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精练5 理解原理、把握变量明晰光合与呼吸图形问题
2018版高考生物3年高考2年模拟(课标版)一轮精练4 理解原理、把握变量,明晰光合与呼吸的图形分析问题

精练4 理解原理、把握变量,明晰光合与呼吸的图形分析问题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2017湖北黄冈第一次调研,18)如图所示,在适宜温度和一定的光照强度下,甲、乙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净吸收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CO2浓度低于b的环境中植物乙比植物甲生长得更好B.CO2浓度大于a时,甲才能进行光合作用C.适当增加光照强度,a点将右移D.CO2浓度为b时,甲、乙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强度相等2.(2017山东师大附中一模,40)图中图一表示的是八月份某一晴天,一昼夜棉花植株CO2的吸收和释放曲线;图二表示棉花叶肉细胞两种细胞器的四种生理活动状态。
则图一中时间a、b、c、d依次发生了图二所示的哪项生理活动( )图一图二A.(1)(2)(3)(4)B.(3)(2)(4)(1)C.(3)(4)(1)(2)D.(4)(3)(2)(1)3.(2015海南单科,9)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叶温)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甲和乙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B.叶温在36~50 ℃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C.叶温为25 ℃时,植物甲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不同于植物乙的D.叶温为35 ℃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均为04.(2016北京理综,5)在正常与遮光条件下向不同发育时期的豌豆植株供应14CO2,48 h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14C的量。
两类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如图所示。
与本实验相关的错误叙述是( )A.14CO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后被转化为光合产物B.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C.遮光70%条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D.实验研究了光强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5.(2016湖南浏阳一中第二次月考,16)图甲中试管A与试管B敞口培养相同数量的小球藻,研究光照强度对小球藻氧气产生量的影响,试管A的结果如图乙曲线所示。
[原创]2025年高考一轮总复习生物 必修1 专题一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题型突破[配套课件]
![[原创]2025年高考一轮总复习生物 必修1 专题一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题型突破[配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9388b2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6f.png)
答案:(1)乙品种在灌浆期的光合速率大于甲品种,所以乙光 补偿点更低
(2)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3)乙 乙品种在灌浆期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大于甲品种,更有 利于幼穗对有机物的积累 (4)分别取在灌浆期和蜡熟期等量的同种水稻 灌浆期叶绿素 含量高于蜡熟期
题型二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图分析及含
②光饱和点的移动:相关条件的改变(如增大 CO2 浓度)使光合 速率增大时,光饱和点 D 应右移(C 点右上移),反之左移(C 点左 下移)。
【针对训练】 1.(2022 年广东普宁华侨中学二模)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最重要 的化学反应之一,影响光合作用的外因主要包括温度、CO2 浓度 和光照强度,如图是实验人员测得的光吸收对单个叶片的光合速
蜡熟期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的比较,回答下列问题。
生长期
灌浆期 蜡熟期
光补偿点/ (μmol·m-2·s-1)
甲乙
68 52
75 72
光饱和点/
Hale Waihona Puke (μmol·m-2·s-1)
甲
乙
1 853 1 976
1 732 1 365
最大净光合速率/
[μmol(CO2)·m-2·s-1]
甲
乙
21.67 27.26
19.17 12.63
率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大田作物群体对光能的利用与单个叶片不同,对应的光极 限范围应该更大
B.CO2 极限时,限制光合作用增加的因素可能是 CO2 浓度或 温度
C.在光合作用最适温度条件下适当升温,呼吸速率可能增大, 补偿点可能左移
D.实际生产中施肥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影响到光合作用速率
该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的移动规律。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精练4 理解概念、明晰过程诠释光合、呼吸概念与过程问题

精练4 理解概念、明晰过程,诠释光合、呼吸概念与过程问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百合以气孔白天关闭、夜间开放的特殊方式适应高温干旱环境。
如图为百合叶肉细胞内的部分代谢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B 物质可能是葡萄糖B.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均能产生CO 2C.PEP 、RuBP 均能与CO 2结合D.夜间细胞液pH 可能会下降2.某种铁线莲的根茎可作中药,有重要经济价值。
下表为不同遮光处理对其光合作用影响的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遮光处理对其干重没有影响B.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C.叶绿素a/b 可作为其利用弱光能力的判断指标D.遮光90%时,铁线莲不进行光合作用3.下图表示某植物的一个叶肉细胞及其相关生理过程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M、N中与形成ATP有关的酶都在内膜与基质中B.在M、N中既可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又能进行遗传信息的表达C.此图可示意叶肉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小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D.该植物中具M的细胞可发生同化作用,不具M的细胞不能发生同化作用4.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B.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5.如图表示小麦细胞内的代谢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X、Y物质分别代表五碳化合物和三碳化合物B.①④过程可以产生ATP,②③过程需要消耗ATPC.①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D.①②③④四个过程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6.下列有关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时都需要染色B.都含有DNA、核糖体和双层膜结构C.外膜的蛋白质含量都高于内膜D.ATP和[H]的合成都在基质中完成7.图甲表示在一定的光照强度下,植物叶肉细胞中CO2、O2的来源和去路,则图甲所示状态在图乙中的位置是( )A.ab之间B.bc之间C.c点以后D.b点8.如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中相关物质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发生于线粒体中B.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产生的[H]均用于产生水C.当该细胞中②过程强度大于①过程时,则该植株一定表现为正常生长D.②过程产生的[H]为碳反应中三碳酸分子提供磷酸基团,形成三碳糖9.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微专题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综合分析课件苏教版

跟踪训练
②为暗反应过程,该过程需要 消耗ATP,A错误; ①为光反应过程,场所是类囊 体膜;③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场所为线粒体内膜,两者均在 生物膜上进行,B正确; C为氧气,在光反应过程中O元素只来自水,C正确; D为二氧化碳,不含H,D错误。
题型二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计算 1.根据关键词判定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和细胞呼吸速率
跟踪训练
6.(2022·全国乙卷,2)某同学将一株生长正常的小麦置于密闭容器中,在 适宜且恒定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培养,发现容器内CO2含量初期逐渐降 低,之后保持相对稳定。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初期光合速率逐渐升高,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B.初期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降低,之后呼吸速率保持稳定 C.初期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之后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
微专题二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综合分析
题型一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中的物质能量关系
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中的能量转化
跟踪训练
1.如图表示在有氧条件下某高等植物体内有关的生理过程示意图,①~ ⑤表示有关过程,X、Y、Z和W表示相关物质。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A.X、Y、Z物质分别表示C3、
提供的ATP不足
√B.5~37 ℃范围内,植物均
表现为生长状态 C.当温度达到50 ℃时,植物因蛋白质失活而死亡
√D.温室栽培中温度控制在30 ℃左右时最利于该植物生长
跟踪训练
暗反应所需ATP只能来自光 反应,A错误; 5~37 ℃范围内,实际光合 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净光 合速率大于0,所以植物均 表现为生长状态,B正确; 当温度达到50 ℃时,植物细胞仍能进行细胞呼吸,说明植物没有因 蛋白质失活而死亡,C错误;
题型四 光合速率的测定方法 1.“液滴移动法” (1)测定呼吸速率 ①装置烧杯中放入适宜浓度的__N_a_O__H__溶液用于_吸__收__C_O_2_。 ②玻璃钟罩__遮__光__处理,以排除光合作用干扰。 ③置于适宜温度环境中。 ④红色液滴向_左___移动(单位时间内_左___移距离代表呼吸速率)。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综合命题点研究

[典例] 下图是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示意图。据图回 答下列问题:
(1) 图 中 ① 、 ② 、 ③ 、 ④ 代 表 的 物 质 依 次 是O__2______ 、 _N__A_D__P__+____ 、 __A__D_P__和__P__i _、____C_5_____,[H]代表的物质主要是_N__A__D__H__。
(1)先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方法步骤如下: ①甲、乙两装置的D中都放入 NaOH溶液 ,装置乙作为对照。 ②将甲、乙装置的玻璃钟罩进行 遮光 处理,放在温度等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 ③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中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距离。
某转基因作物有很强的光合作用能力。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暑假开展了对该转基因作 物光合作用强度测试的研究课题,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请你利用这些装置完成光合作用 强度的测试实验,并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2)B代表一种反应过程,C代表细胞质基质,D代表线粒体,则ATP合成发 生在A过程,还发生在_C__和__D______(填“B和C”“C和D”或“B和D”)。
(3)C中的丙酮酸可以转化成酒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在__缺__氧__条___件__下__进__行__无___氧__呼__吸__________。
题型二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有关曲线类问题
(一)总光合量与净光合量的比较、分析与计算
曲线对 应点 A点
AB段
植物细胞生理活动
只进行细胞呼吸,不进行 光合作用
呼吸速率>光合作用速率
ATP产生场所
细胞或植物 体外观表现
只在细胞质基 从外界吸收O2,向 质和线粒体 外界排出CO2
从外界吸收O2,向 外界排出CO2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大题过关练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1.在植物叶肉细胞中会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种生理过程,如图是相关物质变化示意图,其中A~E为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A~E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_____(填字母)B过程中突然减少CO2的供应,短时间内C3的含量将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黑暗条件下,能产生[H]的场所是_____,若该细胞为植物根细胞,可进行的过程是_____(填字母)。
(2)过程A发生的场所是_____,过程B发生的场所是______。
过程A为过程B提供的物质有____和____。
标记的14CO2在____________(填场所)被C5固定后才能被_____还原。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共同阶段是____(填字母),该阶段反应发生的场所是____细胞呼吸生成的[H]指的是____。
细胞呼吸过程中释放能量最多的过程是____(填字母)过程。
2.图甲表示几种类型的细胞呼吸的部分物质变化示意图,图乙和丙分别是温度和O2浓度对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曲线。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酵母菌细胞可进行的过程是_____(填序号),能在人体骨骼肌细胞中进行的过程是_____(填序号)。
图甲中过程④产生的ATP的去向是_____。
(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是_____点对应的温度。
AB段说明_____温度能否影响图甲中的①~④过程?_____(填“能”或“不能”)为什么?_____。
(3)图丙表示酵母菌的呼吸情况,则曲线Ⅱ表示_____呼吸。
如果在瓶中培养酵母菌时,测出瓶中放出CO2的体积与吸收O2的体积之比为5:4,这是因为有_____(以比例表示)的酵母菌在进行曲线Ⅰ所示的呼吸类型(假设酵母菌进行两种细胞呼吸的速率相等)。
(4)由乙、丙两图可知,贮存水果时应选择Ⅰ_____(选填“低温”“室温”“高温”“无氧”“低氧”“高氧”)的条件。
3.番茄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精练5 理解原理、把握变量明晰光合与呼吸图形问题

精练5 理解原理、把握变量,明晰光合与呼吸图形问题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54分)1.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如图表示该植物处于25 ℃环境中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对于曲线的下列说法最恰当的是( )A.d点位置不会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移动B.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C.当植物缺Mg时,b点右移D.当环境温度升高至30 ℃时,a点上移,b点左移2.下图表示某植物在适宜的光照、CO2浓度等条件下,CO2的吸收或产生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注:实线为曲线Ⅰ,虚线为曲线Ⅱ)A.40 ℃时该植物的有机物合成量约为零B.55 ℃时该植物呼吸与光合强度相等C.参与呼吸与光合作用的酶最适温度不同D.曲线Ⅰ与Ⅱ之间的差值代表净光合速率3.小麦和玉米的CO2固定量随外界CO2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如图)。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小麦的CO2固定量与外界CO2浓度呈正相关B.CO2浓度在100 mg·L-1时小麦几乎不固定CO2C.CO2浓度大于360 mg·L-1后玉米不再固定CO2D.玉米比小麦更能有效地利用低浓度CO24.为了研究2个新育品种P1、P2幼苗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新育品种与原品种(对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实验描述错误的是( )A.图乙所示结果是不同品种、叶龄一致的叶片在不同温度下测得的数据B.图甲是叶龄一致的叶片,在光照强度、CO2浓度等相同的条件下测得的数值C.P1净光合速率高与其叶绿素合成量较高有关D.P1蛋白质含量较高,可能含有更多的参与光合作用的酶5.将玉米种子置于25 ℃、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
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种子通过氧化分解胚乳中的营养物质为萌发提供能量B.萌发过程中在72~96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C.萌发过程中在96~120小时之间胚乳中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最多D.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小时后萌发种子的干重将不再有变化6.研究人员以菠萝和柳蜜桃两种植物为实验材料,测量二者在30 ~65 ℃范围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以及细胞离子渗出量,结果如图所示(注:以30 ℃时记录的实验数据作为对照)。
(最新)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精练6 依据原理、理解思路准确处理光合与呼吸实验问题

精练6 依据原理、理解思路,准确处理光合与呼吸实验问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将两棵同种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植物分别置于透明的玻璃罩内,如图甲、乙所示;在相同自然条件下,测得一昼夜中植物氧气释放速率分别如图丙、丁曲线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段和cd段,曲线下降的原因相同B.一昼夜中,装置乙中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比甲多C.e点时,气孔关闭导致光合作用基本停止D.装置甲的植物叶绿体中,在14点时C5含量比10点时低2.某生物小组以生长状况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
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 s,具体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光照相同的时间,甲组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少于丙组B.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某些过程不需要光照,该过程发生于叶绿体基质C.该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与光反应无关D.实验中叶绿体产生的ATP和[H]没有被光照时的暗反应全部消耗3.取某种植物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打出若干圆片,平均分成四组,各置于相同的密闭装置内,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分别置于四种不同温度下﹙t 1<t 2<t 3<t 4﹚。
测得光照相同时间后各装置内O 2的增加值及黑暗条件下各装置内O 2的消耗值,结果如下表。
经分析可知,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呼吸作用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B.在实验的四种温度下,植物在t 4温度时经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最多C.在该光照条件下,t 4温度下装置内叶片光合强度与呼吸强度相等D.在实验的四种温度下,若均给予24小时光照,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均大于04.为了探究干旱对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
实验开始保持土壤水分充足,然后实验组停止浇水,对照组保持土壤水分适宜,实验结果如图。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2~8 d 光合速率下降是由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的B.2~4 d 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由叶片内CO 2浓度下降引起的C.干旱可能影响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导致光合速率下降D.土壤水分长期过多也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阻5.为测定某池塘不同深度的日均氧气浓度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练5 理解原理、把握变量,明晰光合与呼吸图形问题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54分)1.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如图表示该植物处于25 ℃环境中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对于曲线的下列说法最恰当的是( )A.d点位置不会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移动B.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C.当植物缺Mg时,b点右移D.当环境温度升高至30 ℃时,a点上移,b点左移2.下图表示某植物在适宜的光照、CO2浓度等条件下,CO2的吸收或产生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注:实线为曲线Ⅰ,虚线为曲线Ⅱ)A.40 ℃时该植物的有机物合成量约为零B.55 ℃时该植物呼吸与光合强度相等C.参与呼吸与光合作用的酶最适温度不同D.曲线Ⅰ与Ⅱ之间的差值代表净光合速率3.小麦和玉米的CO2固定量随外界CO2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如图)。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小麦的CO2固定量与外界CO2浓度呈正相关B.CO2浓度在100 mg·L-1时小麦几乎不固定CO2C.CO2浓度大于360 mg·L-1后玉米不再固定CO2D.玉米比小麦更能有效地利用低浓度CO24.为了研究2个新育品种P1、P2幼苗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新育品种与原品种(对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实验描述错误的是( )A.图乙所示结果是不同品种、叶龄一致的叶片在不同温度下测得的数据B.图甲是叶龄一致的叶片,在光照强度、CO2浓度等相同的条件下测得的数值C.P1净光合速率高与其叶绿素合成量较高有关D.P1蛋白质含量较高,可能含有更多的参与光合作用的酶5.将玉米种子置于25 ℃、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
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种子通过氧化分解胚乳中的营养物质为萌发提供能量B.萌发过程中在72~96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C.萌发过程中在96~120小时之间胚乳中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最多D.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小时后萌发种子的干重将不再有变化6.研究人员以菠萝和柳蜜桃两种植物为实验材料,测量二者在30 ~65 ℃范围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以及细胞离子渗出量,结果如图所示(注:以30 ℃时记录的实验数据作为对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高温下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均受到抑制且光合作用更加敏感B.当温度超过40 ℃时,菠萝停止生长,柳蜜桃生长不受影响C.高温影响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使ATP合成速率大大降低D.两种植物在生长季节长期处于不致死的高温环境下,“果实”甜度会下降7.下图是某植物叶片中物质或生理过程的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处于图①状态的植物叶片可能正处于衰老过程中B.图②中叶绿素含量下降是叶片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C.图③表明后期淀粉是由细胞中的游离糖转化而来的D.图①②③中所示的变化均是植物叶肉细胞衰老的生理表现8.将桑树和大豆分别单独种植(单作)或两种隔行种植(间作),测得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如图所示(注:光饱和点是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的呼吸强度均没有受到影响B.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均增大C.间作虽然提高了桑树的光合速率但降低了大豆的光合速率D.大豆植株开始积累有机物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单作大于间作9.图甲表示全光照和不同程度遮光对某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图乙表示初夏某天在遮光50%条件下,温度、光照强度、该植物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气孔张开的程度)的日变化趋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中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可先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片中的色素B.据图甲推测,该植物可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来增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C.图乙中8:00到12:00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只是光合作用速率减弱D.图乙中18:00时光合作用固定CO2速率和呼吸作用释放CO2速率相等二、非选择题(共46分)10.(25分)为研究铁皮石斛的光合特性,研究人员测定了铁皮石斛在光、暗条件下的CO2吸收速率,结果如下图。
(1)在有光条件下,铁皮石斛吸收的CO2在中被固定为,然后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2)虽然在黑暗条件下,铁皮石斛通过产生并释放CO2,但实验结果显示,暗期铁皮石斛CO2吸收总量始终,这不同于一般植物。
(3)科研人员进一步测定了铁皮石斛中酸性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发现,酸性物质在暗期上升,光期下降,推测CO2能够在暗期转化为储存起来,在光期。
但是在暗期,并不能将CO2转化为糖类等光合产物,原因是。
(4)为了探究这种作用的生理意义,科研人员测定了铁皮石斛气孔开放程度变化情况,结果如下图。
结果发现,暗期气孔开放程度光期。
综合上述结果推测,铁皮石斛在光期条件下吸收CO2不足,而暗期可以,进而提高光合速率。
11.(21分)下图1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部分结构中的某些生命活动过程,①~⑦代表各种物质,A、B代表两种细胞器。
图2表示该植物叶片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绿色植物长时间处于黑暗状态时,则图中①→②→①的循环(能/不能)进行,原因是。
(2)当光照强度处于图2中的D点时,图1中⑥的去向有。
(3)图2中O~D间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为;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为。
(用S1、S2、S3表示)答案全解全析一、选择题1.C 由于植物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为25 ℃,所以d点位置会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移动,A错误;a点叶肉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B错误;当植物缺Mg时,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光补偿点会增大,b点会右移,C正确;当环境温度升高至30 ℃时,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呼吸作用强度增大,所以a点上移,b点右移,D错误。
2.C 曲线Ⅰ表示净光合速率,曲线Ⅱ表示呼吸速率,曲线Ⅰ与曲线Ⅱ的绝对值之和代表实际光合速率,D 错误;40 ℃时该植物不吸收也不释放二氧化碳,即净光合速率为0,即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量刚好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相等,A错误;55 ℃时净光合速率为负值,表示呼吸速率大于实际光合速率,B错误;在30 ℃下,曲线Ⅰ与曲线Ⅱ的绝对值之和最大,实际光合速率最大,光合作用酶活性最大,40 ℃下,曲线Ⅱ的绝对值最大,呼吸速率最大,呼吸作用酶活性最大,C正确。
3.C 由题图可知,随着外界CO2浓度的增加,小麦的CO2固定量不断增大,说明小麦的CO2固定量与外界CO2浓度呈正相关,A正确;由图可知,外界CO2浓度在100 mg·L-1时小麦几乎不固定CO2,B正确; CO2浓度大于360 mg·L-1后,玉米固定二氧化碳的速率几乎不变,但仍然固定二氧化碳,C错误;外界CO2浓度在100 mg·L-1时,小麦几乎不固定CO2,而玉米能够固定二氧化碳,说明玉米比小麦更能有效地利用低浓度CO2,D 正确。
4.A 实验应该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图乙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的品种,温度是无关变量,应该保持一致,A 错误;图甲的自变量是温度,叶龄、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B正确;叶绿素具有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作用,图乙中P1叶绿素含量最高,因此P1净光合速率产生的有机物也最多,C 正确;光合作用受色素、酶、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所以P1蛋白质含量较高,可能含有更多的参与光合作用的酶,D正确。
5.D 凡是活的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种子的胚通过呼吸作用,不断分解来自胚乳的营养物质,获得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能量,A正确;从曲线图中数据可以看出,72~96 h之间萌发种子的干重减少得最多,即种子呼吸速率最大,B正确;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胚乳减少的干重-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量(萌发种子减少的干重),由计算得出,96~120 h之间,胚乳中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最多,为22 mg,C正确;黑暗条件下萌发种子形成的幼苗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仍能进行呼吸作用,干重会下降,D错误。
6.B 由图可知高温情况下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剧烈下降,且光合作用发生剧烈变化的温度比呼吸作用要低,A正确;由图可知在40 ℃时菠萝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都处于最高的阶段,从40 ℃开始再升高温度,菠萝的光合作用强度开始下降,但是菠萝还没有停止生长,B错误;由图可知高温情况下离子渗出量急剧增加,生物膜不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说明高温影响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而ATP的合成场所主要是生物膜(线粒体内膜和类囊体薄膜),因此其合成速率会大大降低,C正确;两种植物在生长季节长期处于不致死的高温环境下,光合作用比呼吸作用对高温更敏感,此种条件下,不利于有机物的积累,所以“果实”甜度会下降,D正确。
7.D 处于图①状态的植物叶片中乙烯含量增加,说明该植物叶片可能正处于衰老过程中,故A正确;图②中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均下降,叶绿素含量下降是叶片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故B正确;图③中后期游离糖含量下降的同时淀粉的含量上升,表明淀粉是由细胞中的游离糖转化而来的,故C正确;细胞成熟、衰老时,游离糖含量升高,而图③中游离糖含量下降,说明图③中所示的变化不是植物叶肉细胞衰老的生理表现,故D错误。
8.D 由图可知与单作相比,间作时,桑树的呼吸作用增强,大豆的呼吸作用减弱,A错误;与单作相比,间作时桑树的光饱和点增大,大豆的光饱和点减小,B错误;间作提高了桑树的光合速率,并且间作时大豆在较弱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也高于单作,C错误;由图知大豆单作时开始积累有机物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大于间作,D正确。
9.C 叶绿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提取叶绿素时常用的试剂是无水乙醇,A正确;分析图甲可知,遮光比例越大,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越高,说明该植物可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来增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B正确;分析图乙可知,8:00到12:00虽然光照强度增加,但由于气孔导度下降,CO2供应减少,光合速率降低,同时温度升高,细胞呼吸速率增强,导致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减小,净光合速率降低,C错误;8:00时净光合速率为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同,D正确。
二、非选择题10.答案(1)叶绿体基质三碳化合物(或“C 3”)(2)细胞呼吸大于零(3)酸性物质释放出来暗期没有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4)高于吸收CO2并储存起来,为光期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CO2解析(1)在有光条件下,铁皮石斛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在叶绿体基质中被固定为三碳化合物,然后生成糖类等有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