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原子能
原子能
电子计算机的广 电子计算机 泛使用,是第三次 科技革命的核心,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 而计算机网络技术 电子计算机(ENIAC)在 的发展是计算机产 美国问世。 业最有前途的发展 方向。
互联网
为人类创造了崭新 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人类进入信 息化的社会
航天技术 1957年10月,苏联第 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 射,标志着空间技术的 诞生。
克隆技术的产生有何重要意义? 是否应该克隆人?
它们最早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A
D B
C
F
G
E
H
第一次的是(CD ),第二次的是( ABEF ),第三次的是(GH )
一、选择题 1、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 C ) A 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末20世纪初 C20世纪四五十年代 D20世纪六七十年代 2、我国有些地区在中考和高考中开始采用方便快捷的 网上阅卷形式,这种变化直接归功于( D ) A 经济全球化 B 国际经济新秩序 C 世界贸易组织 D第三次科技革命 3、每次科技革命都会出现一些新名词。下列与第三次 科技革命相关的是( D ) A蒸汽 B电力 C石油 D互联网
爱因斯坦相对论
计算机
信息时代
空间技术不断发展,卫星种类 不断增多,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 新的观测手段,也促进了电子、喷 气、真空、低温、半导体、电子计 算机、遥感遥控、激光和材料等新 技术的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各领域的相互交叉、渗透;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材料一中1950——1972年工业生产平均增长率 猛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三次科技革命 (2)材料二中所示的科技成就是在哪一次科技革命 哪两个领域中的突破?除此之外,任举这次科技革命 中的两个标志性领域。 第三次科技革命 航天技术、原子能 计算机、生物工程 (3)与以前的科技革命相比,材料一反映了这次科 技革命的什么特点?这说明了一个什么深刻的道理?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的速度大大加快 (4)结合中国历史,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在这次科 技革命中受益不大的原因是什么?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在战后初期,在50年代中期到70初期达到高潮并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这次科技革命具有新的特点也给人类和世界带来了全方位的变化。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一)技术革命群体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以前的两次技术革命大有不同,它是以群体形式出现的,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的高技术群。
它是以核能、电子计算机、宇航三大技术开头,随后又有一批批新技术汇入其中而形成的一个宏大的技术群。
(二)科技经济一体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科技与生产及经济紧密结合,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科学与技术的一体化,科学成为技术的先导,基础理论的突破带动了各门技术科学的发展。
(三)发展进程高速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电子计算机在30年内就经历了5代,每6年其运转速度就提高10倍,存贮量增加20倍,这速度远远超过了前两次科技革命。
新技术从发明到运用的时间也大为缩短,科技到生产的周期在缩短。
(四)科技发展全球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极快的速度波及世界各国,不仅使科技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课题规模日益大型化,经费和人员需要量加大,而且科技也成为社会事业,现在科学技术已不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一、生产力的革命性变革第三次科技革命波及到社会生产方式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最主要的源泉和社会进步的最强大的力量,不仅使生产力体系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也形成了新的社会生产力。
(一)生产工具的巨大变革以微电子技术为标志的现代科技革命使生产工具发生了突破性变化。
首先是数字程序控制机床、带仪器的生产流水线的出现;接着是自动化工厂的应用,在这些工厂中一切生产过程实行电脑控制;最后是机器人出现,在生产过程中形成自动化的机器体系,以前由人操纵与控制的机器现在则由机器人操作。
(二)劳动对象的革命性变化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深入,劳动对象在种类、性能与用途上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材料二:电子计算机的使用、新材料和火箭技术是空 间开发的基础,空间开发又服务于海洋开发和生物工 程,也促进了计算机的更新换代,而生物工程是在分 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始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 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 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 命的到来,这次科学技术革命称为第三次 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美国,随后波 及到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进而又逐渐 向许多发展中国家扩展,最终形成了世界 范围的科技革命。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材料五:世界银行公布的2003年全世界的国内生 产总值(GDP)统计数字:美国 10.9万亿美元; 日 本 4.3万亿美元;欧盟8.2万亿美元,中国 1.4万亿 美元。
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
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 彼此相同。
英国克隆羊 中 国 克 隆 牛
美 国 克 隆 猫 日本克隆鼠
中 国 克 隆 兔
韩 国 克 隆 狗
美 国 克 隆 猪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材料一:科学技术商品化周期在19世纪为50年, 一战前为30年,二战后缩短为7年,70年代后只需 3到5年。从蒸汽机发明到瓦特的可用作机器动力 的蒸汽机,用了72年;从1831年发电机模型到电 动机,用了57年;从1946年电子计算机问世,30 年内经历了5代更新。
第三次科技革命

蒸汽机 电动机 电话 飞机 原子能 电脑 晶体管 激光
年
0
二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的速度 2.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 物理化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化学、 射电天文学、地球化学、生物物理学、 宇宙医学
二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三次科技革命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国际格局方面 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 生产力方面: 第一次科技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创造出巨大的 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第二次科技革命: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进一步推 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三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推动生产力空前发展
三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推动生产力空前发展 2.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变化
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时间 美国 日本 联邦德国 法国 英国
1965
59 %
46 %
43 %
43 %
51 %
1989
69 %
56 %
63 %
67 %
62 %
20世纪初
A
D
9.进入20世纪90年代,科学技术在世界各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 发挥着空前巨大的作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出现了,它被称为 A.农业经济 B工业经济 C.商业经济 D.知识经济
D
2009河南 (17)下列有关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及其影响的组合,完 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瓦特改良蒸汽机——大工厂的发展 B、“旅行者号”试车成功——水上交通迅速发展 C、电动机的发明——汽车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交通工具 D、生物工程——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2007河南 (14)科学改变世界,技术优化生活。五一长假期间, 家住郑州的张先生去重庆旅游,他一路享受的方便条件, 哪一项源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发明( C) A、乘火车到达武汉 B、转乘轮船游览三峡 C、通过电子邮件向家人报告平安 D、乘飞机从重庆返回郑州
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7.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是
(C)
A.生物工程技术的重大突破 B.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 C.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D.原子能技术的不断更新
8. 科学改变世界,技术优化生活。 暑假期间,卢精灵去北京旅游,她 一路享受的方便条件,那一项源于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发明( C )
A. 乘火车到达北京 B. 乘汽车游览北京 C. 通过电子邮件向家人报平安 D.承飞机从北京返回南宁
命的是( A )
A.在电灯下看书 B.访问互联网 C.用数码相机拍照 D.用手机打电话
17.下列科技成果,既是第三次科 技革命中最为突出的核心技术, 也是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的
是( D )
A.汽车制造技术 B.飞机制造技术 C.生物工程 D.计算机网络技术
18.上网购物目标的实现得益
于( D)
它们最早出现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A
B
C
看 一 看D
F E
G
H
第一次的是(CD ),第二次的是( ABEF),第三次的是(GH)
第
兴起的间: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三 次
生产领域: 原子能、电子技术、 航天技术、生物工程
科
技术革命群体化,
技
特 点: 科技社会化,发展
革
进程高速化
命
影 响: 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比较内容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核心成就 蒸汽机 发电机、内燃机 电子计算机
进入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交通工具 汽船、火车
汽车、飞机 航天飞机
动力能源
蒸汽机(煤)
第三次科技革命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史
三、遨游太空不是梦
尤里· 加加林(1934—1968),前 苏联飞行员和宇航员。白俄罗斯人,1955 年他开始在奥伦堡航空军事学校学习飞行, 1960年3月开始在原苏联宇航员训练中心 接受培训。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 午9点零7分,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宇 宙飞船从拜科努尔发射场起航,在最大高 度为301千米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 小时48分钟,于上午10时55分降落在苏 联境内,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 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之后加加林 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还获得了“列 宁勋章”。为了纪念这位进入太空的第一 人,俄罗斯把每年的4月12日定为宇航节, 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也是以他的名字命 名的。
克隆羊多利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于 1990年正式启动的。美国、英国、法兰西共和 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日本和我国科学家共 同参与了这一价值达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 划。这一计划旨在为30多亿个碱基对构成的人 类基因组精确测序,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 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 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并称为三大 科学计划。
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
美国“阿波罗15号”飞船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航天事业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长征三号运载火箭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神舟六号飞船模型
神舟七号飞船示意图
1.左图人物 你认识吗? 2.载人航天技 术是第几次科技革 命的成果? 3.你能说出三 次科技革命的标志 吗?
杨利伟
电子计算机描绘的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图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①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 快。
科学 技术
生产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克隆技术在抢救珍奇濒危动物、攻克遗 传性疾病、研制高水平新药等研究中发 挥作用,它既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也 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和问题,世界各国应 该制定法律来加强管理,严禁复制人类!
说说克隆技术的利与弊
三..利用克隆等生物技术,改变农作物的基因型, 对医疗保健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如依靠分子 一 克隆技术,搞清致病基因,提出疾病产生的分 产生大量抗病、抗虫、抗盐碱等的新品种,从 子生物学机制;为器官移植寻求更广泛的来源, 而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将人的器官组织和免疫系统的基因导入动物体 二 . 培育大量品种优良的家畜,如培养一些肉质 内,长出所需要的人体器官,可降低免疫排斥 好的牛、羊和猪等,也可以培养一些产奶量高, 反应,提高移植成功率。 且富含人体所需营养元素的奶牛。 四.保护环境和濒危动植物,以克隆技术再现物 种。五是为医学研究提供更合适的动物,大大 提高试验的精确度和安全性。
四大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 四大领域 新技术 意义 从此人类开始 核反应堆( 1942 年) 原子能 了利用原子能 原子弹( 1945 年)核 (核工业) 时代 电站(1955年) 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开始 电子计算机(1946年) 工业 代替人脑劳动 航空航天 人造卫星上天 技术 (1957年) 人类活动开始 进入宇宙
材料一 20世纪初,科技在国民 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70年代增长到60%,80年 代已达80%。 材料二 如生物工程技术可运用 到医学,电子计算机可用于工农 业\科研\教育\国防建设等。
第20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运往美国佛罗里达州梅里特岛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返回地面 美国航天飞机(Space Shuttle 太空梭、太空穿梭机)
航天飞机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往返于地球与近地轨道之间,一种垂直起飞、水平降落的载人航天 器。1972年1月5日,尼克松总统决定投巨资制造“哥伦比亚”、“挑战者”、“发现”、“亚特兰 蒂斯”号航天飞机。1981年4月12日,在肯尼迪航天中心进行了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航
第七学习主题 第20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因特网将孤立的电脑用户与全世界联系在一起
第七学习主题 第20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代“和平号”空间站(太空站、航天站)
宇宙空间站是可供多名宇航员长期工作和居住,在固定轨道上运行的载人航天器。1971年4月 19日,苏联成功发射了“礼炮一号”空间站。美国也在1973年5月14日发射了“天空实验室”,1983 年11月28日发射了“空间实验室”航天站。1986年2月20日,苏联发射了更为庞大的“和平号”空间
第七学习主题 第20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我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浙江省海盐县秦山镇秦山核电站
1955年12月,联合国在日内瓦召开世界和平利用原子能会议,共有1500多位科学家参加这次会 议,并向大会提交了1000多份材料。其间,苏联公布核电站的建造情况,法国发表提取放射性元素 钚的方法,美国展示核电站发展计划,从而揭开许多核技术秘密。但中国被拒之门外。
第七学习主题 第20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尤里· 阿列克谢耶维奇· 加加林
Edward Teller 1934.3.9~1968.3.27 苏联宇航员 第一位宇航员尤里· 阿列克谢耶维奇· 加加林 尤里· 加加林纪念碑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零7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一号”在苏联拜 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尤里· 阿列克谢耶维奇· 加加林在最大高度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 10时55分(108分钟)安全返回,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也标志着人类进入太空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州七号宇航员:刘伯明 翟志刚 景海鹏
神州九号宇航员:刘洋、刘旺、景海鹏
董雅娟夫妇与 他们的克隆牛 2000年世界第一例体细 胞克隆山羊在中国诞生
课堂小结:
兴起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时间: 原子能、计算机、 标志(领域):
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
第 三 次 科 技 革 命
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克隆技术 生物工程: 基因工程
5、第三次科技革命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
①原子能 ③生物工程 A.①②③ C.①③④ ②电子计算机 ④航天技术 B.②③④ 现以下哪项内容的介绍( ) A、克隆技术
C、计算机网络
B、核反应堆
c D、航天技术
7.四川汶川大地震后,风云卫星拍摄到的震区 图片为党中央、国务院制定抗震救灾决策提供 了科学依据,这主要得益于我国( ) A、克隆技术和航天技术的发展
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 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材料一: 以资本主义国家例,1914~1938年的25年中, 资本主义生产总共增长了52%,平均年增长 率不到1.7%;战后从1946-1970年,同样是 25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大约 四倍,平均年增长率高达60%. 根据材料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特点
2、科学技术的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影响:
2、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3、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它们最早出现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A
D B C
F E
G
H
第一次的是( CD ),第二次的是(ABEF ), GH
6、美国的一对兄弟通过研制、并 试制飞机成功,他们是谁?
莱特兄弟
探索人类能源 探索人类生存空间 延长人类寿命
原子能技术 航天技术 生物工程 计算机技术 计技革命的特点
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三次科 技革命有何特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第一次 第二次 蒸汽机 电动机
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 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材料三:经济增长(生产力)=资本+劳动力+时间 +科技。下列柱状图是科技进步因素在经济增长的 各种因素中所占比重 显性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0世纪初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3、许多职业的出现与科技发明密切相关,因 第三次科技革命而出现的职业是
A.火车司机 飞行员
B.网络管理员 航天工程师 C.汽车司机 空姐
D.铁路工程师 电工
4、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 革命。下列对三次科技革命表述正确的是 ①第一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②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 ④三次科技革命都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延长 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科技的应用给我们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工具
科技的应用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方便。
自主学习: 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于何时?起源于哪个国家?
2.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些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4.什么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5.第三次科技革命将人类带入什么时代?
6.生物工程的核心是什么?
名称
时间
国家 理论
三次科技革命简表 第一次 第二次 18世纪 19世纪 60年代 70年代 英国 美国、德国
牛顿力学
第三次 20世纪四 五十年代 美国
原子能、计算机、航天 技术、生物工程等
电磁感应学说 爱因斯坦相对论 电力和 内燃机
电灯泡、汽车、飞机
主要 蒸汽机 标志 发明 轮船、火车 富尔顿、 人物 史蒂芬孙 蒸汽时代 时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原子能、航天技术、
计算机、生物工程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 应用 美国
计算机网络技术
克隆技术
中国
1、是谁改进了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2、谁被誉为“发明大王”,而且还发明 了电灯? 3、是谁发明了火车? 4、是谁发明了轮船?
瓦特 爱迪生 史蒂芬孙 富尔顿
5、谁被称为“汽车之父”,我们中国人根据 .本茨 卡尔 他的姓氏的译音,译为“奔驰”?
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材料二:现代科技发展还使经济结构发生变 化 :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转变为知识 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由高物耗高能耗型转 变为节物节能型;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 变.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进 一步扩大。 注意下划线处等细节。
推动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计算机 比尔· 盖茨 信息时代
爱迪生、 卡尔· 本茨 电气时代
请你列举我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成果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 炸成功(1964年10月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 成功(1967年6月17日)
1)2003年10月15日, 中国自行研制的“神 舟”五号成功发射, 并于16日顺利返回。
2)2005年10月12日, 中国“神舟六号” 升空,17号顺利返 回。
7.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些特点? 8.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
1、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 2、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些领域取 得的重大突破?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 4、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哪个国家: 5、什么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 展方向? 6、生物工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 7、2000年,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 隆的山羊在哪里诞生?
材料一:科技从发明到应用所需时间表
84年 65年 6年 4年 2年 每2年甚至半 年换代一次
第三次
原子能 移动电话 激光 电子计算机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材料二: 生物工程技术可运用到医学,电子计算机可用于工 农业、科研、教育、国防建设等.电子计算机的使 用、新材料和火箭技术是空间开发的基础,空间 开反过来又促使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并服务 于海洋开发和生物工程,带动遥感技术、激光技 术的发展和一系列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
B、生物工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C、航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D、原子能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c
8、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三次局部战争中,美军 在海湾战争中从发现一个机动目标到发动袭击 需要一天的时间,在科索沃战争中这个时间差 已经缩小到一个小时,在阿富汗战争中仅需要 10分钟的时间,这一状况与哪一高新技术的发 展和应用直接相关( ) A、信息技术 B、原子能技术
(3)你认为中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中应如 何应对。
科教兴国、 尊重人才、 鼓励知识创新
材料三 邓小平曾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你认为材料三说的有道理吗?请举出一个 你身边发生的事例来加以说明。
有,如汽车、飞机的发明,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 展,加强了各地区间的交往。
练一练
1、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使人类 进入信息社会的最为突出的核 心技术是( ) A 航天技术 B 原子能技术 C 计算机网络技术 D 生物工程技术
2、科学改变世界,技术优化生活。五一长假期 间,家住郑州的张先生去重庆旅游,他一路享受 的方便条件,哪一项源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 发明( ) A、乘火车到达武汉 B、转乘轮船游览三峡 C、通过电子邮件向家人报告平安 D、乘飞机从重庆返回郑州
C、激光技术
D、宇航技术
9、文文新买了个轿车,用上了GPS(全球卫星 定位系统),能够自动引导提示驾车行进的路 线,令她妈妈惊叹不已,这一技术运用了那一 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工业革命 D、知识爆炸时期
材料解析
材料一 以下是三次科技革命中的重大科技成果: 汽船、互联网、汽车、“多利”羊、蒸汽煤矿、 “东方1号”载人飞船、内燃机、电灯、火车机车。 (1)请你把材料一中的成果分别归入到三次科技 革命中去。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材料三: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欧洲的“尤里卡”计划外, 美国的“星球大战” 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 ”战略和中国的“863计划”等,世界经济多走向 多极化。 20世纪初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20世纪九十年代后
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
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第一:汽船、蒸汽煤矿、火车机车 第二:汽车、内燃机、电灯 第三:互联网、“多利”羊、“东方红1号”载人 飞船 (2 )请你从材料一中选出一项20世纪对人类影
响最大的科技成果,并说明其入选理由。
如互联网,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材料二 第三次科技革命为世界各国的经济发 展带来机遇和挑战。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 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 处于不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