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第三次工业革命有什么区别

合集下载

三次浪潮和三次科技革命

三次浪潮和三次科技革命

背景 条件
二,迁移和运用: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主要成就比较
次 第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以原子能(1945年
美国-原子弹爆炸, 1954年苏联-第一座核 电站建成),航天技 术(1957年苏联-第一 颗人造卫星上天),电 ,
主要 成就
棉纺织: 哈格里 棉纺织:1哈格里 电力的广泛应用: 1电力的广泛应用: 夫斯- 西门子-发电机, 夫斯-珍妮纺纱机 西门子-发电机,爱迪 (1765年) 年 耐用电灯泡; 生-耐用电灯泡; 动力:瓦特- 动力:瓦特-改 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 良蒸汽机( 良蒸汽机(1785年) 具的创制:戴姆勒,本 年 具的创制:戴姆勒, 汽车,莱特兄弟- 交通运输: 富尔 交通运输:1富尔 茨-汽车,莱特兄弟- 飞机; 飞机; 轮船( 顿-轮船(美, 1807年); 史蒂 年);2史蒂 电讯事业的发展: 3电讯事业的发展: 芬逊- 贝尔-电话,马可尼- 芬逊-蒸汽机车 贝尔-电话,马可尼- (1814年) 年 无线电报 化学工业的建立: 4化学工业的建立: 诺贝尔发明炸药
信息革命: 信息革命:
20世纪中叶,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人 造卫星的上天引发信息革命,开始了工业 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转变.(第三次浪潮: 托夫勒Toffler)
三次科技革命
二,迁移和运用:三次工业(科技)革命背景条件比较
次 第 项目 时 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 年代开始 世纪60年代开始 世纪 前提- 1前提-资产阶 前提 级统治的确立; 级统治的确立; 2资本-海外贸 资本- 资本 易,奴隶贸易和殖 民掠夺; 民掠夺; 3劳动力-圈地 劳动力- 劳动力 运动; 运动; 4技术-国外市 技术- 技术 场不断扩大; 场不断扩大; 市场- 5市场-先后打 市场 败西, 败西,荷,法,国 外市场不断扩大

试评现代化的三次浪潮

试评现代化的三次浪潮

试评现代化的三次浪潮现代化的三次浪潮分别为三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个飞跃。

它不仅是一场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引起了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前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

三次工业革命都对人类历史的进程产生重大影响,那如何对它们进行评价呢,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从现代化三次浪潮产生的影响来评价。

(一)第一次现代化浪潮:即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促进和发展资本主义工业,根本上提高效率,推动生产力大发展。

在交通上极大促进人们出行,商品运输,加快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

1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

2 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3 工业革命还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

4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5 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奴役当地人民,加剧了当地的贫困落后,是东方从属西方6 同时,他们也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

(二)第二次现代化浪潮: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了电,代替了蒸汽的应用,更加提高了工业效率,和交通。

同时,应用于生活中,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1,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如电力,煤炭等,这些新能源的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

专题5三次工业革命(老师版)

专题5三次工业革命(老师版)

专题五三次科技革命【考点透析】(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 世纪60 年代1、主要成就:(1)纺织:珍妮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2)动力:蒸汽机(3)交通:蒸汽汽船、蒸汽机车2、特点:(1)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2)首先发生于英国,其它国家进程缓慢;(3)发明者多数为劳动者,发明成果多为生产实践的总结;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4)以轻工业为突破口。

出现新兴的工业部门: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 世纪中后期1、主要成就:(1)电力:发电机、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2)动力:电动机、内燃机(3)交通: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4)能源: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工业(5)通讯:电话、无线电报(6)化学工业:火药、塑料、人造纤维2、特点:(1)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规模更广泛,发展更迅速;(2)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3)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4)某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5)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出现新兴的工业部门:电力、化学、电讯、汽车、石油等工业;(三)第三次工业革命:20 世纪四、五十年代1、主要成就:(1)原子能技术:1945 年,美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2)航天技术:1957 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1969 年,美国“阿波罗11 号”登月;1981 年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3)电子计算机:1946 年诞生于美国;2、特点:(1)涌现出大量的科技成果,其规模、深度和影响,远超过前二次科技革命;(2)科技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更为重要。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3)科学技术各领域间互相渗透;(4)以军事工业为突破口;【难点透析】1、比较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1)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①第一次: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第二次: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即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即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即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80年代以来,国内史学工作者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史的研究日益深入,相关研究成果不断问世。

历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 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急剧扩大.棉纺织: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乙巳年) )交通运输: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史蒂芬孙-蒸汽机车(英、1814年)。

1、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主体;2、以轻工业为主导;3、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4、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积累和对殖民的肆意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第二次科技革命中:1、科学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2、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领域的重大革命,空间技术的利用和发展是这次技术革命的一大成果。

三次科技革命的详细比较表

三次科技革命的详细比较表

高三复习用专题资料整理三次科技革命的详细比较表动力能源改良的蒸汽机(蒸汽、煤炭)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核能特点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1、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

3、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2、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4、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影响1、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进入了“电气时代”,2、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巨大促进作用。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面貌的巨大改观,人类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

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革命性变化,并酿造一场新的产业革命。

3、引起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思考、启示1.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劳动对象的扩展,都要依靠科学技术,同时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3.一种新的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4.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5.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必须实行改革,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次科技革命对比表

三次科技革命对比表
思考、启示
(1)三次科技革命的后果表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3)我国要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4)青少年要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为实现民族振兴而奋发学习,发扬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立志知识报国,科技强国。
共同影响
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水平,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第三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以及人类日常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变革。
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第三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结构的调整,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日益密切。
(一)从国家来讲:第三次科技革命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但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应该:①学习借鉴最新科技成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立知识创新体系;③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的发展观;④努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二)从学生个人来讲: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意对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确立了资产阶级在世界的统治地位;
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东方从属于西方。
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三次工业革命对比表

三次工业革命对比表

统治,世界形 帝 国 主 义 而 推 动 了
成 了 西 方 先 阶段过渡。 世 界 经 济
进、东方落后
格局的多
的局面。
极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
计 算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

2、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是:
3、(
)是人类历史发展的
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社

生 物 生物工程的核心是:(
理论
第一次工 第二次工 第三次科
业革命 业革命 技革命
时间 18 世纪 60 19 世纪 70 20 世 纪 四
年代
年代
五十年代
标 志 瓦特蒸汽 电力的广 电子计算
性 成机
泛应用 机 的 广 泛
就 及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应用
时代
信息时代
国家 英国
美 国 德 美国

主要发明 珍 妮 机 电力: 原 子 能 、
(英国) 电 灯 ( 美 计 算 机 、
瓦特蒸汽 国爱迪生 航 天 技
机(英国)1879)、 术 、 生 物
轮 船 (美 电 话 (美 工程
国)
国贝尔
火 车 机 车 1876)、
( 英 国 无线电报
1825 试车 交通:
成功) 内 燃 机
(德国卡
尔本茨)、
汽车(德
国卡尔本
茨 1885)、
飞机(美
国莱特兄
);
工程 其中(
)尤为引人注目
第 三 1、涌现出大量的科学成果,加快了
次 科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
技 革 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命 的 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
特点 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

世界史上三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世界史上三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世界史上三次工业革命的异同山东成武二中历史组盛昌华274200世界史上曾进行了三次大的科技革命,下面我们就把这三次科技革命对比一下。

一、开始时间及标志性事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的英国,标志是哈格里夫斯创造了“手摇珍妮纺纱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70年左右,以冶金、内燃机技术、发电机、电动机、合成化工等部门的技术革新为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标志,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技术。

二、兴起的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于英国,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之提供了政治前提;圈地运动为之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贩卖黑奴、对外掠夺为之积累了大量的资本;手工工场时期的自然科学的发展,为之提供了技术条件;“日不落帝国”的建立,为之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这也直接导致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有:1、19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确立,为之提供了政治保障;2、第一次工业革命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自然科学成就日益突出;3、结束分裂和实行改革的国家开辟了国内市场;4、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列强的侵略,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条件有: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为之提供了相当稳定的国际环境;各国纷纷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技的迫切需要;并且这一时期科技理论也有了重大突破。

特征不同:1、从发源地看和国家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开始向其它国家漫延;第二、第三次几乎同时开始于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2、从发明者看,第一次主要是富有经验的技师和工匠,他们凭借经验和技能为先导,发明成果多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和第三次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都是在精确的自然研究的基础上取得的。

所以第一次科学与技术没有真正结合,但第二次和第三次科学与技术结合的程度越来越紧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第三次工业革命有什么区别?
第一次是以蒸汽机为首的工业革命,使人类摆脱了牛耕木犁的时代,第二次是以内燃机和电的发明将人类带进了电气时代,人类文明得到了狂飙式的发展,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电脑问世,将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
小弟认为无区别,科技革命只是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一次是以蒸汽机为首的工业革命,使人类摆脱了牛耕木犁的时代,第二次是以内燃机和电的发明将人类带进了电气时代,人类文明得到了狂飙式的发展,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电脑问世,将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纵观历史发展趋势,每次工业革命都伴随着新科技的诞生,是科技推动了时代在不断地向前走动,从而爆发了工业革命,科技与革命相互伴随着驱动人类走向新纪元。

所以小弟认为两者无区别。

追问
经过半天的研究,额,貌似,第三次科技革命早在很久以前就开始了。

一种观点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始于战后初期,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达到高潮,70年代以后进入一个新阶段。

〔4〕另一种观点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40至60年代,70年代以后的科技革命是第四次
科技革命(或称“新科技革命”),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而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未开始。

有本书叫《第三次工业革命》不错。

不过,还是非常非常感谢你~~~
评论|00
2012-12-25 19:56 醉心亦竹|四级
时间不同,产生的效果、影响不同等等
评论|00
2012-12-25 19:10 热心网友最快回答
电子工业重工业
对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工业革命和产业革命这几个既相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学者们论述较多,且存在较大的分歧。

张象认为,科学技术革命包括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过程。

它们在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逐渐联系在一起,依次而出现,又在交错中进行。

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理论基础,人类在对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过程中产生的飞跃被称为科学革命;技术革命是在人类改造自然过程中关于制造和操作的系统知识的社会性和根本性的变革;产业革命是由技术革命引起的,是指国民经济的实际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革,致使经济、社会等方面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5]
孙衔、刘迅等人认为,科学革命一般是指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上的重大飞跃,它常以科学理论突破的形式表现出来;技术革命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的重大变革,它往往以科学革命作为基础,又常常作为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的先导;工业革命仅指人类在工业化社会中生产领域里所产生的飞跃;产业革命是指由于科学技术的飞跃而在整个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中引起的重大变革。

工业革命与产业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所反映的是工业社会中生产领域内的进步,而后者反映的则是任何社会中主导产业形式的变化。

[13]
曾邦哲(21世纪的生物科技与产业革命)认为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是不同的概念,而且产
业革命又是制造业或工业革命带动其它产业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动力机的发明及延续到内燃机、电动机等动力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自动化、计算机到互联网的信息革命,从石油化工、有机化工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技术到系统生物学与合成生物学应用的系统生物工程开发生物资源,可能导致细胞机器人、细胞制药厂、生物柴油炼制产业而带来第三次工业革命- 也就是生物工业革命。

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不可混为一谈。

科学革命通常是指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飞跃和科学研究的社会组织形式的重大变革;技术革命是指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的重大变革,而产业革命不仅具有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内容,而且具有经济和社会的性质和内容。

所以,科学和技术的革命只是在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时才会促进产业革命发生,并非任何技术革命都能导致产业革命。

历史上习惯称前两次为工业革命,第三次为科技革命,是根据主要内容命名的,而政治上习惯称谓科技革命,是从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影响上来命名的。

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是有区别的:的区别在于他们转变为生产力的手段不同,工业革命是经验----技术成果(工具革新)----生产力;而科技革命是科学知识----技术成果----生产力。

工业革命与科技革命都是生产力上的重大发展,两者
没有本质上区别,只是所依托的时代和所呈现的侧重感上的差别而已工业革命有时又称产业革命(近年来一些学者认为这两个概念之间有区别1),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

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工业革命是以生产工具的革命从而提高了生产力,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火车飞机什么的都是那一革命的产物。

科技革命是科学知识的爆炸式发展,以科学技术带动生产力。

比如现在的电脑,软件什么的。

科技革命到现在还没有结束,并且向各个行业各个细节渗透。

现在世界,掌握了最先进科学知识的国家最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