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组学及其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工程的蛋白质组学

生物工程的蛋白质组学在生物工程领域,蛋白质组学是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了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体内蛋白质的表达、修饰和相互关系,以及其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
本文将就生物工程的蛋白质组学进行探讨。
一、蛋白质组学的概述蛋白质组学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蛋白质的整体研究,它主要利用现代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技术手段,对全球蛋白质组进行系统性分析。
在蛋白质组学中,我们可以研究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等,以及它们在生物学过程中的调控和变化。
蛋白质组学的出现使得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生物体内蛋白质的整体状况,为生物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1. 蛋白质质谱技术蛋白质质谱技术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将样品中的蛋白质分子进行离子化,然后进行质谱分析,得到蛋白质的质量-电荷比和相对丰度等信息。
蛋白质质谱技术可以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序列、修饰和亚细胞定位等,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手段。
2. 蛋白质芯片技术蛋白质芯片技术是一种高通量的蛋白质分析方法。
它通过在固相载体上固定大量不同蛋白质分子,然后将待测蛋白质与其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
通过检测蛋白质与芯片上固定蛋白质的结合信号,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得待测蛋白质与多个蛋白质分子的相互作用信息。
3. 蛋白质分离和纯化技术蛋白质分离和纯化是蛋白质组学中非常重要的步骤。
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如电泳、柱层析等,可以将复杂的蛋白质混合物分离成单个的蛋白质分子。
然后,通过纯化技术,可以去除其他杂质,得到较纯的目标蛋白质样品,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
三、蛋白质组学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1. 蛋白质药物研发蛋白质组学研究可以为药物研发提供重要的依据。
通过对疾病相关蛋白质的研究,可以筛选出具有治疗效果的靶点蛋白,进而设计和开发相应的蛋白质药物。
蛋白质组学的应用可以加快药物研发的速度,提高研发成功率。
昆虫分子生物学

昆虫分子生物学昆虫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昆虫体内分子机制和遗传学特点的学科。
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类群之一,其适应能力强、繁殖力强、生命力顽强,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维持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昆虫分子生物学对于理解生命的起源、演化以及种群遗传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昆虫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
首先,基因组学研究揭示了昆虫基因组的组成和结构,从而为研究昆虫的基因功能和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
通过对昆虫基因组的测序和比较分析,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与昆虫特殊性状和适应能力相关的基因。
例如,蚊子的基因组中发现了与吸血和抗菌等功能相关的基因。
此外,昆虫基因组的研究还有助于了解昆虫的进化历程和种群遗传结构。
转录组学研究主要关注昆虫基因的表达调控。
通过测定昆虫不同发育阶段或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基因表达谱,可以揭示昆虫基因的调控网络和功能模块。
例如,昆虫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适应不同环境的调控机制,如对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的感知和响应。
这些调控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昆虫的适应性进化和生态适应性。
蛋白质组学研究主要关注昆虫体内蛋白质的组成和功能。
通过研究昆虫蛋白质组,可以了解昆虫的生理过程和分子机制。
例如,科学家们利用质谱技术鉴定了蚜虫唾液中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发现其具有与寄主植物互作的功能,从而揭示了蚜虫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代谢组学研究主要关注昆虫体内代谢产物的组成和调控。
通过研究昆虫代谢组,可以了解昆虫对外界环境的适应策略和生理代谢过程。
例如,一些昆虫在抵抗寄生虫侵袭时会产生特定的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可以抑制寄生虫的生长和繁殖。
对昆虫代谢组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昆虫的天然抗虫机制和开发新的农药。
昆虫分子生物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通过研究昆虫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揭示了昆虫的分子机制和遗传学特点。
这些研究对于理解昆虫的适应性进化、生态适应性以及昆虫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寄生虫及寄生虫病研究新技术方法

第四章寄生虫及寄生虫病研究新技术方法寄生虫及寄生虫病一直以来都是医学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和方法被应用于寄生虫及寄生虫病的研究中,为我们了解寄生虫的生活方式、病因机制以及防治方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在寄生虫及寄生虫病研究中应用的新技术和方法。
首先,基因组学是近年来在寄生虫研究中被广泛应用的一项技术。
通过对寄生虫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和分析,可以揭示寄生虫的基因组结构、功能基因以及基因调控网络等信息。
这会为我们了解寄生虫的生活史、寄主特异性以及致病机制提供重要线索。
例如,使用基因组学技术,科学家们成功地解析了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的基因组,揭示了该寄生虫致病的分子机制,为疟疾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次,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应用也在寄生虫研究中逐渐普及。
传统的基因组测序技术是以大量的细胞为样品进行测序,而单细胞测序技术能够对单个细胞进行基因组测序,使研究人员能够获得更加详细的信息。
通过单细胞测序技术,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寄生虫种群中不同细胞的功能特异性、表达水平以及相互作用,从而揭示寄生虫的多样性和寄主的免疫机制。
例如,使用单细胞测序技术,科学家们对血吸虫(Schistosoma mansoni)寄生虫的不同生活阶段中的单个细胞进行了测序,发现了寄生虫在不同阶段中表达的基因差异,从而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另外,蛋白质组学也在寄生虫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
蛋白质组学是通过研究寄生虫蛋白质的组成、结构以及功能来揭示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
近年来,随着质谱仪和分子探针的发展,蛋白质组学技术的灵敏度和分辨率有了显著提高,使得科学家们能够更加准确地研究寄生虫中的蛋白质组成和功能。
例如,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应用揭示了多种蠕虫性寄生虫中参与免疫逃逸和抗药性形成的蛋白质,为开发新型药物提供了重要依据。
最后,细胞培养和体内模型也是寄生虫研究中的重要手段。
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及其在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随着人类基因组草图 20 年的正式发表和 2 0 年 4 01 03 月的最终完成 ,科学家们又进一步提出了后基因 组计划 ,蛋 白质¥ (rt me 究便 是 其 中一个 很重 要 的 内容 。蛋 白质 组学 (rt mi yEE 作为 功能基 因 _ Poe )  ̄ o 研 Poe c dj是 o s 组学的重要支柱在 2 世纪 9 年代应运而生 , 已同基因组学 ( eo c ) 0 0 并 G nmi 和生物信息学(i f m ts s Bo o ac - h r i) 起成为新世纪生命科学研究 的前沿和热门领域 。
质组的学科 ,分析生物体 内、组织内或某一细胞 内的蛋白质组成成分 、表达水平和修饰状态 ,了解蛋白质
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联系 ,从整体水平上研究蛋 白质的组成和调控的规律。 蛋 白质有其 自身特定的活动规律 ,这些往往不能直接从基因组的信息 中反映出来 。这是 由于基因是均 的,在同一生物体内不同种类细胞中基本是相同的,而且是静态的,较稳定 的。蛋 白质则不同,具有多 样性。同一生物体 内不同种类细胞间 ,甚至同类细胞 的不同时期内的蛋白质丰度及种类都是不同的,并且
收 稿 日期 :2 0 —9 2 07 0 - 7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项 目
作者简介: 郭周良 ( 90 )男 , 18一 , 在读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植物遗传学研究。
维普资讯
・
6・
பைடு நூலகம்
齐 齐 哈 尔 大 学 学 报
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蛋白质是生命现象中最为重要的一类分子,它们承担着细胞的各种生理活动,构建着生物体内的结构与功能。
对于疾病的研究而言,蛋白质的作用至关重要,理解各种蛋白质的功能和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治疗各种疾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而蛋白质组学技术正是探索蛋白质这一领域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蛋白质组学技术简介蛋白质组学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手段,尝试从全局的角度解析细胞和组织中的所有蛋白质及其功能。
主要包括蛋白质质谱和蛋白质芯片两个方面。
1. 蛋白质质谱蛋白质质谱是指利用质谱技术对蛋白质进行分析鉴定。
它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蛋白质的提取、分离、消化、质谱检测等步骤。
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质谱检测,通过对蛋白质的质谱图谱进行解析,可以得到蛋白质的序列信息、结构信息以及定量信息等。
2. 蛋白质芯片蛋白质芯片是一种将具有致病性的蛋白质以及与之相关的蛋白质进行组合,构建成芯片的技术。
它可以通过与样品中的蛋白质结合,快速检测肿瘤标记物、生物标志物等。
在蛋白质芯片上,可以将不同样品的蛋白质进行定量比较,了解不同样品的蛋白质差异。
二、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1. 肿瘤研究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肿瘤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通过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中的蛋白质组成进行比较,找到在肿瘤病理生理过程中发生变化的蛋白质。
利用这些蛋白质可以筛选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靶向治疗药物。
例如,HER2在人类乳腺癌中的异常表达,可以通过蛋白质质谱技术进行检测,并导入临床治疗。
2. 器官移植研究同种异体移植是治疗某些疾病的有效手段。
但是,历经多次移植后,移植物无法被宿主体所接纳,这成为了制约移植效果的关键因素。
在器官移植领域,蛋白质组学技术能够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移植物和宿主体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
例如,通过分析术前和术后的血浆样本,可以发现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蛋白质在器官移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 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严重的疾病,目前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动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 . C o l l e g e o f A n l m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S h i h e z i U n i v e r s i t y , S h i h e z i 8 3 2 0 0 3 , S i n k i a n g C h i n a ; 2 . F e e d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S i n k i a n g A c a d e m y o f A n i m a l S c i e n c e , U r u mq i 8 3 0 0 0 0 , C h i n a )
摘
要 :蛋 白质作为功能基 因的主要体现者 ,其表达模式和功能成为 当今研 究的热点 。随 着后基 因组 时代 的
到 来,蛋 白质组学技术 的发展将会在 动物科学的研 究领域 产生 巨大的促进作 用。文章综述 了蛋 白质组 学的概 念、
相 关技术及其在动物精液质量检测、动物疾病和动物 营养研 究等方面的应 用。
Ab s t r a c t : As t h e ma i n v e h i c l e f o r f u n c t i o n a l g e n e s , e x p r e s s i o n p a t t e r n s a n d f u n c t i o n s o f p r o t e i n b e c a me a h o t
p r o d u c e a h u g e r o l e i n p r o mo t i n g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f a n i ma l s c i e n c e . T h e c o n c e p t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p r o t e o mi c s , a p p l i — c a t i o n o f p r o t e o mi c s i n a n i ma l s e me n q u a l i t y t e s t i n g , a n i ma l d i s e a s e s a n d a n i ma l n u t r i t i o n w e r e r e v i e w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 Ke y wo r d s : p r o t e o mi c s ; p r o t e o mi c s t e c h n o l o y; g a n i ma l s c i e n c e ;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蛋白质组学及其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及其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摘要】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行,蛋白质组学逐步建立并且更加完备起来,目前它已深入到生命科学及医药学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在疾病研究、治疗和新药的开发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疾病研究新药开发【中图分类号】R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9-0082-02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成果的逐步公开, 基因组学的研究重点也由结构基因组学转向功能基因组学,但是如何了解如此众多的基因与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之间的关系,对生命科学研究者来说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蛋白质组学是伴随着基因组学研究重点的转变而产生的并发展的,随着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及其他各种新技术在其上面的应用,人们对疾病研究的认识也更加广泛和深入了。
本文将就蛋白质组学及其在疾病方面的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1.蛋白质组学1.1蛋白质组和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proteome)一词最早出现于1994年,它相对应于基因组(geme)。
基因组是指一个细胞单倍型(haploidy)所含的全部遗传信息。
而蛋白质组是指一个细胞一生中表达的蛋白质总和。
细胞一生包括细胞各个生长时期、分化阶段以及受外源因子刺激状态等。
这种定义的蛋白质组又称功能蛋白质组。
与之相应的是结构蛋白质组,即基因组理论上编码的蛋白质总和。
一种生物一般只有一种基因组,却有不同的功能蛋白质组。
这些蛋白质组有组织特异性、年龄特异性、分化特异性和生理特异性。
一般认为同一组织或同一组织中同一类型的细胞具有相同或近似的蛋白质组。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是研究细胞、组织或生物体中蛋白质组成、定位、变化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其研究的内容包括:对蛋白质表达模式(蛋白质组组成)的研究,对蛋白质组功能模式(目前主要集中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关系)的研究。
对蛋白质组组成的分析鉴定是蛋白质组学中与基因组学相对应的主要内容。
后基因组时代的蛋白质组学及其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

组 学 。 对 应 基 因 组 学 ( eo i ) G nm c ,Wi i 和 s ln ks
Wii s 首次 将 蛋 白质组 学命 名 为 Poem c( 后 la lm r o is此 t
得 到 承 认 和 沿 用 ) 。
( 门 大学 生 命 科 学 学 院 , 建 厦 门 3 10 ) 厦 福 6 0 5
关 键 词 :蛋 白质 组 学 ;蛋 白质 组 ;药 学 ;后 基 因 组 中 图分 类 号 :Q 8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5 3 8O 20 )0 8 8 5 0 1 —4 7 ( o 2 1 —0 2 —0
合 化 学 ”¨ 高 通量 活性 筛 选 ” 术 的发 展 , 立 ’ 和“ 技 建 在 生 化与 分 子 生 物 学 基 础 上 的 现 代 生 物 医学 的 进
步, 以新药 开 发 为 中心 的药 学 研 究 也 不 断 取 得 新 的
突破 。但 与此 同 时 , 些 严 重 威 胁 人 类 健 康 的重 大 一
ci) 。但 是 , 年 来 越 来 越 多 的 证 据 表 明 , 因 hp 近 基 表达 的 中间 产物 m N R A水平 的研 究 并不 能取 代 蛋 白 质水平 ( 因 最 终 表 达 产 物 ) 研 究 。 因 为 , R A 基 的 m N
组 织 ( u n P oeme O gnzt n H O) 正 酝 酿 发 H ma rto ra i i , UP , ao
起 与“ 类 基 因组 计 划 ” 似 的 “ 类 蛋 白质 组 计 人 类 人 划 ” 以 系统研 究人 类基 因组 表 达 的所 有 蛋 白质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IP鉴定细胞内相互作用 鉴定细胞内相互作用
利用抗原蛋白质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以及细菌蛋白质的“prorein A"特异性地结合 到免疫球蛋白的FC片段的现象活用开发出来的方法。
(四)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生物信息学
生物信息学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一个不 可缺少的部分 构建和分析双向凝胶电泳图谱 数据库的搜索与构建
II.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主要支撑 技术与原理
大规模蛋白质分离技术:双向凝胶电泳 蛋白质鉴定技术:生物质谱分析 蛋白质相互作用鉴定技术 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
样品制备
• 原则:
提高全蛋白的溶解度,防止蛋白降解,去除核酸、脂类等干扰杂质;
• 溶解液、水化液:
Chaotropes: Urea, Thiourea Detergents: CHAPS, CHAPSO, Triton X-100, SB3-10, ASB-14 Reducing agents: DTT, Tributylphosphine (TBP) Protease inhibitor: Cocktail、Tris-base、EDTA
“两谱两图三库”(表达 谱、修饰谱、连锁图、 定位图、样本库、抗 体库、数据库)” 2007年,我国科学家 已经成功测定出6788 个高可信度的中国成 人肝脏蛋白质,发现 了包含1000余个“蛋 白质-蛋白质”相互作 用的网络图;建立了 2000余株蛋白质抗体, 系统构建了国际上第 一张人类器官蛋白质 组“蓝基因的功能。
GST-Pull down 靶定体外相互作用的蛋白
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利用重组技术将 探针蛋白与GST (Glutathione S transferase)融 合,融合蛋白通 过GST与固相化 在载体上的GTH (Glutathione) 亲和结合。因此, 当与融合蛋白有 相互作用的蛋白 通过层析柱时或 与此固相复合物 混合时就可被吸 附而分离 。
BPRC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BPRC) 于2007年11月经科技部正式批准建设, 是我国蛋白质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国际 HLPP的执行总部和数据中心。 我国蛋白质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的执行总部和数据中心。 我国蛋白质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的执行总部和数据中心
科技部已将疾病蛋白质组研究列入我国“973 科技部已将疾病蛋白质组研究列入我国“973” 疾病蛋白质组研究列入我国 计划项目和“863 计划项目 计划项目; 计划项目和“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委员会也将“蛋白质组研究”列为重点项目。 委员会也将“蛋白质组研究”列为重点项目。 我国在肝癌、鼻咽癌、白血病和肺癌蛋白质组 我国在肝癌、鼻咽癌、白血病和肺癌蛋白质组 肝癌 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发展历程
1994年,澳大利亚的学家首次提出蛋白质组概念; 1996年澳大利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Australia Proteome Analysis Facility,APAF); 2000年,第一个完整蛋白质组生殖器支原体蛋白质组公布。 同年,美国启动“蛋白质结构计划”; 2001年,国际人类蛋白质组组织(HUPO)宣告成立,与此同时 《Science》杂志把蛋白质组学列为六大科学研究热点之一, 其“热度”仅次于干细胞研究,名列第二; 2002年,首届国际人类蛋白质组大会召开。同年,美国开始 实施“临床蛋白质组学计划”;
HPLC-ESI/MS Agilent 1100series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技术
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以及通过相互作用而形 成的蛋白复合物是细胞各种基本功能的主要完成 者。几乎所有的重要生命活动,包括DNA的复制 几乎所有的重要生命活动,包括DNA的复制 DNA 与转录、蛋白质的合成与分泌、 与转录、蛋白质的合成与分泌、信号转导和代谢 等等,都离不开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等等,都离不开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蛋白质组学及其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报告人: 报告人:孔庆明
2010.09.09
主要内容
I. 蛋白质组学概述 II.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主要技术与原理
大规模蛋白质分离技术及质谱分析技术 蛋白质相互作用鉴定技术
III. 蛋白质组学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概述 弓形虫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近况 寄生虫蛋白质组学研究展望
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将样品分子离子化后,根据不同离子间质荷比(m/z)的差异来 分析蛋白质和多肽的分子量,对蛋白质进行鉴定,定量及其修饰 点分析。一台质谱仪一般有进样装置,离子化源,质量分析器, 离子检测器和数据分析系统组成。
பைடு நூலகம்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 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飞行时间质谱
• 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将样品均匀包埋在固体基质中, 基质吸收激光提供的能量而蒸发, 携带部分样品分子进入气相,并 将一部分能量传递给样品分子使 其离子化,然后通过不同离子的 飞行时间不同进行分离检测。 • 特点: 特点: 可分析分子量较大的分子,对 杂质的忍耐性较好,适用于混合物 的分子量测试;
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 液相色谱 电喷雾质谱(ESI-MS) 电喷雾质谱 )
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通过样品溶液在 毛细管喷雾口形成液滴, 在强电场和热的干燥气的 共同作用下,液滴逐渐被 气化,同时也被质子化; 喷雾口与离子聚焦传输区 之间的压力差推动质子化 样品进入质量分析器进行 检测 。
4800 MALDI TOF/TOF Analyzer (Applied Biosystems, ABI)
Regul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in yeast
transcription activator
activation domain
DNA binding domain
UAS (upstream activation sequence)
transcription machinery
蛋白质组学概述
• 一个概念:
Proteome:“protein + genome ”, 1994年澳 大利亚学者Williams & wilkins提出了蛋白质组的概 念,意即“一种基因组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 Proteomics:以细胞内全部蛋白质的存在及其活动 方式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参与特定生理或病理状 态下所有蛋白质种类及其与周围环境分子相互关系 的一门学科。
• 灵敏度:1 ng/蛋白点 • 注意:
戊二醛可以提高银染的灵敏度; 水的纯度对染色结果影响非常大,一般要用millipore 纯水。
IBV-H52粒子全蛋白分离图谱 粒子全蛋白分离图谱
基于双向凝胶电泳的定量蛋白质组研究
CyDye DIGE Fluor Minimal Dyes
Cy 5
Cel l
60 Numerical value 50
Number
40 30 20 10 0
线性 (Percent) Percent
• 样品清洗:
Nucleic acid:超声波、核酸酶 Lipoid:过滤、
样品预分级
蛋白质溶解性:可溶性蛋白、 蛋白质溶解性:可溶性蛋白、非溶性蛋白等
蛋白质定位:膜蛋白、 蛋白质定位:膜蛋白、核蛋白等
蛋白质细胞器定位:线粒体、高尔基体、 蛋白质细胞器定位:线粒体、高尔基体、叶绿体等
样品预分级主要作用在于提高低丰度蛋白质的上样 量和检测灵敏度。 量和检测灵敏度
蛋白质组数据库是蛋白质组研究水平的标 志和基础
瑞士的SWISS-PROT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种类最多的 瑞士的SWISS-PROT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 SWISS 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 蛋白质组数据库。 蛋白质组数据库。 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数据库有: 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数据库有:
MIPS - Protein sequences and complete genomic sequences PDB - Protein Data Bank PIRcoPIR-international - Protein sequence database co-developed by NBRF, MIPS and JIPID SWISSSWISSSWISS-PROT - SWISS-PROT annotated protein sequence database
IBV的纯化及纯化效果的验证 的纯化及纯化效果的验证
A:20%-30%蔗糖界面的IBV;
B:30%-40%蔗糖界面的IBV
(1)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病毒条带
(2)纯化IBV病毒粒子电镜观察
(3)IBV粒子蛋白的Western blotting检测
银染
• 原理:
银离子在碱性条件下被还原成金属银颗粒,沉淀在 蛋白表面而显色。
发展历程
2002年11月, “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HLPP)和“人类血 浆蛋白质组计划”(HPPP) 等重大国际合作计划正式启动; 2003年人类蛋白质组计划(HPP)提出并开始实施; 2003-2004年,又启动了人类脑蛋白组计划,大规模抗体计划, 蛋白质组标准计划及模式动物蛋白质组计划; 2004年10月在中国北京召开了第三届国际蛋白质组学会议。 2006年启动CVI计划,即心血管蛋白质GO注释研究计划 (Cardiovascular GO Annotation Initiative); 2008-2010年,人类蛋白质组学计划(HPP)逐渐进入全面实 施阶段。(1% 20%)
gene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应用
• • 分析已知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分析已知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绘制蛋白质相互作用 系统图谱 对蛋白质功能域的分析
通常需对待测蛋白做点突变或缺失突变的处理,其结果若与结 构生物学研究结合则可以极大地促进后者的发展。
• •
用已知功能的蛋白基因筛选双杂交cDNA, 研究 , 用已知功能的蛋白基因筛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