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政治下学期期中复习提纲 粤教版

思想品德科八年级下册期中复习提纲1、公民身份的确认(1)公民的含义: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2)国籍的含义:国籍是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
(3)我国法律对国籍的有关规定:①我国法律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②我们一出世就具有公民的资格。
如果我们的父母双方或一方是中国公民,在中国的领土上出生,我们一出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③我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2、公民身份的内涵是什么?答:①作为公民,个人与国家之间有特定的法律关系,是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管辖与保护的个人;②公民具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最重要的特征);③公民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权利。
④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4、如何树立公民意识,做个合格公民?答:①要树立国家观念;②要培养坚定的民主意识和良好的公民道德;③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5、良好的公民道德包括:仁爱守序的社会公德心,诚信宽容的道德品质,协商谦让的道德风尚,尊重差异的道德气度等。
5.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含义是什么?答:①公民的权利,通常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资格、自由和利益。
②公民的义务,通常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应当承担或不得从事的行为。
③宪法规定的权利与义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
▲4、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说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答: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密不可分的。
每个公民既是权利的享有者,也是义务的承担者。
②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③公民的某些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
如:劳动权、受教育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5、我们应该如何维护权利,履行义务?答:维护公民权利主要包括:①依法享有权利②依法行使权利③尊重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应当做到:○1法律鼓励的积极做;○2法律要求的必须做;○3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粤教版八年级下思想品德复习资料

粤教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复习资料5.1我们都是公民1、什么是公民?中国公民?P5公民——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中国公民——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公民身份的内涵是什么?P51)作为公民,享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2)作为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
3)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
4、如何树立自己的公民意识?P6第一,要树立国家观念。
第二,要培养坚定的民主意识和良好的公民道德。
第三,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5.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谁规定的?是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规定的2.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又是谁规定的?宪法 P142.什么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权利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权益,公民义务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
3.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有以下5类:(1)公民的平等权利。
即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
如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
如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权利。
(4)公民的社会生活权利。
如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儿童权利等。
(5)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
劳动权、劳动者的休息权、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财产和财产继承权等。
公民的基本义务有以下三类:(1)公民对国家履行的义务。
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
(2)公民对社会履行的义务。
如遵守社会秩序、遵守劳动纪律、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等。
(3)公民对家庭履行的义务。
如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赡养父母义务等。
休息日,游客在公园赏花——劳动者的休息权4怎样理解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什么关系)?P15第一、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密不可分的。
2016~2017粤教版八下思想品德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我是中国公民5.1 我们都是公民1. 公民的含义是什么?答: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
2.国籍的含义是什么?答:国籍是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
3.什么是中国公民?我国法律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4.公民身份的内涵是什么?答:(1)“公民”是一种法律身份,是指受国家宪法和法律保护的个人。
(2)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①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
②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3)通过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5.怎样树立公民意识,做合格公民?答:(1)忠诚于自己的国家。
(2)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3)培养民主意识和公民道德。
6.良好的公民道德包括哪些?(了解)答:仁爱守序的社会公德心、诚信宽容的道德品质、协商谦让的道德风尚、尊重差异的道德气度等。
7、公民与人民的区别?答:公民是法律概念,身份由法律确认,对立面是外国公民。
人民是政治概念,以阶级内容来划分,对立面是敌人(即犯罪分子)。
公民的范围比人民的范围大。
公民包括人民和敌人。
8、华侨:是指具有中国国籍但定居在国外或在国外长期定居的人,是中国公民。
9、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民有双重国籍。
5. 2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公民的权利的含义是什么?答:公民的权利,通常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资格、自由和利益。
宪法规定的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2.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哪些?答:(1)公民的平等权利。
即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
如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
如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权利。
(4)公民的社会生活权利。
如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儿童权利等。
(5)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
劳动权;劳动者的休息权,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财产和财产继承权等。
粤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总复习提纲

粤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总复习提纲第五单元我是中国公民5.1我们都是公民1、什么是公民?中国公民?公民——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比较点公民人民内涵公民是法律概念,与之相对的概念是外国人人民是政治概念,与之相对的概念是敌人范围上公民的范围比人民广泛,除包括人民外,还包括人民的敌人,指全体社会成员凡是人民都是公民,而公民不一定都是人民2、公民身份的内涵是什么?1)作为公民,享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最重要的特征)2)作为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3、如何树立自己的公民意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国家的未来需要我们去建设。
因此,树立自己的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至关重要。
第一,要树立国家观念;第二,要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识;第三,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4、良好的公民道德包括:仁爱守序的社会公德心、诚信宽容的道德品质、协商谦让的道德风尚、尊重差异的道德气度等。
5、一个国家的真正财富是它的全体公民。
——英奥尔丁顿6、“五小”行动的具体内容是:在家做“小帮手”;在社会做“小标兵”;在学校做“小伙伴”;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小卫士”;在任何时候做“小主人”。
5.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谁规定的?(是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又是谁规定的?(宪法)2.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几类?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几类?公民的基本权利有以下5类:(1)公民的平等权利。
即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
如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
如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权利。
(4)公民的社会生活权利。
如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儿童权利等。
(5)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
劳动权;劳动者的休息权,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财产和财产继承权等。
八年级政治下册 复习提纲 粤教版

初二思想品德课复习提纲一我们是中国公民(一)我们都是公民:1公民身份的确认:①公民: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②法律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③我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
“公民”是一个法律上的称呼,是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管辖和保护的个人。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作为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3树立公民意识,做合格公民的要求:①要树立国家观念;②培养坚定的民主意识和良好的公民道德;③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A认真学习宪法和法律有关知识,增强法制观念。
B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C同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作斗争(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国家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其中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2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关系):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每个公民既是权利的享有者,也是义务的承担者。
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
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
如劳动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3维护权利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依法享有权利;②依法行使权利;③尊重他人的权利。
依法行使权利:指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必须采用合法的方式,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
4自觉履行义务应做到:①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②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③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三)宪法保障公民权利:1宪法作为国家的总章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因为:①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②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具体表现:a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b 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c宪法是普通法的立法基础,普通法不能和宪法相抵触)③从程序上看,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严格。
《思想品德》(下册)复习要点(粤教版初二下)doc初中政治

《思想品德》(下册)复习要点(粤教版初二下)doc初中政治第五单元我是中国公民1、什么是公民?中国公民?P5 5.1我们差不多上公民〔1〕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依照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益和承担义务的人。
〔2〕国籍是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
〔我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3〕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差不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公民身份的内涵是什么?P5〔1〕公民,享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权益和义务 (最重要特点)〔2〕公民,享有平等的权益。
3、如何树立自己的公民意识?P6第一要树立国家观念。
第二要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识。
第三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一、公民的差不多权益和义务5。
2公民的权益和义务1权益是指宪法、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2义务是指宪法、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
3、差不多权益〔宪法规定的权益〕的内容〔1〕公民的平等权益。
〔2〕公民的政治权益与自由。
〔3〕公民的人身自由权益。
〔4〕公民的社会生活权益。
〔5〕公民的社会经济权益。
4、差不多义务〔宪法规定的义务〕的内容〔1〕公民对国家履行的义务。
〔2〕公民对社会履行的义务。
〔3〕公民对家庭履行的义务。
二、公民权益和义务的统一1、公民权益和义务的关系〔1〕公民的权益与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平等性〕〔2〕公民的权益与义务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制约性〕〔3〕公民的某些权益与义务是相互结合的。
〔如劳动、受教育〕〔合一性〕三、公民如何爱护权益,履行义务1、爱护公民权益〔1〕依法享有权益。
〔2〕依法行使权益。
〔3〕尊重他人的权益。
2、履行公民义务〔1〕法律鼓舞的积极去做。
〔2〕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
〔3〕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一、宪法是国家的全然大法 5.3宪法保证公民权益1、宪法是国家的全然大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
这是因为:第一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的全然咨询题。
第二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粤教版八年级下政治复习提纲1

粤教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复习提纲第五单元我是中国公民5.1我们都是公民1、什么是公民?中国公民?P5公民——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公民身份的内涵是什么?P51)作为公民,享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最重要的特征)2)作为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
3.我们为什么要树立公民意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国家的未来需要我们去建设。
因此,树立自己的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至关重要。
4、如何树立自己的公民意识?P6第一,要树立国家观念。
第二,要培养坚定的民主意识和良好的公民道德。
第三,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第四,将以上观念外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5.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谁规定的?是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又是谁规定的?宪法P142.什么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权利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权益,公民义务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
3.什么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有以下5类:(1)公民的平等权利。
即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
如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
如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权利。
(4)公民的社会生活权利。
如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儿童权利等。
(5)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
劳动权、劳动者的休息权、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财产和财产继承权等。
公民的基本义务有以下三类:(1)公民对国家履行的义务。
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
(2)公民对社会履行的义务。
如遵守社会秩序、遵守劳动纪律、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等。
(3)公民对家庭履行的义务。
如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赡养父母义务等。
八年级下册粤教版思品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粤教版思品复习提纲1.集体的基本特征:同一个集体中的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在行动上相互支持,心理上相互依存,情感上荣辱与共,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①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集体; ②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3.怎样理解“团结就是力量”?集体团结的作用①集体的团结能给每个成员以鼓舞和信心,使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任何一个集体,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形成合力,达到预期的目的;②集体的团结可以把每个成员的长处集中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
依靠这种力量,能够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克服的困难。
③集体不论大小团结才有力量。
4、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如何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①在我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但有些情况下也会产生矛盾和冲突,我们要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既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又要尊重和维护个人利益。
②以集体利益为重,并不排斥个人利益。
③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在集体生活中,当个人的愿望和要求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要自觉服从集体利益,必要适应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④我们反对那些为追求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的思想和行为。
5.怎样为集体添光彩?为集体添光彩主要表现为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①首先要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②更应该体现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③当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受到损害时敢于积极维护;④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是维护集体利益的最高表现。
6.为什么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怎样维护?①国家荣誉是国家和民族尊严的体现。
国家利益是全国人民共同利益的集中体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②维护国家的荣誉主要表现为对祖国的关心、热爱和忠诚,对民族的自尊和自信。
维护国家利益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大局为重,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决不能为满足个人或局部的私利而丧失国格和人格,丧失民族气节,做出有损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复习提纲第五单元我是中国公民5.1我们都是公民1、什么是公民?中国公民?P5公民——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法律身份)2、公民身份的内涵是什么?P51)作为公民,享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最重要的特征)2)作为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3、如何树立自己的公民意识?P6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国家的未来需要我们去建设。
因此,树立自己的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至关重要。
第一,要树立国家观念第二,要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识第三,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5.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谁规定的?(是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又是谁规定的?(宪法)P142.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几类?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几类?P14公民的基本权利有以下5类:(1)公民的平等权利。
即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
如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
如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权利。
(4)公民的社会生活权利。
如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受教育权)和自由;妇女儿童权利等。
(5)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
劳动权;劳动者的休息权,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财产和财产继承权等。
公民的基本义务有以下三类:(1)公民对国家履行的义务。
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
(2)公民对社会履行的义务。
如遵守社会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等。
(3)公民对家庭履行的义务。
如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赡养父母义务等。
●受教育、劳动、抚养和教育子女、与违法犯罪作斗争,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2怎样理解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P15第一、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密不可分的。
(对等性)(1)在权利与义务的法律关系上是对应而存在的。
(2)有权利就有义务,有义务就有权利。
(3)每个公民既是权利的享有者,也是义务的承担者。
(4)不能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也不能只承担义务不享受权利。
第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制约性)第三、公民的某些权利与义务是相互结合的。
(合一性)如:劳动、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维护权利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P15:依法享有权利,依法行使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依法享有权利P15——是指公民应当依照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依法制止各种侵权行为,使自己的权利不受侵害。
●依法行使权利?P15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必须注意什么?(经常用于回答大问题)(1)采用合法的方式(2)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3)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尊重他人的权利P15——是要求每个公民在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利时,也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因为他人的权利和我们个人的权利具有同等的地位5、怎样自觉履行义务?P15自觉履行义务应该做到:1)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2)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3)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5.3 宪法保障公民权利●宪法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宪法是母法,其他法律法规(如刑法,民法,立法法等)是子法。
1、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P21(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宪法》与普通法的关系?(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2)普通法律法规的制定必须以宪法为基础和依据,其内容不能和宪法相违背、相抵触,否则将被视为违宪而被宣布无效(3)两者之间是母法和子法的关系◆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1、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2、规范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国家权利来自于人民,使公民通过权利的享受赋予的。
凡不是由公民政治权利授予的权利都不是合法权利,另一方面,国家机关必须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利保障与维护公民的权利。
✧我国已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障体系①立法保障:立法机关制定和完善各种法律法规,使公民在保护自身权益中有法可依。
②司法保障:完善律师制度、法官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
2、作为一名公民,如何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的权威?P22首先,要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其次,要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
总之,我们应自觉行使对公共权利的监督,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关心国家管理事务。
第六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6.1 维护人身权利◆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P30——是指公民的人身自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侵犯的权利。
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地位)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前提条件。
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由生命权和健康权两部分组成.身体健康权包括身体健康权利和精神健康权利.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地位)是公民最根本的,首要的人身权利,是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前提,是每个人的最高人身权益.✧我国对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作了具体规定的法律主要有: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律禁止对公民的身体或住宅进行非法搜查(1)我国法律规定,禁止对公民的身体或住宅进行非法搜查(2)公安司法人员在侦破案件时,必须进行搜查的,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法律保护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1)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决定或者经人民法院决定,不受逮捕(2)公民有犯罪和其他违法嫌疑,需要拘禁的,必须由公安机关严格依法执行进行3、怎么自觉维护自己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P311、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法律,增强防范意识和保护意识,懂得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2、当我们遇到社会上损害公民的人身自由或伤害人的生命和健康的行为时,可以打110电话报警,直接到附近的公安部门向公安人员求救,或通知家人,朋友向社会求助3、一旦受到伤害,要懂得依法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以讨还公道和获得赔偿4、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的权利,相应地就有义务不去伤害别人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6.2 维护人格尊严1、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权?P37人格尊严权包括: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
侵犯公民的这些权利,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肖像权: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赢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名誉权: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荣誉权: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和奖章。
姓名权: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和假冒。
2、为什么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特殊保护?P38(1)人格尊严权是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之一,未成年分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人格尊严受到侵害,其精神健康将受到巨大的损伤(2)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把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作为应当遵循的原则之一3、保护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4、如何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P39自己:要学会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当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视受伤害的程度,要求其停止伤害,赔礼道歉,或要求其消除影响,赔偿损失、严重的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
他人: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是一个文明的人所应具备的素质。
6.3 保护个人隐私1、什么叫个人隐私权?P44个人隐私权:是指公民希望隐瞒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不得将其公开的权利。
2、为什么要尊重别人的隐私?P44尊重他人的隐私,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公民必须遵循的公共生活准则。
个人隐私权是衡量一个国家个人地位和尊严的重要标志。
3、怎样尊重自己的隐私权?1)对自己的一些私人秘密不要到处宣扬2)学会运用法律制止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4、怎样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尊重他人的隐私包括:1)未经同意,不私自看他人的信件或日记;2)不私自闯入他人住宅;3)不私自发布和传播他人的隐私等。
5、保护隐私等于自我封闭吗?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过度保护隐私只能导致自闭。
第七单元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7.1 维护受教育权1、所谓受教育权——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受教育权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公民均有上学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国家提供教育设施,培养教师,为公民受教育创造必要的机会和物质条件。
2、为什么说,受教育是我们的权利,又是我们的义务?P511)就从我们个人的角度看,只有受教育,才能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
受教育使我们更有可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更好地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因此,从公民自身的发展来说,受教育是我国公民应该享有的一项权利。
2)从国家的角度讲,要实现现代化和推进民主化进程,提高公民的文化和科学素质是关键,这就要求每个公民都有责任通过接受教育,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掌握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力争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多作贡献,所以,从国家发展对公民的要求来讲,受教育是公民对国家应尽的一项基本义务。
3、什么叫义务教育?包括哪两个阶段?共几年?P51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我国的义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小学)和初级中等教育(初中)两阶段。
时间跨越度九年,所以也叫“九年义务教育”4、义务教育有哪几个特征?P52义务教育有三个特征:1)免费性;2)普及性;3)强制性。
5、我们如何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呢?P521)我们要学会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①非诉讼方式:如寻求老师、领导的帮助,向教育主管部门反映情况,请求媒体帮助等②诉讼方式:向人们法院提起诉讼2)我们要珍惜学习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①自觉接受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不中途辍学;②自觉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学习,学业上不断进步,做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6、任何个人和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止适龄儿童和少年入学就读,剥夺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7.2、维护财产权1、什么是公民的个人私有财产?公民的个人私有财产——是公民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通过劳动和合法经营所得的财富,包括:私人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
2、什么是公民的财产所有权?P60财产所有权即——财产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处分——是指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处理自己财产的权利3、我国法律对财产所有权的保护方式主要有两种:①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这是最普遍的做法。
当公民的合法财产受到侵犯时,公民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所有权、请求恢复原状、请求排除防害、请求赔偿损失等方式予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