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教材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清单

合集下载

2020年教科版三年级下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2020年教科版三年级下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2020年教科版三年级下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册知识点知识点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1-1运动和位置1.和另一物体相比,(位置发生变化位置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运动)的。

(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静止静止)的。

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方向)和(距离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1-2各种各样的运动1.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多种多样)的。

2.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有的是(相同的相同的),有的是(不同的不同的)。

3.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的运动形式(不一定相同不一定相同)。

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曲线运动)两种方式。

2.一个物体不一定保持一种运动路线不变,对于复杂的运动,我们应该采取(分段描述分段描述)的方式。

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1.物体在斜面上会有(静止静止.滑动滑动.滚动滚动)三种情况。

2.(物体的形状物体的形状).(斜面的高度斜面的高度).(物体在斜面上的放置方法物体在斜面上的放置方法)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3.物体与斜面接触面(越小越小),越容易(滚动滚动)。

物体在发生滚动时接触面(不断改变不断改变)。

1-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1.运动相同的(距离距离)用时(短短),运动(快快)用时(长长),运动(慢慢)2.实验做3次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或让实验结果更准确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或让实验结果更准确)1-6比较相同时间运动的快慢1.运动相同的(时间时间)距离(长长),运动(快快)。

距离(短)短),运动(慢慢)。

2.(速度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常用单位米米/秒.千米秒.千米/时时1-7我们的“过山车”1.在设计和制作“过山车”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先设计后制作先设计后制作),并可在拼搭过程中对设计进行(微调微调)。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物体得运动》1—1《运动与位置》1、与另一物体相比,(位置发生变化),我们说它就是(运动)得.(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它就是(静止)得。

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得(方向)与(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得位置。

1—2《各种各样得运动》1、物体得运动形式就是(多种多样)得。

2、不同物体得运动形式,有得就是(相同得),有得就是(不同得)。

3、同一物体得不同部位得运动形式(不一定相同).1—3《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得不同,物体得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两种方式。

2、一个物体不一定保持一种运动路线不变,对于复杂得运动,我们应该采取(分段描述)得方式。

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1、物体在斜面上会有(静止、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2、(物体得形状)、(斜面得高度)、(物体在斜面上得放置方法)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得运动情况.3、物体与斜面接触面(越小),越容易(滚动)。

物体在发生滚动时接触面(不断改变)。

1—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得快慢》1、运动相同得(距离):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2、实验做3次得目得就是:(避免实验得偶然性或让实验结果更准确)1-6《比较相同时间运动得快慢》1、运动相同得(时间):距离(长),运动(快)。

距离(短),运动(慢).2、(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得快慢,常用单位:米/秒、千米/时1-7《我们得“过山车"》1、在设计与制作“过山车”得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先设计后制作),并可在拼搭过程中对设计进行(微调)。

2、在测量我们得制作得“过山车”轨道长度时,我们可以直接用(软尺)来测量,也可以先用(棉线搭配尺子)来测量。

3、在设计与制作“过山车"得时,考虑小球要自行滚动需要设计成有(坡度)。

1-8《测试“过山车”》1、为了让“过山车”运动得快、运动得远,小球得起点往往在“过山车”得(最高处).2、比较小球在不同“过山车”轨道上运动得快慢时,我们需要测量(运动距离)与(运动时间)。

2020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2020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一、运动和位置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需要先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2、参照物选择 同,运动状态也 同,因此,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注意:宇宙中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例如:相对于路面,汽车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汽车是运动的。

3、两人静止 动时,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判断方向需要用到方向盘,测量距离需要用到软尺。

4、步骤:先选定参照物,再明确相对于参照物的方向,接着明确与参照物之间的距离,最后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例如:我在公园东南方向米处。

二、各种各样的运动1、物体的运动(也叫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 同可以分成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按照运动形式 同又可以分成平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等,各种运动形式之间互相联系,并 是孤立存在的。

2、为了更加直观清晰地观察物体运动,我们在物体上贴上一个圆点。

3、常见运动方式及举例运动方式举例平动(移动)车身,电梯等转动时钟表针,陀螺,方向盘等滚动车轮,滚动的易拉罐等(多为球体或圆柱体)振动弹簧,启动的汽车等摆动摆钟,汽车雨刷,汽车仪表针等三、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1、直线运动: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2、曲线运动:运动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3、复合运动:含有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叫做复合运动。

例如:上升的直升机。

4、运动轨迹运动轨迹四、物体在斜面上运动1、物体在斜面上有滑动和滚动两种基本运动方式。

(注意:当重力等于摩擦力时,物体会静止在斜面上)2、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会受到斜面坡度、光滑程度和放置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3、经过多次试验,接近立方体或长方体的物体容易产生滑动;接近球体或圆柱体的物体容易产生滚动。

(注意:有些物体可能同时有滑动和滚动,例如:六棱柱)五、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1、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来比较运动的快慢: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

2、常见动物的运动快慢名次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第五名第六名动物猎豹羚羊斑马兔孑黑熊大象3、世界短跑记录:博尔特9 秒584、物体的运动快慢与距离和时间同时有关,因此,釆用对比实验来设计实验。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练习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练习

教科版三下科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清单一、运动和位置1. 河水奔流,鸟儿飞翔,运动员跑步,车辆行驶,卫星. . . . . 这些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3. 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运动。

4. 如果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

5. 如果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静止的。

6. 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7. 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8. 在地图中的方向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9. 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10.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是运动的。

11.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魏巍青山在后退。

12. 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13. "生地日行八万里. 温天通看下何”的意思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坐地”的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干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二、各种各样的运动1. 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

2. 集裴箱的运动方式叫做平移。

3. 一个物体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的过程(物体的各个点没有变化)叫做平移。

4. 钟表指针的运动方式叫做旋转。

5. 一个物体围绕者一个中心沿圆形轨迹运动,就叫做转动。

6. 一个物体反复来回时所做的运动叫做摆动。

7. 钟摆的运动、秋千的运动是摆动。

2020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与解析

2020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与解析

2020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与解析2020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归纳与解析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清单1.当两个人静止不动时,我们可以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他们的位置。

2.运动的物体可以有不同的路线。

3.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我们周围有许多斜坡,物体可以像大石头从山坡上滚下去那样滚动,也可以像我们滑滑梯那样滑动下去,但也可能在斜坡上不动。

5.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同。

6.在同一条轨道上,我们可以用秒表测量不同小球运动相同距离所花的时间来比较它们的快慢。

7.在相同距离内,我们可以测量不同物体的运动时间来比较它们的快慢。

8.利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我们可以比较它们的速度大小。

9.轨道的长度可以用软尺和细绳来测量。

10.利用秒表、软尺、细绳,我们可以比较不同“过山车”上小球运动的快慢。

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知识清单1.每种动物都会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过程,这样的生命过程一代一代循环往复,使得动物种族得以延续。

2.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这个过程叫做孵化。

3.像蚕一样,许多动物都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

4.蚕卵孵化出蚕宝宝后,它们就成为了蚕的幼虫。

5.我们不能用手触摸蚕,因为它们非常柔弱。

6.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个过程叫做蜕皮。

7.蚕蜕皮前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这个过程叫做“眠”。

从蚁蚕到吐丝结茧,蚕共需要蜕皮4次。

8.蚕吐丝后,蚕房中的许多蚕宝宝都被蚕丝包裹起来,形成了蚕茧。

9.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具有这种体结构的动物被称为昆虫。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清单1.太阳诞生之后,地球和月球也相继形成。

它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已经有几十年了。

2.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白天会看到耀眼的太阳,晚上则会看到明亮的月球。

3.太阳能够发光发热。

4.光和热是太阳送给我们最重要的礼物。

5.在阳光下,物体会产生影子。

(新教材)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小学科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清单

(新教材)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小学科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清单

教科版三下科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清单一、运动和位置1. 河水奔流,鸟儿飞翔,运动员跑步,车辆行驶,卫星. . . . . 这些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3. 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运动。

4. 如果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

5. 如果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静止的。

6. 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7. 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8. 在地图中的方向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9. 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10.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是运动的。

11.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魏巍青山在后退。

12. 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13. "生地日行八万里. 温天通看下何”的意思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坐地”的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干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二、各种各样的运动1. 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

2. 集裴箱的运动方式叫做平移。

3. 一个物体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的过程(物体的各个点没有变化)叫做平移。

4. 钟表指针的运动方式叫做旋转。

5. 一个物体围绕者一个中心沿圆形轨迹运动,就叫做转动。

6. 一个物体反复来回时所做的运动叫做摆动。

7. 钟摆的运动、秋千的运动是摆动。

教科版三下科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

教科版三下科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

教科版三下科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点第一课《运动和位置》1.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在描述物体是否运动时,观察者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根据所选定的参照物来确定物体是否运动。

2.宇宙中没有不动的物体,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静止与运动两者都是相对的概念,与选定的参照物有关。

小女孩在池塘边喂鱼,以地面为参照物,石块是(静止)的,鱼是(运动)的,被鱼搅动的水是(运动)的。

以道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公交站牌是(静止)的,公共汽车是(运动)的。

4.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可以测定某一物体的位置。

第二课《各种各样的运动》1.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按照运动类型分有(平动、转动、振动、滚动、摆动)等。

2.指尖陀螺是(转动),弹拨后的钢尺是(振动)。

3.正在行驶的小汽车,车身是(平动),车轮是(滚动)4.弹簧摇马的马身是(摆动),弹簧上下的弹跳是(振动)5.溜溜球甩出去后绕轴进行(转动),顺着线往回收是(滚动)。

第三课《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线叫作物体的(运动轨迹)。

根据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掉落的苹果、垂直电梯、百米冲刺的运动路线是(直线),过山车、在盘山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盘旋的纸飞机的运动路线是(曲线)。

3.运动员在操场上跑800米,跑在直道上是 (直线运动),跑在弯道上是(曲线运动)第四课《物体在斜面上运动》1.物体在斜面上有(不动、滑动、滚动)三种情况。

2.物体的(形状)和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一定的关系。

3.一般情况下,把乒乓球放在斜面上,乒乓球会(滚动)下来。

4.把立方体木块放在斜面上,木块可能会(静止不动),可能会(滑动)。

第五课《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1.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

2.通过相同的距离,用时短说明运动(快);用时长说明运动(慢)。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 《科学》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 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 《科学》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 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一、运动和位置1、位置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运动的。

2、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说它是静止的。

3、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需要先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4、参照物选择不同,运动状态也不同,因此,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注意:宇宙中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例如:相对于路面,汽车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汽车是运动的。

5、两人静止不动时,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判断方向需要用到方向盘,测量距离需要用到软尺。

6、判断物体运动与静止:1.选定参照物。

2.判断物体相对参照物的距离是否发生变化。

3.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

7、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步骤:1.先选定参照物。

2.再明确相对于参照物的方向。

3.接着明确与参照物之间的距离。

4.最后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例如:我在公园东南方向200米处。

二、各种各样的运动1、物体的运动(也叫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不同可以分成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按照运动形式不同又可以分成平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等,各种运动形式之间互相联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2、为了更加直观清晰地观察物体运动,我们在物体上贴上一个圆点。

3、常见运动方式及举例三、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1、直线运动: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2、曲线运动:运动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3、复合运动:含有一种以上的运动方式,叫做复合运动。

例如:上升的直升机。

4、运动轨迹运动轨迹四、物体在斜面上运动1、物体在斜面上有滑动和滚动两种基本运动方式。

(注意:当重力等于摩擦力时,物体会静止在斜面上)2、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会受到斜面坡度、光滑程度和放置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3、经过多次试验,接近立方体或长方体的物体容易产生滑动;接近球体或圆柱体的物体容易产生滚动。

(注意:有些物体可能同时有滑动和滚动,例如:六棱柱)五、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1、运动相同的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来比较运动的快慢: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清单
一、运动和位置
1. 河水奔流,鸟儿飞翔,运动员跑步,车辆行驶,卫星. . . . . 这些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3. 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运动。

4. 如果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

5. 如果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静止的。

6. 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7. 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8. 在地图中的方向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9. 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10.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是运动的。

11.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魏巍青山在后退。

12. 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13. "生地日行八万里. 温天通看下何”的意思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坐地”的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干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二、各种各样的运动
1. 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

2. 集裴箱的运动方式叫做平移。

3. 一个物体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的过程(物体的各个点没有变化)叫做平移。

4. 钟表指针的运动方式叫做旋转。

5. 一个物体围绕者一个中心沿圆形轨迹运动,就叫做转动。

6. 一个物体反复来回时所做的运动叫做摆动。

7. 钟摆的运动、秋千的运动是摆动。

8. 在围绕中心转动的同时,物体的整体做移动叫做滚动。

9. 圆球的运动方式是滚动。

10. 一个物体在接近其平衡状态下来回往返运动并最后停在“零点”叫振动。

如尺子、水珠落入水面等。

11. 物体的运动方式有移动、转动、摆动、滚动、振动等。

12. 同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运动方式,如落地风扇有转动和摆动两种运动方式,汽车有移动、转动、滚动三种运动方式。

13. 在物体不同的位置上贴上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观察与描述物体的运动。

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 运动的物体会有不同的路线。

2. 过山车的运动路线是曲线的,我们把它叫做曲线运动。

3. 天空中盘旋飞行的老鹰也是做曲线运动。

4. 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5. 小球下落属于直线运动。

6. 苹果从树上垂直下落,运动路线是直线,我们把它叫做直线运动。

四、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1. 斜坡上的物体会像大石头从山坡上滚下去那样滚动。

2. 斜坡上的物体会像我们滑滑梯那样滑动下去。

3.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运动方式。

4. 观察立方体块、小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发现立方体块、小六棱柱是滑动,小球是滚动。

5. 如果将斜面一端逐渐变高,立方体块、小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逐渐加快。

五、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1. 各种物体运动的快慢不一样,可以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来比较快慢。

2. 小球运动相同的距离所用的时间越少,运动得越快;用的时间越多,运动得越慢。

3. 测量时间可以使用秒表计时。

4. 测量小球运动所花时间的实验时至少测量3次。

5. 小组实验要合理分工,安排操作员、计时员、发令员和记录员。

6. 如果测量3次得到了不同的数据,数据相差较大时再次进行实验获得数据;数据相差不大时取3次数据的平均数。

六、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1. 运动的快慢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测量。

2. 按照运动的快慢,将交通工具1小时内通过的距离排序:
喷气式客机>高速列车>汽车>快艇>轮船>自行车。

3. 两位同学沿直线行走,但是出发时间和出发地点都不相同,这样比较快慢就要采集相同时间内他们走过的距离进行比较,才能知道谁快谁慢。

4. 龟免赛跑的故事说明:在距离一定的条件下,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如果兔子不睡觉,当它到达终点时,乌龟还在路上呢。

这就说明在相同时间内,所走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5. 利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能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即速度的大小。

七、我们的“过山车”
1. 制作“过山车”的三大板块:设计、制作、评价。

2. 设计“过山车”时,要在纸上设计“过山车”的轨道路线,可以设计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

3. 我们可以用积木、铁架台、卡纸、纸箱等材料设计制作“过山车”。

4. 根据设计图和材料,制作我们的“过山车”。

5. “过山车”的设计要求:
(1)轨道的总长度应在2米以上。

(2)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

(3)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

(4)小球要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

(5)整座“过山车”要稳固。

6. 在制作过程中,轨道的长度可以用软尺和细绳来测量。

八、测试“过山车”
1. 在观察“过山车”运动过程中,描述小球的位置,可以用方向盘判断方向,用软尺测量距离。

2. 在图纸中一般使用方向盘判断方向。

3. 描述小球的位置,以起点为中心。

4. 让小球从高处滚下,小球的运动形式有移动、转动、滚动。

5. 比较不同的“过山车”上小球运动的快慢,用到的器材有秒表、软尺、细绳。

6. 如果要让小球运动得更快,可以改变轨道的坡度和曲直等状态。

二、选择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