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1. 引言外国教育史是指研究各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制度和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通过对外国教育史的研究,可以了解不同国家的教育理念、制度和教育发展的特点,从而为今天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本文将以概述的方式,介绍几个重要的外国教育史阶段及其特点。
2. 古代教育时期古代教育时期是外国教育史的起始阶段,各国古代教育制度和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
例如,古希腊的教育以体育、音乐和哲学为重点,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古罗马的教育则侧重于军事训练和实用技能的培养。
此外,古代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等国的教育也各有千秋,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中世纪教育时期中世纪教育时期是欧洲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时欧洲的教育由教堂主导,宗教教育成为主流。
修道院学校和大学成为培养神职人员和士人的中心,教堂把握着教育权力。
此时的教育注重神学和经院哲学的学习,而且只有少数富裕家庭能够接受教育。
中世纪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为后来的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
4.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文艺复兴时期是外国教育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是中世纪与现代的过渡时期。
在这一时期,人们对古典文化的热衷和对新知识的追求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罗马的重建和印刷术的发明使得知识的传播更加广泛和便捷。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注重人文主义的培养,强调人的自由和个性的发展,对后来的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工业革命时期教育工业革命是近代外国教育史的一个重要时期。
随着工业化的兴起,社会日益重视科学技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个时期的教育变得普及而实用,普通工人和贫困人口也能够接受教育。
工业革命时期的教育注重对劳动人民的培养,鼓励实践和创新,为工业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6. 现代教育时期现代教育时期是外国教育史的最后阶段,也是我们所处的时代。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现代教育更加注重个体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育制度和方法不断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为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外国教育史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婆罗门(僧侣)刹帝利(武士)吠舍(平民)首陀罗(奴隶)四等级
教育非常重视维持种姓等级和宗教意识 家庭教育是婆罗门教育的主要形式 古儒学校:教学内容《吠陀经》;教学方式体罚 佛教与婆罗门教的区别 教育场所:寺院 教育目的:培养僧侣 教学内容:佛教经典 教学方式:初级(口述背诵)高级(争辩议论)女子教育 时间 古代 东方文明 古国 发展的 特点 特征 教学内容 教学机构 教学方法 教师 发展 简单 体罚盛行 最早 等级性和阶级性 丰富 包括智育 德育和宗教教育等 种类繁多 形态各殊 实行个别施教 地位高 源远流长 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
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时间 文字 古巴比伦 教育 学校 教育内容 教学方式 评价 时间 文字 公元前3500年 最初是图画文字,以后又演进为楔形文字 泥板书舍 初等教育 主要教授读写 中等教育 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学等 师徒传授 苏美尔和巴比伦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是教育的起点 公元前3000年 象形文字和表音文字
外国教育史

二战后
主要教育思想 (1)高度评价教育在人形成 中的作用,提出“白板论 ”,知识来源于经验,是西 方教育史上“外铄论”这一 教育理论的宗师;(2)提出 教育目的培养具有“道德、 智慧、礼仪和学问”四种品 质的绅士; (3)强调儿童 德、智、体多方面发展,对 德育、智育和体育进行详细 论述。
思想家的贡献
19世纪
学校:拿破仑时期的中央集权式 教育管理体制; 初等教育在巴黎公 社时期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免费义务 初等教育的发展;中等教育包括国 立中学和市立中学;高等叫表现为 一批专科学校、军事学校及巴黎高 涂尔干 等师范学校。思潮:国民教育发展 的义务免费与世俗化三原则 。 成就:既确立了中央集权式的教育 体制,又建立了完整的学制,各级 各类教育事业也都获得了教育的发 展。
福泽谕吉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实行了新的政 治 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战略,使教 20世纪前期 无 育的发展与国家各方面的发展紧密 联系起来。 日本
日本
学校1、《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 育法》。2、20世纪50.60年代的教 育改革。《产业教育振兴法》、国 民收入倍增计划》等促进高中、高 等教育,出现“应试教育”问题, 3.20世纪70年代的教育改革:中小 学教育,高等教育。20世纪80年 代,为适应日本经济发展和世界全 球化进程推进的需要。4、日本掀起 了新的教育开课浪潮。这次浪潮以 20世纪后期 无 教育的个性化,自由化和国际化为 标准进行的。5、20世纪90年代的教 育改革。基础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 来,日本政府陆续推出许多新措 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等教 育: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学审议会提 出了关于高等教育个性化高水平化 经营管理灵活化的改革建议。 思潮:无 成就:教育开课浪潮
国家
时间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古代)一、教育起源论(名、选、填、判)(一)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是物种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本能行为。
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英国教育家沛西能《教育原理》(二)心理起源论:教育最初起源于原始公社中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具有教育意味的无意识模仿。
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教育史课本》(三)劳动起源论:劳动创造了人;在劳动中形成了人类社会;劳动中产生了语言,为教育活动的产生创造了前提条件;教育起源于劳动。
苏联教育史家米丁斯基《世界教育史》。
该学说以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等著作为依据,认为从猿转变为人的根本原因是劳动。
二、古埃及的教育(一)宫廷学校:埃及在古王国末期已有宫廷学校,它是法老教育皇子、皇孙和贵族子弟的场所。
这些贵族青年除在宫廷学习书写和计算,还到政府部门见习,接受实际业务锻炼,然后分别充任官吏。
(二)职官学校:也称书吏学校,是一种由政府各部门创建的培养政府各机关合格职官的学校。
职官学校学生大约从5岁开始学习,延续12年,教师往往是以学校所从属的政府机关的官吏。
(三)寺庙学校:在中王国时期,为培训宗教的和专业的人员,寺庙设立很多学校。
这些学校除传习一般知识外,还传授天文学、数学、建筑学、医学等较为高深的科学技术。
(四)文士学校: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
因为文士不是世袭的,而充任职官的文士乃是地位高和待遇优的人员。
为了满足这种要求,许多文士便设校招生。
这种私人开设的文士学校教授书写、计算和有关律令的知识。
水平高的学校还传授数学、天文学、医学。
由于学校的水平不同,学生修业年限也参差不齐。
文士学校起着缓和阶级矛盾的作用。
(五)家庭教育:古代埃及在学校诞生以前,儿童的教育都由家庭负责。
母亲教养4岁以前的子女,父亲教育4岁以后的男儿。
生产和文化发展以后,他们便在家中以父子传承的方式,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古印度教育(一)婆罗门教育1.早期的家庭教育传统7岁以前在家庭里受教育,8到16岁在学校,以后便在高深的学府。
外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1、成年礼:在史前部落中出现。
一种通过仪式是“伴随着地点、状态、社会地位、年龄的每一变化而实施的礼仪。
”2、青年之家:与成年礼活动相关,在史前社会后期出现的一种专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公共教育机构。
3、智者:公元5世纪开始出现的一批向人传授雄辩术及其他科学知识,并以此谋生的古希腊职业教师。
4、苏格拉底方法:也称产婆术。
是苏格拉底在讲学中形成的一种以问答、诘难、诱导为特征的谈话式教育方法。
由讥讽、助产、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是一种师生平等、共同追寻知识和意义的教育方法5、中世纪:一词最早诞生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由意大利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首先提出并使用,指公元500年到公元1500年这段时间,也就是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新航路开辟的时间。
6、骑士教育:在骑士生活和社交活动中进行的,要求骑士彪悍勇猛、虔敬上帝、忠君爱国、宠媚贵妇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
7、导生制学校:又称贝尔?兰卡斯特制。
由教师把所教的内容先教给年龄大,学习比较好的学生,然后由这些学生再教给其他学生,称为导生制。
8、新教育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场反对传统教育理论和方法,广泛采用新的教育形式、内容和方法的教育改革运动。
强调学习者的观点和个体兴趣,主张用现代教育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改革乃至重建,因此又称新学校运动。
9、进步主义教育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产生于美国的、以杜威教育哲学为主要理论基础、以进步主义教育协会为组织中心、以改革美国学校教育为宗旨的教育革新理论和实验。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主要实验包括帕克的昆西方法、杜威的芝加哥实验学校、约翰逊的有机教育、沃特的葛雷制、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华虚朋的文纳特卡制、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拉格的社会课程。
P35610、双轨制:欧洲各国从19世纪开始,面向全体公民尤其是下层民众的初等教育和为上层阶级服务的高级中学、大学是分离并且不衔接的,这样就形成了学制中的双轨制,一轨是中下层阶级子弟的普及教育体系,一轨是从家庭教育开始,为有产阶级子弟而设的学校体系。
外国教育史

1.巴比伦的教育(1)巴比伦的学校:宫廷学校、寺庙学校、书吏学校(又称泥板书社)(2)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①寺庙学校,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以外,还学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学等。
教学方法比较重视师徒传授;②书吏教育,第一阶段教授读写;第二阶段将学生分派到相应的寺庙或国家较高一级的机构接受教育2.古代埃及的教育(1)古代埃及的学校: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埃及有了自己的学校;①宫廷学校②职官学校③僧侣学校④文士学校(2)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①注重道德品德的培养;练习书写;练习辞令;重视数学和计算;②以机械教学为主;教师多利用问答方法,不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重视体罚;3.古代印度的教育(1)婆罗门时期的教育:早在公元前2000年以后逐步形成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教育目的:维护种姓制度和培养宗教意识只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三个等级的人才能接受教育,但三者接受的教育根据等级而不同;公元前8世纪以后出现了一种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称为“古儒学校”,教学内容主要为《吠陀》,常用的教学方法为体罚;(2)佛教教育:印度的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由释迦牟尼创立。
佛教在教育上进行了改革,主张教育应当面向平民。
佛教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寺院,教育目的是培养僧侣。
佛教的寺院除了进行教学外,还进行一定的学术研究;4.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1)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2)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等级性(3)教育内容丰富,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既反映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也反映了社会进步及人类多方面发展的需要(4)教育机构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要,既有森严等级性也具有强大的适应性;(5)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实行个别施教,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6)教育常常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教师的地位较高;(7)文明及文化教育甚为古老,但源远流不长;第一章古希腊教育第一节古风时代的教育一、斯巴达教育1.教育目的是培养军人,专门以军事训练为其中心内容,很不重视发展人的智慧和才能2.教育过程:①7岁以前主要是家庭教育②从7岁至18岁,儿童进入军营式的国家的教育机构③从18岁起,公民子弟进入高一级的教育机构—青年军事训练团埃佛比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④年满20岁的公民子弟开始接受实战训练,派往边境;⑤到30岁时,正式获得公民资格3.教育主要内容:①忍耐劳苦训练②军事体育训练:“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跤、掷铁饼和投标枪)③道德教育(神话、传说、祭神、竞技),中心是训练绝对服从的精神4.教育的特征为:①教育具有阶级性②教育是国家的事业,受统治阶级的控制③片面重视道德和军事教育,忽视知识文化的教育④重视女子教育二、雅典教育1、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2、教育过程:①7岁前,儿童在家中由父母养育②7岁以后,女孩留在家中由母亲负责教育,学习纺织、缝纫等技能。
中外教育史学习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教育领域也呈现出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趋势。
学习中外教育史,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教育的发展脉络,汲取不同教育思想的精华,从而更好地认识教育的重要性,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在学习中外教育史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历史的悠久、教育的多样性和教育思想的深刻性。
以下是我对中外教育史学习的心得体会。
二、中外教育史的学习价值1. 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中外教育史,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教育在世界教育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如孔子的教育思想、私塾制度、科举制度等,都是我国教育史上的瑰宝。
了解这些,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2. 吸取外国教育经验学习外国教育史,可以让我们了解世界各国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和发展趋势。
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德国的洪堡教育思想,美国的教育改革等。
这些经验可以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3. 提高教育素养中外教育史的学习,有助于我们了解教育的发展规律,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
通过对教育历史的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教育的发展方向,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三、中外教育史的学习心得1.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通过学习中外教育史,我了解到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基本需求。
在古代,教育主要是家庭教育和私塾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逐渐走向正规化、规模化。
在我国,教育的发展经历了私塾、科举、近代学堂、现代教育等阶段。
在国外,教育的发展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如古希腊的智者学派、罗马的修辞学、中世纪的教会教育、近代的公立教育等。
2. 教育思想与制度中外教育史上的教育思想丰富多样,如我国古代的儒家、道家、法家教育思想,西方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等教育思想。
这些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教育制度方面,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私塾制度,西方的古代教育制度、近代教育制度等,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3. 教育改革与创新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
外国教育史课后习题及答案

外国教育史课后习题及答案外国教育史课后习题及答案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了解外国教育史对于我们理解教育的演变过程以及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外国教育史的课后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问题回顾1. 请简要描述古希腊的教育体系。
2. 罗马帝国时期的教育有哪些特点?3. 文艺复兴对欧洲教育体系的影响是什么?4. 英国的公学教育起源于哪个时期?5. 德国的大学教育在19世纪有何重要变革?二、问题解答1. 古希腊的教育体系主要包括体育、音乐和文学三个方面。
体育教育注重培养身体素质和军事训练,音乐教育培养人的审美情趣和音乐才能,而文学教育则注重培养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 罗马帝国时期的教育主要以私人教育为主,贵族子弟接受家庭教师的指导,学习语言、文学、历史和法律等知识。
此外,罗马还设立了一些公共学校,供一般市民子弟接受基础教育。
罗马教育注重实用性,强调培养公民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3. 文艺复兴对欧洲教育体系的影响是深远的。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重视人文主义思想,强调个体的发展和人的全面素质提升。
教育逐渐从宗教教育转向人文教育,学校和大学开始兴起,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4. 英国的公学教育起源于中世纪的修道院学校。
修道院学校是为修道士子弟提供教育的场所,注重宗教教育和拉丁语的学习。
随着时间的推移,修道院学校逐渐发展成为为贵族子弟提供教育的学校,称为公学。
公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和绅士风度,对英国的社会阶层和政治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5. 德国的大学教育在19世纪经历了重要变革。
在这个时期,德国的大学开始注重研究和学术自由,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学术中心之一。
德国的大学教育强调学术研究和学科专业化,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这种教育模式对于现代大学教育体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总结通过对外国教育史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国家教育体系的演变过程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教育史》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
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
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洛克认为人的好坏乃是__B________的结果。
A.先天禀赋 B.后天教育 C.环境影响 D.上帝决定
2、洛克是十七世纪英国___A__经验论的巨子,著名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家。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辨证 D.形而上学
3、在俄国高等教育史上影响最大的应推1755年在_C___倡议下成立的莫斯科大学。
A.乌申斯基 B.巴甫洛夫 C.罗蒙诺索夫 D.柴可夫斯基
4、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教育带有浓厚的阶级性、等级性和__A__。
A.宗教性 B.世俗性 C.科学性 D.民族性
5、基辅罗斯的学校教育产生于十一世纪,它是以_B__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A.体育馆 B.寺院 C.工场 D.剧院
6、乌申斯基是_C___国教育学体系的奠基人之一。
A.英 B.法 C.俄 D.美
7、在俄国教育史上,基辅罗斯的学校教育产生于__C__世纪。
A.9 B.10 C.11 D.12
8、洛克的《教育漫话》是论述___C__的教育问题。
A.劳动人民 B.少年儿童 C.青年绅士 D.中小学生
9、卢梭是__C__世纪法国教育思想家。
A.16 B.17 C.18 D.19
10、卢梭是反对__B__教育的一位伟大的旗手。
A.奴隶 B.封建 C.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
11、卢梭的教育代表作是B________。
A.《政治学》 B.《爱弥儿》
C.《论演说家的培养》 D.《理想国》
12、卢梭忽视__B____教育
A.儿童 B.女子 C.男子 D.少年
13、裴斯塔洛齐是十八世纪下半叶到十九世纪初期的_B__(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
A.捷克 B.瑞士 C.法国 D.尼德兰
14、在西方近代教育史上,__C___第一次明确提出德、智、体几个方面协调发展,并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A.洛克 B.卢梭 C.裴斯塔洛齐 D.夸美纽斯
15、裴斯塔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___C______。
A.《理想国》 B.《爱弥儿》
C.《林哈德与葛笃德》 D.《巨人传》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如何认识古希腊的智者派教育?
答:智者派的出现在希腊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智者们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因而促进了社会的流动。
第二,智者既拓展了学术研究的领域,又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
智者适应了时代对辩论、演讲的广泛需要,抱着实用的目的研究与辩论、演讲直接相关的文法、修辞、哲学等科目,并把这些知识传授给他人。
第三,智者们最为关心的是道德问题和政治问题,并把系统得到的知识和政治知识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
不仅丰富了教育的内容,而且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即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
智者们虽然没有留下非常系统的教育著作,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思想,但从一些智者的著作残篇来看,智者派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是非常广泛的。
智者的出现表明,在希腊,职业教师已逐步取代原有的“大众教师”(如诗人、戏剧作家),教育工作已经开始职业化。
这对提高教师的地位、提高教育工作的成效,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由于职业教师的出现,教育活动的内容、方法逐步规范化,这同样有助于教育的进步。
作为职业教师,智者们已经较为明确地意识到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并开始自觉地把教育现象
与政治现象、道德现象等社会现象相区分。
他们把教育过程当做一个运用禀赋、进行练习的过程。
另一方面,他们也明确地认识到,教育与政治、道德具有密切的相互联系,教育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普罗泰戈拉指出:“一个合理的国家的所有公民,包括坏的公民在内,比起一个既无文化,也无正义,也无法律,更无使公民养成公正习惯的强制力的
国家的公民来,都要更好更正直。
他们的这种优越性要归功于他们国家中的法律、教育、文化。
”再一方面,智者(尤其是普罗泰戈拉)反对道德天赋论,强调道德是人人都可能具有的,道德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而获得的。
智者对希腊教育思想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尤为突出。
正是由于智者的出现,希腊教育思想才真正成型。
这主要表现在,希腊教育思想所探讨的基本问题,大多已由智者提出,并在不同程度上作了理论的探讨。
简言之,在智者的教育思想中,已经包含了全部希腊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方向
2、如何理解洛克的《教育漫话》?
答:《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洛克的一本有关家庭教育性质的教育名著。
全书围绕培养身体健康、有德行、有理性、有教养、有才干的绅士或具有开拓精神的事业家的教育过程而展开。
洛克认为,美好的心灵寓于健康的体魄之中,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应对各种挫折和挑战,人生才有幸福可言;高尚的德行和优雅的礼仪是一个绅士最重要的品质;此外,广博的知识和多才多艺的技能也很重要。
在论述每个方面时,洛克都给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和具体的指导建议,对于今天家庭教育尤其是独生子女教育、和谐家庭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阐述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并进行评析。
答:第一节近代教育制度发展特点概述
一、近代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以后,欧洲的社会和文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一切变化极大地冲击了西方社会原有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机构,推动了西方教育观念和教育机构的改革和发展。
影响这一时期西方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主要有:
1、政治基础
2、经济基础
3、科学和思想基础
4、教育基础
2、阐述现代教育思想流派中要素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并进行评析。
要素主义教育流派:
要素主义教育是30年代后期开始在美国兴起的一个较重要的教育流派。
它在许多方面与“进步的”实用主义教育相对立。
许多教育家根据它的特征将其归为新传统教育派。
要素
主义教育流派没有明显的哲学基础,也不像新行为主义教育或结构主义教育那样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基础,它直接植根于美国的社会现实,为摆脱政治、经济的困境服务,有很强的现实感。
50年代要素主义教育思潮开始在全美占统治地位,并且为60年代后美国的中小学课程改革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
要素主义教育虽然有值得肯定的部分,但也不可忽略它存在的一些严重不足:关于学习人类文化共同要素的思想缺乏科学依据和哲学基础;要素主义教育家们强调教师的权威,提出应该把“教师放在教育体系的中心”。
这虽然有纠正实用主义造成的偏差的积极因素,但是他们又走了另一个极端,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有碍于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
要素主义教育的这些弊端导致了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脱离,因此,六十年代末,在其他新兴教育思潮的挑战面前,要素主义教育黯然失色,退出了教育舞台。
代表人物:巴格莱、科南特、里科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