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风俗文化

合集下载

关于介绍西藏风俗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发言稿

关于介绍西藏风俗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发言稿

关于介绍西藏风俗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发言稿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西藏的风俗文化和民族特色,希望大家能喜欢。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西藏的美丽风光吧!西藏,位于我国西南部,是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

这里的自然风光壮丽,高原湖泊、雪山冰川、草原森林等美景应有尽有。

而且,西藏的气候也非常宜人,四季如春,让人流连忘返。

说到西藏的风俗文化,我们首先要提到的就是藏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他们待人真诚,乐于助人,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在西藏,你可以看到许多热情洋溢的藏族姑娘,她们的笑容如同阳光一样灿烂,让人感受到了西藏的美好。

西藏的民间艺术也是非常独特的。

比如唐卡画,这是一种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绘画艺术,画面精美绝伦,充满了神秘的氛围。

还有藏戏,这是一种古老的表演艺术,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通过唱、念、做、打等表演形式,讲述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在西藏,还有许多有趣的习俗。

比如藏历新年,又称为“洛萨”,这是藏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穿上盛装,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放鞭炮等,欢度佳节。

藏族人民还有转经的习惯。

他们会在寺庙里转动经筒,祈求平安吉祥。

这种信仰的力量,让人感受到了西藏人民的虔诚与善良。

西藏的美食也是不容错过的。

比如酥油茶,这是一种用酥油、茶叶、盐等原料制作而成的饮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还有青稞酒,这是一种用青稞为主要原料酿制而成的酒,口感独特,香气扑鼻。

这些美食都是西藏人民的骄傲,也是我们品尝到美味佳肴的好机会。

西藏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这里的风俗文化和民族特色让人流连忘返。

希望大家有机会能够亲自去西藏感受一下那里的美好风光和独特魅力。

谢谢大家!(文章结束)。

藏民一般吃什么食物有什么习俗

藏民一般吃什么食物有什么习俗

藏民一般吃什么食物有什么习俗随着进藏旅游的人是日益增多,多了解一些藏族人民的生活习惯也是很有必要的,不要犯了当地人的忌讳才好。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藏民吃什么食物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藏民吃的食物介绍藏族人民从古就有养猪吃猪的习惯,西藏有一种独特的土生土长的猪,俗称“藏猪”,学名“藏雪豚”,以下是一些关于藏猪的资料。

藏猪主产于青藏高原,包括云南迪庆藏猪、四川阿坝及甘孜藏猪、甘肃的合作猪以及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山南、林芝、昌都等地的藏猪类群。

藏猪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原型猪种。

藏猪长期生活于无污染、纯天然的高寒山区,具有皮薄、胴体瘦肉率高、肌肉纤维特细、肉质细嫩、野味较浓、适口性极好等特点。

糌粑和酥油茶是藏族人民最具特色也最普遍的饮食,据说,藏族同胞们宁可三月无肉,不可一日无酥油茶。

由此可见,世代相传的糌粑和酥油茶在藏族人民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其实藏民的饮食习惯在牧区和农区有一定的区别,但对青棵面、酥油茶和牛羊肉、奶制品的喜爱是一致的。

糌粑糌粑是藏民的一种主要食品,是“炒面”的藏语音译。

“炒面”就是将青稞或豌豆炒熟后磨成的细面,色白,味香浓。

制作糌粑时先将青稞或豌豆晒干炒熟(不去皮),磨成细面,然后放在碗里,加一点酥油茶,用水不断搅匀,直到可以将糌粑捏成团为止。

吃的时候将糌粑团成一个个小团,边团边吃,边喝奶茶。

糌粑里还可以加入一些肉、野菜之类,做成“稀饭”,藏语叫“土巴”。

酥油茶酥油茶是中国西藏的特色饮料,多作为主食与糌粑一起食用,有御寒的作用。

酥油茶是用酥油和浓茶加工而成,而酥油茶的背后也有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据说,从前的藏区有辖和怒两个部族,曾因发生冲突而势不两立。

但是辖部落土司的女儿美梅措在劳动中与怒部落土司的儿子文顿巴相爱,由于两个部落的历史冤仇,辖部落的土司派人杀害了文顿巴,当在为文顿巴举行火葬仪式时,美梅措奋不顾身跳进火海殉情。

二人死后,化作茶树上的茶叶和盐湖里的盐,这样每当藏族人打酥油茶时,茶和盐就能再次相遇。

关于介绍西藏风俗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发言稿

关于介绍西藏风俗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发言稿

关于介绍西藏风俗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一起探讨关于西藏风俗文化和民族特色的话题。

西藏,位于我国西南边陲,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地区。

这里不仅有着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还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

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藏族同胞们共同创造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瑰丽的文化景观吧!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西藏的民间艺术。

西藏的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唐卡绘画。

唐卡是一种用矿物质颜料绘制在棉布、丝绸等上面的画面,主要用于宗教仪式和装饰。

唐卡绘画以其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成为了藏传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藏还有许多其他民间艺术形式,如木雕、石刻、织锦等,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接下来,我想谈谈西藏的风俗习惯。

西藏的风俗习惯深受藏传佛教的影响,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在这里,信仰是人们生活的基石。

每年的藏历正月初一,也就是藏族人民的新年,家家户户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祈求来年平安吉祥。

藏族人民还有许多其他的节日和庆典,如雪顿节、噶举祈愿大法会等,这些活动都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

再来说说西藏的民族服饰。

藏族服饰以其独特的设计、精美的工艺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藏族男子通常穿着长袍、长裤和皮靴,头戴毡帽;女子则喜欢穿着长裙、长袖衫和彩色头巾,脚蹬长筒靴。

这些服饰不仅保暖性能良好,还彰显了藏族人民的独特魅力。

我想谈谈西藏的美食。

西藏的美食以牦牛肉、青稞酒、酥油茶等为主要食材,口味独特,营养丰富。

其中,牦牛肉是西藏最有名的特色美食之一,肉质鲜嫩、口感滑爽,被誉为“百肉之王”。

青稞酒和酥油茶也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可以驱寒祛湿,还能提供充足的能量。

西藏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和独特魅力的地方。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民族风情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西藏饮食文化

西藏饮食文化

西藏饮食文化西藏饮食文化西藏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中心地带,被誉为“天堂之城”,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西藏饮食文化是这片土地上独具特色的一部分,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和文化传承。

一、概述西藏饮食文化是多民族、多宗教、多地域文化交融的产物,以藏族饮食为主,兼收并蓄了汉族、印度、尼泊尔和蒙古等邻国的饮食文化元素。

藏族人民的饮食习惯与生态环境和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历史、民俗、地域、气候等诸多因素有关。

西藏地处高原,气候寒冷干燥,草地占据了大部分土地面积,牛、羊、马、骆驼等家畜是藏族人民的主要家禽。

藏族人民的饮食以肉类、奶制品和面食为主,如牛肉、羊肉、酥油茶、酸奶、饵块、油糕等,同时也有各种蔬菜、水果和野菜供应。

二、主要特点1. 功能性饮食西藏的饮食文化与藏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气候环境密切相关。

在这样一个寒冷、干燥、缺氧、高海拔的环境下,身体需要大量的热量和蛋白质来维持正常的代谢和生命活动。

因此,藏族人民的饮食十分丰富,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以满足身体的需要。

2. 特色餐桌藏族人民在饮食方面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餐桌礼仪。

他们喜欢用“唐卡”(一种具有宗教神秘色彩的绘画)当桌布,银质器皿和餐具是必不可少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餐盘和茶缸。

几个人一起吃饭时通常是米饭为主食,加上一些肉类、蔬菜和饵块,这就是藏族人民的餐桌风情。

3. 特色食品藏族人民的主食以酥油茶和饵块为主,酥油茶是一种用茶叶、酥油、盐和牛奶等混合搅拌煮制而成的饮料,是藏族人民日常饮用的主要饮品之一。

饵块是用黄高粱或者青稞面加水和面,再放上少许盐拌匀,取一小块用手揉成团,然后放在铁盘里加水蒸熟,就可以作为主食食用。

4. 特色烹饪藏族人民的烹饪方法主要有烤、炖、炸、蒸等多种,最常用的是烤。

烤肉是藏族人民的传统烹饪方法之一,常吃的有烤羊肉串、烤牛肉、烤猪肉等,其口味鲜美独特,是藏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西藏和内蒙的风俗

西藏和内蒙的风俗

西藏和内蒙的风俗西藏和内蒙是中国的两个自治区,这两个地方拥有独特的风俗和文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下西藏和内蒙的风俗。

西藏的风俗西藏是一个神秘而又神圣的地方,拥有着独特的文化和风俗。

西藏人民信仰藏传佛教,因此,许多西藏的风俗都与佛教有关。

藏族人民非常重视家庭和亲情,他们通常会在家庭聚餐时一起唱歌跳舞。

在西藏,人们还喜欢穿着传统的服装,如藏袍和长袍。

此外,西藏人民还喜欢在特定的节日和庆典上举行传统的藏戏表演。

西藏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藏历新年。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进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如舞蹈、唱歌、放烟火等。

此外,西藏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节日,如藏历七月半、藏历十月十五等。

内蒙的风俗内蒙是中国北方的一个自治区,拥有着广阔的草原和独特的文化。

内蒙的风俗和文化与游牧民族有关,因为内蒙古地区的人民大多是游牧民族。

内蒙的人民非常重视家庭和亲情,他们通常会在家庭聚餐时一起唱歌跳舞。

在内蒙,人们还喜欢穿着传统的服装,如蒙古袍和长袍。

此外,内蒙的人民还喜欢在特定的节日和庆典上举行传统的蒙古族舞蹈表演。

内蒙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那达慕大会。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进行各种各样的庆典活动,如马术比赛、摔跤比赛、歌舞表演等。

此外,内蒙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

总结西藏和内蒙是中国的两个自治区,拥有着独特的文化和风俗。

西藏人民信仰藏传佛教,而内蒙的人民大多是游牧民族。

两个地方的人民都非常重视家庭和亲情,喜欢穿着传统的服装,并在特定的节日和庆典上举行传统的表演。

西藏和内蒙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每个节日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活动。

西藏和内蒙的风俗

西藏和内蒙的风俗

西藏和内蒙的风俗西藏和内蒙古是中国的两个自治区,这两个地方有着独特的风俗和文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下这两个地方的风俗和文化。

西藏的风俗和文化西藏是一个神秘而又神圣的地方,这里有着独特的风俗和文化。

西藏的人们信仰藏传佛教,他们非常虔诚地信仰佛教,每天都会去寺庙里烧香祈祷。

在西藏,人们还有一种独特的祈福方式,那就是转经筒。

转经筒是一种装有经文的圆筒,人们会手持转经筒,边走边转,以求得神灵的保佑。

西藏的人们还有一种独特的服饰,那就是藏袍。

藏袍是一种长袍,通常是红色或蓝色的,上面还有着独特的图案和花纹。

在西藏,人们还有一种独特的舞蹈,那就是藏舞。

藏舞是一种非常优美的舞蹈,通常是由几个人手牵手跳舞,舞蹈动作非常优美。

内蒙古的风俗和文化内蒙古是一个广袤而又美丽的地方,这里有着独特的风俗和文化。

内蒙古的人们信仰蒙古族萨满教,他们非常虔诚地信仰萨满教,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

在内蒙古,人们还有一种独特的游戏,那就是蒙古式摔跤。

蒙古式摔跤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游戏,通常是由两个人进行比赛,比赛时要互相摔倒对方。

内蒙古的人们还有一种独特的服饰,那就是蒙古袍。

蒙古袍是一种长袍,通常是蓝色或白色的,上面还有着独特的图案和花纹。

在内蒙古,人们还有一种独特的舞蹈,那就是蒙古舞。

蒙古舞是一种非常热情的舞蹈,通常是由几个人手牵手跳舞,舞蹈动作非常热情。

总结西藏和内蒙古是两个独特的地方,这里有着独特的风俗和文化。

西藏的人们信仰藏传佛教,他们非常虔诚地信仰佛教,每天都会去寺庙里烧香祈祷。

内蒙古的人们信仰蒙古族萨满教,他们非常虔诚地信仰萨满教,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

无论是西藏还是内蒙古,这里的人们都有着独特的服饰、舞蹈和游戏,这些都是这两个地方独特的文化遗产。

西藏民族风情

西藏民族风情

西藏民族风情藏族简介藏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及青海海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土藏族自治县以及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

藏族自称“博巴”,意为农业人群,是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一个农业部落。

两汉时属于西羌人的一支,7世纪赞普松赞干布建立王朝,唐宋称其为“吐蕃”,直到康熙年间才称“西藏”,藏族称谓亦由此而来。

藏族有自已的语言和文字。

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卫藏、康方、安多三种方言。

现行藏文是7世纪初根据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

10世纪到16世纪,是藏族文化兴盛时期。

藏戏独具特色,歌曲和舞蹈充分体现了民族风格。

藏族雕刻技艺高超。

位于西藏首府拉萨红山上的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堡建筑群,以其建筑特色、辉煌的绘画、雕塑艺术和珍贵的文物闻名遐迩。

藏医药学是中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药讲求炮制技术,尤对兽医有独到之处。

医药学著作主要有《医方四续》。

算学可以预测日、月蚀及地方近期气象。

藏族信奉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吸收了藏族土著信仰本教的某些仪式和内容,形成具有藏族色彩的“藏传佛教”。

藏族对活佛高僧尊为上人,藏语称为喇嘛,故藏传佛教又被称为喇嘛教。

藏区经济以畜牧业和农业为主。

有人口4593330 人,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

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 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 5 %。

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

据史书记载:早在秦汉以前,藏族先民就聚居在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

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和酥油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

西藏首府拉萨市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一座有1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西藏传统风俗文化

西藏传统风俗文化

西藏传统风俗文化每个民族风俗文化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经济、政治、社会、宗教、心理、地域、语言等方面的因素都有可能决定和影响风俗的产生和发展,而且,其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1]在此,本文通过对地缘、宗教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考察,对以藏族为主体民族的西藏传统风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作一简要的讨论。

一、西藏传统风俗文化与地缘关系简单地说,地缘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不同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影响下形成的不同的文化传承和习俗惯例中,或者相似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中形成的相同或相似的文化传承和习俗惯例中。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表达的就是这种特有的内容与形式。

在风俗文化中,地缘因素的影响是复杂的。

山河、湖泊等地理因素的影响,可以构建人类风俗文化的不同空间组合。

这些因素既促进又制约着一个地区的风俗,乃至整个文化的发展。

同时,人类文化的演进与发展又反作用于地理环境和空间的变化。

根据西藏高原生态的特点,可以分为5个区:藏北高原区;藏中、藏南河谷区;喜马拉雅高山峡谷区;东喜马拉雅高山峡谷区;藏东“三江”流域峡谷干热河谷区。

[2]实际上,上述5个生态区可概括为农业、牧业和农牧结合的3个区。

在这种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居住、服饰、饮食、节庆、婚姻、信仰、娱乐等方面都会烙印着各个区域所具有的文化特征。

以居住方式为例,高海拔、低山丘陵、宽谷、湖盆、高寒草甸等为主的地貌地形和生态环境的藏北及具有类似特征的西藏其他地区,其主要的居住方式是易于搬迁移动的牛绒编织的帐篷。

这种居住方式与在特定地缘关系作用下而形成的畜牧业生计和经营方式是相适应的。

几千年来,牧民们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已经充分总结出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广阔无边的草原上,维系牧民世世代代延续其生命、种族与社会结构的根本物质源泉是牛羊的培育。

大规模牲畜饲养的实现,并不能依靠在一两个丘陵或谷地中定点放牧而解决。

由于气候等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牧民必须找到水草丰美的草场来维持和保障他们的生产生活资料——牛羊牲畜的继续繁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
藏族的民族风俗
对外汉语0802 孙倩云
200808480213

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它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
省毗邻,东连四川省,东南与云南省相连, 南边和西部与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和尼泊尔
等国接壤。地理位置也影响了它多民族风俗的特点。其实每个民族风俗文化的形成原因是多
方面的。经济、政治、社会、宗教、心理、地域、语言等方面的因素都有可能决定和影响风
俗的产生和发展,而且,其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发展对风俗文化形成的作用或
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政治等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所共同拥有的观念和准则
上。
藏族是个多节日的民族,按藏历计算,一年里,大大小小的节日有一百多个,几乎月月
有节日,节日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包括了祭祀、农事、纪念、庆贺、社交游乐等诸多项
目。若将藏族数量众多的节日分类,大致可划分为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两种,当然在许多传
统节日中也有部分的宗教内容。藏民族通过众多的节日,抒发他们的各种感情,不仅有对神
的宗教感情,也有对人的自然情怀。通过感情的渲泻,表现出他们是一个纯朴又豪放的民族,
他们敢于展示自己的真实情感,待人真诚,以最朴素、最隆重、最热烈的方式欢度自己的节
日;通过感情的渲泻,表现出他们是一个团结的民族,他们不仅每个家庭有亲和力、凝聚力,
整体民族也紧紧团结在一起,显示出民族的整体性;通过感情的渲泻,表现出他们是一个奋
进的民族。他们求真务实,敢于拼搏,勇于进取,充分显示出整个民族的群体意识与整体风
貌。
藏族是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主体民族。西藏最古老的宗教苯教和主导了西藏社会的政
治、经济、文化的藏传佛教,其影响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形成了不同于别的民
族的民俗风情和审美情趣。西藏民俗文化的内容包含丰富,民俗文物多姿多彩,举凡服饰、
饮食、居室、婚丧、节日娱乐等等,都为我们演绎出藏族丰厚的历史文化的变迁与升华的过
程。
如果要细谈藏族的民族风俗,我想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我也只能浅谈一下藏族的
某些方面的风俗。

一、服饰
西藏地域辽阔,由于地理环境气候不同,自然条件差异很大,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和不同
的气候条件,各地区都具有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
藏族服饰是青藏高原一道绵延流长的亮丽文化景观,而蕴涵其间的工艺技术、生活情趣、
审美观念、道德伦理、宗教信仰都可成为研究西藏文化的活化石。由于地理气候和物产的不
尽相同,在藏区内可以说是"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风",不同的区域在穿着打扮方面各不雷
同,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风貌。
藏族服装以藏袍最为常见。藏袍是藏族的主要衣着,它大襟广袖,用氆氇、呢料、动物
皮毛等面料缝制,宽体长身,用带束于腰间。城镇居民喜欢用高级毛料制作藏袍,农区用氆
氇,牧区用毛皮。藏服之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是腰带,除了腰带之外,西藏藏族妇女的邦典也
极具特色。另外,藏族人也喜欢戴帽,多为毡帽、皮帽和金花帽,而藏族人穿的鞋被称之为
藏靴。藏族人的饰品以发饰、耳饰、胸饰、腰饰和手饰为主。羊皮袍也是藏北牧女们的主要
服装。她们的羊皮袍上还缝制红、蓝、绿三色绒条作为装饰,平时腰间挂满奶桶钩、针线盒
和牧鞭之类的物件,遇到节日喜庆的时候,还挂起串串项链和金银饰品,头发梳理成多股小
辫,戴上缀满绿松石、贝壳、银币等的呢绒或氆氇长披。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之下,整套服
饰色彩鲜艳动人,极富民族特色。
现在,很多藏胞家庭的衣橱中增添了西装、夹克等现代服饰,反映了藏族人民新的服饰
情趣。但是,不少人在节日时仍然保持着传统着装。
拉萨地区气候宜人,长期以来是西藏地区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的中心。该地区的装
束以严整规范著称。拉萨民间女子以毛料或布帛制作短袖夏装,里面穿藏式衬衫,已婚妇女
腰间围各色毛线或丝线织成的彩色帮典。冬季穿羔皮长袖藏装,头戴"杨夏帽"。装饰品有珍
珠、珊瑚、绿松石等制成的"巴珠"冠及各种耳坠、项链、戒指。世袭贵族夫人头戴"人"字形
的珍珠巴珠和珍珠冠,一般的贵夫人只能戴珊瑚巴珠,至于绿松石的大耳坠、胸饰和各种质
地的项链是按自家的财力而佩带的。拉萨地区的贵夫人,装扮珠光宝气,饰物细腻而小巧。
男子夏季穿毛料或布帛制成的袍子,里面穿藏式衬衫,头戴礼帽,脚蹬皮靴。贵族服装从样
式看,与普通藏袍没有大的区别,但质地和花纹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从服饰上可以看出其
社会地位的高低。西藏僧人因其教派不同,装束也有所不同,但服饰颜色大致相同,除噶举
派穿白裙外,其余教派均着黄色及红色僧服。

二、饮食
1、藏餐:
藏族以麦、米、青稞等谷物为食粮,以适宜在高原生长的青稞为主要食物。藏族有着自
己独特的食品结构和饮食习惯,其中酥油、茶叶、糌粑、牛羊肉被称为西藏饮食的“四宝”,
此外,还有青稞酒和各式奶制品。
藏餐是中国餐饮系列中的流派之一,历史悠久,品种丰富。藏餐分为主食、菜肴、汤三
大类。糌粑是藏族的一种重要食品,制作很简单,将青稞炒熟后磨成面便成了糌粑。风干肉
是西藏非常有特色的一种食品。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改善,藏餐在菜肴烹制技术和用
膳形式上也在不断地改进和丰富。
在藏餐的食肉方面,藏族禁忌较多。一般只吃牛羊肉,不吃马、驴、骡,尤忌吃狗肉。
鱼、虾、蛇、鳝等水产海鲜类食品,除部分城镇居民外,农牧区群众一般不习惯食用。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改善,藏餐在菜肴烹制技术和用膳形式上也在不断地改进和丰
富。

2、酒文化:
西藏比较流行的是青稞酒。青稞酒是用青稞直接酿成的,度数较低,藏族群众无论男女
老少都喜欢喝,是喜庆过节所必备的。当然随着跟内地的联系越来越多、西藏也有了很多内
地制造的酒。聚会饮酒时,歌是必不可少的。藏族酒歌曲调悠扬,优美动听,内容多为祝福、
赞美之辞。一般酒宴上,男女主人都会唱着酒歌敬酒,盛大宴会上,有专门的敬酒女郎,她
们穿着华丽的服饰,唱着迷人的酒歌,轮番劝饮,直到客人醉倒为止。

3、茶文化
西藏人比较喜欢的是酥油茶。酥油茶是西藏的藏族人不可缺少的饮料,做酥油茶离不
开酥油、盐和茶,酥油是从牛羊奶里提炼的奶油,以夏季牦牛奶里提炼的金黄色酥油为最好,
从羊奶里提炼的则为纯白色。藏民族饮茶时讲究长幼、主客之序。客人饮茶不能太急太快,
一般以三碗为最吉利。喝茶之前、客人需先用手指沾下茶水、撒三次到外面,这也是一种对
主人的礼貌。
三、宗教
在西藏欢庆的节日里,宗教是不可缺少的色彩,无论是原始的苯教,还是后来居上的藏
传佛教。宗教节日首先是僧人的节日,后来逐渐发展到僧人与百姓共享,像前面说的沐浴节、
望果节、雪顿节、展佛节等都是这样。宗教的地位在西藏如此重要,宗教的节日也很多。即
使是那些越来越世俗化的节日,也仍然少不了宗教特色。宗教仪式在其中已成为固定的格式。
藏族认为神山圣湖养育并保佑着他们,能绕这些神圣的地方一周,可积功德。朝山转湖
是信徒们礼佛祈祷的重要内容。下面跟大家说说藏族特殊的宗教风俗。
1、转经:是围绕寺院或神山圣湖绕行一周或数周的祈祷仪式。
2、磕长头:磕长头是藏传佛教徒一种虔诚的拜佛仪式。在藏区的大小道路上,你会经常
看到信徒们从遥远的故乡开始,不畏千难万苦,沿途三步一磕,用身长丈量着道路,耗时数
月甚至数年至拉萨朝佛。
3、玛尼石堆
在西藏的路口或是神圣的之地,常能看到一些刻有经文的石堆,这就是玛尼堆。信徒们每过
玛尼堆必丢一颗石子,作为一次祈祷,也等于念了一遍经文,由此玛尼堆年复一年地增高。
4、喇嘛
大家一般把藏传佛教僧人都统称为喇嘛,严格说起来并不准确。喇嘛一词是藏语的音译,意
思是上师、教师,指那些学问高深,可指导人们进行修习的有资历和学位的高级僧人。
5、天葬
天葬,就是将死者的尸体喂鹫鹰。鹫鹰食后飞上天空,藏族则认为死者顺利升天。天葬在天
葬场举行,各地有固定地点。人死后,停尸数日,请喇嘛念经择日送葬。出殡一般很早,有
专人将尸体送至天葬场。天葬师首先焚香供神,鹫见烟火而聚集在天葬场周围。天葬师随即
将尸体衣服剥去,按一定程序肢解尸体,肉骨剥离。骨头用石头捣碎,并拌以糌粑,肉切成
小块放置一旁,最后用哨声呼来鹫,按骨、肉顺序喂食,直到吞食净尽。
6、灵塔
是一种具双重功能的塔,既是佛塔,也是陵寝。通常由塔座、塔瓶、塔刹三部分组成,在塔
瓶内供养活佛的肉身。灵塔集佛教“四界”思想(即土、火、水、空)于一体,使这四种要素
通过灵塔表现为有形有质的实体。活佛高僧的遗体保存于灵塔中,不仅体现了肉体复归“四
界”的佛教思想,还象征着“出生---生活----精神----死亡----出生”这一生命轮回。西藏的第一
座灵塔是山南桑耶寺旁的寂护大师灵塔。
藏族风俗是我国重要的民族风俗文化,它所带来的特殊的文化也是如此令人着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