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凹陷鸭子河构造工程地质特征参数研究及对策
白音查干凹陷巴彦花群沉积期岩相古地理

[收稿日期]2009-09-09 [作者简介]刘振东(1968-),男,1990年大学毕业,高级工程师,博士生,现主要从事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和综合研究方面的研究工作。
白音查干凹陷巴彦花群沉积期岩相古地理 刘振东,孙宜朴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摘要]对于一个处于勘探初期的沉积凹陷,岩相古地理的恢复无论是对于油气储层的预测还是对于油气资源潜力的评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在古生物化石特征分析和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介形类与孢粉组合、痕迹化石特征、沉积岩颜色、干酪根类型、微量元素分布等多种信息来综合推断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巴彦花群沉积期的古气候、古水深、水介质特征,建立了该时期沉积体系,指出了勘探的主力生油层和储集层,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了地质依据。
[关键词]岩相古地理;沉积环境;化石;沉积地球化学;白音查干凹陷[中图分类号]TE121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52(2010)02-0161-05目前,通过地质方法恢复岩相古地理、古环境的的方法主要包括地质分析法和地球化学方法两大类,前者主要是通过盆地构造发育史及岩石学特征来分析沉积环境,利用微体化石及孢粉组合法确定古地貌及古水深等特征[1~3],而后者主要是利用沉积地球化学指标来推断沉积时的古气候、古环境特征[4,5]。
该研究旨在综合利用地质与地球化学信息,通过介形类与孢粉组合、痕迹化石特征、沉积岩颜色、干酪根类型、微量元素分布等多种信息来综合推断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巴彦花群沉积期的古气候、古水深、水介质特征,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1 地质概况白音查干凹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颜淖尔盟乌拉特中旗北部。
构造上位于二连盆地西端,是二连盆地川井坳陷的一个次级单元,是在海西褶皱基底之上发育起来的、受边界正断层控制、北断南超的中生代箕状凹陷(图1)。
川西坳陷的构造特征

川西坳陷的构造特征一、区域地质概况川西坳陷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呈北东向展布,西以安县-都江堰断裂与龙门山冲断带为界,东以龙泉山-南江一线为界,南以峨眉-荥经断裂与川滇南北构造带为界,北至米仓山前缘,面积约4×104km2(图1)。
晚三叠世以来,随着中国大陆的主体拼合和龙门山的崛起,该区在前期被动陆缘的基础上演化进入前陆盆地展阶段,堆积了厚逾5km的陆相碎屑岩。
晚三叠世是川西坳陷形成的主要时期,经历了由海相、海陆过渡相至陆相环境的转变,总体表现为西深东浅的格局,坳陷中心(彭州- 都江堰-大邑一带) 上三叠统厚度超过3.5 km,向东渐薄。
晚三叠世早期沉积(马鞍塘组和小塘子组)具有淡化海湾的特点,含较重的碳酸盐岩成分,沉积物总体偏细。
随着龙门山逆冲作用的增强和隆升幅度的加大,晚三叠世晚期(须家河组)逐步过渡为陆相环境;同受幕式冲断活动的影响,发育冲积环境粗碎屑岩与湖沼环境含煤细屑岩的互层组合,形成两个自下而上由粗变细的沉积旋回:下部旋回(须二段和须三段) 与上部旋回(须四段与须五段) 。
图 1 川西地区地质构造简图侏罗纪早中期,在北缘米仓山和大巴山构造带的影响下,四川盆地的沉积格局发生了重大转变,坳陷中心由川西迁移至川中东部和川东北地区,总体表现为北东深、南西浅的格局。
本区位于湖盆西缘,中下侏罗统总体上为一套半干旱-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河湖相红色碎屑岩系,厚度一般1200 余米。
侏罗纪晚期,川西坳陷北段莲花口组厚达千余米的砾岩发育表明龙门山北段发生了新的冲断活动,并在其前缘形成新的坳陷中心,使盆地格局再次发生转变, 呈现为北西深、南东浅。
早白垩世基本继承了晚侏罗世的沉积格局,龙门山北段前缘仍有大量冲积扇砾岩发育,而其余广大地区则发育河流及河漫湖相沉积;川西坳陷北段继续保持坳陷中心的态势,同时中、南段冲断活动也逐渐变得强烈。
中晚白垩世之交是川西坳陷乃至四川盆地自印支运动之后最重要的变革时期,盆地整体表现出萎缩态势,坳陷北段结束沉积并隆升遭受剥蚀;而坳陷南段在龙门山冲断活动的影响下,形成新的坳陷中心,呈现南西深、北东浅的格局,出现山前冲积扇砾岩和石膏、钙芒硝等干旱盐湖沉积并存的局面。
鸭子河地区须家河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103鸭子河地区位于川西坳陷的西部,以砂岩储集层为主,整个地区砂岩的非均质性强,存在致密—超致密化现象。
鸭子河构造位于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中段前缘关口断裂下盘的半背斜构造[1]。
因此,“构造作用强烈,地质情况复杂”是鸭子河地区的典型特征。
该地区的烃源岩以须家河组源岩为主,整个须家河组地层厚度达到3000m,具备生烃能力的暗色泥页岩厚达1000~1300m,占地层总厚的1/3多,烃源岩厚度大[2]。
1 有机碳含量鸭子河地区有机碳含量较高,绝大部分样品有机碳含量大于2.0,有机质丰度高。
纵向上,主力烃源岩须三段95%以上的样品有机碳含量大于1.0%;而须五段也有80%左右的样品有机碳含量高于1.0%(图1)。
同时可以发现,以砂岩为主的须四段,由于夹杂着泥页岩和煤线,大部分有机碳含量也是高于1.0%,仍然可以作为须家河组的烃源岩。
10203040506070800.4~0.60.6~11~2>2TOC(%)频率(%)图1 鸭子河地区须家河组各层段有机碳含量频率分布图2 有机质类型有机显微组分鉴定表明[3],该地区须家河组有机质以镜质组+惰质组为主,腐泥组含量也很低,主要以Ⅲ型为主,仅在下部烃源岩马鞍塘组-小塘子组~须二段中含有少量Ⅱ型干酪根。
说明川西坳陷从下往上的烃源岩组合除下部烃源岩组合有一定的生油能力外,其它均以生气为主。
但由于样品采集及数据收集方面的不足,本次研究对T3m+t源岩类型方面的认识可能存在不足之处,据叶军等(2000)的研究,马鞍塘组—小塘子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虽然Ⅰ、Ⅱ、Ⅲ型均存在,但是以腐泥Ⅰ型和混合Ⅱ型为主。
3 有机质成熟度通过110个样品的镜质组反射率的统计,所有样品均表现为成熟-过成熟阶段,分布在0.71%~2.41%之间。
其中分布在0.7%~1%之间的样品有28个,达到成熟阶段,占总样品数的25.5%;30个样品分布在1.0%~1.3%之间,达到高成熟早期,占27.3%;36个样品分布在1.3%~2.0%之间,进入湿气阶段;16个样品的Ro值在2.0%以上,进入干气生成阶段。
川西坳陷鸭子河构造上三叠统须二段储层评价

井号 川鸭 9 5 川鸭 9 2 川鸭 9 1
地层厚度 56 3 47 7 42 1
净砂 厚度 42 6 43 1 21 9
砂 地 比% 8 . 62 8.8 6 5 7.3 0 6
; 姿
自 耍直互迪星
弃河道沉积、 越岸沉积三个沉积微相。
其测井曲线常呈齿形箱形和箱形 一 钟形组合。 以箱 形 曲线 为主 , 映 了沉 积 过 程 中物 源 充 足 , 反 能
鸭9 2等 井岩 心 观察 、 井响应特 征 划分 出须二 段 辫状 河道 沉积 、 弃 河道 沉积 、 测 废 越岸 沉积 三 个 沉 积微 相 ; 据 物性 资料 的分析 , 与相邻 地 区 同层 位 的 对 比得 出储 层 整 体 致 密 , 在 须二 段 上 部 根 并 但 等 次生溶 孔和 微 裂缝发 育层 段 孔 渗 条 件 较好 。综 合 认 为 鸭 子 河 构造 须二 段 储 集 层 砂 体 致 密 巨
维普资讯
第2 卷 第4 9 期
物探 化探 计 算技术
20 年7 07 月
文章编 号 :1o — 14 2 0 ) 4 3 2 4 0 1 7 9(0 7 o — 2 —o
川 西 坳 陷 鸭子 河构 造 上 三 叠 统 须 二 段储 层 评 价
庞宏磊 , 李德敏2 孟祥豪2 ,
( .中国石化 胜 利 油田分公 司 ,山 东 东营 1 27 1 ; 50 5
2 成都理 工大学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 国家重点实验室, . 成都 60 5 ) 10 9
摘 要 :鸭子 河构造 上 三 叠统 的勘探 主攻 目的层 须 家 河组二段 , 井 少 , 钻 勘探 难 度较 大。依 据 川
鸭子河构造 自18 年以来针对须二段为 目的 91 层的钻 探井共 有五 口( 鸭 9 井 、 2井 、 5井 、 川 1 9 9 16 2 井、隆丰 1 井) 但只有川鸭 9 井、 2井、 5 , 1 9 9
金马-鸭子河地区工程地质特征及对策研究

金马-鸭子河地区工程地质特征及对策研究发表时间:2017-07-12T14:30:29.44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作者:陈汉军[导读] 摘要:为实现金马-鸭子河地区雷口坡组钻井的安全、高效实施,对该区已钻井开展了工程地质特征及技术对策研究。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四川德阳 618000 摘要:为实现金马-鸭子河地区雷口坡组钻井的安全、高效实施,对该区已钻井开展了工程地质特征及技术对策研究。
研究表明,地层压力由浅至深呈常压-增压-稳压-降压-常压型变化特征;储层段最大主应力方向为北西-南东向,地应力高低相间;工区西南石羊场构造井壁稳定性较好,实施欠平衡钻井风险相对较小。
进一步指出工区钻井采用四开制井深结构,沿NE方向储层改造效果较好。
关键词:金马-鸭子河地区;工程地质;雷口坡组;井壁稳定性 1引言金马-鸭子河地区雷四段天然气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是中石化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战略要地。
目前该区完钻的海相井,整体而言,井壁稳定性情况较好,钻井较为顺利,但部分井工程施工作业中存在钻井速度慢、钻井周期长、井漏、卡钻等复杂情况,影响了工程作业和开发进程。
因此,针对该区开展工程地质特征研究工作,并提出针对性的钻完井对策建议,能避免工程施工中的复杂情况,对于后期高效、安全钻完井具有重要意义。
2工程地质特征 2.1储层地应力特征(1)储层地应力方向因应力各向异性会导致井壁崩落,按照井眼破裂理论,井眼崩落的方向为最小主应力方向。
因此,对成像测井、井径资料确定井眼崩落方向,可以获得现今地应力方向。
综合工区已钻井的成像测井和井径资料分析,雷口坡组储层段最大主应力方向为近东西向,沿最小主应力方向改造储层可获得较好的效益。
(2)储层地应力大小利用测井资料,依据组合弹簧模型,通过地应力实验和矿场压裂法获得单点地应力数据拟合校正,可开展地应力大小预测研究工作。
研究结果表明,雷口坡组下储层段存在2个低应力段,地应力高低间差值较大,上部地应力值总体比下部低,而岩石强度较灰岩隔层低的优质白云岩储层主要发育在中下部,低应力段与优质储层不匹配,笼统酸压有可能主要是改造上部致密裂缝性储层,而下部优质储层未充分改造。
金马-鸭子河构造带超深井钻井技术难点及对策

技攻关 , 形成 了以 0 1 3 9 . 7 a i m 尾管 完井 的 四开 制高 效钻 井 技术 , 有效降低 了钻井复杂事 故率 , 提高 了机 械钻速 , 大 幅度
应性 差 、 气水关 系复杂 、 气体钻井提速工 艺应用受 限 , 导致钻
井 时效低 ; 陆相深部须 家河组 地层厚 ( 约3 0 0 0 I I 1 , 较元 坝须 家河 组厚 2 0 0 0 m左右 ) 、 岩石致密可钻性差 ( 6—8级) , 钻头 行程进尺 短( 平均约 8 0~1 0 0 m) , 机械钻速低 ( 平均约 0 . 8~ 1 . 0 m / h ) , T S 1井 0 2 4 1 . 3 m m井 眼平 均进尺仅 5 0— 6 0 m, 机 械钻速仅 0 . 5— 0 . 8 m / h 。 ( 3 ) 深部地 质 条件 复杂 , 井 漏 卡钻 事故 频发 、 安 全 风险 高 。海相地层 马鞍 塘 一雷 口坡 组地 层破碎 、 节 理发 育 、 非均
1 . 1 MP a / 1 0 0 m) 、 高 温 高含 硫 、 陆相 地 层 特 别 是 须 家河 地 层 厚 度 大 ( 约3 0 0 0 n l , 较 元坝厚 约 2 0 0 0 m) 、 岩 石 致 密
可钻 性差 ( 6~ 8级 ) , 且 海相 地层破碎 、 非均质 性 强等特 征 , 同时存 在机 械钻 速低 ( 仅 1 . 4 7 m / h ) 、 钻 井周期 长 ( 达
层复 杂可钻性差 、 多压力系统 、 高温高含 硫等诸 多难题 , 完钻
直探 井平均完钻井深 6 1 8 6 . 8 0 i, a 存 在机 械钻 速低 ( 仅 1 . 4 7 m / h ) 、 钻井周期长 ( 4 1 9 . 7 2 d ) 、 建井成本高等 问题 , 严重制约 了海 相深 部油气 资源 规模 化 开发 进程 一 。为 了加 快 海相 雷 口坡气 藏规模化开发进程 , 本文针对 金马 一鸭子河构 造复 杂地 质环境及 钻井工程 问题 , 围绕 “ 优质 、 安全 、 高效” 开 展科
川西梓潼凹陷中下侏罗统气藏成藏条件

川西梓潼凹陷中下侏罗统气藏成藏条件董军;蔡李梅;何秀彬;李斌;张帆;王浩宇;谢佳彤【摘要】探讨川西梓潼凹陷中下侏罗统气藏的成藏条件,为区域气藏预测提供依据。
对中下侏罗统气藏成藏主控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下侏罗统暗色泥质岩生烃能力较弱,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第五段泥页岩层是该区侏罗系气藏的气源;侏罗系储层总体属于低孔低渗储层;以构造-岩性圈闭为主,须五地层在绵阳-江油-剑阁地区存在一条NE-SW 向的尖灭线,易形成上超尖灭岩性气藏、不整合面相关气藏。
研究区中下侏罗统气藏成藏主要控制因素为:储渗条件较好的储层和规模较大、形成较早的古隆起背景上的圈闭。
勘探证实该区中下侏罗统具有潜在的前景,其中低幅凹中隆起区为中下侏罗统有利勘探区。
%This paper approaches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of the Lower-Middle Jurassic gas reservoir in the Zitong depression of west Sichuan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predicting regional gas pools.Through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of the gas reservoir,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shale bed in Member 5 of Upper Triassic Xujiahe Formation is the main source rock of the Lower-Middle Jurassic gas reservoir.The dark argillaceous rock of Lower Jurassic is weak in the abilityof generating hydrocarbon.The Jurassic reservoir overall has low 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ity,the structural-lithologic traps are main conditions for gas accumulation,and there is a NE-SW pinch-out line in the Mianyang-Jiangyou-Jiange area which is easy to form the super pinch-out lithologic gas reservoir.The reservoir with high porosity and high permeability and the earliest trap formed on uplift are main controllingfactors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The Jurassic reservoirs in the low amplitude uplifted area hav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so their exploration potential is large.【期刊名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8页(P188-195)【关键词】梓潼凹陷;中下侏罗统;成藏条件;勘探前景【作者】董军;蔡李梅;何秀彬;李斌;张帆;王浩宇;谢佳彤【作者单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610059;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 610041;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 610041;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成都 610041;西南石油大学地质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 610500; 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4;西南石油大学地质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 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地质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 610500;西南石油大学地质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 6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1梓潼凹陷位于川西拗陷北部向东与川中隆起的过渡地带,北部毗邻龙门山-米仓山构造带,东南与八角场构造相邻,西北与中坝潜伏构造相邻,总体构造面貌表现为“两隆夹一凹”的构造格局[1]。
川西坳陷鸭子河构造致密砂岩储层特征研究

川西坳陷鸭子河构造致密砂岩储层特征研究
徐波;杨欢;贵健平;张娟;王传峰;刘凯波
【期刊名称】《吐哈油气》
【年(卷),期】2010(015)002
【摘要】储层特征认识不清已成为制约川西坳陷鸭子河构造致密砂岩气藏勘探的
瓶颈。
文章结合储层矿物成分、微观孔隙和物性实验结果,对川西坳陷鸭子河构造致密储层的岩性、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并对研究区储层进行了分类评价。
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储层主要属Ⅱ类,具有低产油气能力,Ⅰ类储层为勘探的主要目标,在平面上相对集中于92、95并区,在剖面上发育于叠置河道的厚层砂体中。
【总页数】4页(P228-231)
【作者】徐波;杨欢;贵健平;张娟;王传峰;刘凯波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2
【相关文献】
1.川西坳陷丰谷构造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 [J], 刘春富;刘树根;赵霞飞;陈杨
2.川西坳陷鸭子河构造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微相研究 [J], 庞宏磊;李德敏
3.四川盆地非常规储层特征研究——以某构造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为例 [J], 丁
圣斌;龙一慧;百成钢;周瑞琦
4.川西坳陷中段丰谷构造须家河组二段致密砂岩储层油气预测方法研究 [J], 叶泰然;黄勇;王信;王长城
5.川西坳陷鸭子河构造上三叠统须二段储层评价 [J], 庞宏磊;李德敏;孟祥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
聪
林
图1 Y 井 须家 河组 岩 石 实 测 抗 压 强 度 与 预 测 值 拟 合 关 系
由于 须家河组 岩样代 表性不 够 , 若采 用实 验数据 直
通过相 同方 法 , 建立 了抗 张强 度 、 抗剪强度、 岩石 弹
接拟合得出抗压强度预测模型, 误差较大, 因此本次研 究直 接采 用实验数 据对前 期预测 模型进 行修 正 。
— —
根据压裂及高压注入压力数据 , 可利用上式计算地 应 力数据 。关键在 于确 定 准确 的破 裂 压 力 和 闭合 应 力 或 者最小 主应力数 值 。 根据 压 降曲线 计 算 出 Y 井最 大 、 最 小 水 平 主 应 力
如表 3 所示 。
地层 垂深 , m;
g —— 重力加 速度 , m/ s ; S —— 垂 向地 应力梯 度 , MP a / 1 0 0 m。 利用密 度测井 曲线 分 别建 立 了鸭子 河 构 造须 家 河 组地 层垂 向应力梯 度计算公 式 。
表 1 鸭子 河构 造 须 家 河 组 砂岩 岩样
修正后 的预测模型为 :
Co 一9 E+ 1 0 At 一 - 。 。 0 +9 0 . 6 7 2
Y井须 家河组 岩 石实 测 抗 压强 度 与 预 Βιβλιοθήκη 值 拟 合 关 系如 图 1 所示。
言
地层条件 砂岩三轴力学测试 结果
采用 鸭子河 须家 河组试 验数 据进行 修正 , 建立 了抗
压强 度校 正关 系式 :
实 测一 0 . 0 0 0 1 × 预 测+ 9 0 . 6 7 2
导工程设计、 施工, 保障工艺措施 的针对性 和合理 性。 文 章通过 对鸭子 河构造须 家河组 岩石力 学 、 地应力参 数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1 0 — 3 0 修 回 日期 : 2 0 1 2 一 u一 2 3
性模量与泊松 比等岩石力学参数的预测模型, 如表 2 所
示。
第一作者简介 : 彭红利( 1 9 7 9 一 ) , 女( 汉族 ) , 四川崇州人 , 工程 师, 现从事钻井 工程地质方面研究工作 。
+
’
+
一 一
鸭子河 构造须 家河 组垂 向地应 力 梯 度 如 图 2曲线
所示 。
’
( 5)
+ + 等
式中: s H 、 £ ^ —— 最大 、 最 小水平 地应力 方 向的应 变 ;
2 0 1 3年第 5 期
西部探 矿工 程
4 5
川西 凹陷 鸭子河 构 造 工程 地质 特征 参 数研 究及 对 策
彭红利 , 钟敬敏
( 中石化西 南分公 司工程 技术研 究 院 , 四川 德 阳 6 1 8 0 0 0 ) 摘 要: 岩 石力 学、 地应 力等工程 地质 参数在 油 气田勘 探 开发 中有特 别重要 的指 导作 用。针 对鸭 子河
S 一0 . 0 8 1 4 1 n ( H) +1 . 7 5 1 9 ( 3 )
( 2 ) 计算方法: ①计 算模 型 : 假设 岩 石 为均 质 、 各 向 同性 的线 弹 性 体, 并假 定在沉 积和后 期 地质 构 造运 动 过 程 中 , 地 层 和 地层 之间不 发生相对 位移 , 所 有地层 两水平 方 向的应 变 均为 常数 。由广义 虎克定律得 到[ 1 ] :
的研究 , 较 为 准 确 地掌 握 了改 区块 的 工 程 地 质参 数 特
从而 获得针对 鸭 子河 地 区 须 家 河组 地 层 抗压 强 度
征, 确保了工程设计的有理有据 , 为该地区油气井钻井 、 完井 、 储层 改造等 优化设计 与施工 提供科 学依据 。 1 岩石 力学参数 预测 以抗压 强度为 例 , 鸭子 河构造 须家河 组抗压 强度 试 验数 据如表 1 所示 :
生 时压力 系统存在 如下关 系 :
P, =3 a h 2 一 -a PP +S £ ( 4 )
O " v 一0 . 0 0 1 ×I l 0 ( ) ・ g・ c l h
J U
( 1 )
( 2 )
s 一 × 1 0 0
J J
式 中: —— H 垂深 处垂 向地应力 大小 , MP a ; 1 0 ( ^ ) ——地 层密 度 函数 , g / c m3 ;
及施 工所需 的基 础参 数依据 , 其预测 准确程 度关 系到安
于声波 时差 的岩石 抗压强 度预测 模 型 :
C o 一9 E 1 4 At 一 。 ・ 。 。 。 。
全优快钻井、 完井及油气层保护 、 油气层改造等一系列 问题 。 . 弄清岩石力 学 特征 、 地 应 力分 布 特 征 , 能有 效 指
构造 须家河组 , 以 实验 测定为基 础 , 结合矿 场资料 , 建立 了该 区块岩石 力 学 、 地应 力等 工程地 质参数 预
测模 型和剖 面 ; 利 用成像 测井 资料 分析 了鸭 子河 须家河组 地应 力方 向。根据研 究成果 , 提 出 了针对 性
技 术对 策 , 为钻 井设 计 、 支撑性 选择 、 欠 平衡 钻 井方 案 、 储 层 改造 选层 等 优 化 设计 与 施 工提 供 科 学依
4 6
西 部探矿 工程
2 0 1 3年第 5期
一 g 。 0
根据 地层沉 积特征 , 垂 向地应 力 随着地层 密度 和深 度 而变化 的 , 使 用密度 测井资 料分析 垂 向地 应力公 式如
下:
rH
( 1 ) 原理 及方 法 。根据 水力 压 裂原 理 , 水 力 裂缝 产
据。
关键 词 : 工程 地质 ; 岩 石 力学 ; 地 应力 中图分类号 : T E l 2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4 -5 7 1 6 ( 2 O 1 3 ) 0 5 一O 0 4 5 ~0 4 地 层岩石 力学 、 地应 力等 工程地 质参数 是工程 设计 在前 期研究 中 , 已建立 邻近研 究 区块 的新场 构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