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说课
计算专题复习化学式教案

计算专题复习-化学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化学式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 能够正确书写化学式,并进行简单的化学式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式的定义和表示方法2. 化学式的书写规则3. 化学式的计算方法4. 化学式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化学式的表示方法2. 化学式的书写规则3. 化学式的计算方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化学式的定义、表示方法和书写规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化学式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式解决问题。
3. 练习法: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式,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式的意义和作用。
2. 讲解化学式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解释化学式的概念,讲解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如分子式、离子式等。
3. 讲解化学式的书写规则:介绍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如化合价的表示、电荷的表示等。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化学式的应用实例,让学生理解化学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练习与讲解: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6. 总结与复习: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强调化学式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2. 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化学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察。
六、教学设计:1. 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化学式实例和练习题,以及多媒体教学设施。
2. 教学环境:创设一个安静、整洁的教学环境,确保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
3. 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内容。
七、教学准备:1. 准备教案和教学材料:编写详细的教案,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化学式实例和练习题。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施:确保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正常运行,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视频。
八、教学延伸:1. 化学式的拓展知识:介绍一些化学式的拓展知识,如化学式的变形、化学式的分类等。
初中化学式计算教案

初中化学式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化学式的写法和命名规则。
2. 理解原子、元素、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3. 能够根据给定的化合物名称或化学式进行计算和推导。
二、教学重点:1. 化学式的写法和命名规则。
2. 化学式的计算和推导。
三、教学难点:1. 化学式的推导。
2. 化学式的计算。
四、教学内容:1. 化学式的基本概念2. 原子、元素、化合物的关系3. 化学式的命名与写法4. 化学式的计算和推导方法五、教学准备:1. 教案、黑板、彩色粉笔2. 教学实验器材:化学元素模型、分子模型3. 学生练习册、试题六、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化学式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式的重要性。
2. 学习化学式的写法和命名规则,通过案例演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技巧。
3. 练习化学式的计算和推导,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来解决问题。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计算和推导方法。
5. 布置化学式练习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馈:1. 学生展示各自计算和推导的结果,并检查答案的正确性。
2.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及时纠正错误。
八、教学总结:1. 总结化学式的写法和命名规则。
2. 强调化学式的计算和推导方法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化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化学能力。
九、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知识,探索更多化学式计算的方法。
2. 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加深对化学式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十、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对下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和准备。
3.4物质构成表示式——化学式计算说课

3.4物质构成表示——化学式计算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是教材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物质构成表示式》中的内容,本部分位于课标中的第三个一级主题《物质构成的奥秘》中的二级主题《物质组成的表示》,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元素以及一些物质化学式的写法,这位过渡到本课题起到了铺垫作用。
为之后学习第四章《化学方程式》的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标中对本部分的要求是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涵盖了五种基本的计算,即:(1)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2)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学式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4)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学式中某元素的质量;(5)已知元素的质量求物质的质量。
这些内容是初中学生应掌握的基本计算,也是教学中的重点,这些计算必须建立在对化学式涵义的透彻理解基础之上,而且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九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领会、弄清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2)掌握根据已知的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
2、过程和方法:由元素组成的物质. 能归纳出有关化学式计算的一般规律。
各组成元素的质量比及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式涵义和有关式量的计算能力的培养,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同时认识到定性和定量研究物质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辩证统一的。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和有关化学式的计算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质量分数及某一元素的质量。
二、说学情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元素的概念和物质的微观构成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数字的基本运算能力有一定的把握,这为化学式的有关知识学习打下了基础。
初中化学化学式的计算教案

初中化学化学式的计算教案
一、学习目标:
1. 理解分子式、化学式的概念;
2. 掌握计算化学式中元素的个数;
3. 能够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计算出其中各元素的相对数量。
二、教学过程:
1. 前期复习:回顾和复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等基础知识。
2. 学习新知识:
a. 分子式和化学式的概念介绍;
b. 化学式中元素的个数计算方法:通过化学式中的下标数字来计算元素的个数;
c. 实例演练:对几个常见的化合物进行计算化学式中元素的个数的练习。
3. 实践操作:
a. 分组训练:学生分组,自行选择一个化合物,编写其分子式,并计算其中元素的个数;
b. 讨论和分享: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4. 拓展应用:
a. 给出更复杂的化学式,要求学生分析计算其中元素的个数;
b. 练习题训练: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更多的练习。
三、教学反馈:
1. 教师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
2. 学生互相纠正,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3. 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及时查漏补缺。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掌握化学式的计算方法的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
3. 学生在拓展应用中的应变能力。
五、教学反思:
1. 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总结和反思;
2. 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
1. 实验器材:化学实验室;
2. 教材:化学教材;
3. 计算器: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实践操作。
化学式说课稿

化学式说课稿一、引言化学中的化学式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它用来表示化学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学生在学习化学式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理解化学式的意义、学会书写和解读化学式等等。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通过清晰的讲解和互动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式的内涵,并能够熟练运用化学式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
二、知识讲解1. 化学式的概念化学式是用化学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化学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其中,化学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种类,数字表示元素的原子个数。
2. 化学式的组成常见的化学式由元素符号和下标数字构成。
元素符号通常用元素的拉丁字母缩写表示,下标数字表示该元素原子的个数。
当一个元素原子只有一个时,下标数字可以省略不写。
3. 化学式的分类化学式可以分为分子式和离子式两种。
分子式表示分子中各种元素的原子比例,离子式表示化合物中各种离子的比例。
4. 化学式的书写规则- 以化学元素符号作为化学式的基本单位,大小写敏感;- 元素符号按照拉丁字母缩写书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如果化合物中只含有一个原子种类,化学式直接写为元素符号;- 化学式中的元素个数可以用下标数字表示;- 括号用于表示含有相同基团的化合物,括号外的数字表示基团的个数。
三、能力培养1. 理解化学式的意义通过分析和解读化学式,能够了解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比例关系以及元素原子的个数。
这对于了解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掌握化学式的书写和解读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熟练掌握化学式的书写和解读。
在书写化学式时,要遵循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并能够根据化学式推断出化合物的名称。
3. 运用化学式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际的例题演练,学生将学会如何通过化学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化学方程式中的摩尔比例、计算化合物的摩尔质量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概念讲解和示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式的含义和书写规则。
2. 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展示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加深学生对化学式的理解。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说课稿

3.课堂时间有限,可能无法让所有学生充分参与互动。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1.通过实例和练习,加强学生对量的关系的理解;
2.设计更多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展示的机会。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收集学生的课堂练习和作业,分析错误类型和频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题目为“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节课位于化学反应方程式教学模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配平和反应类型等基础知识之后,进一步学习如何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生生互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课堂展示:鼓励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和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课后交流: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学生进行课后讨论和答疑,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巩固所学知识。通过以上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4.4.3 化学式的有关计算》教案设计

课堂总结:
解题。
练习计算下列物质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
3HNO3,NH4NO3,CO2
练习计算下列物质化学式中各个元素的质量比
。
HNO3,NH4NO3
练习计算 硝酸,硝酸铵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总结:
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理念。
锻炼学 生的总结能力
课题4化学式计算
一.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
二.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三.化学式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教学后记: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等于12:(16×2)=3:8
3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质量百分数)
计算化肥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N的相对原子质量×2×100%
NH4NO3的相对分子质量
14×2
=--------------------- -------×100%=35%
化合价的有关计算
教 学 过 程
教师 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
导入:
每一个化学式中元素原子个数比是一定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原子的质量比是一定的,原子所占的比例也是一定的。今天我们就研究这项内容。
推进新课:
一.相对分子质量
1.概念
2.单位
3.符号
(投影)
听讲。
总结。
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
教师活动
《4.4.3化学式的有关计算》
课题:化学式的有关计算
讲课教师:
学科:化学
课时:3
总课时数:31
教
学Hale Waihona Puke 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并能利用其计算物质的组成。
《利用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说课稿

《利用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说课稿《利用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说课稿《利用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说课稿1 沉着说课本课题“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用一定量的反响物计算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另一种是制取一定量的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响物,但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计算都是以化学方程式为根据进展的。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十清楚确地认识到,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什么物质发生反响,生成什么物质,而且还表示反响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根据反响物和生成物间的质量比进展的。
反响物的质量可以算出生成物的质量,反之,生成物的质量也可以算出所需反响物的质量。
教材还给出两个实例来说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本课题内容虽是计算,但这种计算对数学方面的知识要求并不高,只要能正确列出比例式并求解就可以了。
但是,学生对化学计算常常进展得并不顺利,这往往是由于在有关化学计算的教学中,学生对化学的特点认识缺乏造成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力争从以下几方面对薄弱环节进展打破。
1.使学生对化学计算题里的有关化学知识有一个明晰的理解。
2.强调化学方程式一定要写正确并且配平。
3.练习中严格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书写格式来解题。
4.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展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纯熟的计算技能。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根底上,进展简单的计算。
(2)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开展的重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练习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进步解题技巧,培养思维才能,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进展思维及审题、分析^p 、计算才能。
(2)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的分析^p 及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络实际的学风。
(3)认识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辩证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说课稿
开县大进初级中学杨绍春各位老师:
大家好!如果用一句话表达我此刻的心情,那就是在不断地期盼中等待着,在不断地参与中感受着。
通过这次磨课活动,希望我们化学组的表现能得到各位老师的认可。
本课的内容是《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教材分析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构成物质的奥秘》课题4,第三课时,教材包括相对分子质量的涵义,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和组成各元素的质量比,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本节课内容主要是为学习化学方程式计算做准备。
所以我们把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作为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物质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根据新课程标准我们确定了本课时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做三种计算题型: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练习演讲、展示汇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基本计算能力。
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
我们的教学策略具体体现在我们的教学程序中,下面我具体说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1.根据前面我们对相对原子质量的学习和化学式的学习,我们的学生已经了解了分子的构成,也能构建知识,联想到通过相对原子质量体现出一个分子的质量加以比较。
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2.这种学习目标的给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任务很清楚,我的想法是学习目标的完成不是让学生看书获得,而是注重让学生通过尝试练习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3.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汇报展示:
4.趁热打铁巩固练习: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又对三种类型计算出了几个小题,适当综合链接中考。
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6.反思小结
巩固练习结束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在做化学式的计算这种题型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相互提醒一下,以免以后出错。
学生的总结站在学生的角度而不是教师的高度,相信会使更多学生受益。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相对分子质量
1.概念
2.计算
①、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②、计算组成元素的质量比
③、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原子个数
ω= ——————————————————————×100%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④、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