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课件 9 总复习(专项复习) 第1课时计算专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课件 9 总复习(专项复习) 第1课时计算专项

( 5 )×7<36
6×( 7 )<43
49>8×( 6 )
19>( 4 )×4
6.按规律填一填。
(1)19,25,31,( 37 ),( 43 ),( 49 )。
(2)63,55,47,( 39 ),( 31 ),( 23 )。
58>( 6 )×9 5×( 4 )<25
四、我会算。
1.列竖式计算。
67+30=97
70-8-20=42
4×4+3=19 5×2+5=15 5×8-7=33
44-3-4=37 2×3+18=24 6×6-9=27 7×3+10=31 4×7-8=20
二、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5个2相加的算式可以是( ③ )。
①5+2
②5+5
③2×5
2.下面的算式计算正确的是( ③ )。
9 总复习(专项复习)
第1课时 计算专项
一、直接写得数。
18+27=45
44+5-6=43
36+22=58
83-3-80=0
98-16=82 55-33=22 9×7=63
30+20+20=70 8×8-60=4 5×5-10=15
86-39=47 4×5=20
47-4+50=93 2×8+82=98
99-9=90 5.一个加数是最小的两位数,另一个加数是45,和是多少?
10+45=55
6.9和8相加,和是多少? 9+8=17 7.45比18大多少? 45-18=27 8.比47多23的数,再与56的差是多少? 47+23-56=14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要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要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要点
一、数的认识
1.1到30的数字书写
2.数字的大小比较
3.直观感受1和2的区别
4.数字概念的形成
二、加法
1.1-10的简单加法
2.0+1,1+1等基础加法运算
3.足球分组的加法概念
4.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三、减法
1.从1-10的简单减法
2.减法的概念与实际应用
3.减法中的借位与退位
4.减法的逆运算——加法
四、图形认识
1.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简单图形的辨认
2.图形的分类与特征
3.图形的周长概念
4.利用图形进行问题求解
五、长度
1.使用同一个单位比较物体的长度
2.以身体部位进行长度估量
3.利用标志物进行长度估量
4.长度的加法和减法
六、容积
1.比较容器的容积大小
2.用容器进行容积估算
3.容积单位的认识:升、毫升等
4.容积的加法和减法
七、时间
1.认识小时:时间段的划分
2.利用日常活动进行时间概念的学习
3.时间单位的转换和计算
4.时间的加法和减法
八、集合
1.集合的概念与特征
2.集合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
3.集合的简单运算
4.利用集合解决问题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重点知识要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学生将能够基本掌握二年级上册数学所需的核心概念和技能。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全册)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全册)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全册)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资料一、米和厘米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需要使用统一的标准单位。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较短的物体通常使用厘米作为单位,用字母“cm”表示;而较长的物体则通常使用米作为单位,用字母“m”表示。

在测量时,需要将尺子的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准的刻度数即为长度,例如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需要从尺子的某一刻度画起,画到4厘米的位置。

线段是一条直线,具有两个端点,并且可以测量长度。

例如,图钉的长度约为1厘米,食指的宽度约为1厘米,田字格的宽度约为1厘米,小朋友的肩宽约为30厘米。

其他物体的长度也可以用米或厘米来测量,例如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操场长200米,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二、角和直角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图形。

在画角时,需要先画出顶点,然后再画出两条边。

可以使用三角尺来画直角,直角是三角尺上最大的角,其余两个角都是锐角。

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有四个角,这四个角都是直角。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直角比直角大的角称为钝角,比直角小的角称为锐角。

可以使用三角尺来画直角,三角尺的直角边沿着一条线可以画出直角。

所有的直角大小都相同,例如数学书的封面上有4个直角,红领巾上有3个角,其中2个是锐角,1个是钝角。

在数角的个数时,可以先数单个的角,再数由两个单个的角组成的角,再数由三个单个的角组成的角,以此类推,最后将所有的角数加起来即可。

拼角是将一个钝角与一个锐角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角。

三、100以内的加减法在100以内进行加减法时,可以使用竖式计算。

例如:23 + 45 = 68,56 - 18 = 38.需要注意的是,加法和减法的结果都应该小于100.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需要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相加,如果个位上的数字相加满10,需要向十位进1.同样地,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也需要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相减。

最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最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最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资料一、米和厘米1.在测量长度时,应使用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以获得相同的结果。

2.常见的长度单位有米(m)和厘米(cm)。

3.尺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4.通常使用厘米作为较短物体的单位,使用米作为较长物体的单位。

5.测量时,将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然后看纸条的右端对应的数字,这个数字就是物体的长度,以厘米为单位。

6.1米=100厘米,因此在计算长度单位时,先将单位转换成相同的单位,然后再进行加减运算。

7.在带单位的加减法中,应先将单位转换成相同的单位,然后再进行加减运算。

如果单位相同,则可以直接进行加减运算。

二、线段1.线段的特点是:①是直的;②有两个端点;③可以测量长度。

2.画线段时,应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画到所需长度的数字处。

例如,要画一条长度为5厘米的线段,就应该从“0”开始画,画到“5”的位置。

3.要画一条比6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就需要计算出比6厘米短3厘米的长度是多少。

6-3=3厘米,因此要画一条长度为3厘米的线段。

4.画一个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就是要画一个三角形。

三、角、直角1.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角的两条边是射线,而不是线段。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无法测量长度。

2.画角的方法是:从一个点开始,使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形成一个角。

3.三角板上有三个角,其中只有一个是直角,其他两个是锐角。

正方形和长方形都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4.要确定一个角是否是直角,可以使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较。

5.判断直角的方法是:将三角板上的直角顶点对准所要判断的角的顶点,将三角板的一条边对准所要判断的角的一条边,然后观察另一条边。

6.画直角的方法是: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出发画一条直线作为直角的一条边;②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所画的顶点重合,将三角板的一条边与所画的直线重合;③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即可画出一个直角。

7、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与张开的大小有关。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一、自然数和加法
- 自然数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数字,包括1、2、3等。

- 加法是在自然数之间进行的运算,例如1+2=3。

二、减法和乘法
- 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例如5-3=2。

- 乘法是将两个数相乘得到第三个数,例如2*3=6。

三、除法和数列
- 除法是将一个数平均分成另一个数的几份,例如6÷2=3。

- 数列是按照规律排列的一组数字,例如2、4、6、8。

四、图形和几何
- 图形是由线条和面组成的形状,例如正方形、三角形。

- 几何是研究图形性质和空间关系的学科。

五、时间和长度
- 时间是用来衡量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的概念,例如秒、分钟、小时。

- 长度是用来衡量物体的大小和距离的概念,例如厘米、米。

六、重量和容量
- 重量用于衡量物体的重量,例如千克、克。

- 容量用于衡量物体可以容纳的量,例如升、毫升。

七、简单运算和问题解决
- 简单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可以通过计算得到结果。

- 问题解决是通过分析和计算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八、综合应用和思维发展
- 综合应用包括将多个数学概念和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 思维发展是通过数学研究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对你的复习有所
帮助。

加油!。

人教版(2023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专题复习全册合集(含答案)【精品课件】

人教版(2023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专题复习全册合集(含答案)【精品课件】
解决问题(连续两问)
返回首页
人教版(2023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角的初步认识
返回首页
人教版(2023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乘法的初步认识、2~5的乘 法口诀和乘加乘减
返回首页
人教版(2023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6的乘法口诀和解决问题
返回首页
人教版(2023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操作题专项
返回首页
人教版(2023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计算题专项
返回首页
人教版(2023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解决问题专项
返回首页
人教版(2023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易错训练一
返回首页
人教版(2023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易错训练二
返回首页
人教版(2023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期末模拟训练一
返回首页
人教版(2023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期末模拟训练二
返回首页
人教版(2023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期末模拟训练三
返回首页
人教版(2023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期末模拟训练四
返回首页
观察物体(一)
返回首页
人教版(2023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7~9的乘法口诀和解决问题
返回首页
人教版(2023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认识时间
返回首页
人教版(2023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数学广角——搭配(一)
返回首页
人教版(2023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11.认识时间 12. 数学广角——搭配(一) 13.操作题专项 14.计算题专项 15.解决问题专项 16.易错训练一 17.易错训练二 18.期末模拟训练一 19.期末模拟训练二 20.期末模拟训练三 21.期末模拟训练四

2020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资料(打印版)

2020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资料(打印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打印版)一、米和厘米1、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2、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3、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4、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5、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6在计算长度单位时,先看单位是否相同,不同则要先把单位化成一样的单位再加减。

1米 =100厘米1米-40厘米 =60厘米1-40 100厘米 -40厘米=60厘米7、在带单位加减法中,先看单位是否一样。

单位不同要先把单位化成相同单位再加减。

单位相同则直接相加减。

96厘米<1米解析:做这种比较大小的题时不能单单比较数的大小,还要看后面的单位,先转换成相同单位后在比较数的大小。

二、线段1、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是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要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题目要求的数字那里。

比如:要求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就从0开始,画到5结束。

例题:(1)从刻度0到7是( 7 )厘米,就直接用7-0=7厘米。

括号就填7厘米。

(2)2到8是(6 )厘米。

就直接用8-2=6厘米。

括号就填6厘米。

3、画一条比6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就是求比6厘米短3厘米是多少?6-3=3厘米。

所以题目要求就是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4、例题:任意画一个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就是要求画一个三角形。

三、角、直角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

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边顶点边2、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课本41页图例)。

3、三角板上有3个角,其中只有1个角是直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4、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5、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的方法: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 上册 期末总复习—角的初步认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 上册 期末总复习—角的初步认识

4
( 1 )个
( 10)个
( 10)个
4 +3+2+1
4+3+3+3 ( 13)个
选一选,画一画。
(1)图(②)拼成的角是钝角。 (2)画一条线段,使图中增加3个直角。
如图,将这个长方体木块沿虚线切开,切开后将增加几
个角?
2个横截面各增加4个角
左边长方体4个面每 个面各增加2个角
口答:切后将增加24个角
右边长方体4个面每 个面各增加2个角
如图,将这个长方体木块沿虚线切开,切开后将增加几
个角?[★★★★★]
长方体的一个顶点可以引出3个直角
口答:切开后将增加24个角 切开后新增了8个顶点
谢谢!再见!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数学期末复习
角的初步认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分一分,填序号。[★]
叠合法
①③ ⑦
② ⑤⑨
④⑥⑧⑩
从给出的点出发,分别画一个锐角、直角和钝角。[★★]
结论:小于直角的角是锐角,大于直角的角是钝角。
0+1+2+3+4=10
数一数下面图形中各有多少个角。
01 2
4+4+2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一、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
4
5、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是可以测量出长度。

6、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

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边)
(顶点)
(边)
7、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课本41页图例)。

8、三角板上有3个角,其中只有1个角是直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9、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10、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直角比直角大或说大于直角的角叫做钝角比直角小或说小于直角的角叫锐角
二、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加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要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减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
得减去退掉的1。

2、估算:把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来计算。

方法:个位小于5的少看,个位等于或大于5的多看,看成最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

如:49+42≈90 28+45+24≈100
50 40 30 50 20
注意:当问题里上出现了“大约”两个字时,就需要估算。

3、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4、多几、少几已知的问题。

比谁少几,就用谁减去几;未知数比谁多几,未知数就等于谁加上几。

三、表内乘法
1
2
如:5+5+5+5 表示: 5 × 4 在解决问题时也可以用 4 × 5
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
6、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
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
9×5=50—
5
7、 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例:
加法算式:3+3+3+3+2=14 乘加算式:3×4+2=14 乘减算式:3×5-
1=14
8、“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 或
9、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是这个相同加数的几倍。

如:3个 5 就是5的3倍。

四、观察物体
1、 1个图形从左、右对折,或是上、下对折,或是从对角线对折等,都能重合。

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

2、 用虚线把图形平分成完全对称的两个部分,这个虚线叫做对称轴。

3、 倒影属于上下对称。

照镜子时,前后、上下位置不发生变化,只有左右的位置发生对换。

4、 常见的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的多少。

五、统计
1、“正”字表示法,“正”表示数量5。

2、在统计图中,如果一格表示数量2,那么半格就表示数量1。

3、在填写统计表时,应注意单位的填写。

如果统计表项目上带有单位,无需填写;否则要填写单位。

六、数学广角
1、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不会选重或选漏。

圆有: 无数条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有: 1条对称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