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地球变暖的问题

合集下载

全球气候变暖,我们应该怎么做

全球气候变暖,我们应该怎么做

全球气候变暖,我们应该怎么做全球气候变暖,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气候变暖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应该引起全球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应对。

那么,面对全球气候变暖,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加强环保意识,节约能源。

节约能源是减缓气候变暖的有效措施之一。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做起,比如关灯节能、减少不必要的空调使用、少开机使用电子设备等。

同时也可以鼓励更多的人采取节约能源的生活方式,减少对能源资源的消耗。

加强环境保护,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对于应对气候变暖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采取减排措施,推广清洁能源技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有效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气候变暖议程。

气候变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来解决。

各国应该共同努力,推动全球气候变暖议程,达成共识,制定统一的行动计划,共同减缓气候变暖的影响。

也需要加强国际间的科技合作,共同开发和推广清洁能源技术,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从根本上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我们也应该关注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气候变暖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给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甚至威胁到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我们需要加强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

我们还应该开展气候变暖教育,增强公众意识。

气候变暖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

我们应该开展气候变暖教育,增强公众对气候变暖问题的认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社会各界共同行动,推动全社会对气候变暖问题的认识和关注。

气候变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需要全球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加强国际合作,关注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开展气候变暖教育等多种手段,我们可以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为保护地球家园作出自己的贡献。

如何防止全球变暖

如何防止全球变暖

如何防止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需要全球协作进行应对。

以下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减缓和防止全球变暖。

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等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提高能源效率:开展节能改造、制定和执行能效标准,并鼓励人们使用节能型家电和交通工具。

-限制工业排放: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推动工业过程的清洁化,并采用低碳技术。

2.加强森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是地球上的重要生态系统之一,具有吸收二氧化碳、调节气候和保持地球生态平衡的功能。

保护和恢复森林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现:-打击森林砍伐:推动建立和执行严格的森林保护法律,以及打击非法伐木行为。

-推动森林恢复:加大对森林可持续管理和恢复的投入,例如进行森林植树造林工作。

-鼓励可持续林业:推动可持续林业管理,确保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

-优化肥料使用:推广精确施肥技术,减少化肥使用量,有效降低氮氧化物排放。

-支持有机农业:鼓励有机农业发展,减少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的使用。

-保护湿地和草原:湿地和草原是重要的碳汇,保护它们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4.提倡可持续城市发展:城市是人口稠密区域,也是高温室气体排放的地区。

为了降低城市对全球变暖的负面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公共交通:鼓励人们减少驾车,提倡公共交通、骑自行车和步行等低碳出行方式。

-发展可持续城市规划:推动城市规划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包括节能建筑、绿色空间和循环利用资源等方面。

-减少垃圾产生和处理:推动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鼓励减少塑料和包装物的使用。

5.加大科技创新和人员培训:科技创新和人员培训是减缓和防止全球变暖的关键。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大研发投入: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对清洁能源、可持续农业和低碳技术等领域的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

-加强教育培训:加强全民环保意识的宣传和教育,为人们提供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

五种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

五种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

五种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日益严重,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了全球各国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气候变化带来了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洪灾、干旱等,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和推动可持续发展,人类需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本文将介绍五种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

一、能源转型能源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

传统的化石燃料燃烧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鼓励和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此外,个人和企业也应该积极采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碳排放,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是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途径。

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量。

政府可以制定强制性的能源节约政策,要求企业和工厂采用先进的能源技术,减少能源消耗。

个人也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入手,采用低碳的生活方式,如节约用水、减少用电等,共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森林保护与恢复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汇之一,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和开垦,导致了大量的碳排放。

因此,森林保护与恢复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各国政府应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严禁非法砍伐和滥伐森林。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等活动,增加森林面积,提升碳汇能力,减少碳排放。

四、气候智能农业农业作为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之一,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较为敏感。

气候变暖导致的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现象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应大力推广气候智能农业技术。

气候智能农业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遥感、大数据等,提供精细化的农业管理,减少农业生产中的资源和能源浪费,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从而实现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全球变暖100种方法

全球变暖100种方法

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解决全球变暖的关键。

这可以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使用低碳燃料等方式实现。

2. 植树造林:树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因此植树造林是一种有效的减少温室气体的方法。

3. 保护湿地和海洋:湿地和海洋是重要的碳汇,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保护这些生态系统免受破坏和污染是减少温室气体的关键。

4. 节能减排:通过改进工业生产过程、使用更高效的能源、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等方式,可以减少碳排放。

5. 发展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是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方式。

推动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以帮助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6. 低碳生活:个人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减少碳排放,例如减少驾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节约用电等。

7. 提高能源效率:通过改进设备和技术,可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8. 政策措施: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鼓励减少碳排放和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例如实施碳税、提供可再生能源补贴等。

9. 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全球变暖的认识和意识,鼓励人们采取行动减少碳排放和保护环境。

10. 国际合作:各国政府可以通过国际合作来应对全球变暖问题,共同制定减排目标和政策,促进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11. 鼓励创新:政府和企业应鼓励创新,尤其是那些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技术。

12. 碳捕获和储存:发展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可以从排放源直接捕获二氧化碳,并将其储存于地下或海底。

13. 环保教育:学校和社区应该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对全球变暖的认识,鼓励大家采取低碳生活方式。

14. 绿色建筑:推广绿色建筑设计和建造,使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15. 可持续交通:鼓励使用公共交通、骑行或步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以降低交通排放。

16. 环保法规:政府应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限制高碳排放产业的发展,鼓励低碳产业的发展。

17. 生态农业:推广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对环境的影响。

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它对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全球变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全球变暖的原因1. 温室气体的增加: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浓度不断增加。

主要原因包括工业化进程、能源消耗的增加、大规模的森林砍伐以及农业活动等。

2. 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的燃烧是温室气体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能源的使用不可避免地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效应加剧。

3. 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例如,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可以吸收太阳辐射,导致地表温度升高。

4. 破坏自然生态系统:森林砍伐、湿地退化和湖泊干涸等现象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导致土地表面的反射率降低,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变暖。

5. 美国更改环保政策:美国政府近期退出巴黎气候协议并取消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这对全球的气候治理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国际社会应联合行动,推动各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石油和煤炭,进一步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

2. 加强能源管理:改进工业和交通领域的能源使用效率,促进能源资源的合理利用。

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节能减排。

3.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森林、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既可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也能增加碳汇储存能力。

4. 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倡导绿色出行,鼓励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的使用。

提倡节约用能,减少资源的浪费。

人们应积极参与到低碳生活中,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5. 国际合作和政策支持: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机制的完善。

通过国际法律和政策的制定,鼓励各国采取行动应对全球变暖。

总之,全球变暖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需要全球共同努力来应对。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能源管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推广低碳生活方式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和政策支持是应对全球变暖的关键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应对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应对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应对措施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日益严重化,我们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

气候变化对于我们的环境、经济和社会稳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来应对这一问题。

本文将就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并提出相应措施:一、减缓全球气候变暖1. 调整能源结构: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推动能源结构向清洁能源转变,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同时,鼓励研发和应用新能源技术和储能技术。

2.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推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加大对高碳排放行业的监管。

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如减少机动车使用、节约用水等。

3.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各国加入国际气候变化协定,制定具体的减排目标和措施,并通过国际合作来实现共同的目标。

二、适应气候变暖1. 建设适应性建筑:在建筑设计中融入适应气候变暖的元素,如提高房屋的隔热性能、使用节能材料等。

加强城市规划,采取合理的区域布局,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2. 气候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气候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可能的灾害风险,为应对做好准备。

3. 水资源管理: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行水资源节约措施,提高农业用水和城市用水的效率,合理利用雨水和废水资源。

三、生态恢复与保护1. 森林保护与再造:加强对森林的保护与恢复工作,合理规划林业资源,控制森林砍伐与毁坏,提高森林的可持续利用率。

2. 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禁止乱捕滥捞、非法贸易等破坏行为。

3. 环境教育和文化传承:加强环境教育,普及气候变化知识,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传承和弘扬地方的生态文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四、加强应急管理和救援能力1. 提高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疫情防控和传染病治理能力。

同时,在气候灾害发生时,提供及时有效的紧急救援和医疗服务。

2. 灾害风险评估和规划:加强灾害风险评估和规划工作,制定应急预案,提高救援能力和应急响应速度。

全球天气变暖措施

全球天气变暖措施

全球天气变暖措施
全球天气变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合作来采取措施来应对。

以下是一些全球天气变暖的应对措施:
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推广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

加强工业和交通部门的排放控制,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

2. 森林保护与植树造林:森林是自然界的碳汇,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

保护现有的森林,同时积极推动植树造林,帮助增加碳汇量。

3. 促进可持续农业:采用可持续的农业方法,如有机农业和农业生态系统保护,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土壤质量,降低农业对温室气体的排放。

4. 提高能源效率:通过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包括建筑节能,推广高效设备和技术。

5. 推广低碳交通方式: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鼓励公共交通、骑自行车和步行等低碳交通方式的使用。

推广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低排放交通工具。

6. 加强国际合作: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制定全球性的减排目标和行动计划,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7.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知,教育人们如何采取个人行动来减少碳排放,如减少使用塑料、节约用水等。

以上是一些全球天气变暖的应对措施,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努力来推动实施,以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球带来的负面影响。

减轻全球变暖的措施

减轻全球变暖的措施

减轻全球变暖的措施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它对地球的生态系统、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都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全球变暖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导致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效应增强,从而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为了减轻全球变暖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从多个方面入手,共同努力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一、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能源转型推广可再生能源:加大对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提高能源效率:加强能源管理,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例如,推广节能灯具、节能电器、高效工业设备等,降低能源消耗。

同时,加强建筑节能设计,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减少能源浪费。

发展清洁能源交通:推广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减少燃油汽车的使用。

建设充电桩等基础设施,为清洁能源交通工具的发展提供保障。

同时,优化交通规划,鼓励公共交通、步行和骑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交通拥堵和能源消耗。

工业减排优化工业生产过程: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优化工业生产过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例如,采用高效的燃烧技术、余热回收技术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加强工业废气治理:对工业废气进行治理,减少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

例如,采用脱硫、脱硝、除尘等技术,减少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加强对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和管理,确保企业达标排放。

农业减排优化农业生产方式:采用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例如,推广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灌溉用水的消耗。

发展畜牧业减排技术:畜牧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尤其是甲烷排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能
太阳能是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 本能源,也是人类可利用的最丰富的能源。 太阳每年投射到地面上的辐射能高达 1.05×1018千瓦时(3.78×1024J),相当 于1.3×106亿吨标准煤。按目前太阳的质 量消耗速率计,可维持6×1010年。所以可 以说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但如何合理利用太阳能,降低开发和转化 的成本,是新能源开发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解决以下四个基本技术问 题,才能有效地加以利用太阳能。 1、太阳能采集 2、太阳能转换 3、太阳能贮存 4、太阳能输运
氢虽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因属 于二次能源,地球上单质氢含量微乎其微, 只能由其它能源转化得到。当采用水电解 的方式制氢时,制氢过程的副产品仅仅是 氧气。而采用天然气、石油或煤制氢时, 不可避免的要产生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效 应气体。因此,使用氢能作为燃料仅能解 决整个环保问题的一半。其实从氢的制取 到使用,氢扮演着能量载体的角色,如果 在氢气的制取上也能完全解决污染问题, 那么整个氢能的利用过程就成为真正意义 上的零污染过程。
中国政府将采取强制性市场份额、优 惠电价和费用分摊、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 建立产业服务体等政策和措施,积极支持 可再生能源的技术进步、产业发展和开发 利用,努力实现规划提出的,到2020年可 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总能源消费量15%的 目标。
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问题
太阳能的总量很大,我国陆地表面每年接 受的太阳能就相当于1700亿吨标准煤,但十分分 散,能流密度较低,到达地面的太阳能每平方米 只有1000瓦左右。同时,地面上太阳能还受季节、 昼夜、气候等影响,时阴时晴,时强时弱,具有 不稳定性。太阳能的利用有它的缺点: 第一,能流密度较低,日照较好的,地面上1 平方米的面积所接受的能量只有1千瓦左右。往往 需要相当大的采光集热面才能满足使用要求,从 而使装置地面积大,用料多,成本增加。 第二,大气影响较大,给使用带来不少困难。 根据太阳能的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氢能将与 各类新型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 热能、生物质能等)形成复合能源系统, 成为与电能共生的二次能源体系而造福于 人类社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生态经 济。
一、氢能--太阳能复合能源系统 二、氢能--核能复合能源系统 三、氢--生物质能复合能源系统 •
太阳能风能海洋能托起大连.
氢如同汽油和天然气一样,易燃性强, 空气环境下含量达到4%—96%均可燃,所 以可用作燃料。氢气加氧气在火花点燃后 产生热量。而其燃烧后的残留生成物仅仅 是纯水,所以氢被誉为是零排放燃料。其 燃烧生成的水可进行收集或直接以水汽形 式排入大气。燃烧生成的水与制氢所消耗 的水量完全一样。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 氢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3、风能 根据最新风能资源评价,全国陆地可利用风能资源3亿千瓦,加 上近岸海域可利用风能资源,共计约10亿千瓦。主要分布在两大风带: 一是“三北地区”(东北、华北北部和西北地区);二是东部沿海陆 地、岛屿及近岸海域。另外,内陆地区还有一些局部风能资源丰富区。 4、太阳能 全国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年日照小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年太阳 辐射总量大于每平方米5000兆焦,属于太阳能利用条件较好的地区。 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北、山东、辽宁、 吉林、云南、广东、福建、海南等地区的太阳辐射能量较大,尤其是 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 5、地热能 据初步勘探,我国地热资源以中低温为主,适用于工业加热、建 筑采暖、保健疗养和种植养殖等,资源遍布全国各地。适用于发电的 高温地热资源较少,主要分布在藏南、川西、滇西地区,可装机潜力 约为600万千瓦。初步估算,全国可采地热资源量约为33亿吨标准煤。
3.物理二氧化碳固定法(Physical CO2 Fixation)
主要包括將二氧化碳儲存於海洋、地下含水層廢棄煤 礦區、耗乏天然氣礦區和耗乏原油礦區
把二氧化碳固定到地质层
1.将二氧化碳注入油田和已废弃的油田.美国等更青 睐于向开采中的油田来注入二氧化碳,因为这可 以增加油田内的压力,推动原油向生产井流动, 从而提高石油的采出率。在美国该技术已得到大 量的应用。 2.将二氧化碳注入到矿井中.处理掉大气中过多的二 氧化碳排放,还能获得额外的甲烷气体用作能源, 同时还能有效提高煤矿瓦斯的产出率,减小采煤 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从理论上来说,我国许 多大大小小的煤矿井,都是很好的二氧化碳“囚 禁”地点。
太阳能从地球蕴藏的能源数量来看, 自然界存在有无限的能源资源。仅就太阳 能而言,太阳每秒钟通过电磁波传至地球 的能量达到相当于500多吨煤燃烧放出的热 量。这相当于一年中仅太阳能就有130万亿 吨煤的热量,大约为全世界目前一年耗能 的一万多倍。不过,由于人类开发与利用 地球能源尚受到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 地理原因及世界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 的影响与制约。
应对地球变暖的问题
可再生能源开发和CO2固定化
能源现状
人类能源消费的剧增、化石燃料的匮 乏至枯竭以及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逼迫 使人们不得不思考人类社会的能源问题。 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仗能源的可持 续供给,这就必须研究开发新能源和可再 生能源。但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在内 的巨大数量的能源,可以利用的仅占微乎 其微的比例,因而,继续发展的潜力巨大。
常见方法
1.化學二氧化碳固定法(Chemical CO2 Fixation)
二氧化碳經分離回收後,可直接被應用於各相關產業中.
2.生物二氧化碳固定法(Biological CO2 Fixation)
生物二氧化碳固定法,係指生物體以二氧化碳為碳源, 經由光合作用方式,將二氧化碳轉變成碳水化合物,並放 出氧氣。
中国风能分布
中国生物能分布
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计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向全社会公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 划》。
规划提出,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比重达到10%,2020年达到15%,形成以自有知识产权为主的可再生 能源技术装备能力,实现有机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基本消除有机废 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陈 德铭副主任表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是水能、 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我们将加快可再生能源电力建设步伐,到 2020年建成水电3亿千瓦、风电300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3000万千瓦、 太阳能发电180万千瓦。积极鼓励太阳能热利用技术的应用,到2020 年建成太阳能热水器面积3亿平方米。继续推广户用沼气和畜禽养殖 场沼气工程,加快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推广应用,到2020年,实现沼气 年利用440亿立方米、生物质成型燃料5000万吨。积极发展非粮生物 液体燃料,到2020年形成年替代1000万吨石油的能力。 •
二氧化碳固定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有效控制温室气 体以达到节能排减手段的方法主要有固炭 封存技术、化石资源高效利用、二氧化碳 转化和分离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几个 方面。其中二氧化碳的捕获和封存是一种 在技术上可行的方法,能显著减少二氧化 碳源的排放,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Co 固定化
2
二氧化碳固定技術的基本理念, 即期因人為因素所產生的二氧化碳, 於排釋至大氣層前能夠予以分離回收, 繼而加以安全儲置亦或再利用的方式, 來達成二氧化碳減量的目標。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现状
欧洲风能市场持续增长,据Frost & Sullivan欧洲风能服务市场公司的分析,欧 洲风能市场的营业额2007年达15.8亿欧元, 估算2014年将达45.4亿欧元。 欧洲总的风能设置能力以年20%的速 率增长。据Frost & Sullivan欧洲风能服务 市场公司的分析,至2007年欧洲已设置风 能项目55GW,占全球能力65%。
2、生物质能 我国生物质能资源主要有农作物秸秆、树木枝桠、畜 禽粪便、能源作物(植物)、工业有机废水、城市生活污 水和垃圾等。全国农作物秸秆年产生量约6亿吨,除部分 作为造纸原料和畜牧饲料外,大约3亿吨可作为燃料使用, 折合约1.5亿吨标准煤。林木枝桠和林业废弃物年可获得 量约9亿吨,大约3亿吨可作为能源利用,折合约2亿吨标 准煤。甜高粱、小桐子、黄连木、油桐等能源作物(植物) 可种植面积达2000多万公顷,可满足年产量约5000万吨 生物液体燃料的原料需求。畜禽养殖和工业有机废水理论 上可年产沼气约800亿立方米,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 量约1.2亿吨。目前,我国生物质资源可转换为能源的潜 力约5亿吨标准煤,今后随着造林面积的扩大和经济社会 的发展,生物质资源转换为能源的潜力可达10亿吨标准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泛指多种取之不竭的能源, 严谨来说,是人类有生之年都不会耗尽的 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包含现时有限的能源, 如化石燃料和核能。 大部分的可再生能源其实都是太阳能 的储存。可再生的意思并非提供十年的能 源,而是百年甚至千年的。 随着能源危机的出现,人们开始发现 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
对于能源知识的局限性和解决能源 问题的盲目性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正在面临尴尬。国家为降低能 源资源压力,控制环境污染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行 政主管部门为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加强管理而制定了 一系列的行政规章,结果反而使许多可再生能源项目和企 业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行政主管部门为鼓励生物质发电项目将对上网电价 给予补贴,但是规定“发电消耗热量中常规能源超过20% 的混燃发电项目,视同常规能源发电项目,执行当地燃煤 电厂的标杆电价,不享受补贴电价。”也就是说只有每年 燃烧80%生物质燃料的电厂才可以有补贴,否则就视同常 规火电。
我们现有的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 地热能 水能 风能 生物质能 海洋能 氢能 核能
在目前的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 和氢能是有较大利用前景的.
风 能 发 电
水能发电
海 洋 能
太阳能优点
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它与常规能源相 比有三大优点: 第一,它是人类可以利用的最丰富的能 源. 第二,地球上,无论何处都有太阳能, 可以就地开发利用,不存在运输问题. 第三,太阳能是一种洁净的能源,在开 发和利用时,不会产生废渣、废水、废气, 也没有噪音,更不会影响生态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