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对底层框架上部砖房结构的设计过程
PKPM设计软件砖混结构设计步骤

PKPM设计软件砖混结构设计步骤软件,结构设计, PKPM, 砖混计算砖混结构时,PKPM(20051217版)的主要步骤如下:1、输入结构模型及荷载:包括轴线、墙厚、连梁、板厚、构造柱(按柱输入)、设计参数等基本信息;2、结构楼面布置信息:布置楼板错层、楼板开洞,修改部分板厚,布置圈梁3、楼面荷载传导计算:输入及修改部分荷载,荷载传递计算4、砌体结构抗震及其他计算,察看输出结果:包括受压计算、抗震计算、局压计算等结果。
5、画结构平面图:计算楼板配筋6、砖混节点大样:在楼板配筋图的基础上,输出圈梁及构造柱的节点。
7、如果需要计算第一步模型中输入的连梁的话,可在形成PK文件这步选取要计算的连梁,然后到PK中去计算。
建议一次不多于5个,否则可能会计算不准确。
后面就是基础计算了!8、梁的另一种算法: 砖混的连梁可以直接用TAT或SW ATE算,只需要把梁节点定义成铰支座,再进行整体计算就行,比用PK快且准确9. 板厚取值单向板板厚不小于1/30L,双向板不小于1/35L,且楼面板最小厚度不小于90mm,屋面板最小厚度不小于100mm。
相邻现浇板的板厚不应相差30mm以上.望满意附加知识现浇板配筋规定:(1)现浇板配筋应按照“细筋密布”的原则进行设计。
(2)现浇板应控制最小配筋率大于0.25%。
(3)靠近山墙部位的板块宜配置双层双向钢筋网片。
墙阳角处增设放射性钢筋。
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应配置双层双向钢筋网片。
(4)屋面板筋宜采用双层双向钢筋。
(5)板厚大于120mm的现浇楼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
住宅工程结构伸缩缝设置与砼构件保护层厚度应严格按照相应规范的规定执行。
纵向长度较长(一般大于40m)的建筑物可采用后浇带的处理方法,或者可在房屋每隔20m左右在板的支座上(分户隔墙下)设缝处理。
现浇板可通过添加适量的外加剂补偿砼收缩。
当现浇楼板强度等级大于C30时应优先使用高性能砼。
现浇板的裂缝控制,应根据其建筑与结构的特征,采取结构加强与必要时释放应力的设计原则进行处理。
底框结构的计算

底框结构的计算过去,PKPM对底层框架上部砖房结构的设计过程是:1. 用PMCAD主菜单8作整体结构分析并得出底框的地震力;2. 用PMCAD主菜单4对底层框架部分逐个提取每榀框架;3. 用PK的平面杆系有限元分析功能逐个计算每榀框架,并用PK其它菜单画底框施工图。
以上的方法对底框部分的计算及绘图效率都较低,SA TWE软件新增了底框结构空间分析功能,并提供了两种分析方法:方法一,接PMCAD主菜单8的规范算法,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的简化方法。
它将计算分为两步,第一,仍用PMCAD主菜单8的基底剪力法作整体结构分析并得出底框层的地震力,其次,将上部砖房与底部框架分离开,并使底部框架接收上部砖房传来的恒荷载、活荷载及地震力〔包括倾覆力矩〕,最后,仅对底框部分用SA TWE进行空间分析。
方法二,有限元整体算法。
将上部砖房和底框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砖混底框结构的特点,采用空间组合结构有限元方法进行分析,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其它各种砌体结构。
用以上两种方法计算后,对底框部分的画图可以用SA TWE接力PK画图方式,即全楼归并后的成批挑选梁柱画图。
对梁的画图程序自动加上底框构造。
比以前的底框画图方式要灵活的多了。
下面就SA TWE软件的应用作如下归纳:一、操作流程在PKPM系列CAD软件中,PMCAD是结构部分的基础模块,通过PMCAD的建模功能(主菜单1、2、3)形成结构的几何数据和荷载数据文件,其它软件模块均要读取上述两组文件。
1.PMCAD主菜单8的砖混底框抗震验算对于底框结构,完成结构建模以后,首先要执行PMCAD主菜单8,进行砖混底框结构的抗震验算,其主要是完成以下两项工作:l 按基底剪力法计算结构的地震作用(地震剪力和倾覆力矩),并对上部砖房进行抗震验算。
l 竖向导荷计算,把上部砖房的恒、活荷载和自重按支承几何关系传递到底框部分,作为底框部分空间分析的外荷载。
在PMCAD的这步操作中,有关参数的含义和作用可参见PMCAD说明书,其中“考虑墙梁作用的上部荷载折减系数”是一个重要系数,在底框部分空间分析中还要用到。
砌体结构pkpm设计步骤

砌体结构的pkpm设计步骤具体步入程序时所出现的菜单次序一样:一:第1步:“轴线输入”是利用作图工具绘制建筑物整体的平面定位轴线。
这些轴线可以是与墙、梁等长的线段也可以是一整条建筑轴线。
可为各标准层定义不同的轴线,即各层可有不同的轴线网格,拷贝某一标准层后,其轴线和构件布置同时被拷贝,用户可对某层轴线单独修改。
第2步:“网点生成”是程序自动将绘制的定位轴线分割为网格和节点。
凡是轴线相交处都会产生一个节点,轴线线段的起止点也做为节点。
这里用户可对程序自动分割所产生的网格和节点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审核和测试。
网格确定后即可以给轴线命名。
删除不无用的节点。
第3步:“构件定义”是用于定义全楼所用到的全部柱、梁、墙、墙上洞口及斜杆支撑的截面尺寸,以备下一步骤使用。
第4步:“楼层定义”是依照从下至上的次序进行各个结构标准层平面布置。
凡是结构布置相同的相邻楼层都应视为同一标准层,只需输入一次。
由于定位轴线和网点业已形成,布置构件时只需简单地指出哪些节点放置哪些柱;哪条网格上放置哪个墙、梁或洞口。
注意:1构造柱布置,构造柱的设置位置应符合相应抗震规范;2、墙体布置,墙体布置完毕后,荷载不必再输入,系统自动计算墙体荷载;3、门窗洞口布置,注意洞口大小尺寸(厨卫门宽800mm、卧室900、大门1000,门高2.1米;窗户一般高1.8、1.6米,宽1.5米,满足窗地比即可。
洞口设置时至左右节点距离应加以设置。
避免洞口超过墙)4、阳台或者要布置预制板但又不是规则闭合矩形的位置加设梁,此梁按主梁布置,相应的荷载设置也应布置。
第5步:“荷载定义”是依照从下至上的次序定义荷载标准层。
凡是楼面均布恒载和活载都相同的相邻楼层都应视为同一荷载标准层,只需输入一次。
荷载输入-恒活设置时,选择自动计算现浇板自重注意:1、楼面恒载,根据楼面做法,经计算一般取1.0到1.2,卫生间加做防水后取1.6左右。
楼梯处取梯段板及踏步换算厚度后,乘以相应容重加上粉刷层容重,为4.5左右。
底部框架上部砖混结构的过程

过去,PKPM对底层框架上部砖房结构的设计过程是:1.用PMCAD主菜单8作整体结构分析并得出底框的地震力;2.用PMCAD主菜单4对底层框架部分逐个提取每榀框架;3.用PK的平面杆系有限元分析功能逐个计算每榀框架,并用PK其它菜单画底框施工图。
以上的方法对底框部分的计算及绘图效率都较低,SATWE软件新增了底框结构空间分析功能,并提供了两种分析方法:方法一,接PMCAD主菜单8的规范算法,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的简化方法。
它将计算分为两步,第一,仍用PMCAD主菜单8的基底剪力法作整体结构分析并得出底框层的地震力,其次,将上部砖房与底部框架分离开,并使底部框架接收上部砖房传来的恒荷载、活荷载及地震力〔包括倾覆力矩〕,最后,仅对底框部分用SATWE进行空间分析。
方法二,有限元整体算法。
将上部砖房和底框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砖混底框结构的特点,采用空间组合结构有限元方法进行分析,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其它各种砌体结构。
用以上两种方法计算后,对底框部分的画图可以用SATWE接力PK画图方式,即全楼归并后的成批挑选梁柱画图。
对梁的画图程序自动加上底框构造。
比以前的底框画图方式要灵活的多了。
下面就SATWE软件的应用作如下归纳:一、操作流程在PKPM系列CAD软件中,PMCAD是结构部分的基础模块,通过PMCAD的建模功能(主菜单1、2、3)形成结构的几何数据和荷载数据文件,其它软件模块均要读取上述两组文件。
1.PMCAD主菜单8的砖混底框抗震验算对于底框结构,完成结构建模以后,首先要执行PMCAD主菜单8,进行砖混底框结构的抗震验算,其主要是完成以下两项工作:l按基底剪力法计算结构的地震作用(地震剪力和倾覆力矩),并对上部砖房进行抗震验算。
l竖向导荷计算,把上部砖房的恒、活荷载和自重按支承几何关系传递到底框部分,作为底框部分空间分析的外荷载。
在PMCAD的这步操作中,有关参数的含义和作用可参见PMCAD说明书,其中“考虑墙梁作用的上部荷载折减系数”是一个重要系数,在底框部分空间分析中还要用到。
利用PKPM进行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全

利用PKPM进行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全利用PKPM 进行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一、执行PMCAD 主菜单1,输入结构的整体模型(一)根据建筑平、立、剖面图输入轴线1、结构标准层“轴线输入”1)结构图中尺寸是指中心线尺寸,而非建筑平面图中的外轮廓尺寸2)根据上一层建筑平面的布置,在本层结构平面图中适当增设次梁3)只有楼层板、梁、柱等构件布置完全一样(位置、截面、材料),并且层高相同时,才能归并为一个结构标准层2、“网格生成”——轴线命名(二)估算(主、次)梁、板、柱等构件截面尺寸,并进行“构件定义”1、梁1)抗震规范第6.3.6条规定:b ≥2002)主梁:h = (1/8~1/12) l ,b =(1/3~1/2)h3)次梁:h = (1/12~1/16) l ,b =(1/3~1/2)h2、框架柱: 1/20~1/15层高1)抗震规范第6.3.1条规定:矩形柱b c 、h c ≥300,圆形柱d ≥3502)控制柱的轴压比cc c c f wnS f N A λγλ== λ——柱的轴压比限值,抗震等级为一到四级时,分别为0.7~1.0γ——柱轴力放大系数,考虑柱受弯曲影响,γ=1.2~1.4w ——楼面竖向荷载单位面积的折算值,w =13~15kN/m 2n ——柱计算截面以上的楼层数S ——柱的负荷面积 3、板楼板厚:h = l /40 ~ l /45 (单向板) 且h ≥60mmh = l /50 ~ l /45 (双向板) 且h ≥80mmh = l /12 悬壁板(三)选择各标准层进行梁、柱构件布置,“楼层定义”1、构件布置,柱只能布置在节点上,主梁只能布置在轴线上。
2、偏心,主要考虑外轮廓平齐。
3、本层修改,删除不需要的梁、柱等。
4、本层信息,给出本标准层板厚、材料等级、层高。
5、截面显示,查看本标准层梁、柱构件的布置及截面尺寸、偏心是否正确。
6、换标准层,进行下一标准层的构件布置,尽量用复制网格,以保证上下层节点对齐。
PKPM砖混结构设计流程

砖混结构,顾名思义就是砖加混凝土的结构形式。
为什么套用的规范是《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呢?那是因为砖混结构只是砌体的一种结构形式,砌体结构还包括砌块砌体结构、石砌体结构。
以上所述的三种结构形式为砌体结构最常见的形式。
关系如下图:由于我们大家遇到的砌体结构大多数是砖混结构,所以我们只讲砖混结构的相关内容。
当然,如果你对砖混结构精通了,其他的比如配筋砌块砌体自然也能触类旁通。
好了,下面开始简单介绍砖混结构。
1.砖混结构的基础砖基础一般是条形基础,条形基础又有刚性和柔性之分。
1.1刚性基础是在承重墙下做的素混凝土条形基础。
这类基础挑出的长度有限,没有“让性”,内力一般不会重分布,近乎于轴心受压,故称为刚性基础。
1.2柔性基础,就是配置了受弯钢筋的混凝土条形基础。
这类基础挑出长度理论上不受限制,但是长了,基础就有“让性”了,内力就会重分布,故称为柔性基础。
2.墙体墙体是一个整体概念,不光是指砖,它是由砖砌体、砂浆和构造柱组成,理论上是共同受力、变形。
墙体在浇注构造柱的混凝土前:墙体在完成构造柱的混凝土浇注后:3.过梁过梁一般都是在平地预制好,然后再安装上去的。
如下图:4.圈梁圈梁是放在砖胎模上现浇的梁(如下图),提高墙体的整体性来有效抵抗水平力。
5.现浇板不管是楼层现浇板还是屋面现浇板,它们的主要作用都是承受竖向荷载,并保证水平力按照墙体刚度分配。
它们的形式和框架结构差不多,也是和圈梁一起现浇的,只是圈梁的刚度远没有框架梁的刚度大。
6.预制板由于这次汶川大地震,很多预制板厂家都垮了,由于我个人原因也深恶痛绝这种结构形式,故不再讲述。
大家注意到没有,上面所述的内容就是一个砖混大概的模样了,从基础到屋面都讲述了,做过砖混的就当温习一遍,没有做过的也应该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了。
下面我以我做的一个实例讲讲我的砖混结构设计流程。
第一阶段第一阶段::建施图告诉我们建施图告诉我们的的几个几个主要主要主要控制控制控制信息信息信息功能用途:普通住宅,按照《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是丙类建筑。
PKPM底框-砌体结构设计流程

这是本人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来的底框—砌体结构设计总结,从未外传,这次吐血奉上,恭候拍砖。
(底框-)砖混结构设计总结一、分析建筑条件,准备初步工作:1。
底框部分:(1) 根据建筑条件图布置框架柱轴网,由抗震概念设计,尽量不要出现单根柱而不能形成一榀框架的情况,柱距一般为6米;(2)柱截面初步设计;单层商铺部分的框架柱截面设为350X350,底框部分的框架柱设为400X400;(3)根据柱轴网确定剪力墙的分布(长度和距离);(4)剪力墙一般分布在楼梯间处,与电信专业协调,预留电表箱位置;(5) 剪力墙往往矮而长,变形能力差,多为剪切破坏,宜开竖缝保证高宽比大于1。
5;(6)根据底层店面部分的墙厚确定框架梁、柱偏心;(7)根据框架柱的设置和柱距,确定框架梁的高度和宽度(一般上面有出承重墙的框架梁宽度不小于350,其它墙梁宽度不小于300,高度不小于净跨的1/5);(框架结构梁截面尺寸控制办法:计算时用TAT,看计算结果配筋图内的配筋率图;要求全截面配筋率1.5—1。
7之间)(8)其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度可分别按三、二级采用;2。
砖混部分:(1)根据纵横墙的布置及可能会有的屋面构架,确定构造柱的位置和种类,(最外围的构造柱直接升到女儿墙,门窗洞口处的构造柱尺寸最好与门洞处的短墙吻合)(2)根据户型布置设置梁,包括其宽度和高度(其位置应把楼板分成规则的矩形,在阳台较大窗洞处或门窗连续设置处应设置过梁,且其高度加上门窗的高度应等于楼层高度);(3)根据户型布置确定板厚,一般取短向跨度的1/35,但是最好不要小于100,客厅不小于120,否则影响使用;阳台、厨卫一般为90,屋面板厚120,楼梯梯板厚度为板跨的1/28,且平台梁高度与其下的窗高之和要等于建筑标高;(4)根据墙体外立面的腰线做法,确定外围圈梁的高度和做法;(5) 根据总体要求,设置不同的结构标准层与荷载标准层;(6)阳台处的挑梁高度为挑出长度的1/3—1/6;二、输入计算模型,进行程序计算:1。
砌体结构的pkpm设计步骤

砌体结构的pkpm设计步骤具体步骤正如进入程序时所出现的菜单次序一样:一: 第1步:“轴线输入”是利用作图工具绘制建筑物整体的平面定位轴线。
这些轴线可以是与墙、梁等长的线段也可以是一整条建筑轴线。
可为各标准层定义不同的轴线,即各层可有不同的轴线网格,拷贝某一标准层后,其轴线和构件布置同时被拷贝,用户可对某层轴线单独修改。
第2步:“网点生成”是程序自动将绘制的定位轴线分割为网格和节点。
凡是轴线相交处都会产生一个节点,轴线线段的起止点也做为节点。
这里用户可对程序自动分割所产生的网格和节点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审核和测试。
网格确定后即可以给轴线命名。
删除不无用的节点。
第3步:“构件定义”是用于定义全楼所用到的全部柱、梁、墙、墙上洞口及斜杆支撑的截面尺寸,以备下一步骤使用。
第4步:“楼层定义”是依照从下至上的次序进行各个结构标准层平面布置。
凡是结构布置相同的相邻楼层都应视为同一标准层,只需输入一次。
由于定位轴线和网点业已形成,布置构件时只需简单地指出哪些节点放置哪些柱;哪条网格上放置哪个墙、梁或洞口。
注意:1构造柱布置,构造柱的设置位置应符合相应抗震规范;2、墙体布置,墙体布置完毕后,荷载不必再输入,系统自动计算墙体荷载;3、门窗洞口布置,注意洞口大小尺寸4、阳台或者要布置预制板但又不是规则闭合矩形的位置加设梁,此梁按主梁布置,相应的荷载设置也应布置。
第5步:“荷载定义”是依照从下至上的次序定义荷载标准层。
凡是楼面均布恒载和活载都相同的相邻楼层都应视为同一荷载标准层,只需输入一次。
荷载输入-恒活设置时,选择自动计算现浇板自重注意:1、楼面恒载,根据楼面做法,经计算一般取到,卫生间加做防水后取左右。
楼梯处取梯段板及踏步换算厚度后,乘以相应容重加上粉刷层容重,为左右。
预制板恒载为3或顶层楼面恒载加大,考虑保温隔热。
2、楼面活荷载查荷载规范。
3、梁间恒载,阳台挑梁,边梁高度与挑梁一致,但宽度减小。
若跳梁宽度240,边梁150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去,PKPM对底层框架上部砖房结构的设计过程是:
1. 用PMCAD主菜单8作整体结构分析并得出底框的地震力;
2. 用PMCAD主菜单4对底层框架部分逐个提取每榀框架;
3. 用PK的平面杆系有限元分析功能逐个计算每榀框架,并用PK其它菜单画底框施工图。
以上的方法对底框部分的计算及绘图效率都较低,SA TWE软件新增了底框结构空间分析功能,并提供了两种分析方法:
方法一,接PMCAD主菜单8的规范算法,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的简化方法。
它将计算分为两步,第一,仍用PMCAD主菜单8的基底剪力法作整体结构分析并得出底框层的地震力,其次,将上部砖房与底部框架分离开,并使底部框架接收上部砖房传来的恒荷载、活荷载及地震力〔包括倾覆力矩〕,最后,仅对底框部分用SA TWE进行空间分析。
方法二,有限元整体算法。
将上部砖房和底框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砖混底框结构的特点,采用空间组合结构有限元方法进行分析,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其它各种砌体结构。
用以上两种方法计算后,对底框部分的画图可以用SA TWE接力PK画图方式,即全楼归并后的成批挑选梁柱画图。
对梁的画图程序自动加上底框构造。
比以前的底框画图方式要灵活的多了。
下面就SA TWE软件的应用作如下归纳:
一、操作流程
在PKPM系列CAD软件中,PMCAD是结构部分的基础模块,通过PMCAD的建模功能(主菜单1、2、3)形成结构的几何数据和荷载数据文件,其它软件模块均要读取上述两组文件。
1.PMCAD主菜单8的砖混底框抗震验算
对于底框结构,完成结构建模以后,首先要执行PMCAD主菜单8,进行砖混底框结构的抗震验算,其主要是完成以下两项工作:
l 按基底剪力法计算结构的地震作用(地震剪力和倾覆力矩),并对上部砖房进行抗震验算。
l 竖向导荷计算,把上部砖房的恒、活荷载和自重按支承几何关系传递到底框部分,作为底框部分空间分析的外荷载。
在PMCAD的这步操作中,有关参数的含义和作用可参见PMCAD说明书,其中“考虑墙梁作用的上部荷载折减系数”是一个重要系数,在底框部分空间分析中还要用到。
PMCAD有关底框结构的操作界面如图一:
2.底层框架结构空间分SA TWE的析
SA TWE软件的操作步骤,有关参数的含义和作用可参见SA TWE说明书,其中有三个控制参数应特别注意,如图二示:第一个是“总信息”中的“结构材料信息”,在进行底框结构空间分析时应将其设定为“砌体结构”;第二个是“砌体结构信息”中的“底部框架层数”,若为零则程序隐含认为该结构不是底框结构;第三个参数是“砌体结构信息”中的“底框结构空间分析方法”,这是一个控制开关,可选择“接PMCAD主菜单8的规范算法”或“有限元整体算法”,若选择“接PMCAD主菜单8的规范算法”,则程序仅对底框部分进行空间分析,在生成SA TWE数据文件时,程序只形成底框部分(一层或两层)的几何信息和荷载信息,自动虑掉上部砖房部分信息;在结构分析时,自动读取PMCAD主菜单8为SA TWE 形成的底框部分的地震剪力,上部砖房传递给底框部分的地震剪力、倾覆弯矩、竖向荷载,以及考虑墙梁作用的上部荷载折减系数信息。
若选择“有限元整体算法”,则将上部砖房和底框作为一个整体,采用空间组合结构有限元方法进行分析。
这时,程序也要读取PMCAD主菜单8为SA TWE形成的有关地震剪力调整
信息和考虑墙梁作用的上部荷载折减系数信息。
3.绘制底框部分梁柱施工图
底框梁的画图:
用SA TEW的三个菜单:梁归并、选择梁的数据、绘制梁的施工图。
在执行“选择梁的数据”菜单时,对底框梁,一定要挑选底框梁所在的层号,并选择程序里的选项4(如图五),选择砖混底层框架梁。
这样,在画施工图时,程序会自动按底框梁的构造要求画图。
底框柱的画图:
底框柱的画图操作方法同普通柱。
二、应用注意事项
对于底框结构,SA TEW软件提供了两种分析方法:“接PMCAD主菜单8的规范算法”和“有限元整体算法”,在工程应用中,对于一般的底架结构,应选用“接PMCAD主菜单8的规范算法”,但对于一些特殊的底框结构,如多塔、或有抗震缝等,应人为地采用相应措施,或采用“有限元整体算法”。
“有限元整体算法”不仅适用于底框结构,也适用于各种复杂的砌体结构,如内浇外砌、内框架结构、混凝土砌块等。
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其分析结果仅供我们设计设计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