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科技革命的三个时代及标志

合集下载

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

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

人类历史上的三次技术革命浪潮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其实只进行过三次大的由工业技术发展引起的社会变革浪潮。

第一次是以冶金技术的诞生为标志,人类学会了冶炼金属,能制造金属的农具,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开始由游牧生活向定居的农业生活转变,社会从此进入了以农业为主的农业社会。

伴随这冶炼技术的诞生,在军事上有了金属兵器,人类的战争史也由此进入了冷兵器时代。

这种状态延续了几千年。

第二次是以蒸汽机的诞生为标志,人类学会制造能产生动力的机器,人工小作坊变成了由动力机器为主的工厂化生产,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此人类开始进入工业化生产时代。

蒸汽机的诞生和不断的改进提升,人类学会了制造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交通运输工具。

愚蠢的人类每当有新技术出现总是不忘记运用到军事上,于是新的战争兵器也随之出现,坦克、军舰、作战飞机,人类的战争史也随之进入了机械化时代。

这种变革至今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

第三次是以计算机的诞生为标志,人类社会进入了崭新的信息化时代,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至今才几十年的历史,我们就已经感受到这种变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生活中的一切都变得如此快捷方便。

无论是你的出行、通信、工作还是生活,都离不开信息的支撑,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社会变化会更加明显。

表现在军事领域也出现了信息战、网络战、卫星制导、精确打击。

战争的模式悄然地向信息化战争转变。

最近几年世界上发生的几场战争足以证明这一点。

我们当今就是生活在人类历史上第三次技术变革浪潮之中,这种浪潮的冲击才刚刚开始,计算机将会成为人人必备的工具,离开计算机就不能做成事的时代就会到来。

朋友,认清形势学好计算机吧,这是你参加社会生活的必备条件,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历史即将证明这一点。

新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农业、畜牧业。

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

这场革命被称为农业革命或新石器革命。

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观察和熟悉了某些植物的生长规律,慢慢懂得了如何栽培作物。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对外来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原子能
原子能
电子计算机的广 电子计算机 泛使用,是第三次 科技革命的核心,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 而计算机网络技术 电子计算机(ENIAC)在 的发展是计算机产 美国问世。 业最有前途的发展 方向。
互联网
为人类创造了崭新 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人类进入信 息化的社会
航天技术 1957年10月,苏联第 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 射,标志着空间技术的 诞生。
克隆技术的产生有何重要意义? 是否应该克隆人?
它们最早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A
D B
C
F
G
E
H
第一次的是(CD ),第二次的是( ABEF ),第三次的是(GH )
一、选择题 1、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 C ) A 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末20世纪初 C20世纪四五十年代 D20世纪六七十年代 2、我国有些地区在中考和高考中开始采用方便快捷的 网上阅卷形式,这种变化直接归功于( D ) A 经济全球化 B 国际经济新秩序 C 世界贸易组织 D第三次科技革命 3、每次科技革命都会出现一些新名词。下列与第三次 科技革命相关的是( D ) A蒸汽 B电力 C石油 D互联网
爱因斯坦相对论
计算机
信息时代
空间技术不断发展,卫星种类 不断增多,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 新的观测手段,也促进了电子、喷 气、真空、低温、半导体、电子计 算机、遥感遥控、激光和材料等新 技术的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各领域的相互交叉、渗透;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1)材料一中1950——1972年工业生产平均增长率 猛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三次科技革命 (2)材料二中所示的科技成就是在哪一次科技革命 哪两个领域中的突破?除此之外,任举这次科技革命 中的两个标志性领域。 第三次科技革命 航天技术、原子能 计算机、生物工程 (3)与以前的科技革命相比,材料一反映了这次科 技革命的什么特点?这说明了一个什么深刻的道理?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的速度大大加快 (4)结合中国历史,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在这次科 技革命中受益不大的原因是什么?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三次浪潮和三次科技革命

三次浪潮和三次科技革命

背景 条件
二,迁移和运用: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主要成就比较
次 第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以原子能(1945年
美国-原子弹爆炸, 1954年苏联-第一座核 电站建成),航天技 术(1957年苏联-第一 颗人造卫星上天),电 ,
主要 成就
棉纺织: 哈格里 棉纺织:1哈格里 电力的广泛应用: 1电力的广泛应用: 夫斯- 西门子-发电机, 夫斯-珍妮纺纱机 西门子-发电机,爱迪 (1765年) 年 耐用电灯泡; 生-耐用电灯泡; 动力:瓦特- 动力:瓦特-改 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 良蒸汽机( 良蒸汽机(1785年) 具的创制:戴姆勒,本 年 具的创制:戴姆勒, 汽车,莱特兄弟- 交通运输: 富尔 交通运输:1富尔 茨-汽车,莱特兄弟- 飞机; 飞机; 轮船( 顿-轮船(美, 1807年); 史蒂 年);2史蒂 电讯事业的发展: 3电讯事业的发展: 芬逊- 贝尔-电话,马可尼- 芬逊-蒸汽机车 贝尔-电话,马可尼- (1814年) 年 无线电报 化学工业的建立: 4化学工业的建立: 诺贝尔发明炸药
信息革命: 信息革命:
20世纪中叶,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人 造卫星的上天引发信息革命,开始了工业 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转变.(第三次浪潮: 托夫勒Toffler)
三次科技革命
二,迁移和运用:三次工业(科技)革命背景条件比较
次 第 项目 时 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 年代开始 世纪60年代开始 世纪 前提- 1前提-资产阶 前提 级统治的确立; 级统治的确立; 2资本-海外贸 资本- 资本 易,奴隶贸易和殖 民掠夺; 民掠夺; 3劳动力-圈地 劳动力- 劳动力 运动; 运动; 4技术-国外市 技术- 技术 场不断扩大; 场不断扩大; 市场- 5市场-先后打 市场 败西, 败西,荷,法,国 外市场不断扩大

三次科技革命与创新

三次科技革命与创新

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确立,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确立,使东方从属于西始 世纪70年代开始 世纪 标 志: 电力的广泛应用 时代特征: 电气时代 开始国家: 美国、德国 美国、 电灯、电话、电报、汽车、 成 果: 电灯、电话、电报、汽车、飞机 影 响: 生产力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生产力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资
有线电话
多利(克隆羊) 多利(克隆羊) 克隆羊
作为中学生,我们一定要热爱科学,在 作为中学生,我们一定要热爱科学, 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要善于独立思考, 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要善于独立思考, 要敢于质疑,要勇于探索,遇到困难, 要敢于质疑,要勇于探索,遇到困难, 敢于知难而进等等。 敢于知难而进等等。
谢谢指导
蒸汽机车( 蒸汽机车(1814年) 年
3、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高科技手段,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高科技手段, 向世界阐述了中华文明的演进和人类文明 的交融, 的交融,它所应用的现代科技核心成果是 ( C) A 航天技术 B 生物工程技术 C 计算机技术 D 电灯照明技术
4、某星期天早晨,明明看到妈妈的留言 、某星期天早晨, 上面写着: 明明: 条,上面写着:“明明:妈妈已经在前往 北京的①飞机上了 你爸爸来电话说, 上了。 北京的①飞机上了。你爸爸来电话说,他 发了一些照片到你的②电子邮箱里 发了一些照片到你的②电子邮箱里,打开 看看。今天,你奶奶坐③汽车从老家过来 从老家过来, 看看。今天,你奶奶坐③汽车从老家过来, 大约10点半到 记得去接站。 点半到, 大约 点半到,记得去接站。书房台灯的 灯泡坏了 买只新的换上。从留言条看, 坏了, ④灯泡坏了,买只新的换上。从留言条看, 这个家庭享受到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包 括( ) C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中考历史第期黄金知识点系列三次科技革命4(1)

中考历史第期黄金知识点系列三次科技革命4(1)

学习资料专题三次科技革命聚焦考点☆巩固基础一、工业革命:1. 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2. 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3.主要国家:英国。

4. 主要成就:(1)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称为_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2)英国机械师瓦特借鉴前人的成果,改进了蒸汽机_。

1785年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使用,受到广泛的欢迎。

(3)英国机械师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1825年年,这列“旅行者号”的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

(4)美国的富尔顿发明轮船。

5.新能源:煤炭6.动力:蒸汽机7.特征:人类迈入“蒸汽时代”。

8.结束的时间和标志:19世纪世纪上半期,英国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

此后法国、美国也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

9.影响: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 开始时间:19世纪70年代2. 主要标志: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3.主要国家:美德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走在其他国家前面。

4. 主要成就:(1)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的耐用碳丝灯泡。

(2)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

(3)1885年,卡尔•本茨试制汽车成功。

(4)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研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5.新能源:电力和石油6.动力:电力和内燃机7. 特征: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8.影响: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1. 开始时间: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2. 主要标志: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3.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三次科技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
英国—法美—德俄日 改良蒸汽机 同时开始于几国 电力广泛应用
开始部门 棉纺织—轻工业
电力—重工业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 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科技 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 由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 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 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 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 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全球通史》
发电机
1866年,德意志科学家西门子研制成发电机
爱迪生主要发明:
投票计数器、 普用印刷机、 改良打字机、 留声机、 白炽灯、 第一所中央发电厂、 活动电影机、 大型碎石机、 世界上第一座电影“摄影棚”、传 真电报、 有声电影机、 鱼雷机械装置、 喷火器、 水底潜望镜等。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工业革命前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人力、畜力
蒸汽机 电力、石油 原子能(核能)
蒸汽动力和电力作为19世纪两种主要动力,成为工业革命的 标志性产物,对人类社会变革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实现了资 本主义工业化的两次飞跃。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 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
背景: 1、前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代议制确立 2、条件: 劳动力:圈地运动 资 本: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技 术:手工工场的发展 市 场(国外): 18世纪中期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
【名家评史】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治理
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推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 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这时,一个巨大的新 能源已为人类所获得,而且不久,人类还能开发储藏在地球中 的其他矿物燃料,即石油和燃气

三次工业(科技)革命

三次工业(科技)革命

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一、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变化的重大影响二、三次工业(科技)革命对国际格局的影响㈠工业革命:1、经济格局: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取得了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

2、政治格局:①英国成为世界霸主;②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③东方从属于西方。

㈡第二次工业革命:1、经济格局:美德经济发展迅速,英法发展相对缓慢,英国丧失了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

2、政治格局:①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列强的力量对比,激化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②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集团,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㈢第三次科技革命:1、经济格局: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①资本主义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国际经济格局朝多极化发展;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扩大;③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

2、政治格局:战后世界经济发展打破了原有的力量对比,导致美苏两极格局结束,国际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三、三次工业(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㈠工业革命1、政治: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②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③激化国内阶级矛盾,爆发太平天国运动。

2、经济:①对华商品输出,促使自然经济逐步解体;②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③中国出现近代工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3、思想: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惊醒,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4、外交:中国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

㈡第二次工业革命1、政治:①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③救亡运动高涨,爆发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2、经济:①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②中国完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

3、思想:出现了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意识,维新思想发展,提出三民主义,转向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㈢第三次科技革命①由于左倾错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十年文革)和国际势力的干扰,50~70年代,错过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机。

专题十四 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

专题十四   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

专题十四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理论基础:牛顿的力学)1、实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2、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3、首先开始于:英国的棉纺织业,之后扩展到冶金、采矿业。

4、英国首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前提:英国最早确立资产阶级统治。

5、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原料;海外贸易的需求。

6、开始的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7、标志性的发明(即最重大的发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8、交通工具变革(以蒸汽机为动力,以煤炭为主要燃料):美国富尔顿1807年发明汽船,也叫轮船;英国史蒂芬孙1825年发明火车机车——旅行者号9、继英国之后,法国、美国等国也先后完成工业革命。

10、工业革命的影响:(一)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二)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①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立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与此同时,人类迅速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大工厂时代的过渡。

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确立。

③欧美日益富强,而东方则日益贫穷落后。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

(理论基础:法拉第的电磁学)1、开始时间: 19世纪70年代2、标志: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美国和德国在电力技术发展方面走在前列。

爱迪生代表性发明:1879年研制了电灯泡,被誉为“发明大王”。

3、标志性发明(即最重大的发明):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卡以及内燃机发明。

4、新式交通工具(使用内燃机为动力,以石油为主要燃料):汽车,是德国卡尔•本茨发明的;飞机,是美国莱特兄弟发明的。

5、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①电力的广泛使用,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西方国家率先进入电气化时代。

由于使用电,使人类在材料领域告别了“棉花时代”,进入到“钢铁时代”。

②汽车、飞机的问世,缩短了人们旅行的时间,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电话、电报的发明,加强了世界的联系,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三次科技革命的三个时代及标志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广泛应用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广泛应用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
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信息时代
例题1从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后又进入了“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的核心是()
A.原子能技术
B.航天技术
C.生物工程技术
D.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答案:D
解析:“信息时代”的核心是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答案D。

例题2国际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工业时代
D.信息时代
答案:D
解析:互联网的出现是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答案D。

1.蒸汽机的改进,使人类第一次完成了在生产劳动中以“热”力代替人的体力的革命性飞跃,开创了崭新的()
A.蒸汽时代
B.钢铁时代
C.电气时代
D.信息时代
2.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这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
A.电力的广泛运用
B.电讯技术的兴起
C.内燃机的发明
D.汽车和飞机的发明
3.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到了()
A.蒸汽时代
B.钢铁时代
C.电气时代
D.信息时代
4.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

信息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是()
A.蒸汽机的应用
B.原子能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1.A解析:蒸汽机的改进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答案A。

2.A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广泛运用,成为时代的标志,答案A。

3.D解析: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答案D。

4.D解析: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产生和发展,并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