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结构6

合集下载

六亚甲基四胺物化性质和制备方法

六亚甲基四胺物化性质和制备方法

六亚甲基四胺物化性质和制备方法[结构式] [物化性质]又名乌洛托品,环六亚甲基四胺,六次甲基四胺。

白色结晶粉末或无色有光泽的晶体,几乎无臭,相对密度1.27(25℃),230℃开头升华,263℃以上分解,易溶于水、、等有机溶剂,难溶于苯、,不溶于、汽油。

水溶液呈碱性,pH值为8~9。

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燃烧火焰无色。

有中等毒性。

[制备办法] ①制备办法1 取200mL甲醛含量为30%~40%的溶液于容器中,在不断搅拌下通氨水,氨水加入量为150mL,保持氨过量。

反应时光约0.5h,尽头控制在pH=9,此时反应混合液中游离氨含量约为0.5%~0.8%,且温度不低于80℃。

上述反应为放热反应,其反应式如下: 将上述反应混合液加热,若有沉淀生成则过滤之,滤液举行加热蒸发至糊状后,冷却至室温,然后举行抽滤,产品在干燥皿内干燥3~4h,干燥温度控制在80℃,剩余的母液可用0.1%活性炭脱色,然后将其加热至沸腾并维持10min,冷却、过滤,再浓缩结晶。

②制备办法2 经氧化制得的气经冷却后,于反应器内与氨气在温度为68~73℃的母液中,举行缩醛反应生成乌洛托品,所得产品溶液,经浓缩结晶,离心脱水即得成品,再经沸腾床热风干燥降低水分后便可用法。

反应式如下: ③制备办法3 陈民生等利用延续波激光引发合成乌洛托品,详细制备办法如下。

试验所用的延续CO2激光器的功率为15W,聚拢后,焦斑处的功率密度约为2000W/cm2。

反应器为玻璃质,内表面涂有一层Al2O3系催化剂。

试验时,首先将囫囵反应体系抽真空,然后在一环境为70℃的储瓶中将氨与甲醇按1:1的压力比混合。

混合气体流经反应器,并用激光辐照。

试验压力约300Torr(1Torr=133.322Pa)。

试验时,反应器壁的温度约为100℃。

反应产物以乌洛托品为主,此外还有甲胺和未反应掉的氨和甲醇。

乌洛托品凝聚在反应器出口处附近的管壁上,呈白色结晶状。

用无水乙醇(分析纯)洗涤下来,蒸去乙醇,可得乌洛托品。

物化课后习题第六到第十章

物化课后习题第六到第十章

第六章一 选择题(1)合成氨反应H 2(g)+3H 2(g)ƒ2NH 3(g)达到平衡后加入惰性气体,且保持系统温度、总压不变(气体为理想气体),则( ) (A )2n N 减少,2n H 减少,3n NH 增加,θp K 不变 (B )2n N 减少,2n H 减少,3n NH 增加,θp K 增加 (C )2n N 不变,2n H 不变,3n NH 不变,θp K 不变 (D )2n N 增加,2n H 增加,3n NH 减少,θpK 不变(2)已知某温度下,反CO(g)+H 2O(g)ƒH 2(g)+CO 2(g)放热,达平衡后,采取下列哪种措施能是反应的进度发生变化? ( ) (1)加大压力;(2)升高温度;(3)保持温度和压力不变;(4)加入惰性气体。

(A )2 (B )3、4 (C )1 (D )2、3 (3)反应2c(s)+O 2(g)ƒ2CO(g),1θ/()r m G J mol -∆g =232600167.8/T K--,若温度增加,则:(A )θr mG ∆变负,反应更完全 (B )θpK 变大,反应更完全(C )θpK 变小,反应更不完全 (D )无法判断(4)PCl 5的分解反应PCl 5(g)ƒPCl 3(g)+Cl 2(g),在473K 达平衡时,PCl 5有48%分解,在573K 时PCl 5有97%分解,则此反应为( )(A ) 放热 (B )吸热 (C )即不放热也不吸热 (D )无法确定(5)在等温等压下,当反应的θr mG ∆=51J mol -g 时,该反应能否进行?(A )能正向自发进行 (B )能逆向自发进行 (C )不能判断 (D )不能进行(6)同一化学变化,若反应式的计量系数不同,其平衡常数θpK 和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 )(A)θp K 相同 θr mG ∆不同 (B)θpK 不同θr mG ∆相同(C)θpK 、θr mG ∆都不同 (D )θpK 、θr mG ∆都相同(7)已知反应2NH 3ƒN 2+3H 2 ,在等温条件下,标准平衡常数为0.25,那么,在此条件下,氨的合成反应1/2N 2(g)+3/2H 2(g)ƒNH 3(g)的标准平衡常数为( )(A)4 (B ) 0.5 (2) (1) (8)理想气体反应N 2H 5(g)ƒN 2O 4(g)+1/2(g)的θ,θ141.84k 0r m r p m H J mol G -∆=∆=g ,。

物理化学下册笔记

物理化学下册笔记

物理化学下册笔记摘要:一、引言二、物理化学基本概念1.物理化学的研究对象2.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三、物理化学的核心理论1.热力学1.1 热力学第一定律1.2 热力学第二定律1.3 热力学第三定律2.动力学2.1 反应速率理论2.2 化学反应动力学2.3 物质传递过程动力学四、物理化学的应用领域1.化学工程2.能源与环境3.材料科学4.生命科学五、物理化学的发展趋势与前景一、引言物理化学作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内容涉及物质在各种条件下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等。

物理化学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简要介绍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及其应用领域,并展望物理化学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二、物理化学基本概念物理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包括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等。

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方法和理论方法,其中实验方法包括测量、观察和模拟等;理论方法包括数学建模、逻辑推理和归纳等。

三、物理化学的核心理论物理化学的核心理论包括热力学和动力学。

热力学主要研究物质的宏观热力学性质,如热、功、熵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动力学主要研究物质微观粒子在各种条件下的运动、碰撞、反应等过程。

1.热力学热力学是物理化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物质的宏观热力学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热力学主要包括三个定律: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

1.1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定律,表明能量在不同形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总能量守恒。

1.2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熵增加原理,表明自然过程总是朝着熵增加的方向1.3 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第三定律,又称绝对零度定律,表明在绝对零度时,物质的熵等于零。

2.动力学动力学是物理化学的另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物质微观粒子在各种条件下的运动、碰撞、反应等过程。

动力学主要包括反应速率理论、化学反应动力学和物质传递过程动力学。

物化实验报告6-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物化实验报告6-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一、实验目的:1)掌握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

2)通过对不同浓度乙醇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加深对表面张力、表面自由能、表面张力和吸附量关系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1.吉布斯吸附等温式:Γ = -(c/RT)/(dγ/dc)(1)式中,Г为溶液在表层的吸附量;γ为表面张力;c为吸附达到平衡时溶液在介质中的浓度。

朗格谬尔(Langmuir)公式:Γ =Γ∞Kc/(1+Kc)(2)Γ∞为饱和吸附量,即表面被吸附物铺满一层分子时的Г。

c/Γ =(1+Kc)/Γ∞K = c/Γ∞+1/Γ∞K (3)以c/Г对c作图,则图中该直线斜率为1/Г∞。

由所得的Г∞代入A m=1/Г∞L可求被吸附分子的截面积(L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2.本实验用气泡最大压力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其仪器装置如图:1)恒温套管;2)毛细管(r在0.15~0.2mm);3)U型压力计(内装水);4)分液漏斗;5)吸滤瓶;6)连接橡皮管。

2)将待测表面张力的液体装于表面张力仪中,使毛细管的端面与液面相切,液面即沿毛细管上升,打开抽气瓶的活塞缓缓抽气,毛细管内的液面上受到一个比A瓶中液面上大的压力,当此压力差——附加压力(△p=p大气-p系统)在毛细管端面上产生的作用力稍大于毛细管液体的表面张力时,气泡就从毛细管口脱出,此附加压力与表面张力成正比,与气泡的曲率半径成反比,其关系式为:Δp=2γ/R (4)式中,Δp为附加压力;γ为表面张力;R为气泡的曲率半径。

如果毛细管半径很小,则形成的气泡基本上是球形的。

当气泡开始形成时,表面几乎是平的,这时曲率半径最大;随着气泡的形成,曲率半径逐渐变小,直到形成半球形,这时的曲率半径R和毛细管的半径r相等,曲率半径最小值,根据上式这时附加压力达最大值。

气泡进一步长大,R变大,附加压力则变小,直到气泡逸出。

根据上‘式,R=r 时的最大附加压力为:Δp 最大 = 2γ/r (5)实际测量时,使毛细管端刚与液面接触,则可忽略气泡鼓起所需克服的静压力,这样就可以直接用上式进行计算。

结构化学物理化学

结构化学物理化学

结构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学科。

它通过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揭示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机理,为实现物质的功能设计和制备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本文将从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机理三个方面介绍结构化学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分子结构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物质性质的基础。

结构化学物理化学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揭示了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

例如,通过光谱学和X射线衍射等实验手段,可以确定有机分子的化学键类型和空间构型,从而推断分子的立体结构。

通过分子力场计算和量子化学计算等理论方法,可以预测和优化分子的结构。

分子结构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机理。

物理性质是物质在物理条件下所表现出的特征。

结构化学物理化学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揭示了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其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例如,通过测量物质的熔点、沸点、密度、折射率等物理性质,可以了解物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和分子运动方式。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和量子力学计算等理论方法,可以预测和解释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物质的宏观性质和应用特性。

化学反应机理是物质在化学条件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结构化学物理化学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揭示了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动力学。

例如,通过反应动力学实验和理论模拟,可以确定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和活化能。

通过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等实验手段,可以探测和鉴定反应中的中间体和过渡态。

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有助于优化化学反应条件和提高反应效率。

结构化学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

实验方法主要包括光谱学、热分析、电化学、表面分析和物理性质测量等。

理论方法主要包括分子力场计算、量子化学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反应动力学模拟和电子结构计算等。

实验和理论相互结合,可以更全面地揭示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为物质的功能设计和制备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总结起来,结构化学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学科。

6物流组织与管理

6物流组织与管理
六、物流组织与管理
1
主要内容
Ⅰ.物流管理概述 Ⅱ. 物流组织机构 Ⅲ. 物流成本管理 Ⅳ.物流服务管理
2
I. 物流管理概述
3
一、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
“管理”指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对管理对象实施 一定的管理职能,如计划、组织、指挥、协调 和控制、考核等的活动。
物流管理的定义是:为达到既定的目标,对物流的全 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详见《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 18354—2006)。
28
4.物流成本管理的目的
揭示物流成本的大小,提高 内部对物流成本的重视度
发现物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控制和 业绩评价
指出由于其他部门引起的不合理 物流活动
29
5、物流成本管理的新思维
1.从流通全过程的视点来降低物流费用 2.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水平来削减费用 3.借助现代信息系统来降低物流费用 4.通过参与共同配送来降低物流费用 5.削减逆向物流费用(退货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降低退货成
从原材料供应开始一直到将产品送达消费者手上为止所发生的全部物流费用。
物流成本由三部分构成:
① 伴随着物资的物理性流通活动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 备、设施费用——物流费用 ② 完成物流信息的传送和处理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 的设备和设施费用——信息费用 ③ 对上述活动进行综合管理所发生的费用——管理费用
24
2.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物流成本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物流成 本问题是物流管理初期人们关心的主要问题。
“物流是经济的黑大陆” “物流是第三利润源”
——通过物流合理化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继降低制 造成本和扩大销售获取利润之后,企业获取利润的 第三个源泉。 “物流成本冰山说” ——通常我们明确掌握的物流成本,只占企业物流总成本 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物流成本并没有为管理者所认识。

化学基团大全及结构

化学基团大全及结构

化学基团大全及结构化学基团是指具有特定功能和化学性质的化学分子中可独立存在的部分。

化学基团可以通过共价键与其他基团或原子连接在一起,形成复杂的有机分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化学基团及其结构。

1. 羧基(Carboxyl Group)羧基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一个氧原子与碳原子的单键连接,另一个氧原子与碳原子的双键连接,通常表示为-COOH。

羧基是酸的功能团。

2. 羟基(Hydroxyl Group)羟基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原子组成,连接在碳原子上,通常表示为-OH。

羟基是醇和酚的功能团。

3. 氨基(Amino Group)氨基由一个氮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连接在碳原子上,通常表示为-NH2、氨基是胺和氨基酸的功能团。

4. 硫醇基(Thiol Group)硫醇基由一个硫原子和一个氢原子组成,连接在碳原子上,通常表示为-SH。

硫醇基是硫醇的功能团。

5. 醚基(Ether Group)醚基由一个氧原子连接在两个碳原子之间,通常表示为-C-O-C-。

醚基是醚的功能团。

6. 酮基(Ketone Group)酮基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双键氧原子连接在一起,通常表示为-CO-。

酮基是酮的功能团。

7. 醛基(Aldehyde Group)醛基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单键氧原子连接在一起,通常表示为-C=O。

醛基是醛的功能团。

8. 亚硝基(Nitro Group)亚硝基由一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通常表示为-NO2、亚硝基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可以参与一系列的反应。

9. 氨酯基(Aminoester Group)氨酯基由一个氮原子和一个碳氧基连接在一起,通常表示为-O-CO-NH2、氨酯基是氨酯的功能团。

10. 氰基(Cyano Group)氰基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氮原子通过三键连接在一起,通常表示为-CN。

氰基具有电子亲切性,可以参与一系列的反应。

11. 苯环(Benzene Ring)苯环是由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

氯化六氨合铬结构式

氯化六氨合铬结构式

氯化六氨合铬结构式氯化六氨合铬结构式的化学式为[Cr(NH3)6]Cl3,它是一种配合物化合物,由铬离子和六个氨分子配位构成的六配位配合物,中央铬原子与氨配体之间发生共价键形成配合物。

现在,让我们深入了解氯化六氨合铬结构式的组成和性质。

一、组成1.铬离子:在氯化六氨合铬结构式中,铬离子是中心离子,它是一个三价离子Cr3+,具有钝性和高度稳定。

2.氨分子:六个氨分子是与铬离子配位形成配合物的基本构件,氨分子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组成,能够与金属形成强配位键。

3.氯化物离子:在氯化六氨合铬结构式中,铬离子周围有三个氯离子,具有负电性。

二、性质1.物化性质:氯化六氨合铬结构式是一种淡紫色固体,在常温下稳定,不容易分解。

具有较高的密度和熔点,能够溶于水。

2.化学性质:氯化六氨合铬结构式是一种水溶性铬离子化合物,容易水解,并能够与其他物质进行配位反应。

例如和某些针状有机物反应,能够形成新的配合物。

三、应用氯化六氨合铬结构式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在化学分析中被广泛应用。

例如:作为铬的标准溶液、滴定剂和颜料、催化剂等。

另外,氯化六氨合铬结构式还被用作合成其它配合体的中间体。

四、危害但是,氯化六氨合铬结构式也存在危害,因为它含有具有毒性的铬碱性高,有些化学品做成盐酸盐之类的铬化合物经空气挥发而又进入人体易引起各种铬中毒症状。

因此,在使用氯化六氨合铬结构式时必须十分小心,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并保护好自身的身体安全。

综上所述,氯化六氨合铬结构式是一种重要的铬离子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危害。

我们应该保持警惕,正确使用和处理,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化学平衡一、选择题1. 化学反应等温式 Δr G m =Δr G m $+ RT ln Q a ,当选取不同标准态时,反应的Δr G m $将改变,该反应的 Δr G m 和 Q a 将: ( )(A) 都随之改变 (B) 都不改变(C) Q a 变,Δr G m 不变 (D) Q a 不变,Δr G m 改变2. 化学反应系统在等温等压下发生∆ξ= 1 mol 反应,所引起系统吉布斯自由能的改变值Δr G m 的数值正好等于系统化学反应吉布斯自由能 (∂G /∂ξ)T ,p ,的条件是: ( )i n (A) 体系发生单位反应 (B) 反应达到平衡(C) 反应物处于标准状态 (D) 无穷大系统中所发生的单位反应3. 在一定温度下, (1) K m , (2) (∂G /∂ξ)T ,p , (3) Δr G , (4) K f 四个量中,不随化学反应系统压力及组成而改变的量是: ( )(A) (1),(3) (B) (3),(4) (C) (2),(4) (D) (2),(3)4. 对反应CO(g)+H 2O(g)=H 2(g)+CO 2(g) ( )(A) K p $=1 (B) K p $=K c (C) K p $>K c (D) K p $<K c5. 在等温等压下,当反应的Δr G m $= 5 kJ ⋅mol -1时,该反应能否进行? ( )(A) 能正向自发进行 (B) 能逆向自发进行(C) 不能判断 (D) 不能进行6. 已知反应 2NH 3= N 2+ 3H 2在等温条件下,标准平衡常数为 0.25,那么,在此条件下,氨的合成反应 (1/2) N 2+(3/2) H 2= NH 3 的标准平衡常数为: ( )(A) 4 (B) 0.5 (C) 2 (D) 17. (1) 处于标准态的 CO 2(g) 和 O 2 (g),其标准燃烧焓值为零(2) 因为Δr G m $= -RT ln K ,而K 是由平衡时的组成表示的,所以Δp $p $r G m $ 表示平衡时产物的吉布斯自由能与反应物的吉布斯自由能之差(3) 水在25℃, p ∃下蒸发,求算熵变的公式为 :ΔS =(ΔH m $ -ΔG m $)/ Tm $ (4) 在恒温,恒压下可逆电池反应,求算熵变的公式为Δr S m = Δr H m / T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1 , 2 (B) 2 , 3(C) 1 , 3 (D) 3 , 48. 理想气体反应CO(g) + 2H 2(g)=CH 3OH(g)的Δr G m $与温度T 的关系为:Δr Gm $=-21660+52.92T , 若要使反应的平衡常数K >1,则应控制的反应温度: ( )(A) 必须低于409.3℃ (B) 必须高于409.3 K(C) 必须低于409.3 K (D) 必须等于409.3 K9. 某化学反应在298 K 时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负值,则该温度时反应的K 将是:( )(A) K = 0 (B) K < 0 (C) K > 1 (D) 0 < K < 110. 25℃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168 kPa,此时液态水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Δf G m $为- 237.19 kJ·mol -1,则水蒸气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为: ( )(A) -245.76 kJ ⋅mol -1 (B) -229.34 kJ ⋅mol -1(C) -245.04 kJ ⋅mol -1 (D) -228.60 kJ ⋅mol -111.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对于一个化学反应,能用以判断其反应方向的是 ( )(1) Δr G m $ (2) K p (3) Δr G m (4) Δr H m12. 理想气体反应CO g H g CH OH g ()()()+=223的与温度r m ∆G $T 的关系为:(T /K),若使在标准状态下的反应向右进行,则应控制反应的温度: ( )-1r m /J mol 2166052.92G ∆⋅=−+$(A )必须高于409.3 K (B )必须低于409.3 K(C )必须等于409.3 K (D )必须低于409.3 °C13. 某化学反应在298 K 时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为正值,则该温度时反应的将是:( )p K $(A )=1 (B )=0 (C )>1 (D )<1p K $p K $p K $p K $14. 在732 K 时反应NH 4Cl(s)=NH 3(g)+HCl(g)的Δf G m $为-20.8 kJ ⋅mol -1, Δr H m $为154kJ ⋅mol -1, 则反应的Δr S 为: ( )m $ (A) 239 J ⋅K -1⋅mol -1 (B) 0.239 J ⋅K -1⋅mol -1(C) 182 J ⋅K -1⋅mol -1 (D) 0.182 J ⋅K -1⋅mol -115. 已知 FeO(s) + C(s) = CO(g) + Fe(s) 反应的 Δr H m $为正,Δr S m $为正(假定 Δr H m $,Δr S m $不随温度而变化),下列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 ( )(A) 低温下自发过程,高温下非自发过程 (B) 高温下自发过程,低温下非自发过程 (C) 任何温度下均为非自发过程(D) 任何温度下均为自发过程16. 某放热反应在T=800 K、压力p下进行,达平衡后产物的百分含量是50%,若反应在T=200 K、压力p下进行,平衡时产物的百分含量将:(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D) 不能确定17. 理想气体反应CO(g) + 2H2(g) = CH3OH(g), 若起始原料CO与H2的分子比为1:2, 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α,平衡常数为K p,则()(A) α与p有关(B) H2的转化率是2α(C) K p=[ α(3-2α)2] / [ 4(1-α)2p2] (D) K p与p2成反比18. 加入惰性气体对哪一个反应能增大其平衡转化率? ( )(A) C6H5C2H5(g) = C6H5C2H3(g) + H2(g)(B) CO(g) + H2O(g) = CO2(g) + H2(g)(C) 32H2(g) + 12N2(g) = NH3(g)(D) CH3COOH(l) + C2H5OH(l) = H2O(l) + C2H5COOCH3(l)19. 已知反应3O2(g) = 2O3(g) 在25℃时,Δr Hm$=-280 J⋅mol-1,则对该反应有利的条件是:( )(A) 升温升压(B) 升温降压(C) 降温升压(D) 降温降压20.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 PCl5(g)在某种条件下的解离度为α,改变下列条件,何者可使α增大?( ) (A) 增加压力使体积缩小一倍(B) 体积不变,通入N2气使压力增大一倍 (C) 压力不变,通入N2气使体积增大一倍 (D) 体积不变,通入 Cl2气使压力增大一倍二、填空题1.化学平衡的化学势判据是_____________ ,其适用条件是______________ 。

2. 已知N2O4的分解反应N2O4(g) = 2NO2 (g),在 25℃时,Δr Gm$ =4.78 kJ⋅mol-1。

此温度时,在p(N2O4) = 3p∃,p(NO2)=2p∃的条件下,反应向 ________ 方向进行。

3. 若 298 K 时,反应N2O4(g) = 2NO2(g) 的K = 0.1132,则:p$(1) 当p (N2O4) = p (NO2) = 1 kPa 时,反应将 ________;(2) 当p (N2O4) = 10 kPa,p (NO2) = 1 kPa 时,反应将 ______ 。

(A) 向生成 NO2的方向进行(B) 向生成N2O4的方向进行(C) 正好达化学平衡状态(D) 难于判断其进行方向4. 在温度为1000 K 时的理想气体反应2SO 3(g) = 2SO 2(g) + O 2(g) 的Δr G m $=10 293 J ⋅mol -1,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p =______ kPa 。

5. 在2000 K 时,理想气体反应CO(g) + (1/2)O 2(g) = CO 2(g)的平衡常数K p =0.640 (kPa)-1/2, 则该反应的Δr G m $= ________ J·mol -1 。

6. 已知 2Fe(s) + O 2= 2FeO(s) Δr G m $/J·mol -1= - 519 200 + 125 T /K (3/2)Fe(s) + O 2= (1/2)Fe 3O 4(s) Δr G m $/J·mol -1 = - 545 600 + 156.5 T /K 由 Fe(s),O 2(g), FeO(s) 及 Fe 3O 4(s) 组成平衡物系的自由度是_____ ,平衡温度是___ K 。

7. 25°C 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133 kPa ,水蒸气的标准生成自由能为,则液态水的标准生成自由能为 -1228.60kJ mol −⋅ kPa 。

8. 在温度为2000 K 时,理想气体反应CO 的,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g O g CO g ()()()+=1222-1r m 45817J mol G ∆=⋅$K p = ()kPa −12。

9. 在温度为1000 K 时的理想气体反应:2232SO 2g SO g O g ()()()=+的平衡常数K p =29.0 kPa ,则该反应的= r m ∆G $。

10. 已知:(1)222Fe s O g FeO s ()()()+= ,(T /K) -1r m /J mol 519200125G ∆⋅=−+$ (2)321223Fe s O g Fe O s ()()()+=4 , (T /K) -1r m /J mol 156.5G A ∆⋅=+$ 由Fe s O g FeO s (),(),()2及Fe 组成的系统的平衡温度是838 K ,则反应(2)的式中的A= O s 34()r m ∆G $J/mol 。

11. 对于理想气体的化学反应 (∂ln K c /∂p )T =________;(∂ln K x /∂p )T =_____ 。

12. 增加反应 CO(g)+2H 2(g)=CH 3OH(g) 的压力,将使平衡转化率 ______ 。

三、计算题1. 合成氨循环气压机第二缸内混合气组成如下(体积分数/%)∶ N 2 H 2 NH 3 CH 4,Ar 等 CO 2 19.31 58.30 9.87 12.52 10-6压力是 13.61×106Pa ,温度是 43℃,问:(1) 在此条件下能否生成氨基甲酸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