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应力与变形
焊接应力与变形

焊接应力与变形学习目的:了解焊接应力与焊接变形产生的原因,掌握控制和消除焊接应力与焊接变形的方法。
第一节焊接应力与变形概述一、焊接应力与变形的概念在焊接过程中,焊接应力和与焊接变形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焊接过程结束,焊件冷却后残留在焊件上的内应力为焊接应力也叫焊接残应力。
焊接过程中焊接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形,焊接过程结束,焊接冷却后残留在焊件上的变形为焊接残余变形。
焊接残余应力是造成裂纹的直接原因,使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降低。
二、焊接应力与变形产生的原因物体在某些外界条件下(如应力、温长等)的影响下,其形状和尺寸可能发生变化。
焊接是一种局部不均匀加热的工艺过程,加热温度高,加热冷却速度快。
焊件局部因为温度升高而膨胀,又因为温度升高,局部材料的强度降低,由于受到接头周围金属的限制而不能自由膨胀,当压应力大于材料的屈服强度时,产生压缩塑性变形。
当焊缝冷却后收缩,由于受到接头周围金属而限制而不能自由的收缩而受到拉伸,产生拉应力即焊接残余应力。
岬件上的温塩分■布总之,焊接时的局部不均匀加热与冷却是产生焊接应力和焊接变形的主要原因。
第二节焊接残余应力一、焊接残余应力的分类1. 按焊接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分类(1)温度应力(又称热应力):它是由于金属受热不均匀,各处变形不一致且相互约束而产生的应力。
焊接过程中温度的应力是不断变化的,且峰值一般都达到屈服强度,因此产生塑性变形,焊接结束并冷却后产生残余应力保存下来。
(2)组织应力:焊接过程中,引起局部金属组织发生转变,随着金属组织的转变,其体积发生变化,而局部体积的变化受到皱纹金属的约束,同时,由于焊接过和中是不均匀的加热与冷却,因此组织的转变也是不均匀的,结果产生了应力(3)拘束应力:焊件结构往往是在拘束条件下焊接的,造成拘束状态的因素有结构的刚度、自重、焊缝的位置以及夹持卡具的松紧程度等。
这种在拘束条件下的焊接,由于受到外界或自身刚度的限制,不能自由变形就产生了拘束应力。
焊接应力与焊接变形

近缝区的构件在加热和随后冷却过程中发生了塑性变形,
• 受到焊接残余应力的焊缝金属的收缩变形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 纵向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二 横向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
三 弯曲变形
四 角变形
五 波浪变形
六 扭曲变形
• 一 纵向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
• 长板对接接头焊缝处受热温度较高,因此焊缝 金属有较大伸长,离焊缝金属较远的部位温度较 低,伸长则较小,钢板中间温度高的金属受到两边 温度低的金属限制,阻碍了它的自由伸长,因此这 部分产生压力,同时两边温度低的金属受到反作 用力而产生应力,这时钢板中存在压应力和拉应 力,并处于平衡,如有纵向微小缩短,数值都较小,
• 刚性固定法只适用塑性好的材料,特别是低碳钢,对于脆性较大的 和容易淬火而变硬脆的中碳钢等材料不宜采用刚性固定法进行结 构焊接,否则易导致焊缝产生裂缝,
• 4 散热法 • 散热法又称强迫冷却法,是将散热物体放置在焊接区域
的(ZHOU)围,使焊件迅速冷却借以减小焊接受热区域, 使变形减小,但是,这种方法对淬火倾向较大的材料易产 生冷淬而出现焊接裂纹, • 5 机械矫正法 • 机械矫正法就是对焊缝及其(ZHOU)围区域施加外力, 可以减小收缩应力和变形,其原理是利用焊缝及其 (ZHOU)围金属受外力后产生塑性变形,而将已产生收 缩的焊缝纤维伸长,从而减小了构件的可见变形和应力, • 机械矫正最好在热状态下进行,这时的金属具有较高的 塑性,对于低碳钢构件焊缝机械矫正的最佳温度在150~ 200℃左右,
一、焊接应力与焊接变形的基本知识
• 我们已经知道,焊缝由于有内部结构上的缺陷 和内部应力的释放、焊件将产生焊缝裂缝,同时, 在焊接过程中,焊件受到不均匀的电弧加热,受热 区域的金属膨胀程度也就不同,此时产生的内应 力和变形是暂时的,但当焊接完毕待焊件完全冷 却后,剩余的内应力和变形称为残余内应力和变 形,
焊接变形和应力

预热法
对焊缝两侧进行预热,减小温差 引起的收缩,从而减小变形和应
力。
层间温度控制
保持焊接过程中的层间温度在一定 范围内,以减小热影响区的宽度, 从而减小变形和应力。
焊后热处理
对焊接后的压力容器进行热处理, 以消除残余应力,防止裂纹的产生。
案例三:船舶焊接变形和应力控制
工艺评定
在焊接前进行工艺评定,确保焊接工艺参数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控制焊接应力的措施
01
02
03
04
预热法
在焊接前对焊件进行预热,减 小温差,降低焊接应力。
层间温度控制法
在焊接过程中控制层间温度, 减小温差,降低焊接应力。
锤击法
在焊接过程中对焊缝进行锤击 ,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从而减
小焊接应力。
热处理法
通过加热和冷却的方法消除或 减小焊接应力。
05 实际应用案例
焊接应力的影响
变形
焊接应力会导致焊接结构产生变形, 影响结构的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 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结构失效。
疲劳强度
焊接应力会降低焊接结构的疲 劳强度,缩短其使用寿命。
稳定性
焊接应力会影响结构的稳定性 ,使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容 易发生屈曲或失稳。
安全性
过高的焊接应力可能导致结构 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突然断裂,
焊接顺序规划
根据结构特点和焊缝分布情况,合理安排焊接顺序,以减小变形和 应力。
刚性固定和夹具使用
在焊接过程中使用刚性固定和夹具,限制结构的自由变形,减小焊 接应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仍然存在的应力。
焊接应力的产生与焊接工艺、 材料、结构形式等多种因素有 关。
焊接应力与变形

焊接变形
ε ε 低碳钢应力应变关系 ε-变形率, εe-外观变形率,
σ= E·ε=E ( e - T)
εT-自由变形率
1)伸长受阻但可自由收缩 2)伸长受阻自由收缩
结论:
1)当ε﹤εs时,杆件可以 恢复到原来的长度,则 杆件中不存在应力;
2)当ε﹥εs时产生残余
变形
不均匀温度场作用下的变形和应力
s 0,T 600C
受拘束体在热循环中应力与变形
1. s E(e T )
弹性状态, 无残余应力
受拘束体在热循环中应力与变形
2. s ,TMAX 500C E(e T ) Ts s 100C
E
α-线膨胀系数
有塑性变形 及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等于材料屈服极限
3. s ,TMAX 600C
横向应力产生的原因
2) 由焊缝冷却先后顺序不同而引起的横向应力
焊缝先焊的部位先冷却,并恢复变形抗力,将对后冷却部位 的横向收缩变形产生制约,并由此使后冷却部位产生拉应力, 而后冷却部位的横向收缩作用会对先冷却部位产生压缩作用, 因此使先冷却部位产生压应力。此外,由于应力平衡的结果, 在焊缝的最末段也将产生压应力。 上述两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结果决定了焊缝中最终横向应力。
不对称纵向焊缝形成的弯曲力矩:M=P•Z 构件的挠度可由下式求得: f ML2 PZL2
8EI 8EI
式中:P-不对称纵向焊缝形成的偏心力 Z-塑性区中心到截面中性轴距离 L-构件长度;I-构件截面惯性矩
(四)横向收缩引起的挠曲变形
横向焊缝在结构上分布不对称,每一条横 向收缩都将使结构弯曲一个角度,而该弯 曲角变形将使结构下挠形成弯曲变形。
焊接结构中经常会出现多轴应力状态
焊工工艺学焊接应力与变形

2.工艺措施
1. 正确的确定装配、焊接顺序
• 不正确的装配次序:工字构件, 先丁字,然后在装另一块盖板, 焊后仍有较大的挠度
• 丁字
f1,2
P eL L2 8EJL
• 工字
f 3, 4
P eI L2 8EJI
• 正确应该是,先点固成工字, 然后焊接,注意次序
第16页/共64页
第33页/共64页
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
3 对疲劳强度的影响(研究不够充 分)
4 对应力腐蚀的影响
原因:拉应力和介质、腐蚀共同作 用下产生裂纹的一种现象,拉应 力越大,发生应力腐蚀开裂的时 间越早。
5 对结构刚度的影响 结论:在静载下,焊件经过一次
加载,卸载后,以后再次加载, 只要其大小不超过前一次,残余 应力不再起作用,外载也不影响 焊件内部残余应力的分布
第18页/共64页
刚性固定法
• 在无反变形的情况下,将 构件加以固定来限制焊接 变形,(在焊法兰盘上), 防止角变形和波浪变形较 好
第19页/共64页
合理的选择焊接的方法和焊接规范
• 选择线能量较低的焊 接方法,采用多层焊 代替单层焊
第20页/共64页
(4)散热法 焊接时用强迫冷却的方法使焊 接区散热,由于受热面积减少而达到减少 变形的目的。散热法对减少薄板工件的焊 接变形比较有效,但散热法不适用于焊接 淬硬性较高的材料。
2.工艺措施
2.选择适当的施焊次序和方向 原则:
1.当结构形心轴两侧有焊 缝时,先焊少的一侧 2.先焊离构件形心轴近的 ,对构件变形影响大的 最后焊 3.截面对称的构件应对称 的交替焊,尽可能增加 翻转辅助时间
第17页/共64页
反变形法
第二章 焊接应力与变形

图2-3 金属屈服极限与温度的关系 1-钛合金; 2-低碳钢; 3-铝合金
3. 构件中焊接应力与变形的产生
(1)长板条中心加热 (2)长板条非对称加热(一侧加热) (3)受拘束的杆件在均匀加热时的应力与变 形
(1)长板条中心加热
(1)长板条中心加热
图2-4 长板条中心受热
图 2-5 板条中心加热的应力与变形
1. 对焊接结构强度的影响
• 没有严重应力集中的焊接结构,只要材料具有一 定的塑性变形能力,焊接内应力并不影响结构的 静载强度。但是,当材料处于脆性状态时,拉伸 内应力和外载引起的拉应力叠加就有可能使局部 区域的应力首先达到断裂强度,降低结构的静载 强度,使之在远低于屈服点的外应力作用下就发 生脆性断裂。因此,焊接残余应力的存在将明显 降低脆性材料结构的静载强度。工程中有很多低 碳钢和低合金钢结构的焊接结构发生过低应力脆 断事故。
图2-17 横向拘束下焊接的内应力
图2-18 纵向拘束状态下焊接的内应力
5. 封闭焊缝中的残余应力
• 在容器、船舶等板壳结构中经常会遇到如 图2—19所示的接管、人孔接头和镶块之类 的结构,这些构造上都有封闭焊缝,都是 在较大的拘束下焊接而成的。图2—20中圆 盘中焊入镶块的残余应力,径向内应力σr为 拉应力,切向应力σθ在焊缝附近最大为拉 应力。由焊缝向外侧逐渐下降为压应力由 焊缝向中心达到一均匀值。拘束度越大, 镶块中的内应力也越大。
图2-12 纵向收缩引起的横向残余应力σy′的分布
图2-13 不同长度平板对接焊时σy′的分布
(2)横向收缩所引起的横向残余应力 σy ″
• 在焊接结构上一条焊缝不可能同时完成,总有先 焊和后焊之分,先焊的先冷却,后焊的后冷却, 先冷却的部分又限制后冷却的部分的横向收缩, 就引起了横向残余应力σy ″。σy ″的分布与焊接方 向、分段方法及焊接顺序有关。总之,横向残余 应力的两个部分σy′、σy ″同时存在,焊件中的横 向残余应力是由σy 合成的,它的大小要受σs的限 制,见图2—14。 • 横向应力与焊缝平行的各截面上的分布大体与焊 缝截面上相似,但是离开焊缝的距离越大应力值 越低,到边缘上σy等于零。从图2—15中可以看 出,离开焊缝σy就迅速衰减。
焊接应力与变形

喷水冷却;紫铜散热板
如图示
返回本章首页
圆筒体对接焊缝焊接顺序 返 回
散热法示意图 返 回
不对称焊缝的焊接 先焊
后焊 返 回
长焊缝(1m以上)焊接 总体的焊接方向
2
分段退焊示意图
5
返 回
反变形法
焊接之前
焊接后 返 回
将焊件固定在刚性平台上。 薄板拼接时的刚性固定
将焊件组合成刚性更大或对称的结构 T形梁的刚性固定和反变形
工字梁的扭曲变形
返回本章首页
焊接残余应力基本知识
一、焊接残余应力的分类
1. 按产生应力的原因分 (1)热应力 (2)组织应力(相变应力) (3)凝缩应力应力 (4)拘束应力 (5)氢致应力
2. 按应力存在的时间分 (1)焊接瞬时应力 (2)焊接残余应力
二、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
1. 纵向残余应力 x的分布
利用焊接夹具增加结构的刚性和拘束。 对接拼板时的刚性固定
利用临时支撑增加结构的拘束。
防护罩焊接时的临时支撑
返
回
控制残余应力的措施
1. 设计措施 1)尽量减少结构上焊缝的数量和焊缝尺寸。 2)避免焊缝过分集中,焊缝间应保持足够 的 距离。
3)采用刚性较小的接头形式。 减小接头的刚性措施
2.工艺措施
交叉焊缝的焊接 返 回
受力最大的焊缝应先焊 返 回
加热“减应区”法
黄色的区域代表焊缝
返
红色的区域代表加热区域
回
焊接残余变形的矫正
1)机械矫正法:平板机、千斤顶(5-300吨手动液压千 斤顶顶起的最大高度是160-180mm)
卷板机(最多可4辊)
如图示
2)火焰矫正法:将伸长的部分加热 500℃-800℃(褐 红色)然后自然或强冷
焊接应力与变形

●焊接应力与变形1.焊接应力与变形产生的原因焊件在焊接过程中受到局部加热和冷却是产生焊接应力和变形的主要原因。
焊接加热时,图F-4(a)中虚线既表示接头横截面的温度分布,也表示金属能自由膨胀时的伸长量分布。
实际上接头是个整体,由于受工件未加热部分的冷金属产生的约束,无法进行自由膨胀,平板只能在整个宽度上伸长ΔL,因此焊缝区中心部分因膨胀受阻而产生压应力(用符号“-”表示),两侧则形成拉应力(用符号“+”表示)。
焊缝区中心部分的压应力超过屈服强度时,产生压缩塑性变形,其变形量为图F-4(a)中被虚线包围的无阴影部分。
焊后冷却时,金属若能自由收缩,则焊件中将无残余应力,也不会产生焊接变形,但由于焊缝区中心部分已经产生的压缩塑性变形,不能再恢复,冷却到室温将缩短至图F-4(b)中的虚线位置,两侧则缩短到焊前的原长L。
这种自由收缩同样是无法实现的,平板各部分收缩会互相牵制,焊缝区两侧将阻碍中心部分的收缩,因此焊缝区中心部分产生拉应力,两侧则形成压应力。
在平板的整个宽度上缩短ΔL′,即产生了焊接变形。
图F-4 平板对焊的应力与分布(a)焊接过程中;(b)冷却后2.焊接变形的几种基本形式图F-5 焊接变形的基本形式(a)收缩变形;(b)角变形;(c)弯曲变形;(d)扭曲变形;(e)波浪变形1)收缩变形:收缩变形是工件整体尺寸的减小,它包括焊缝的纵向和横向收缩变形。
2)角变形:当焊缝截面上下不对称或受热不均匀时,焊缝因横向收缩上下不均匀,引起角变形。
V形坡口的对接接头和角接接头易出现角变形。
3)弯曲变形:由于焊缝在结构上不对称分布,焊缝的纵向收缩不对称,引起工件向一侧弯曲,形成弯曲变形。
4)扭曲变形:对多焊缝和长焊缝结构,因焊缝在横截面上的分布不对称或焊接顺序和焊接方向不合理等,工件易出现扭曲变形。
5)波浪变形:焊接薄板结构时,焊接应力使薄板失去稳定性,引起不规则的波浪变形。
实际焊接结构的真正变形往往很复杂,可同时存在几种变形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焊接应力与变形:4.2.1 焊接变形和残余应力的不利影响:焊接变形1.影响工件形状、尺寸精度2.影响组装质量3.增大制造成本———矫正变形费工、费时4.降低承载能力———变形产生了附加应力焊接应力1.降低承载能力2.引起焊接裂纹,甚至脆断3.在腐蚀介质中,产生应力腐蚀裂纹4.引起变形4.2.2 焊接变形和应力的产生原因:根本原因:对焊件进行的不均匀加热和冷却,如图6-2-8焊接应力焊接加热时,焊缝区受压力应力(因膨胀受阻,用符号“-”表示)远离焊缝区手拉应力(用符号“+”表示)焊后冷却时,焊缝受拉应力(因收缩受阻),远离焊缝区受压应力焊接变形:当焊接应力超过金属σs时,焊件将产生变形焊接应力和焊接变形总是同时存在,不会单独存在,当母材塑性较好,结构刚度较小时,焊接变形较大而应力较小;反之,则应力较大而变形较小。
4.2.3 焊接变形的控制和矫正:4.2.3.1 焊接变形的基本形式,如图6-2-9如图6-2-9 常见的焊接残余变形的类型1、2---纵向收缩量3---横向收缩量4、5---角变形量f---挠度(1)收缩变形:即焊件沿焊缝的纵向和横向尺寸减少,是由于焊缝区的纵向和横向收缩引起的。
如图5-2-9 a(2)角变形:即相连接的构件间的角度发生改变,一般是由于焊缝区的横向收缩在焊件厚度上分布不均匀引起的。
如图5-2-9b(3)弯曲变形:即焊件产生弯曲。
通常是由焊缝区的纵向或横向收缩引起的。
如图5-2-9c(4)扭曲变形:即焊件沿轴线方向发生扭转,与角焊缝引起的角度形沿焊接方向逐渐增大有关。
如图5-2-9d(5)失稳变形(波浪变形):一般是由沿板面方向的压应力作用引起的。
如图5-2-9e4.2.3.2 控制焊接变形的措施(1)设计措施(详见焊接结构设计)尽量减少焊缝的数量和尺寸,合理选用焊缝的截面形状,合理安排焊缝位置──尽量使焊缝对称或接近于构件截面的中性轴(以减少弯曲变形)。
如图6-2-10图6-2-10 焊缝位置安排(2)工艺措施①反变形法:即焊前使构件产生与焊接残余变形方向相反的变形,使焊后变形相互抵消。
如图6-2-11图6-2-11 反变形法示例a)预置反变形b)塑性预弯反变形c)强制预弯反变形1棗螺旋夹头刚度大的梁若难于采用预弯反变形,下料时可将其腹板预制出一定的挠度,以抵消焊接时的弯曲变形。
②加余量法:工件下料时,给工件尺寸加大一定的收缩余量,以补偿焊后的收缩。
③刚性固定法:即焊前将焊件刚性固定,对防止角变形和失稳变形较有效,如图6-2-12,该法会增大焊接应力,为防止产生裂纹,一般只用于塑性好的材料。
图6-2-12 刚性固定法防止角度变形示例a)用夹具夹紧凸缘b)用压铁压紧薄板1棗固定夹2棗压铁3棗焊件4棗平台5棗定位焊点④合理选用焊接方法和焊接规范尽量选用能量较集中的焊接方法,如以CO2焊、等离子弧焊等代替气焊和焊条电弧焊。
⑤选用合理的装配焊接顺序焊接结构分成若干件,分别装配焊接,最后再拼焊成一体,对称布置的焊缝对称施焊或同时施焊。
长焊缝,可采用逆向分段焊,厚板焊接采用多层焊。
4.2.3.3 焊接变形的矫正(1)机械矫正法:即利用外力使构件产生与焊接变形方向相反的塑性变形,使两者相互抵消,如图5-2-13图5-2-13 机械矫正示例a)用压力机矫正弯曲变形b)用辊轮矫正失稳变形(2)火焰矫正法:即利用火焰局部加热焊件的适当部位,使其产生压缩塑性变形,以抵消焊接变形,如图5-2-14。
图5-2-14 梁变形的火焰矫正示例a)矫正角变形b)矫正弯曲变形1、3棗加热区域2棗焰炬f棗挠度火焰矫正一般采用一般的气焊炬。
4.2.4 焊接应力的调节和消除4.2.4.1 调节焊接应力的措施(1)调节焊接应力的措施:①尽量减少焊缝数量和尺寸并避免焊缝密和交叉。
棗多采用型材、冲压件或铸件,薄板结构采用电阻焊代替熔焊②采用刚性较小的接头棗变形大,应力小(2)工艺措施:①采用合理的焊接顺序,使焊缝收缩较为自由。
如图5-2-15图5-2-15 拼板焊缝的焊接顺序1、2、4、6—短焊缝3、5—直通的长焊缝宜先焊错开的短焊缝,再焊直通的长焊缝。
②降低焊接接头的刚度③加热减应区棗以便焊后收缩时,加热区与焊缝一起收缩,减少焊缝的约束。
④锤击焊缝棗使之产生塑性变形(伸长),以抵消受热时的压缩塑变。
⑤预热和后热棗即焊前或焊后对焊件全部(或局部)进行适当加热棗减少温差,只适用于塑性差,易产生裂纹的材料。
4.2.4.2 焊接应力的消除方法:(1)去应力退火:又称高温回火,焊后钢件加热温度为500~650℃,可进行整体去应力退火,也可以局部退火。
(2)机械拉伸法:即对焊件施加载荷,使焊缝区产生塑性拉伸,以减少其原有的压缩塑变,从而降低或消除应力。
如:压力容器的水压试验。
(3)温差拉伸法:利用温差使焊缝两侧金属受热膨胀以对焊缝区进行拉伸,使其产生拉伸塑变以抵消原有的压缩塑变,从而减少或消除应力,如图6-2-16。
图6-2-16 温度拉伸法示意图1棗喷水排管;2棗焊件;3、4棗氧乙炔焰炬该法适用于焊缝较规则,厚度在40㎜以下的板壳结构。
(4)振动法:通过激振器使焊接结构发生共振产生循环应力来降低或消除内应力。
该法设备简单、成本低,处理时间短且无加热缺陷,值得推广。
4.3 焊接缺陷及检验方法4.3.1 焊接缺陷的危害焊接缺陷是指焊接过程中在焊接接头中产生的不符合设计或工艺条件要求的缺陷,主要有焊接裂纹、未焊透、未熔合、夹渣、气孔、咬边和焊瘤等。
焊接缺陷的危害:(1)产生应力集中,降低承载能力;(2)引起裂纹,缩短使用寿命;(3)造成脆断。
4.3.2 焊接裂纹常见的焊接裂纹{ 热裂纹:指在固相线附近的高温阶段产生的裂纹冷裂纹:指在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以下产生的裂纹4.3.2.1 热裂纹:(1)热裂纹的特征热裂纹常发生在焊缝区,在焊缝结晶过程中产生的叫结晶裂纹,也有发生在热影响区中,在加热到过热温度时,晶间低熔点杂质发生熔化,产生裂纹,叫液化裂纹。
特征:沿晶界开裂(故又称晶间裂纹),断口表面有氧化色。
(2)热裂纹产生原因:①晶间存在液态间层焊缝:存在低熔点杂质偏析} 形成液态间层热影响区:过热区晶界存在低熔点杂质②存在焊接拉应力(3)热裂纹的防止措施:冶金因素} 热裂纹拉应力①限制钢材和焊材的低熔点杂质,如S、P含量。
②控制焊接规范,适当提高焊缝成形系数(即焊道的宽度与计算厚度之比)棗焊缝成形系数太小,易形成中心线偏析,易产生热裂纹。
③调整焊缝化学成分,避免低熔点共晶物;缩小结晶温度范围,改善焊缝组织,细化焊缝晶粒,提高塑性,减少偏析。
④减少焊接拉应力⑤操作上填满弧坑4.3.2.2 冷裂纹(1)冷裂纹的形态和特征焊缝区和热影响区都可能产生冷裂纹,常见冷裂纹形态有三种,如图5-2-17冷裂纹形态{ 焊道下裂纹:在焊道下的热影响区内形成的焊接冷裂纹,常平行于熔合线发展焊指裂纹:沿应力集中的焊址处形成的冷裂纹,在热影响内扩展焊根裂纹:沿应力集中的焊缝根部所形成的冷裂纹,向焊缝或热影响发展图5-2-17 焊接冷裂纹a-焊道下裂纹;b-焊趾裂纹;c-焊根裂纹特征:无分支、穿晶开裂、断口表面无氧化色。
最主要、最常见的冷裂纹为延迟裂纹(即在焊后延迟一段时间才发生的裂纹-------因为氢是最活跃的诱发因素,而氢在金属中扩散、聚集和诱发裂纹需要一定的时间)。
(2)延迟裂纹的产生原因①焊接接头存在淬硬组织,性能脆化。
②扩散氢含量较高,使接头性能脆化,并聚集在焊接缺陷处形成大量氢分子,造成非常大的局部压力。
(氢是诱发延迟裂纹的最活跃因素,故有人将延迟裂纹又称氢致裂纹)③存在较大的焊接拉应力(3)防止延迟裂纹的措施①选用碱性焊条,减少焊缝金属中氢含量、提高焊缝金属塑性②减少氢来源棗焊材要烘干,接头要清洁(无油、无锈、无水)③避免产生淬硬组织棗焊前预热、焊后缓冷(可以降低焊后冷却速度)④降低焊接应力棗采用合理的工艺规范,焊后热处理等⑤焊后立即进行消氢处理(即加热到250℃,保温2~6左右,使焊缝金属中的扩散氢逸出金属表面)。
4.3.3 气孔:(1)产生原因:在熔池液态金属冷却结晶时,产生了气体,而且冷却速度较快,气体来不及逸出而导致(2)气孔的类型①氢气孔:焊接时,电弧气氛中氢比较多,在高温时,大量的氢溶入熔池液态金属中,在熔池冷却结晶时,由于氢的溶解度急剧下降,析出氢气,造成氢气孔。
②一氧化碳气孔:FeO+C→Fe+CO↑熔池中FeO越多,产生CO气孔的倾向就越大,同理,液态金属中含碳量越多,也越易产生CO气孔。
③氮气孔:保护效果不好,空气中的氮气进入熔池而导致。
(3)防止措施:①烘干焊条、焊剂。
②焊丝、坡口及两侧母材要除锈、油、水。
③采用短弧焊,控制焊接速度,以防空气进入熔池和以便已产生的气体有时间逸出熔池。
4.3.4 焊接质量检验:焊接检验包括焊前检验,焊接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
焊前检验包括检查技术文件(图样、工艺规程等)是否齐全,焊材和原材料质量,构件装配和焊接边缘的质量,焊接设备是否完善,焊工操作水平等。
焊接过程检验包括检验焊接规范是否正确,装配质量,设备运行情况等。
成品检验是焊后对焊接产品进行质量检查,以发现焊接缺陷,常用检验方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