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4章 人因工程 PPT课件

第4章 人因工程 PPT课件
目前,该学科在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名称。 美国:称为人类工程学或人因工程学; 西欧:称为工效学,日本:称为人间工学。
中国:人机工程学、人体工程学、人类工效学、人类工程 学、工程心理学、人的因素等。近几年使用人因工程学和 人类工效学命名的较多。
2
第4章 人因工程
工业工程导论
4.1 人因工程概述
伐木
人因工程
舒适温度/℃ 18~24 18~23 17~22 15~21 14~20
不同劳动条件下的舒适温度指标
7
工业工程导论
第4章 人因工程
微气候环境
空气气温对人的影响
美国兵工厂调研结果
温度
事故率
温度
事故率
17-22.5 ℃ 11.4 ℃ 25.3 ℃
100%(基准)
女性 130% 女性 108%
工业工程导论
第4章 人因工程
4.1 人因工程概述 4.2 人体测量 4.3 作业环境设计 4.4 作业空间设计 4.5 人机系统设计 4.6 劳动安全与事故预防
人因工程 1
工业工程导论
第4章 人因工程
人因工程
4.1 人因工程概述
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是研究人一机 一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 一门边缘性应用学科,是工业工程的经典分支之一。
增加或减少点光源的光强度、改变受照物体与光源的距离、 调整光源与受照体之间的夹角,均是改善受照物体表面照 度的有效途径。
14
工业工程导论
照明环境
照度与疲劳
第4章 人因工程
看书疲劳和照度 : 不同照度下,看书 后眼睛疲劳程度可 以通过眨眼次数的 变化来说明。

人因工程说明PPT课件

人因工程说明PPT课件
一般在96.52cm~106.68cm,取中间值101.6cm D. 操作工横向膝盖空间宽度 E. 可调节的足部休息空间 F. 工人进出操作工位的空间
按精益布局设计的坐/站位设计概论
够取空间 — 大多数工人可以用单臂较轻松够到的区域。 够取空间分为两种:理想够取空间和非频繁够取空间
理想够取区域— 是以操作工单侧肩膀为圆心的45.72cm为半径的圆弧内所包围的 空间。
13
三、作业空间设计
工作现场设计概论-2
非频繁够取区域 — 是在63.5cm为半径的圆弧所包围的空间。
理想工作空间 — (坐/站)
膝部空间 —
最佳工作空间即在工作过程中工人的手的理想位置。 在理想工作范围内人的姿态是自然的,双手可以同时进行操作并且工作对象大
致处在工人的视线范围之内。
工位下面容纳膝部的空间,60.96cm宽(76.2cm最好),深度为35.56cm,20.32cm 高。在这个空间下面还需要深度为20.32cm的单足休息空间,或再加10.16cm。
重复——同样或相似的动作每秒或每小时重复的次数
<0~150次/小时, 不>600次/小时
16
三、作业空间设计
精益设计的风险因素-2
不舒服的身体姿势——偏离中立位置角度过大,如45度 最好带靠背地坐着,不要蹲、躺或跪; 物料最好在手边,不要高过头、在身后或低于膝盖; 背部偏离人体中心<20度,不要>45度;颈部偏离中心<20度,不能弯曲、后仰 或扭曲>20度;不舒服承受时间<10% 循环时间,不能>50%循环时间。
站立工作工位 -
坐/站工位的人体因素设计为工作循环强度高(周期小于30秒)的工作来设计 的—到颈部是123.7cm

人因工程基础知识 ppt课件

人因工程基础知识 ppt课件
每分钟频率超 过15次以上
不良工作姿势
肩颈 仰头/侧偏/低头


扭转/前弯/后仰

上肢 向上/后抬举
工 作
下肢 长久站/坐;置脚
姿
手部 尺/桡偏;上翘/下翻 势
照明、噪音、振动、温度、湿度、辐射、油雾
21
Solve (不良工作姿势)
改善前
改善后
弯腰幅度>60° 长久站立,腿脚易疲劳
增加工作台放置来料箱减少无 作业时间,避免弯腰不良工作姿势
22
Solve (不良工作姿势)
改善前
改善后
手部抬举过高,身体弯腰前 倾>30°,长期站立
切除多余的作业桌面, 避免身体前倾与手抬举情况
23
Solve (不良工作姿势)
改善前
改善后
手部抬举,弯腰60°,颈部弯曲15° 长时间站立,影响背部及腿部肌群
利用板材增加桌面高度,约10~15cm 避免长时弯腰及颈部弯曲不良动作
17
风险评估(肌肉骨骼系统伤害)
Ex:MACIII成都
隐患工站
影响规模 暴露频率
危害风险
4条冲压机台线, 8个工作站
8-10小时的长期站立
下背痛、静脉曲张
4条去胶塞线, 32个工作站 2万次/天/人 重复性手部施力
腕隧道症候群
3条检包线,
32个工作站 7200次/天/人 重复性弯腰
下背痛
上下挂
共24人
6
鼠标 vs手
¥: 40
¥: 200
¥:700
腕隧道症候群 正中神经被紧压住,
使得大拇指、食指、
中指、无名指麻痛
桡偏
正中
尺偏
7

人因工程概述 PPT

人因工程概述 PPT

人机工程学的定义(一)
国 际 人 机 工 程 学 会 ( 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研究人在 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 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 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 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 、人 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
经验人因工程学源于Gilbreth夫妇的动作研究和车间管理研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每一职业的要求;
利用测试来选择工人和安排工作,规划利用人力最好方法;
制定培训法;使人得到最有效的发挥;
研究最优良的工作条件和管理组织形式,促进工人和管理者 之间的通力合作。 主要特点 机械设计的主要着眼点在于力学、电学、热力学等工程技术方面 的原理设计上,在人际关系上适宜选择和培训操作者为主,使人适 应于机器。
术”(Human-System Interface Technology)。
涉及到人和系统之间的接口设计时,人因工程 致力于如下方面的知识研究:人的能力、极 限和其他特性。
人机接口技术应用到系统(人—机—环境系统 、制造系统和组织系统等)的分析、设计和 评价过程,以增强安全性、健康性和舒适 性,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质量。
2) 密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严密计划设定的广泛实验性研究,尽可能利用所掌握的基本原理, 进行具体的机械装备设计。
3) 力求使实验心理学、生理学、功能解剖学等学科的专家和物理学、 数学、工程学方面的研究人员共同努力、密切合作。
人因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通常分为三类:描述性研究、试验性研究、评价性研究 几乎所有的方法都遵循以下的基本决策过程:






人因工程PPT课件

人因工程PPT课件
现代工业工程
——人因工程学
.
1
一、概述
.
2
1.1、人因工程定义
❖ 人因工程学又称为:工效学、人机工程学、 人类工效学、人体工学
❖ 人因工程是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三者之 间的关系,实现三者的最佳匹配,是一门实 践性、综合性、交叉的边缘学科
.
3
1.1、人因工程定义
两个目标
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满足人们的价值需求
.
29
3.2 作业疲劳
四. 疲劳的类型
1. 生理疲劳 (1)根据产生疲劳的部位分类
(2)根据引起疲劳的原因和状态分类
.
体力疲劳 脑力疲劳 技术性疲劳
局部性疲劳 全身性疲劳
急性疲劳 慢性疲劳 姿势疲劳 缺氧疲劳 病理疲劳
30
3.2 作业疲劳
2.心理疲劳 劳动强度不大,但由于神经系统过于紧张或长时间从事单调、厌烦的工作而使
锻炼:可以巩固动力定型,使动作敏捷、准确、协调、肺 活量增加,使所从事的作业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持久性。
熟练效应:反.复从事某项活动,形成一种全身性的适应性变27 化,使机体协调、不易产生疲劳,达到提高作业能力的效果 。
3.2 作业疲劳
一. 作业疲劳
在作业过程中,作业者的作业机能衰退、作业能力明显下降, 有时伴随有疲倦感等主观症状的现象,称为作业疲劳。
b.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c.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 交能力
❖ 3.动机
指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 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 内部动力。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安 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
❖ 4.情绪
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 的行为反应。是个体与环境之间 某种关系的维持或改变。

人因工程课件-第06章36页PPT

人因工程课件-第06章36页PPT
感知觉的绝对辨认能力 人的信息传递能力 影响信息处理的因素
Xi’an Jiaotong UNIVEn L. Y.
School of management
6.3.1 感知觉的绝对辨认能力
绝对辨认也称为 绝对判断,它是 指当单个刺激呈 现而没有与其他 刺激作比较的条 件下,感觉器官 所具有的辨认能 力。通过测定人 的每一种感觉维 度的绝对辨认能 力,可以确定人 在每一种感知觉 的维度上所能传 递的最大信息量。 右表显示了人的 主要感知觉的绝 对辨认能力。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Team of Prof. Sun L. Y.
School of management
6.1 人的信息加工模型
信息及其度量 人因工程的信息分类 信息加工模型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Team of Prof. Sun L. Y.
信息量I与该消息出现的概率P(X)之间的关系式如下:
I loagP(1x)loagP(x)
信息量的单位的确定取决于上式中的对数底a。通常广泛采用的 信息量单位为比特(Bit),此时取对数的底a=2。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Team of Prof. Sun L. Y.
第6章 人的信息处理
人的信息加工模型 人的信息输入 人的信息处理 人的信息处理
人在各种活动中,要不断地 接收各种信息并做出反应,如 果用信息的观点解释人的认知 过程,那么人可以被看作是一 个信息处理和加工系统,而人 在人机系统的特定作业中的各 种活动,都是信息接收、传递 和加工的过程。 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和特点是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同时其研究成果在人因工程的 工业实践中的应用也极为广泛, 涉及人的信号识别、信息加工、 作业动作和言语输出等很多方 面。本章将对这些内容进行介 绍。

人因工程学 PPT课件

人因工程学 PPT课件
安全、舒适、健康
设施
环境
微气候、照明 色彩、噪声
空气
第1章 人因工程学概述
1.1 人因工程学的命名及定义 1.2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1.3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与应用领域 1.4 人因工程学的相关学科
1.1 人因工程学的命名及定义
学科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是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性应用。
1.1 命名
美国: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或 Human Engineering
西欧:Ergonomics 日本:人間工学 我国:人机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工程心理学
、人类工效学、人类工程学、人的因素
1.1 人因工程学的命名及定义
二、定义
国际人类工效学会(IEA,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研究人在某种 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 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 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与闲 暇时怎样考虑人的健康、安全、舒适和 工作效率的学科。
二、二战中尖锐的军械问题——人因学的诞生
由于战争的需要,首先在军事领域开始了与设 计相关学科的综合研究与应用,使人适应机器转入 到使机器适应人的新阶段 。
二、二战中尖锐的军械问题——人因学的诞生
1949
意味着现代人因学的诞生。
三、向民用的广阔领域延伸-人因学的发展和成熟
➢ 阿波罗登月、无人机、挑战者失败、核电站事故
1989年6月29-30日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了全国 性学科成立大会,定名为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
1.3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与应用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 Image
No Image
人體計測資料百分位值之計算
x percentile F
th
• μ =168.8cm,σ =5.98cm • 5th percentile =168.8cm-1.645x5.98cm = 158.96cm • 50th percentile =168.8cm • 95th percentile = 168.8cm+1.645x5.98cm = 178.6cm
人因工程
研究領域
• • • • • • 人體計測 肌力與耐力 心智負荷與工作績效 生物力學(人體力小之測量 • 靜態人體計測資料
– 人體於靜止狀態下採取固定姿勢所量測而得 之身體尺寸大小稱為靜態人體計測資料,又 稱為結構性人體計測資料
使 用 視 覺 顯 示 如 果 ﹕ 息 複 雜 。 1. 訊 息 很 長 。 2. 訊 息 隨 後 會 被 用 到 。 3. 訊 息 與 事 件 發 生 之 空 間 有 關 。 4. 訊 息 不 要 求 立 即 回 應 。 5. 訊 員 之 聽 覺 已 被 佔 用 。 6. 人 音 不 利 於 聽 覺 顯 示 時 。 7. 噪 員 於 固 定 位 置 作 業 。 8. 人
• 動態顯示
– 數量儀表 – 性質儀表
• 其他顯示
– 信號和警示燈 – 人員車輛醒目輔助顯示
• 聽覺顯示以警告與緊急信號為主
控制器
• 空間相容性
– 顯示與控制間對應的關係是否與使用者本身 的認定一致
• 移動相容性
– 儀表指針或刻度之移動方向是否配合旋扭或 搖桿轉動移動的方向
• 設計者 VS.使用者 的概念模式
使 用 聽 覺 顯 示 如 果 ﹕ 息 簡 單 。 1. 訊 息 很 短 。 2. 訊 息 隨 後 不 會 被 用 到 。 3. 訊 息 與 事 件 發 生 之 時 間 有 關 。 4. 訊 息 要 求 立 即 回 應 。 5. 訊 員 之 視 覺 已 被 佔 用 。 6. 人 光 照 明 不 利 於 視 覺 顯 示 時 。 7. 燈 員 之 作 業 經 常 走 動 。 8. 人
Frequency L ifts/m in
F r eq u en c y M u ltip lie r T a b le (F M ) W o rk D u ra tio n 1 H our V75 1 .0 0 .9 7 .9 4 .9 1 .8 8 .8 4 .8 0 .7 5 .7 0 .6 0 .5 2 .4 5 > 1 but 2 H ours V< 75 V< 75 .9 5 .9 2 .8 8 .8 4 .7 9 .7 2 .6 0 .5 0 .4 2 .3 5 .3 0 .2 6 V75 .9 5 .9 2 .8 8 .8 4 .7 9 .7 2 .6 0 .5 0 .4 2 .3 5 .3 0 .2 6 > 2 but 8 H ours V< 75 .8 5 .8 1 .7 5 .6 5 .5 5 .4 5 .3 5 .2 7 .2 2 .1 8 .0 0 .0 0 V75 .8 5 .8 1 .7 5 .6 5 .5 5 .4 5 .3 5 .2 7 .2 2 .1 8 .1 5 .1 3
女 性 平 均 值 1 5 6 3 .0 5 5 4 .2 2 標 準 差 5 3 .8 8 8 .1 6
3 4 .9 7 3 7 .6 0 4 3 .4 2
No Image
No Image
坐 姿 側 視 圖 1 0 1 1 1 2 1 3 1 4 1 5 1 6 眼 睛 至 座 面 距 離 頭 頂 至 座 面 距 離 手 臂 向 上 伸 直 指 尖 至 座 面 距 離 手 肘 至 握 拳 中 心 距 離 膝 上 緣 高 座 高 7 8 5 . 3 4 9 0 3 . 0 4 1 3 2 2 . 0 3 3 0 6 . 0 0 5 1 5 . 6 6 4 0 4 . 5 2 3 0 . 8 9 3 1 . 8 7 5 4 . 6 1 2 7 . 0 7 2 7 . 6 9 1 9 . 8 5 3 2 . 9 3 7 3 1 . 7 9 8 4 4 . 5 2 1 2 1 1 . 6 2 7 1 . 2 7 4 6 7 . 0 6 3 7 6 . 2 7 5 2 6 . 7 9 3 0 . 8 1 3 1 . 2 5 4 6 . 5 9 2 3 . 8 2 2 2 . 1 9 1 5 . 8 5 2 6 . 2 1 座 深 ( 以 膝 前 緣 至 臀 後 緣 距 離 估 算 ) 5 5 1 . 5 0
• 動態人體計測資料
– 人體在動作下由於關節與軀幹之協調與伸展 扭轉,所呈現之身體部位距離常與完全靜止 時不同,對動作下之距離進行量測,又稱為 機能性人體計測
男 性 量 測 項 目 1 2 身 高 體 重 平 均 值 1 6 8 7 .7 3 6 7 .3 5 站 姿 側 視 圖 3 4 5 手 臂 伸 長 距 離 肘 高 肚 臍 高 8 2 2 .1 1 1 0 4 8 .7 7 9 9 0 .2 2 3 7 .6 2 4 1 .2 8 4 4 .9 1 7 5 5 .1 0 9 7 3 .4 4 9 1 0 .3 5 標 準 差 5 9 .7 5 8 .9
• 可調設計
– 調整之範圍以容納百分之90的群眾使用為原 則
• 平均設計
人機系統
• 作業人員與機器設備共處在一個工作環 境之中而形成一個人機系統 • 人機之間靠著密切的訊息交流來確保二 者之間溝通良好,此訊息之交流稱為人 機互動,而訊息交流之處稱為人機介面 • 設備機具的設計必須適時提供作業人員 足夠的訊息
人體計測之迷思
• 人體計測資料應用上並非一率採用平均 值,一般人總有一個模糊的概念,以為 採用平均值所設計之尺寸必能符合多數 人之需求,事實上,以平均值所設計之 用具可能只適合「平均人」來使用,而 此「平均人」並不存在
人體計測資料應用
• 極端設計
– 極小設計係於設計時採取第百分之5之尺寸, 使比之還高大之群體均能適用 – 極大設計係採取第百分之95之尺寸,使比之 還矮小之群體均能適用
顯示器
• 顯示器具有吸引、警示、溝通的功用 • 顯示器的內容該如何設計,顯示器的位 置該如何配置,何時該用什麼類型的顯 示,都與系統整體操作效率、安全息息 相關 • 顯示器依人員感覺型式可分為視覺、聽 覺、觸覺顯示 • 視覺顯示與聽覺顯示二者並用,可提高 餘度,使訊息之傳達更為可靠
視覺顯示/聽覺顯示之運用時機
C oupling M ultiplier (C M ) C oupling T ype G ood Fair Poor C oupling m ultiplier < V 75 ㎝ 1.00 0.95 0.90 75 ㎝ V 1.00 1.00 0.90
顯示型式
• 靜態顯示
– 文數字/象徵符號/圖畫與圖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