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力的测量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下册 3—力的测量及三要素(教师版含解析)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3章运动和力3.2-2力的存在——力的测量及三要素目录一、弹力及力的测量1.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力的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牛顿而命名的。
2.力的测量工具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作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常用的测力计,如图所示。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分度值),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测力时不能超过量程,以免损坏测力计)。
(2)调零:使用前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零刻度线重合,若不重合,应当调零。
(3)测量时尽量减少指针与面板的摩擦,秤钩、弹簧要与力的方向一致,即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要沿着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施力。
(4)读数:待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垂直。
3.弹性与弹力(1)弹性:物体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注意: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2)塑性:物体在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3)弹力:物体在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一个反抗形变的力,这个力叫作弹力。
如被拉长或压短的弹簧、拉弯的弓、拉长的橡皮筋、被挤压的皮球等,都会产生弹力。
(4)弹力产生的必要条件:物体间相互接触,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5)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它的伸长量(被拉后改变的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6)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与形变的方向相反。
二、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作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教材剖析】[思考与讨论]教材P101能否将足球从合适的位置射入门内,跟他踢球时所用的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三、力的示意图1.力的示意图为了使物体受到的力更形象、更具体、更直观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科学上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在箭头边上标上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弹力弹簧测力计说课稿

弹力弹簧测力计说课稿弹力弹簧测力计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1.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特点本节知识从前后联系来看,弹力的认识有利于巩固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和力的三要素的认识。
而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不但能加深学生对力的认识,还能为今后学习探究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为后面力和运动的知识打下必要的基础,让学生体会到许多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3.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学会使用使用弹簧测力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做实验的兴趣,严谨的科学态度,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和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爱护仪器,做事有条理,善始善终的良好品质。
二.教具:拉力计、握力计、弹簧测力计,吸盘挂钩、多媒体课件、玻璃瓶等。
三.说教法1.目标导学法:明确学习目标(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使学生学有方向,促使学生积极地探索和发现。
2.课件演示与实验结合法、多媒体辅助法(通过观察、分析课件,并用学生实验来验证自已的想法是否正确)。
四.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弹力(1)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
2.弹簧测力计的教学及展示课件(1)弹簧测力计的作用用来测量力的大小。
(2)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主要是由弹簧、指针、刻度盘、外壳等组成的。
(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演示:拉拉力计,用力越大,拉力计伸的越长。
结论: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分组实验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力的大小。
五.小结六.布置作业课后第1、2题。
七.板书设计第三节弹力和弹簧测力计1.(1)弹性形变:物体发生形变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弹力 力的测量

2.物体受力变形后不能自动恢 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塑性.
手拉弹簧、手有什么感觉?
当拉长橡皮筋和 拉伸弹簧时,你 的手有什么感觉?
形变与弹力
演示一: 演示二:
提问:物体发生什么变化? 弹力的概念: 发生弹性形变的 物体,由于要恢
复原来的形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 用,这种因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小结一下:
一、弹力
1、弹性和塑性:撤去外力后能否恢复原状 2、弹力的产生条件: (1)接触(2)是否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
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 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2、使用:看、调、测、读
用手捏一个 厚玻璃瓶, 它会发生弹 性形变吗? 请设计一个 实验来验证 你的想法。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N? 5N?
10N?
说 一 说
这个力是 多少N?
1N? 5N?
10N?
F= ?N
说 一 说
这个力是 多少N?
请你说一 说使用弹 簧测力计 应该注意 些什么?
F= ?N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1)“三看清”:看清测力计的量程、分 度值以及指针是否对准零刻线,若不 是,应调零。 (2)被测力的大小不能超出量程。 (3) 测量前,用手轻轻地来回拉动几次, 避免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的摩擦而影 响测量的准确性。
看一看
这里有好多不同用途、不同形 状的测力计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例题3.一弹簧测力计水平放置,两人分别用5N 的力拉挂钩的吊环,则测力计的读数为 5 N.
例题4.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时,测一个物体重 力时,手持挂钩,将物体挂在拉环上,测力计的 读数为5N,则物体的重力为( C ) A.大于5N C. 小于5N B. 等于5N D.以上都有可能.
(完整版)弹力、重力、摩擦力__知识点总结

重力、弹力、摩擦力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方法:(1)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2)调零(3)应是弹簧测力计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一、重力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重力的施力者是地球,受力者是物体。
重力的单位是N。
g=9.8N/kg。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材料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二、弹力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特性叫弹性。
塑(su)性: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产生条件: (1)物体相互接触; (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3.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4.大小(1)弹簧类弹力:在弹性限度内遵守胡克定律F= kx.(2)非弹簧类弹力的大小应由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解.5.常见的的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三、摩擦力1.定义:相互接触且发生形变的粗糙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所受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2、产生条件:(1)两个物体要相互接触;(2)接触面粗糙;(3)两个物体要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4)两个物体之间要有正压力3.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摩擦)滑动摩擦力F=μF N ,静摩擦力:0≤F≤F max.4.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5.作用效果: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6、摩擦力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静止,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运动.接触面处有摩擦力时一定有弹力,且弹力与摩擦力方向总垂直.7、摩擦的种类: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滚动时…)、静摩擦(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有相对运动趋势而又保持相对静止时,在接触面产生的摩擦)。
第3节 弹力 力的测量

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 有的物体形变较为明显,有 的物体形变极其微小。
设 计 实 验
怎样验证用手按玻 璃瓶时,玻璃瓶发生 了微小形变?
1、弹力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 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 用,这种力叫做弹力。一般用符号N表示。
2、弹力产生条件
①物体间相互接触
②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弹簧规格
实验次数 弹簧 横截面积 cm2 1 2 3 甲 乙 甲 1 2 1 弹簧原长 cm 10 10 10
弹簧的 现长 (cm) 15 15 20
弹力的
大小(N)
10 20
20
(1)分析比较实验1、2可得出结论 。 (2)分析比较实验1、3可得出结论 。 (说明:同种材料的弹簧横截面积越大劲度系数越大)
1.弹力的大小
作用在物体上的外 力越大,物体的形 变就越大,产生的 弹力也就越大。
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形 变量越大,弹力越大,形变消失,弹力也消失
塑料板上压的重物 越重,塑料板弯曲 大 得越_____
拉弹簧用的力越 大弹簧伸得越 长 ______
2.弹力的作用点:
桌面对书的弹力 (支持力)
弹簧的弹力公式—胡克定律
F k x
K—劲度系数(倔强系数),与长度、粗细以及材料都有关
x —形变量(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
英国物理学家胡克(1635—1703)于1676年发表的,故称为 胡克定律。
课堂练习
1、如右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它的 0~5N 0.2N 量程为____,分度值为____,现在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N。 3.4
某同学用已校零的弹簧测力计测 量一物体的重力时,误将物体挂 在拉环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 测力计的求数是4.0N,则该物体 的重力( A ) A. 一定小于4.0N B. 一定等于 4.0N C. 一定大于4.0ND. 以 上三种情况可能都有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实验步骤
1.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支 架上,调整至水平位置。
2. 将细线穿过弹簧测力计 的挂钩,系上一个钩码。
3. 记录钩码的质量和弹簧 测力计的示数。
4. 重复步骤2和3,使用 不同质量的钩码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弹力与钩 码质量之间的关系,验证弹簧 测力计的准确性。
观察不同质量的钩码对弹簧测 力计示数的影响,理解弹力的 性质和影响因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弹力与 弹簧测力计
目录
• 弹力概述 • 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的应用 • 实验:探究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的准确性 • 总结与思考
01 弹力概述
弹力的定义
总结词弹力是指物体发Fra bibliotek弹性形变时,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 用力。
详细描述
弹力是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发生形变,当外力撤去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 弹性形变。在弹性形变范围内,物体对使它发生形变的另一个物体产生的力, 称为弹力。
弹力的产生条件
总结词
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直接接触且发 生弹性形变。
详细描述
弹力产生的条件有两个,一是两 物体必须直接接触,二是物体之 间发生弹性形变。只有同时满足 这两个条件,才会产生弹力。
弹力的分类
总结词
根据产生方式的不同,弹力可以分为支持力、压力、拉力、 推力和张力等。
详细描述
根据弹力的产生方式,我们可以将弹力分为支持力、压力、 拉力、推力和张力等。这些不同类型的弹力都是由于物体发 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其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02
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可以逐步 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和科学探究 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 坚实的基础。
7.2《弹力__力的测量》学案1

二、弹力力的测量【知识聚焦】1.弹力:物体在受力发生形变时,要恢复原状,就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施加力,这种力叫做弹力。
2.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叫做测力计。
3.测力计使用前要看清它的量程、分度值和单位,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
4.测力计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的原理制成的。
【精题精练】一.填一填(每空5分,共40分)1.图中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牛,分度值是___牛。
2.____________叫测力计。
3.弹簧按受力方向分为____和________两种。
4.测力计是根据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5.鸟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鸟翅膀给空气一个力,空气反过来______________大小相等的力。
6.汽车在路上能前进是因为车轮与地面之间存在摩擦力,当主动轮给路面一个向后的力,同时_________。
二.选一选(每小题10分,共40分)1.图中一对6N的水平拉力沿相反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则测力计的示数()A.6N B.12NC.0N D.无法确定2.在弹性限度内,关于测力计的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受到的拉力跟弹簧的长度成正比B.弹簧受到的拉力跟弹簧的伸长成正比C.弹簧的长度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D.弹簧的伸长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3.图中测力计已调好,用该测力计测量重物时,将物体系在环上,手拉挂钩处,这样测得的示数()A.正常B.偏大C.偏小D.不能确定4.在弹性限度内的弹簧,原长10cm,5N拉力下弹簧长16cm,8N的拉力下弹簧长()A.19cm B.19.6cm C.18cm D.9.6cm三.猜想与探究(20分)1.甲乙两根弹簧分别用A、B两图连接,你认为哪种连接弹簧的伸长量大?两种连接方法的伸长量有何关系?。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二集弹力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二集弹力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二集弹力,主要介绍了弹力的概念、测量工具以及使用方法。
首先,弹力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当外力撤去后,物体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这种力叫做弹力。
物体发生形变后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弹性,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
拉力、压力、支持力等都是弹力。
其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实验室里测量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它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长度就越长的道理做成的。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还要观察弹簧的指针是否指到零刻线,若没有,则要调零或读数时要进行加减修正。
弹簧在测量范围内有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的关系,即弹簧的伸长=长度-原长。
最后,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注意力的方向要与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一致。
以上是关于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二集弹力的主要内容,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教辅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减去0.4N B、加上0.4N
C、不加也不减任何值 D、不能用它测量力
3、小萍用笔中的弹簧、硬纸板、细铁丝、细线等器材制作了一个简单的弹簧测力计,如图所示,当不在挂钩上加拉力时,指针落在A处,当加上4N拉力时指针指在B处,当撤去这个拉力后,弹簧的指针又指在A处,请你帮小萍弹簧测力计画出刻度线。要求: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
4、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如图甲所示,弹簧的一端与连接有挂钩的拉杆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外壳上,外壳上固定一个圆环,整个外壳重为G,弹簧和拉杆的质量忽略不计,现将该弹簧测力计以如图乙、丙所示的两种方式固定在地面上,并分别用同样的力F0(F0>G)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则稳定后弹簧测力计的计数分别为( )
C、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最好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
D、弹簧测力计只能在竖直方向上使用
教师导学案
课 题
弹力 力的测量
时 间
编写人
贾改丽
审核人
贾改丽
执教人
环节
学 生 自 学 案
教师导学案
学
习
目
标
1、了解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的区别;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在实际生活中能感知弹力的存在,能解释实际生活中有关弹力的现象。
神木县八中学“3+6“高效课堂导学案
科 目
物理
八年级班
姓 名
课
堂
展
示
导学探究一 弹力 弹簧测力计
指导 1、形变 弹性形变: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发生的形变叫弹性形变。发生形变的物体叫弹性物体,如跳水时的跳板、弹弓、弹簧等。 范性形变: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范性形变,又称塑性形变。2、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后产生的力叫弹力。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并发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 产生条件:两物体直接接触,因相互挤压或拉伸而发生弹性形变。 大小:与物体的弹性强弱和弹性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同一物体发生弹性形变量越大,产生的弹力也越大;形变消失,弹力也随之消失。 方向: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相反。3、弹簧测力计: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工作原理:弹簧所受到的拉力越大,它伸长的长度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现所受拉力成正比。
例2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检查“0”点是否准确
C、使用时,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跟踪训练2 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可以测任意大小的力
B、弹簧测力计的刻度不是均匀的
C、射箭运动员手中被拉弯的弓 D、一根被拉断了的弹簧
E、在起跳的撑杆跳远运动员手中的撑杆 F、铅球运动员投出的铅球落地时被砸了坑的地面。 属于弹性形变的是;
属于塑性形变的是。
导学探究二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指导1、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弹簧 挂钩 指针 刻度盘 外壳等
2、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首先看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所测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以免损坏弹簧测力计; 认清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便于快速准确读数; 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来回轻拉挂钩几次; 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若不是需调节; 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轴线方向,不得与外壳摩擦使测量不准确。
课
堂
展
示
3、将一弹簧测力计照图甲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4N,若把弹簧测力计倒置。像图乙那样使用,两种情况作用在弹簧测力计下面的拉力相同,则图乙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应( )
A、小于4N
B、等于4N
C、大于4N
D、无法确定
4、如图所示,正在使用的弹簧测力计指针在某一位置,这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分度值是,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5、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是首先看清认清,测量时要来回轻拉,观察是否指在,测量时拉力方向要与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一致。
6、观察课本图的几种持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判断哪些是正确的拿法,哪些是不正确的拿法,将不正确的方法指出其错误之处并改正。
7、如图所示,各用4N的水平拉力沿相反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弹簧测力计的自重不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
3、定性了解弹簧测力计是根据拉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越大的原理制成的。
4、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提高动手能力。
自
主
学
习
1、弹性形变是能在弹性限度内发生的。它包括和
两种,弹力是指。
2、弹力产生在的物体之间。它的大小与有关,方向与相反。
3、举出生活中哪些力是弹力,哪些力不是弹力。
4、弹簧测力的工作原理是,
5、弹簧不挂物体时长为0.1m,受10N的拉力时长为0.15m,这时没有超过它的弹性限度,如果受6N的拉力,弹簧的伸长量为
cm,这时弹簧的长度为cm。
(点拨:当外力为10N时,弹簧的伸长长度为⊿L=L1-L0=0.15m-0.1m=0.05m,由于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长度与所受拉力成正比,即⊿L1: F1=⊿L2:F2,0.05m:10N=⊿L2:6N,则⊿L2=6N×0.05m/10N=0.03m,所以当拉力是6N时可使弹簧伸长0.03m,这时弹簧的长度L’=L0+⊿L2=0.1m+0.03m=0.13m)
A、橡皮筋拉长时直径变小 B、橡皮筋的弹性不均匀
C、橡皮筋的弹性太小 D、橡皮筋形变不均匀
教师导学案
达
标
检
测
1、几个同学用一弹簧拉力器比试臂力,拉力器上有三根弹簧,结果每个人都能把手臂撑直,则( )
A、臂力大的人所用的拉力大 B、手臂长的人所用的拉力大
C、体重大的人所用的拉力大 D、每个人所用的拉力一样大
例一 关于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下列说法中(在弹性限度内)正确的是( )
A、弹簧受到的拉力跟弹簧的伸长成正比 B、弹簧受到的接力跟弹簧的伸长成正比
C、弹簧的长度跟所受接力成正比 D、弹簧伸长的长度跟所受接力成正比
跟踪训练1 下列物体在外力作用下都发生了形变
A、小朋友把块状橡皮泥揉揉成球形 B、弹弓上被拉长的橡皮筋
6、下列仪器中是用来测量力的是( )
A、托盘天平 B、杆秤 C、弹簧测力计 D、案秤
7、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
B、弹簧测力计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拿来使用
C、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轻轻地拉挂钩,以防卡住
D、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挂钩不能与外壳相碰
8、小明同学在使用橡皮筋测力计时发现测力计的刻度是不均匀的,这是因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