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应力大变形巷道维护加固探讨

合集下载

深部高应力围岩巷道维修支护技术优化

深部高应力围岩巷道维修支护技术优化

针对 一 8 1 7 m C 1 3底板巷修复支护进 行优化。 首先从锚杆钻机钻孔情况来看 , 钻进速度正常, 成 孔后也不存在塌孔现象 , 表 明岩层可以正常实施 锚固; 虽然岩石松软 , 但从打孔时排出的冲孔水颜 色 来初步 判断 , 尚能 产生 预期 的锚 固强度 。 其次 , 从 已 扩 修 过 的 巷 道 中 可 以看 到 很 多 锚 杆、 锚索 悬露在 顶板 上 , 如图 l 所 示 。巷 道 围岩 严 重变形而锚杆 、 锚索本身保持完好 , 既未见到因岩 层膨 胀产 生拉 伸作 用 引起 的断 锚 、 断 丝现 象 , 也 未 见有明显的 由岩层错动 引起的弯折现象 , 这说明 锚杆 、 锚索没有起到或者说没有充分起 到应有的 作用, 究 其原 因是 锚固 方 式不 合 理 。因 此 , 对 巷 道 支 护方式 进行 如下 优化 。
深部高应力 围岩巷道维修支护技术优化
陈 东辉 ( 淮南矿业集团 , 安徽 淮南 2 3 2 0 0 1 )
摘 要: 本文通过深部巷道在高地应力作 用下破坏 情况进行 分析 , 并结合高应力 巷道 的变形特征 及破坏机理 , 研究高 应力环境下巷道修复 的合 理支 护方式 , 通过全长锚 固、 复合网及注浆锚索的使用 , 加强 了两帮支护 , 减少 了巷道的变形 , 延 长 了巷道维 修周期 , 为今后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深部 高应 力巷 道支 护技术提供资料。 关键词 : 深部高应力 ; 巷道 维修 ; 注浆锚索
1 26
格 间距 l O O m m ×l O O m m, 由于 围岩 受 力 后破 碎 , 钻
图1 扩修巷 ) 端 锚变 全 长 锚 固 。端 锚 锚 杆 自由 段 基本 不产生径向约束效应 , 无法对岩层的剪 切膨 胀和 层 间错动及 时做 出响 应 ;同时 由于 软岩 中锚 固 强 度低 , 其轴向约束效应也会不同程度地打折扣, 从 而使 其难 以产 生应有 的支 护作 用 。

巷道过高应力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巷道过高应力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巷道过高应力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摘要:基于矿井掘进工作面施工过程中受断层等地质构造影响,普通的锚网和架棚支护强度不能满足要求,造成巷道顶板下沉、帮部变形、底鼓等发生,提出巷道过高应力区支护技术,并应用于生产实践,验证了过高应力区良好支护效果。

关键词:断层;高应力;锚架联合支护;安全高效0引言在矿井掘进活动中,经常遇到褶曲、断层等地质构造,巷道会出现应力集中区,巷道出现顶板下沉、巷帮变形、底鼓等。

神源煤化工在遇构造影响时,矿压显现尤为明显,3208工作面、3410工作面、3109工作面等两巷掘进准备过程中均出现以上现象。

采取缩小锚杆(索)间排距、改架U型棚等措施效果甚微,采用全断面“锚网+架棚”施工时,支护效果好但支护环节繁琐,影响高效掘进。

本文以神源煤化工3106机巷为引,对巷道受断层影响过高应力去支护技术进行研究,并实践应用,保证巷道安全高效掘进。

1工作面概况3106工作面东临3108工作面(未采),南到东翼三条大巷,西临3104工作面(未采),北到邹庄煤矿与钱营孜矿边界。

工作面为32煤,层煤厚1.41m~3.08m,平均2.64m,煤层结构较简单,局部夹一层或两层碳质泥岩,夹矸厚度约为0.1~0.2m。

老顶为粉细砂岩,厚度3.06~4.64m,白灰色,细砂质结构,致密块状,层里发育;直接顶为粉砂质泥岩和煤线,厚度4.28~15.9m,以泥岩和砂质泥岩为主,含1至3层煤线,局部夹薄层细砂岩;直接底为泥岩和煤线,厚度1.65~8.48m,浅灰色~灰色,夹粉砂,较破碎,含大量植物根茎化石,局部岩石较破碎;老底为细砂岩,厚度 1.06~3.76m,灰白色,细砂质结构,中厚层状,石英、长石为主,分选差,斜裂隙发育。

3106机巷走向长1455m,巷道净宽×净高=4800×3200mm,采用锚带网索支护,综掘施工、皮带机运输、单轨吊辅助运输,巷道自2021年7月开始施工,至今已施工435m。

我国煤矿巷道支护的难题与对策

我国煤矿巷道支护的难题与对策

我国煤矿巷道支护的难题与对策作者:王绪昇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上旬刊》2019年第04期摘要:随着我国煤矿开采进入深部开采时代,巷道支护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挑战。

针对煤矿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分析了高应力巷道、软岩巷道以及冲击地压巷道的支护策略。

可以为有关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巷道支护;深部开采;难题;对策1 引言在煤矿由浅部向深部开采的过程中,地应力和岩层的岩性已经发生了变化。

原有的正常矿井发生冲击矿压和煤与瓦斯突出的可能性增加。

最大的问题就是高地应力引起的巷道的大变形,巷道的支护变得日益困难。

此外,煤炭开采的强度也达到空前的高水平,导致在开采过程中采动大幅度增加,巷道的支护难度增加,这种情况在断面巷道条件下更为突出。

总的来说,所要解决的支护难题有高应力巷道、软岩大变形巷道、冲击地压巷道、破损修复巷道等几类。

本文对这几个类型的巷道进行分析,探讨了合适的支护策略。

2 高应力巷道支护分析总的来说,巷道的破坏与围岩强度和地应力有关。

当围岩应力达到或超过围岩强度时,巷道就会失稳破坏。

理论分析表明高应力是巷道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过统计,造成巷道周圍应力的几种因素分别为深埋高应力、地质构造高应力和采动应力。

由于在高地应力作用下,岩体的特性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高地应力作用下围岩的塑性增强,使得坚硬的岩石在破坏时表现出软岩的破坏特征;巷道围岩变形具有很强的流变特性,变形量大给支护带来巨大的难题;对于某些高强度脆性岩石,发生冲击的可能性增加,巷道破坏突然,伴有巨大声响和震动,围岩及支护被瞬间摧毁。

目前,对高应力巷道的支护主要有三种方法:可以通过合理的布置巷道的位置,然后人工卸压,使巷道周围处于低应力状态,降低巷道变形量维持巷道稳定;采用U型钢等高强度材料对巷道进行加固,抵抗巷道围岩的变形;此外,采用锚杆锚索对巷道围岩进行加固,提高围岩的承载能力,有效控制围岩的变形破坏。

浅析深井复杂应力状态下巷道加固技术

浅析深井复杂应力状态下巷道加固技术

浅析深井复杂应力状态下巷道加固技术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巷道容易受采动的影响而产生变形,围岩也会受到大范围的破碎,因此支护难一直是困扰煤矿生产的一大难题,如何在复杂应力条件下对巷道进行加固,成为了煤矿企业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太原煤气化龙泉煤矿为例,对其巷道的加固技术进行研究,以此来为其他煤矿的巷道加固提供参考。

标签:巷道失稳;巷道加固;技术1 项目基本概况龙泉煤矿,主采煤层为4#煤,属气煤煤,煤层结构简单,煤层较软,有玻璃光泽。

目前只有4202工作面回采,本工作面为一次采全高放顶煤回采工作面,地面标高约为1200m,井下标高约为780m,采高3.5m,放顶煤3.0m,工作面平均走向长度为2400m,工作面倾斜长度250m。

龙泉煤矿井下有北一回风大巷、北二回风大巷、北胶带大巷、北辅运大巷四条主要大巷,服务于矿井下料、提升和通风等各系统。

四条主巷沿南北方向布置,单巷长约1200m,西面为矿井工业广场保护煤柱,东面为本矿回采工作面。

由于四条主巷受采动影响,造成许多安全隐患。

目前主巷矿压显现基本稳定。

本回采区域煤层顶板为2.54m左右的黑灰色粉砂岩、泥岩、极易冒落,不宜管理;底板为2.18m左右的深灰、黑灰色泥岩,受力后极易发生底鼓。

2 巷道失稳的原因2.1 巷道群之间的应力影响大巷掘出后,会发生应力重新分布,在胶带大巷左側与回风大巷右侧发生应力集中,应力集中系数达到1.95。

由于相邻大巷间煤柱宽度较小,胶带与回风大巷间煤柱上高应力作用下产生的大量变形被胶带大巷下山空间所吸收,导致掘巷后皮带大巷周围围岩塑性区明显增大,围岩变形量较辅运、回风大巷大。

2.2 采动对下山围岩变形的影响大巷掘出后受回采工作面开采的影响,回采产生的超前支承压力与大巷周围围岩应力叠加,导致大巷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围岩塑性区范围进一步增大,应力集中系数达到了2.55,大巷原有支护难以承受这么高的应力。

当本矿4201工作面回采后,受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在大巷左侧停采线煤柱上,应力集中系数达到了2.55,巷道围岩应力再一次重新分布,围岩再次破坏,塑性区范围变的更大,使得下山支护环境更加恶化。

深井高地压巷道变形原因及修护措施

深井高地压巷道变形原因及修护措施

深井高地压巷道变形原因及修护措施摘要随着矿井开采年限的增加,巷道修护工作显得越发重要,最好破损巷道的修护工作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之一。

文章主要分析了深井高地压巷道变形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深井高地压;巷道;变形原因;修护措施前言随着矿井向深部的延伸,受到高地压、高应力的影响,巷道四周围岩所承载的压力变大、变强,从而不断加快巷道的变形和老化速度,特别是修护巷道,四周的围岩已产生较大的松动圈,本身的抗压性能已大大减弱,巷道的支护已经不能仅仅地局限于顶板及帮部的控制,巷道的底板也需要加以控制,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巷道的整体支护理念,从巷道的整体支护来抑制、减缓巷道的变形量和老化速度,减少巷道再次维修工程量,达到满足巷道支护要求,延长巷道的服务寿命。

1 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分析深井巷道开挖之前,岩体处于原岩应力场的稳定状态中。

巷道开挖后,巷道周边岩体的围压发生变化,围岩应力场重新分布,集中应力随着围岩体的变形由巷道表面围岩逐渐向巷道深部转移,直到一定深度的巷道围岩体因围压足够大,能够承载集中应力且不产生变形,巷道周边应力场才趋于稳定,集中应力的转移使巷道围岩从表层向深部一定范围内都经历了切向应力增大而径向应力减小且围压变小的过程,在低围压、高集中应力作用下,巷道周边围岩发生变形破坏,这种变形甚至破坏也伴随着集中应力逐步向深部发展,因碎涨和巷道支护作用促使围岩围压变大,破坏扩展到一定范围才得以控制。

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是不断持续着的,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趋于稳定,当巷道围岩受某种外界因素(例如:风化、采动、水、温度等)的影响产生新的变形位移会再次影响深部的围压,集中应力会开始新的转移行程。

这是一个反复循环无法控制的过程,所以巷道支护是给巷道表层围岩提供尽可能大的残余强度,为更深部的围岩体提供足够大的等围压;同时为巷道围岩提供稳定的外部环境,确保围岩体的稳定性。

2巷道变形破坏形式(1)拱顶下沉,出现“马鞍型”现象,主要是由顶板下沉量超过支护允许范围,引起巷道顶板中部下坠,两侧切断。

高应力集中巷道修护技术的分析与实践

高应力集中巷道修护技术的分析与实践

耿 村煤 矿东 三架 空人 车轨 道是 东三 采 区主要 行 人 通 道 , 为 2 1煤 轨 道 下 山 。巷 道 沿 21煤 顶 板 原 - - 掘 进 , 长 6 0m, 全 5 支护 形 式为锚 网索架 u型棚 联 合
支 护 。 由于 受 两 翼 采 动 影 响 , 道 变 形 严 重 , 变 形 巷 其 主要表 现为 : 板 开 裂 离 层 下 沉 , 部 开 裂 鼓 出 , 顶 帮 底
爆 破 形成 卸压 吸 能带 ; ③保 持深 部 原 岩 强 力 支 撑 结
构 为 顶 板 主 要 承 载 体 , 所 谓 的 “ 一 弱 一 强 ” 支 即 强
护 理论 。具体 解释 为 : 将巷 道 围岩结 构分 为 3个 区 , 即: 支护保 护 区 ( ) 卸压 吸能 区 ( ) 原 岩支 撑 区 强 、 弱 、 ( ) 强 。支 护 保 护 区是 为 保 证 巷 道 断 面 而 进 行 的 人 工 加 强支 护 ; 卸压 吸能 区主要是 吸 收矿 山压力 能量 , 削弱 压力 向支护保 护 区及 巷 道 底 板 传 递 , 以减 少 巷 道 片 帮及 底鼓 ; 岩 支 撑 区是 上覆 岩 层 的主 要 承 载 原 区 。其结 构 如 图 1所示 。
次 , 巷道 维 护 带 来 很 大 困 难 , 成 较 大 的 经 济 损 给 造 失, 同时严 重影 响架 空 人 车 正 常运 行及 矿 井 的安 全
生产。
2 修 护 理 论 基 础
针对 破 坏 原 因分 析认 为 , 巷 道 修 护应 采 取 以 该
下措 施 : 注 浆 加 固 破 碎 围岩 , 结 合 锚 网索 架 u ① 再
( e g u o lMie Yma C a n u t ru o Ld , in h 4 2 3 , hn ) G n c n C a n , i o l d sr G o p C ., t. M a c i 7 4 C ia I y 1

高应力区巷道围岩加固与压力转移支护技术研究与实践

高应力区巷道围岩加固与压力转移支护技术研究与实践
3 4 0 0 mm, 净 断 面积 1 2 . 3 8 1 1 1 。 巷 道设 计采 用锚梁
索喷 支护 。 2 . 1 巷道支 护对 策
平 Ⅱ6 2 轨 道下 山附 近 , 与北 翼轨 道 大巷 平行 , 水 平 间距 约3 0 m, 基本 上沿水 平面 掘进 。 巷道 从 6 煤 顶 板处 开始 掘进 ,巷道 底板 与 6 煤 顶板 位 于相 同 层面 , 6 煤 层厚 3 m, 煤 层倾 角 1 5 。 左 右 。巷 道在 掘 进 过程 中穿过 6 煤 层后 进入 6煤层 底板 ,巷道终
0 引 言
高地应 力环境 及 强烈 的时 间效 应导 致煤 矿深
围岩裂隙极为发育;④巷道受采动集中应力作用
影响。 巷道受 到 6 煤 层采 动压 力 的作 用与 影响 , 位 于 6煤 层 各 工作 面 回采 后 所 形 成 的半 径 为 2 5 ~ 1 0 0 I l l 不 等 的遗 留煤柱 的孤 岛 内 ;⑤巷 道受 相邻 巷道 围岩 集 中应力相 互叠加 与影 响 。附近 巷道 布 置 密集 , 相 邻巷 道 间岩柱较 窄 , 每条巷 道掘 出后 所 产 生 的围岩集 中应力 与相 邻巷 道 的围岩集 中应 力
岩锚注综合控制技术 。以锚杆 、 锚索支护为基础 , 以注浆加 固为辅 , 充 分发 挥各 种加 固方 法 的作用 , 使之相辅相成 , 互为依托 _ 5 _ 。 ④提高锚索锚固可靠 性 。一 是指锚 索 的锚 固段 始终 位 于巷道 围岩 的弹
能 源 技 术 与 管 理
5 4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9 9 4 3 . 2 0 1 3 . 0 5 . 0 2 1

深部巷道变形特征及支护对策

深部巷道变形特征及支护对策

而对于新掘进巷道 支护, 要遵循 强化 一次 支护、 增大预应力 、 高支护 刚度 、 提 保证 支护材 料的高 强度等原 则. 后, 出 了曲江煤 矿 最 给
西大巷东段支 护方 案与参数 , 结果表 明该方案 能有效地 抑制围岩大变形. 关键词 : 深部 巷道 ; 变形 与破坏 ; 围岩控制 ; 支护对策
导致 了深 部 巷 道 的大 变 形 J 目前 , 矿 原 始 支 护 形 . 该 式为 锚 网喷 支 护 , 体 支 护 参 数 如 下 : 采 用 锚 、 、 具 均 网
应 力重 新调 整分 布 , 向应力 不断 增加 , 向应力 不 断 切 径
减小 , 巷道 硐壁 处形 成应 力集 中. 在 当最 大应 力超 过 围 岩强 度 时 , 会 导致 围岩 变形 与破坏 . 将 由于深 部巷 道 由 于处 于高地 应力 状态 , 道 围岩破 坏 以后 , 巷 围岩 向巷道 内挤 入 , 导致 巷道 围岩 出 现顶 板 冒落 、 片帮 、 帮 收 缩 两
中 图 分 类 号 :D 5 T 33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4— 86 2 1 )3— 0 3— 5 17 5 7 (0 2 0 0 1 0
巷 道开 挖 以后 , 原来 的三 向应 力状 态被 打破 , 围岩
“ 高 ” 部 矿 井 , 巷 道 普 遍 表 现 为地 应 力 水 平 较 三 深 其 高、 巷道岩 体结 构破 碎 , 学强 度低 、 力 受采 动影 响大 、 渗 透压 力大 和高 温效应 明显 等 特点 , 这些 特 点 共 同作 用
巷道 断 面尺 寸难 以满 足生 产需要 , 修工 作量 大 , 而 返 从 给正 常生 产 和安全 带来 一 系列 问题 . 目前 , 有关 于深 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应力大变形巷道维护加固探讨
秦佼鹏
(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古书院矿, 山西晋城市 048000)
摘 要:在山西古书院矿通过采用注浆锚杆配合锚索补强支护加固高应力大变形段主要
通风巷道,解决了在煤岩破碎和孤岛区巷道变形量大维护困难难题,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关键词:高应力;大变形巷道;注浆锚杆;锚索
0 前 言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以及资源的不断枯竭,一些布置在上水平3#
煤煤岩层中为二水平9#
、15#
煤的开采服务的主要运输、通风大巷所处的地质力学环境越来越复杂,受上下水平的采动影响,巷道压力增大,变形严重,采用常规支护设计的沿煤层或软岩布置的巷道稳定性越来越难以控制,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

其主要原因在于,在高地应力场及开采扰动应力场的作用下,巷道工程煤岩体开挖后一直处于塑性大变形阶段,而采用的常规支护方式易使支护体与围岩之间出现刚度、强度和结构不耦合,从而造成巷道变形加剧,难以控制。

通过对古书院矿上水平653总回风巷的维护加固实施,对高地压大变形巷道支护维修技术进行了探讨。

1 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653总回风巷施工于1970年代,全长1500m 左右,大部分沿煤层底板施工,采用料石砌碹拱形支
护方式,服务于矿井西翼的上水平3#和二水平9#
及15#
煤的开采。

巷道所处煤系地层为晚古生界二迭系下石盒子组下部砂岩段和山西组上、中段砂岩、砂
质泥岩和煤层,煤岩层节理较发育,结构较破碎,3#
煤层平均厚5.5m 左右,其底部有0.5~1.2m 厚的软煤,巷道变形多发生在此部位。

2 变形原因分析
(1)地应力的影响。

现场矿压观测资料分析表明,地压作用是造成巷道变形破坏的重要原因。

根据实测,653总回风巷所处的3#
煤层垂直应力为10.32MPa ,水平应力为13.15M Pa ,地压以水平应
力为主,60 夹角。

在垂直或水平应力的作用下致使巷道发生变形,尤其是沿煤层底板段,由于软煤抗拉强度低,流变性能超过其抗拉强度极限时,巷道两帮发生内敛。

(2)采动的影响。

653总回风巷施工于1970年代末,期间经历了多次采动影响,目前其两侧的3#
煤工作面已全部开采,只剩有80m 的保护煤柱而形成了一个孤岛。

近期对下方二水平9#
煤进行的开采,又造成了应力的集中和重新分布,使巷道再次受到了破坏。

(3)支护结构不合理。

653总回风巷首次选用了料石砌碹支护,由于其支护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壁后充填不实,与煤岩体不能形成统一的支护圈,有效阻止煤岩的变形,而且进行了多次维护,大都是采用了拆碹后架设金属对棚的支护方式,虽起到了一定支护效果,但仍为被动承压的支护方式,投入较高,效果不理想。

3 653总回风巷道锚注、锚索加固
3.1 锚注锚索加固的作用原理
对于因采动影响造成的围岩破碎、节理裂隙发育,新型高分子材料注浆可改善其力学性能,提高粘
结力和内摩擦角,使煤岩体强度提高。

注浆加固还可为锚杆锚索提供可靠的着力基础,使锚杆锚索对破损围岩的锚固作用得以发挥,进一步提高围岩的整体强度和自身的承载能力。

因此,采取锚杆与注浆相结合的方法,使锚杆与注浆各自的适用范围得到扩展,大大提高了支护效果。

3.2 注浆材料与支护参数
(1)注浆材料。

采用轻质高强的有机发泡化学
(下转第104页)
ISS N 1671-2900CN 43-1347/TD 采矿技术 第9卷 第6期M i n i ng T echno l ogy ,V o.l 9,N o .6
2009年11月
N ov .2009
参考文献:
[1]李金铭.地电场与电法勘探[M ].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2]冯乃琦,李 颖,等.高密度电法在安阳县西环路地质灾害调
查中的应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3]冯慈璋,马西奎.工程电磁场导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8.
[4]
阮 珏,高才坤,李文尧,肖长安.高密度电法在玉溪市九龙池公园西侧山体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8,(8).
[5]
谢仁海,渠天祥,钱光谟.构造地质学[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
(收稿日期:2009-04-10)
(上接第22页)
浆 波雷因进行注浆锚杆充填与加固,可与松散
破碎围岩有机地胶结为一整体,且胶结体有一定的可缩性,使压力均衡作用于巷道深部围岩上。

(2)注浆加固深度的确定。

破碎围岩注浆深度应深于破碎区边缘,而且注浆深度越大,越有利于提高注浆加固强度。

根据加固巷道高度和宽度,确定注浆深度为4m 。

由于浅部围岩较深部裂隙发育,为获得较好的注浆效果,确定注浆孔深3m,在注浆压力作用下,浆液扩散深度不低于4m,确保锚注加固圈厚度不低于4m 。

(3)钻孔布置。

如图1所示,注浆加固段巷道每间隔3m 布置1排注浆孔,每排9个孔,巷中顶部布置1个,其余均匀对称布置,孔直径42mm,深度3m,210m 长的巷道共计布置70排、630
个钻孔。

图1 注浆锚杆孔的布置
(4)注浆锚杆。

注浆锚杆由锚杆体、托盘、压紧螺母等几部分组成。

注浆锚杆体为空心管,分为注浆段、锚固段和尾部的螺纹段。

杆长根据围岩性质和巷道跨度合理确定,考虑到外露部分,确定总长为
3.0m (可连接件),注浆锚杆采用 22mm 、壁厚4mm 的无缝钢管制作,配备相应的穹型托盘(120mm 120mm 8mm )及螺母(见图2)。

考虑到巷道围
岩松软破碎,有可能造成钻孔塌孔或无法成孔,此时使用与注浆锚杆等规格的注浆钻杆来代替注浆锚
杆,实施一次钻孔并注浆,
外端安装托盘预紧。

图2 注浆锚杆
(5)补强锚索。

锚索由直径15.24mm 钢绞线制成,长6m ,锚索间距为1m,排距3m 。

随注浆锚杆施工而跟进施工锚索。

4 结 论
通过采用锚注加固锚索补强的支护方法对653总回风巷变形严重地段进行加固,有效地解决了老矿井孤岛工作面两巷支护的难题。

使用新型高分子化学材料对653总回风锚注加固锚索补强后,原先松软破碎的煤岩体胶结为一体,提高了巷道围岩的整体强度,并与原有的支护相结合,大大改善了巷道的支护状况,达到了隔绝漏风、加固巷道的目的,确保了653总回风巷的安全,保证了矿井下水平9#
、15#
煤的顺利开采。

参考文献:
[1]何国清,杨 伦,凌赓娣,等.矿山开采学[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
[2]
陆士良.锚杆锚固力与锚固技术[M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8.
[3]
高延法,张庆松.矿山岩体力学[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11.[4]李新强.开采沉陷动态数值模拟研究[D ].泰安:山东矿业学院,1999.
[5]
何满潮,齐 干.深部软岩巷道锚网索耦合支护设计及施工技术[J ].煤炭工程,2007,(3).
(收稿日期:2009-05-27)
作者简介:秦佼鹏(1964-),男,山西晋城人,副总经理,工程师,从事技术管理工作。

104
采矿技
术 200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