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生物复习知识

合集下载

初三重点冲刺阶段学习的生物重点知识点梳理

初三重点冲刺阶段学习的生物重点知识点梳理

初三重点冲刺阶段学习的生物重点知识点梳理随着初中学习的逐渐深入,学生们进入了最后一个学习阶段——初三重点冲刺阶段。

在这个阶段,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将成为他们提高总分的关键。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下面将对初三阶段的生物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 常见细胞器: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3. 细胞的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4. 细胞分裂: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过程及区别二、生物遗传与进化1. DNA和RNA的结构及功能2. 基因与染色体:基因的概念、等位基因、显性和隐性遗传、杂合子等3. DNA复制和基因转录:DNA的复制过程、RNA的转录4. 生物进化:达尔文进化论、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原理三、生物多样性与分类1.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界、动物界、植物界等的特点和分类2. 动物界的分类: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分类特点3. 植物界的分类: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的分类特点4. 微生物的分类: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特点和分类四、生态环境与保护1. 生态系统:生态因子、脆弱生态系统和稳定生态系统2. 生态平衡与能量流动:食物链、食物网3. 环境污染与保护:种类和来源、防治措施4. 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五、人体健康与科学1. 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地球的结构、地理环境、全球气候变化2. 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器官、人体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 健康与预防:常见疾病的预防、健康饮食、锻炼身体等4. 科学探索与创新:科学方法、科学实验的设计与操作通过对上述生物知识点的重点梳理,同学们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复习。

在备考时,建议同学们按照以下方法进行:1. 理论知识的掌握:重点理解每个知识点的概念、原理和关联,并进行归纳总结。

2. 实例分析和应用: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具体问题中。

3. 习题巩固:做足够的练习题进行巩固和复习,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初三生物全部知识点总结

初三生物全部知识点总结

初三生物全部知识点总结一、生物的组成和基本特征1. 细胞和生命生物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有不同的形态和特性,但都有相同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生物体主要由氧、碳、氢、氮等元素组成。

3. 生物体的基本特征生物体可以进行新陈代谢、生长、繁殖、适应环境等活动。

二、生物体的组织结构1. 组织器官生物体由不同的组织构成,不同的组织构成不同的器官,器官共同组成生物体的系统。

2. 生物体的形态和结构生物体有不同的形态和结构,如动植物体形状不同,结构也不同。

三、生物体的生命活动1. 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必须进行的化学变化。

包括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光合作用等。

2. 生长生物体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增殖,逐渐生长发育。

3. 繁殖生物体通过某种方式产生新的后代,以保持自己的物种。

4. 适应环境生物体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以保证自己的生存和繁殖。

四、生物分类和进化生物体可以分为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和古细菌界等。

2. 生物体的进化生物进化是生物体在长期的时间中,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变异和演变。

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生物进化的重要理论。

五、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 植物的基本结构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等部分构成。

2. 植物的功能植物的功能包括光合作用、呼吸、输导等。

3. 植物的分类植物可以分为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

六、植物的生殖和发育1. 植物的生殖植物的生殖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植物生长发育包括种子的萌发、幼苗的生长和植物体的成熟。

七、动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 动物的基本结构动物体由头、足、眼、耳、口等部分构成,不同种类的动物有不同的器官结构。

2. 动物的功能动物体有呼吸、运动、消化、感觉等功能。

3. 动物的分类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等。

九年级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生物总复习知识点梳理
本文档旨在梳理九年级生物的总复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1. 细胞
-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 细胞分为细胞膜、质膜、细胞核、细胞质等部分。

- 细胞内有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

2. 遗传物质
- 遗传物质是指决定遗传信息的分子,主要是DNA。

- DNA含有4种碱基: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胞嘧啶(C)。

- DNA双链螺旋结构的发现由Watson和Crick提出,被称为DNA的结构模型。

3. 遗传与进化
- 遗传是指通过基因传递父母的遗传特征给后代。

- 进化是指物种逐渐变化适应环境的过程。

-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驱动力之一,能够使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

4. 生态环境
- 生态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

-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生物圈、生态圈等。

- 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

5. 人体健康
- 人体健康与生活惯、饮食结构、环境污染等因素相关。

- 常见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传染病等需要预防和治疗。

6. 微生物和人类生活
-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 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有益也有害,如发酵、食品加工、传染疾病等。

以上是九年级生物总复习知识点的梳理,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这些重要知识,顺利备考!。

初三生物知识点

初三生物知识点

初三生物知识点生物是初中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的是生命现象和生物的结构、功能、演化等内容。

初三生物知识点主要包括细胞结构、遗传与进化、人体健康、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内容。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细胞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它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部分。

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它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其中包括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它含有遗传物质DNA。

二、遗传与进化遗传是指生物通过基因传递信息的过程。

基因是决定个体遗传特征的单位,它由DNA分子组成。

遗传物质DNA可以通过复制和分裂的方式传递给下一代。

进化是指物种在长时间内适应环境,产生新的适应性特征的过程。

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它可以通过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原理来解释。

三、人体健康人体健康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关键,它涉及到各个系统的协调工作。

首先是呼吸系统,它通过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来维持氧气的供应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接着是消化系统,它通过摄入食物、消化和吸收养分来维持人体的能量供应。

此外,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也都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系统。

四、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它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遗传多样性是指物种内部基因的多样性,而生态系统多样性则是指各种生态系统类型和生态位的多样性。

综上所述,初三生物知识点主要包括细胞结构、遗传与进化、人体健康、生物多样性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的结构和功能,认识到生物进化的原理以及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这些知识不仅对于学习生物学科有着重要意义,也有助于培养我们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并运用这些知识,为构建一个绿色健康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初三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三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三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包括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等结构,而动物细胞则没有细胞壁和叶绿体。

2.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内含遗传物质DNA,负责指导细胞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3. 细胞质是细胞内充满的半流体物质,其中包含许多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各具特定功能。

4. 细胞通过分裂进行繁殖,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类型,有丝分裂产生的细胞与母细胞基因相同,而减数分裂则产生具有一半遗传物质的生殖细胞。

二、遗传与进化1. 遗传是指生物体将其特征传递给后代的过程,主要通过基因实现。

基因是DNA上的一段特定序列,决定生物的性状。

2.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载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人类的染色体有46条,分为23对。

3. 基因突变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过程,可导致新的性状出现。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机制,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4. 物种形成是通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和基因突变,使得一个种群逐渐演化成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物种。

三、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1.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生活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功能整体。

生物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联系。

2.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个特定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

3.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至关重要。

人类活动如砍伐森林、污染环境等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

4.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四、植物的生长发育1. 植物的生长从种子开始,种子通过吸收水分、营养物质和光合作用,逐渐发育成幼苗。

2. 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根负责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茎和叶进行光合作用,花、果实和种子则与繁殖有关。

3.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通过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初三生物复习知识点.ppt

初三生物复习知识点.ppt
目镜和物镜 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
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
的圆孔,
叫光圈。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 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 (光线强时用),一面是 凹面镜(光线弱时用)。 转动反光镜可以使光线经 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物像的放大的倍数是目镜的放大 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4)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 看到细胞数目越多,物象越小,光 线越亮;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 越小,看到细胞数目越多,物象越 大,光线越暗。
(5)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 比”,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6)视野中的污点有三种情况: 物镜上,目镜上,装片上。移动目 镜,如果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 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随之 移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如果 前两次都不能移动污点,则污点在
第二讲 生物和细胞
• 1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镜座—稳定镜身。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 标本的地方。中央 有通光孔,
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 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
有转换器。 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
上面安装物镜。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
大幅度升降镜筒。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 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 物像更清晰。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 流动,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会通过食物链 不断积累,最高级的消费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 多。
• 9、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 稳定的,保持动态平衡,这种能力是有限的, 若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生物数量,种类越多,食物网结构越复杂的生态 系统,其调节能力越强。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复习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复习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复习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研究有关生命的起源、发展、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初中生物知识点总复习。

1.细胞: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所有的生物都由细胞组成。

细胞包含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稳态:生物体在一定条件下保持一定的内部稳定状态,称为稳态。

生物体通过调节机制来维持稳态。

3.遗传物质: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它携带了生物的遗传信息,并决定了生物的性状。

4.遗传:遗传是指生物通过一代代的繁殖,将遗传物质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

遗传中存在基因的传递和变异。

5.基因:基因是生物体内染色体上的一个遗传因子,它决定了生物的一些性状。

基因通过DNA编码来传递遗传信息。

6.繁殖:生物通过繁殖来产生后代。

繁殖包括有性和无性繁殖。

7.生态:生态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各种相互关系。

8.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进化论的核心概念,是指适应环境的个体会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而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则会被淘汰。

9.进化:进化是生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过程。

进化是由于基因携带的突变或者基因重组等原因引起的。

10.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细胞增殖和生长的基础,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方式。

11.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产生养分和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过程。

12.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有机物氧化释放能量的过程,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

13.消化吸收:消化是指将食物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吸收是将小分子物质吸收到细胞内。

14.循环系统:循环系统是负责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15.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是负责气体交换的系统,包括鼻腔、喉部、气管和肺部。

16.分泌系统:分泌系统分泌激素,调节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代谢、生殖等功能。

17.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负责感受信息、传递信息和控制行为的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边神经系统。

初三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三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三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概念:生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 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保护细胞。

- 细胞核:包含遗传物质DNA,控制细胞活动。

- 细胞质:包含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进行各种生化反应。

- 细胞器:如线粒体(能量工厂)、叶绿体(光合作用场所,仅植物细胞有)。

3. 细胞的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维持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二、生物的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基本原理: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 DNA的结构与复制:双螺旋结构,半保留复制。

3. 基因的表达:转录和翻译过程。

4. 进化论:物种的起源与演化,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

三、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2. 食物链与食物网: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3. 环境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四、人体健康与卫生1. 营养与健康:六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的作用与摄入。

2. 传染病与预防:病原体、传播途径、预防措施。

3. 心理健康:青春期心理变化,压力管理与情绪调节。

五、植物的生长与发育1. 植物的结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 光合作用:过程、意义及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3. 植物的繁殖: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包括花粉传播和种子形成。

六、动物的行为与适应1. 动物行为的分类:本能行为、学习行为。

2. 动物的适应性:形态适应、行为适应。

3. 动物的繁殖与发育:卵生、胎生、哺乳。

七、微生物的世界1. 微生物的分类:细菌、真菌、病毒、原生生物等。

2. 微生物的作用:分解有机物、发酵、疾病传播。

3.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益微生物的应用(如酸奶、抗生素)、有害微生物的防治。

八、人体健康与生殖1. 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男性和女性的生殖系统。

2. 生殖过程:受精、胚胎发育、分娩。

3. 性教育与性健康: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性行为的责任与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生物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1、课本1页,目前已知的动物约有种,依据可分为两大类:和。

(150万、有无脊柱、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2、每种动物的形态结构和运动方式都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但不同的动物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各不相同。

3、课本2页,鱼适应水中生活有两个重要特点:一靠来获取和防御,二是能在水中。

(游泳、食物、敌害、呼吸)4、鱼适合水中生活形态结构的特点有:1)身体呈,体表有,可减少游泳时的,2)有,维持身体平衡,3)鱼类有用来呼吸的,水由流入,从流出。

4)体表具有,身体两侧各有一条明显的线称为,是感觉器官,用来。

(流线、黏液、阻力、鳍、鳃、口、鳃盖后缘、鳞片、侧线、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5、课本7页,鱼类的主要特征是:鱼类适应生活,体表常常被有,用呼吸,通过的摆动和的协调作用游泳。

(水中、鳞片、鳃、躯干部和尾部、鳍)6、课本7页,鱼鳃适合水中生活的特点有:1)鳃呈鲜红色,内含丰富的。

2)每片鳃都由多而细的组成。

3)鳃在水中,鳃丝充分展开,扩大了与水的,有利于。

(毛细血管、鳃丝、接触面积、鱼的呼吸)思考:1)为什么鱼儿离开水会死亡?2)很多时候,比如下雨前、黎明前我们会观察到鱼的浮头,这是因为什么?3)渔民会在黎明前用竹竿拍打水面,你知道这样做的道理吗?4)渔民冬天在冰面凿空就会捕到很多鱼,这是因为什么?7、鱼的呼吸过程:鱼在水中时,口和鳃盖不停地张合,这是鱼在进行。

当水由流进,经过时,溶解在水中的就渗入中的里,而里的由排入水中,这就完成了鱼在鳃中的。

(交替、呼吸、口、鳃丝、氧气、鳃丝、毛细血管、毛细血管、二氧化碳、鳃丝、呼吸)思考:流出鳃和流入鳃的水中少了,多了。

8、实验中的单一变量是指:实验组和对照组除了以外,其他因素都保持。

(一个人为改变的量、不变)9、课本4页,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

实验是指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

在难以拿直接做实验时,就可以模拟实验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或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

(研究对象、观察、实验对象、模拟实验)10、对照试验:除个因素外,其他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

(一、对照实验)1)实验组:指接受人为改变的变量处理的一组实验。

2)对照组:指不接受人为改变的变量处理的一组实验。

注意: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计要保证有且只有个变量。

11、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课本4----6页)(一)实验-------捆扎鱼鳍的方法步骤1)用毛线或者是绷带捆扎鱼的种鳍。

(一)2)将处理后的鱼放在水中,与相对比,观察该处理对于的运动会造成什么影响。

(同种未处理的鱼)3)记录实验现象。

4)做实验。

(重复)(二)模拟实验-------模拟鱼鳍的作用的方法步骤1)取一只气球,往里灌进,将气球吹大,把饮料吸管插进气球口,压扁吸管,然后用橡皮筋扎紧气球颈部。

(一半的水)2)将饮料吸管,用另一根橡皮筋扎紧。

(折过来后)3)将剪成尾鳍形状的两个塑料片放在气球,用另一根橡皮筋扎好后,再用订书器把“尾鳍”的边沿钉在一起。

将塑料刀从下向上插入两片“尾鳍”之间。

(颈部两侧)4)将制作的“鱼”放入一盆清水中。

用一个手指按住“鱼”的,再拨动塑料刀,使“鱼”的“尾鳍”左右摆动,观察这条“鱼”能否前进。

(前部)(三)实验现象-------捆扎鱼鳍观察到的现象1)将鱼的胸腹鳍捆绑固定后的现象:;说明胸腹鳍在运动中的作用是。

(鱼体左右摇摆,不能维持平衡;胸腹鳍有维持平衡的作用)2)捆扎背鳍的现象;由此推断背鳍的作用是。

(鱼体侧翻,不能保持直立;维持鱼体直立状态的平衡)3)捆扎尾鳍后的现象;由此推断尾鳍的作用。

(鱼体不能前进,且不能把握方向;尾鳍可产生前进的动力,保持前进的方向)----------模拟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拨动模拟鱼体中的塑料刀,使“鱼”的“尾鳍”左右摆动,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由此推断尾鳍在运动中的作用是。

(鱼体可前进,且鱼的头部也随尾鳍摆动;尾鳍可产生前进的动力,保持前进的方向)12、通过以上学习,你认为鱼游泳的动力来自;黄鳝等几乎无鳍的鱼游泳时的动力来自;海马属于动物,它的躯干被骨板包围,游泳时动力来自。

(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全身肌肉、鱼类、背鳍)13、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结构,有无,食物由进入,食物残渣仍由排出体外。

代表动物有、、等。

(简单、口、肛门、口、消化腔、口、海葵、海蜇、珊瑚虫)14、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有的贝壳退化。

代表动物有等。

(蛤、蚌、牡蛎、鱿鱼、鲍鱼、章鱼)15、甲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

比如、、等。

(虾、蟹、水蚤)16、课本1----2页。

长江鱼王是指,它是我国级保护动物。

通常所说的四大家鱼是指、、、。

(中华鲟、一、青鱼、草鱼、鲢鱼、鳙鱼)17、趣味知识:我们通常所说的“燕窝鱼翅”中的鱼翅实际是。

调味品中的“蚝油”是从提炼出来的。

18、举例说明其他水生动物:软体动物有;爬行动物有;哺乳动物有。

19、水生生物与水域环境:水域环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二是。

这两方面的原因使许多水生生物死亡或者濒临灭绝。

(生产和生活污染物的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并随雨水进入水体)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1、陆生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对干燥的适应:陆地气候,湿度;动物与此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

比如:昆虫的,爬行动物角质的。

(干燥、小、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外骨骼、鳞或甲)2)支持结构:因缺少水浮力,一般具有和器官,并有多种器官,以便和。

(支持、运动、运动、觅食、避敌)3)呼吸方式:空气中的氧为气态,因而陆生动物有各种呼吸器官。

蚯蚓靠呼吸,蝗虫靠呼吸,兔、鸟靠呼吸。

(体壁、气管、肺)4)生存环境复杂:陆生生物大多具有发达的和,能及是对多变的环境做出反应。

(神经系统、感官)5)昼夜温差大、季节间差异显著,动物形成各自的适应特征。

比如:夏眠、冬眠;鸟类和哺乳动物是动物,体温不再随环境改变,能适应多变的环境,分布范围较广。

(恒温)2、课本14页,说出图中动物的运动方式、生活环境及与之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

3、蚯蚓是动物,生活习性是,以为食。

(环节、昼伏夜出、枯枝落叶)4、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有许多彼此的构成的。

代表动物有、、等。

(相似、环状体节、蚯蚓、水蛭、沙蚕)5、课本17页,观察蚯蚓:1)观察蚯蚓的外形:用手抚摸蚯蚓的体表有感觉,因为蚯蚓的体表有;抚摸蚯蚓的腹面,感觉,这是因为蚯蚓腹面有。

观察蚯蚓的体表,身体是的,靠近身体前端有。

(粘滑、粘液、粗糙不平、刚毛、分节、环带)2)观察蚯蚓的运动:蚯蚓是靠肌肉和刚毛运动的。

所以选择两种材料:粗糙纸板、玻璃板。

把蚯蚓放在粗糙的纸板上和玻璃板上,蚯蚓在上能正常运动。

(粗糙的纸板)3)注意事项:在用蚯蚓实验的整个过程中,要使其体表保持,做法是;这样做的理由,据此推测,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是。

实验结束后,将蚯蚓。

(湿润、经常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潮湿的土壤中、放回适宜的环境中)思考:蚯蚓身体分节在动物进化过程中的意义是,刚毛在运动中的作用是。

(使运动灵活、转向方便;固定身体,配合肌肉完成运动)思考:大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出地面的原因是。

为了保证蚯蚓实验中体壁湿润,可不可以将蚯蚓放入水中?。

据此,你要饲养蚯蚓选择的土壤是。

(土壤中缺氧、不可以,在水中蚯蚓无法呼吸;湿润但不过湿且通气性良好)6、课本18页图,门齿的作用:,犬齿的作用,臼齿的作用:。

(切断食物、撕裂食物、磨碎食物)7、课本19页,依据体温是否恒定可将动物分成两大类:动物和动物。

其中,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

恒温动物主要有两类:和。

(变温、恒温、恒温、鸟类、哺乳类)8、依据食性不同可将动物分成三大类:、和。

人属于动物,狼属于动物,它们的牙齿分为、和三类。

兔属于动物,牙齿分为和。

(草食性、肉食性、杂食性、杂食、肉食性、门齿、犬齿、臼齿、草食性、门齿、臼齿)9、课本19页,家兔与草食性相适应的特点是、长、特别发达。

(臼齿发达、消化管、盲肠)10、课本20页,陆生生物生存的基本环境条件主要有三方面:、和。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很多动物的栖息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进而威胁它们的生存。

因此,我们要。

(足够的食物、水分、栖息地、保护动物的栖息地)11、膈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结构。

它把体腔分为和两部分。

在胸腔中有和等器官,在腹腔中有、、、、、等器官。

(胸腔、腹腔、心、肺、胃、肝、肠、脾、胰、肾)12、右图为哺乳动物心脏结构图,请写出结构名称:一、二、三、四、1、 2、 3、 4、5、 6、 7、(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主动脉、肺动脉、肺静脉、房室瓣、上腔静脉、动脉瓣、下腔静脉)13、两条循环路线:体循环和肺循环1)体循环路线是:→→→全身毛细血管网→→→经过全身的毛细血管网血液成分由血变成血。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血、静脉血)2)肺循环路线是:→→肺部毛细血管网→→,经过肺部毛细血管网,血液成分由血变成血。

(右心室、肺动脉、肺静脉、左心房)14、注意:动脉血是指颜色,含的血液;静脉血是指,含的血液。

(鲜红、氧丰富、暗红、氧较少)动脉是指将血液由输送到全身的血管;静脉是指将血液由输送回的血管。

(心脏、全身各处、心脏)15、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心脏都分为四个腔:、、、。

这样使动、静脉血完全分开;同时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输送的能力强,有利于的,从而满足身体的需求,并保持的体温,减少对环境的程度。

(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氧气、有机物、分解、能量、恒定、依赖)16、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皮肤,体表有防止水分散失的或,变温动物,生殖方式为,指趾端有,有利于爬行和攀援,常见动物有:蛇、蜥蜴、龟、鳖、鳄鱼、恐龙。

(干燥、鳞片、甲、卵生、爪)17、课本20页,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心脏腔,生殖方式为。

(被毛、四、胎生哺乳)17、课本21页,野骆驼:世界上唯一能靠饮咸水生存的陆生动物是:,现存数量比大熊猫还少,被列为我国保护动物,从1995年起,保护区更名为“阿尔金山---罗布泊双峰野骆驼保护区”。

(野骆驼、一级)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1、在陆生动物中,能够飞行的动物类群有:无脊椎动物中的、脊椎动物中有和哺乳动物中的。

(昆虫、鸟类、蝙蝠)2、除了、不能飞行以外,绝大多数鸟类都善于飞行,飞行这一运动方式的优点是,有利于、和后代。

(鸵鸟、企鹅、、扩大了活动范围、觅食、防御、繁殖)3、迁徙是一种复杂的行为,迁徙鸟类从南到北是为了寻找的场所,从北到南是为了寻找初三生物:No2(2、1)的地方。

(产卵育雏、食物丰富的地方)4、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适于他们的生活环境及运动方式相适应的。

比如:鸟类的特征是与相适应的,鱼的特征是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这些都是环境对生物长期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