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视野下少数民族妇女与生态环境保护

合集下载

妇女节探索女性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与行动

妇女节探索女性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与行动

妇女节探索女性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与行动3月8日是国际妇女节,这一天旨在庆祝女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成就。

伴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我们也应当探索女性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与行动。

本文将从女性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角色、女性对环境影响的认识、女性在环保行动中的发挥以及激励女性参与环保方面进行探讨。

一、女性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角色女性在环境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女性在家庭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她们通常是家庭资源的管理者和能源的主要消费者。

女性在购买食物、家庭能源使用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选择,都直接影响着家庭的环境效益。

其次,女性在社会中担任多样的角色,包括农民、工人、教师、医生等。

她们的行为和工作方式也对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女性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无法忽视。

二、女性对环境影响的认识女性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较高,她们更加关注家庭、社区和全球环境的可持续性。

研究表明,女性更倾向于购买生态友好产品、关注食品安全和支持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这与女性对家庭和下一代的责任感密切相关。

女性更容易意识到环境问题对健康和社会的影响,并致力于改善现状。

三、女性在环保行动中的发挥女性在环保行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她们可以积极参与环保组织和活动。

例如,女性可以加入环境保护协会、义工团队或者参与绿色倡议。

其次,女性可以通过教育来传播环保知识。

作为教师、家长和社区领导者,她们可以将环保理念传递给更多人,并倡导环保行为。

此外,女性还可以在家庭和社区中推广可持续生活方式,如垃圾分类、能源节约和水资源管理等。

四、激励女性参与环保行动的方法激励女性参与环保行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政府和组织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鼓励女性参与环保项目。

此外,加强对女性环保行动的宣传和倡导,让更多人了解女性在保护环境方面的贡献。

同时,鼓励女性发挥创造力和领导力,推动环保行动的创新和实施。

总结起来,妇女节是一个反思女性在环保中的责任与行动的重要时间节点。

社会性别视角下我国农村妇女对环境的影响研究

社会性别视角下我国农村妇女对环境的影响研究

两性各 自承担的性别 角色并非是 由生理决定的 , 而 主要是后天的、 在社会文化的制约中形成的; 男女两 性在社会 中的角色 和地位 、 社会对性别角色 的期待
收稿 日期 :00一l 0 21 1— 3
作者简介 : 安秀伟 , , 男 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 院讲师 , 博士研究生 。

1 ・ 5
21 0 1年 2月
山 东女 子 学院 学报
J u n o h n o g W o e SUnv riy o r  ̄ fS a d n m n’ ie st
Fe 2 1 b. 0 1 No 1 S r No 9 . e . . 5
第1 期
总第 9 5期 ・来自女性 与社会 发展 研究 ・
AN u we Xi . i
( h n o gN r l nvr t, ia 5 0 4 hn ) S a d n oma U i s y J n2 0 1 ,C ia ei n
Ab t a t W o n,e vr n n n e e o me t a e co ey r lt d A r u t r llb r fr e’ e l n l e s r c : me n i me t a d d v lp n r l s l e ae . g i l a a o o c S f ma e i c i d, o c u n wo n p v r ,w me Sq ai c t n a d w me S e u ai n l v l x r g e t n u n e o n i n n .T x r me o e t y o n’ u l ia i n o n’ d c t e e r a f e c n e vr me t o e e t f o o e e t il o

妇女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妇女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妇女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而妇女在这两个领域中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妇女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拥有独特的视角和影响力,她们在推动社会变革、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以及保护自然资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首先,妇女在环境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家庭的主要照料者,妇女更加关注环境的变化对家庭和社区的影响。

她们通常更注重环境问题与健康问题之间的联系,致力于改善家庭和社区的生活质量。

在废弃物处理、节约能源、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妇女发挥着引领作用,促进家庭和社区实现环境友好型生活方式。

其次,妇女在可持续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妇女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权利和地位提升,被认为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她们在农业生产、食品安全、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承担重要职责,为实现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和谐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妇女对于资源的管理、社会的稳定以及文化的传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妇女作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其在政策制定、社会行动以及国际协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她们常常关注环境问题与社会公平正义之间的关系,推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促进社会团体的联合行动,推动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妇女的参与不仅能够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更能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可持续性。

总而言之,妇女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她们以独特的视角和作用影响着家庭、社区、社会乃至全球的发展进程。

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更加重视妇女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领域中的作用,为实现绿色、和谐、可持续的社会目标不懈努力。

社会性别视角下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研究

社会性别视角下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研究

社会性别视角下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研究国家一直以来都在致力于消除贫困,但是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依然存在。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社会性别视角进行研究。

首先,少数民族妇女普遍面临双重压力:种族和性别。

在少数民族中,男性通常拥有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而女性则往往需要承担家庭责任、照顾孩子和老人等传统角色。

这样的分工方式导致了很多少数民族妇女缺乏教育和职业发展机会。

其次,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少数民族妇女的社会地位较低。

在家庭中,她们通常不被赋予决策权,因此不能掌握家庭的经济命脉。

在外部世界中,她们也经常受到歧视和排挤,难以进入主流社会。

最后,少数民族妇女所处的区域往往较为贫困,缺乏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

他们经常需要走很远才能访问大型医院和教育机构,而这使得他们难以获得高质量的医疗和教育资源。

此外,这些地区还面临土地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这使得农村妇女面临更严峻的贫困局面。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性的措施,以消除少数民族妇女贫困。

首先,需要加强社会宣传,提高社会对少数民族妇女的认识和尊重,消除对种族和性别的歧视。

其次,需要加强教育,改善农村地区学校和幼儿园的质量,为少数民族妇女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此外,应该促进职业发展,提供技能培训和创业支持,使少数民族妇女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

最后,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偏远地区的交通、通讯和水利设施,提高少数民族妇女生活水平。

当然,解决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一个更平等、更公正、更美好的社会。

妇女革命与女性在环境保护的作用

妇女革命与女性在环境保护的作用

妇女革命与女性在环境保护的作用妇女革命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妇女们在争取平等权利和社会地位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妇女们在环境保护方面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妇女革命与女性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并强调其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妇女革命带来的环境意识增强妇女革命运动的兴起,大大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参与度和意识觉醒程度。

妇女们开始关注家庭和社区的环境状况,并通过争取改善生活质量来推动社会变革。

她们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对孩子未来的担忧,使她们更加注重环境问题。

因此,妇女革命的兴起促使女性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妇女在环境保护中的参与与领导作用妇女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参与和领导作用。

首先,许多女性组织和团体致力于推动环境保护的活动。

她们通过组织宣传、筹集资金和制定政策等方式,加强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关注。

其次,女性在环境科学和研究领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许多女性科学家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制定相关政策和行动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女性在教育和培训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培养了更多关注环境问题的人才。

三、妇女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贡献妇女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贡献也不可忽视。

她们在家庭和社会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推动起着关键作用。

首先,妇女在家庭中对资源的管理和节约有着深入的了解和实际操作。

她们更加注重水、能源和食物的使用效率,通过减少浪费和推广循环利用的方式,减轻了环境负担。

其次,妇女在农业生产和食物供应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她们积极参与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并促进有机农业和可持续种植方式的发展,为保护生态和提供健康食品做出了贡献。

四、妇女领导的环保倡议与行动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妇女通过倡议和行动推动环境保护。

例如,一些女性领导的非政府组织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和自然资源保护。

她们提出政策建议、参与国际谈判、开展社区项目,以及培训和技术支持,促进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

女性权益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女性权益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女性权益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近年来,社会对于女性权益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注逐渐增加。

事实上,女性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女性权益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联系,并强调女性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重要性。

一、女性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女性在环境保护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首先,女性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节约用水、垃圾分类、能源节约等行为,直接参与到环境保护中。

她们往往更加注重生态友好的生活方式,从而降低对环境的负担。

其次,女性在农业、渔业和农村生活等领域中起到重要的角色,她们通过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维护和保护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许多女性还积极参与社区环境改善、植树造林等公益活动,为环境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环境可持续发展对女性权益的影响环境可持续发展不仅对自然环境有利,也对女性的权益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环境恶化会使女性更加容易受到健康问题的困扰。

例如,水源污染和空气污染可能导致妇女患上妇科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概率增加。

其次,环境问题还会影响到女性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

一些行业的环境恶化会导致女性失去工作或者只能从事低技能的工作。

最后,环境问题也会对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参政权益造成负面影响。

环境危机所带来的经济压力和社会动荡可能使女性更加容易受到暴力和歧视的侵害。

三、女性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地位女性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具有重要地位。

首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明确规定了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的目标。

这表明,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女性权益的保护和促进是不可或缺的。

其次,女性在决策制定和资源管理中的参与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

女性的参与能够为决策过程带来新的视角和经验,更加全面地考虑到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需要。

此外,女性的教育和技能培训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女性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工作中,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

四、加强女性权益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与措施为了加强女性权益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政府和社会应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妇女节妇女在环保行动中的倡导与实践

妇女节妇女在环保行动中的倡导与实践

妇女节妇女在环保行动中的倡导与实践妇女节,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日,是向全世界宣传、庆祝妇女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成就的日子。

然而,妇女节不仅仅是一个庆祝的日子,它也是妇女们倡导和实践环保行动的机会。

本文将探讨妇女节妇女在环保行动中的倡导与实践,并强调其重要性和影响。

一、性别平等与环保性别平等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之一,而环保行动则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

妇女在环保行动中的倡导与实践是为了推动性别平等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妇女通过参与环境保护组织、倡导环保政策和实践低碳生活等方式,展示了她们对于环保事业的关注和支持。

首先,女性在环保行动中展示了对环境问题的敏感性和关注度。

作为家庭的主要管理者,女性更加关注环境对家庭和子女的影响。

她们更容易察觉到环境问题的迫切性,并采取实际行动来减少对环境的产生的负面影响。

其次,妇女在环保行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她们通过参与环境组织、倡导政策改革、举办环保活动和推动可持续发展项目等方式,为环保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妇女的参与不仅可以提高环保行动的效果,还可以为更多人带来环保意识和改变。

最后,女性在环保行动中扮演了榜样的角色。

她们的积极参与和实际行动鼓舞了其他人投入到环保行动中。

妇女的倡导和实践为大众树立了环保的榜样,推动了环保意识的普及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二、妇女在环保行动中的具体实践1. 低碳生活妇女积极倡导和实践低碳生活,通过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降低碳排放量。

她们鼓励家庭成员节约用水、用电、用气,并倡导骑行、步行或采取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

妇女还可以鼓励家庭实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浪费。

2. 参与环保组织和志愿工作妇女积极参与环保组织和志愿工作,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

她们可以加入当地环保组织,参与环保活动和宣传,推动环保政策的实施。

此外,妇女还可以参与环境教育,向社区和学校传播环保知识,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

3. 倡导环保政策和行动妇女可以通过倡导环保政策和行动来推动环境保护。

社会性别视角下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研究

社会性别视角下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研究

社会性别视角下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社会性别视角下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研究的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少数民族妇女在中国社会中面临着严重的贫困问题,其贫困率远远高于汉族妇女。

由于历史、文化、经济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少数民族妇女在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公平现象,导致其更易陷入贫困困境。

社会对于妇女问题的关注程度逐渐增加,然而很多研究多集中在汉族妇女身上,对于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的研究还比较匮乏。

深入研究少数民族妇女的贫困问题,从社会性别视角进行分析,对于实现妇女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对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建议,促进少数民族妇女的脱贫致富,实现社会的共同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社会性别视角下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通过深入调查和研究,旨在揭示少数民族妇女面临的贫困现状及其背后的根本原因。

希望能够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针对少数民族妇女的贫困问题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持,为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提供改善少数民族妇女贫困状况的参考依据。

通过对社会性别视角下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的研究,旨在促进性别平等和社会公正,推动少数民族妇女权益的保障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社会性别视角下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少数民族妇女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面临严重贫困和不公平待遇,需要我们对其贫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更好地指导政策和实践。

通过社会性别视角,可以深入挖掘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背后的性别不平等根源,推动社会公平和性别平等发展。

研究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有助于提高社会对于少数民族妇女权益的关注度,促进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少数民族妇女的发展和权益保障。

社会性别视角下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研究的意义在于推动社会公平、促进性别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妇女权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5月第24卷第3期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U n i v e r s i t y V o l .24,N o .3M a y .2007【收稿日期】2007-01-08【作者简介】杨国才(1954-),女(白族),云南大理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云南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委员。

【女性学研究】社会性别视野下少数民族妇女与生态环境保护杨国才(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云南昆明650031)摘 要: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而运用女性学和社会性别视角探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因为,根据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妇女的知识与经验,论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妇女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和行为,并通过女性的生产生活方式,对自然资源的管理机制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事例,阐述少数民族妇女对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发生互动关系时,为了适应生态环境而形成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生态文化观念。

从而挑战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文化下,对少数民族妇女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经验的忽视,强调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男女两性共同创造的,应该包括少数民族妇女在构建、传承民族文化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少数民族妇女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符合社会发展的知识与经验,不仅适用于少数民族地区,也适用于各民族社会,对此要加以重视、总结、弘扬,并使其成为今天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与经验。

关键词:少数民族妇女;传统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生产生活方式;自然资源管理机制;宗教信仰习俗;生态文化观念【中图分类号】C 913.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7X (2007)03-0010-06 方法:本文是在检索文献资料的同时,主要依据田野调查材料撰写的。

长期以来,在进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过程中,笔者参与了多项少数民族妇女、健康、扶贫与发展项目,到过云南许多民族地区,还到过贵州、广西、湖南及东北延边朝鲜族、新疆喀什维吾尔族地区调查;1999年以来,与云南学界同仁一起参加“滇西北地区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行动计划”,主持“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走过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许多村寨,调查中与村民同吃同住。

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资料收集、参与观察、召开座谈会(分别为男女两组)、个人访谈、结构式半结构或问卷调查、参与式农村评估P R A 、农村快速评估R R A 的方式及社会性别的方法。

包括如下视角:社会性别。

社会性别(g e n d e r )是相对于生理性别(s e x )而提出的一个概念。

“社会性别”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国际妇女运动中,80年代后逐渐被联合国广泛采用,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分析性别平等的重要和基本概念。

生理性别或曰自然性别,是指普遍存在的、一般不可改变的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差异,有时简称性别。

社会性别是指人们所认识到的基于男女生理差别之上存在的社会性差异和社会性关系。

社会性别概念被社会学家用来描述在一个特定社会中,由社会形成的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角色、活动及责任。

[1](P 17)因此,被建构起来的社会性别差异是社会结构中最基本的一种社会分层,社会经由各种制度化的力量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社会角色以及性别的不平等。

生态文化的视角。

文化是人类在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生态环境的变化带来了人类活动的变迁,要保护生态环境,就必须关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及身处这一文化下的妇女的生产与生活的经验。

这样,保护生态与保护民族文化和保护妇女的利益是三位一体,相互联系的。

文化传承的视角。

对自然生态的保护不能离开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保护了民族文化也就保护了民族地区多样性的自然生态赖以生息的土壤,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妇女在民族生态文化中的传承作用有其内在的必然联系。

社会性别的视角。

将社会性别的视角纳入少数民族妇女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不同的性别在生态环境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女性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所起的独特的作用与妇女自身的发展是不可分割—10—的有机整体,关注性别差异及产生这种差异的社会文化背景,是为了证明妇女的知识、经验与作用,而最终实现男女携手共同发展。

强调:在全球化背景下,要承认文化的多样性,才能促进各民族间的相互尊重、理解与认同,才能保护各民族的生态文化,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承认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知识体系,必须包括少数民族妇女,也必须承认少数民族妇女有其生态文化知识体系和经验,及他们在生态环境保护和传承中的地位;重视少数民族生态环境保护,必须重视少数民族妇女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少数民族妇女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知识应为现代服务,并使其成为推动民族地区持续发展的经验。

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各种环境问题的频频发生,水土流失日趋严重,主要是水的侵蚀、风的侵蚀及不适当的开垦,过度采伐和放牧;土地沙漠化严重,出现土地石漠化;由于植被破坏,随着雨水冲刷,土壤流失,出现大面积的裸石山。

而乱砍、滥伐的结果使土地沙化;耕地不断退化,非农业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耕地资源在不断减少;水资源环境恶化,湖泊普遍萎缩退化,污染加剧(昆明滇池,原来是高原明珠,如今成了臭水塘),水资源紧缺,几乎到了“有河皆枯,有水皆污”的程度。

而资源短缺、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又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其中特别是妇女尤其是少数民族妇女。

因此,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

同时,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性别(g e n d e r)理论在全球发展,妇女尤其是处于边缘的少数民族妇女的生存和发展,她们在民族传统文化建构和传承中的作用,及她们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功能,也应引起人们的关注。

少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内涵丰富。

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保护的内涵是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村落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长期互动中创造的有形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

而这些文化的创建、传承保护,均离不开妇女。

因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少数民族妇女在保护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两者之间是既相互适应、又相互制约和影响的互动关系。

一、生态环境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及妇女的影响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以前由于高山、大河的阻隔,各民族之间的交往相对比较少,生态环境对各民族的影响极大。

那时,在各民族聚居区,几乎有什么样的生态环境,就有什么样的民族传统文化,各民族所处的生态环境不同,其传统文化也不一样。

例如,在有形文化(即物质文化)方面,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及红河沿岸的哈尼族、布朗族、拉祜族,由于气候炎热,雨量充沛,湿度大,为防潮湿,他们的住屋往往采用干栏式建筑。

如傣族的竹楼,就是适应当地炙热、湿润的地理环境而产生的,滇西北的普米族和摩梭人的木垛房、苗族的吊角楼也如此;而住在坝区的白族、彝族则是以土、木、砖混结构的楼房;迪庆藏族多采用“毡房”、“碉楼”,这都是与各民族所处的环境分不开的。

饮食习惯不同,藏族主要以奶和肉、青稞作为食物,全家人围坐在灶塘旁,喝酥油茶、吃香酥糍粑;而傣族、白、纳西等民族主要以大米等为主要食物。

服饰不同,迪庆藏族主要以皮、毛、棉麻为质料,形制多为长袍、长裙、长靴等。

使用的工具也不同,气候炎热地区的民族以肩挑运载物品,而白族则用头背,朝鲜族则以头顶。

正是各民族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少数民族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的多样性文化,而在这些文化的适应中,妇女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妇女既是生态环境的适应者,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

如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妇女都发挥了作用。

生态环境决定着各民族的行为文化。

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由生态环境和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生活方式,一旦形成,就成为各民族的传统和习俗。

表现在婚姻家庭制度上,云南许多民族都有姑舅表婚的习俗。

白族有招女婿(倒插门)的婚俗,哈尼族叶车人有不落夫家的习惯,摩梭人有“阿注婚”。

迪庆藏族的婚姻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但在德钦县的升平镇、云岭乡和中甸县尼西乡的部分村寨中,还存在“一妻多夫”的特殊婚俗。

这是由特定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及历史发展所决定的。

因为迪庆藏族早在唐以后就逐渐形成了农、牧、商三业并举的方式,为适应这种方式对家庭内部分工和聚集财产的需要而形成一妻多夫,其特点是二至三个兄弟共娶一个妻子,妻子作为家庭的中心始终居住在村子里,料理家务并从事农业生产,作为丈夫的几兄弟则分工负责农业、畜牧业及经商。

这样,既保证了家庭内部农、牧、商都得到发展,又避免了兄弟各娶妻而出现分家后导致家庭财产分散与削弱,保证家庭财产的聚集与增强。

[2]表现在性格特点—11—第3期 杨国才:社会性别视野下少数民族妇女与生态环境保护上,各地生态环境、气候不同,各民族性格特征也不一样。

傣族多居住在水边,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性情温和,被称为水的民族;彝族多数居住在山区或半山区,气候寒冷,人们性格外向、粗犷,易冲动,被称为火的民族。

生态环境还决定着各民族的精神文化。

北方民族大多信仰萨满教,而云南少数民族多数信仰原始宗教。

同时,各民族又有自己独特的信仰,如藏族信仰藏传佛教和苯教,纳西族有东巴教,彝族有毕摩,白族信仰本主,怒族、僳僳族信仰基督教,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傣族信仰小乘佛教等,都与各民族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分不开;而少数民族妇女是宗教信仰中人数最多的一个群体,她们在适应环境中都能做出积极的选择。

因为在各民族社会性别制度建构中,他们被建构在私有领域,首先必须对赖以生存的环境做出应对,才能生存与发展。

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少数民族聚居区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温和的气候,丰富的动植物、水利、矿产等资源,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少数民族妇女。

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自然生态环境又产生积极影响和保护作用,形成“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观,并通过宗教信仰、乡规民约、族谱、家训、村落组织等形式折射出来。

(一)少数民族传统生态观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人们素有“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山养山”、“靠海养海”的习俗和观念,故在少数民族中早就有护山碑、护林碑、种松碑,并刻石立碑,敬告人们遵守,以保护山上的一草一木,违者施以重罚。

而湖泊、河流水资源,被少数民族人认为是自己懒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所以,至今在少数民族地区有水利碑、开河记、重修溪河记、开沟告白等保护水资源的碑文,因为水与各民族妇女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离开水,人们无法生存和发展。

此外,盐井、古桥,被少数民族视作生存的根本。

如云龙盐井中五井之人民,以前靠盐井生活,曾有以井代耕、以井养民、井养万家、久养不穷的实践和经历,故盐井是历代五井之民保护的重点,人们要靠它生存,让盐井造福于子孙后代,养育一方之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