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20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①使人类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 ②进一步扩大了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 国际经济格局得到调整; ③大批新型产业兴起,人类的衣食住行 等日常生活得到改善; ④带来环境污染、军备竞赛等问题,对 人类造成严重威胁。
第一次 时间 理论 18世纪60 年代 牛顿力学
第二次
第三次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 代 电磁学 爱因斯坦相对论
埃德温· 奥尔德林 首次登上月球,并在月 球漫步。
想一想,在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中,我国在哪些 方面处于世界前 列?
1964年,我国成功 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我国成功 爆炸第一颗氢弹。
浙江秦山核电站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
神威太湖之光在世界超级计 算机 500 榜单中登顶世界第 一
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它是 1996年7月5 日在英国诞生的世 界上第一只成年体 细胞克隆动物。
1961年,苏联成功地进行了 宇宙飞船载人太空飞行。图为世界 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
最著名的空间站当属苏联1986年发射的和平 号空间站 。它在太空运行了15年,于2001年3月 23日在人工控制下葬身南太平洋。
“阿波罗” 11号登月 行动中的三名宇航员
1、什么是第三次科技革命?
2、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哪 些特点?
3、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和作用?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时间: 2、内容: 3、核心: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 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 生物工程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美国
4.起源国家:
1945 年 7 月 16 日上午,美国 科学家奥本海默领导实验室工 作人员,在新墨西哥州沙漠成 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威力为 2 万 吨TNT的原子弹。并用于二战.
第三次科技革命

原子能
原子能
电子计算机的广 电子计算机 泛使用,是第三次 科技革命的核心,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 而计算机网络技术 电子计算机(ENIAC)在 的发展是计算机产 美国问世。 业最有前途的发展 方向。
互联网
为人类创造了崭新 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人类进入信 息化的社会
航天技术 1957年10月,苏联第 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 射,标志着空间技术的 诞生。
克隆技术的产生有何重要意义? 是否应该克隆人?
它们最早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A
D B
C
F
G
E
H
第一次的是(CD ),第二次的是( ABEF ),第三次的是(GH )
一、选择题 1、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 C ) A 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末20世纪初 C20世纪四五十年代 D20世纪六七十年代 2、我国有些地区在中考和高考中开始采用方便快捷的 网上阅卷形式,这种变化直接归功于( D ) A 经济全球化 B 国际经济新秩序 C 世界贸易组织 D第三次科技革命 3、每次科技革命都会出现一些新名词。下列与第三次 科技革命相关的是( D ) A蒸汽 B电力 C石油 D互联网
爱因斯坦相对论
计算机
信息时代
空间技术不断发展,卫星种类 不断增多,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 新的观测手段,也促进了电子、喷 气、真空、低温、半导体、电子计 算机、遥感遥控、激光和材料等新 技术的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各领域的相互交叉、渗透;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材料一中1950——1972年工业生产平均增长率 猛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三次科技革命 (2)材料二中所示的科技成就是在哪一次科技革命 哪两个领域中的突破?除此之外,任举这次科技革命 中的两个标志性领域。 第三次科技革命 航天技术、原子能 计算机、生物工程 (3)与以前的科技革命相比,材料一反映了这次科 技革命的什么特点?这说明了一个什么深刻的道理?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的速度大大加快 (4)结合中国历史,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在这次科 技革命中受益不大的原因是什么?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在战后初期,在50年代中期到70初期达到高潮并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这次科技革命具有新的特点也给人类和世界带来了全方位的变化。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一)技术革命群体化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以前的两次技术革命大有不同,它是以群体形式出现的,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的高技术群。
它是以核能、电子计算机、宇航三大技术开头,随后又有一批批新技术汇入其中而形成的一个宏大的技术群。
(二)科技经济一体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科技与生产及经济紧密结合,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科学与技术的一体化,科学成为技术的先导,基础理论的突破带动了各门技术科学的发展。
(三)发展进程高速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电子计算机在30年内就经历了5代,每6年其运转速度就提高10倍,存贮量增加20倍,这速度远远超过了前两次科技革命。
新技术从发明到运用的时间也大为缩短,科技到生产的周期在缩短。
(四)科技发展全球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极快的速度波及世界各国,不仅使科技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课题规模日益大型化,经费和人员需要量加大,而且科技也成为社会事业,现在科学技术已不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一、生产力的革命性变革第三次科技革命波及到社会生产方式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最主要的源泉和社会进步的最强大的力量,不仅使生产力体系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也形成了新的社会生产力。
(一)生产工具的巨大变革以微电子技术为标志的现代科技革命使生产工具发生了突破性变化。
首先是数字程序控制机床、带仪器的生产流水线的出现;接着是自动化工厂的应用,在这些工厂中一切生产过程实行电脑控制;最后是机器人出现,在生产过程中形成自动化的机器体系,以前由人操纵与控制的机器现在则由机器人操作。
(二)劳动对象的革命性变化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深入,劳动对象在种类、性能与用途上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新科学技术革命
01 革命背景
03 革命结果 05 革命评价 Nhomakorabea目录
02 革命经过 04 革命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 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同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有三个特点: 首先,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越来越重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其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随着科学实验手段的不断进步,科研探索的领域也在不断开阔。 最后,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联系加强,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情况下,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方面学科越来 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化,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联系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 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革命背景
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新科学技术革命,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代表, 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这次科技革命被称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既是由于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也是由于社会发 展的需要,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对高科技迫切需要的结果。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科学技术大幅度提高,为世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并使得全球的文化 联系越来越密切,现代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学术上,出现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参透的新特点,新的学术与 科技思潮不断涌现。
第三次科技革命

蒸汽机 电动机 电话 飞机 原子能 电脑 晶体管 激光
年
0
二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的速度 2.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 物理化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化学、 射电天文学、地球化学、生物物理学、 宇宙医学
二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三次科技革命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国际格局方面 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 生产力方面: 第一次科技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创造出巨大的 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第二次科技革命: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进一步推 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三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推动生产力空前发展
三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推动生产力空前发展 2.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变化
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时间 美国 日本 联邦德国 法国 英国
1965
59 %
46 %
43 %
43 %
51 %
1989
69 %
56 %
63 %
67 %
62 %
20世纪初
A
D
9.进入20世纪90年代,科学技术在世界各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 发挥着空前巨大的作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出现了,它被称为 A.农业经济 B工业经济 C.商业经济 D.知识经济
D
2009河南 (17)下列有关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及其影响的组合,完 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瓦特改良蒸汽机——大工厂的发展 B、“旅行者号”试车成功——水上交通迅速发展 C、电动机的发明——汽车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交通工具 D、生物工程——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2007河南 (14)科学改变世界,技术优化生活。五一长假期间, 家住郑州的张先生去重庆旅游,他一路享受的方便条件, 哪一项源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发明( C) A、乘火车到达武汉 B、转乘轮船游览三峡 C、通过电子邮件向家人报告平安 D、乘飞机从重庆返回郑州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汇总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这次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而且 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 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空间技术不断发展,卫星种类 不断增多,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 新的观测手段,也促进了电子、喷 气、真空、低温、半导体、电子计 算机、遥感遥控、激光和材料等新 技术的发展。
③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
运动、辛亥革命) 思想上由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转为学习制度。
第三次:使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从整体上看,世界经济逐渐形成 一个整体,出现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于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在 竞争中发展民族经济是一个良好的机遇。抓住机遇,会给我国经 济增长带来新的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但由于我国工业基础相对 薄弱,又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硅谷
硅谷的地理学名是圣他克拉拉谷。 在硅谷不到4000平方千米的表面上,聚集了 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 分校等世界一流大学。 每年产生3000多项技术专利, 每年有30--40家公司上市, 每周有11家IT企业诞生, 每天“制造”62位百万富翁 。 1998年,硅谷的总产值约有2000亿美元,大 约是中国全国GDP的四分之一, 它是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神经中枢。
走进高科技殿堂,走进高效课堂
科技的应 用给我们提 供了便利的 交通工具
科技的应用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减轻了家务。
科技的应用给我们提供了快捷的通信
科技的应用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方便。
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9年美国宇航 员登上月球
1981年世界上第一架 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神州七号”飞船和宇航员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这次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而且 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 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2、第三次科技革命进一步引起了世 界经济结构的变化;
材料四:美国1983年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 计划,西欧各国则推出以电子计算机、生物技术和新材料 为研究开发内容的“尤里卡”计划,日本也在80年代提出 “科技立国”战略,1986年,中国提出了著名的“863计 划”,…… 材料五:世界银行公布的2003年全世界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统计数字:美国 10.9万亿美元; 日本 4.3万亿美元;欧 盟8.2万亿美元,中国 1.4万亿美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影 响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 1: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 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 代工业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 2: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 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 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 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特 点
1、同时在几个先进 重要的发明都在英国, 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 以英国为中心,其他 新技术和发明都超出 国家都受到英国的影 一国范围,规模广泛, 响。 2、科学和技术尚 发展迅速; 2、科学成为推动生产 未真正结合,许多技 术上的发明都是一些 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 不具备科学理论的工 素,它与技术的结合 匠依据实际经验取得 使第二次科技革命取 的成果。 得了更大的成果。 3、大机器生产代替 3、有许多国家与第一 工场手工业 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如日本、俄国。
3、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 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 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三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比较
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高三历史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第11课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一、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1、兴起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2、兴起标志:以原子能技术(为首要标志)、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3、兴起条件(1)科学理论出现了重大突破,提供了适当的理论指导;(2)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3)社会发展的需要,提供了强大的动力;①二战和战后各国对科技的需要是新科技革命迅速到来的最重要原因;②美苏争霸和军备竞赛的影响;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现代科技发展出现两种趋势:①科学高度分化——学科增多,分工更细,研究越深;②科学高度综合性发展——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渗透更深;三、第本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1)新科技革命条件下,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①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②劳动者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③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2)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因为整个生产力的提高主要依靠科技发展);(3)科技进步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1)经济结构变化:造成第一、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2)阶级结构变化:白领扩大,蓝领下降;(3)生活结构变化:科技进步,使人的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发生变革;(4)促使各国普遍加强对科学研究的投入;①美国:里根实施“战略防御计划(即星球大战计划)”;②美国:克林顿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③日本:采取“科学技术立国”战略;④西欧:制定“尤里卡”计划;⑤中国:制定“八六三”计划;(5)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①科学技术的竞争成为现代国际竞争,特别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②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重要表现)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归纳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次科技革命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
2、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自主探究】
1、阅读第一个标题:“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完成下列问题:
(1)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2)标志:人类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3)成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其核心,人类由此进入_________社会。
基础:_______生物学、遗传学、__________、微生物学等。
②生物工程 核心:是_______工程,_____________成就引人注目。
意义:为人类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和服务。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完成下列问题:
(1)特点:①大大加快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速度,缩短了_________________过程。
②科学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种技术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③___________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2)影响:①推动了________________的空前发展。
②进一步引起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③推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探究一:第三次科技革命何时开始?其主要标志是什么?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这一核心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探究二: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技因素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各种因素中 所占的比例)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 (1)分析以上数据,你能得出本次科技革命有哪些不同于前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吗?
(2)根据材料分析归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当堂达标】
一、基础过关:《自主学习指导课程》“精思巧选”选择题。
二、能力挑战:
1、大家一定熟悉右图这两只小企鹅,它是QQ 标志,它的出现,改变了
人们的沟通方式,这主要归功于()
A.无线电的开通 B.电话的广泛使用
C.无线电报的应用 D.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2、历史诊所:下列是小明写的一段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简介,其中存在着四处错误,请你诊断出来并加以说明或改正。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18世纪70年代,在这次科技革命中,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交通运输业、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其中原子能的广泛使用是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
这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到了电气时代。
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科技革命更突显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这个真理。
(1)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多又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