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炎的临床效果

合集下载

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炎的临床意义

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炎的临床意义

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炎的临床意义作者:陈述良来源:《中外医疗》2012年第07期【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雷贝拉唑对治疗十二指肠炎的临床疗效和意义。

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进行十二指肠炎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入选病例。

按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主要采用雷贝拉唑治疗,使用黄连素辅助治疗。

结果经过治疗,60例患者,共有55例病状得到改善,总有效率为91.67%,治疗组34人,其中痊愈25例,显效8例,有效1例,无效1例,有效率97.1%,对照组21人痊愈13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4例有效率84%,其中治疗前后各项数据和相关体征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治疗发现雷贝拉唑能附着在胃壁细胞表面来抑制胃酸的分泌并附着在细胞壁表面形成十二指肠黏膜的保护膜,促进胃排空,减少胆汁反流,止恶心和呕吐,改善体内微循环,对治疗十二指肠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雷贝拉唑;十二指肠炎;黄连素【中图分类号】R57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08)01(a)-0000-0十二指肠炎是指十二指肠的炎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是临床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主要病状是腹痛、恶心、呕吐等。

雷贝拉唑主要成份为雷贝拉唑钠,化学名为2-{4-(3-甲氧基丙氧基)-3-甲基吡啶-2-基甲亚磺酰基}-1H-苯并咪唑钠,主要作用为抑制胃酸分泌[1],联合黄连素抑制胃肠交感神经,缓解神经血管痉挛从而改善微循环,促进炎症的消除和缓解疼痛。

自从我院使用雷贝拉唑联合黄连素治疗十二指肠炎以来,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进行十二指肠炎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入选病例,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14~65岁,平均年龄28岁,所有病人在入院前均有一定的腹部疼痛、恶心、反酸、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便秘等病状。

消化内镜检查主要为:充血、糜烂、黏膜下血管显露、黏膜粗糙不平等。

雷贝拉唑联合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效果分析

雷贝拉唑联合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效果分析

雷贝拉唑联合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效果分析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效果分析。

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5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对照组。

参照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联合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联合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治疗,最后将两组患者进行疗效的比较分析。

结果:参照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联合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进行治疗,其患者的十二指肠溃疡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统计学差异性显著。

结论:针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治疗,采取雷贝拉唑联合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治疗,具有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溃疡疗效明显、治疗安全性较高、患者溃疡复发率低的临床效果。

标签:雷贝拉唑;奥美拉唑;十二直肠溃疡;效果对比在临床治疗上[1],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主要采用以质子泵为基础的三联疗法为主,治疗机理为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抗生素治疗,通常使用雷贝拉唑联合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等三联方法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治疗,其中左氧氟沙星可降低耐药性,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2]。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5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对照组。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病情情况显示,经胃镜诊断所有患者均为十二肠溃疡(DU),研究对象的溃疡直径范围为(0.6~2.1cm),实行14c尿素酶呼气检测[3]为阳性,同时患者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腹胀感、反酸等症状。

参照组患者为28例,男患者为15例,女患者为13例,男女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1~75岁,男女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3.5±3.51)岁;对照组患者为28例,男患者为16例,女患者为12例,男女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2~74岁,男女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1.5±2.51)岁。

雷贝拉唑在十二指肠溃疡中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雷贝拉唑在十二指肠溃疡中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雷贝拉唑在十二指肠溃疡中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通过对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0 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的患者应用奥美拉唑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雷贝拉唑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差异。

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同对照组患者比较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采用雷贝拉唑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高,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雷贝拉唑;十二指肠溃疡;临床效果;安全性十二指肠溃疡为临床常见疾病,我国十二指肠发病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临床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方案主要包括:黏膜保护剂、抑制胃酸分泌药、胃黏膜保护药等。

雷贝拉唑为咪唑及苯化学衍生物,是口服抗胃酸抑制剂,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得到广泛应用[1]。

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10 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组,讨论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3年1 月〜2014年1 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0 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55 例。

其中实验组男性患者30 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为23〜76岁,平均年龄为(41.92 ± 2.37) 岁,病程为3个月〜9年,平均病程(3.13土0.92)年;对照组男性患者31 例,女性患者24 例,年龄为21 〜77 岁,平均年龄为( 42.81±2.92)岁,病程为2个月〜8年,平均病程( 3.52 ±1 . 1 4 )年。

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为活动期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临床表现为反酸、上腹痛、嗳气等,同时排除多发性溃疡、活动期出血、十二指肠溃疡及器官组织病变等。

两组患者的以上条件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雷贝拉唑钠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48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均服用质子泵抑制剂药物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每晚20mg,连续14d为一疗程,轻度患者1~2疗程,中度2~3疗程,重度3~5疗程。

结果治疗组服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后胃疼、胃胀、烧灼感消失,电子胃镜及幽门螺旋杆菌碳14检测结果正常。

结论雷贝拉唑钠肠胶囊有效治疗十二指肠溃疡,防止病情恶化,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因而认为雷贝拉唑钠肠胶囊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2-0157-01十二指肠溃疡是全球性常见病,肠黏膜被胃消化液自身消化而造成的超过粘膜肌层的组织损伤。

溃疡可发生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其中以十二指肠最为常见,胃酸为强酸性物质,具有较强的侵蚀性;在这些侵蚀因素的存在下,胃肠道仍能抵抗而维持黏膜的完整性及自身的功能,目前认为,正常人的胃十二指肠黏膜的保护机制,足以抵抗胃酸及胃蛋白酶的侵蚀。

但是,当某些因素损害了保护机制中的某个环节就可能发生胃酸及蛋白酶侵蚀自身黏膜而导致溃疡的形成。

当过度胃酸分泌远远超过黏膜的防御和修复作用也可能导致溃疡发生。

近年的研究已经表明,幽门螺杆菌和非甾体抗炎药是损害胃肠保护机制导致溃疡发病的最常见病因,胃酸在溃疡形成中起关键作用。

此外,药物、应激、激素也可导致溃疡的产生,各种心理因素及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是损害十二指肠粘膜屏障是发病的常见原因[1]。

如何阻断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使基础胃酸分泌和刺激状态下的胃酸分泌均受抑制,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门诊治疗治疗十二指肠溃疡48例,应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治疗取得胃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47例疗效分析

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47例疗效分析

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47例疗效分析十二指肠溃疡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高,容易反复,由于溃疡的病损超过黏膜肌层,故不同于糜烂。

其诱发因素主要与胃酸、胃蛋白酶有关。

此外幽门螺杆菌、非甾体抗炎药、烟酒刺激、精神压力等有关。

其临床表现以上腹部疼痛为主,严重者可并发消化道出血、幽门梗阻、穿孔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们收治的47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应用雷贝拉唑治疗,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7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年龄15~63岁,平均(37.3±5.25)岁。

溃疡直径03~1.5 cm,其中03~05 cm 10例,06~10 cm 28例,1.1~1.5 cm 9例。

临床表现为:腹痛(以上腹部偏左或剑突下为主)、呈空腹痛、灼痛、胀痛、隐痛。

有时半夜痛,进食可以缓解。

伴反酸5例、恶心呕吐3例、食欲不振28例、腹胀11例、嗳气20例等,其中有5例伴黑便,但无心慌胸闷、头晕冷汗等消化道出血症状。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雷贝拉唑肠溶片,10 mg/次,2次/d,早餐前服用,连续治疗一周,一周后改为1次/d。

再治疗3周。

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

1.3 疗效评价标准溃疡消失或变为陈旧瘢痕者为愈合;溃疡缩小超过50%者为有效;溃疡缩小不足50%或溃疡面积增大者为无效。

2 结果2.1 溃疡愈合情况愈合45例,有效2例,愈合率为95.7%,总有效率为100%。

2.2 腹痛缓解时间平均缓解时间(2.33±1.20)d,消失时间为(3.1±083)d。

2.3 副作用2例出现轻度腹泻、1例出现双下肢踝部轻度皮疹,均不需要临床处理,呈一过性,自行缓解。

3 讨论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通常包括3个方面,第一是基础治疗或者称为一般治疗:禁用或慎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

并且注意饮食卫生。

忌用浓茶、咖啡、戒烟忌酒等,如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最好予以清除。

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证型 :I G
要 】 目的:分析雷 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 炎的, 临床疗效 。方法 :资料 随机选取 2 0 1 3年 3月 ~2 0 1 4年 3月于本 院诊治 的
十二指肠 炎患者 1 4 4 例,按 照常规数 字表 法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7 2 例,对 照组 子抗生素常规 治疗 ,研究组予 I : / 服雷 贝拉唑治疗 , 比较分析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临床症状消 失时 间、治疗后 不 良 反应等指标 。结 果:研 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高于对照组 ,临床
志, 2 0 0 7 , 2 7 ( 1 0 ) : 7 9 3 - 7 9 4
[ 6 ] 沈俊, 羊健中, 范利 ,等. 透明质酸钠配合物理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
炎 的临床 效 果 [ J ] . 中国康 复, 2 0 0 7 , 2 2 ( 6 ) : 4 1 卜4 1 2
[ 6 ] 关丽 荣, 齐丽 萍. 综合疗法 治疗膝关节 骨性关节 炎 [ J ] . 中 国康 复 ,
2 0 0 5 , 2 0 ( 6 ) : 3 7 7
[ 2 ] 刘 向前 , 姚 共 和. 膝关 节 骨 关节 炎 中 医住 院病 历 中 医证 候 诊 断回 顾 性分 析[ J ] . 湖 南 中医学 院学 报 ,2 0 0 4 。 2 4 ( 5 ) : 5 8
收稿 日期 :2 0 1 4 - 0 4 — 2 4
刘永勤
董卫芳
刘福元
陈薇
பைடு நூலகம்
( 中国人 民解放军 6 3 6 1 0 部 队医院,新 疆 库 尔勒市, 8 4 1 0 0 1 )
中图分类号 :R 7 51 【 摘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4 — 7 8 6 O ( 2 O l 4 ) 1 5 — 0 0 91 — 0 3

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观察

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观察
2 结 果
用 ,对根治 幽门螺杆 菌有较 好 的疗效 。本 文选 用质 子泵抑 制剂雷 贝拉唑 与抗 生素 克拉霉 素及 替硝 唑三联 疗法 2周治 疗消化性溃疡计 10例 ,疼痛缓解率 10 ,溃疡愈合率 占 2 0% 9 % ,H 0 P根 除率达 9 .8 ,与 文献 报道相 似 ,值得 在 临 00%
的质子泵抑制 剂相 比 ,起效 更快 ,作 用更持 久稳 定 ,欧洲 的一组 多中心研 究发现 雷贝 拉唑 较奥美 唑更 能显 著降低 溃 疡疼痛 的发 作频 率和严重程度 J 。 雷 贝拉 唑与其它 质子泵 抑制 剂相 仿 ,与有 效抗生 素合
1 1 一般资料 .
全部病例均经 胃镜 确诊为 活动 性十二指 肠
溃疡 ,共 10例 ,年龄 1_7 ,且近 2周 内未用抗生 素 2 8 5岁 及抗 溃疡 药物 治疗 ,经快 速尿 素 酶 ( P T 和 Wati HU ) r n— h tr银染色显微镜检查 H ar P为 阳性 例为观 察对象 ,溃疡长 径 在 5— 0 m,溃疡 数 目 < 2r a 2个 。 12 给药方法 雷贝拉唑 4 m ,每 日 1次 ,早餐 前 口服 , . 0g 用 药 2周 ,克 拉 霉 素 0 5 ,每 日 2次 ,替 硝 唑 04 ,每 日2 .g .g 次 ;同时餐后半小 时口服 1 ,治疗期 间停用其 它药物 。 周 13 疗 效 评 价 标 准 7 . d腹 痛 症 状 消 失 或 无 症 状 为 显 效 。 内 镜下观察 :溃疡 消失 并瘢 痕 形 成 ,周 围炎 症 消失 为愈 合 ; 溃疡消 失 ,周 围仍 有 炎症 为 显 效 ;溃 疡 面 缩 小 大于 5 % 0 ( 长 径 计 算 ) 或 溃 疡 个 数 减 少 为 显 效 。溃 疡 面无 变 化 或 缩 按 小 不 足 5 % 为 无 效 。H 0 P根 除 :1周 、2周 及 5周 后 内镜 检 查 ,距幽门 5 m 以内检取 胃窦粘膜 2 c _3块 ,先用快速 尿素 酶试验 ,然后送病理科采用 Wati —tr 染 色 ,两次检 查 r n ay h r 为阳性 ,定 为 H P感 染 ,二项 均为阴性定为 H P根除。

雷贝拉唑在十二指肠溃疡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雷贝拉唑在十二指肠溃疡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雷贝拉唑在十二指肠溃疡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目的:探讨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2年2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13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雷贝拉唑,对照组加用法莫替丁,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和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4周的症状积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法莫替丁。

标签:雷贝拉唑;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疗效十二指肠溃疡为我国多发病,其发病与十二指肠黏膜损害和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平衡有关[1]。

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有研究报道显示[2-3],近年来我国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主要有抑制胃酸分泌药、胃肠动力藥和黏膜保护剂等。

近年来,雷贝拉唑被广泛的应用到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中,为探讨雷贝拉唑在十二指肠溃疡中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2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13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13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3例,女47例,年龄22~71岁,平均(44.1±10.5)岁。

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溃疡直径>10 cm 者;溃疡>3个者;伴有幽门梗阻或者十二指肠穿孔者;十二指肠有活动性出血者;有其他重大器官病变者。

根据治疗方法将13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5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保护胃黏膜或者抗幽门螺杆菌等常规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炎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16-08-18T15:30:57.283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9期作者:于艳梅
[导读] 十二指肠炎会导致患者的消化功能紊乱,而且直接导致患者的肠粘膜受损,在任何季节都有可能发生。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东风区松江乡卫生院 154014
【摘要】目的:探究在治疗十二指肠炎中运用雷贝拉唑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92例十二指肠炎患者进行分析,将这92例患者随机的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有患者62例,对照组有患者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

两个小组分别治疗90天,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对并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观察,可以看出在治疗十二指肠炎的过程中,雷贝拉唑能够发挥出较为突出的效果,能够防止胃酸分泌过多,在患者的十二指肠处能够形成一层保护膜,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十二指肠炎;雷贝拉唑;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075-01
十二指肠炎是一类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患者的病程会延续到数十年,是一类普遍的慢性病。

十二指肠炎会导致患者的消化功能紊乱,而且直接导致患者的肠粘膜受损,在任何季节都有可能发生。

十二指肠距离胃很近,在治疗的过程中首先要抑制胃酸的分泌[1]。

本次研究通过分析我院收治的92例患有十二指肠炎的患者,对患者采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通过分析我院收治的92例患有十二指肠炎的患者,对患者进行诊断后,所有患者都确诊为十二指肠炎患者,将这92例患者随机的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患者62例,对照组有患者30例,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22-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岁,观察组有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的年龄在22-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岁。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不大,统计学意义不明显。

1.2 临床特征
患者在患病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溃疡、胃酸、恶心等问题,通过内镜的检查可以发现患者的肠粘膜的表面是不平整的,能够检查出病变的组织,患者出现肠壁出血的症状。

1.3 方法
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前都接受了胃镜检查,对患者患病的范围和大小进行分析,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运用克拉霉素进行治疗,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能食用辛辣和酸性的刺激性的食物,观察组采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患者在治疗之前排除了癌变的可能性,而且确保患者的肝功能是正常的,治疗中患者不能食用辛辣和酸性的刺激性物质。

在治疗期间,患者每周都要进行胃镜检查,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2]。

1.4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疼痛、消化不良、恶心等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分析。

1.5 临床疗效分析
患者的溃疡全部好转,而且没有再出现炎症,治疗后恶心、消化不良的症状消失,胃镜检查的结果正常为显效;
患者的溃疡有所好转,而且没有再出现炎症,治疗后恶心、消化不良的症状好转,胃镜检查的结果改善为有效;
患者的溃疡没有好转,而且出现了炎症,治疗后恶心、消化不良的症状没有好转,胃镜检查的结果不正常为无效。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同规格采用SPSS10.0软件处理,组间比较采用X²检验,具有差异统计(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的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

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例)
2.2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观察组的患者有1例出现了口干,1例出现了心悸,不良反应率为
3.22%,对照组的患者中有2例出现了身体不佳,有1例患者出现了恶心症状,1例患者出现头痛症状,1例患者出现了皮肤瘙痒症状,不良反应率为16.67%。

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后没有采取任何的药物治疗,症状自行消失,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明显。

3 讨论
雷贝拉唑是一类常见的抗分泌的药物,起到质子泵抑制的效果,在治疗中其效果好,见效快,能够在治疗十二指肠炎的过程中起到胃酸分泌的抑制效果。

在使用中一般采用整片口服的方式,药物在进入到患者的肠胃中1个小时之内就能够见效,在2-4小时内效果最明显,在患者体内发挥效果持续40个小时。

雷贝拉唑在进入到患者的肠胃中会被分解,分解的速度非常快,而且会在患者的十二指肠处形成保护膜,当十二指肠炎发作后,患者会感到疼痛,大量的胃酸会对患者的十二指肠产生侵袭,炎症处聚集着大量的胃酸,导致药物不能起到很
好的效果,十二指肠的内部环境在大量的胃酸聚集后会出现紊乱的问题。

通过相关的研究可以看出,雷贝拉唑在治疗十二指肠炎的过程中,可以针对炎症和溃疡的部位,起到消炎的效果,十二指肠炎的诱发性强,患者由于平时的饮食不规律,而且过多的食用辛辣的食物,直接导致病情的恶化,患者中男性偏多,而且一般以中年人为主[3]。

通过本次我院的研究,可以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在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的例数少于对照组,可以看出雷贝拉唑在治疗十二指肠炎中效果是比较突出的。

综上所述,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炎效果较好,可以防止胃酸分泌过多,在患者的患病处形成保护膜,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薇,曾晓华,沈思魁. 雷贝拉唑、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 当代医学,2011,36:70-72.
[2]吴霞,池晨,寇继光,宋玉琼,钟碧波,袁岸龙,尹小伍. 雷贝拉唑与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成本-效果分析[J]. 当代医学,2010,30:143-144.
[3]周齐艳. 雷贝拉唑及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比较[J]. 广东医学,2014,10:12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