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中都江堰市多龄期建筑震害特征
汶川地震灾区部分城镇的房屋震害分析

1 宏 观震 害现 象
1 1 农 村 及 近 郊 的 农 . 民 自建房 屋 7 O年 代 及 以 前 建 造 的 农 村 房 屋 以 土 木 结 构 、 ( 砌 块 ) 结 砖 及 木 构 为 主 , 为 1 3层 , 多 ~ 破坏 严 重 , 近 震 中, 渐 此类 房 屋基 本 倒 塌。 8 O年 代 以来 建 造 的房 屋, 较多地 为一些 砖} 昆
20 0 8年第 l O期 总第 1 4 2 期
福
建
建
— —
筑
—
N ol ・2 0 008
o r i F j nAr htcu e C nst ucton u a c i tr i e
—
Vo ・1 4 l 2
汶 川 地 震 灾 区部 分 城 镇 的 房 屋 震 害 分 析
建筑结构在汶川地震中的震害特征

2 1 底部框 架一 抗 震墙 .
在调 研 中 , 区 中 的 底 框砖 混 结 构 一般 是 第 二 层 破 坏 相 对 严 城
地区都有震感 , 是中国 14 年 以来破坏性最 强 、 99 波及范 围最 大的
一
次 地 震 。汶 川 地 震 对绵 阳城 区造 成 了 重 大 损 失 , 阳城 区 的 水 绵 电气 和通 讯 当时 立 即 中 断 , 机关 学 校 和 商 场 无 法 正 常 运 行 , 厂 工
建 筑 结 构 在 汶 川 地 震 中 的 震 害 特 征
王 文一 贾 彬 张 誉
摘 要 : 通过对绵 阳地 区的建筑结构在汶 川地震 中的震害调研 , 对建筑的震害特征进 行 了归纳, 分析 了建筑结构震害机 理, 简要 阐述 了本次震害 中所见的特 殊现象 , 对加 强建筑抗震能力提 出相关注意事项。
框架结构抗震性能 较好 , 在整个震 害调查 中, 极少 数结 构 出
缝分 布表 现为 下 部 各 层 较 重 , 上 逐 渐 呈 减 轻 趋 势 , 缝 宽 度 和 现 框 架 主体 结 构 的 破 坏 。框 架 柱 大 多 数 在 一 层 的 柱 顶 部 出 现 破 往 裂 尤其在与框 架梁 交接处 的节点下部 破坏更 为突 出, 柱端呈 现 裂缝 数 量 向上 都有 所 减 少 , 房 屋 的 门上 部 位 和外 纵 墙 的 窗 下 带 坏 , 在 墙体 上 裂 缝表 现充 分 。 水平 裂 缝 、 裂 缝 或交 叉 裂缝 , 筋 弯 曲且 外 露 ( 图 1 , 些结 构 斜 钢 见 )某 该部 位 的 钢筋 出现 了屈 服 。短 柱一 般 在 中上 部 断裂 , 水平 裂缝 。 为
第 3 4卷 第 3 0期 20 0 8年 10 月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及设计改进建议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及设计改进建议[引言]汶川大地震后,福建省设协结构与抗震专业委员会组织结构专家到成都、彭州(彭州市区、通济镇、白麓镇、小鱼洞)、都江堰、绵竹市、汉旺镇等地进行震害调查,涉及的结构型式有钢筋混凝土框架、框架-剪力墙、砌体、排架、钢结构等,为了认真总结震害经验教训,分析结构的破坏机理,提出设计的改进建议,对新建筑的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汶川地震基本参数:根据地震部门提供的数据,这次地震的基本参数如下:震级M8.0,断层为龙门山断裂,震源深度14KM,断裂长度185KM(主震),烈度分布6~11度。
这次地震震害给人的总体感觉,随地形分布,西北高震害严重,东南底震害较轻。
二、典型震害及实景照片:图1都江堰都江之春楼盘有一幢纯框架结构的七层建筑,底层空旷,上部有隔墙,图2楼梯梯板拉裂的震害图3 水泥厂结构的震害图4 白鹿镇中学在地震断裂带两侧教学楼的震害图5 都江堰都江之春楼盘底层柱破坏图6 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框架结构的办公楼隔墙震害图7 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单层厂房震害图7 小鱼洞大桥的震害三、结构概念设计问题:1、多道抗震防线:结构必须有多道抗震防线,这是抗震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概念。
在这次汶川地震中也充分表现出来,有些建筑倒塌,而有些建筑不倒,下面从空旷建筑倒塌来看结构有多道抗震防线的必要性:这次震害学校教学楼较为严重,一般说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要优于砌体结构,但这次震害表明空旷的学校(框架结构)教学楼倒塌(如映秀镇漩口中学教学楼,建于2007年3月),而附近的4层砌体结构办公楼,尽管破坏非常严重,但并没倒塌。
为什么在强震作用下,性能比较好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反而不如抗震性能相对较差的砖混结构?其主要原因就是纯框架结构只有一道防线,在大震时,一旦这道防线突破,结构就丧失了全部的承载力而倒塌;而砌体结构住宅和办公楼,由于小开间布置,纵、横墙体较多,按照规范设置构造柱和圈梁,其整体性和延性较好。
汶川地震后建筑物震害分析及加固技术综述

汶川地震后建筑物震害分析及加固技术综述汶川地震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极其严重的自然灾害,震中地带的大量人员和财产都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
其中,由于地震造成的建筑物震害和倒塌,给灾区的重建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本文将就汶川地震后建筑物震害分析及加固技术作一个综述。
一、地震造成的建筑物震害地震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往往可以对各类建筑物造成不同程度的震害。
在汶川地震中,很多建筑物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震害,比如一些小公寓楼可能会出现外墙裂痕,楼板变形和屋顶掀起等现象;而一些高层建筑,则可能会因为地震而倾斜甚至是部分倒塌,给建筑物及周边环境造成很大风险。
二、建筑物加固技术为了避免在地震或其它灾害下建筑物的倒塌,许多工程师们都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加固建筑物。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墙体加固,就是在经过地震波测试后,经过色差分析后来选择贵重的岩石或水泥加固墙体,用尽最大努力使建筑物的承受力更强。
另外一种方法是带钢加固,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钢板,带或筋来将建筑物的房间或墙壁牢固结合起来,以更有效地分散地震作用力,通过带钢的力量来保证建筑物在地震期间不会倒下来。
最后,混凝土加固技术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加固方法。
方法主要包括混凝土压砂和钢筋混凝土加固天花板等。
这种方法用于创造比普通墙体重10倍的混凝土保护建筑物,将建筑物上方的重量向下分散。
因此,即使在地震或其它灾害情况下,建筑物也可以坚挺不倒。
三、安全评估在灾后建筑物修缮过程中,受损建筑物应经过专业的安全评估,以便判断应采取何种修理或改造方式。
建筑物评估从三个层次来进行: 房屋、单元和建筑。
评估主要是确定建筑物处于何种状态以及未来可能出现什么问题,从而更好地确定装修重建的方案。
四、结语汶川地震时,建筑物的震害和倒塌是造成极大财产和人员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日常建设中,建筑师和工程师需要注重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以保障人民的和财产的安全。
同时,在灾后重建中,有效地利用各种加固技术,对于增强建筑物的可靠性、增强其对自然灾害的安全性也是必不可少的。
汶川地震中都江堰市的房屋震害

第28卷第3期2008年6月地 震 工 程 与 工 程 振 动J O U R N A LO FE A R T H Q U A K EE N G I N E E R I N G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V I B R A T I O N V o l .28N o .3J u n .2008收稿日期:2008-06-10; 修订日期:2008-06-16 作者简介:张敏政(1946-),男,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结构抗震研究.E -m a i l :z m z i e m @126.c o m文章编号:1000-1301(2008)03-0001-06汶川地震中都江堰市的房屋震害张敏政(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要:对汶川地震中都江堰市1005栋房屋的现场震害调查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
分析表明,经抗震设计的房屋的震害明显低于未经抗震设计的房屋,前者实现了预期的抗震设防目标;在经抗震设计房屋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的震害相对较轻,底框架砌体结构房屋和砌体结构房屋次之;中高层建筑和低层建筑的震害比多层建筑轻;学校、医院等公用建筑的损坏与住宅建筑相比较重。
关键词:汶川地震;都江堰;房屋震害中国分类号:P 315.957 文献标志码:AB u i l d i n g d a m a g e i n D u j i a n g y a nd u r i n g M 8.0We n c h u a n e a r t h q u a k eZ H A N GM i n z h e n g(I n s t i t u t e o f E n g i n e e r i n g M e c h a n i c s ,C E A ,H a r b i n 15008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 d a m a g e t o 1005b u i l d i n g s i nD u j i a n g y a n d u r i n g W e n c h u a ne a r t h q u a k e w a s a n a l y z e db y s t a t i s t i c a l m e t h o d .T h e r e s u l t s i n d i c a t e t h a t t h e b u i l d i n g s s e i s m i c a l l y d e s i g n e d a t t a i n t h e d e s i r e ds e i s m i c f o r t i f i c a t i o n o b j e c t ;t h e i r d a m a g e i s s l i g h t e r t h a nt h a t o f t h e b u i l d i n g s n o t s e i s m i c a l l y d e s i g n e d .A m o n g t h e b u i l d i n g s s e i s m i c a l l yd e -s i g n e d ,t h e s e i s m i c c a p a c i t y o f R Cf r a m e b u i l d i n g s i s s t r o n g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b r i c k b u i l d i n g s ;t h e d a m a g e t o h i g h -r i s e b u i l d i n g s a n d 2~3s t o r e y e db u i l d i n g s i s s l i g h t e r t h a n t h a t t o m u l t i s t o r y b u i l d i n g s .T h e a u t h o r c o m p a r e dt h e r e s i -d e n c e s w i t h t h e p u b l i c e n g i n e e r i n g s (s c h o o l a n d h o s p i t a l b u i l d i n g s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t h a t t h e p u b l i c e n g i n e e r i n g s w e r e d a m a g e d m o r e s e r i o u s l y .K e y w o r d s :W e n c h u a n e a r t h q u a k e ;D u j i a n g y a n ;b u i l d i n g d a m a g e引言汶川地震中都江堰市距震中仅21k m ,地震烈度为Ⅷ~Ⅸ度,地震损失惨重。
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

1979-1988 1989-2001 2002-
30% 22%
20%
10%
0%
26%
28%
15% 7% 8%
11% 2%
可以使用 加固后使用 停止使用 立即拆除
图 14 不同年代建造的建筑震害情况对比
比较抗震设计规范 TJ11-78[1]、GBJ 11-89[2]、GB50011-2001[3]可以发现,自 1976 年唐山地震以来, 我国加强了对工程结构抗震领域的研究,使得抗震设计规范逐渐完善,在抗震设计中考虑的内容越来越 全面,如表 3。同时,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对建筑抗震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同期的混凝土结构规 范为例[4]- [7],结构的设计安全水平和安全储备从 74 规范以后逐渐提高,如表 4 所示。而 74 规范的安全 水平和安全储备之所以最低,正是受当时经济水平所限。由此可见,抗震水平也是国家经济水平的反映。
其它震害情况还有伸缩缝处碰撞(图 9)、鞭稍效应造成顶部突出物结构破坏(图 10)、装饰构件破 坏(图 11)、圆形填充墙破坏(图 12)。
绵阳某酒店
汶川某教学楼
图 9 伸缩缝处碰撞破坏
都江堰某公共建筑
都江堰公安局
图 10 鞭稍效应造成顶部突出物结构破坏
图 11 装饰构件破坏
绵阳科技馆
剑南春办公楼
图 12 圆形填充墙破坏
建造年代 -1978
1979-1988 1989-2001
2002不详
表 2 建筑震害情况统计(按建造年代分类)
可以使用
加固后使用
停止使用
3 (30%)
3 (30%)
3 (30%)
21 (22%) 34 (47%) 29 (55%) 39 (51%)
“5·12”汶川地震房屋建筑震害分析与对策研究报告(2009-4-23)

“5·12”汶川地震房屋建筑震害分析与对策研究报告(2009-4-23)编者按:“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惨重。
灾害发生后,房屋质量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值此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本报受“5·12”汶川地震房屋震害研究专家组委托,权威发布《“5·12”汶川地震房屋建筑震害分析与对策研究报告》。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境内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巨额经济损失。
地震发生后,在国家住房和严重的城乡建设部等有关部委的支持下,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四川省建设系统和地震系统迅速组织相关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前后共计2500余人,持续时间达两个多月,深入灾区开展地震震害调查、房屋安全应急评估、专项房屋结构技术鉴定和技术人员培训等工作,掌握了较为丰富的房屋震害第一手资料。
根据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第22条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各自职责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开展地震活动对相关建设工程破坏机理的调查评估,为改进建设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和工程建设标准和抗震设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四川省建设厅、四川省地震局组织成立了“5·12”汶川地震房屋震害研究专家组,在已掌握的资料基础上,针对本次地震中房屋建筑的震害情况,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研究,得出了如下结论并提出以下建议。
一、震害分析(一)对导致房屋破坏的本次特大地震特点研究表明:1.此次地震能量巨大、烈度超强。
本次8.0级特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部的龙门山断裂带上,是该断裂带发生的千年不遇的特大地震。
8级地震释放的能量是7级地震的32倍。
据有关资料介绍,在四川卧龙地区获取的峰值加速度记录达0.9g(地震烈度达到10度),在江油获取的峰值加速度记录达0.7g(地震烈度接近10度)。
此次地震所产生的峰值加速度大于0.4g(地震烈度为9度)的区域达到350平方公里,震中烈度高达到11度。
汶川地震中都江堰市房屋建筑失效模式分析

第 5 期
孙爱伏等 :汶川地震中都江堰市房屋建筑失效模式分析
733
图 3 墙体裂缝
Fig. 3 Cracks of walls
734
大连理工大学Βιβλιοθήκη 报第 49 卷 2. 2. 2 使用功能失效 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判定 , 如构件的局部细微裂缝 、梯梁和平台板之间的通 长裂缝 、预制楼板之间的粘结裂缝 ,虽然不影响构 件承载力 ,但影响美观或引起人们心理恐慌 ,就不 满足正常使用功能要求.
3 都江堰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建 筑在汶川地震中的失效模式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Vol . 49 , No. 5 Sept. 2 0 0 9
文章编号 : 100028608 (2009) 0520731208
汶川地震中都江堰市房屋建筑失效模式分析
孙 爱 伏1 , 侯 爽 3 1 , 林 迟2
当砌体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底部框架结
构发生整体 (或局部) 倒塌或整体倾覆时 ,认为结
构达到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2) 结构整体或局部位移超界
有时结构虽然未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 ,但由
于过大的位移亦可能丧失工作能力. 位移控制条
件为
Δ ≤[Δ]
(1)
式中 :Δ为结构控制位移 ; [Δ] 为结构控制位移的
都江堰市的房屋建筑在汶川地震中的严重破 坏 ,暴露了我国现有房屋建筑在抗震方面存在的 问题 ,或未进行抗震设防 ,或抗震设防不足 ,总之 , 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找出现有房屋建筑在抗震中 的薄弱环节. 都江堰市的主要房屋类型是多层砌 体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底部框架结构 ,而且新 老房屋比较全面 ,是我国一般城市房屋建筑的一 个缩影. 因此 ,对都江堰房屋建筑在汶川地震中的 失效模式进行分析具有实际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第5期
林 迟等:汶川地震中都江堰市多龄期建筑震害特征
超高层建筑中. (3)简体结构 是由刚度很大、四周封闭的钢筋混凝土筒体
或问距小的密柱和深梁组成的结构,可分为钢结 构、混凝土结构和组合结构,具有侧向刚度大、抗 震性能好的特点,多用于超高层建筑和特种建筑.
(4)大跨结构 以柱、墙体为竖向承重构件,用钢网架、悬索 结构或混凝土薄壳、膜结构等为屋盖,适用于体育 馆、航空港、火车站等公共建筑. 中国典型城市的建筑结构类型大都以砌体结 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不同城市受发展程度、 地域特点等因素影响,各结构类型的建筑比例亦 有所不同.同龄期建筑由于结构类型不同,抗震性 能之问存在差异,在对城市建筑的整体抗震能力 进行评估时,这方面的影响不容忽视. 1.2设计规范 截至目前,我国城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 展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早期的是《工业与民用建 筑结构荷载规范(试行)》TJ 9—74(简称74规范) 及《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 11—78(简 称78规范)等;随后通过分析总结唐山地震的经 验,对78规范进行修订,发布了《建筑抗震设计规 范》GBJ 11—89(简称89规范);2001年后又发布 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简称 2001规范). 78规范主要进行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构件 强度验算,阐述了部分简单有效的构造措施,但对 保证结构延性的抗震设计未作明确规定.89规范 和2001规范在这方面做了改进,明确了延性抗震 设计的思想,提出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 倒”的设防目标,补充了抗震构造措施;而相对89 规范,按照2001规范设计的建筑安全性又有一定 提高‘21. 随着设计规范的发展。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 得到提升.对相同结构类型、不同龄期的城市建 筑,由于设计所依据的规范体系不同,其抗震能力 因此存在差异. 1.3材料性能退化 在环境作用影响下,混凝土或钢筋等材料物 理、化学性质及几何尺寸将发生变化,继而引起混 凝土构件外观变化,不能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导
图2 都江堰市不同建成年代的建筑用途情况
Fig·2 The application situation of buildings of different con3”ucnon nmel“Dujiangyan u‘Y
图3 都江堰市不同用途建筑建成年代情况
Fig.3
The construction time of buildings with different applications in Dujiangyan City
收稿日期:2009—02—08; 修回日期:2009.05—17. 基金项目:“九七三”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07CB714202);“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榫计划资助项目(2006BA JOlB6—06) 作者简介:林迟(1980一),男,博士生;侯爽‘(1977一).男.博士,讲师;欧进萍(1959一),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T程院院士.
1 城市多龄期建筑抗震性能的影响 因素
目前地震预报还是尚未解决的世界性难题.
针对城市建筑多龄期和多种类特点,建立城市多 龄期建筑抗震能力评估方法,发展城市多龄期建 筑抗震理论,提高我国城市建筑抗震性能和防灾 能力应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城市多龄期建筑自身特点所决定,其抗震 能力主要受建筑结构类型、设计时所依据的规范 体系和结构性能退化程度三个因素的影响. 1.1结构类型
2 都江堰市多龄期建筑的震害特征 分析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汶川I东北 方,距离汶川县映秀镇只有3 km,地跨川西龙门 山地震带和成都平原岷江冲积扇扇顶部位.汶川I 地震发生后,都江堰市的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多处 房屋发生倒塌.通过统计分析都江堰市此次震害, 综合考虑建筑结构类型、设计时所依据的规范体 系和结构性能退化三方面的影响,对该市多龄期 建筑的整体抗震能力进行评价,并期望研究结果 能为其他城市多龄期建筑的整体抗震能力评价提 供依据. 2.1. 调查区域介绍
表l 都江堰市多龄期建筑构成情况
Tab.1 The construction situation of multi—aged buildings in Dujiangyan City
如表1所示,框架和底框结构随着年代的推 移,建造比例逐渐上升,多建于2000年后;多层砌 体结构建筑比例相对下降,但20世纪90年代之 前建成的多层砌体结构仍占有较大的比例.90年 代之前的建筑,由于未考虑或未完全考虑抗震要 求,震害将较为严重,因此多层砌体结构建筑的震 害情况应予以重视.
通过对现有城市多龄期建筑的震害结果统 计,来预测和评估其他城市建筑的整体抗震能力, 是一种有效且简便的手段.但地震是一种偶然荷 载,可应用的资料是有限的,各个城市的建筑情况 又各不相同,只有全面地了解了建筑结构类型、设 计时所依据的规范体系和结构性能退化程度三个 因素对建筑抗震性能的影响大小,才能准确地应 用现有资料对城市建筑的整体抗震能力进行评估 和预测.
图1 都江堰调研区域
Fig.1 The investigation area of Dujiangyan City
都江堰市建筑的结构类型以多层砌体结构、 框架结构和底框结构为主,另外还有少量自建砖 木结构,建筑用途以住宅和商住为主.由于受发展 建设速度、规模的差异和城市历史积淀的影响,各 城市不同结构类型的多龄期建筑所占比例不尽相 同.为了解都江堰市多龄期建筑的具体情况,对调 研区域内多层砌体结构、框架结构和底框结构的 房屋建筑进行统计分析,建筑构成情况见表1.
图5 都江堰市不同结构类型建筑的震害特征
Fig.5 Seismic damage of buildings of various structure in Dujiangyan City
致承载能力退化,最终影响整个结构的安全.由于 城市建筑其材料自身和使用环境的特点,不可避免 地存在材料性能退化导致的结构抗震能力下降的 情况.我国在役以混凝土为主体的结构在数量上居 于绝对支配地位,存在着“南锈北冻”的耐久性破坏 特征‘31,结构抗震能力下降的现象较为普遍.
我国在20世纪80、90年代兴建了大量的混 凝土建筑,这些建筑经过二三十年的使用,结构性 能和抗震能力都产生或多或少的衰退.在对城市 建筑的整体抗震能力进行评估时,不仅仅需考虑 城市现阶段的抗震能力,还要兼顾i0 a、20 a乃至 50 a后整个城市的整体抗震能力.因此,材料性能 的退化规律和材料性能退化对结构抗震能力的影 响也是目前的工作重点之一.
除了从结构类型角度考虑外,也有必要从不 同建筑用途的角度对建筑的构成情况进行分析, 这可为下一步的震害损失预测提供依据.按建筑 用途分类主要包括住宅、商业,以及商业和住宅两 用建筑、政府和医疗建筑、学校等教育用建筑,另 外还有厂房和其他用途的建筑等.不同用途建筑 与其建成年代的对应关系如图2、3所示.由图可 见,用于商住的建筑比例逐渐上升,多建于2000 年后,该类建筑多为底框结构;住宅类建筑在各年 代都占有较大比例,但随着商住类建筑的增加,其 比例略有下降;其他类建筑包括政府、教育、医疗 等,其总体比例较为稳定.
该市东西宽54 km,南北长68 km,总面积 1 208 km2.市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市山地 丘陵面积占65.79%,平坝面积占34.21%.如图 1所示,内环线和外环线为城市环向主干道.其中 内环老旧建筑较多,内外环间以新建建筑为主,外
万方数据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第49卷
环以外基本为农业用地,建筑较少.为了解都江堰 市多龄期建筑的具体情况,现场调查了该市2 026 栋建筑的情况,这些建筑取自不同的调研区域.覆 盖该市绝大部分地区,空间分布较为均匀,因此可 认为调查结果可代表都江堰市建筑整体的震害情 况.
汶川地震中都江 堰市多龄期建筑震害特征
林 迟1, 侯 爽~, 欧进萍1t2
(1.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广州深圳 518055I 2.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辽宁大连 116024)
摘要:依据汶川地震中都江堰市2 000余栋建筑的震害调研结果,综合考虑结构类型、设计 规范体系和性能退化等影响结构抗震能力的因素,对该市多龄期建筑的震害特征进行了统计 分析.在统计都江堰市建筑构成情况的前提下,对不同结构类型、不同用途和不同建成年代建 筑的震害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引入平均震害指数着重研究结构形式及龄期对结构抗震能力的 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后多层砌体结构抗震性能显著提高;由于非结构构件抗震性能 影响,2000年后框架结构震害大于多层砌体和底框结构.研究可为评估城市不同龄期建筑的 抗震能力以及了解城市整体的抗震设防水平提供依据.
建筑物的结构类型按受力特征的不同,大体 可分为砌体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 构、简体结构和大跨结构等.
(1)砌体结构 施工简便,造价较低,但其自重大且难以承受 重大荷载,故多用于多层民用建筑. (2)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剪结构 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强度高、整体性和 耐久性相对较好的特点,有较强的抗震能力.框架 结构多用于要求有较大空间的多层和高层建筑; 剪力墙结构刚度大,但平面分割较多,多用于高层 和超高层住宅、宾馆、办公楼等;框剪结构是框架 和剪力墙结构的组合体,目前广泛应用于高层和
关键词:多龄期建筑;震害特征;汶川地震;都江堰;抗震能力 中图分类号:TU311.3 文献标志码:A
0引言
我国大中城市数量多、规模大.现有儿8个百 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中,101个位于地震活动区,地 震尤其近场强地震直接对城市各类建筑构成巨大 威胁.近年来我国及周边邻国的大区域地震活动 预示中国大陆今后几年发生7级左右地震的可能 性较大.对既有城市多龄期建筑进行抗震性能评 估和震害预测是非常重要的.
万方数据
第5期
林 迟等:汶川地震中都江堰市多龄期建筑震害特征
成年代3个角度对都江堰市多龄期建筑的震害特 征进行分析,通过结果的比较,可以为下一步进行 城市的整体抗震能力评价提供依据. 2.2.1 不同用途建筑的震害对比 受结构类型 本身特点的制约,某结构类型的建筑有时多用于 同一建筑用途,如砌体结构,因其开间较小,多用 于住宅类建筑.因此本节与上节所示的震害情况 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建筑用途的建筑,其震害产 生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不同,本节从产生的社会 影响角度对震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为城市震 害损失评估和预测工作提供依据.都江堰市不同 用途多龄期建筑的震害情况如图4所示.由图可 见,工业厂房的建筑震害较为严重,发生毁坏的比 例达32.1%;商住类建筑建成年代较新,抗震性 能相对较好,震害较轻;住宅类建筑也有将近 11.4%发生严重破坏,有6.9%的建筑发生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