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锌矿床地质特征、控矿规律及成因分析

合集下载

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分析

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分析

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分析发布时间:2022-06-30T06:31:45.931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13期作者:康鹏李赟熊宇轩[导读] 四川省甘洛县尔呷地吉铅锌矿是扬子地块西南缘川滇黔交界区发现的大型矿床。

本文详细分析该矿区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并提出深部找矿预测,为攀西地区其他区域开采铅锌矿产提供参考依据。

康鹏李赟熊宇轩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成都地质调查所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四川省甘洛县尔呷地吉铅锌矿是扬子地块西南缘川滇黔交界区发现的大型矿床。

本文详细分析该矿区的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并提出深部找矿预测,为攀西地区其他区域开采铅锌矿产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铅锌矿床;地质特征;深部找矿;预测分析甘洛-小江断裂两侧是川滇黔铅锌成矿带上的重要产地之一。

尔呷地吉铅锌矿床作为矿集区一大型典型层控矿床,研究总结其矿床地质特征和成因,进而对深部找矿进行预测,能有效提高临近区域铅锌矿资源的勘察效率和质量。

1.区域地质背景矿区位于甘洛铅锌矿集区北部,矿集区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康滇地轴北段,属滇东碳酸盐台地(VIII1-5),夹持于安宁河断裂与峨边-雷波断裂之间。

主体构造近南北向平行产出。

地台基底为前震旦系,盖层为震旦系-中生界。

以稳定-次稳定系列内源干旱型白云岩、藻白云岩建造为主。

区域地层分区属于上扬子分区峨眉小区(Ⅵ43-3),除缺失石炭系、白垩系外,其它各时代地层均有出露。

区内主要褶皱有:马拉哈背斜、沙岱向斜、特克向斜、马鞍山背斜、阿兹觉背斜、苏雄向斜等。

主要断层有:特克断层、马拉哈断裂、脚古断层、马厂断层、田坝断层、凉红断层等。

其中马拉哈断裂为区域上的控矿断裂。

2.矿床地质特征2.1赋矿地层矿区铅锌矿的主要赋存层位为上震旦统灯影组三段(Z2dn3),沿沙岱向斜外围呈环状产出(图1),主要出露在矿区东部,矿区西南部有少量出露。

可细分为三个岩性层,主矿体产于第二岩性层(Z2dn3~2)上部层间破碎带内,为主要赋矿层位。

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刘扩龙,孙晓飞,季 春(陕西地矿区研院有限公司,陕西 咸阳 712000)摘 要:我国是铅锌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国现有铅锌储量1亿多吨,位列世界排名的亚军。

对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其矿床成因进行分析,有助于推动国内铅锌矿产的持续开发利用。

本文首先对目前国内的铅锌矿床分布和成因进行分析,研究了国内铅锌矿产成矿的优势和特点,对现有矿产的类型进行了说明。

之后对铅锌矿产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探讨了不同区域铅锌矿床的主要分布规律和特点。

最后以国内铅锌矿床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流体特征的具体状态特点。

关键词: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特征;成因分析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20-0074-2Characteristics of ore-forming fluid in Pb-Zn deposit and analysis of its genesisLIU Kuo-long, SUN Xiao-fei, JI Chun(Shaanxi Geology and Mi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Limited,Xianyang 712000,China)Abstract: China is one of the countries with rich reserves of lead and zinc mineral resources. The analysis of metallogenic fluid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lead-zinc deposits is helpful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lead-zinc deposits in China.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distribution and genesis of lead-zinc deposits in China, studies the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ead-zinc deposits in China, and explains the types of existing minerals. After that,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lead-zinc deposits is studied, and the main distribution law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ead-zinc deposits in different regions are discussed. Finally, the origin of lead-zinc deposits in China is analyzed and the specific state characteristics of fluid characteristics are put forward.Keywords: lead zinc deposit; mineralization; fluid characteristics; genetic analysis铅锌资源是世界资源领域比较丰富的种类,地球5大洲的50多个国家都蕴含丰富的铅锌资源。

铅锌矿地质特征

铅锌矿地质特征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我国铅锌矿床虽然在各地质时代均有分布,但有相对集中分布的地质时代和成矿期。

据《中国有色金属矿山地质》(地质出版社,1991)统计的铅锌矿分布的地层时代:前震旦纪占19%、震旦纪占11%、寒武纪~志留纪占15%、泥盆纪~二叠纪占46%、三叠纪~白垩纪占8%、第四纪占1%。

从成矿期来看,据《中国内生金属成矿图说明书》统计的中国铅锌矿床成矿期:前寒武占6%、加里东占3%、海西占12%、印支占1.3%、燕山占39%、喜马拉雅占0.7%、多期占38%。

空间分布,超大型、大中型铅锌矿床和铅锌成矿区带,主要集中分布在滇川地区(特别滇西兰坪地区)、秦岭—祁连山地区、内蒙古狼山—渣尔泰地区和大兴安岭区带以及南岭地区。

我国铅锌成矿规律仍是目前矿床地质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从铅锌成矿区带的分布和矿床产出,除上述时空分布基本状况外,还有以下一些规律和特点:1)主要类型矿床(田)所处的成矿环境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分布广泛、规模巨大的碳酸盐岩型矿床(田)的成矿环境,多数产于地台地区,少数分布于冒地槽区域里。

局限的沉积盆地较之开放的沉积盆地更有利于碳酸盐岩型铅锌矿的形成。

含矿地层,南方的含矿地层多为上震旦系、泥盆系、石炭系;东北地区的含矿地层多为中元古界及寒武系—奥陶系。

分布的地区,主要集中于湘、桂、粤、滇、川、黔、辽吉、塔里木西北及西南边缘。

泥岩-细碎屑岩型铅锌矿床(田),多数产于褶皱带中的冒地槽类复理式沉积环境中,而且出现的矿床具有成群成带和矿床规模较大的特点。

如内蒙古狼山元古宙冒地槽中的炭窑口、霍各乞、东升庙、甲生盘等矿床。

产于秦岭海西-印支冒地槽中的西成-凤太铅锌矿带,更是密集成群成带分布,如甘肃西成矿田中的密集分布的厂坝、李家沟、毕家山、邓家山、洛坝等超大型、大型及一批中小型铅锌矿床;陕西凤太地区的密集分布铅锌矿床:银洞梁(大型)、峰崖(中型)、手搬崖(中型)、铅硐山(大型,含东塘子大型)、八方山(大型,含二里河大型)、银母寺(中型)等一批大中型铅锌矿床。

铅锌矿床地质特征、控矿规律及成因分析

铅锌矿床地质特征、控矿规律及成因分析

铅锌矿床地质特征、控矿规律及成因分析作者:郑惠军来源:《地球》2013年第02期[摘要] 文章介绍了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及地质特征,简要阐述了矿床控矿规律,认为矿床的成因属与地下热水作用相关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脉状铅锌矿床"类型。

[关键字] 地质背景地质特征控矿规律铅锌矿成因[中图分类号] P6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2-34-11 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大地构造位处扬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带过渡带的深大断裂带上,该断裂带为上述两个一级构造单元分界线,沿断裂带两侧断裂、褶皱构造极为发育。

区域性蔓洞断裂从矿区北部通过,该断层为上述深断裂在该区的浅部表现,其两侧有超基性岩出露,并且断裂两侧沉积盖层岩石相变明显,显示出典型深大断裂特征。

以蔓洞断层为界,南东盘出露地层主要为青白口系下江群乌叶组、番召组、清水江组、平略组,岩性主要为浅变质岩系,为华南褶皱带基底岩石组合;北西盘主要出露寒武系、奥陶系地层,岩石组合为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为扬子准地台的盖层岩石组合。

区内沿蔓洞断裂带具有成片成带的Pb、Zn水系地球化学异常,异常总体为北东向,受地层、构造控制明显。

2 矿床地质特征2.1 地层矿区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青白口系清水江组、平略组,南华系富绿组、南沱组。

其中青白口系清水江组、平略组为区内含矿层位。

清水江组(Qbq):岩性为粉砂质绢云母板岩、砂质板岩、绢云母板岩及变余砂岩组成。

具有水平层理、滑塌构造。

厚5O0~700m。

平略组(Qbp):灰、灰白、灰黄色中厚层变余凝灰岩、变余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绢云母板岩,夹少量变余硅质石英砂岩等。

厚650~890m。

2.2 构造褶皱:矿区位于三穗向斜北西翼,总体表现为单斜岩层,岩层倾向南东,倾角20°~35°。

在翼部见一些次级褶曲,褶曲轴向与向斜轴向基本一致。

断层:矿区断层构造较为发育,主要见北东向、北东东向两组断裂构造。

桃源县北风坡地区铅锌矿成矿特征及成因分析

桃源县北风坡地区铅锌矿成矿特征及成因分析
不同序次的构造对成矿起到不同的控 制作用,主干构造则多为铅锌矿床的导矿
构造。而主干断裂旁侧的次级小断裂、裂 隙和岩层中的层间裂隙则为铅锌矿床的容 矿构造。
四、找矿标志 (1)层位标志:矿体赋存于震旦系 金家洞组灰质白云岩中,该组为本区的找 矿层位。 (2)地貌标志:金家洞组位于留茶 坡组硅质岩及南沱组冰碛含砾泥岩、含砾 砂质泥岩之间,金家洞组的灰质白云岩抗 风化能力较差,其在地表多为负地形。 (3)蚀变标志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 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等蚀变。其中硅化和 黄铁矿化与铅锌矿化最为密切。 (4)土壤异常标志:在本区区域上 化探成果反应了矿带的分布特征,在异常 值浓集的地方与已知的各个矿体较吻合, 根据化探成果所圈定的异常以及异常覆盖 的地质背景,可作为寻找矿(化)体的依 据,甚至矿体的位置。 五、找矿远景分析 北风坡地区铅锌矿,赋存震旦系下统 金家洞组灰质白云岩中,矿化层分布长度 近20Km,其中化探土壤异常值较高的地 段有8Km。根据现有化探、地质、矿产 成果资料,判断该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其基底不整合面之上的第一个高化学活动 性的富镁碳酸盐岩沉积盖层。按照高活动 性岩层优先获得物质补给和富集的原理. 金家洞组是区内铅锌矿最有利的含矿层 位,其控矿作用主要是为成矿提供了有利 的容矿的空间条件。含矿层下部为炭泥质 白云岩。顶部夹有页岩,页岩渗透性差, 并具柔性,在构造应力作用下相对碳酸盐 岩易发生变形且不易破碎、断裂,能有效 的阻挡成矿物质向外流散。
通过进一步工作,有望找到一个小一中型 铅锌矿产地。
参考文献: f1]王甫仁,论湖南省泥盆系层控矿床
的分类Ⅱ],湖南地质,1990(1):32. [2】杨占兴,辽宁省铅锌矿床成矿作用
=、成矿特征 为研究区内铅锌矿成矿特征,在区 内做了27条地球化学土壤剖面,采集了 400个土壤样品。从测试结果来看,区内 各个土壤剖面的结果基本一致,均具两个 峰值带,说明区内具两条含铅锌矿层。研 究认为:区内铅锌矿体分层控型和构造破 碎带型两种类型。 层控型铅锌矿主要赋存于金家洞组 层间构造裂隙及溶蚀孔洞中.矿层产状基 本与地层产状一致,此类型是本区的主要 类型。层控型铅锌矿呈层状产出,矿层产 于金家洞组上部灰质自云岩中,白云岩具 硅化,岩石中裂隙极发育,主要为层间裂 隙,岩石中见有星点状及团块状黄铁矿, 部分已氧化成褐铁矿,见有石英细脉、闪 锌矿、方铅矿集合体沿裂隙及少量溶蚀孑L 洞充填。 构造破碎带型铅锌矿脉主要赋存于金 家洞组构造破碎带中。主要受构造控制, 矿脉铅锌品位高,但矿脉延伸范围小,变 化大,厚度总体较薄,难以形成规模。构 造破碎带型铅锌矿脉位于金家洞组中部灰 质白云岩中的构造破碎带中,破碎带由 灰质自云岩及石英细脉组成.灰质白云岩 大部破碎蚀变成松散土状,少数为碎块 状。石英脉与破碎带产状大致一致,脉厚 10cm左右.石英脉有膨胀、缩小、尖灭 现象。石英脉中见有方铅矿集合体,呈团 块状产出,Pb品位最高可达12.93%.破 碎带中见黄铁矿化及硅化。 三、成因分析 本区铅锌矿为沉积一改造型中低温热 液裂隙充填铅锌矿床。赋存于金家洞组的 灰质白云岩中,其矿化严格受岩性控制, 灰质白云岩具有质纯、性脆,受力易产生 脆性变形、高孔隙度以及内部结构不稳定 等特点,该层是铅锌高丰度的矿源层,是

安徽省池州市大石门铅锌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安徽省池州市大石门铅锌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有 色 金 属 (矿山部分)
第 72 卷 第 2 期
2020 年 3 月

Do
i:
10
3969/
i
s
s
n
1671

4172
2020
02
013
j
安徽省池州市大石门铅锌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t
i
on
ge
p
ywo
池州大石门铅 锌 矿 是 近 年 来 新 发 现 的、具 有 较
高 经 济 价 值 的 中—低 温 岩 浆 热 液 型 铅 锌 多 金 属 矿
床,其主矿体埋藏较浅、品位中等、矿体相对集中、易
采已选
.据安徽 省 国 土 资 源 厅 2013 年 评 审 备 案
[
1]
的资源储量数据显示:截至 2013 年 9 月 30 日,全矿
关键词:铅锌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控矿因素;找矿建议
中图分类号:
P6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

4172(
2020)
02

0070

07
Ge
o
l
o
i
c
a
lf
e
a
t
u
r
e
sandg
ene
s
i
so
fl
e
ad

z
i
ncd
epo
s
i
ti
nt
he
g
Da
s
h
imenmi
n
i
nga
r
e
a,
章在分析矿床具体 特 征 的 基 础 上,对 该 矿 成 因 和 控

河北青羊沟铅锌矿的矿体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河北青羊沟铅锌矿的矿体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74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河北青羊沟铅锌矿的矿体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张少帅(河北省地矿局第九地质大队,河北 邢台 054000)摘 要:由于河北青羊沟铅锌矿具有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实现对对该区域内矿产资源的开发,提出河北青羊沟铅锌矿的矿体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首先从矿石、矿床、蚀变、岩浆岩四个方面分析了河北青羊沟铅锌矿的矿体地质特征,其次对河北青羊沟铅锌矿物理和化学成因进行了分析,以此完成河北青羊沟铅锌矿的矿体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关键词:河北青羊沟铅锌矿;矿体地质特征;成因中图分类号:P6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02-0074-2 收稿日期:2021-01作者简介:张少帅,男,生于1987年,汉族,河北邢台人,本科,矿产地质工程师,研究方向: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河北青羊沟铅锌矿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青羊沟乡,在北纬38.05~38.06之间,东经114.52~114.53之间,该矿山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内蒙古地轴东北缘,矿区内主要以铅锌矿为主,是中国主要铅锌矿矿产源之一,铅锌矿矿产每年总量已经达到4.5万吨,并且铅锌矿矿产品位比较高。

目前该矿区仍旧采用露天开采方式,开采力度和开采规模比较大,但是铅锌矿开采利用率较低,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开采技术占一方面,更主要的是至今没有明确该矿区矿体地质特征以及矿床成因等地质资料,无法为矿床开采提供有利的开采依据,进而导致在对河北青羊沟铅锌矿开采开采效率和利用率较低。

虽然在1998年~2010年之间有部分地质勘查小组对该矿区进行了地质勘查,但是由于河北青羊沟铅锌矿区地质环境比较复杂,并且野外勘查环境比较恶劣,导致河北青羊沟铅锌矿地质开采工作一直停滞不前,目前现有的关于河北青羊沟铅锌矿地质资源也比较有限,并且比较零散,没有形成系统的河北青羊沟铅锌矿的矿体地质特征及成因理论,这不仅不利于河北青羊沟铅锌矿矿床开采工作有效进行,而且也不利于铅锌矿地质特征以及成矿规律等相关研究开展。

探讨铅锌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探讨铅锌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探讨铅锌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摘要:会泽铅锌矿在我国算是大型的铅锌矿床了,也是国家主要生产铅锌矿之一。

本文通过对云南会泽铅锌矿矿区的特征和规律分析,阐述了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岩相古地理和成矿的基本条件和必要条件,认为矿床成因为多期次、多阶段、复成因的热水沉积一动力改造型迭加矿床。

关键词:铅锌矿;地层特征;矿床成因1 地质概况会泽铅锌矿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的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

其东部受昭通——曲靖隐伏断裂所限,西部为小江断裂。

该区在晋宁——澄江运动后,结束了地槽历史,小江断裂以东出现了大范围的不均匀沉降,形成了以NE向褶皱断裂为主的构造带,该区自此进人了相对稳定的地台阶段。

中生代期间,该区属于南北地洼区川滇地洼系的一部分和云贵地洼区西北部的一部分。

区内铅锌矿床主要分布于扬子准地台康滇东部边缘隆起带——昭通——牛首山隆起带北段及其与滇黔台坳接触带附近,总体上呈NNE向带状展布,从空问位置上看,会泽铅锌矿恰好位于滇川黔成矿带之中部。

区内各时代地层发育较为齐全,主要由一套海相碳酸盐、碎屑岩组成。

区域断裂构造主要有小江断裂带、北东构造带和垭都一紫云断裂带,控制了该区铅锌矿床的发育、分布和地层厚度变化、岩相古地理及区内岩浆岩活动。

区域岩浆活动主要为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广泛分布于该地区。

2 矿区地层特征矿床的形成离不开层积岩的堆积,矿床自然也就形成层叠式(见图1)。

矿区内保留有一整套完整的碳酸岩沉积建造,出露地层主要有震旦系上统灯影组,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泥盆系的海口组和宰格组;石炭系地层从老到新有大塘组、摆佐组、威宁组和马坪组一整套完整的地层;还有下二叠统梁山组、栖霞一茅口组及上二叠统峨嵋山玄武岩,各地层之间均呈整合接触或假整合接触关系。

另外,在矿区沿山坡和沟谷还分布有第四系地层的冲积、洪积砂粒粘土层。

其中下石炭统摆佐组(C1b) 是该区主要的赋矿层位,厚约60 m.最厚可达276.5 m。

岩性为灰白色一红褐色中至粗晶白云岩.中间偶夹有灰岩或硅质灰岩薄层,两者呈渐变过渡关系,蚀变特征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铅锌矿床地质特征、控矿规律及成因分析
[摘要] 文章介绍了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及地质特征,简要阐述了矿床控矿规律,认为矿床的成因属与地下热水作用相关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脉状铅锌矿床”类型。

[关键字] 地质背景地质特征控矿规律铅锌矿成因
1 区域地质背景
矿区大地构造位处扬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带过渡带的深大断裂带上,该断裂带为上述两个一级构造单元分界线,沿断裂带两侧断裂、褶皱构造极为发育。

区域性蔓洞断裂从矿区北部通过,该断层为上述深断裂在该区的浅部表现,其两侧有超基性岩出露,并且断裂两侧沉积盖层岩石相变明显,显示出典型深大断裂特征。

以蔓洞断层为界,南东盘出露地层主要为青白口系下江群乌叶组、番召组、清水江组、平略组,岩性主要为浅变质岩系,为华南褶皱带基底岩石组合;北西盘主要出露寒武系、奥陶系地层,岩石组合为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为扬子准地台的盖层岩石组合。

区内沿蔓洞断裂带具有成片成带的Pb、Zn水系地球化学异常,异常总体为北东向,受地层、构造控制明显。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青白口系清水江组、平略组,南华系富绿组、南沱组。

其中青白口系清水江组、平略组为区内含矿层位。

清水江组(Qbq):岩性为粉砂质绢云母板岩、砂质板岩、绢云母板岩及变余砂岩组成。

具有水平层理、滑塌构造。

厚5O0~700m。

平略组(Qbp):灰、灰白、灰黄色中厚层变余凝灰岩、变余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绢云母板岩,夹少量变余硅质石英砂岩等。

厚650~890m。

2.2 构造
褶皱:矿区位于三穗向斜北西翼,总体表现为单斜岩层,岩层倾向南东,倾角20°~35°。

在翼部见一些次级褶曲,褶曲轴向与向斜轴向基本一致。

断层:矿区断层构造较为发育,主要见北东向、北东东向两组断裂构造。

对区内主要断层描述如下:
F2(料洞断层):位于矿区北西侧,为一区域断层,矿区仅为该断层的南东-小部分,断层走向5O°,倾向南东,倾角55°,在区域上长度大于40km,垂直断距300~lO00m,断层破碎带主要见碎裂岩,局部可见角砾岩,断层两盘岩性为青白口系地层。

为一逆冲断层。

该断层的附近分布一系列的多金属矿点,该断层是区内的控矿和导矿构造。

Fl3(大岩寨断层):分布于矿区南部,走向北东东,倾向北北西,倾角78°~80°,为一压扭性逆断层,东段被F4(排略断层)断错位移。

破碎带中主要由石英脉组成,见铅锌矿(化)体,为区内的容矿构造。

Fl2(南冬断层):分布于矿区中部,走向北东东,倾向北北西,倾角65°~81°,为一压扭性逆断层,破碎带中主要由石英脉组成,见铅锌矿(化)体,是区内的容矿构造。

Fl1 (翁尧断层):分布于矿区北部,走向北东东,倾向北北西,倾角70°~8O°,为一压扭性逆断层,破碎带中主要由石英脉组成,见铅锌矿(化)体,是区内的容矿构造。

F4 (排略断层):分布于矿区东部,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西,倾角65°~7O°,为一正断层,切错三条北北东向的容矿断层。

在该断层附近,主要改造断裂型矿体,使得进一步富集。

2.3 围岩及围岩蚀变
围岩:由于区内铅锌矿产于断裂破碎带,断层两盘的围岩为青白口系地层,岩性主要为浅变质岩系绢云母板岩、砂质板岩、凝灰质板岩等。

围岩蚀变:蚀变以硅化为主,次为绢云母化、黄铁矿化、方解石化等。

矿化与硅化特别密切,硅化越强,矿化越强。

硅化是一种重要的直接找矿标志。

2.4 矿体特征
根据前述,区内分布有三条含矿断层,共发现五个矿体,矿体主要为含铅锌铜等多金属矿的石英脉组成,其产出和分布受北东东向的断层控制,矿脉产状与断层破碎带产状一致,倾角较陡,多在75°左右。

富矿体常在断层产状由陡变缓部位、被次级断层切割处。

当石英脉被二次破碎时,常形成由矿石矿物胶结的石英角砾岩富矿体。

发现的5个矿体均为单脉矿体,长253~350m,矿脉延伸30~200m,矿体厚0.53~2m,其厚度常受破碎带厚度变化控制,而成同步消涨的关系。

2.5 矿石特征
2.5.1 矿石化学成份
矿石化学组分为铜、铅、锌,以锌为主,铅次之,铜最少,矿体中锌品位
1.07%~l1.48%,铅品位0.98%~7.06%,铜品位0.01%~0.06%。

伴生微量元素为Ga0.0007%~0.01%、Ge0.0008%~0.007% 、AgO.5~3g/t、Cd0.005% ~0.10% 、In0.0003%~0.0005% 、Hg0.001% ~0.03% 。

2.5.2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自形、半自形晶粒结构、溶蚀交代结构、碎裂结构、胶状结构等,其中以半自形晶粒结构、溶蚀交代结构为主。

矿石构造:浸染状、条带状、脉状、角砾状、团块状等构造。

2.5.3 矿石矿物成分
矿石矿物主要为闪锌矿、方铅矿,次为黄铜矿、辉铜矿、孔雀石、黝铜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次为黄铁矿、方解石等。

3 矿床控矿规律
(1)构造控矿明显:矿体受断裂控制明显,已知铅、锌、铜多金属矿(化)体都分布在料洞断裂带附近次级断层或早期形成的小断裂中。

据此认为,区域性料洞断层为区内矿液循环的通道,为导矿构造;而次生断层或先期形成的小断裂是区内的容矿构造;而断层由陡变缓处往往是矿体富集部位,由主要断层错切部位往往是矿化集中区。

(2)岩性对成矿作用的控制:岩性对矿体控制十分明显,区内铅锌矿化主要分布在青白口系浅变质岩中,岩性主要为绢云母板岩、砂质板岩、凝灰质板岩中,上述岩性对区内铅锌矿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同时由于上述岩性中富含铝、硅质,化学活动性比较差,加之通过微变质作用过后,岩性较碎,节理、裂隙发育,故当含矿溶液沿这些裂隙充填时,不易与围岩发生交代作用,导致矿液不易扩散,常常形成脉状矿体。

(3)矿质来源:通过铅同位素测试,pb206/Pb207。

比值为 1.109l,由于在梵净山地区产于辉绿岩中之多金属矿点的矿质可能就来源于辉绿岩,认为区内铅主要来自于上地幔或与岩浆源有关;34在7.17‰~22.83‰,硫主要来源海水形成的硫酸盐中。

(4)成矿时代:据局科研所资料,铅同位测试年龄据今约840Ma,大致与雪峰运动相当。

(5)成矿温度:通过成矿期脉石矿物中包体均一温度,石英中包体均一温度为114.3~230.9℃,成矿温度为中低温。

4 矿床成因
综上所述,区内铅锌矿属产于浅变质岩中的后生热液矿床,受构造控制明显,
同时与一定的岩性相关,矿床的成因属与地下热水作用相关的”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脉状铅锌矿床”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