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大王哈默简介
石油大王哈默的资料ArmandHammer

石油大王哈默的资料ArmandHammerArmand Hammer。
阿曼德·哈默:1898年5月21日。
阿曼德·哈默出生于美国纽约的布朗克斯。
他们家是犹太人后裔。
父亲朱里埃斯·哈默是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阿曼德拥有一颗“点石成金”的聪慧头脑。
与红色苏联“亲密接触”。
与多国首脑情感甚笃。
毕生致力和平事业。
世人皆敬。
1990年11月12日。
这位百战百胜的“经营之神”。
走遍世界各地的公民因病逝世。
享年92岁。
中文名,阿曼德·哈默。
民族,犹太人。
出生地,美国纽约的布朗克斯。
出生日期,1898年5月21日。
逝世日期,1990年11月12日。
毕业院校,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
生平。
1898年5月21日。
阿曼德·哈默出生于美国纽约的布朗克斯。
他的祖父是移居美国的俄国犹太人。
父亲朱里埃斯·哈默是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当过铸造工人。
经营过药店和制药厂。
后来又通过攻读医学学位成为一名医生。
哈默自幼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严格的训练。
具有敏锐的判断力和创新精神。
1917年。
哈默进入他的父亲也曾经就学的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学习当时。
他的父亲一边行医一边经营制药厂。
一心难以二用。
致使药厂面临破产倒闭。
这时。
他要求颇有经商才华的儿子接管这家岌岌可危的药厂。
为不误学业。
哈默邀请一个家境贫困而学习优异的同学住在一起。
供给对方食宿。
条件是这位同学每天去上课。
做大量的笔记。
晚上带回给他。
供他应付考试和写论文。
有了这个学习的“替身”。
哈默就专心致力于公司的经营了。
他改革了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推销方法。
组织了一支强有力的推销员队伍。
并把公司名字也改为响亮的“联合化学制药公司”。
哈默终于把岌岌可危的公司从破产边缘拯救过来。
雇员从十几人发展到1500人。
产品畅销全国。
公司开始跨身于制药工业的大企业行列。
就这样。
20岁的大学生哈默完全依靠自己的努力成为百万富翁。
同时。
他不但如期完成了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的全部学业。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尊严》资料哈默事迹(精品)

《尊严》资料哈默事迹他曾是亿万富豪,是列宁的好朋友也是邓小平的朋友。
他的名气很大,但大家没有见过他,他就是阿曼德.哈默(ArmandHanmer)。
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正式建交。
1月底,时任副总理的邓小平首次访问美国,在德克萨斯州一个盛大的晚宴上,邓小平和美国石油巨头阿曼德.哈默(ArmandHammer)第一次见面。
在一小时的晚宴上,邓小平与哈默说话最多。
他向哈默询问这位当年的医学博士与列宁会面的情形,还向哈默打听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认识。
“你是在苏联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了列宁的那个人。
现在你可要来中国帮助呢。
”“我非常愿意。
可是据我了解,你们不允许私人飞机进入中国,而我又年纪太大,不能乘坐商用飞机。
”“好办!只要你给我一封电报,告诉我你想什么时候来,我可以做出一切必要的安排。
” 两个多月后,81岁的哈默乘坐自己的专机进入中国,他旗下的西方石油公司随后也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企业。
到了1982年,哈默博士和中国签署协议共同开发平朔煤矿,这是中国第一个中外合资的大型项目。
哈默也因此被西方公认为企业界中和邓小平最有缘分的人。
1921年,23岁的哈默到苏联访问,他看到了苏联的饥荒、病疫,也看到了苏联的巨大财富。
他以易货贸易的形式为苏联人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因为此事,列宁特意接见了他,两人建立起了良好的私人关系。
随后,哈默还为列宁制定新经济政策提供了许多帮助。
在中国,哈默利用自己企业家和收藏家的身份也陆续从事了多个领域的活动。
时至今日,他的影响依然存在,比如他并购的手法仍被国内企业效仿。
作为著名的艺术品收藏家,他曾经收藏了陈逸飞的油画,并将其中一幅关于江南水乡的作品赠送给邓小平,从而使江南小镇周庄在国际上名声大振,也顺手捧红了陈逸飞。
[石油大王哈默的故事]石油大王哈默
![[石油大王哈默的故事]石油大王哈默](https://img.taocdn.com/s3/m/9adb1031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29.png)
[石油大王哈默的故事]石油大王哈默第一篇石油大王哈默:尊严课文原文《尊严》讲述了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
《尊严》一个寒冷的冬天,南加州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的人,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
善良而朴实的沃尔逊人,家家烧火做饭,款待他们,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只有一个人例外,这是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
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仰起头,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杰克逊大叔心想,给逃难的人一顿饭吃,每个善良的人都会这么做。
于是他回答:“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您做。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杰克逊大叔想了想,说:“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您帮忙。
不过,等您吃过饭,我再给您派活儿。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年轻人站起来说。
杰克逊大叔十分赞赏地望着这位年轻人,他知道如果不让他干活儿,他是不会吃东西的。
思量片刻后,杰克逊大叔说:“小伙子,你愿意为我捶捶背吗”说着就蹲在这个年轻人跟前。
年轻人也蹲下来,轻轻地给杰克逊大叔捶背。
捶了几分钟,杰克逊大叔感到十分惬意。
他站起来,说:“好了,小伙子,您捶得好极了,刚才我的腰还很僵硬,现在舒服极了。
”说着将食物递给了这个年轻人。
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杰克逊大叔微笑地注视着这个年轻人,说:“小伙子,我的庄园需要人手,如果你愿意留下来的话,我太高兴了。
”年轻人留了下来,很快成了杰克逊大叔庄园里的一把好手。
过了两年,杰克逊大叔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杰克逊对女儿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二十多年后,这个年轻人果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石油大王哈默的资料故事简介

亚蒙·哈默是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西方,他是点石成金的万能富豪,而在苏联和中国,他却是家喻户晓的“红色资本家”,因为他是第一个与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合作的西方企业家,被列宁亲切地称为“哈默同志”;他又是第一个乘坐私人飞机访问中国的西方企业家,被邓小平誉为“勇敢的人”,《哈默自传》在中国更是成了颇受欢迎的畅销书。 哈默是俄国移民的后裔,于1898年5月21日生于美国纽约市。他的曾祖父弗拉基米尔是俄国犹太人,曾在沙皇尼古拉一世时以造船而成为巨富。到哈默的祖父雅各布娶妻生子时,一场台风引起的海啸把家财冲刷得荡然无存。1875年,雅各布带着妻子和儿子朱利叶斯移居美国。朱利叶斯长到15岁时,就放弃了学业,到一家钢铁厂当铸造工,以补贴家用。他年轻力壮,在工人中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参加了社会劳工党,组织工会,成为积极的社会主义者、朱利叶斯19岁时,去应聘当了药剂师。几年后,他用积攒下的工资买下了老板的药店,后来又开了两家分店,办了一家制药厂。就这样,这个年轻的社会主义者成了年轻的资本家。但是,朱利叶斯并没有放弃他的信仰,依然是美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忠实追随者。1897年在一次社会主义者郊游中,朱利叶斯与一个年轻的寡妇罗丝一见钟情,不久即结婚。一年后,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朱利叶斯特地给儿子起名为亚蒙·哈默,据称这取意于美国社会劳工党的旗徽“手臂(Arm)与锤子(Hammer)”。 哈默出生后仅4个月,父亲朱利叶斯考上了哥伦比亚医学院。在后来的4年中,朱利叶斯既要经营药店和制药厂,又要攻读他的医学课程,但他不愧是铁打的汉子,做到了学业和事业两不误,终于在1902年毕业。这一成就的取得,对后来哈默的成长影响很大。 朱利叶斯认为治病救人比做买卖赚钱更高尚,便毅然将药店和制药厂卖掉,在纽约市布朗克斯地区办了一家诊所,成了一名医生。他行医一生,曾拯救了5000多个婴儿的生命。 在父亲的
尊严

尊(zūn)(尊严) 沃(wî)(沃土) 呈(chéng)(呈现)善(shàn)(善良) 款(kuǎn)(款待) 例(lì)(例子) 瘦(shîu)(瘦小) 喉(hïu)(喉舌)
僵 配 惫 堪 杰 捶
(jiāng)(僵硬) (pèi) (许配) (bèi) (疲惫) (kān) (堪称) (jié) (杰出) (chuí) (捶背)
不上说,就 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这是一个 脸色苍白、 骨瘦如柴
的年轻人。
这句话是对年轻人的(外貌)描 写,从这里我们知道这个年轻人 非常(疲惫,非常饥饿 )
自由朗读课文第2-5自然段, 请找出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 语言的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 么。
语言描写
“先生,吃你这么多东西,您 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非 常饥饿的情况下,没有接受杰克逊大叔 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 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
这些逃难的人,显然很久没有吃到这 么好的食物了,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也顾
款待-招待 灰暗-昏暗 疲惫不堪-筋疲力尽
赞赏-指责 惬意-难受 骨瘦如柴-大腹便便
关于没好品质的词语: 不卑不亢、宠辱不惊、冰清玉洁、 高风亮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士可杀,不可辱
尊严,就是拒绝乞讨。 尊严,就是以自尊赢得别人的尊敬。 人必自敬,然后人敬之。 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 却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 ——屠格涅夫 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 ——卢梭 珍视思想的人,必须珍视自己的尊严 ——苏霍姆林斯基
“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 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 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
名人获得成功的事例3篇

名人获得成功的事例3篇任何人的成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成功都是在曲折中孕育出来的,所以不管会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下去!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名人获得成功的事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名人获得成功的事例篇1:欧姆乔治·西蒙·欧姆生于德国埃尔兰根城,父亲是锁匠。
父亲自学了和物理方面的知识,并教给少年时期的欧姆,唤起了欧姆对科学的兴趣。
16岁时他进入埃尔兰根大学研究数学、物理与哲学,由于经济困难,中途缀学,到1820xx年才完成博士学业。
欧姆是一个很有天才和科学抱负的人,他长期担任中学教师,由于缺少资料和仪器,给他的研究工作带来不少困难,但他在孤独与困难的环境中始终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自己动手制作仪器。
欧姆对导线中的电流进行了研究。
他从傅立叶发现的热传导规律受到启发,导热杆中两点间的热流正比于这两点间的温度差。
因而欧姆认为,电流现象与此相似,猜想导线中两点之间的电流也许正比于它们之间的某种驱动力,即现在所称的电动势。
欧姆花了很大的精力在这方面进行研究。
开始他用伏打电堆作电源,但是因为电流不稳定,效果不好。
后来他接受别人的建议改用温差电池作电源,从而保证了电流的稳定性。
但是如何测量电流的大小,这在当时还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难题。
开始,欧姆利用电流的热效应,用热胀冷缩的方法来测量电流,但这种方法难以得到精确的结果。
后来他把奥斯特关于电流磁效应的发现和库仑扭秤结合起来,巧妙地设计了一个电流扭秤,用一根扭丝悬挂一磁针,让通电导线和磁针都沿子午线方向平行放置;再用铋和铜温差电池,一端浸在沸水中,另一端浸在碎冰中,并用两个水银槽作电极,与铜线相连。
当导线中通过电流时,磁针的偏转角与导线中的电流成正比。
他将实验结果于1820xx年发表。
1820xx年欧姆又在《电路的数学研究》一书中,把他的实验规律总结成如下公式:S=γE。
式中S表示电流;E表示电动力,即导线两端的电势差,γ为导线对电流的传导率,其倒数即为电阻。
哈默生平

哈默生平阿曼德〃哈默(Hamer Armand,1898~1990,也译亚蒙〃哈默)美国石油公司主管,企业家和艺术品收藏家阿曼德〃哈默(1898年——1990年),美国石油公司主管,企业家和艺术品收藏家。
1898年5月21日,阿曼德〃哈默出生于美国纽约曼哈顿区。
他的一生对前苏联、利比亚、秘鲁等国和本土的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等州的经济有着巨大影响。
这位亿万富翁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
他曾经涉足过很多完全不同的领域,如铅笔制造、酿酒、养殖良种牛,每个行业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功,直至最终投身石油业,成为主宰世界石油业的几大巨擘之一。
哈默的辉煌成就绝非偶然,他丰富的人生经历是一个信念坚定、勇于冒险、不断开拓、独具商机慧眼的人的生动写照。
16岁的哈默在读高中时就开始了他一生中第一笔巨额生意,他用从哥哥那借来的钱买了辆旧敞篷车,在圣诞节期间为某公司运送糖果,在两个星期内他便还清借款,除拥有了那辆车还有剩余的钱。
哈默初露锋芒是在哥伦比亚医学院就读时期,为拯救父亲投资的古德制药厂出现的危机,哈默一边上学一边接管这个制药厂,经过改革药品包装和交货方式,使古德制药厂不但度过了难关,而且规模日益壮大,年轻的大学生哈默也很快成了百万富翁。
1921年,在当实习医生之前,哈默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刚刚经历一战重创、处于饥荒之中的俄国。
他花10万美元购买了一座一战遗留下来的野战医院并配备了价值7万美元的物资器材,带着这些礼物哈默来到了莫斯科,在那里会见了列宁并得到这位领袖的支持。
1924年,哈默决心在苏联筹建铅笔制造厂。
通过对当时老牌铅笔制造商法伯铅笔公司的调研,哈默了解到法伯家族实行封闭严厉的管制,于是他用高薪和自由平等来吸引其精干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莫斯科郊外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铅笔厂。
1926年,该厂铅笔年产量接近一亿支,钢笔猛增至9500万支,这不仅满足了俄国的需要,而且百分之二十的产品出口到十几个国家。
敏锐的嗅觉和睿智的判断力使哈默有机会走进开始完全陌生的威士忌酒行业并取得非凡的成就。
石油大王哈默的故事作文400

石油大王哈默的故事作文400讲述19世纪中叶,一位年轻的俄国犹太裔男性哈默,从他几乎一文不名的地位,一路走到了被称为“石油大王”的地位以及更为传奇的成功之路,以及哈默拥有的财富、名望和诸多创新发明之经过,可以说是聚散无常。
1853年,哈默出生在俄罗斯犹太人家庭,其父亲是一名犹太商人,曾在俄国最大的城市莫斯科广受欢迎。
哈默接受了莫斯科的最高级别的犹太教育,然后在犹太家庭的熏陶下创立了自己的商店,并致力于促进俄国犹太社区的发展。
然而,几年后,由于政治动荡,哈默的家族受到了攻击,他们被迫迁离莫斯科,来到现在的南部乌克兰地区。
按照哈默的说法,他们发现了一块类似石油的沥青。
很快,哈默就把这块沥青变成了石油,开始经营自己的油田,同时也在这里创立了他的第一家公司,他也在油田周围建立了一些城镇,例如爱丽丝和维拉波城。
1800年,哈默将他的石油生产公司发展成了一个大型企业,不仅是俄罗斯的石油领头羊,也成为欧洲最大的石油贸易公司。
在哈默的带领下,他的公司迅速发展壮大,在石油领域迅速占据了独特的地位,其财富也从数百万美元飙升到数十亿美元。
同时,哈默把他的石油生产和发展业务扩展到了英国和美国,并利用爱丽丝的贸易优势,进一步地把他的公司发展到了新的领域。
哈默也利用他的石油生产业务发展出了一系列创新发明,包括石油炼制和采掘的器具、炼油技术、石油加工设备以及石油储存和输送设备。
他还把他的财富用来支持艺术和科学,例如赞助了著名画家和斯特拉斯堡大学,以及发明了一系列能够改善石油采掘、提高石油质量和提升石油产量的机械发明。
哈默有着很高的商业才能,他也有着远大的抱负,以及为他的却扭账务带来的财富。
在发展石油业务的同时,他也致力于改善当地贫困状况,组织许多信托基金,帮助当地的贫困儿童接受教育,并为当地的医疗机构提供资金支持。
从一个几乎一文不名的犹太商人到被尊称为“石油大王”的地位,哈默的传奇成功之路由此开始,这种成功同时也使他成为当时俄国最富有的人之一,他的财富足以建立财团、赞助艺术和科学,改善当地贫困状况,并在石油生产和加工领域取得业绩卓著的成就,创造众多创新发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41898 年5月21日,阿曼德· 哈默出生于 美国纽约的布朗克斯,他们家是 犹太人后裔。父亲朱里埃斯· 哈默 是美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阿 曼德拥有一颗“点石成金”的聪 慧头脑。与红色苏联“亲密接 触”,与多国首脑情感甚笃,毕 生致力和平事业,世人皆敬。 1990年11月12日,这位百战百胜 的“经营之神”、走遍世界各地 的公民因病逝世,享年92岁。
哈默的故事
• 故事的开头给我们描绘这样一个画面:一群难民受到善良 的沃尔逊人的款待,狼吞虎咽地吃着食物. • 接着,故事里的难民群体中出现了一个例外的青年人.他与 其他难民不同的是,他要求镇长给他活干,如果不让他干活, 就不吃不劳而获的食物.镇长最后只得答应让他为自己捶 背.之后才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 故事的结尾是富有戏剧性的,镇长的一双慧眼发现哈默美 好的人品,并留他在庄园,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 • 以自己的劳动去换取报酬,是一种尊严,这正是哈默与众不 同的人格,也正因为哈默这种人格而得到别人的赏识和尊 重.
感受
以前,我只知道有了财富就无所不能, 能被别人前呼后拥就有了尊严。 但是谁又想过自己的尊严呢?尊严就是 自己做人的原则、自尊,我们要向哈默学习, 做一个有尊严的人。
小问题
哈默生于——年,卒于——年
谢谢大家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