煤 质 指 标 情 况
由 统 计 的 表 1及 绘 制 的 图 1可 知 , 不 同 配 比 的
配 合煤灰 分平 均最 低为 9 . 5 0, 最 高为 1 0 . 4 0, 炼 出 的 焦 炭灰 分平 均最低 为 1 2. 8 4, 最高 为 1 3 . 5 2 。按 冶金
浅 析 配 煤 指 标 对 焦 炭 质 量影 响 及建 议
宗 创 新
( 中铁 资源集 团青海有 限公 司 , 青海 西宁 8 1 0 0 0 7 )
摘 要 : 配 煤 是 炼 焦 工 艺 的 一 个 关键 , 由于 来煤性质 、 配煤 煤 种 不 同 , 对 焦 炭 质 量 均 有 明 显 影 响 。 在
图1 配煤 灰 分 与 焦炭 灰 分 比较
收稿 日期 : 2 0 1 2—1 1— 2 8
・
二 级焦 的指 标 , 配合 煤 灰分 上 限 限定 为 1 0 . 4 0 %; 否
9 2・
宗创新 ・浅析配煤指标对焦炭质量影 响及建议 则 , 灰分 将超 过 指标上 限。
3 配煤 硫分 与焦 炭硫 分 比较
2 0 1 3年 2月 第 3期 总 第 2 7 7期
内 蒙 古 科 技 与 经 济
I nn e r Mo n g o l i a S c i e nc e Te c h no l o g y & Ec o no my
F e bu r a r y 2 01 3 No. 3 To t a l No . 2 7 7
i
一
1
煤质与配煤结构对焦炭热性能的影响

1 试 验 方 法
1 1 试 验样 品 .
试验样 品取 自邯 宝公 司焦化 厂 1~ 4号J X 0— N7 2 型焦炉生产 的焦 炭 , 严格按 照 G 97 8( 并 B 19- 9 焦炭试 样 的采取和制备》 进行制样。
全国中 文核心期刊 矿业类 核心期刊 ( A— o c Jc 规范》 执行优秀期刊_ j
]
煤 质 与 配煤 结 构 对 焦 炭 热 性 能 的影 响
薛士科 ,谢 春 德2, 马艳 丽
( .河北 工 业职 业技 术 学院 , 1 河北 石 家庄 0 0 9 ; 5 0 1 2 .河北钢 铁 集 团邯钢 邯 宝公 司焦 化厂 , 河北 邯 郸 0 6 3 ; 5 0 1
强度 试验 装 置 ” 该 设 备 能 够 自动 控 制 反 应 的 温 度 , 和 时问 , 验 结果 准确 可靠 。 试
2 煤质对 焦炭 热性质 的影 响
煤质对 焦 炭反 应 性 的影 响 起 最 主要 的作 用 , 包 括 煤 的变质 程 度 、 中的杂质 、 的结 焦性 能等 。 煤 煤
1 2 试 验方 法 .
何 种反 应气 体 , 反 应 性 与 煤 的 变 质程 度 煤 范 围 内 , 质 组最 大 平 均 反 镜
试验 参 照 G / 0 0 2 0 《 炭 反 应 性 和 反 B T40 - 0 8 焦
射 率与 所得 焦炭 的 反 应性 呈 良好 线 性 关 系 , 相 关 其
发分高于 3 5%时 , 印使 配煤 的粘结性很好 , 也很难 得到 高强度 的焦炭 ; 发 分 和最 终 收 缩 度 分别 低 于 挥
炼焦生产配煤细度对焦炭质量、成焦率影响及控制方法(浅谈配煤细度对焦炭质量、成焦率影响及控制)

炼焦配煤细度对焦炭质量、成焦率影响及控制方法(浅谈配煤细度对焦炭质量、成焦率影响及控制)一、介绍:配合煤的细度:用0-3mm粒度级煤占全部煤的质量的百分率来表示。
细度对粘结性的影响:细度过细时导致粘结性下降,当煤粒度小至0.5-1mm时,其膨胀度开始明显降低;煤本身粘结性不同,细度对膨胀度影响的程度也不同。
细度对堆密度的影响:如小于2mm粒级含量从60%增加到80%时,堆密度减少30-40kg/m3。
使炭化室装煤量减少,装炉煤粘结性降低,导致焦炭耐磨强度变差(即M10增大),因此尽量保证煤料粉碎的均匀性。
对常规炼焦,0-3mm粒级量为72-80%;捣固炼焦为90%以上,为配煤细度均匀,在粉碎前筛出粒度小于3mm的煤,防止重复粉碎,粒度过细。
配合煤细度对配合煤堆密度、焦炭机械强度、热强度及焦炭产量的影响,用来指导实际生产;在一定条件下,按照实际使用的配比,进行不同细度下配合煤,寻找配合煤细度与焦炭质量、产量的对应关系。
随着焦炉大型化及喷吹煤的大量使用,对焦炭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需要更高的冷热态强度、更低的反应性、低灰、低硫和较低且稳定的水分。
面对焦炭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及优质炼焦煤的日益短缺,如何根据现有的煤炭资源和生产设备来生产达到质量指标要求的焦炭,并使焦炭生产成本最小,是整个焦化行业追求的目标。
大部分焦化厂都采用先配煤后粉碎的生产工艺,该工艺流程简单,投资小,但也存在粉碎不均、配煤准确度差的缺点;为得到强度更好、产量更高的焦炭,各焦化厂应寻找各自最适合的粉碎细度。
1.配合煤细度与堆密度的关系。
配煤采用自配方式来控制配合煤细度,即为先配合后粉碎,在装煤量相同的情况下,配合煤堆密度是随着细度的增加呈抛物线形式;当细度在79.56%时,堆密度达到最大值0.928t/m3,随后,堆密度随着细度的增加而降低。
这是由于,前期,随着细度的提高,煤料间的间隙减小,使煤粒间的接触更加紧密,因而堆密度增加;而细度越细,煤粒越小,面与面磨擦越大,这样颗粒相互不容易挤紧,此时堆密度反而会下降。
(焦化厂)影响冶金焦炭质量的因素

(焦化厂)影响冶金焦炭质量的因素对焦炭的质量控制,这里主要是针对冶金焦炭的质量控制。
这对钢铁企业中的高炉炼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钢铁企业中的焦化厂所进行煤干馏得到的焦炭主要是供给高炉炼铁用的。
对焦炭的质量控制,也就是对不利焦炭质量的因素的控制,深层研究也就是对作为炼焦炭的煤和炼焦工艺过程有关因素的控制。
(1)配合煤的成份和性质对焦炭质量的影响配合煤的成份和性质决定了焦炭中的固定(C)、灰份(Adt)、硫份(Sed)和磷份(P)的含量。
而焦炭的块度和强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取决于原料煤的成份和性质。
配合煤是由各种单种煤配制而成,也就是说原料煤的成份和性质决定了配合煤的成份和性质。
如:配合煤中的硫份和灰份低,说明单种煤的硫份和灰份低,所炼出的焦炭的硫份和灰份也低。
比如:在配合煤中增加高挥发份,低变质程度的气煤所炼出的焦炭细长,块度小,若在配合煤中增加焦煤和瘦煤,炼出的焦炭就会使收缩裂纹减少,块度增大。
若在配合煤中配有含无机物矿物质增多(也就是所说的灰份)也就会影响焦炭的强度。
这说明配合煤的成份和性质是由各单种煤的成份和性质决定的,除此外,配合煤的粉碎细度也会影响焦炭的强度,粉碎细度影响堆比重,由于煤的结构复杂,所粉碎的细度也不一定一样,故此对细度的要求不能一概而论(一般要粉碎粒度小于3mm的要控制在80±3%为好)。
(2)炼焦加热制度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炼焦加热制度是影响焦炭质量因素之一,而影响焦炉的加热制度的主要因素是炼焦的加热速度和结焦末期的温度,加热速度和结焦末期的温度都与结焦时间有关,结焦时间愈短则加热速度愈快,标准温度就愈高,而结焦末期温度也就高。
通过生产实践研究表明:当加快结焦速度时,可使煤在干馏过程中使胶质体的流动性增加,炼出块度小的坚固焦炭,这是好的一面,但是加快结焦速度,也会使焦炭收缩裂纹增加,焦炭的块度变小,强度降低,这又是不利的一面。
公司的55孔大型6米焦炉设计的结焦时间为19小时,若结焦时间小于设计结焦时间1小时,则大块焦(>40mm粒度)就降低约6%左右,当然不同的配煤比也有所不同。
配合煤指标对焦炭质量的影响

配合煤指标对焦炭质量的影响在进行炼焦配煤操作时,对配合煤的主要质量指标要求包括:化学成分指标即灰分、硫分和磷含量,工艺性质指标即煤化度和粘结性,煤岩组分指标和工艺条件指标即水分、细度、堆密度等。
(1)配合煤的灰分煤中灰分在炼焦后全部残留于焦炭中,配煤的灰分指标是按焦炭规定的灰分指标经计算得来的,即配煤灰分(A煤),焦炭灰分(A焦) × 全焦率(K, %)不同用途的焦炭对灰分的要求各不相同,一般认为,炼冶金焦和铸造焦时,灰分为7%~8%比较适合,炼气化焦时,则为15%左右。
(2) 配合煤的硫分煤中硫分约有60%~70%转入焦炭,因配合煤的产焦率为70%~80%,故焦炭硫分约为配合煤硫分的80%~90%。
由此可根据焦炭对硫分的要求计算出配合煤硫分的上限。
(3)配合煤的磷含量由于含磷量高的焦炭将使生铁冷脆性变大,因此生产中要求配合煤的含磷量低于0.05%,中国的冶金焦和铸造焦出口时,外商对磷含量的要求十分严格,气化焦对磷含量一般没有特殊要求。
(4)配合煤的煤化度表述煤的变质程度最常用的指标是挥发分Vdaf和平均最大反射率 max,两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确定配合煤的煤化度控制值应从需要、可能、合理利用资源、经济实效等方面综合权衡。
配合煤的挥发分对焦炭的最终收缩量、裂纹度及化学产品的产量、质量有直接影响。
从兼顾焦炭质量以及焦炉煤气和炼焦化学产品产率出发,各国通常将装炉煤挥发分控制在28%~32%范围内。
制取大型高炉用焦炭的常规炼焦配合煤,煤化度指标控制的适宜范围是 max,1.2%~1.3%,相当于Vdaf,26%~28%。
但还应视具体情况,并结合粘结性指标的适宜范围一并考虑。
气化焦用煤的挥发分应大于30%。
(5)配合煤的粘结性配合煤的粘结性指标是影响焦炭强度的重要因素。
各国用来表征粘结性的指标各不相同。
常用的指标有煤的膨胀度b、煤的流动度MF、胶质层指数y、X和粘结指数G,这些指数大,表示粘结性强。
配煤炼焦试验及焦炭质量的预测

O 5 5 O
标见 表 3 、表 4 。分 别 对 C I A、 7 l;C I G为 为 为 为 R — 53 - 铋 5 R — 、 5 O O 3 4 6 8 O O Y;C R ̄ 71 ;C R ̄ 2 8 9 O 二 元 一 次 回 S A、 53 S G、Y 进 行 .5 归分析 。
C R 5 ,6 1 8 一 . Y S = 0 + . G 03 5 2 5
表5 柏k g焦 炉 焦 炭 C I 配 合 煤 A、 R 与 L 的 数 据统 计 表 3 s
() 1 () 2 () 3
() 4
表6
回 归 方 程显 著 性 检 验 表
1 、方 程 的相 关 系数 均 大 于 07 2 .1 ,所 得 的 四 个 回 归方 程 有 意 义 2 、方 程 的 预测 精 度 各 是 2 0 ,2 %,4o ./ . 60 o .%,28 - % 3 、从 t 验 得配 合 煤 的 A、G对 C 、C R反 应 明 显 ,Y、 检 m S 则 不 够显 著
均 大 于 1= .1 ,这说 明 4个 线 性 回归 方 程 有 . 07 2 1 3 意义 :另外 4个 方程 的精 度 S分 别为 2 %、20 . 6 .%、 4 %、28 ;并 经 过 t 验 得 配 合 煤 的 A,G 对 . 0 . % 检 CI S R .C R反 应 明显 ,Y和 7, 则 不够显 著 。 ,3 .5
维普资讯
燃 料 与 化 工
Fu l& Ch mia rc se e e c lP oe ss
B
3
M8 0 7 r2 O Vo.8No2 13 .
9 ¨ m
9 9 9 9
配煤炼焦试验及焦炭质量的预测
炼焦工艺过程对焦炭质量的影响

炼焦工艺过程对焦炭质量的影响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炼焦工艺也越来越先进,通过提升焦炉的规模,提高煤的湿度、捣固等方法的方式,炼焦工艺在长时间的摸索中已经逐渐成熟。
下面本文将对目前的炼焦工艺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实验室角度和工业实际生产的角度分析炼焦工艺对于焦炭质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为满足今后不同需求对于炼焦生产及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炼焦;工艺;焦炭质量炼焦的过程其实就是通过高温把煤干馏的过程,是在应用煤的技术中最成熟和应用最广泛的技术。
大部分工厂的炼焦流程通常包含原料煤的准备和处理、焦炉炼焦和焦炭后处理三个工段组成。
1.炼焦工艺简介(1)粉碎工艺通常炼焦过程使用的煤都包含了八到十个品种的煤,在粉碎之前,一般根据粉碎的难易程度将煤分成易粉碎的和难粉碎的两部分,易粉碎的一般是焦煤、肥煤,难粉碎的一般是气煤、瘦煤。
通常使用锤式粉碎机来进行粉碎,因为锤式粉碎机具有可逆、可调速的特点,能够比较容易控制粉碎的细度,更容易达到工艺预期想要达到的粉碎细度。
因为不同的煤特点不同,有的煤的块度大、难磨碎,所以在粉碎前将这类煤先进行一次粉碎,达到预期细度以后再进行二次粉碎,这样的煤可以应用于不同工艺和生产对煤细度要求的不同情况。
(2)成型煤工艺成型煤工艺的发展,是以配煤、粘结剂为底研发的炼焦的新的工艺,关键的要点就是成型煤技术和粘结剂技术。
成型煤生产工艺的生产设备主要有混煤机、成型机、网式输送机和粘结剂添加装置等,主要的工艺流程是首先将从煤场储备的煤运送到配煤槽,由配煤槽输送到粉碎机进行粉碎,粉碎之后的煤进入混煤槽进行混合均匀,之后从混煤槽进入到缓冲槽对粉煤进行分离,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三十的粉煤进入混炼机添加粘结剂和蒸汽通过成型机加工之后和另外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五之间的粉煤一起通过煤塔装炉。
(3)煤调湿工艺焦炉的煤调湿工艺通常采用蒸汽以多管路回转的方式进行干燥,并以烟道气为载气直接或者间接的加热把煤的外在水分控制在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八之间。
炼焦配煤与焦炭质量关联性的初步研究

炼焦配煤与焦炭质量关联性的初步研究摘要本课题组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和生产上大量数据的分析,设计了合理可靠的煤焦质量预测模型。
并证明了单种煤的灰分、硫分和挥发份与配合煤的灰分、硫分和挥发份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可以运用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进行有效地预测;但粘结指数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差较大,不能用一元线性回归法进行预测。
同时,配合煤的灰分、硫分与焦炭中的灰分、硫分具有线性关系,可以运用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进行有效地预测;但焦炭机械强度运用一元线性回归预测结果与实测值偏差较大,故只能运用二元线性回归法做出焦炭机械强度的预测模型。
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估即把设计的模型用于具体工厂数据上,证明此模型可以简单预测焦炭质量。
故在今后工业生产中可以运用此模型合理有效地控制炼焦煤中灰分,检验配煤的合理性以达到合理指导配煤的作用。
为选择可行的、经济的配煤方案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优化配煤方案,来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焦炭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关键词:配煤,线性回归,预测模型IFIRST STEP RESEARCH OF COAL BLENDINGCONNECT WITH COAL QUALITYABSTRACT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available on the production of large amounts of data and the analysis, design CHAR a reasonable and reliable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 And to prove that a single species of coal ash, sulfur, volatile and with the coal ash, sulfur and volatile linear relationship to a certain extent, you can use one yuan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for effective forecast predicted, but Bond Index forecast And measured large difference, which can not be one yuan linear regression to predict. At the same time, with coal ash, sulfur and coke in the ash, sulfur linear relationship, you can use one yuan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for effective forecast predicted, but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of coke use of one yuan linear regression predicted and measured deviation Larger, it can only use the dual linear regression to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of Coke prediction model.The prediction model that is designed to assess the model for specific data on the plant that this model can be simple prediction coke quality. Therefore,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in the future can use this model, rational, and effective control of coking coal ash, testing the reasonableness of the blending of a reasonable guide to the role of coal. For the selection of viable economic programme providing the basis for coal, coal blending programme to optimize and reduce the cost of production and meet market demand and improve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coke. Thus blending reasonable guidance and control the coal ash in order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coke.KEY WORDS: coal blends,Linear regression,Prediction model,II符号说明符号意义Ad 干燥基灰分Vdaf 干燥无灰基挥发份St,d 全硫Fc 固定碳Mt 全水分G 粘结指数Y 胶质层最大厚度X 收缩度b t 奥亚总膨胀度K 成焦率A配配合煤干燥基灰分A焦焦炭干燥基灰分M25 焦炭做完转鼓试验后过25㎜的筛上物M10 焦炭做完转鼓试验后过10㎜的筛下物III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符号说明 (III)目录 .............................................................................................................................I V 1 研究现状与选题背景 .. (1)1.1焦炭使用现状 (1)2 配煤的研究 (3)2.1 配煤的目的和意义 (3)2.2 配煤的原理 (3)2.2.1 胶质曾重叠配煤原理 (3)2.2.2 互换性配煤原理 (4)2.2.2 共炭化原理 (4)2.3单种炼焦煤的成焦特性的研究 (5)2.3.1 气煤 (5)2.3.2 肥煤 (5)2.3.3 焦煤 (5)2.3.4 瘦煤 (6)2.4 配合煤的选择及其指标 (6)2.4.1 对配煤的要求 (6)2.4.2 对配合煤的要求 (6)2.4.3 配合煤的指标 (7)3 配煤技术的概括 (9)3.1 经验配煤 (9)3.2 煤岩配煤 (9)3.2.1 煤岩配煤 (9)IV3.3 现代配煤 (10)3.3.1 简单预测模型法配煤 (10)3.3.2 煤焦质量管理系统 (10)3.4 各种配煤方法的比较 (11)4 简单预测模型法配煤 (13)4.1 简单预测模型法配煤的原理 (13)4.2预测模型的建立 (13)4.2.1 配合煤性质预测模型 (14)4.2.2 焦炭质量的预测模型 (15)4.3 校验 (22)5结论 (33)参考文献 (36)附录 (37)致谢 (39)V1 研究现状与选题背景煤焦化是煤炭加工转化中最成熟、发展时间也是最长的工艺,但随着钢铁高炉大型化和高压喷吹技术的发展,它的主产品焦炭质量及其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然而炼焦煤资源中强粘结性煤却越来越少, 这就限制了焦炭的质量的提高这一矛盾在我国尤为突出(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煤炼焦对焦炭质量影响分析
[摘要]配煤是炼焦工艺的一个关键。
由于煤炭性质、储量、煤种分布、开采及运输等因素的影响,如何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出最佳配煤方案,配合出最理想的入炉原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本文分析了主要炼焦煤在炼焦上的作用和对焦炭质量的影响,为提高炼焦用配煤的市场竞争找到了一条可供参考的有效径。
[关键词]焦炭;炼焦;配煤;质量
中图分类号:tq5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3)22-0275-01
0 引言
中国煤炭产量在世界产煤国家中名列第一,煤炭作为主要能源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重视煤炭的高效、清洁生产和实现以煤炭为基础的化工产品的转化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之一。
目前,我国主要以配煤炼焦生产为途径,来实现煤炭产业链条延伸,进而实现煤化工产品的转化。
1 配煤概念
配煤是焦化厂炼焦煤准备的工序之一,炼焦前煤料的一个重要准备过程。
即为了生产符合质量要求的焦炭,把不同煤牌号的炼焦用煤按适当的比例配合起来。
炼焦用煤品种较多,应用配煤技术,不仅能保证焦炭质量,还能合理地利用煤炭资源,节约优质炼焦煤,扩大炼焦煤资源。
配煤技术涉及煤的多项工艺性质、结焦特性和灰分、硫分、挥发分的配合性质和煤的成焦机理等。
长期以来,配煤
试验一直是选定配煤方案、验证焦炭质量的不可缺少的配煤技术程序。
早期炼焦只用单种煤,随着焦化行业的发展,炼焦煤储量的明显不足,高炉用焦要求的提高,单种煤已不可能用来炼焦,走配煤之路已势在必行。
如七台河龙洋焦电公司的配煤比:40%新兴8级1/3焦煤,20%龙湖10级肥煤,20%铁东10级主焦煤,20 %新建10级1/3焦煤,可炼出钢厂用的一级冶金焦,同时加入了肥煤,增加了化产回收。
2 炼焦煤选择及炼焦单种煤对焦炭质量影响
2.1 炼焦配煤选择
煤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三种,由于炼焦时很少采用单种煤为原料,所以烟煤按采取比例的不同,都能被用于配煤炼焦。
用多种煤配合炼焦时只需一半以上是强结焦或强粘结性的煤,其余的用结焦性较低的弱粘结煤。
在炼焦过程中主要炼焦煤如气煤肥煤、焦煤和瘦煤分别有着不同的结焦特性和作用,是原料煤配煤影响焦炭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它工艺条件如加热速度煤料细度等也会影响焦炭的质量。
2.1 炼焦单种煤对焦炭质量影响
2.1.1 气煤对焦炭质量的影响
气煤是一种变质程度较低的炼焦煤,在炼焦煤资源中所占比例最大,气煤的挥发分指标较高为28-37%,粘结指数在55-60之间,由于挥发分高生成的焦炭呈长条形状,并且有很多纵向裂纹、块度小、抗碎强度和耐磨强度均较差,一般在配煤炼焦时多配入气煤可增加
产气率和化学产品回收率,同时能增加焦炭的收缩度减少膨胀压力。
2.1.2 肥煤对焦炭质量的影响
肥煤是中等及中高挥发分的强粘结性的炼焦煤,它的粘结隋性组分的能力非常强,在焦化过程中起着类似骨架的重要作用,是配煤炼焦中的基础煤,肥煤的胶质层厚度大于25mm,加热时能产生大量的胶质体容易使焦炭的空隙率增大、强度降低,在炼焦配煤中肥煤配比大时应适当多配入瘦煤,或者多配弱粘煤,这样有助于改善焦炭的质量、提高强度,还能充分利用弱粘煤炼焦,因此肥煤是最宝贵的炼焦煤资源。
2.1.3 焦煤对焦炭质量的影响
焦煤是中等及低挥发分的中等粘结及强粘结性的煤。
挥发
分>20-28%粘结指数>20-65,和挥发分20-28%,、粘结指数50-65、胶质层厚度≤25的煤都是焦煤焦煤加热时能产生热稳定性很高的胶质体,炼出的焦炭结焦性好、快度均匀、裂纹少、抗碎强度和耐磨强度都很高,但单独炼焦时膨胀压力大、推焦困难,一般以做为配煤炼焦使用较好。
2.1.4 瘦煤对焦炭质量的影响
瘦煤是一种高变质低挥发芬的中等粘结性的烟煤,粘结性指数在20-65之间,挥发分在10-20%之间,瘦煤分子结构上的多聚芳香环系周围的侧链和官能团少,开始断裂的时间长,因此瘦煤热分解温度高,焦化过程中能产生相当数量的胶体,形成的焦炭块度大、裂
纹少、抗碎强度较好,但种焦炭的耐磨强度差,在配煤中加入瘦煤还可增焦炭块度。
3 配煤指标要求
3.1 配煤要有较强的结焦性或粘结性
煤的结焦过程是一个由很多环节构成的极其复杂的工艺,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是煤的极为重要的性质。
煤的粘结性是煤在隔绝空气受热后能否粘结,其本身和其它隋性物质即无粘结能力的煤成焦块的性质;煤的结焦性是煤隔绝空气受热后能否生成焦炭,即焦炭的强度和块度等性能能否符合铸造焦或冶金焦的要求的性质。
煤的粘结性强是煤的结焦性好的必要条件。
弱粘结性的煤其结焦性能一定很低,没有粘结性的煤也就不存在结焦性。
3.2 配煤的灰分要低
灰分是惰性物质,是煤中的主要杂质。
配煤的灰分在炼焦时不熔融、不粘结也不收缩,能使煤的粘结性变差、焦炭的裂纹增多、机械强度和耐磨强度都会降低。
另外配煤灰分将会全部转入焦炭,降低了焦炭的等级,而且在高炉炼铁时会增高焦比、降低铁产量、增加排出量,因此,炼焦用的原煤在配煤之前都应该进行洗选,洗选后的精煤不仅降低了灰分,而且还脱除了煤中的大部分多孔丝炭和木质丝炭等不粘结的惰性组分。
从而使粘结成分镜煤和亮煤得到富集,大大提高了炼焦煤的粘结性。
3.3 配煤的硫分要低
硫是煤中有害元素,它分为无机硫和有机硫两种炼焦时煤中的硫
分约70-80%转入焦炭,炼铁时又转入生铁中,用高硫生铁炼出的钢具有热脆性,钢材中的含硫量大于0.07%,受热后容易发生脆裂现象,煤中的硫特别是硫铁矿硫还能加速煤的风化与自燃,煤经氧化后粘结性急剧下降通常煤中的硫铁矿可以用洗选办法除去,而硫酸盐硫和有机硫都无法除去。
3.4 配煤的挥发分要合适
煤中的挥发分对焦炭的质量影响很大,配煤的挥发分偏低,虽然有利于提高焦炭的机械强度和块度,但焦炭耐磨性差挥发分偏低,可使化学产品炼焦副产品回收率降低;反之挥发分偏高,在炼焦过程中就有较多的裂解产物逸出,产生一个非常大的应力作用于焦炭,从内向外发生崩裂,形成许多细小的裂纹结构,导致焦炭的强度降低。
4 配煤资源的合理利用
原料煤的价格费用是整个焦化厂最主要的成本指标,因此在制定配煤方案时要综合考虑资源概况,做到优势互补,努力降低原料的费用,结合资源配置和焦炭质量的要求,提出合理的煤控制指标。
4.1 配煤的基本原则
(1)保证焦炭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要求。
(2)充分利用本地区现有资源,节约优质炼焦煤。
(3)最大限度地实行区域配煤,做到合理运输防止煤车对流。
(4)加强质量监督,稳定配煤比例和配煤质量,便于备煤操作和生产管理。
(5)力求做到降低装炉煤的成本。
4.2 冶金焦合理配煤指标
(1)水分8%以下。
(2)灰分根据焦炭质量要求,按有关公式估算。
(3)挥发份应控制在22-25%。
(4)硫份控制在1%以下。
(5)胶质层厚度y值在17-25毫米。
(6)黏结指数g应在65以上。
(7)粉碎煤细度0-3毫米在80%左右。
5 结论
焦炭是冶金化工和机械制造行业的重要原料和燃料,我国炼焦煤中低硫低灰的主焦煤、强肥煤、好瘦煤资源相对短缺,在保护好宝贵的焦煤资源的同时,要积极拓宽利用非炼焦煤炼焦生产优质价廉冶金焦,才能增强煤化工行业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能力,我们应不断加强利用型煤技术和捣固焦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 姚昭章,炼焦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
[2] 李智信,“j法”配煤技术在薛城焦化厂的新应用[j].山东冶金,1995,17(2):1~4.
[3] 王立富,魏伯力.焦炭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提高措施[j].冶金能源,1995,14(1):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