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经济分析报告--山东省

合集下载

山东德州经济调研报告

山东德州经济调研报告

山东德州经济调研报告【山东德州经济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与意义经济调研是了解和掌握特定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手段。

本次调研以山东省德州市为对象,旨在深入了解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为进一步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此次调研,可以加深对地方经济的理解,为德州市的经济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促进该地区经济更加健康、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二、调研方法与过程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数据收集等。

首先,通过实地走访了解了德州市的产业结构和发展现状。

随后,对当地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了他们的经营状况、面临的问题以及对未来发展的预期。

最后,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对德州市的经济指标进行了分析与比较。

三、德州市的经济概况德州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山东省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德州市的GDP总量在近几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人均GDP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这主要得益于当地坚持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的努力。

德州市的主要产业包括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其中石油化工产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德州市面临的挑战然而,调研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德州市的产业结构仍然存在着较大的依赖性,过度依赖石油化工产业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其次,当地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弱,需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此外,还存在着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当地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存在一定的矛盾。

五、发展建议与措施为了促进德州市经济的健康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措施:1.多元化发展产业:鼓励当地企业多元化发展,建立多元产业体系,降低对单一产业的依赖性,避免产业风险。

2.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3.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当地劳动力市场的供给能力,吸引高端人才的到来。

4.加强合作与交流:与其他地区加强合作与交流,加大对外开放程度,吸引外部资金和技术的引进,推动德州市与其他地区的互利合作。

山东各县调研报告

山东各县调研报告

山东各县调研报告一、引言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山东各县的经济发展现状、社会发展状况及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山东省整体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深入实地调研和访谈,笔者提供了以下报告。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等。

调研时间为两个月,选择了山东省内11个县作为研究对象,以确保对山东各地的全面了解。

三、经济发展现状经过对各县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发现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整体较为稳定,但各县之间的差距明显。

1. 发展前景较好的县- 市场经济发展较为成熟,产业结构较为优化- 投资大力引进高科技产业,促进创新与发展- 农业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农产品质量较高2. 发展潜力较大的县- 地理位置优越,具备良好的交通和物流条件- 人才优势明显,高素质人才储备充足- 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3. 发展困难的县- 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缺乏核心竞争力- 农村地区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水平低- 周边地区影响严重,发达县市吸引劳动力流失四、社会发展状况1. 教育虽然各县普及了基础教育,但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

城市地区的学校设施完善,教学水平较高;而农村地区则存在教师短缺和办学条件差等问题。

2. 医疗各县医疗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城市地区的医院设备更加齐全,医生水平也相对较高,而农村地区则医疗资源紧缺,群众的看病难问题仍待解决。

3. 就业近年来,各县加大了对就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了就业水平。

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发展困难的县。

五、问题与建议根据本次调研结果,我们认为山东各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 提高发展困难县的发展水平对于发展困难的县,应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引导优质资源向这些地区倾斜。

增加对重点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县域内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2. 优化教育和医疗资源配置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和医疗的投入,提高教师和医生的待遇,建设更多的学校和医疗机构,提高基层服务能力,使教育和医疗资源更加均衡地分布。

山东 调研报告

山东 调研报告

山东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一、引言山东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第三大省份。

山东在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为了进一步了解山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本次调研主要围绕人口、经济、教育和旅游等方面展开。

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问卷的方式,获取各类数据以支持分析和结论。

二、人口调研1. 山东的人口数量和结构: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山东省总人口约为 1.08亿人,排在中国所有省份中排名第三。

同时,山东的人口结构年龄层次较为平衡,青壮年占比较高。

2. 人口流动情况:由于山东省的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各类产业的集聚也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

数据显示,近年来山东的外来人口及临时流动人口数量呈稳定增长态势。

三、经济调研1. 山东的经济概况:山东是中国的经济大省,其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居于前列。

山东的经济主要以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为支撑,其中重点发展的产业包括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和食品等。

2. 城市发展情况:山东省有多个大中城市,例如济南、青岛、烟台等。

这些城市在经济、产业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比较成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四、教育调研1. 教育资源:山东省在教育领域投入较大,教育资源相对较丰富。

省内有多所高校和中小学,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教育水平:山东省的基础教育水平较高,各级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都比较优秀。

同时,该省的高等教育水平也较为出色,拥有多所一流大学。

五、旅游调研1. 自然景观:山东省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和自然资源,例如泰山、青岛海滨等。

这些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旅游者来此观光和休闲。

2. 文化遗产:山东省也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例如曲阜的孔庙孔子故里、济南的大明湖等。

这些文化景点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结论通过对山东省的调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山东省的经济发展较为迅速,成为中国的经济大省之一。

其次,山东省的教育水平较高,教育资源充足,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青岛分析报告

青岛分析报告

青岛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青岛市进行综合分析,包括青岛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和旅游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指标,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青岛的整体状况和潜力。

2. 地理位置青岛位于中国东部沿海,是山东省的一个主要城市。

青岛地处黄海之滨,东临渤海,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海洋资源。

3. 经济发展青岛是中国的重要港口城市之一,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交通条件。

近年来,青岛的经济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以制造业、海洋经济和旅游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3.1 制造业青岛的制造业发达,涵盖了多个领域。

其中,汽车制造、船舶制造、机械制造等行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青岛还拥有多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2 海洋经济青岛作为海滨城市,海洋经济在其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青岛市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同时还发展了海洋工程、海洋科技和海洋旅游等产业。

海洋经济的发展为青岛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3.3 旅游业青岛富含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青岛著名的景点有栈桥、五四广场和八大关等。

此外,青岛还是中国的啤酒之都,享有盛誉。

旅游业成为青岛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城市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4. 人口结构青岛市的人口呈持续增长趋势。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青岛市的人口约为950万人。

其中,男性人口约占48%,女性人口约占52%。

青岛市的人口结构相对年轻化,年龄分布较为合理。

5. 产业结构青岛的产业结构主要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5.1 第一产业青岛市的农业和渔业属于第一产业。

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和蔬菜等作物。

渔业资源丰富,对当地经济和人民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

5.2 第二产业青岛市的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

制造业涵盖了汽车制造、船舶制造、机械制造等行业。

建筑业在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5.3 第三产业青岛市的第三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区经济分析报告--山东省

地区经济分析报告--山东省

地区经济分析报告–山东省1. 引言山东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省份,地处黄河下游地区,东临黄海,是中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告旨在对山东省的地区经济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2. 经济概览山东省是中国人口较多的省份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工业和商贸中心之一。

省会济南是山东省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其它重要城市包括青岛、烟台、潍坊等。

山东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是中国重要的产粮、产煤和重工业基地。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山东省的地区生产总值(GDP)在全国省级行政区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广东省。

2019年,山东省的GDP达到了8.6万亿元,同比增长6.5%,经济增速稳定。

该省的主要产业包括农业、制造业、电力能源和服务业等。

3. 主要产业分析3.1 农业山东省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农业对该省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该省拥有广阔的农田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农产品种类繁多,其中主要包括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粮油作物和蔬菜水果。

近年来,山东省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强农机装备更新换代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2 制造业制造业是山东省的支柱产业之一,该省拥有较为完善的制造业体系和现代化的产业基础。

重要的制造业领域包括钢铁、化工、汽车、机械设备等。

山东省的制造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其中青岛市的啤酒产业、烟台市的化工产业以及济南市的机械设备制造业是该省的重要制造业代表。

3.3 电力能源山东省是中国重要的电力能源生产地,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

该省的煤炭产业发达,煤炭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与此同时,山东省也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等。

3.4 服务业服务业是山东省经济的重要支柱,该省的服务业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主要的服务业包括金融、旅游、物流和信息技术服务等。

山东省重点发展金融服务业,特别是在青岛市和济南市建设了一系列国际化金融中心。

滨州市发展的现状分析报告

滨州市发展的现状分析报告

滨州市发展的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滨州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地区,是山东省辖地级市之一。

作为山东省重要的资源城市和能源基地,滨州市在过去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本报告将对滨州市当前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2. 经济发展滨州市的经济主要以化工、石油、能源等重点产业为支撑。

随着国家经济的增长和政府对能源领域的支持,滨州市的经济实力逐渐增强。

据数据显示,滨州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在过去五年持续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7%以上。

同时,滨州市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进入,境外投资正在成为滨州市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然而,滨州市的经济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滨州市的经济结构仍然过于依赖传统产业,对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缺乏足够重视。

其次,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化工和石油产业对环境的破坏比较严重,这不仅会影响居民的健康,也会给滨州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风险。

3. 城市建设滨州市的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

近年来,滨州市加大了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力度,不断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形象。

城市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交通网络日益发达,城市绿化率得到提高。

此外,滨州市还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城市景点和品牌。

然而,城市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还不够整体和一体化,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平衡。

其次,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仍然突出,尤其是高峰时段的交通压力较大。

此外,城市的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针对水污染和空气污染问题的治理力度需要加大。

4. 公共服务滨州市在公共服务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设施得到了相应的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

同时,滨州市倡导创新创业,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支持。

然而,公共服务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教育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高质量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核心区域,而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条件仍然较为薄弱。

山东行业调研报告

山东行业调研报告

山东行业调研报告山东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大省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支撑地区。

该地区产业结构多元化,涵盖农业、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

本次调研主要对山东省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进行分析。

首先,山东省的制造业发展迅速且规模庞大。

山东作为中国的重要的经济和制造业中心,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地理优势。

在制造业领域,山东省以开发和生产高科技产品著称,如电子设备、医疗器械和汽车零部件等。

加之山东本土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外地企业的相继进驻,制造业在山东的贡献度不断增加,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其次,山东省的服务业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尤其是旅游、金融和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成为山东省服务业发展的核心。

山东省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同时,山东省的金融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山东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然而,也存在一些制约山东省行业发展的问题。

一方面,制造业在山东省的发展中面临一些挑战,如科技创新能力相对不足、生产方式和产品结构亟待优化等。

另一方面,服务业发展中存在一些瓶颈,如服务品质有待提高、服务供给结构亟需调整等。

在未来,山东省应进一步加大对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支持力度。

对制造业来说,山东省应注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自主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对服务业来说,山东省应加大对旅游、金融和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的投入力度,促进服务业供给结构的优化和服务品质的提升。

总之,山东省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但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通过加大支持力度和改革创新,山东省的行业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为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山东发展报告2023年

山东发展报告2023年

山东发展报告2023年概述本报告旨在对山东省在2023年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

山东省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的重要经济大省,近年来持续推动全面发展和改革开放,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本报告将从经济、教育、科技、环境等维度对山东省的发展情况进行详细论述。

经济发展在2023年,山东省经济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

根据数据显示,山东省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了xx.xx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x.x%。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为xx.xx亿元,增长率为x.x%。

这些数据表明,山东省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继续保持在全国领先水平。

山东省经济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多个产业的快速发展。

首先是制造业,山东省的制造业产值继续保持增长,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其次是农业和食品加工业,山东省的农产品产量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加工业也实现了良好发展。

另外,信息技术、金融服务、旅游业等新兴产业也在山东省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教育发展教育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山东省在2023年继续致力于教育事业的提升。

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学校教育资源更加均衡。

教育投入增加,教师队伍建设得到继续加强。

山东省在高等教育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山东的多所高校在研究和教学领域都有了新的突破,不少学科进入了国内乃至国际领先水平。

这些高校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山东省的创新驱动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山东省在2023年加大了科技创新的力度。

一方面,政府加大了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科研经费和政策扶持;另一方面,山东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在科技创新方面,山东省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

特别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山东省企业和科研机构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这些科技创新成果为山东省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部分山东省经济发展形势概述 (1)第一章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分析 (1)第一节宏观调控效果分析 (1)1、国家重点控制领域投资明显下降 (1)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 (2)第二节经济增长速度效益分析 (3)1、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3)2、非公有制工业快速增长 (3)3、制造业拉动作用显著 (3)4、工业品市场占有能力不断增强 (3)5、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3)6、财政收入增长较快 (4)第三节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分析 (4)1、半岛城市群主要经济指标居前 (4)2、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 (4)第四节农村经济发展特点分析 (4)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 (4)2、农民人均税费支出下降人均收入上升 (5)3、农村投资大幅度增加 (5)第五节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分析 (5)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5)2、民间投资能力不断增强 (5)3、新开工项目结构逐步优化 (6)4、资金来源渠道拓宽 (6)第六节消费需求情况分析 (6)1、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持续增长 (6)2、城乡市场活跃 (6)3、餐饮业逐季升高 (6)4、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速度加快 (6)5、旅游市场充满活力 (7)第七节其他经济情况分析 (7)1、外经外贸继续增长 (7)2、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加强 (7)3、个体私营经济投资活跃 (7)第二章山东省工业利润情况分析 (8)一、扩大生产规模 (8)二、以质量赢得市场 (8)三、加强技术创新 (8)四、开发新产品 (9)五、产品结构调整加快 (9)六、加强成本控制 (9)七、寻找新利润增长点 (10)第二部分山东省企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11)第一章制约工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11)一、企业资金和项目用地紧张 (11)二、企业继续承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 (11)三、电煤政策与市场价格的矛盾影响煤炭企业经济利益 (11)四、运力不足对企业发展瓶颈制约作用严重 (12)五、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增加企业税负 (12)六、国有企业经济负担沉重 (12)第二章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因素 (13)第一节民营企业经营环境总体情况 (13)第二节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14)1、资金不足制约企业发展 (14)2、缺乏人才优势内部管理水平不高 (14)3、社会负担没有明显减轻 (14)4、能源运力紧张影响企业经营 (15)第三章制约小型企业发展的因素 (16)一、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生产成本加大 (16)二、局部地区电力紧张影响部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16)三、企业融资难及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16)四、竞争优势不强企业发展持续性差 (16)五、新产品研发投入少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17)六、产品的销售区域较小产成品存货回升 (17)第三部分山东省与其他省市投资比较 (18)山东省投资与苏粤浙比较 (18)一、总体情况分析 (18)二、构成情况分析 (18)三、项目情况分析 (18)四、地产开发情况分析 (18)第四部分山东省投资问题分析 (19)山东省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19)第一节资金土地问题对在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的影响 (19)第二节关于第三产业投资比重过低的问题 (19)第三节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总量情况 (19)第五部分山东省消费与生产关系分析 (20)第一章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结构演变过程 (20)一、第一节第一次演变改革开放初期 (20)二、第二次演变80年代末90年代初 (20)三、第三次演变目前所经历的消费结构升级阶段 (21)第二章消费结构升级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22)一、消费结构升级换代的层次性和阶段性为优化产业结构带来机遇 (22)二、热点消费品的产业链效应为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机遇 (22)1、汽车 (23)2、住房 (23)第三章影响消费结构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 (25)一、消费结构断层影响产业结构升级 (25)二、消费结构不合理阻碍产业结构升级 (25)三、城乡消费结构的差异给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不利影响 (26)四、消费结构层次不高影响产业结构升级进程 (26)五、消费结构升级缓慢阻碍产业结构升级 (26)六、不合理消费体制和消费政策是制约产业结构升级的制度性障碍 (27)第六部分对山东省全年经济走势的预测 (28)第一部分山东省经济发展形势概述第一章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分析三季度经济运行特点:速度较快、效益较好、活力较强前三季度山东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57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5.0%,增幅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增加值1195.7亿元,增长5.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7%,拉动0.6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007.6亿元,增长20.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1.8%,拉动10.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5506.6亿元,增长20.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6.3%,拉动9.9个百分点,是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372.1亿元,增长10.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4.5%,拉动3.7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同期的11.1:55.6:33.3变化为11.3:56.8:31.9。

宏观经济景气高位运行。

根据对3000家企业景气调查,三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135.1,企业景气指数138.0。

工业、批发零售贸易业、房地产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社会服务业景气指数均在高位运行。

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的预期充满信心,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较为稳固。

第一节宏观调控效果分析1、国家重点控制领域投资明显下降从新开工项目、土地购置面积、资金到位情况看,相对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发展态势,今年经过宏观调控都开始逐步地趋于稳定增长,增幅回落,确实反映出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

从严格控制的“三大建材”季度投资走势看,调控效果更为显著。

三季度钢铁行业新开工项目数由一、二季度增长216.0%、32.9%转为下降43.1%,施工项目投资额增速由一、二季度的314.2%、158.9%回落到30.8%。

三季度铝行业新开工项目数的降速由一、二季度的25.0%、11.7%下降到16.3%,施工项目投资额的增速由一、二季度的140.0%、257.4%回落到43.9%。

三季度水泥行业新开工项目数由一季度增长47.9%转为二季度下降5.2%并持续下降到三季度的26.2%,施工项目投资额增速由一、二季度的93.6%、22.3%转为下降3.5%。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继续回落。

前三季度房地产投资增长35.4%,较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回落28.7和0.1个百分点。

房地产购置土地面积仅增7.0%,前三季度房地产土地开发投资额由一季度增长12.9%、上半年下降28.9%连续下降到36.4%。

商品房空置面积下降18.9%。

金融运行较为平稳。

9月末,山东省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4049.5亿元,比年初增加1606.4亿元,新增同比下降22.8%。

其中企业新增存款同比下降53.3%。

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1527.6亿元,比年初增加1212.3亿元,新增同比下降30.2%。

其中短期新增贷款下降21.8%,中长期新增贷款同比增长6.2%。

9月份贷款投放量较5―8月份明显增多,新增贷款201.1亿元,同比多增80.9亿元,重点支持了农业基础产业并缓解了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状况。

市场价格涨势趋于平缓。

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前三季度,受粮食、肉禽蛋和部分服务项目价格上涨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4.1%。

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4.7%,服务项目价格上升2.4%。

城市上升3.4%,农村上升4.9%。

若剔除食品价格上涨11.1%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仅上升1.1%。

受燃料动力类、黑色及有色金属材料类和农副类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升13.8%,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6.1%。

虽然上游产品价格总体仍在上涨中,但部分生产资料尤其是投资品价格涨势明显趋缓。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涨幅由一季度的8.6%、二季度的8.2%逐步回落到三季度的7.6%。

房地产价格涨幅由二季度的11.5%回落到三季度的11.3%。

与上月相比,9月份剔除食品价格上涨影响的居民消费价格仅涨0.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微升1.4%,工业品出厂价格微升0.6%。

第二节经济增长速度效益分析前三季度,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595.8亿元,增长26.6%,增幅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

产销率逐季提高,由年初的96.2%提高到98.1%。

1、轻重工业协调发展轻、重工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664.2亿元和2931.6亿元,依次增长27.0%和26.3%。

工业生产逐步向满足消费和投资的双重需求均衡发展。

2、非公有制工业快速增长股份制工业实现增加值2401.1亿元,比重由上年末的47.2%提高到52.2%,增长27.5%。

外商及港澳台和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分别增长29.4%和37.9%。

3、制造业拉动作用显著制造业实现增加值3807.6亿元,增长30.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5.7个百分点。

其中装备工业增加值增长36.6%,占制造业的比重达到24.1%。

4、工业品市场占有能力不断增强工业品出口增速加快,实现出口交货值1926.3亿元,增长34.4%,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

实现出口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速由一、二季度的30.9%和40.3%上升到三季度的41.9%。

销往省外的产品销售收入增长35.9%,较上年末提高5.5个百分点。

这反映出山东省工业品结构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能力在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在不断扩大。

5、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4783.3亿元,增长41.0%;实现利润950.8亿元,增长46.9%;实现利税1585.7亿元,增长41.1%。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逐月上扬,达到181.0,同比提高20.7个百分点。

6、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实现地方财政收入601.0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6.4%,同比提高6.1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32.8元,增长12.1%,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

第三节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分析1、半岛城市群主要经济指标居前前三季度,半岛城市群8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山东省前列。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税依次占山东省的69.6%和68.9%;规模以上投资和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幅分别占山东省的65.6%和63.5%;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山东省的85.9%和82.8%;地方财政收入占山东省的64.4%。

2、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工业销售收入、利润、利税、投资、进出口、地方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增速依次较半岛城市群高6.9、9.5、10.0、3.6、19.4和2.8个百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