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效果对比

合集下载

奥美拉唑与雷贝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临床疗效比较

奥美拉唑与雷贝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临床疗效比较

奥美拉唑与雷贝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临床疗效比较黄俊民【摘要】目的对奥美拉唑与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为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7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奥美拉唑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与雷贝拉唑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奥美拉唑组的总有效率为74.36%,雷贝拉唑组的总有效率为94.87%,雷贝拉唑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要明显高于奥美拉唑,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5(009)024【总页数】2页(P113-114)【关键词】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作者】黄俊民【作者单位】475000 杞县中心医院西医内科【正文语种】中文消化性溃疡是指胃及十二指肠的溃疡,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周期性疼痛、反酸、嗳气,严重者可出现呕血及黑便,治疗不及时引起消化道出血、穿孔,危及患者的生命。

目前,由于生活压力的加大及生活节奏的加快,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此病的治疗,临床上仍然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治疗此病的药物众多,临床疗效不尽相同。

其中奥美拉唑及雷贝拉唑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药物,但对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研究的相对较少[1],为探讨奥美拉唑与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作者对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7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资料为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7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电子胃镜检查,并确诊为消化性溃疡。

所有患者均自愿加入实验,实验前签署自愿实验同意书。

排除消化性溃疡大出血、胃癌、消化道穿孔及对本次实验药物过敏的患者。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及抑酸作用比较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及抑酸作用比较
参考文献 [ 1 ] 朗景和. 迎接子宫颈癌预防的全球挑战与机遇 [ J ]. 中华妇产科杂
志 , 2002, 50 (3) : 8 - 10. [ 2 ] 钱德英. 阴道镜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 [ J ].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
杂志 , 2003, 19 ( 3) : 137 - 139. [ 3 ] 宋学红. 子宫颈病变诊治技术的进展 [ J ]. 现代妇产科进展 , 2003, 13
(收稿日期 : 2008 - 04 - 05)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128·
Jou rna l of C lin ical and Experim en ta l M edicine V ol. 7, N o. 5 M ay. 2008
杆菌感染是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幽门螺杆菌是溃疡复发的一个主 要原因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 ,含质子泵抑制药联用两种抗菌药的 “三联 ”一周疗法 ,能迅速缓解溃疡症状 ,促进溃疡愈合 ,被普遍 作为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一线方案 。
规 ,肝肾功能 ,心电图 。
表 2 白天和夜间 pH > 3 幽门螺杆菌检测 每例患者行胃镜检查 ,并取胃窦部组织 2块 ,一块用 10%甲醛溶液固定 ,常规石蜡切片 ,用银染色法染 色 ;另一块行快速尿素酶检查 , 部分可疑者采用 14 C 呼气试验 。 两项检查均阳性确定患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复查时两项试验均 阴性则确定幽门螺杆菌已被清除 。 1. 4 观察项目 1. 4. 1 症状评定标准 对患者的上腹痛 ,返酸 ,上腹烧灼感等症 状进行评估 ,标准如下 : 0分 :无症状 ; 1分 :轻度 ,患者需提醒才注 意到症状 ; 2分 :中度 ,有症状但不影响日常生活 ; 3分 :重度 ,有症 状且影响日常生活 。 1. 4. 2 胃镜下评定标准 [2 ] ①完全愈合 :溃疡愈合 ,周围炎症全 部消失 ; ②基本愈合 :溃疡愈合 ,周围仍有炎症 ; ③有效 :溃疡面缩 小 50﹪以上或溃疡减少 ; ④无效 :溃疡缩小不到达 50%或无变 化和加重 。 1. 5 胃内 pH值检测 应用 pH 7. 01 和 1. 07的标准液 ,校正电 极 ,然后将 pH电极经鼻插入胃内 ,根据记录仪显示 pH确定电极 的位置 ,当 pH大于 4时 ,电极位于食管内 ,继续插入电极 ;当显 示 pH小于 2时 ,表明电极位于胃内 ,然后将电极轻轻拉出 ,同时 观察记录仪 pH变化 ;当 pH为 4时 ,确定电极位于食管括约肌上 方 ,再将检测电极继续插入 10 cm固定 。电极可能放置于贲门下 10 cm 处胃体上段 ,观察胃内 pH变化 。白天记录时间 ( 09∶00~ 22∶00) ,夜间记录时间 (22∶00~08∶00) 。 1. 6 统计学处理 疗效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和 t检验分析 。抑酸 效应采用均数 ±标准差 ( x ±s )表示 。 2 结果 2. 1 症状缓解 治疗 1 d 雷贝拉唑组症状缓解 73. 3% ( 22 / 30) ,奥美拉唑组症状缓解 53. 5% (15 /28) ,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 异 ( P < 0. 05) ;治疗第 7 d及结束时雷贝拉唑组症状消失率 83. 3% (25 /30) , 96. 7% (29 /30) ;奥美拉唑组为 82. 1% ( 23 /28) , 96. 4% (27 /28) ,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 P > 0. 05) 。 2. 2 两组溃疡愈合及 Hp 根除疗效比较 治疗结束后 ,复查胃 镜及 Hp检测 ,雷贝拉唑组溃疡愈合 28例 ,有效 2例 ,愈合率 93.

雷贝拉唑三联疗法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

雷贝拉唑三联疗法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
Ab s t r a c t O BJ EC T I V E T o c o mp a r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s b e t we e n r a b e p r a z o l e — b a s e d t ip r l e t h e r a p y a n d o me p r a z o l e — b a s e d t i r p l e t h e r a —
p y f o r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h e l i c o b a c t e r p y l o r i ( H P ) p o s i t i v e p e p t i c u l c e r .M ET H O D S A t o t a l o f 9 0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HP p o s i t i v e p e p t i c u l c e r
Hp 根除率及 药物 不 良反应的差异 。结果
两组用药 l d 后 症状明显改善 ,其 中雷 贝拉唑组 3 0 例 症状缓解f 7 1 . 4 3 %) ,奥 关拉唑
组2 3 例症状缓解( 4 7 . 9 2 %) ,两组 比较 差异显著( 尸 <0 . 0 5 ) ;治疗 7 d 后 ,两组症状改善无 显著差异 >0 . 0 5 ) ;停 药后 4 周 ,雷贝
w e r e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r a b e p r a z o l e — b a s e d a n d o me p r a z o l e — b a s e d t r e a t me n t g r o u p ,w i t h 4 2 a n d 4 8 p a t i e n t s ,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P a t i e n t s

用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对比

用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对比

用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对比
张颖;马瑶
【期刊名称】《当代医药论丛》
【年(卷),期】2018(016)017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应用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和雷贝拉唑组,每组各42例患者.为奥美拉唑组患者应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为雷贝拉唑组患者应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雷贝拉唑组患者嗳气、腹痛及腹胀症状缓解的时间均短于奥美拉唑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美拉唑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7%,雷贝拉唑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二者相比,P<0.01.结论:与应用奥美拉唑相比,应用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能更快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可取得更理想的临床疗效.
【总页数】2页(P154-155)
【作者】张颖;马瑶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医院, 河北张家口 075000;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医院, 河北张家口 07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3.1
【相关文献】
1.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效果对比 [J], 张丽
2.雷贝拉唑钠与奥美拉唑在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方面的效果对比 [J], 周会平;王金桃
3.用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呈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的效果对比 [J], 周志强
4.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的效果对比 [J], 张双如
5.雷贝拉唑以及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对比 [J], 刘春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在胃溃疡治疗中的不同效果

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在胃溃疡治疗中的不同效果

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在胃溃疡治疗中的不同效果摘要:目的:观察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在胃溃疡治疗中的不同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月本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90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法把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

全部患者均开展抗菌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使用雷贝拉唑,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使用奥咪拉唑,比较两组的疗效。

结果:雷贝拉唑治疗胃溃疡的总有效率、黏膜损伤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奥美拉唑(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奥美拉唑(P<0.05)。

结论:胃溃疡应用雷贝拉唑治疗,可明显改善病人的临床表现,其疗效明显好于奥美拉唑,值得推广。

关键词:雷贝拉唑;奥美拉唑;胃溃疡对消化系统而言胃溃疡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变化,本病也逐步提高了发病率,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

临床上治疗该病的机理是遏制胃酸形成和保护胃黏膜,随着抑酸药物的大规模发展,很多药物都可以用于治疗本病,尤其是质子泵抑制剂。

很多临床实践表明,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溃疡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该类药物的类型多样,筛选出有效和安全的药物是临床治疗胃溃疡的重点[1]。

本文用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且比较临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7月-2022年月本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90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法把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

对照组男17例,女28例,年龄在19-71岁,平均(46.45±5.44)岁。

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2-73岁,平均(45.84±4.83)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全部患者开展抗菌治疗,0.5g/次,3次/日,餐前30min,口服;提供胶体果胶铋胶囊避免损害胃黏膜,150mg/次,4次/日,餐前30min,口服。

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提供雷贝拉唑,20mg/次,1次/日,早晨进餐前口服;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提供奥咪拉唑,20mg/次,1次/日,口服。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比较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比较

应发生 。E l 服特 比萘芬联合 外用舍他 康唑乳 膏在缩短 疗程 , 减少 费用 , 提 高依 从 性 和 疗效 , 降 低 复 发 率 等 方 面 显 出优
势 , 值得临床推广 。 4 参 考文献
[ 1 ] 王光超. 皮肤病与性病学 [ M] . 北 京: 科学 出版社 , 2 0 0 2 :
1 资 料 与 方 法
肠溃疡 l 2例 , 复合 性 溃 疡 4例 。 对 照 组 ( 奥 美 拉 唑 加 克 拉 霉
素加阿莫西林 ) 3 3例 , 男1 8例 , 女1 5 例; 年龄 2 0— 7 3岁 , 平均
( 5 1 . 1 ±1 2 . 6 ) 岁; 病 程 7个 月 ~ 9年 , 平均 ( 3 . 3±2 . 7 ) 年; 胃
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 观察组 3 5例采用雷 贝拉唑 + 克拉霉素 +阿莫西林治疗 , 对照组 3 3例采用奥美拉唑加 克拉霉
素 +阿莫西林 , 比较两组临床疗 效。结果 : 观察组 治疗 l d 、 3 d后疼痛 消失率 为 5 1 . 4 %、 6 5 . 7 %, 均 明显高 于对照组 的 1 5 . 2 %、
溃疡 l 8例 , 十二指肠溃疡 1 2例 , 复合性溃 疡 3例。两组在性 别构成 、 年龄 、 病程 、 溃疡类 型等方面 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
( P> 0 . 0 5 ) , 具 有 可 比性 。
1 . 2 治疗方法 : 观察 组给 予雷 贝拉 唑 1 O m g 、 克拉霉素 5 0 0 m g 、 阿莫西林 1 0 0 0 m g口服 , 2次/ d , 7 d为 1 个疗 程 , 疗 程结 束后 继续 口服雷贝拉唑 1 O m g , 1 O : / d , 连服 6 周 。对 照组 给予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比较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比较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比较
常廷民;韩宇;杨盛轩
【期刊名称】《新乡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022)003
【摘要】目的观察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180例消化性溃疡并发疼痛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100例,用雷贝拉唑10 mg,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80例,用奥美拉唑20 mg,每日1次口服,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0.0%和65.0%,有显著差异(P<0.05),4周内溃疡性疼痛消失率分别为100.0%和85.0%,1d内疼痛消失率分别为95.0%和45.0%,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有较好的疗效.
【总页数】3页(P238-240)
【作者】常廷民;韩宇;杨盛轩
【作者单位】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河南,卫辉,453100;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河南,卫辉,453100;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河南,卫辉,453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3.1
【相关文献】
1.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比较 [J], 乐阳
2.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治疗酒精型消化性溃疡疗效比较 [J], 杨士贤;吴
铁镛
3.奥美拉唑与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比较 [J], 郝裕成;尹宛娜
4.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比较 [J], 冯敏玲
5.雷贝拉唑、泮托拉唑、奥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比较 [J], 王清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七日用药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比较研究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七日用药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比较研究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七日用药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比较研究黄 盖,田邦妮,陈五一(湖北省来凤县人民医院,湖北来凤445700) [摘要] 目的 研究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七日用药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方法将150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75例给予雷贝拉唑三联七日用药方案治疗,对照组75例给予奥美拉唑三联七日用药方案治疗,比较2组整体疗效、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情况、负面情绪及躯体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腹胀及腹痛缓解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每日嗳气次数、溃疡面积、HAMA评分、HAMD评分、SAS评分、SDS评分、躯体化评分、强迫症状评分、人际敏感评分、抑郁症状评分、焦虑症状评分、敌对症状评分、恐怖症状评分、偏执症状评分、精神症状评分等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

结论 雷贝拉唑三联七日用药方案有助于改善治疗效果,促进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控制负面情绪和躯体症状,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雷贝拉唑;奥美拉唑;幽门螺杆菌;躯体症状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5.05.015[中图分类号] R57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15)05-0495-03 消化性溃疡是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溃疡性疾病,是十分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的最根本原因是胃黏膜损害性因素与保护性因素比例失去平衡,损害性因素增强而保护性因素减弱,最终导致溃疡的发生[1]。

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消化性溃疡发生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病情迁延难愈的重要因素,因此H.pylori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应兼顾对H.pylori的清除[2]。

在临床实践中,保护黏膜屏障、抑制胃酸分泌是该病主要的治疗方法,奥美拉唑作为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以奥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用药在临床中应用极为广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 应 的情况 。
1 . 4统 计 学 处理
采用 S P S S 1 6 . 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 中的
数 据进 行 分析 ,计量 资料 用 ± S表 示 ,采用 t 检 验 。患 者 治 疗 的总 有效 率 、不 良反应 的发 生率 等计 数资 料用 % 表 示 , 采用 x 检验 。P< 0 . 0 5为差异 具有 统计 学 意义 。
发生率分 3 . 5 7 %。两 组 患 者 不 良反 应 的发 生 率 相 比较 差异 无 统计 学意 义 ( P >0 . 0 5 o
3 讨 论

脑 梗 死 的发 病 率 、复 发 率 、致 残 率 及 致 死 率 均 较 高 , 对 患 者 健康 与生 命 安 全 的威 胁 较 大 【 3 ] 。血 栓 形 成 是 导 致 急 性 脑 梗 死 最 主要 的原 因。在 临 床 上 ,治 疗此 病 的方 法 主要 为 溶栓 、恢 复 梗死 区的血 液循 环 、改 善脑 水肿 、调节 血 压 、 降 血 糖 、调 血 脂 、抗 凝 及 营 养 支持 等 。 奥扎 格 雷 钠 属 于 血
有 效 率 高 于 常规 组 患者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义 ( 尸 <0 . 0 5 o 两 组 患 者 不 良反 应 的发 生 率 相 比较 差 异 无 统计 学 意 义 ( P >0 . 0 5 o 崔 宁 莉 等 的研 究 发 现 ,为 脑 梗 死 患 者 采 用 奥 扎 格 雷 联 合 低 分 子 肝 素 钙 进 行 治 疗 的总 有 效 率 ( 9 3 . 3 3 %) 显 著 高 于 单 用 奥 扎 格 雷 对 此 病 患 者 进 行 治 疗 的 总 有 效 率 ( 7 5 . 0 0 %) 。这 一 结 果 与我 们 的研 究结 果 相 似 。 可见 ,为 脑 梗 死 患 者采 用 低 分 子 肝 素钙 进 行 辅 助 治疗 可 取 得 理 想 的 临 床 效 果 ,而且 不 会 增 加 其不 良反 应 的 发 生率 ,此 法 值 得 在
率为 7 8 . 5 7 %。低 分 子肝 素 钙组 患 者 治疗 的总有 效 率 高于 常 规组 患者 ,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义 ( P <0 . 0 5) 。详 情 见表 1 。
表 1对 两组 患者疗 效 的分 析
2 . 2对 两组 患者发 生不 良反 应 情况 的 分析
在进行治疗
期 间 ,两 组 患 者 中分 别 有 1 例患者 出现轻微的肠道反应 , 其 不 适 的症 状 均 未经 特 殊 治 疗 自行消 失 。低 分 子 肝 素 钙组 患 者 不 良反应 的发 生 率 为 3 . 2 3 %。常 规 组 患 者 不 良反应 的
《 当代医药论丛》C o n t e m p o r a r y M e d i c a l S y m p o s i u m 2 0 1 7 年第1 5 卷 第5 期 ・ 临床 医学 ・
制 药分 公 司 ) 进 行 治疗 ,其 用法是 : 将 8 0 m g 的此 药 加入 到 2 5 0 ml 浓度 为 5 % 的 葡 萄糖 注射 液 中进 行 静 脉 滴 注 ,1 次/ d 。为 低分 子肝 素 钙组 患者 在采 取 常规 治疗 方案 的基础 上加 用低 分子 肝素 钙注 射液 ( 批 准 文号 : 国药 准字 H 2 0 0 6 3 9 1 0 , 生 产单 位 : 河 北 常 山生 化 药 业 股 份 有 限公 司 )进 行 治 疗 , 其 用法 是 : 皮 下 注 射 ,0 . 4 m l / 次 ,1 2 h / 次 。 为两 组 患 者 治 疗 2周为 一个疗 程 , 在 此过 程 中密切观 察其 病情 的变 化情 况 , 动态地 监测 其凝 血指标 ,进 而适 当地 调节 其用 药量 。
2 结 果
2 . 2对 两 组 患者 疗 效 的分 析
在低分子肝素钙组患者 中,
治疗效果 为痊愈 的患 者有 2 O例 (占 6 4 . 5 2 %) ,为 有 效 的
1 . 3观 察 指 标 与 疗 效 判 定标 准
根据 《 脑卒中神经功能
有 9例 (占 2 9 . 0 3 %) , 为 无 效 的 有 2例 (占 6 . 4 5 %) , 其 治 疗 的 总有 效 率 为 9 3 . 5 5 %。 常 规 组 患 者 中 ,治 疗 效 果 为 痊愈的患者有 l 2例 (占 4 2 . 8 6 %) ,为有 效 的 有 1 0例 (占 3 5 . 7 1 %) ,为无 效 的有 6例 (占 2 1 . 4 3 %) ,其 治疗 的总有 效
缺损 程 度 评 分 标 准 》 中相 关 的评 定 标 准将 两 组 患 者 的 疗 效分 为 以下 的级 别 : 1)痊 愈 。经 治疗 ,患者 的 临床 症状 及 体征 全 部消 失 。2 ) 有 效 。经 治疗 ,患 者 的临 床症 状 及体 征 得 到明 显 的改善 。3)无效 。 经治疗 ,患者 的临床 症 状及 体 征 未 得 到 明显 的改 善 ,甚 至 在加 重 。总 有 效 率 =痊 愈 率 + 有 效率 。在对 两 组 患 者进 行 治 疗 的过 程 中观 察 其发 生 不 良
临床上 推广 应用 。 参 考文 献
n ] 陈文 刚 , 刘春 梅 . 醒 脑开 窍 针刺 法 配合 低 分子 肝 素钙 治 疗进 展 性脑梗 死疗 效观 察 [ J ] . 陕西 中医 , 2 0 1 5 , 0 ( 3 ) : 3 5 8 - 3 5 8 , 3 8 2 . [ 2 】 陈清 棠 .脑 卒 中患 者 临床 神经 功 能缺 损程 度 评分 标 准 ( 1 9 9 5 ) [ J ] .中华神经 科杂 志 , 2 01 1 . 2 9 ( 6 ) : 3 8 1 —3 8 3 . [ 3 ] 张宽军 . 血塞 通 、 低 分子 肝素 钙联合 治疗脑梗 死 的临床 观察 [ J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