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科技革命对比表格
三次科技革命一览表

三次科技革命一览表
名 称 起 止 时 间 兴 起 国 家 兴起原因 理论 开始标 主要 志 基础 标志
时间 18世纪 60年代 18世纪60 蒸汽机 年代哈格 的发明 1785年 牛顿力 里夫斯发 和广泛 1807年 学理论 明珍妮机 使用 。 1825年 1834 1836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 度普遍建立,资本主义 19世 经济迅速发展,为第二 第二 纪70 次工业革命到来提供了 次 年代 美国 政治前提和物质基础; 工业 —— 德国 人类在自然科学各个领 革命 20世 域的研究取得重大进 纪初 展,推动了第二次工业 革命的到来 1866 19世纪70 电力和 法拉第 年代电力 内燃机 电磁学 作为新能 的广泛 理论 源进入生 使用 产领域。 1876 1879 1879 1885 1888 1900 1903 …… 20世纪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五十年代 后,战时军用技术迅速 以来,人 转化为民用,促进了第 20世 类在原子 电子计 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生和 第三 纪4 爱因斯 能、计算 算机的 发展;爱因斯坦相对论 次 、50 坦相对 机、航天 美国 广泛使 等自然科学理论迅速发 科技 年代 技术、生 论 用 展并在重要领域取得一 革命 —— 物工程等 系列突破;科学技术的 现在 领域取得 社会化,是第三次科技 了重大突 革命成功的社会保障。 破。 国家 英国 英国 美国 英国 德国 美国 德意志 美国 美国 德国 德国 美国 德国 美国 …… 1945年美国 1946年美国 1957年苏联 1969年美国 20世纪80年代美国 20世纪70年代美国 20世纪50年代 21世纪初 ……
发明成果 影响
人物 哈格里夫斯 瓦特 富尔顿 史蒂芬孙 雅克比 莫尔斯 西门子 贝尔 爱迪生 西门子公司 卡尔 特斯拉 齐柏林 莱特兄弟 …… 发明成果 珍妮机 1、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世界格局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 面; 4、进一步分化出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三次科技革命

世界历史专题--三次科技革命学习提示知识目标1、知道工业革命时间,主要发明以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2、明白二次技术革命出现的重要领域,改变人们生活的发明及其影响。
3、清楚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影响,通过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发明,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
难点: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结果,以及每一次科技革命引起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变化。
三次科技革命简表三、分析例题答案:例1、材料一:19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虽然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的应用。
比如电灯发明后,它以耀眼的光芒宣布,新的光源将使世界的面貌焕然一新。
而当时在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致使第二次技术革命产生的新兴工业部门的发展迟滞。
材料二:美国在这一时期的技术研究和技术引进,主要是应用技术,并不更多注意基础科学的研究,但这为后来科学研究和更多的技术发明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积聚了力量。
回答:⑴根据材料概括美国、英国对待科学技术的不同态度。
这种态度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⑵英、美对待科技的态度给我们当前实施科教兴国提供了什么启示?例2、松滋某大学毕业后到美国留学学习深造,其父母非常想念他,若联系,采用二、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分别有哪些?父亲若到美国去探视,又可以乘坐一、二次科技革命中发明的什么交通工具?通过这些便利的通讯、交通工具,你又有什么感想?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8世纪60年代起,以英国为首的主要资本国家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为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它们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地,将亚非拉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体系.19世纪中期以来,清政府政治腐败,军备松弛,成国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目标.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第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856年开始的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程度进一步加深,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使中国长期贫困落后。
三次科技革命对比表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
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如今,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中国应抓住机遇,把发展科技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重点,积极开发,引进高精尖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使生产力的发展获得巨大推动力,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的高度繁荣、综合国力的巨大提高,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共同影响
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水平,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第三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以及人类日常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变革。
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第三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结构的调整,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日益密切。
电力的应用进一步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耐用电灯泡的发明、有轨电车的制造、飞机和汽车的出现、有线电话和电报的研制成功,为人们提供了便利。
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胁着人类文明,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成为迫需解决的问题。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自动化,并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实质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电气化到自动化、智能化
世界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

关于三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的知识点补充说明
总的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1)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2)第二次工业革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行救亡图存的一系列探索(3)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实行改革开放,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
我国的对策(怎么办?)
请结合现实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新的科技革命?
从国家来讲:抢抓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②大力发展科技文教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③发展经济和科技的同时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④建立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新。
从个人来讲: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②从自身做起,积极投身到新的科技革命浪潮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言之有理即可)的特点和影响。
三次科技革命

电气时代
第一、二、三次科技革命比较
第一次 第二次
发电机—西门子 电动机—格拉姆 电灯泡、留声机、电 影摄影机、碱性电池 ----爱迪生(发明大 王) 有 线电报---莫尔斯 有 线电话—贝尔 无 线电报—马可尼 飞 机—莱特兄弟 三 轮汽车—卡尔本茨 四轮汽车—埃米尔勒 瓦瑟 汽车装配生产线—亨 利福特
第一、二、三次科技革命比 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20世纪四五十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中后期 年代
19世纪40年代 19世纪末20世 纪初
电力的广泛使 电子计算机 标志性成就 蒸汽机的广 用和内燃机的 的广泛使用 泛使用 创制 能源 煤 电、石油 核能
知识经济时代
进入时代
蒸汽时代
启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技术革命群 体化、科技 社会化、发 展进程高速 化
第一、二、三次科技革命比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影响 1.生产力惊人 生产力发展,社 1.生产力发展,人
发展,人类进入 会进步,人类进入 类进入信息时代 2.进一步扩大国家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2.两大对立阶 2.企业部门间联系 间差距,国际经济 级—资产阶级 加强,产生了垄断 格局得到调整 3.改善了日常生活, 和无产阶级 组织 3.世界格局改 3.主要资本主义国 同时也带来了环境 变—东方落后、 家进入帝国主义阶 污染、军备竞赛等 问题 西方先进 段
第三次
美国: 第一个原子反应堆 第一颗原子弹 1945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把人送上月球 1969 苏联: 第一座核电站 用火箭把人造卫星 送上太空 宇宙飞船载人太空 飞行
主 要 成 就
珍妮机—哈格 里夫斯 改良蒸汽机— —瓦特 火车机车—斯 蒂芬孙 汽船——富尔 敦、美
三次科技革命比较

结论及启示
科技重要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代科技进步已 经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 国家:我国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尊重人才 ,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要建立知识创新体系 ,鼓励知识创新。 个人:青年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高 科技知识,努力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创 新意识。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发展中应当更关注人类 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加强国际合作,注重可持续 发展,趋利避害。
三次科技革命对比表
第一次工业革 第二次工业革命 命
起止 时间 兴起 国家
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至今 美 国
18世纪60年 19世纪70年代 代至19世纪上 至20世纪初 半期 英 国 美、德
理论
牛顿力学
电磁学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三次科技革命对比表
第一次工业革命
开始 标志
主要 成就 核心 成果 新能 源 同期 成就
理解不应用
材料一: 英国1764年棉花加工量为380万磅,到1789年增长到 3240万磅;生铁的产量在1740年为1.7万吨,到1800年增长 到了25万吨。 材料二:
蒸汽机车
蒸汽轮船
(1)材料一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什么历史事 件有关?
工业革命
材料二:
蒸汽机车 的信息?
蒸汽轮船
(2)阅读材料二,你从中可以得到哪些不此事件有关
三次工业革命特点比较
次
第 项目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 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特点
1、首先发生在英 国,开始于轻工业 (棉纺织)部门, 从发明和使用机器 开始到机器生产机 器;以大机器生产 代替工场手工业为 完成标志。
初中历史人教版中考复习三次工业革命对比简表

3、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1、列强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正满怀信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三次工业革命对比
名称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期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叶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20世纪40年代—今
范围
英国——欧美
欧洲——世界
美国——世界
主要标志
蒸汽机广泛使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电力广泛使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2003年中国神Biblioteka 5号载人飞船升空生物:克隆:1997年克隆羊多里
基因:2000年,公布人类基因草图
影响
1、极大提高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
2、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3、社会结构变化,产生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4、改变世界面貌,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1、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2、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加剧
启示
从国家来看国家:1、学习借鉴最新科技成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立知识创新体系;3、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的发展观;4、努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从学生个人来讲: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意对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次科技革命对比表

(1)三次科技革命的后果表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3)我国要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4)青少年要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为实现民族振兴而奋发学习,发扬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立志知识报国,科技强国。
共同影响
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水平,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第三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以及人类日常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变革。
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第三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结构的调整,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联系日益密切。
(一)从国家来讲:第三次科技革命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但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应该:①学习借鉴最新科技成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立知识创新体系;③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的发展观;④努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二)从学生个人来讲: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意对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确立了资产阶级在世界的统治地位;
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东方从属于西方。
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劳动对象的扩展,都要依靠科学技术,同时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政治上,英国工业革命后,为了掠夺原材料和市场,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破坏中国的主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电力工业
信息技术产业、核工业、
航空航天工业、电子工业
主要发明
(成果)
(最重要发明:蒸汽机)
(英)瓦特改良蒸汽机
(美)富尔顿发明汽船
(英)史蒂芬孙发明火车
(最重要发明:电、内燃机)
(美)爱迪生发明电灯、电报等,
(德)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
(美)莱特兄弟发明飞机(飞行者Ⅰ号)
(最重要发明:电子计算机)
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比较内容
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完成时间
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末20初
正在进行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开始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和应用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理论基础
牛顿的力学
法拉第的电磁学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德
美国
对生产方式的影响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机械化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电气化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自动化,并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进入的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网络信息时代
交通工具
汽船(轮船)、火车
电车、汽车、飞艇、飞机
宇宙飞船
新兴的部门
传统工业部门:钢铁工业、煤炭工业
1、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紧密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3、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
1、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2、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起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电子计算机
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
20世纪70年代现代化生物工程技术形成
1997年2月苏格兰科学家用克隆技术繁殖了母羊“多利”
动力、能源
改良的蒸汽机(蒸汽、煤炭)
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
核能、太阳能、潮汐能、
生物能
特点
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向其他国家扩展。3、从轻工业部门开始,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影
响
1、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2、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进入了“电气时代”,2、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巨大促进作用。3、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面貌的巨大改观,人类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
2、民族资产阶级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由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转为学习制度,如严复、资产阶级维新派。
1、带来了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同时,全球经济发展迅猛,而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科技、教育水平低,这就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我国的对策
抢抓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事业,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科技成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立志成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2、经济上,一方面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另一方面是中国逐渐陷入资本主义市场。3、思想上,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如林则徐、魏源、洋务派。
1、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阶段,加紧侵略和瓜分世界,落后的中国再次成为被掠夺的重要目标。列强通过一系列侵略活动,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重。
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2、促进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并酿造一场新的产业革命。3、引起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思考、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