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原名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联考英语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联考英语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联考英语试题第I卷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写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A. £ 19.15.B. £ 9.18.C. £ 9.15.答案是C。

1. How much did the man pay for the coat?A. $100.B. $150.C. $200.2. What does the man do?A. He is a student.B. He is a teacher.C. He is a bus-driver.3. What does the man like to drink?A. Coke.B. Coffee.C. Juice.4. How does the woman plan to go to the airport finally?A. By taxi.B. By train.C. By bus.5.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A. A trip to a lake.B. A picture of the sky.C. An experience of taking a plane.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联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联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联考英语试题第I卷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写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

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A。

£ 19。

15. B。

£ 9.18。

C。

£ 9.15.答案是C。

1. How much did the man pay for the coat?A. $100。

B. $150。

C. $200。

2。

What does the man do?A。

He is a student. B。

He is a teacher。

C. He is a bus—driver.3. What does the man like to drink?A. Coke。

B. Coffee。

C. Juice.4。

How does the woman plan to go to the airport finally?A。

By taxi。

B. By train。

C. By bus.5.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A. A trip to a lake.B. A picture of the sky。

C。

An experience of taking a plane。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

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考评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考评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中原名校 2017-2018 学年上期第一次质量考评高三历史试题( 考: 90 分卷分: 100 分)注意事:1.本卷分第 I 卷()和第Ⅱ卷(非)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必定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卡上。

2.回答第 I 卷,出每小答案后,用 2B 笔把答卡上目的答案号涂黑。

如需改,用橡皮擦干后,再涂其余答案号,写在本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将答案写在答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

4.考束后,将本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 I 卷一、(本大共24 小,每小 2 分,共 48 分。

在每小出的四个中,只有一是最切合目要求的。

)1. 学者天瑜:“西周的封邦建国了以姓主的族、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合,打破了(从前)粹的血框架。

此点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 分封制化了血宗法关系B. 分封制大了西周领土土C.分封制保了周商的成功D. 分封制确定了地政治基2.先秦官手工作坊品上都刻有工种及制作工匠的名字,以此来品的生情况。

但考古料示,河北武安掘的 10 座国后期窑址中,出土了多独刻有生者姓名印的陶器、陶片。

明()A. 官手工重视保量B. “工商食官”制度己被打破C.国家范了民昔手工生 D. 工商范获得大3.跟着秦王朝的一,去由宗室姻成的国家机构,大量官僚和功所代替⋯⋯—种新式的国家管理系统由此建立起来。

资猜中的“新式的国家管理系统”()A. 是秦代一的根本保障B. 体了以民本的治国理念C.有效地加了中央集制度D. 化了官僚的政治特4.《关于秦的若干》一文中写道:国早期,粮食量每只有一石半左右(合今 1.0517 石),而西,据学家氾之,在某些地方“中田十三石(合今石) ,薄田十石(合今 2.89 石)”。

明()A. 犁牛耕技获得推行B. 精耕作生有所展C.国家重政策见效著D.小生的越性5.秦代,治者提出“以吏”,到代,却提出了“以吏”。

一化反响了()A. 国家治理理念的更新B. 加了知分子的管控C.黄老之已不可以适代展的需要 D. 百家争场面的最束6.《唐律疏 . 制律》中定:若官吏延令文者,每延“一日笞五十,一日加一等,十天徒一年”;“官文稽程者,一日笞十,三日加一等,罪止杖八十些定()A. 旨在防范皇帝令被改B. 利于政府行政决策的正确C.有益于提升部行政效率D. 明唐朝的法律特别酷7. 北宋仁宗一改前代食政府的做法,立了“ 法”,“令商人就郡入四八百售一,至解池二百斤,任其私,得以塞下,省数十郡搬运之”。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018年河南中原名校高三第五次联考)《论语·子路》里曾提出,父亲为儿子隐瞒错误,儿子为父亲隐瞒错误,正直就在其中了。

孔子主张“亲亲相隐”A. 具有血缘与人情的关联性B. 促进了社公的公正与公平C. 在春秋战国前就已经出现D. 可以相隐所犯的一切罪过【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并对材料进行分析后可得知,在孔子看来“父亲为儿子隐瞒错误”体现了父亲的“慈爱”,“儿子为父亲隐瞒错误”体现了儿子对父亲的“孝道”,说明了孔子注重血缘、亲情等人伦道德,故本题应选A;父子相互隐瞒错误,显然不能促进社公的公正与公平,B项明显错误;根据材料的意思不能得出“亲亲相隐”的现象在春秋战国前就已经出现,故可排除C;D项说法犯了绝对化的错误,故可排除D。

2. (2018年河南中原名校高三第五次联考)据《后汉书·循吏列传》载,建武年间迁桂阳太守的卫飒,为了不使“招来亡命,多致奸盗”,就在桂阳“起铁官,罢斥私铸,岁所增入五百余万”。

这从实质上反映了A. 官营冶铁业陷入困境需要重振B. 封建政府垄断冶铁业经营以获巨利C. 冶铁业关系到政权和社会稳定D. 卫飒压制民间冶铁业发展以防奸盗【答案】C【解析】材料叙述了卫飒为了不使“招来亡命,多致奸盗”而在桂阳实行冶铁官营的事情,表明了其目的是为巩固统治和稳定社会,故此题选C;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官营冶铁业陷入困境的问题,故可排除A;根据材料的意思可知,卫飒实行冶铁官营的目的是为巩固统治和稳定社会,而不是为了获得“巨利”,故排除B;卫飒压制民间冶铁业发展确实有“以防奸盗”的用意,但这并非根本目的,没有体现出问题的实质,故排除D。

3. 下表是不同史籍对赤壁之战的记述:从上表中可以得出的共同信息是A. 赤壁之战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B. 孙刘两家联合抗曹获得胜利C. 周瑜靠火攻打败了曹操D. 曹操战败的主要因素在自身【答案】D【解析】对材料内容进行分析后可知,材料中没有讲到赤壁之战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故可排除A;在《江表传》中没有讲到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情况,故可排除B;在《三国志周瑜传》中没有讲到周瑜是靠火攻打败曹操的,故可排除C;在《三国志周瑜传》和《江表传》中都讲到了曹操军队中很多人生病而导致战争的失败,故本题选D。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联考英语试题(附答案)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联考英语试题(附答案)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联考英语试题第I卷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写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A. £ 19.15.B. £ 9.18.C. £ 9.15.答案是C。

1. How much did the man pay for the coat?A. $100.B. $150.C. $200.2. What does the man do?A. He is a student.B. He is a teacher.C. He is a bus-driver.3. What does the man like to drink?A. Coke.B. Coffee.C. Juice.4. How does the woman plan to go to the airport finally?A. By taxi.B. By train.C. By bus.5.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A. A trip to a lake.B. A picture of the sky.C. An experience of taking a plane.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联考化学试题(考试时间: 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 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業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Ⅰ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u-64第I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 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灿烂的文明,在中国化学的原始形式是A. 炼丹术B. 造纸术C. 制火药D. 浣丝绸【答案】A【解析】炼丹术是指我国自战国以来就创始和应用了将药物加温升华的制药方法,为世界各国之最早者;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炼丹起火,启示人们认识并发明火药;浣丝绸没有涉及化学变化,故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灿烂的文明,在中国化学的原始形式是炼丹术。

答案选A。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锅炉中沉积的CaSO4可用Na2CO3溶液浸泡后,再将不溶物用酸溶解去除B. 常温下,BeCl2溶液的pH<7,将其蒸干并灼烧后得到的残留物可能是BeCl2C. 向纯水中加入盐酸或降温都能使水的离子积减小,电离平衡逆向移动D. 反应2A(g)+B(g)==3C(s)+D(g)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的ΔH>0【答案】A【解析】A、因为CaCO3 的溶度积小于CaSO4的溶度积,容易发生沉淀的转化CaSO4(s)+Na2CO3 = CaCO3 (s)+Na2SO4,生成了易溶于酸的CaCO3,可利用此反应除去水垢中的CaSO4,选项A正确;B、氯化铝水解显酸性,且水解生成盐酸易挥发,可知BeCl2溶液的pH<7,将其蒸干并灼烧后得到的残留物为BeO,选项B错误;C、加入盐酸,温度不变,所以水的离子积不变,选项C错误;D、反应的△S<0,在一定条件下能自发进行,根据△G=△H-T△S<0,△H应小于0,选项D错误。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考评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考评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中原名校2017-2018学年上期第一次质量考评高三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贲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

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分封制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B.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C.分封制保证了周灭商的成功D.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2.先秦时官营手工业作坊产品上都刻有工种及制作工匠的名字,以此来记录产品的生产情况。

但考古资料显示,河北武安县发掘的10座战国晚期窑址中,出土了许多单独刻有生产者姓名印记的陶器、陶片。

这说明()A.官营手工业注重保证质量B.“工商食官”制度己被打破C.国家规范了民昔手工生产D.工商业经营范围得到扩大3.随着秦王朝的统一,过去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 —种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由此建立起来。

材料中的“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A.是秦朝实现统一的根本保障B.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C.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D.强化了官僚阶层的政治特权4.《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写道:战国初期,粮食产量每亩只有一石半左右(合今1.0517石),而西汉时,据农学家氾胜之讲,在某些地方“中田亩十三石(合今3.76石),薄田亩十石(合今2.89石)”。

这说明()A.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B.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C.国家重农政策效果显著D.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显现5.秦朝时,统治者提出过“以吏为师”,到汉代,却提出了“以师为吏”。

河南省中原名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质量考评(12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中原名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质量考评(12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中原名校2019—2020学年上期第五次质量考评高三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在周以前,人们认为天命是统治者权力的来源。

周公旦总结商代灭亡的历史教训时提出天命不常的观念,并把人事作为天命的补充。

孟子继承了周公的思路,其引用《尚书·泰誓》的话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由此可知孟子A.认为君主运用权力要符合民意B.开启了后世民本思想的先河C.以广大民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D.思想符合专制集权统治需要2.下面是战国秦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早期铁器类型表。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兵器使用引发西南地区的争霸战争B.西南地区农业已经实现精耕细作C.铁器的使用和推广有利于社会发展D.西南地区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3.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只要有学问或有艺能,没有门第身份的限制,朝廷选官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朝廷的这种做法A.提升了社会文化水平B.阻碍了世家子弟入仕C.展现了积极进取风貌D.奠定了汉代盛世局面4.南朝时,中书省代皇帝草拟诏敕,号称典掌机密,其长官中书监、中书令及副职中书侍郎多由宗室亲王和门阀士族担任,虽“清贵华重”,但“无事任”。

中书省事务实际上由出身不高、职级更低的中书通事舍人主持,故有“舍人省”之说。

这一现象说明当时A.三省体制已初步形成B.十族政治日渐式微C.统治者力图加强集权D.中央机构陷入混乱5.朱熹曾说:“天地中间,上是天,下是地,中间有许多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人物禽兽,此皆形而下之器也。

然这形而下之器之中,便各自有个道理,此便是形而上之道。

所谓格物,便是要就这形而下之器,穷得那形而上之道理而已。

”这表明朱熹的思想A.具有唯物主义色彩B.实现了儒学的思辨化C.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D.包含一定的科学因素6.明朝初年,政府把工匠分为轮班工匠和住坐工匠两种。

轮班指各地的工匠轮流赴京服役,以三年为一班,期限三个月,役毕回家;住坐指工匠每月上十天工,其余时间可自由支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 分,共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论语·子路》里曾提出,父亲为儿子隐瞒错误,儿子为父亲隐瞒错误,正直就在其中了。

孔子主张“亲亲相隐”A.具有血缘与人情的关联性B.促进了社公的公正与公平C.在春秋战国前就已经出现D.可以相隐所犯的一切罪过2、据《后汉书·循吏列传》载,建武年间迁桂阳太守的卫飒,为了不使“招来亡命,多致奸盗”,就在桂阳“起铁官,罢斥私铸,岁所增入五百余万”。

这从实质上反映了A.官营冶铁业陷入困境需要重振B.封建政府垄断冶铁业经营以获巨利C.冶铁业关系到政权和社会稳定D.卫飒压制民间冶铁业发展以防奸盗3、下表是不同史籍对赤壁之战的记述:从上表中可以得出的共同信息是A.赤壁之战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B.孙刘两家联合抗曹获得胜利C.周瑜靠火攻打败了曹操D.曹操战败的主要因素在自身4、隋朝建立后相继规定: 凡九品以上的地方官一律由中央任免,每年年终须由吏部考核;州县官史三年一换,不得重任;史部选用地方官,须尽用外地人;命诸州每年荐举三人到中央参加考试。

这些规定A.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表明推荐是选才重要途径C.形成了封建官僚政治体制D.削弱了世家大族特权垄新5、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画卷从东水门外虹桥以东的田园开始,向西是汴河上的市桥及周围的街市、城门口的街市、十字街头的街市。

画面人物达770 多人、房屋楼阁100 多间、大小船舶20多艘,街道两旁随处可见各类商店的招牌幌子,酒楼、茶坊与“瓦子”都通宵营业。

这些可以佐证开封城A.设计体现皇权至上风格B.“瓦子”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C.布局凸显浓厚商业色彩D.市场监管相对宽松6、明嘉靖年间,夏言为首辅,凡票拟皆自专决,次辅严嵩不得过问;待严嵩为首辅时,次辅徐阶拱手听之;万历年间,张居正为首辅,次辅吕调阳唯唯而已。

据此可知当时A.内阁首辅与次辅间相互牵制B.皇帝已无法控制内阁首辅C.内阁首辅权压众臣成为惯例D.票拟成为内阁首辅的特权7、顾炎武认为“理具于吾心,而验于事物”。

面临着以什么取代心学的抉择,他选取了经学,提出了“古之所谓理学,经学也”,“今之所谓理学,禅学也”的主张。

这反映出顾炎武A.目的在于否定君主专制制度B.致力倡导经世致用思想C.其主张导致理学日益走向僵化D.猛烈抨击传统儒家思想8、1790 年,为祝贺乾隆皇帝八旬寿辰,有地方官员征召了以戏曲艺人高朗亭为台柱的三庆班入京,此为徽班进京演出之始。

随后,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安徽戏班相继进京。

在演出过程中,6 个戏班逐渐合并为四大徽班。

四大徽班进京A.标志着新剧种京剧艺术的正式形成B.揭开了京剧艺术孕育发展的序幕C.说明京剧深受当时社会各界的青睐D.形成了微剧在戏曲中的垄断局面9、如图为德文版《战争在中国1900-1901》中《被城门困住的中国龙》漫画。

该漫画主要揭示的主题是A.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挨打B.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清政府的腐朽无能盲目自大D.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10、蒋廷黻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他的诏书中有田亩制度,其根本思想类似原始共产主义:“有田共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但是他的均田主义虽有详细的规定,并未实行。

”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A.削弱了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力B.旨在利用均田主义消灭地主阶级C.以宗教革命与社会革命改造国家D.出现了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政策11、张鸣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对孔子和经文的解读较为怪异,在很大程度上葬送了变法的前途。

据此判断,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A.维新思想没有触及君主专制B.改良之法在近代中国行不通C.康有为对孔子的改造不彻底D.改造后的儒学难以被人接受12、有学者指出,清末放足运动中,最被关注的是妇女放足和国家兴盛的联系,“妇女裹足”俨然成为了国势衰弱的原因,被裹足妇女的身心感受在所有公开文字中看不到,官民一致的反裹足倡议,其实更多的还是为统治服务,为强国服务。

该学者主要强调的是A.清末女性放足忽视了主体感受B.废止缠足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C.传统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D.进步人士的倡议体现文明开化13、白话文运动最先从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开始,在《新青年》的带动下,北京的《晨报》《京报》,上海的《民国日报》《小说日报》《东方杂志》等大型报纸、杂志也开始用白话文。

该现象表明A.五四运动前夕思想界较混乱B.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文学革命C.中国传统文化遭到严重批判D.文学革命的序幕被正式揭开14、近代商人叶澄衷一度任职于洋务派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和湖北铁政局,但他在1882 年有意于在轮船航运业领域内开拓业务时,却受阻于李鸿章控制下的轮船招商局。

这主要说明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洋务运动进程B.洋务运动对中国的近代化具有双重影响C.近代民用轮船航运业的发展极其艰难D.洋务派垄断了近代中国的轮船航运业15、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了《教科图书审查规程》和《审查教科图书共同标准》,规定各级各类学校所用的教科图书内容必须“适合党义,适合国情,适合时代性”,强调“以三民主义为教科书的中心思想”“以管、教、养、卫的真义为教科书的一贯系统”。

国民政府教育部此举A.意在建立完善的教科书审查制度B.反映了国民党要建立新的意识形态C.使国民党完全控制了中国的教育D.使三民主义迅速成为中国主流意识16、1937 年1月,美国《生活》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毛泽东的头像照片,标题是《中国漂泊的共产党人的首次亮相》。

这幅照片的作者是美国记者斯诺,几个月前他刚完成在陕北“匪区”的探险。

斯诺的这次“探险”A.有助于世界人民了解中国共产党人B.揭露了日本企图全面侵华的野心C.让世界人民了解了西安事变的真相D.有助于推动中国内战局面的结束17、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五个方面的38 名代表,其中国民党有孙科等8 人;共产党有周恩来等7人;青年党5人;民盟有张澜等9人;无党派有郭沫若等9 人。

重庆政协会议代表的组成A.反映了当时各种政治力量均衡B.切实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C.影响了后来的北平新政协模式D.说明当时民盟实方最为强大18、方寸邮票可见证历史。

对如图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人民公社于1978 年退出历史舞台B.促进了生产状况的迅速好转C.使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程度提高D.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19、1964年1月,中国与法国建交,这一事件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

被舆论称为“外交核爆炸”。

法国成为西方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也成为当时唯一能与中美苏三大国同时对话的国家,外交空间顿时豁然开朗。

下列对此解读确的是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出现裂痕B.促进了西欧国家进一步走向联合C.推动了新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D.昭示中法两因外交独立自主特性20、阅读下面我国不同时期三大产业就业构成变化图,该图能直接体现出A.农业生产水平不断降低B.第二产业就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C.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D.我国三大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21、在雅典民主城邦,熟练的公众演说是从政的必要条件。

苏格拉底曾说道:“公众演说并不在于是否了解事实真相,而在于找到一种说服技术,以便使他能够给无知的人留下他比专家还知道得多的印象。

”这一现象A.说明雅典政治的民主化特征B.容易造成雅典公民决策失误C.表明演说对从政的决定作用D.反映了公民参政意识的增强22、史载,罗马中央政府“除元老院外,它的行政官员仍不过由总共40 人左右的执政官、大法官、财务官和营造官组成”,罗马行省的官吏则更少。

而中国“西汉末年官吏总数有12万余人”。

材料可以佐证古代罗马A.善于利用经济手段改善人民生活B.行省是实行法治的有力保障C.注重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社会管理D.国家行政管理存在严重弊端23、据统计,从1502 年到1660 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6 万吨白银和200吨黄金。

仅16世纪末,西班牙贵金属的开采量占世界开采量的85%。

该现象可以说明A.西班牙殖民掠夺的手段非常野蛮B.美洲成为西欧殖民掠夺的主要对象C.西班牙资本主义的发展急需黄金D.新航路开辟便利了西班牙殖民掠夺24、下图为武汉大学哲学系赵林教授在论文《理性与信仰在西方启蒙运动中的张力》中的论述,由此可见A.人文主义者通过宣传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与教会彻底决裂B.宗教改革家试图用古代权威取代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C.人文主义者运用进化论改造基督教,使之更具世俗色彩D.启蒙思想家否定一切外在权威,努力构建新的理性王国25、1874 年,俾斯麦说,“伟大的事业已告完成: 德意志帝国被创造出来了。

现在,我开始感到无聊”。

据此有学者认为,满足和无聊感绝不适用于第二帝国的政治结构和决策体制;它们的简陋程度与它们驾驭的权势之大构成了极大反差。

材料主要反映了A.德意志民主政治具有浓厚专制色彩B.俾斯麦学握着德意志帝国国家大权C.俾斯麦为德国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D.德意志的政治结构和决策体制落后26、1987 年美国最高法院法官刘易斯·鲍威尔年老退休,为了填补最高法院的空缺,里根总统接连两次提出新法官人选,但均未被参议院接受。

这体现了美国A.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里根总统的越权行为C.议会有制约总统的权力D.总统需要对参议院负责27、在十月革命影响下,芬兰、德国、匈牙利、波兰、保加利亚等国工人爆发了一系列革命,美国、日本等国的工人罢工和人民群众斗争也蓬勃展开,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和人民革命斗争也迅速高涨起来,这些从根本上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

反映出十月革命A.唤醒了西方世界的无产阶级B.鼓舞了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C.实现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D.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28、“为了交换农民在纳税后剩余的、自愿缴售给国家的粮食、原料和饲料,应当建立专门的农具和日用品储备。

”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出自《土地法令》,其目的是完成俄国民主革命的任务B.此建议的实施,成为扭转苏俄国内战争战局的重要因素C.与新经济政策有关,有利于推动俄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D.其实施背景是粮食供应困难,最终形成了集体农庄生产29、在博弈论中,有时会用“边缘博弈”来表示一种特殊的胆小鬼博弈;双方在尽量对自己有益的情况下避免双输局面。

古巴导弹危机可以说是这一“边缘博弈”的典型体现。

这次危机反映出A.古巴是美苏争夺的战略要地B.美苏全面冷战正式开始C.美苏博弈中苏联的优势地位D.双方既斗争又相互妥协30、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采取力推私有化,减少公共开支等新政举措,使英国经济再造奇迹;到1988年底,英国有27家国有企业全部或部分地实行非国有化,约70万名职工从原国有部门转入私营部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