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氏青山

合集下载

窦氏古今

窦氏古今

1、窦氏传说①、窦氏发迹《窦氏族谱》记载:到第十世窦元清、元灝迁徙涝沟,涝沟始有窦氏家族。

窦氏繁衍至今十五世,约四百多年历史,分布在郯城县西南的涝沟。

记载:窦氏“初至之时,无一瓦之覆,一陇之植,力田躬稼,潜隐弗彰”,“逮我高王,考以勤俭起家……”窦家为人忠诚老实,尽管家贫,但从不偷拿人家一草一木,邭家让窦家小孩给他帮工,先在场上打杂,后到内宅使唤,最后又做了书童,深得邭家财主的喜爱。

有一年春末,青黄不接,邭家放梁,救济贫民,最后剩下一点尾子,赏给窦家小孩,传说小孩在装运粮食的过程中得一“仓龙”(即看到一条虫子)。

从此,窦家的日子就一天天富裕起来,后来邭家遭到官司,房产地业全部卖给了窦家,窦家便成了这一带富有的首户。

②、后裔搬迁《窦氏族谱》在窦元清名下注记:“析居无分宅,与弟同徙涝沟”,但群众中却这样传说这他们迁徙涝沟的原因:一年,窦家的家生子,周光棍不知什么原因被窦家打死了,后来人民传说,“窦家打死周光棍——钱铺道”就是这个原因。

这样,窦家的钱花得差不多了,窦元清与窦元灏恐后被牵连,就迁到涝沟居住。

③、“千顷碑传说”窦氏家族,发迹后多是世代读书,有不少人宦游在外。

经营土地是窦家的传统。

在涝沟的窦家到十一世时,拥有土地两百多顷,战乱变卖和分家化减,到十三世窦以俨(望楼)分家时,只分得土地二十五顷。

窦家的房产以涝沟为例,窦家几乎占了全部。

南客隆、北客隆、义盛涌槽油坊,经营额不知多少,每年收货的大豆、高粱多运到作坊作原料,有“粮仓藏千吨”之说。

窦家的农事生产和家务活动,一般都是雇佣他人,最多时上百人。

绍述坊《窦氏族谱》记载,“……创建宗祠,捐田千一百徐亩,设立义塾,奉旨建坊挂表,榜曰'绍述'”。

相传。

窦氏始祖发迹后,邭家被抄家,只剩一老妈妈,她求助于窦家让她住下,为其养老送终。

窦家的后人也多有继承其遗风的,山东安丘有一李姓在江南做官,死于任上夫人带着两个女儿回归乡里,行至瓦窑断了盘费,有人告诉她,涝沟窦氏乐善好施,李氏母女求于窦家,窦家不仅安排食宿,还请医送药,照顾周到。

窦氏 五桂堂

窦氏 五桂堂

窦姓
堂号:五桂堂
郡望:扶风郡
堂联:燕山世泽
义方家声
窦,孔洞,地窖是也。

窦是为纪念先人从洞中逃走而命名的姓。

《风俗道》记载:“大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后沉缅于酒色田猎,太宗即位时,兄弟内讧,国力哀微,东方诸侯国剩机扩充势力,杀死太康。

其皇后正怀孕,为避难,她从一个后墙洞中出逃,奔回娘家生下少康,少康长大后,联合各诸侯中起兵,恢复了夏朝的统治。

为纪念母亲从墙洞中逃出,少康赐小儿子龙姓窦,即窦龙,从此有了窦氏。

晋朝窦禹钧,北京燕山人,是族人所敬仰的。

原先他家境极富,但为人心术不正,势压贫贱,三十尚无子嗣。

一夜得梦,其父责:“汝恶名已张满天曹,日后无子且无寿,速要悔过迁善。

”钧醒,谨记父训,弃恶扬善,处处以善待人,后得五子俱登科。

侍郎冯递赠诗一首:“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三字经》说,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因此氏人以“五桂”为堂号。

以“燕山世泽、义方家声”为堂联。

第四讲 衡水的历史文化古迹

第四讲 衡水的历史文化古迹

公共选修课:《衡水地域文化讲座》教案第四讲衡水的历史文化古迹授课班级:20 -20 学年第学期授课教师:王长征第四讲衡水的文化古迹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衡水历史的文化资源,通过对衡水历史的文化古迹的讲解,要求学生了解其丰富的文化背景,汲取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计划学时:2学时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衡水三塔,难点是对圣姑孝道文化的解读。

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和讨论法参考资料:课后作业:1.简述衡水三塔的历史2.宣传圣姑孝道文化对我们今天的意义说起佛塔的起源,在佛陀释迦牟尼涅盘后,弟子们因为缅怀、纪念佛陀的缘故,便建塔以供养佛舍利。

随着佛教的流传和发展,造塔的原因也变得很多,并不一定是为了收纳敬奉舍利。

造塔是为了使人不忘佛陀教诲的另一层意义。

而在佛塔中,通常会安奉着圣者舍利、经书及各种吉祥物品,让绕塔及顶礼者皆能积集功德。

在象征意义方面,佛塔则是代表了佛陀的圣意、法身,而且佛塔的每个部份都揭示了成佛之道。

除了表佛身及五大外,佛塔下层基台则代表十善业、三阶代表三宝、狮座代表法住于世、莲座代表六度、基座四角代表四无量心;整个佛塔则代表包括三十七道品在内的六十名数。

佛塔是代表着佛陀的圣意──法身。

而造塔则是为了净除恶业、障碍以及广积福德资粮的极具威力的法门。

一、衡水三塔1、宝云塔宝云寺位于衡水市区西南部。

碑石记载始建于隋,其实早在南北朝时,此处已有寺庙。

相传,在其鼎盛之时,"寺域广占三十亩,殿堂多有近百座,樵楼钟声惊千里,成年累月拥香客"。

宝云塔,高36.5米,塔体为八面棱锥体砖木结构,自四层以上四面有门,塔的各层建筑风格各异,或成鸳鸯斗拱,或成梅花斗拱,雄浑古朴,气势磅礴。

若登塔顶,需有一定的勇气,因为每登一层都要绕塔沿半圈,找到另一侧的入口。

来寺内一游,摸一摸"千年不死草",感受一下历史的沧桑,也是一种享受。

"千年不死草"属兰科,又叫马蔺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汉朝皇后窦漪房

汉朝皇后窦漪房

汉朝皇后窦漪房窦太后(公元前205——前135),西汉景帝之母,名讳未详,传说有曰:漪、猗房、漪房,现代影视剧中多称作“漪房”。

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人,窦氏出身贫寒,她的父亲为了逃避秦乱,隐居于观津钓鱼,却不幸堕河而死,遗下三个孤儿,汉初,朝廷到清河召募宫女,窦氏年幼应召入宫。

公元前195年,高祖刘邦驾崩,吕雉作为皇太后操纵国政。

当时,吕后挑选一些宫女出宫赏赐给诸侯王,每个王五名,窦氏也在选中之列。

窦氏因家在清河,离赵国近,希望能到赵国去。

她向主持派遣宫女的宦官请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字放到去赵国的花名册里。

这个宦官在分派宫女时却把这件事忘了,把她的名字误放到去代国的花名册里了。

她于是去了代国。

虽然这不是她的心愿,但抵代国后,深得二十岁的代王刘恒喜欢,先与其生长女刘嫖,后又生了两个儿子:刘启和刘武。

代王刘恒原来的代王后生了四个儿子后不久去世。

等到代王成为汉文帝后,原王后生的四个儿子也相继病故。

这样,文帝即位不久,于前元元年(前180)长子刘启立为太子后,三月太后封窦姬为皇后,刘嫖封为馆陶公主,幼子刘武先封为代王,后封为梁孝王。

窦皇后双亲早亡,葬在观津,薄太后下令追封窦后之父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并在家乡清河郡安置陵园,其规格和仪式与薄太后父亲的灵文园一样。

汉景帝登基以后,窦太后为表孝心,填其父所坠渊而筑起大坟于观津城南,人间号为窦氏青山。

窦后兄弟二人,兄窦长君,弟窦广国。

广国字少君,在四五岁时,因家境贫困,被人掳掠贩卖到外地,渺无音讯。

后又被人辗转贩卖了十几户人家,最后到了宜阳(今河南宜阳西),在那里替人家进山挖石炭。

一天黄昏,山崖边有一百多人在睡觉,山崖突然崩塌,睡在崖边的人都压死了,只有少君脱险逃生。

没几天,他跟随主人到了长安,在那里他听说新封的皇后姓窦,原籍在观津。

窦广国离家的时候虽然年纪幼小,却记得自己的籍贯和姓氏,还隐约记得与姊姊一起去采桑叶,从树上摔下来的情景。

他把这些事详细的写下来后,托人转交给了窦后。

历史趣谈汉文帝刘恒与窦漪房的真实爱情故事是怎么样的?

历史趣谈汉文帝刘恒与窦漪房的真实爱情故事是怎么样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汉文帝刘恒与窦漪房的真实爱情故事是怎么样的?导语:汉文帝刘恒与窦漪房的真实爱情故事古代专制社会,皇帝是最大的嫖客,皇宫是最大的妓院。

没有人不说皇帝好色。

可是,汉文帝似乎是一个特例汉文帝刘恒与窦漪房的真实爱情故事古代专制社会,皇帝是最大的嫖客,皇宫是最大的妓院。

没有人不说皇帝好色。

可是,汉文帝似乎是一个特例,几乎没有人说汉文帝好色,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与汉文帝有染的女人屈指可数。

对于这一点,《美人心计》中汉文帝刘恒对窦漪房感情专一且深情。

而历史上汉文帝刘恒对窦漪房的感情就像《美人心计》里的那样吗?历史上代王刘恒原来的代王后生了四个儿子后不久去世。

等到代王成为汉文帝后,原王后生的四个儿子也相继病故。

这样,文帝即位不久,于前元元年(前180)长子刘启立为太子后,三月太后封窦姬为皇后,,刘嫖封为馆陶公主,幼子刘武先封为代王,后封为梁孝王。

窦皇后双亲早亡,葬在观津,薄太后下令追封窦后之父为安成侯,母亲为安成夫人,并在家乡清河郡安置陵园,其规格和仪式与薄太后父亲的灵文园一样。

汉景帝登基以后,窦太后为表孝心,填其父所坠渊而筑起大坟于观津城南,人间号为窦氏青山。

(史记索隐引决录注,北堂书钞引作决录)后来刘恒看上了一个美女--慎夫人。

不久,一件不幸的事情发生在窦漪房身上,这位母仪天下的皇后双目失明了。

女人一旦失去了水汪汪的眼睛,她的美丽就会大打折扣。

如果说窦漪房这一辈子有什么遗憾的话,这就是最大的遗憾了。

窦漪房现在不过四十多岁,在往后的几十个年头,这个贤良的女人只能与黑暗、孤独为伴。

生活常识分享。

衡水湖故事

衡水湖故事

文化篇衡水,地处河北平原中心,北望京城,西有太行。

滏阳河恰似一条临风玉带流经市区,石德铁路、京九铁路在这里形成黄金十字交叉,石、黄,大广高速公路横贯全境。

从空中俯瞰这片土地,它在共和国的版图上是一个灵动的不算太大的轮廓。

衡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境内水域众多,南运河位其东,滏阳河居其中,滹沱河横其北。

在根治海河中开挖的滏阳新河和滏东排河贯穿全境,清凉江、索泸河、江江河、龙治河等等如条条银河盈盈闪耀,“华北明珠”衡水湖碧波荡漾,缓缓流淌,似乎在向人们讲述着一个和“水”有缘的地方,朴素而壮美,新鲜而又熟悉的故事。

这里是西汉大儒家董仲舒的故乡,据《史记.儒林外传》之《董仲舒传》记载:董仲舒,广川人也,广川就在现今的景县境内,。

2009年5月15日,总投资10亿元的中国(广川)董子文化园在董仲舒故里景县广川镇正式开工建设。

该文化园规划占地21.5万平方米,建设项目包括董子宗祠、书院、研究会馆、碑林等,建成后将成为文化气息浓厚的人文景观和儒学学术交流基地。

来到景县,县城里竖立的这座建造于北魏时期的景州塔向我们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

自古以来,景州塔就是景县的重要标志,在景县提起景州塔,上至耄耋老人下至三岁孩童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关于它的儿歌谚语、故事传说也不计其数。

对于景州塔的高大,古人曾用“孑然一柱把天擎”来形容,或站在塔下仰视,或站在塔外远观,此塔都如一尊巨柱拔地而起,直插云天,宏伟壮观。

传说建造此塔时,采用土屯法,用屯土代替脚手架,塔垒多高,土堆多高,塔建成后,再将屯土运走,一座巍峨耸立的高塔便出现在人们眼前了。

2001年,景县又斥巨资对古塔进行维修,并以景州塔为中心建造了文化休闲广场。

自此千年古塔与周围优美的环境交相辉映,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它那雄伟的身姿将永远庇佑着景州这方阳光普照的土地。

在衡水景县县城城西还有一座古墓,高约16米,占地近7亩,其高大的封土在几公里之外就依稀可见,景县人叫它“大冢子”,它便是西汉大将周亚夫的衣冠冢——条侯墓,又称亚夫墓。

田野文物之石家庄古墓求识

田野文物之石家庄古墓求识

⽥野⽂物之⽯家庄古墓求识⼆〇⼀⼆年⼗⽉⼆⼗九⽇,受河北省⽂物局聘任为河北省⽥野⽂物保护⼯程专家,参与河北省四⼗三处⽥野⽂物保护⼯程中技术防范系统的策划、技术⽅案评审、施⼯监督指导、⼯程验收等⼯作。

四⼗三处⽥野⽂物包括:⽯家庄辖区中⼭国王陵、李⽒墓群、徐家郭汉墓群、各⼦汉墓群;张家⼝辖区代王城墓群、太⼦梁墓群、⽼农湾墓群、赵有窑墓群、耿家屯墓群、梳妆楼元墓、杨洪墓;保定辖区防陵汉墓、影三郎墓、半壁店墓群、总司屯墓群、张柔墓;承德辖区⽯⽺⽯虎墓群;廊坊辖区龙冢、齐疙瘩汉墓;沧州辖区献县汉墓群;衡⽔辖区中⾓汉墓、⼤冯营汉墓、西元头汉墓、东黄城墓群、西寨⼦古墓、双冢汉墓、⾼⽒墓群、封⽒墓群、孔颖达墓、窦⽒青⼭墓;邢台辖区左村古墓、冢⼦村古墓、西镇李⽒墓、朱正⾊墓;邯郸辖区三陵墓群、温窑陵台、插箭岭墓群、林村墓群、紫罗古墓群、⽅头固冢、张北庄桥墓群、磁县北朝墓群、万堤古墓等。

⼗⼀⽉⼆、三两⽇,与⽯家庄市⽂物局、中标承建公司共同就⽯家庄辖区⽥野⽂物进⾏了现场勘察和风险评估,也再次被数千年的空间信息传承所震撼。

以我个⼈学识并查阅相关史料,所得基本情况如下:⼀、平⼭战国中⼭国王陵中⼭国王陵位于⽯家庄市平⼭县三汲乡。

虽然地域⼤致相同,但这⾥的中⼭国不是指汉朝分封皇⼦刘胜的中⼭国。

⽽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由⽣活在陕北黄⼟⾼原与蒙古⾼原交界处的少数民族“狄”⼈鲜虞部落在公元前388年建⽴的国家。

“狄”⼈鲜虞部落中的⼀部分在东周时期开始北上,到达恒⼭⼭脉转向东,进⼊太⾏⼭涞⽔、易县、蔚县盆地休养⽣息,逐步强⼤。

到中⼭国创建⼈恒公时期,乘周边强国晋国⼤乱,三家分晋之机,正式建⽴“中⼭国”,在现平⼭县三汲乡及灵寿县西部建都,都城名为灵寿城,历时80余年,共历5位国王。

该国强盛时期疆界北起现今保定涞⽔、易县⼀带,南到邢台柏乡、隆尧,西依太⾏⼭,东⾄衡⽔地区西部薄洛河地界,是仅次于战国七雄的“千乘之国”。

中⼭国王陵区域航拍图中⼭国由于是外夷⾃建之国,不是周天⼦分封⼦孙、功⾂的“姬姓之国”,为当时⽂⼈所不屑,正史中所遗资料甚少,直到1974年考古发掘,出⼟⼤量随葬品后才为史学界所重视。

衡水市区县地域简介

衡水市区县地域简介

衡水市区县地域简介衡水市,是河北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

大禹治水划天下为九州,现衡水所辖冀州为九州之首。

河北省称冀,也缘于此。

深厚文化造就了一代名人,涌现出儒学大师董仲舒,唐代经学家孔颖达,诗人高适,文学巨匠孙犁等。

衡水属于环渤海经济圈和首都经济圈的“1+9+3”计划京南区。

京九铁路、石德铁路、邯黄铁路、石济高铁、京九高铁、石津城际高速铁路、衡潢铁路、朔黄支线八条铁路或规划铁路途经衡水,被社会经济学家费孝通先生称为“黄金十字交叉处”。

桃城区,隶属于河北省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北部、西部与深州市交界,南部与冀州市毗邻,东南部与枣强县相连,东部与武邑县接壤。

桃城区是衡水市委所在地,桃城区前身为县级衡水市,由衡水县演变而来,1996年7月,设立桃城区。

桃城区面积为591平方公里,人口47万。

安济桥、宝云塔都是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冀州,隶属河北省衡水市,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北距首都北京300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110公里,辖区总面积918平方公里,人口35.12万人。

冀州的历史变迁,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分为上古冀州、信都冀州、直隶冀州、近现代冀州四个时段。

上古时期,黄帝划野分州,冀为九州之一,大禹治水后,重新划分九州,冀为“九州之首”,河北简称“冀”就源于此。

枣强,隶属于河北省衡水市,地处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市南端。

东隔清凉江与景县、故城相望,西临冀州市,南靠邢台地区南宫市,北接桃城区、武邑县。

县城北距首都北京272公里,西距省会石家庄124公里。

枣强县总面积829平方公里,人口39.7万人。

枣强县是”全国皮草商品示范市场“,“中国玻璃钢工业基地县”和“玻璃钢材料产业化基地”。

皮毛产业和玻璃钢产业是枣强县的支柱产业。

枣强历史悠久,从汉代置县,因枣树多而得名,“马莲小枣”最为有名。

全国道德模范林秀贞、王文忠的家乡。

武邑,是河北省衡水市下辖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衡水市东北部,东邻阜城县、景县、西接桃城区、深州市,南与枣强县接壤,北与武强县毗连,地处京津都市经济圈和临港经济半径辐射范围之内,东北与泊头市为邻,东西最宽27公里,南北最长42.5公里,总面积830.1平方公里,人口35.5万人,2002年被命名为“河北蔬菜之乡”,也是著名的“雕刻之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山千古傲苍穹
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氏青山”
河北省武邑县城东约十四公里,有一个大土冢,史称“窦氏青山”,当地人惯称“青山冢”。

它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皇帝汉文帝的皇后窦猗房的父亲窦青的坟墓,清康熙三十三年和清同治十一年《武邑县志》均以“古迹”入卷,称“窦父冢”,因窦青被汉室追封为安成侯,故又称“安成侯墓”。

“窦氏青山”1982年9月29日被确定为河北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冢前竖有玉石碑和水泥标牌,分别刻“窦氏青山墓”五个大字。

说起“窦氏青山”,还得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观津城开始。

两千多年前的观津城,曾是齐晋两国军队殊死血战的地方,后来乐毅被封于此。

到了西汉初年,观津出了一位惊日月、动天地、芳泽千秋、名耀古今的巾帼典范,她就是经历西汉四朝、辅佐过三代帝王的窦太后窦猗房。

窦猗房自幼出身贫寒,成为代王妃及至成为皇后,都能始终保持劳动人民本色,简衣节食、克勤克俭、为后宫做出表率。

汉文帝被誉为我国古代的一位名君,自奉节俭、增辉史书,与皇后窦猗房的影响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传说窦猗房被汉文帝立为皇后以后,为追思早年在故乡观津钓鱼坠渊而逝的父亲,在其父坠渊之处建一座大坟。

窦皇后说:“坟墓一定要修得高大,我在长安能望得见,望见了坟墓就是看
到了我的父母。


观津距长安迢迢数千里,要把墓修多高,才能在长安看得到啊!于是皇帝先后派遣三位使臣,召集两万余人修墓,历时三年,耗费金银无数,大墓高度从几十丈增加到百余丈,在墓顶可望见长安城。

窦皇后闻听墓已建好,即刻登楼东望,只见东方云层间隙有大墓矗立,且墓顶有庙宇亭台。

因此,就有了现在的“窦氏青山”。

武邑县的“窦氏青山”
我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窦氏青山脚下人山人海,热闹非常,传统的三月三庙会吸引了很多群众赶到这里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据了解,三月三庙会在当地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三月三这天,是窦氏青山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各地的村民和游客都纷纷赶来逛庙会、听传说,非常热闹。

当地政府的积极引导,扭秧歌、唱戏等娱乐健身项目也加入其中,充分展现了当代农民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勤劳致富的信心。

庙会不仅有充裕的文化大餐,更有丰富的精神食粮,县科技、卫生、文化等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到庙会现场为农民们答疑解惑,把庙会变成传播知识的讲堂。

据悉,每年的青山庙会都会吸引群众三万余人次参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