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模板.doc
六年级《鹿和狼的故事》语文教案优秀

六年级《鹿和狼的故事》语文教案优秀课文以罗斯福福总统为了保护鹿而下今毁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的生态灾难为例,阐明了自然界里的每一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
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叙述详细事例,再分析这一事例产生严峻后果的缘由,最终从教训中概括出人们必需尊重自然规律的道理。
学情分析:学生以前读过有关鹿和狼的童话故事,所以对课文的内容比较感兴趣,故事的内容也简单理解,但学生不简单通过文章感悟,从人们随便杀狼反而害鹿,破坏森林的事实中懂得要尊重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增加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通过详细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也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教学预备:1、课前查阅有关生物链的资料。
2、鹿和狼以及森林的图片,罗斯福总统的照片。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然界里的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人类要尊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维护生态平衡。
2、学习体会通过详细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1、通过阅读感悟,从人们随便杀狼反而害鹿,破坏森林的事实中懂得2、要尊重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增加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体会通过详细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你们听过关于“狼”和“鹿”的童话故事吗?在童话中,你觉得狼和鹿分别是一种怎样的动物?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当毫不留情地毁灭。
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要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2、板书课题:鹿和狼的故事。
(设计意图:从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预习检查,理解词语2、速度。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3、介绍:罗斯福(设计意图:扫除字词障碍,引导自读,提高自学能力。
)三、学习1—6自然段1、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杀狼保鹿,鹿死林毁”的故事。
2、课文哪些语句看出鹿毁灭了森林?用“——”画出,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哪些语句看出鹿也被灭亡了。
用“——”画出。
《鹿和狼的故事》优秀教案9篇

《鹿和狼的故事》优秀教案9篇鹿和狼的故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深入研究,理解课文内容。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事物间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深入研究,懂得事物间存在着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板书课题,齐读。
2、狼和鹿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凯巴伯森林)二、插图比较,显现矛盾1、多媒体显示文中的插图,以鲜艳美丽的、充满生命的色彩——绿色吸引学生,谈自己对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感受,并找出与图匹配的相关文字进行朗读感悟。
2、设疑:25年后的凯巴伯森林又是怎样的?抓住关键句子: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想像:现在你脑中的森林是什么样的?然后多媒体显示枯黄的森林图,你又有什么感受?3、多媒体同时显示葱绿的和枯黄的森林图以及相对应的文字,进行对比朗读,并质疑: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森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点评:通过鲜明的色彩对比——绿与黄,情感的差异——悦与抑,因势利导,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森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一问题最能表达当时所有学生心中的矛盾,它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起探究的欲望。
]三、数字比较,深入探究1、学生自读自悟,得出:狼被猎人杀死,鹿变多了,所需的食物也多了,森林中的植物被鹿吃光了,所以森林变成了后来的样子。
2、再次读文,完成表格并交流:一百多年前25年后1后狼(多少)鹿(只数)森林(样子)[点评:学生通过读书初步得出森林变化的原因,表面上已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但没有探究到问题的实质,无法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借助表格可初步使学生理清狼的数量与鹿的数量及森林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作好铺垫。
] 3、引导学生比较探究:狼的数量与鹿的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1)质疑:人们为什么捕杀狼,捕杀了多少?指导朗读第2小节,体会人们捕杀狼的数量之多。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优秀6篇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优秀6篇狼和鹿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功臣”“祸首”“糟蹋”等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简要概括在凯巴伯森林里发生的事。
3、理解“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的真正含义,说清楚狼对保护森林和狼做出的贡献。
4、初步懂得自然界中的“食物链”维系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人们不能违反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齐读课题。
2.狼和鹿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吃天敌)3.鹿这种动物大家都很喜欢,(出示)看,这就是鹿。
你看到它,脑海中会出现哪些形容鹿的词语?(出示:活泼而美丽)读4.那么狼又给了你怎样的印象呢,也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出示:贪婪而凶残)读。
5.狼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就是贪婪而凶残的形象。
在小说、故事、童话中,它更是一种罪恶的化身。
人们非把它赶尽杀绝不可,可是你们知道吗,真的有一天,当人们把狼赶尽杀绝之后,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1.出示:①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②边读边找出课文中描写一百多年前狼和鹿共同生活的这片森林景象的句子。
2.学生读课文。
3.交流出示: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
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
①这片森林给了你怎样的印象?(“生机勃勃”变红)②(引读)的确,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生机勃勃,那里的树木——,小鸟——,活泼而美丽的鹿——。
这样的景象,多么令人向往呀。
③指导朗读。
4.可是,过了二十多年,这片森林又是怎样了呢?出示: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
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
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①指名引读:原来一片葱绿的森林——,仅仅两个冬天,原本在林间嬉戏的鹿——②凯巴伯森林里的鹿最多的时候曾超过了——十万只,现在一下子就死去了——六万只,再到1942年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优秀10篇)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优秀10篇)《狼和鹿》教案篇一鹿和狼的故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根据自己听过、读过的童话故事,谈谈对狼和鹿的印象。
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
可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却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二、自学课文1.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作者借这个故事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2.在你感受最深的语句旁边简单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交流自学收获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复述课文所讲的故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疑。
四、深入学习1.我们为什么不能完全消灭狼?2.理解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1)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狼和鹿以及森林间是如何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2)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样?3.扩展(1)结合《蛇与庄稼》的故事,理解生物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观点。
(2)读《塞翁失马》的故事,明白任何事物都要从正反两方面看,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
(3)像这样生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事还有很多,请你说一说。
附:板书设计教案点评:为了引起学生阅读本文的兴趣,导入新课时,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听过、读过的童话故事,谈谈对狼和鹿的印象。
然后告诉学生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
可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却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请先根据“阅读提示”自学课文,然后交流自学收获。
在充分阅读,熟悉具体事例的基础上深入学习,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我们为什么不能完全消灭狼?理解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鹿和狼的故事∣人教新课标-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重点词语和句子了解狼与鹿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添加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狼与鹿之间彼此依存、彼此制约的关系。
【教学难点】加强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教学方法】合作、探求、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媒体出示鹿和狼的图片)请同学们介绍一下这两种动物并用几个词语描述一下他们给你们留下的印象并说出理由。
(狼是凶悍的、残忍的,鹿是温顺的、仁慈的。
)是啊,从同学们的描述中我感受到了大家想要消灭狼从而保护鹿的情感。
但是狼真的就这样罪大恶极吗,必须杀害吗?这节课让我们经过一个故事了解一下鹿和狼的关系,看看经过学习你们的想法会有怎样的变化。
(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1.请同学根据课前搜集的材料简介罗斯福。
2.请同学们自在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利用上下文、工具书理解词句并做出标记。
(3)标出自然段。
3.找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考虑:课文次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罗斯福为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森林被毁,鹿也大量死亡的故事。
4. 随文理解以下词语:厄运锐减保护要挟相悖苟延残喘面目全非罪魁祸首三、精读领悟1.全文共分几部分?第一部分(1~6),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狼与鹿的故事。
第二部分(7),鹿和狼与森林的关系。
第三部分(8),人们对狼与鹿的认识同理想相悖。
第四部分(9)总结全文,告诫人们要尊重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2.默读鹿和狼的故事部分(1)边读边考虑:为甚么杀狼?(保护鹿)采取哪些措施?(消灭狼—25年六千多)结果怎样?(狼被灭鹿病死森林枯死)经过狼的呐喊与鹿的心声感受这个决策酿成的严重后果。
(2)请同学复述故事。
罗斯福为保护鹿而杀掉吃鹿的狼,由于狼的灭绝使鹿大量繁殖,从而过度啃食植被,使森林的生物链不平衡。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共7篇)

篇一:《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鹿和狼的故事》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4课二、设计思想本文以罗斯福总统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生态灾难为例,阐述了自然界里的每一种生物都是自己的角色,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必须让学生自学,知道作者的思路:先叙述具体事例,再分析这一事例产生严重后果的原因,最后从教训中概括出人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的道理,从而实现学习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在学习中既要注重共性发展,又要珍视学生的个性感受。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新词:繁殖、狩猎、锐减、相悖、乃至、一命呜呼、难逃厄运、面目全非、罪魁祸首、苟延残喘。
(2)、读懂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
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过程与方法(1)、课堂上适时使用多媒体电化教学,创设情境,同时采用自读自悟,充分想象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位臵,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听、说、读、写活动,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会学习,培养阅读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然界里的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人类要尊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维护生态平衡。
2、学习体会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的错误所在,理解本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涵。
五、教学准备课前布臵学生搜集生物界中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故事;制作课件。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激起兴趣现出哪些词语?你们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狼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出示狼的图片及资料。
)是啊!提起狼我们就会想到“凶恶残暴”这些词,而在故事、童话、小说中狼更是一种最坏的形象,什么“狼心狗肺”“鬼哭狼嚎”“披着人皮的狼”等(边出示课件,并配上恐怖的叫声),可以说狼在我们心中就是罪恶的化身,应该毫不留情的消灭掉。
《鹿和狼故事》教学设计

《鹿和狼故事》教学设计《狼和鹿》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阅读课文,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懂得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白为什么狼少了,鹿却成了破坏森林的“祸首”。
教学难点:由狼和鹿之间的联系知道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及环保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预习课文一、读课文二、查字典、词典,处理生字词1、指导朗读捕杀葱绿特意消退提防传染居然血泊嬉戏贪婪狩猎凶残哀嚎繁殖饥荒蔓延妖魔游荡糟蹋威胁功臣祸首青烟袅袅灾难降临2、指导多音字提防血泊注意“捕杀”和“居然”的读音。
3、给词语分类三、再读课文,弄清课文大意四、写生字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写会生字。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课文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狼和鹿》。
2、出示狼和鹿的图片。
说说你喜欢哪一种动物?为什么?说说你读过的童话故事中狼和鹿的形象。
(狼:贪婪、凶残、自私、冷酷、残忍、狡猾、*诈、残暴)(鹿:活泼、美丽、温顺、善良、优雅、可爱、漂亮、乖巧)3、小结:看来,人们总是喜爱鹿,对狼却非常痛恨。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们也和你们一样的看法,可是经过了一场灭顶之灾以后,他们对狼和鹿的认识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凯巴伯森林中究竟发生了一件怎样的事情?人们最后又是怎样评价狼和鹿的?2、指名概括课文内容和谐相处狼遭捕杀鹿遇灾难谁是祸首最后,狼成了“功臣”,而鹿却成了“祸首”。
3、理解“功臣”和“祸首”功臣:旧指君主的有大功的臣子,现指对国家和人民作出重大贡献的人。
祸首:引起祸患的主要人物。
三、探究原因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凯巴伯森林去查个究竟吧!(一)探究狼的变化1、凯巴伯森林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最先遭到不幸的是什么?狼2、是啊,当时凯巴伯森林的居民和你们一样恨透了狼。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鹿和狼的故事》优秀教学案例

1.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中的生态观念,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3.学生能够运用想象、创新等方法,将课文内容进行拓展,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4.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写作等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你们认为如何保护生态平衡?”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4.引导学生从个人做起,培养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他们总结鹿和狼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的主题:大自然的和谐与生态平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小故事情节。
3.讲解鹿和狼在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依存关系,让学生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4.结合课文,讲授一些生态保护和环保意识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主要故事情节。
2.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阅生字词,并能准确地理解其意义。
3.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鹿和狼的关系,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依存关系。
4.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要句型和表达方式,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5.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鹿和狼的故事》是一篇讲述生态平衡的文章,六年级语文老师要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呢?我在此整理了,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学习难点: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一百多年以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林间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鹿在快乐地嬉戏。
可是,在鹿群的后面常常跟着凶恶残忍的狼,一只只鹿接连遭受毒手。
为了保护鹿群,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消灭狼。
2、结果是否如他所愿,鹿群是否得到了保护。
我们来学习课文《鹿和狼的故事》二、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出示自学提示:边读边想: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四、检查自学效果。
1、朗读词语。
出示狩猎宠儿厄运维持控制相悖葱郁凶恶承载疾病几乎糟蹋苟延残喘罪魁祸首面目全非一命呜呼2、学生说主要内容。
3、回报自学提示问题2美国总统罗斯福,他为了保护鹿,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
概括地说他采取了两项措施:①设立凯巴伯森林为狩猎保护区。
②雇请猎人捕杀狼。
结果1对狼来说:生读第二段说理解师小结:这项决定的结果是使狼等野兽被猎杀得很多。
多么可悲啊,经过25年的猎杀,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
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动物豹子等也被猎杀了很多。
“25年,六千多只”说明猎杀的时间长,狼几乎灭绝。
指导读第三自然段,品味森林里狼群的悲哀。
结果2对鹿来说:学生汇报鹿数量变化的句子。
出示句子:①20世纪初叶,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
②很快,森林中的鹿增多了,总数超过了十万只。
③两年之后,鹿群的总量由十万只锐减到四万只。
4、到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
2、出示鹿变化的数字加以体会。
四千只活泼美丽十万只鹿的王国四万只饥饿疾病八千只病鹿。
①将表示鹿群数量变化的数词找出来;②4000只鹿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③为什么鹿的数量很快就超过了十万只?④后来鹿怎么又只剩下不到8000只了呢?⑤老师深情描述:4000——10万——8000,不仅仅数字在变化,还有很多事物都发生了改变!狼死了!林毁了!本想保护的鹿也挣扎在死亡线上!这些森林的“宠儿”数量锐减的原因是什么?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加上疾病流行,鹿群数量急别下降。
小结:狼被枪杀后,鹿过着幸福的生活。
在这个“自由的王国”中,它们自由自在地生长繁育,自由自在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
2、植被被大量破坏,鹿群数量急剧下降,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
3、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结果3对森林来说:凯巴伯森林以前的面貌和25年后的样子有什么不同?生读句子汇报森林:原来松杉葱郁生机勃勃;25年后绿色减少枯黄扩大。
过渡:是啊,同一座森林25年间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凯巴伯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它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被看作美丽善良化身的鹿,为什么?4、课上到这,我想问同学们,作者通过鹿、狼、森林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板书:相互制约、相互联系。
出示句子: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1、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作者用什么方来说明这个道理呢?对比、数字、举例这就是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齐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五、总结扩展知道这方面的事例吗?请你说一说。
结语:同学们,任何生物体都有生存于自然界的道理,我们千万不能随意性地加以破坏,从而使生态失去平衡,这样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齐读最后一段,谈理解;罗斯福错在哪儿?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情境:给美国已故总统罗斯福写一封信,告诉他错在哪儿,应该怎样做才能挽回损失。
凯巴伯森林的现状:美国政府为挽救护鹿灭狼带来的恶果,于上世纪70年代制定了“引狼入室”的计划。
而当时该项计划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未及时实施。
随着人们对环境意识的提高,“引狼入室”计划终于在1995年得到实施。
当年美国从加拿大运来首批野狼放生到落基山中,从此凯巴伯森林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诵读,懂得生物之间有着互相制约互相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3、了解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的鹿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怎样。
重点难点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儿,理解本文的结论。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谈谈你印象中的鹿和狼相信同学们都听过有关鹿和狼的故事,在你的印象中,鹿和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用一个词形容板书:鹿狼没错,在我们的印象中,鹿几乎总是美丽、善良的化身,所以要保护,而狼却成了凶残的代名词,所以要消灭,可作家胡勘平笔下的《鹿和狼的故事》,却与大家对鹿和狼的认识是相悖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鹿和狼的故事》,一探究竟。
板书:和的故事二、导读本节课我们来玩一个游戏,一个勇敢者的游戏——采摘智慧果,我们照例四个小组展开竞赛,究竟哪一组的同学会旗开得胜,率先登上夺取智慧果的台阶呢?花落哪家,鹿死谁手,让我们拭目以待。
首先让我们走进第一个回合——初读课文,自护学习,复述故事——一、初读课文,自主学习,复述故事1、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厄运苟延残喘面目全非罪魁祸首相悖2、根据提示,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狼吃鹿——消灭狼——鹿吃植被——林毁鹿死罗斯福的本意是想保护鹿,不曾想却反而害了鹿,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一起细读课文,合作学习,分析原因——二、细读课文,合作学习,分析原因1、罗斯福为了保护鹿做出了什么决定?受到保护后,鹿的地位和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凯巴伯森林呢?用原文回答2、什么原因使“森林宠儿”落到如此田地?假如你就是当时的鹿或狼,你想对罗斯福说些什么?是啊,罗斯福的失策,在于当时对自然认识水平的局限,因为他任职期间是二十世纪初,那时,人们对自然地认识水平有限,本想杀狼保鹿,没想到好心办坏事,却招致鹿死林毁的生态灾难。
罗斯福的现身说法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个环节:精读课文,探究学习,明确道理——三、精读课文,探究学习,明确道理1、课文借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从哪儿找到的?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试着把这句话话加到文中,给它找个坐标?2、读最后一段,联系实际,写体会,可写懂得的道理,也可写类似的事例是啊,罗斯福没有考虑到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好心办了坏事,其实,自然界中的任何生物、彼此间都形成了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一条条生物链,如果生物链上的任何一环受到破坏,就会导致生态失衡:想捕杀狼狼字上画差号来保护鹿鹿字上画心形,结果,造成这条生物链的失衡画失衡的天平,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后果,因此,我们必须遵循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不能凭个人喜好和片面认识去保护或消灭某种动物。
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平衡板书三、拓展延伸从大家的回答中,我们已深刻认识到了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那么,拿起你手中的笔,设计一条保护生态平衡的宣传标语把。
四、板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看一看:鹿和狼的图片2.谈一谈:你心中的鹿和狼。
3.说一说:含狼的成语。
投影出示成语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填一填:投影松杉郁生勃勃面目全一命呼难逃运生态难美丽凶恶残喘罪祸首2.记一记:投影出示词语意思葱郁、相悖、生机勃勃、难逃厄运、苟延残喘、罪魁祸首、面目全非等词语的意思。
3.讲一讲:学生活动合上书本,看凯巴伯森林图片,听录音朗读。
想一想,在凯巴伯森林发生了什么事?然后详细地讲述这个故事。
交流后投影出示故事梗概4.找一找:哪些段落是讲述鹿和狼的故事?自由读一读这些段落。
三、细读课文,领悟道理。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1.议一议:故事中的鹿和狼结局如何?是谁造成了凯巴伯森林的悲剧?学生活动交流答案之后,再次默读课文,深刻分析原因。
小结:罗斯福保护鹿的政策失败的原因:用原文回答:狼吃鹿看起来残忍,却维护着鹿群的种群稳定。
这是因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森林也就不会被鹿群糟蹋得面目全非。
同时,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
而罗斯福下决心要保护的鹿,一旦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就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
也就是说,过多的鹿会成为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
投影出示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狼吃鹿一是可以控制鹿的数量,二是可以减少疾病。
投影2.悟一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活动再次默读课文,寻找答案。
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
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
人们必须尊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这种相互关系。
投影出示道理谁能画出凯巴伯森林、鹿、狼三者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图。
投影出示关系图3.学一学:你能尝试一下去概括本篇课文的写作思路吗?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小结:讲述事例——分析原因——说明道理投影四、课外延伸,深刻体会。
1. 写一写:假如你是凯巴伯森林里狼的幸存者,请你给罗斯福总统写一封信,告诉总统,森林里不仅需要鹿,也需要狼。
2.读一读:课外推荐阅读姜戎的《狼图腾》一书。
,,《鹿和狼的故事》是一篇讲述生态平衡的文章,六年级语文老师要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呢?我在此整理了,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