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科版八年级 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课件)
合集下载
测量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课件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其中18.4 cm是准确值,0.03 cm是估计值。 不同的同学估计值可能不同。
(先师友独立学习→再师友交流→后全班交流)
阅读课本p13,思考什么是误差,产生
原因和减小方法是什么?
1、误差: 测测量量值值和和真准实确值值
之
间必然存在的差异就叫误差。
2、误差的来源: (1)测量时,估读不可能非常准确。(人 为因素) (2)仪器本身不精确 。(工具本身因素) (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环境因素)
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 误差。
米,1.44厘米,根据记录分析,刻 8厘米 B、1.
0 cm 1
2
3
4
1s=1000ms 1ms=1000us
5
6
7
8
9
10
思考:最后一位的数字8可以读作7或者6吗?
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 测量结果 C.149.6 mm D、147.
单位换算: 数不变 进率进来 单位换 单位换算步骤:
1.将原有数字写成科学计数法。 2.乘以现有单位到目标单位的进率。 3.将现有单位换成目标单位。 4.进行数学化简,写成标准科学计数法。
友情提示: (先师友独立学习→再师友交流→后师友展示)
5、感受长度单位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刻度尺上1m、
1 dm、1cm的长度。
9.指出图中测量长方体长度的三种使用 方法中的错误。
(a)
;
(b)
;
(c)
;
10、如下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 物体长度,就分度值而言,______刻度 尺更精确些.其读数为__________ cm , 其中放置不正确的是_________刻度 尺.
(先师友独立学习→再师友交流→后全班交流)
阅读课本p13,思考什么是误差,产生
原因和减小方法是什么?
1、误差: 测测量量值值和和真准实确值值
之
间必然存在的差异就叫误差。
2、误差的来源: (1)测量时,估读不可能非常准确。(人 为因素) (2)仪器本身不精确 。(工具本身因素) (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环境因素)
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 误差。
米,1.44厘米,根据记录分析,刻 8厘米 B、1.
0 cm 1
2
3
4
1s=1000ms 1ms=1000us
5
6
7
8
9
10
思考:最后一位的数字8可以读作7或者6吗?
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 测量结果 C.149.6 mm D、147.
单位换算: 数不变 进率进来 单位换 单位换算步骤:
1.将原有数字写成科学计数法。 2.乘以现有单位到目标单位的进率。 3.将现有单位换成目标单位。 4.进行数学化简,写成标准科学计数法。
友情提示: (先师友独立学习→再师友交流→后师友展示)
5、感受长度单位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刻度尺上1m、
1 dm、1cm的长度。
9.指出图中测量长方体长度的三种使用 方法中的错误。
(a)
;
(b)
;
(c)
;
10、如下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 物体长度,就分度值而言,______刻度 尺更精确些.其读数为__________ cm , 其中放置不正确的是_________刻度 尺.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 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
新知探究
1888年,科学家们 制造了一个国际通用的长 度基准——“米原器”, 作为各国测量1米的基准。
“米原器”
米的基准现在已改用光 在2997192458秒内在真空中 传播的距离来精确确定
新知探究 4. 常用长度单位间的关系
进行单位换算时,数字保持不变,乘以(或除以)
随堂小测
1.读出物体的长度。
2.76 cm
1.87 cm
随堂小测
2.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 选用哪种规格的尺最合适( A )
A.量程0~3m,分度值1mm B.量程0~10m,分度值1dm C.量程0~30cm,分度值1mm D.量程0~15cm,分度值0.5mm
随堂小测
3.如图甲所示停表的读数是 3min48s
解:L5是错误的,剔除后被测物体的长度求平均值。
随堂小测
5. 填入正确的单位。 某人高为 1.67( m ) 头发丝直径约 0.07( mm ) 一层楼房高约 30( dm ) 珠穆朗玛峰高约 8 844.43( m ) 钢笔长约 0.15( m )
课堂小结
;
如图乙所示停表的读数是 1min50s
。
随堂小测 4.某同学用最小刻度为1 mm的刻度尺,先后测量同一个物 体的长度,依次记录数据如下:L1 =1.42 cm,L2=1.42 cm,L3 = 1.43 cm,L4=1.44 cm,L5 =1.54 cm,那么物体的长度为 ( D ) A.1.41 cm B.1.42 cm C.1.4275cm D.1.43 cm
新知探究
知识点3 误差
1. 误差是指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 误差产生的原因
【教科版】2018年物理八上:1.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ppt课件

5.某同学用一把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来测量物 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为17.81cm、17.82cm、 17.83cm和17.58cm,其中错误的是( D )
A.17.81cm
C.17.83cm
B.17.82cm
D.17.58cm
解析:17.58 cm与17.81 cm、17.82 cm、 17.83 cm这三个数相比,测量结果偏差大, 所以其中错误的数据是17.58 cm.选D.
为了更准确的认识周围的世界,把握事
物的特点,我们发明工具,帮助我们测量.
根据以上几幅图可以看出,我们凭感觉判 断物体的大小有时是错误的,那么怎样才能判 断准确呢?这就需要使用测量工具了.要科学 地进行测量,就需要有一个公认的标准量作为 比较的依据.这个标准量叫做单位. 下面我们来学习最基本的测量-------长度测量.
活动一:物质鉴别---铅球是铅做的吗? 上述实验方案中,因哪步操作造成实 验误差较大?
铅球被取出时会带出一些水,V会偏大, 结果密度值偏小 在不增加其他器材的情况下你的改 进方案是:
V2
V1
活动二: 测量密度---测量砖块的密度 如何测量吸水物体的体积 吸足水 包保鲜膜 涂防水涂料 或用排砂法
解析:由记录结果可知,倒数第二位的数 字9和3所对应的毫米单位为刻度尺的最 小分度值,即1 mm.故选A.
4.小明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分别是: 7.50 cm、7.51 cm、7.53 cm则这个物体的长度是 ( B ) A.7.50 cm C.7.52 cm B.7.51 cm D.7.53 cm
哈雷彗星彗尾的长度1012米
2.正确使用刻度尺
(1)会认:使用前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 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零刻度线 量程
《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PPT课件 教科版物理

3.如图所示,用两根刻度尺A、B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A尺 的读数是__3_.3_0__c_m,B尺的读数是_3_._3_c_m_,造成测量值不同的原 因是__刻__度__尺__的__分__度__值__不__同___。
国际“米原器”的两件复制品
规定了长度、质量、时间等物理量的基本单位。
讲授新课
3.长度的单位: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他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km dm cm mm 微米 纳米 μm nm
1m 1 dm 1 cm
讲授新课
(3)换算关系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59 0 31
57 28
14 13
0
1 2
2
26 12
3
55
11
4
10
5
24
9876
53
33
4
35
6
37
22
8
51
39
20
10
49
41
18 47 16 45 14 43 12
课堂小结
测量:实验 探究的重要
环节
长度的测量
单位:m、km、cm等 测量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时间的测量
第一章
八年级物理(JK) 教学课件
走进实验室
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通过上面几幅图片,我们发现目测是不太可 靠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出 正确的判断呢?
国际“米原器”的两件复制品
规定了长度、质量、时间等物理量的基本单位。
讲授新课
3.长度的单位: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他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km dm cm mm 微米 纳米 μm nm
1m 1 dm 1 cm
讲授新课
(3)换算关系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 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59 0 31
57 28
14 13
0
1 2
2
26 12
3
55
11
4
10
5
24
9876
53
33
4
35
6
37
22
8
51
39
20
10
49
41
18 47 16 45 14 43 12
课堂小结
测量:实验 探究的重要
环节
长度的测量
单位:m、km、cm等 测量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时间的测量
第一章
八年级物理(JK) 教学课件
走进实验室
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通过上面几幅图片,我们发现目测是不太可 靠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出 正确的判断呢?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1.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共34张PPT)

当堂训练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测量单位是 ,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
2、进行下列单位换算。
8.75m=
mm=
km
5.86×106cm
m=
mm
3、下列各式中表达正确的是( ) A、7.2m=7.2×100=720cm B、7.2m=7.2m×100=720cm C、7.2m=7.2×100cm=720cm D、7.2m=7.2m×100cm=720cm
新知学习
四、误差
注意: 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除, 只能尽量的减小。
2、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 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 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应该发生 的,是可以避免的。
新知学习
四、误差
3、减小误差的方法
(1)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来减小误差; (2)改进测量方法减小误差; (3)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A. 1.000m B. 1.007m C. 0.985m D. 0.987m
当堂训练
5、四位同学用分度值为1分米的同一把刻度尺 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中错误的测量数据 是( )
A. 4.5dm B. 45cm C. 0.45m D. 45mm
6、1.60×106μm可能是( A. 一个人的高度 C. 一个篮球场的长度
(2)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5、记: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及时反馈 读出下图红色物体的长度:
该物体的长度为:17.80cm
及时反馈 读出下图红色物体的长度:
该物体的长度为:12.75cm
及时反馈 读出下图红色物体的长度:
该物体的长度为:3.60cm
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同步授课课件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

先“换”
后“算”
物理量的原数字不变, 原单位与换用单位之 间进行等量代换
将各物理量单位 前的数字进行化 简运算
新知讲授
总结
新知讲授
思考
实验:测量长度
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
新知讲授
视察
视察: 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新知讲授 1.视察刻度尺
零刻度线
量程
单位
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km dm cm mm
微米 μm
纳米 nm
1m
1 dm 1 cm
新知讲授 (2)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每下一级扩大
m
10倍
dm
km m
cm mm
每下一级扩大 1
(3)单位换算方法步骤:先“换”后“算”:不改变数字,利用 等量代换将单位换算成我们需要的单位,之后进行数字化简计算。
停表的使用方法 误差与错误的区分:错误可以避免,误差 不可以避免,只能减小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课堂练习
考点一:长度的测量与估测 典型例题 1 1.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中学生的身高1700 mm ; (2)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cm ; (3)人眨一次眼经历的时间大约0.4 s 。
新知讲授
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
小盘数字表示分 一圈的最大读数15min。
此时读数为 【1min39.8s】
大盘的分度值是0.1s; 大盘数字表示秒 一圈的最大读数30s。
新知讲授
活动:测量心率
课堂总结
长度的 测量
测量
时间的 测量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科版上册1-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课件

__7_×m10.-5 • 给下列数据填上单位:某同学身高
1.65__m__,课桌的长度是60.0 __, c课m 本的长度是255.0_____;地mm球的半 径是6.4×103______. km
1、常用的测量工具是 刻度尺。
2、其它长度测量工具还有游标卡 尺、千分尺等。
观察:
零刻度线
单位
观察:
2.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 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 的。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3、减小误差的方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来减小 误差;
(2)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 误差。
例题:多次测量得到课本宽为184.3mm、 184.2mm、 184.5mm、 184.4mm、则课 本的宽为多少?
停表
3.读数训练
0
59
31
28 57
14 0 1
13
2
2
26
12
3
55 24
11
4
10
5
9 8 76
53
33 4 35
6
37
22 51
20
49 18 47 16
8 39
10 41 12 43 45 14
0
59
31
28 57
14 0 1
13
2
2
26
12
3
55 24
11
4
10
5
9 8 76
53
33 4 35
换算关系:
• 1 km=103m • 1 cm=10-2m • 1μm=10-6m
1 dm=10-1 m 1 mm=10-3 m 1 nm=10-9m
1.65__m__,课桌的长度是60.0 __, c课m 本的长度是255.0_____;地mm球的半 径是6.4×103______. km
1、常用的测量工具是 刻度尺。
2、其它长度测量工具还有游标卡 尺、千分尺等。
观察:
零刻度线
单位
观察:
2.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 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 的。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3、减小误差的方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来减小 误差;
(2)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 误差。
例题:多次测量得到课本宽为184.3mm、 184.2mm、 184.5mm、 184.4mm、则课 本的宽为多少?
停表
3.读数训练
0
59
31
28 57
14 0 1
13
2
2
26
12
3
55 24
11
4
10
5
9 8 76
53
33 4 35
6
37
22 51
20
49 18 47 16
8 39
10 41 12 43 45 14
0
59
31
28 57
14 0 1
13
2
2
26
12
3
55 24
11
4
10
5
9 8 76
53
33 4 35
换算关系:
• 1 km=103m • 1 cm=10-2m • 1μm=10-6m
1 dm=10-1 m 1 mm=10-3 m 1 nm=10-9m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课件

甲
乙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
×
×
0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数据解释:
数值
单位
2.7 8cm
准确值
估计值
分度值的作用:
分度值: 1mm 长 度: 2.78cm
(2.72-2.79cm)
分度值: 1cm 长 度: 2.7cm
(2.5-2.9cm)
误差:
1.定义: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就叫误差. 2.误差的来源 (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Insert Text Here
0 0 0 32 054321 0987654321
Hours
Minutes
Seconds
Insert Text Here
0 0 0 21 054321 0987654321
Hours
Minutes
Seconds
Insert Text Here
0 0 0 10 054321 0987654321
小组实验:
请小组内的同学,运用组内已经准备好的测量 工具测量物理教科书的长、宽、厚。小组内讨 论以后,将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里面,同时将 你在测量过程中遇见的问题一并记录。
长
宽
厚
遇见问题
Insert Text Here
0 0 0 43 054321 0987654321
Hours
Minutes
Seconds
单位:m、km、cm等 测量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长度的测量
误差
误差与错误的区分:错误可以避免, 误差不可以避免,只能减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停表
3.读数训练
59 57 28 13 12 11 10 9 8 7 6 0 14 0 31
1
2
2 3 4 5
33
4 35 6
26
55 24 53 22 51 20 49 18 47
37
8 39 10 41 12 16 45 14 43
59 57 28 13 12 11 10 9 8
0 14 0
, ) )
同学们再见
1min=60s
常用的测量工具:钟表
实验室测量时间的仪器:停表。 停表停表的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时,按动转柄启动,再按转柄停止;按 复位键回零。
电子停表的使用
按右键启动,再按右键停止;按左键回零。
大表盘一周量度的
时间是 60s ,分 度值是 1s ; 小表盘一周量度的 时间是 60min ,分 度值是 1min ; 10s 当前示数是_____
31
1
2
2 3 4 5
33
4 35 6
26
55 24 53 22 51 20 49 18 47
7
6
37
8 39 10 41 12 16 45 14 43
小结
1、长度的国际主单位是:米 符号为m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看”、“放”、“读”、“记” 3、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 (1)累积法 (2)平移法(辅助工具法) (3)替代法 (4)滚轮法 4、误差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 误差。 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2、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3、误差不是错误,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4、减小误差的方法 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来减小误差;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 误差。
五、测量时间
石英 钟
停 表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
秒 符号: s
其它单位:年、月、日、时(h)、分(min) 单位换算: 1h=60min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
测量是实验的重要环节
1、测量的必要性
1.swf
通过上面视频观察,我们发 现目测是不太可靠的,有的甚至 是错误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出正确的 判断呢?
2、从木工尺到米原器 ——统一测量标准的重要性
1888年科学家制造了一个国际通用的长度 基准------米原器,作为各国测量1米的基准。
1μm 10-6 m 练习: (1)2.5 m= (2)15nm= 1nm=10-9 m cm = mm=
μm
km
5、感受长度单位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刻度尺上1dm、 1 cm、1mm的长度。 (2)请一个同学用手比划一下1m、1dm 和1cm的长度。
练习:
在下面的数字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 (1)教室的高度大约是4 , (2)课桌的高度大约是75 , (3)一个中学生的高大约是15.5 (4)一个一元硬币的厚度大约是2
三、几种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辅助工具法) 如:测量硬币的直径 (3)替代法 如:测量一条曲线的长度 (4)滚轮法 如:测量操场的长度 观看《长度的测量》
累积法
测纸厚,细丝直径
1
平移法(辅助工具法)
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
, 。
观看《正确使用刻度尺》
2.swf
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三看”、“三放”、“读”、“记”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两部分组成。 使用其他测量工具测量之前也要注意观察。 2、科学测量的要点: 合理选择测量仪器、 正确操作和读数、 科学处理数据。
测量中的基本概念
1 . 量程: 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叫量程. 刻度尺越长,量程越大,一次测量的长度越 长. 2 . 分度值: 刻度尺上的最小刻度值. 它决定着测量的准确程度,分度值越小,结果 越准确.
3、长度的单位 1960年,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了国际单位 制(SI),规定了长度、质量、时间等物理 量的基本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米,符号为m. 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 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4、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1km=103 m 1dm=10-1 m 1 cm =10-2 m 1mm 10-3 m
替代法
测较短的曲线,例如地图册上的铁路 线长 测较长的曲线例如运动场的跑道
滚轮法 适于测较长的曲线例如运动场 的跑道
课堂活动
练习测量长度
◆
四、误差
1、实验探究: 同桌同学用同一把毫米刻度尺测量同一 本物理课本的宽度,各自记录测量结果。 注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分析比较几组同学的测量结果 如:18.43 cm 其中18.4 cm是准确值,0.03 cm是估计值。 不同的同学估计值可能不同。
量程
零刻度线
分度值
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尺越小 选尺: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 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 尺.
例如:现有卷尺(分度值1cm)和卡尺(分度值 0.1mm)根据需要选择测量下述物体所用的工具: 1、测量跳远长度需用_________. 2、测量铜丝的直径需用_________.
练习
1.下图是测量一木块长度的示意图。刻度尺
的分度值是_________,物体的长度是 _________________cm。
练习
2.某同学进行测量记录时因粗心漏掉了单位,
请你补上:物理教科书的厚度为8.2 课桌的宽度为0.65 。 3.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最接近于( 1元硬币的厚度最接近于( A.2 μm B.2 cm C.2 mm D.2dm
3.读数训练
59 57 28 13 12 11 10 9 8 7 6 0 14 0 31
1
2
2 3 4 5
33
4 35 6
26
55 24 53 22 51 20 49 18 47
37
8 39 10 41 12 16 45 14 43
59 57 28 13 12 11 10 9 8
0 14 0
, ) )
同学们再见
1min=60s
常用的测量工具:钟表
实验室测量时间的仪器:停表。 停表停表的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时,按动转柄启动,再按转柄停止;按 复位键回零。
电子停表的使用
按右键启动,再按右键停止;按左键回零。
大表盘一周量度的
时间是 60s ,分 度值是 1s ; 小表盘一周量度的 时间是 60min ,分 度值是 1min ; 10s 当前示数是_____
31
1
2
2 3 4 5
33
4 35 6
26
55 24 53 22 51 20 49 18 47
7
6
37
8 39 10 41 12 16 45 14 43
小结
1、长度的国际主单位是:米 符号为m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看”、“放”、“读”、“记” 3、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 (1)累积法 (2)平移法(辅助工具法) (3)替代法 (4)滚轮法 4、误差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 误差。 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2、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3、误差不是错误,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4、减小误差的方法 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来减小误差;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 误差。
五、测量时间
石英 钟
停 表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
秒 符号: s
其它单位:年、月、日、时(h)、分(min) 单位换算: 1h=60min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
测量是实验的重要环节
1、测量的必要性
1.swf
通过上面视频观察,我们发 现目测是不太可靠的,有的甚至 是错误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出正确的 判断呢?
2、从木工尺到米原器 ——统一测量标准的重要性
1888年科学家制造了一个国际通用的长度 基准------米原器,作为各国测量1米的基准。
1μm 10-6 m 练习: (1)2.5 m= (2)15nm= 1nm=10-9 m cm = mm=
μm
km
5、感受长度单位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刻度尺上1dm、 1 cm、1mm的长度。 (2)请一个同学用手比划一下1m、1dm 和1cm的长度。
练习:
在下面的数字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 (1)教室的高度大约是4 , (2)课桌的高度大约是75 , (3)一个中学生的高大约是15.5 (4)一个一元硬币的厚度大约是2
三、几种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辅助工具法) 如:测量硬币的直径 (3)替代法 如:测量一条曲线的长度 (4)滚轮法 如:测量操场的长度 观看《长度的测量》
累积法
测纸厚,细丝直径
1
平移法(辅助工具法)
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
, 。
观看《正确使用刻度尺》
2.swf
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三看”、“三放”、“读”、“记”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两部分组成。 使用其他测量工具测量之前也要注意观察。 2、科学测量的要点: 合理选择测量仪器、 正确操作和读数、 科学处理数据。
测量中的基本概念
1 . 量程: 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叫量程. 刻度尺越长,量程越大,一次测量的长度越 长. 2 . 分度值: 刻度尺上的最小刻度值. 它决定着测量的准确程度,分度值越小,结果 越准确.
3、长度的单位 1960年,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了国际单位 制(SI),规定了长度、质量、时间等物理 量的基本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米,符号为m. 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 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4、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1km=103 m 1dm=10-1 m 1 cm =10-2 m 1mm 10-3 m
替代法
测较短的曲线,例如地图册上的铁路 线长 测较长的曲线例如运动场的跑道
滚轮法 适于测较长的曲线例如运动场 的跑道
课堂活动
练习测量长度
◆
四、误差
1、实验探究: 同桌同学用同一把毫米刻度尺测量同一 本物理课本的宽度,各自记录测量结果。 注意: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分析比较几组同学的测量结果 如:18.43 cm 其中18.4 cm是准确值,0.03 cm是估计值。 不同的同学估计值可能不同。
量程
零刻度线
分度值
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尺越小 选尺: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 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 尺.
例如:现有卷尺(分度值1cm)和卡尺(分度值 0.1mm)根据需要选择测量下述物体所用的工具: 1、测量跳远长度需用_________. 2、测量铜丝的直径需用_________.
练习
1.下图是测量一木块长度的示意图。刻度尺
的分度值是_________,物体的长度是 _________________cm。
练习
2.某同学进行测量记录时因粗心漏掉了单位,
请你补上:物理教科书的厚度为8.2 课桌的宽度为0.65 。 3.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最接近于( 1元硬币的厚度最接近于( A.2 μm B.2 cm C.2 mm D.2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