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效分析 沈永正
雷贝拉唑的作用与功效

雷贝拉唑的作用与功效雷贝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消化道溃疡和胃食管反流病。
它通过抑制胃部分泌质子泵,减少胃酸的分泌,从而减轻消化道溃疡的症状,并提供疼痛缓解。
此外,雷贝拉唑还可以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和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下面将详细介绍雷贝拉唑的作用机制、药效分析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1. 作用机制雷贝拉唑是一个强效质子泵抑制剂,通过与胃壁表面的H+/K+-ATP酶反应,生成活性代谢产物,与H+/K+-ATP酶的硫酰基进行共价结合,抑制胃酸的分泌。
这种化学反应发生在酸性环境中,需要在胃酸的作用下发生。
这种共价结合是不可逆的,从而使胃酸分泌的抑制效果可以持续一段时间。
雷贝拉唑是最具选择性和持久性的质子泵抑制剂之一,具有较长的作用持续时间和高度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2. 药效分析(1)消化道溃疡治疗:雷贝拉唑可以有效减少胃酸的分泌,降低胃酸对消化道黏膜的刺激,从而加速溃疡的愈合。
它可以用于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道溃疡,也可以用于预防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引起的消化道损伤。
(2)胃食管反流病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是由于胃酸通过胃食管括约肌逆流进入食管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胸骨后烧灼感、反酸、咳嗽等。
雷贝拉唑可以通过减少胃酸分泌,减轻胃酸对食管的刺激和损伤,从而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症状。
(3)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引起胃炎、胃溃疡和胃癌的常见病原体。
雷贝拉唑可以与其他抗菌药物(如抗生素)联合使用,通过减少胃酸分泌,提高其他抗菌药物的抗菌效果,并促进幽门螺杆菌的消除。
(4)预防应激性溃疡:严重疾病、外伤、手术等应激性刺激会导致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严重时甚至可能破坏胃黏膜,导致胃出血或穿孔。
雷贝拉唑可以通过减少胃酸的分泌,降低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3. 使用注意事项(1)剂量和疗程:雷贝拉唑一般每天一次,建议在空腹时口服,通常剂量为20毫克。
对于严重的溃疡和胃食管反流病,可以增加剂量至40毫克。
选择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

选择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
方法:根据临床用药方案不同将78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采用以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为主的联合用药方案,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用药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治愈率(83.3%)高于对照组(73.3%),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雷贝拉唑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雷贝拉唑;临床疗效消化性溃疡属于常见消化系统类疾病,该类病症发生率较高,与生理、心理、环境等因素均存在一定关联,易反复发作、症状持续,给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消化道溃疡致病主要因素,其在消化道溃疡发病中起到很大作用,且经实验证实,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普遍高于Hp阴性健康人群,快速抑制胃酸分泌,成为治疗该类病症的关键[1]。
目前临床可供选择的药物种类较多,规范用药成为相关研究关注的重点。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10月诊治的78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以雷贝拉唑为主的联合药物治疗方案,收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5年2月~10月诊治的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经胃镜及实验室检查并确诊,符合《使用内科学》相关诊断标准,其中胃溃疡49例,十二指肠溃疡溃疡29例,均含有Hp,对于有胃肠道手术史、药物过敏史和正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予以排除。
根据临床用药方案不同,将上述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共48例,男性19例,女性29例,年龄范围为20~66岁,平均年龄为(41.2±3.6)岁,平均病程为(2.5±0.3)年;对照组共30例,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为22~65岁,平均年龄为(41.4±3.7)岁,平均病程为(2.6±0.4)年。
雷贝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雷贝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与其他质子泵抑制剂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小、安全性 高等特点。
研究贡献
证实了雷贝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和优势,为 临床医生提供了有力的治疗选择。
扩展了雷贝拉唑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领域的应 用范围,为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借 鉴。
治疗方法
试验组
给予雷贝拉唑+常规治疗;
对照组
仅给予常规治疗。
常规治疗
包括抗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治疗,以及调整生活习惯(如规律饮食、避免刺激性物质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3
研究结果
治疗效果
治愈率
01
雷贝拉唑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
有效率
02
雷贝拉唑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3
本研究旨在观察雷贝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研究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及安 全性。
比较雷贝拉唑与其他药物治疗胃溃疡的疗 效差异。
分析不同因素对雷贝拉唑治疗胃溃 疡的影响。
02
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
随机对照试验
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以评估雷贝拉唑对胃溃疡的治 疗效果。
为胃溃疡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 式,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研究限制
01
02
03
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可能存在一定的 抽样误差和偏倚。
研究结果受到患者个体差异、病情严 重程度、治疗方案等因素的影响,需 要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未对雷贝拉唑与其他药物或疗 法的对比进行全面评估,需要进一步 开展对照试验。
雷贝拉唑四联疗法用于消化性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中的效果

雷贝拉唑四联疗法用于消化性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中的效果引言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其发病原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导致胃黏膜受损,进而引起溃疡的形成。
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联合使用雷贝拉唑和抗生素来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
本文旨在探讨雷贝拉唑四联疗法在这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雷贝拉唑四联疗法的组成和作用机制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是一种联合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雷贝拉唑和抗生素的治疗方案。
雷贝拉唑是一种PPI,通过抑制胃黏膜上皮细胞中的质子泵,减少胃酸的分泌,从而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有助于消化性溃疡的愈合。
雷贝拉唑也可以提高抗生素的胃内浓度,增强其抗菌作用。
雷贝拉唑四联疗法可以通过减少胃酸的刺激和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达到治疗的效果。
雷贝拉唑四联疗法的临床疗效许多临床研究表明,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对消化性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一项针对370名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雷贝拉唑四联疗法的治疗成功率可达到90%以上,明显高于单一使用抗生素或质子泵抑制剂的治疗方案。
雷贝拉唑四联疗法还可以有效减少溃疡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除了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外,雷贝拉唑四联疗法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如胃痛、胃灼热等,并且有利于溃疡的愈合。
研究还表明,对于幽门螺杆菌耐药性较高的患者,雷贝拉唑四联疗法的疗效依然显著,且具有良好的耐药性。
雷贝拉唑四联疗法的安全性雷贝拉唑四联疗法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
一般情况下,患者在接受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时很少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雷贝拉唑作为PPI,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腹泻、恶心等,且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在抗生素选择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甚至甲硝唑等,这些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也相对安全,虽然可能会出现一些轻微的不良反应,如恶心、腹泻等,但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

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雷贝拉唑对于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9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5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三联疗法进行治疗,试验组则行雷贝拉唑三联疗法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服药后的溃疡愈合及其他相关症状的好转情况。
结果:试验组的溃疡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异常。
结论:雷贝拉唑对幽门杆菌的根除率高,见效快,可促进溃疡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雷贝拉唑;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奥美拉唑【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8-0033-02消化道溃疡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生率越来越高,但其病因尚不明确[1]。
幽门螺杆菌(Hp)被认为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Hp阳性患者的空腹及餐后的血清胃泌素水平均高于阴性患者。
临床常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但其对Hp阳性患者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2]。
研究认为,雷贝拉唑可快速有效的抑制胃酸的分泌,更适用于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
本文对比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90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和国际随机数字排列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5例。
对照组中女性23例,男性2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2.27±4.96)年,平均病程为(56.37±9.27)月;试验组中女性22例,男性2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3.14±4.24)年,平均病程为(56.52±9.57)月。
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47例疗效分析

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47例疗效分析十二指肠溃疡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高,容易反复,由于溃疡的病损超过黏膜肌层,故不同于糜烂。
其诱发因素主要与胃酸、胃蛋白酶有关。
此外幽门螺杆菌、非甾体抗炎药、烟酒刺激、精神压力等有关。
其临床表现以上腹部疼痛为主,严重者可并发消化道出血、幽门梗阻、穿孔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们收治的47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应用雷贝拉唑治疗,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7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年龄15~63岁,平均(37.3±5.25)岁。
溃疡直径03~1.5 cm,其中03~05 cm 10例,06~10 cm 28例,1.1~1.5 cm 9例。
临床表现为:腹痛(以上腹部偏左或剑突下为主)、呈空腹痛、灼痛、胀痛、隐痛。
有时半夜痛,进食可以缓解。
伴反酸5例、恶心呕吐3例、食欲不振28例、腹胀11例、嗳气20例等,其中有5例伴黑便,但无心慌胸闷、头晕冷汗等消化道出血症状。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雷贝拉唑肠溶片,10 mg/次,2次/d,早餐前服用,连续治疗一周,一周后改为1次/d。
再治疗3周。
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
1.3 疗效评价标准溃疡消失或变为陈旧瘢痕者为愈合;溃疡缩小超过50%者为有效;溃疡缩小不足50%或溃疡面积增大者为无效。
2 结果2.1 溃疡愈合情况愈合45例,有效2例,愈合率为95.7%,总有效率为100%。
2.2 腹痛缓解时间平均缓解时间(2.33±1.20)d,消失时间为(3.1±083)d。
2.3 副作用2例出现轻度腹泻、1例出现双下肢踝部轻度皮疹,均不需要临床处理,呈一过性,自行缓解。
3 讨论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通常包括3个方面,第一是基础治疗或者称为一般治疗:禁用或慎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
并且注意饮食卫生。
忌用浓茶、咖啡、戒烟忌酒等,如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最好予以清除。
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作用分析

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作用分析韩立红【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55例患者应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试验组55例患者应用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73%(51/55)高于对照组的76.36%(42/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清除率94.55%(52/55)高于对照组的81.82%(45/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突出,可有效消除幽门螺杆菌,促进溃疡的愈合.%Objective To study effect of rabeprazole azole triple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peptic ulcer.Methods Chose 110 patients with peptic ulcer in september 2014 to September 2015 in our hospital. With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 control group 55 cases with application of omeprazole triple therapy treatment,clarithromycin,amoxicilin.Results Experimental group 55 cases used ray azole Bela,clarithromycin, amoxicilin triple therapy treatment. The results of treatment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2.73% (51/55) in pati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76.36%(42/55),it has statistica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Examination group in patients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 clearance rate 94.55%(52/55)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81.82%(45/55),and it has statistica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 Rabeprazole azole triple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peptic ulcer,which can effectively eliminate the helicobacter pylori,promote the healing of ulcer.【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5(006)027【总页数】2页(P85-86)【关键词】雷贝拉唑;消化性溃疡;作用效果【作者】韩立红【作者单位】157100 海林市中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32.1消化性溃疡是指十二指肠或胃部发生的慢性溃疡,是消化内科临床发生率极高的一种多发病[1],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英文简称 HP)具有紧密的关联性。
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探析

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探析目的探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14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
观察组应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结束后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幽门螺杆菌清除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愈44例,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治愈30例,总有效率为7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幽门螺杆菌阴性65例(92.8%),对照组阴性59例(84.3%),两组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雷贝拉唑三联疗法起效快、效果好,症状缓解率及溃疡愈合率高,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时可以将此作为首选。
标签:雷贝拉唑;奥美拉唑;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与本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临床上常以根除幽门螺杆菌为防治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方向,为此本研究分别采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以探讨两种治疗方案的不同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共14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①存在上腹痛或烧灼感、腹胀、反酸、嗳气等消化系统症状;②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幽门螺杆菌阳性,并可见活动期溃疡;③病理学检查排除癌变患者;④排除伴有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梗阻等并发症患者;⑤排除伴有严重躯体疾病,如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对药物过敏者及妊娠、哺乳期妇女;⑥门诊或入院治疗前2周未应用抗生素类或其他治疗溃疡的药物。
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男38例,女32例,年龄22~68岁,平均(44.3±16.7)岁,平均病程(4.8±2.6)年;对照组:男36例,女34例,年龄23~67岁,平均(44.1±16.4)岁,平均病程(4.7±2.9)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效分析沈永正
发表时间:2016-11-25T16:36:44.89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21期作者:沈永正[导读] 探讨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理作用与临床疗效。
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人民医院 550018 摘要:目的探讨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理作用与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35例,给予阿莫西林1.0、克拉霉素0.5,2次/日,餐后口服两周;雷贝拉唑20mg,每日晨起口服,胶体果胶铋0.1,三餐前及睡前口服,疗程4周。
观察用药不良反应,停药后复查胃镜,停药4周后复查幽门螺旋杆菌,评价其药效。
结果本组35例患者经胃镜复
查,治愈15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1%;停药4周后复查HP阴性者31例,HP根除率88.6%;治疗中出现不适症状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6%,经对症用药缓解,停药后症状消失。
结论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好,副反应少,联合药物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比例高,值得基层广泛应用。
关键词:雷贝拉唑;消化性溃疡;药理作用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1],发病因素主要与胃酸、胃蛋白酶有关,其它相关因素包括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烟酒刺激、幽门螺杆菌(HP)感染、非甾体抗炎药、精神压力等。
临床表现包括上腹部疼痛、腹胀、反酸等,可并发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需要有效控制。
一直以来,质子泵抑制剂(PPI)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根除HP中作用显著,自问世以来,在临床应用广泛、备受好评。
但随着耐药患者的增多,再次引发了业内的热议。
雷贝拉唑是苯并咪唑的替代品,属于抑制分泌的、半依赖细胞色素P2C19的酶基因型质子泵抑制剂[2],化学名为2-{4-(3-甲氧基丙氧基)-3-甲基吡啶-2-基甲亚磺酰基}-1H-苯并咪唑钠,我们为探讨其药效,对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35例消化性溃疡伴HP感染患者进行规范用药,就其疗效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2月~2016年2月,随机选择35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初发病例,且C14呼气试验阳性。
其中胃溃疡12例,十二指肠球溃疡男23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为52.5岁;病程3天—3个月不等;临床表现有腹痛者27例、腹胀者23例、反酸、烧心症状者21例,无出血、穿孔、梗阻、癌变等并发症,近期无PPI、抗生素应用。
1.2 方法阿莫西林1.0、克拉霉素0.5,2次/日,餐后口服,疗程两周;雷贝拉唑20mg,每日晨起口服,胶体果胶铋0.1,三餐前及睡前口服,疗程4周。
停药后复查胃镜,停药4周后复查C14呼气试验,评价其药效。
观察患者服药期间出现的不适症状[3]。
1.3疗效判断标准 1.3.1溃疡疗效评定标准:①治愈:内镜下溃疡消失,无炎症;②显效:内镜下溃疡消失,仍有炎症;③有效:内镜下溃疡缩小≥50%;④无效:内镜下溃疡缩小<50%或无变化甚至加重;内镜下溃疡及周围炎症全部消失。
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100/总例数。
1.3.2 HP根除评判:停药后4周复查C14呼气试验,HP检测阴性,HP已根除;HP检测阳性,HP未根除,需要继续治疗。
2结果
2.1临床效果:本组35例患者经胃镜复查,治愈15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1%;停药4周后复查HP阴性者31例,HP根除率88.6%。
2.2 药物不良反应观察:治疗中出现恶心1例、头晕1例、便秘1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8.6%,经对症用药缓解,停药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HP是消化性溃疡的致病因素,也是治疗的重点。
HP隶属于革兰氏阴性菌,耐强酸,可以凭借其体内产生的尿素释放出碱性氨,成功寄存于胃窦幽门区。
随着HP的发现,根治HP已成为治愈溃疡的根本,其临床用药也日益规范化,临床上选用一种PPI、两种抗生素、加或不加胃粘膜保护剂的联合用药方案是有望根治HP的标准用药[4]。
临床研究显示,雷贝拉唑钠的药理优势包括以下几点:①起效快、持续性久:口服雷贝拉唑钠20mg后一小时内发挥药效,2~4小时达血药浓度峰值,在初次用雷贝拉唑钠23小时后可抑制基础胃酸量和由食物刺激产生的胃酸量,时间可长达48小时。
雷贝拉唑钠在用药后不久即可从血浆和胃粘膜中排出。
②药效稳定:雷贝拉唑钠抑制胃酸的作用机制为抑制H+/K+-ATP酶,药效随剂量增加可轻微增强,但在三天后可达稳定水平。
即使在停药后,此稳定水平也可保持2~3天。
③可附着在胃壁细胞表面通过抑制H+/K+-ATP酶来抑制胃酸的分泌,使壁细胞内的H+难以获取能量而不能进入胃腔形成胃酸,阻断了胃酸形成的最终步骤[5]。
通过非酶途径代谢,不依赖细胞色素CYP2 c19酶的基因型,比其他质子泵抑制剂具有更高的解离常数,能使胃内pH值在很短时间内升高。
此酶系统被看作是酸质子泵,故雷贝拉唑钠作为胃内的质子泵抑制剂阻滞胃酸的产生,此作用是剂量相关性的。
综上所述,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副作用少,效果好,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有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云新.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33):69.
[2]冯念涛.泮托拉唑(泰美尼克)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1)
[3]孙家喜.雷贝拉唑钠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观察[J].河北医学,2011,33(8):1251.
[4]徐惠娟,戴加乐,丁嘉寅.雷贝拉唑与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比较[J].海峡药学,2011,23(10):164-165.
[5]Marelli S,Pace F Rabeprazole for the treatment of acidrelated disorders Exper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2,6(4):4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