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糖量计测定中药水煎液的含固量

合集下载

中药药剂学选择题库

中药药剂学选择题库

中药药剂学第一单元中药药剂学绪论A型题1.中药药剂学研究的内容不包括:A. 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B. 中药药剂的生产技术C. 中药药物的作用机理D. 中药药物的合理应用E. 中药药物的质量控制2. 下列错误论述中成药的是:A. 以中药材为原料,有中医药理论为指导B. 有规定的处方与制法C. 都属于非处方药D. 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E. 有特有的名称3.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为:A.中成药B.新药C.制剂D.药品E.剂型4.根据药典、药品标准或其他规定的处方,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品,称为:A.中成药B.新药C.制剂D.药品E.剂型5.按医师处方专为某一病人配制的,并注明用法用量的药剂操作称为:A.中成药B. 制剂C. 调剂D.药品E.剂型6.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是:A.法国药典B.佛洛伦斯药典C.国际药典D.美国药典E.新修本草7.下列不属于粘膜给药剂型的是:A.透皮贴膏B.含漱剂C.滴眼剂D.舌下片剂E.滴鼻剂8.涂膜剂从分散系统分类属于:A.乳浊液型药剂B.混悬液型药剂C.真溶液型药剂D.固体分散体E.胶体溶液型药剂9.中药剂型选择的原则不包括:A.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B.根据防治疾病的需要选择C.结合生产条件选择D.根据研究者的意愿选择E.根据应用及储运10.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由政府颁布施行,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是:A.制剂B.药典C.中成药D.肘后备急方E.中药制剂手册11.我国现行版药典是:A.1995版B.1997版C.2000版D.2003版E.2005版12.已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那一年版为单部:A.1953版B.1963版C.1977版D.1990版E.2000版1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不收载下列哪类药品:A.中药材B.中药单方制剂C.放射性药品D.兽用药品E.生化药品14.药品生产和质量全面管理的通用准则是:A.药典B.部颁标准C.局颁标准D.药品非临床安全性质量管理规范E.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B型题A.药品B.剂型C.制剂D.调剂E.中成药1.用于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2.根据药品标准或其他规定的处方,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X型题1.下列属于真溶液的是A.甘油剂B.芳香水剂C.涂膜剂D.合剂E.醑剂2.下列属于半固体剂型的是:A.栓剂B.甘油剂C.吸入剂D.软膏剂E.糊剂3.中药药剂学研究的内容为:A.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B.中药药剂的生产技术C.中药药剂的作用机理D.中药药剂的合理应用E.中药药剂的质量控制4.下列对药典的论述正确的是:A.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B.由政府颁布施行C.具有法律约束力D.收载了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质量稳定的常用药物及其制剂E.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药物生产、医疗和科技的水平。

《中药药剂学》习题集

《中药药剂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习题一、选择题【A型题】1.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称为A.中成药学 B.中药制剂学 C.中药调剂学 D.中药药剂学E.工业药剂学2.研究中药方剂调配技术、理论和应用的科学,称为A.中成药学 B.中药制剂学 C.中药调剂学D.中药药剂学 E.中药方剂学3.《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是A.GMP B.GSP C.GAP D.GLP E.GCP4.非处方药的简称是A.WTO B.OTC C.GAP D.GLP E.GCP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版是A.1949年版 B.1950年版 C.1951年版 D.1952年版E.1953年版6.中国现行药典是A.1977年版 B.1990年版 C.1995年版 D.2000年版E.2005年版7.《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A.国家组织编纂的药品集B.国家组织编纂的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C.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纂的药品集D.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纂的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E.国家药典委员会编纂的药品集8.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是A.《佛洛伦斯药典》 B.《纽伦堡药典》 C.《新修本草》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E.《神农本草经》9.药品生产、供应、检验及使用的主要依据是A.药品管理法 B.药典 C.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D.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E.调剂和制剂知识10.药材在进行提取或用于直接入药前所进行的挑选、洗涤、蒸、炒、焖、煅、炙、烘干和粉碎等过程,称为A.中药制剂 B.中药制药 C.中药净化 D.中药纯化 E.中药前处理11.我国最早的制药技术专著《汤液经》的作者是A.后汉张仲景 B.晋代葛洪 C.商代伊尹 D.金代李杲 E.明代李时珍12.我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中药成方配本是A.《神农本草经》 B.《五十二病方》 C.《太平惠民和剂局方》D.《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E.本草纲目13.将液体药剂分为溶液、胶体溶液、混悬液和乳浊液,属于A.按照分散系统分类 B.按照给药途径分类C.按照制备方法分类 D.按照物态分类 E.按照性状分类14.根据《局颁药品标准》将原料药加工制成的制品,称为A.调剂 B.药剂 C.制剂 D.方剂 E.剂型15.中药材经过加工制成具有一定形态的成品,称为A.成药 B.中成药 C.制剂 D.药品 E.剂型16.根据疗效确切、应用广泛的处方大量生产的药品称为A.成药 B.中成药 C.制剂 D.药品 E.药物17.对我国药品生产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是A.《美国药典》 B.《英国药典》 C.《日本药局方》D.《中国药典》 E.《国际药典》18.《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收载的内容为A.中草药 B.化学药品 C.生化药品 D.生物制品E.中药19.下列叙述中不属于中药药剂学任务的是A.吸收现代药剂学及相关学科中的有关理论、技术、方法B.完善中药药剂学基本理论C.研制中药新剂型、新制剂D.寻找中药药剂的新辅料E.合成新的药品20.最早实施GMP的国家是A.法国,1965年 B.美国,1963年 C.英国,1964年D.加拿大,1961年 E.德国,1960年【B型题】[21~24]A.1988年3月 B.659年 C.1820年 D.1498年E.1985年7月1日2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正式颁布中国的第一部GMP是在22.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开始施行的时间是23.《美国药典》第一版颁布于24.世界上第一部全国性药典——《新修本草》在中国颁布施行的年代是[25~28]A.处方 B.新药 C.药物 D.中成药 E.制剂25.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的物质称为26.根据《中国药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或其他规定处方,将原料药加工制成的药品称为27.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称为28.医疗和药剂配制的书面文件称[29~32]A.《美国药典》 B.《英国药典》 C.《日本药局方》D.《国际药典》 E.《中国药典》29.B.P.是30.J.P.是31.U.S.P.是32.Ph.Int是[33~36]A.丸剂、片剂 B.液体制剂、固体制剂 C.溶液、混悬液D.口服制剂、注射剂 E.浸出制剂、灭菌制剂33.中药剂型按物态可分为34.中药剂型按形状可分为35.中药剂型按给药途径可分为36.中药剂型按制备方法可分为[37~40]A.GAP B.GLP C.GCP D.GMP E.GSP37.《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为38.《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为39.《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为40.《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简称为【X型题】41.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包括A.《中国药典》 B.《局颁标准》 C.《地方标准》D.制剂规范 E.制剂手册4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药品的质量是生产出来的B.药品的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C.执行现行GMP时要具有前瞻性D.实施GMP就是要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E.GMP是中药现代化的最终目的43.GMP适用于A.一般原料药的生产B.输液剂的生产C.片剂、丸剂胶、囊剂D.原料药的关键工艺的质量控制E.中药材的生产44.药典是A.药品生产、检验、供应与使用的依据B.记载药品规格标准的工具书C.由政府颁布施行,具有法律的约束力D.收载国内允许生产的药品质量检查标准E.由药典委员会编纂的45.属于新药管理范畴的包括A.已上市改变包装的药品B.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C.已上市改变主要制备工艺的药品D.已上市改变剂型的药品E.已上市改变用药途径的药品46.下列属于药品的是A.板蓝根 B.板蓝根颗粒 C.丹参 D.丹参片E.人参4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2001年12月1日开始我国取消了药品地方标准B.我国组建药品监督管理局后,《部颁药品标准》更名为《局颁药品标准》C.《中国药典》2005年一部收载中药D.中药药剂工作必须遵照各种药品管理法规E.中药药剂工作必须遵从《中国药典》和《局颁药品标准》48.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其研究内容包括A.配制理论 B.药理作用 C.生产技术 D.质量控制E.合理应用49.研制新药时,选择药物剂型必须考虑的因素有A.生产、服用、携带、运输和贮藏的方便性B.制剂的稳定性和质量控制C.制剂的生物利用度D.药物本身的性质E.医疗、预防和诊断的需要50.药物是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的物质,包括A.中药材 B.农作物用药 C.血液制品 D.动物用药 E.中药饮片51.药物制成剂型的目的是A.提高某些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及疗效B.方便运输、贮藏与应用C.满足防病治病的需要D.适应药物的密度E.适应药物本身性质的特点52.应当将药品标准作为法定依据,遵照执行的包括A.药品生产企业 B.药品使用单位 C.药品检验部门D.药品管理部门 E.药品使用对象53.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药典包括A.1965年版 B.1975年版 C.1985年版 D.1995年版E.2005年版54.与中药药剂相关的分支学科包括A.中药化学 B.中药药理学 C.工业药剂学 D.中药学E.生物药剂学55.药品标准是指A.各省、市、自治区药品标准 B.地方药品标准C.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D.出口药品标准 E.局颁药品标准二、名词解释1.药物2.药品3.剂型4.制剂5.方剂6.调剂7.中成药8.新药9.中药前处理10.中药制剂学11.GMP12.成药三、填空题1.从中药药剂学角度,复方丹参滴丸应该称为______。

中药含量的测定

中药含量的测定

• 测定法
• 除另有规定外,应以配制供试品溶液的同 批溶剂为空白对照,且在规定的吸收峰波 长±2nm内测试几个点的A,以核对供试 品的吸收峰波长位置是否正确。
• 除另有规定外,吸收峰波长应在该品种项 下规定的波长±2nm以内。
• A在0.3~0.7之间的误差较小。
• 测定供试品溶液的吸收度应减去空白读数, 再计算含量。
• 4.拖尾因子(T)用于评价色谱峰的对称 性。拖尾因子计算公式:
• 拖尾因子: 又称对称因子,用于衡量色谱 峰的对称性。计算公式:
• T=W0.05h /2d1 • T 应在0.95 ~ 1.05之间。
• W0.05h为5%峰高处的峰宽;d1为峰顶在 5%峰高处横坐标平行线的投影点至峰前 沿与此平行线交点的距离。
• 1.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 • 用于评价色谱柱的分离效能。由于不同物
质在同一色谱柱上的色谱行为不同,采用 理论塔板数作为衡量色谱柱效能的指标时, 应指明测定物质,一般为待测物质或内标 物质的理论板数。

• 2.分离度(R)
• 用于评价待测物质与被分离物质之间的分 离程度。是衡量色谱系统分离效能的关键 指标。可以通过测定待测物质与已知杂质 的分离度对色谱系统分离效能进行评价与 调整。待测物质色谱峰与相邻色谱峰之间 的分离度应大于1.5。
第六章 中药含量的测定
第一节 常用含量测定方法
• 一、化学分析法 • 包括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 • 特点:仪器简单、结果准确。 • 局限性:灵敏度低、操作繁琐、耗时长、
专属性不高、不适于微量成分测定。 • 适用于含量较高的成分及矿物药制剂中的
无机成分,如总生物碱类、总酸类、总皂 苷及矿物药制剂等。
• 1.内标法(校正因子法) • 在定量分析时,需要对检测器的输出信号

中药提取液相对比重与固体含量理论关系探讨

中药提取液相对比重与固体含量理论关系探讨

中药提取液相对比重与固体含量理论关系探讨(作者: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摘要】采用数学方法对中药提取液相对比重与固体含量间关系可能存在的理论意义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药;提取液;相对比重;固体含量中药提取液是中药制药过程中重要的物质形态,相对比重和固(体)含量是其两个主要的物理性质。

其中,相对比重便于测定,是很多单元操作如浓缩、干燥、配液等工艺参数指标;固(体)含量则是反映提取液中固体物质量多少的指标,可以用于评价制剂过程中固体成分的转移情况,用于物料和制剂总量的平衡计算。

两者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如经验公式:固体含量=a·(相对比重-1),其中a为一个在2附近的数字[1]。

经验公式的准确获得可以采用样品的实际测定方法建立,本研究就其关系的普遍性可能存在的理论意义进行探讨,以期加深对中药制药工艺过程的理解。

假设以一定量溶质A溶解于一定体积水B(相对比重为1)中,其溶液体积C=(B+溶质溶解产生的体积变化)。

溶质溶解产生的体积变化数值范围假设在(0~A·a-1)之间。

为方便计算,将溶液体积公式中的变化部分设为A·a-1,其中A为溶质质量,a为固体密度(就其理论意义另文探讨)。

此时,推算溶液的相对比重X和固体含量Y分别由如下公式获得:相对比重X=(A+B)·(B+A/a)-1;固体含量Y= A·(A+B)-1。

不同条件下的假设计算结果表明:当固体量增大的过程中,相对比重公式中a数值趋近于相对比重;a数值越大,公式的形式越偏离“a·(相对比重)-1”形式,见表1。

当a=1.6时,将相对比重X和固含量Y进行回归,得到y= 2.0332x- 2.0076(相关系数μ= 0.9922),即y=2·(x-1),与经验公式[1]一致,见表2。

中药制药过程中的物料平衡和指标成分转移率的计算,均与固体总量数值相关。

中药提取固含量

中药提取固含量

中药提取固含量中药提取固含量是指在中药提取工艺过程中,提取液中所含的有效成分的固体含量。

中药提取固含量的确定是中药提取工艺设计和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之一。

本文将探讨中药提取固含量的意义、测定方法以及提高固含量的途径。

中药提取固含量的意义中药的有效成分往往以固体形式存在于药材中,中药提取固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中药提取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和质量。

确定中药提取固含量可以评估中药提取工艺的有效性,指导中药提取工艺的优化和改进,提高中药提取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和提取率,提高中药的药效和药品质量。

中药提取固含量的测定方法中药提取固含量的测定通常使用干燥法和烘干法两种方法。

干燥法是将提取液倒入测量瓶中,加热蒸发提取液中的溶剂,得到固体残渣的质量,再根据固体残渣的质量与提取液的质量之比计算固含量。

烘干法是将提取液放置在恒温恒湿箱中烘干,待提取液完全挥发后,得到固体残渣的质量,再根据固体残渣的质量与提取液的质量之比计算固含量。

两种方法都需要注意提取液的完全挥发和固体残渣的完全干燥,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提高中药提取固含量的途径1. 优化提取工艺:选择合适的提取溶剂、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提高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和转移率,增加固含量。

2. 利用辅助技术:如超声波提取、微波辅助提取等,提高提取效率,增加固含量。

3. 联合提取:通过不同的提取工艺和提取溶剂的组合,提高提取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和固含量。

4. 质量控制:严格控制提取工艺的操作参数,确保提取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和固含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5. 优化干燥工艺:选择合适的干燥方法和条件,确保提取液中的溶剂完全挥发,提高固含量。

总结中药提取固含量是中药提取工艺设计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对于提高中药的药效和药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优化提取工艺、利用辅助技术、联合提取、质量控制和优化干燥工艺等途径,可以提高中药提取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和固含量。

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中药提取固含量的影响因素和提高方法,对于中药的提取工艺改进和中药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药提取固含量

中药提取固含量

中药提取物的固含量指的是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固含量是中药提取物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的多少,对于评估提取物的质量和药效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中药提取物的固含量因药物成分而异,不同的中药含有不同的物质,其固含量也不同。

为了方便药物检测和保证药物质量,通常会规定提取物固含量的标准范围。

在生产过程中,还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提取物进行干燥、浓缩、喷雾干燥等处理,以调整其固含量。

中药提取物的固含量越高,说明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含量越高,药效可能越好。

但需要注意的是,固含量并不是唯一的指标,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提取物的纯度、稳定性、安全性等。

因此,在评估中药提取物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确定其质量和药效。

中药材水分测定

中药材水分测定
21
供试品中水的峰面积=供试品溶液中总水峰面积—K×供 试品溶液中乙醇峰面积。
K=无水乙醇中水峰面积∕无水乙醇中乙醇峰面积
19
记录与计算 记录称量数据,稀释体积,溶剂种类和用量,超声仪 型号,超声功率和频率,超生和放置时间,气相色谱 仪型号,色谱柱规格,样温,进样体积,色谱峰面积 等。
计算K值
K=无水乙醇中水峰面积/无水乙醇中乙醇峰面积
本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
4
测定法
供试品2~5g,平铺于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 中,厚度不超过5mm,疏松供试品不超过10mm, 精密称定,打开瓶盖在100~105℃干燥5小时,将 瓶盖盖好,移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精密称 定,再在上述温度干燥1小时,冷却,称重,至 连续两侧称重的差异不超过5mg为止。根据减失 的重量和取样量,计算供试品中含水量(%)。
不超过5mg后的重量(g);
8
第二法
甲苯法 测定水分
甲苯法系指测定供试品在甲苯加热回流 条件下,被蒸馏出的水量,根据水量和 取样量计算供试品的含水量(%)的方 法。
本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品
9
甲苯法 测定水分
图 甲苯法仪器装置
仪器装置 如图。 A为500m的短颈 圆底烧瓶;B为水 分测定管;C为直 形冷凝管,外管 长40cm。使用前, 全部仪器应清洁, 并置烘箱中烘干。10
减压干燥法系指测定供试品在规定的压力条件 下干燥后所减失水分的重量,根据减失的重量 和取样量计算供试品的含水量(%)的方法。
本法使用于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贵重药品
减压干燥器 取直径12cm左右的培养皿,加入五氧化二磷
干燥剂适量,使铺成0.5~1cm的厚度,放入直径30cm的
减压干燥器中。

中药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中药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常用流动相 甲醇-水或乙腈-水。 出峰先后 极性强的组分因K值较小先流出色谱柱,极 性小的组分后流出。流动相中有机溶剂的比例增加,极 性减小,洗脱力增强

反相离子对色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色谱柱 C18或C8 流动相 含3~10mmol/L离子对试剂的反相流动相. 被分离组分及离 子对试剂的疏水性越大,所需有机溶剂比例越高. 离子对选择 碱类分离 常用烷基磺酸(盐),如己烷磺酸钠、庚烷磺酸钠、十二 烷基磺酸钠等.
HPLC定量方法
外标法:标准曲线法,外标一点法
中药制剂中测定组分 的含量的波动范围较 大,宜采用标准曲线 法
内标法
一般少用,因其他成分很 容易干扰内标峰
光源
常选择斑点中化合物 的吸收峰波长作为测 定波长
λ1
斩光器
λ2
选择化合物吸收的基线部 分(即化合物无吸收的部 分)作为参比波长 用一定波长的光束对薄层板进 行扫描,记录其吸光度随展开 距离的变化,即得薄层扫描曲 线
光电 检测器
薄层板 光电检测器
双波长薄层扫描仪
在一定范围内, 峰面积与斑点中 的物质的量(或 点样量)成直线 关系 吸 光 度
取本品60片 除去糖衣 精密称定 研细 精密称取适量 (约相当于25片) 置200ml锥形瓶中 加适量硅藻土 混匀 加乙醇70ml 加热回流40min 放冷 滤过 滤渣再加乙醇加热回流滤过 合并滤液 置水浴上蒸干 残渣加盐酸溶液(1 100)30ml置水浴上搅拌使溶解 放 冷 滤过 残渣再用盐酸同法提取3次 合并滤液于分 液漏斗中 加氨试液使溶液成碱性 用乙醚振摇提取4次 合并乙醚液 用水振摇洗涤2次 乙醚液用滤纸滤过 滤液置已称定重量的蒸发皿中 低温水浴蒸去乙醚 残渣加少量乙醇蒸干 置100℃干燥至恒重 称定重量(不得 少于1.0mg/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