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藏区民居的地域文化内涵赏析

合集下载

论甘南藏区传统民居的类型、演化及其保护

论甘南藏区传统民居的类型、演化及其保护
中国名城I保护案例
论甘南藏区传统民居的类型、演 * 化及其保护
汪永臻
摘要:传统民居是指按照传统方式建造的具有地域 性或民族性特征,供家庭或家族居住使用的民间建筑。以 清朝至民国时期甘南藏区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 的梳理、比较、分析认为:甘南藏区传统民居在其发展过 程中,先后有帐篷、板屋、碉房、土木平房、土木二层楼 房等多种形制的建筑风格;甘南藏区的居民由于不同的生 产、生活方式使其在发展演变中表现出传统型、混合型以 及商业型3种模式;藏族传统民居具有地域适用性强、多功 能的土平屋顶、建材多就地取材、民居内部格局深受风俗 习惯的彩响等特征。
关键词:甘南藏区;传统民居;类型;模式;保护
Abstract: Traditional residence is a kind offolk architecture with regional or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built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way, which is used by Emilies or femiEes. Taking the traditional folk houses in Gannan Tibetan area fiom the Qing Dynasty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systematical carding,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traditional folk houses in Gannan Tibetan area in the course of their development, there have been tents, board houses, blockhouses, civil bungalows, civil two—storey buildings and other forms of architectural style; Because of the difierent production and life style, the residents in Gannan Tibetan area have three types: traditional, mixed and commercial The traditional Tibetan houses have such characteristics as multi-functional Tsuchihira roofi, multi—local materials, and the internal pattern of the houses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customs and habits.

刍议藏族民居建筑色彩文化

刍议藏族民居建筑色彩文化

2019.04
摘建筑色彩是体现建筑特征的重要元素2青海藏族的民居外墙颜色选择与主人的经济水平有着十分密”。

华丽是内部色彩的代名词与建筑外部的色彩和形式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3藏族佛教的色彩文化丰富多彩且寓意深刻藏族建筑门窗设计中会出现多种形式的图案点缀(下转第60页)
58
2019.04
5健全的制度体系是提高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水平从整体上来看”,员是否足够重视是实现其工作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条件综上所述(18):134.
(上接第57页)
(上接第58页)
的藏族文化个性总之彩文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职业道德不仅是施工人员人格品质的体现:(。

(。

(。

(总而言之参考文献60。

浅议甘南藏族乡土历史文化建设中的媒体宣传

浅议甘南藏族乡土历史文化建设中的媒体宣传

浅议甘南藏族乡土历史文化建设中的媒体宣传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是我国重要的藏区之一,也是传统的藏族聚居区。

甘南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势险峻,气候寒冷,素有“中国的小西藏”之称。

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藏族人民以崇尚自然、民风淳朴和艺术浓郁而著称。

近年来,甘南自治州政府在乡土历史文化建设中,加强了媒体宣传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积极传播甘南的历史文化底蕴,促进了乡土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媒体宣传在甘南乡土历史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媒体宣传是传播历史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途径,可以将甘南独特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和报道,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甘南的历史文化。

媒体宣传是推动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有效手段。

通过不同形式的媒体报道和宣传,可以增强社会公众的历史文化保护意识,进一步推动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力度保护甘南的历史文化遗产。

媒体宣传还可以激发人们对乡土历史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提高群众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和传承乡土历史文化的良好氛围。

二、甘南地方政府在媒体宣传中的措施甘南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媒体宣传在乡土历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积极采取措施,推动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加大经费投入。

政府加大了对文化媒体的投入力度,增加媒体宣传的资金,确保媒体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

制定相关政策。

甘南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乡土历史文化建设的政策法规,明确了政府和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为媒体宣传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

政府还鼓励广大文化工作者扎根基层,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为媒体宣传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

近年来,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媒体宣传在甘南乡土历史文化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甘南自治州开办了“甘南文化报”、“甘南文艺”等专栏,针对甘南独特的历史文化进行报道和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公众传播甘南的历史文化知识,深受人们的喜爱。

甘南地方电视台还推出了一系列特色节目,例如《走进甘南》、《古道边的故事》等,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了甘南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风土人情,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浅议甘南藏族乡土历史文化建设中的媒体宣传

浅议甘南藏族乡土历史文化建设中的媒体宣传

浅议甘南藏族乡土历史文化建设中的媒体宣传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南部,是我国藏族聚居区域中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由于地处高原,交通闭塞,自然条件恶劣,加之历史上长期受到外部文化的影响和侵扰,甘南地区的发展一直相对滞后。

甘南地区的乡土历史文化建设一直是当地政府和民众关注的焦点。

媒体宣传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甘南地区乡土历史文化的特点甘南地区是中国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使得这一地区拥有独特的乡土历史文化。

甘南地区的藏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舞蹈、歌唱、绘画等民族艺术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甘南地区还保留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拉卜楞寺、郎木寺、扎尕那等历史建筑和宗教遗迹。

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是甘南地区乡土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地宣传的重点。

1. 宣传乡土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在甘南地区,很多人对自己的乡土历史文化并不了解,甚至是对自己的文化产生了轻视的态度。

媒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报道形式,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当地民众普及乡土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唤起民众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推动当地居民重新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文化。

媒体宣传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乡土历史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从而加深他们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

通过对文化价值的宣传,可以激发当地居民对乡土历史文化的自觉传承和保护。

媒体可以通过宣传当地乡土历史文化的成就,鼓励更多的人关注和研究自己的乡土历史文化,同时也可以借此鼓舞更多年轻人投身到乡土历史文化建设中来。

媒体的宣传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乡土历史文化的建设只有在全社会都参与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

1. 信息传递的不畅由于甘南地区地处高原,交通不便,网络覆盖较差,导致当地媒体在传递信息时存在困难。

如何通过更好的途径将乡土历史文化的宣传信息传递给更多的人,成为了当地媒体需要思考的问题。

2. 宣传手段的有限由于甘南地区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当地媒体的宣传手段有限。

去甘南,感受浓郁的藏族风情

去甘南,感受浓郁的藏族风情

去甘南,感受浓郁的藏族风情最美中国,游在中国甘南,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是高原上的香巴拉,更是一个魂牵梦绕的情结。

流进甘南的黄河给了甘南苍茫高远,水天相接的壮丽景色;居住在这里的藏民,给了甘南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众多的寺庙建筑,给了甘南深厚的历史积淀。

甘南的美,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惊艳!器材:NIKON CORPORATION NIKON D850光圈:f/8.0 快门:1/640 焦距:70mm ISO:100拉卜楞寺位于甘肃夏河县,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是全国最好的佛学院,被誉为“世界藏学府”。

拉卜楞寺全貌器材:NIKON CORPORATION NIKON D850光圈:f/11.0 快门:1/9 焦距:29mm ISO:100拉卜楞寺的晨曦器材:NIKON CORPORATION NIKON D850光圈:f/11.0 快门:1/13 焦距:70mm ISO:100拉卜楞寺在历史上号称有108属寺,曾经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

1982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器材:NIKON CORPORATION NIKON D850光圈:f/8.0 快门:1/500 焦距:17mm ISO:100寺院主要殿宇90多座,形成了一组具有藏族特色的宏伟建筑群。

器材:NIKON CORPORATION NIKON D850光圈:f/8.0 快门:1/400 焦距:102mm ISO:100器材:NIKON CORPORATION NIKON D850光圈:f/8.0 快门:1/800 焦距:150mm ISO:100器材:NIKON CORPORATION NIKON D850光圈:f/8.0 快门:1/400 焦距:200mm ISO:100器材:NIKON CORPORATION NIKON D850光圈:f/8.0 快门:1/250 焦距:24mm ISO:100拉卜楞寺有号称世界最长的转经长廊,它围绕着寺院,组成了拉卜楞寺的护城墙,众多的僧侣信众,络绎不绝从各地赶来转动经筒祈福。

甘南藏族地区传统寺院建筑彩画研究

甘南藏族地区传统寺院建筑彩画研究

一、甘南藏族地区传统寺院建筑彩画概况寺院建筑是藏族建筑艺术的经典代表,体现了建筑、雕塑、绘画艺术的最高水平。

在甘南州的众多佛教寺院中,以拉卜楞寺、郎木寺、米拉日巴佛阁、禅定寺等最为著名。

寺院建筑的装饰历经时代更迭,兼容并蓄,并在藏族人民长期的实践和艺术积累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装饰艺术特征。

建筑彩画最初的功能性在于保护建筑材料,藏族传统寺院建筑的修筑多是以木材、泥、石为原材料,受日晒、风蚀、雨淋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建筑材料的保存是首要问题。

建筑彩画绘制在打好底子的建筑表层,罩以胶矾水,形成保护膜,达到防腐、防蛀的目的。

在功能性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装饰性很快成为建筑彩画的另一目的。

彩画作为环境设计的重要手段,可以营造空间氛围,形成庄严肃穆。

神秘华丽的室内外空间,在寺院建筑中尤其以佛殿、经堂的彩画装饰最为华贵。

藏族传统寺院建筑彩绘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其彩绘本身就是一件精彩绝伦的艺术品,是研究当地历史文化、建筑艺术的重要依据,具有极高的研究和保护价值。

二、甘南藏族地区传统寺院建筑彩画特征(一)彩画的建筑构件特征建筑彩画的绘制与建筑构件紧密相连,藏式传统建筑的装饰多集中于建筑屋顶、门窗、廊柱、墙面、地面等,彩绘多分布于门、窗、梁柱、墙面等处。

甘南地区的寺院建筑彩绘常与建筑雕刻相结合,形成立体的视觉效果,并配以织物装饰,是一种综合性的装饰手法。

所处构件位置不同,彩画的图案绘制技法也不相同。

相同建筑构建的彩画装饰具有统一性,“统而不同”,有一定相同的装饰规律,但形象各异。

以建筑构建分类进行彩画研究是掌握古建彩画规律的重要方法。

甘南地区建筑的大门通常以木材为原料,时至今日,民居与寺院建筑依然保留了这一传统。

寺院经堂建筑一般有三扇或五扇大门。

彩画大都绘制在藏式大门的门扇、门楣、门框、门头等处。

门扇多施以红漆,包以铜皮或铁皮,又有兽首含环式门钹,系五色经幡。

内门框通常有3~5层,雕刻精美,多有卷草图案一层、窄边装饰图案三层,其中最常见红底金点或绿底金点图案一层、莲瓣图案一层、叠函图案一层,彩绘附于雕刻图案之上,有强烈的立体效果。

藏族民俗风情赏析ppt课件.ppt

藏族民俗风情赏析ppt课件.ppt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布达拉宫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பைடு நூலகம்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天葬:把尸体背到天葬场,切割后全部 由秃鹰吃掉。
水葬:是比较穷的人用的,把支解的尸 体投入到水中或用白布裹尸整个投入到 水中。
火葬:是对活佛和贵族的葬法。
土葬:对传染病人和犯人、被刀砍死的 人实行这种方式。
塔葬:这是对有名望的活佛的葬式,方 法是:用盐水擦尸体,风干后涂上香料, 把尸体保留下来,放到灵塔里。
梅里雪山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甘南民俗文化的景观美学价值分析及旅游开发研究.kdh

甘南民俗文化的景观美学价值分析及旅游开发研究.kdh

甘南民俗文化的景观美学价值分析及旅游开发研究王毅品1,连蕾2,李巍1,张晓琴1,李欣1(1.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2.陕西远见旅游规划设计院)摘要:甘南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旖旎的自然景观于一体,具有极高的旅游美学价值;在分析甘南旅游景观特点的基础上,从自然景观美、民族建筑美、民俗风情美、历史文化美、饮食特色美等基本美学形态方面对甘南民俗文化的美学价值进行分析和阐释,运用旅游美学分析认知景观特征,并在旅游开发中显示出来,有助于甘南旅游文化特色之美的保存和旅游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甘南;民俗文化;旅游审美;美学特征;旅游开发Landscape esthetic value and touris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folk culture in Gannan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WANG Yi-pin et al(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730070,China) Abstract:Gannan folk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 is full of aesthetic value as its unity of deep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beautiful landscap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aesthetic valu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Gannan folk culture from some basic aesthetic aspects,which is helpful to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the preservation of culture in Gannan.Key words:Gannan;folk culture;tourism aesthetic;aesthetic characters;tourism development甘南是我国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聚居着藏、汉、回、蒙、土、撒拉、东乡、保安等24个民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南藏区民居的地域文化内涵赏析
纵观全国各大藏族聚居区,甘南地区的民居文化在具备其他藏区文化的普遍特征外,还具有特殊的内涵。

原因是地理上的过渡性决定了生产生活方式的多样性,民居,作为生产生活的主要载体,必然要适应多样化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要求,形成多样化的民居文化。

甘南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区、黄河流域与长江重要支流的过渡区、牧区与农区及林区的过渡区,形成了草原、湖泊、森林、峡谷、高山、平地等景观,也构成了牧区、林区、农区和半农林牧区交织等生产生活。

文化是生活的反映,甘南地区的民居文化的多样性也由此生发、流衍。

一、牦牛帐篷——牧区民居的典型标志
自古以来,逐水草而居的碌、玛、夏藏人牧民,都是以黑色牦牛帐为居所。

牦牛帐是用牦牛毛纺捻成细线后将毛线用织缀制毛布,最后将毛布根据帐篷大小缝制成牦牛帐篷。

帐篷一般呈四方形,面积一般约为20平方米,顶高1.7至1.8米。

顶部正中留一道宽一尺、长丈余可以开合的空隙,打开可以通风、排烟、散热,合盖则能防风雨、保暖。

帐篷前面篷布上有牵引绳,用木杆支起来就是门,天热时把门支高,帐篷内凉爽舒适。

帐蓬内四周还排列着约1米高的衣箱、牛皮袋、毛口袋,上面覆盖着长条白底黑花纹的羊毛褐子,显得整洁美观。

这种帐篷的最大特点是透气性好,防雨能力强,当夏季降雨多时,牛毛线受湿度之影响而呈密封状态,雨水进不了帐
内,使帐内保持干燥而保持温暖。

当天气炎热时,牛毛线松弛而呈透气,使帐内保持着新鲜空气的流畅。

牦牛帐蓬制作完工后用一梁(约3米长)二柱(三根圆木支撑架,约2米高)就可以支撑起来,周围用几条牦牛毛做成的绳索固定在打入土中的木橛或铁钉上,使得帐篷平展、稳固,其顶角和周围立起各种写有咒语的经幡和经旗,就做成了一顶飘然而稳固的牦牛帐蓬了。

帐房正中的两柱之间,垒有长方形的“塔垮”(土灶),它用石头或土块垒砌而成,外面用细泥抹光。

这些工作都家庭主妇们完成的,塔垮像一条加工场,其头部上放置着大铜锅或铁锅,其中部是灶堂,其后部存放燃料(晒干的牛或羊的粪便),随时添加。

塔垮两边都有除灰洞。

“塔垮”(土灶)后的上席位置供奉佛像及经典,并陈设用铜、银制成的净水碗和酥油灯。

是家人早晚朝拜神灵场所。

帐房内四面堆放一公尺高的盛满皮毛或食物的“知吉”和装有珍贵衣服和装饰的藏式木柜及木箱,“塔垮”(土灶)左右两侧是家庭成员住宿的地方。

日常生活中,藏人会严格地按男左女右的规矩,在塔垮两边席地而坐,妇女们在右侧生儿育女,捻线、磨糌粑、烧茶做饭。

左侧是男人们的起居活动之地。

当夕阳西下,牛羊收圈后,牧民们回到温暖的牦牛帐房内,一家人围着塔垮中冉冉而升起的火烟叙起家里白天所发生的家常话题,全家男女老小共享天伦之乐。

一般两辈以上的藏人家都有2至3顶牦牛张房,老人们住的张房
作为全家早晚用饭和商谈家务的公共地方,已结婚的晚辈则另住一顶张房,人口众多的大家族不是每天住在一个地方,是随放牧的草地迁居而分住在新的草地上过着较为独立的生活。

二、夏帐与冬窝子——牧区藏人应对自然的聪明之选
到了盛夏,草原上到处是鲜花盛开,不知名的各种飞鸟到处在呜唱着动听的音乐。

藏人不会放过这暂短的美好季节,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夏帐,到草茂花香的绿色的地方安扎无数白色夏季张蓬。

这时牧民们进行大规模赛马、插箭(祭山神)、民歌演歌、各教派寺院羌牟(娱神舞)、体育活动、物资交流等的活动。

夏帐是用较厚的白色棉布制作,有“人”字形的,亦有平顶的,形状各异。

帐房的边角缘周缀有方格吉祥结、吉祥八宝、雪山狮子、飞马、诺布(财宝)等图案。

夏帐的外表呈蓝白两色彩形成强烈色彩差异,显得格外明亮洁净,给人以明快爽朗之感觉。

这种独特的藏式夏帐给雪域藏乡增添了勃勃生机。

冬窝子则是牧区藏人的又一种特色居住形式。

当严寒的冬季来临时,牧民们要从夏秋季的牧场上搬家到冬季草场,冬季草场的住所选择在背风向向阳的山脚之下,建筑简单而温暖的冬季住房,一般采用地窝式和土棚式的住所。

地窝式的住所将从地面深挖6米左右,面积约12平方米的四方开口窖洞,窖洞口上面搭木架后覆盖土等物。

地表突兀土包,中间留一孔天窗采光,旁边开一小门至到室内。

里面陈设与牦牛帐篷相同。

土棚式的住所,在选择好的地面上,夯
筑土墙或用草皮(约15公分厚的草原植被)堆砌成墙,再于墙头上架木盖土,就像是一座简易的土木结构房,房内隔为几间,存放各种物品和人居住之用。

三、纯木或土木结构房屋——民族文化融合的实证
甘南藏区从事农业、林业生产的藏人在居住习惯上,基本上已经接受了汉族建筑文化,但又葆有一定的藏族特色。

迭部、卓尼、临潭地区的藏族民居大多是土木结构或纯木结构,一般是平顶立体四合院式的平房,富裕人家有楼房,格局为多为正方形,主房大都门朝东,窗向西,且墙体厚重,客观上达到了冬暖夏凉的效果。

院内一般建有灶房、卧室、佛堂、畜圈、贮藏室、柴廊、草房、厕所等8类建筑。

院墙高3~4米,底宽1米多,院占地面积一般为1
亩左右。

墙体外表均由粘稠性较强的黄泥涂抹,再用棕红色、白色颜料喷涂成立体感极强的花纹,图案条块分明,有的像花瓶.有的像字形很是好看。

每个藏族人家都会在自家的房屋或院子前面立一根15米左右的旗杆(达钦),上面挂其印有经文和象征吉祥的宗教图案的经幡,以示兴旺发达,胜利和昌盛。

大门楼多为砖石砌筑,门楼上方用刻有花纹的雕木装饰。

院内两面或三面盖房,房屋前有较宽的走廊,廊檐下的枋柱上刻有花纹图案,精致优美,别具一格。

房内的客厅、卧室、储藏室、经堂均由柏木、杉木板镶嵌而成。

客厅和经堂尤为考究,单是经室就很富丽,有各种菩萨像,观音塑像外,还有无数
的经文、唐卡画,酥油灯等真是美不胜收,客厅、厨房内的雕花壁柜,各种装饰、摆设。

院内一般建有花坛,栽花种树,环境安静幽雅。

住宅一般三间合为堂房,卧室连着厨房,锅灶连着土炕,饭熟了,炕也热了,一家老小围在一张小桌上吃饭。

未婚成年子女分宿火炕小房。

(作者单位:兰州城市建设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