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说明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因工程概述PPT课件

第20页/共37页
总而言之,
人 因 工 程 的 范 畴
第21页/共37页
人因工程的发展
第22页/共37页
人因工程的发展
一些新的重要的人因工程研究与应用领域:
改变工作组织与设计方法论 与作业相关的肌肉骨骼性不适 电子消费产品的使用性测试 人—计算机接口软件 组织设计与心理—社会性工作组织 与生理相关的工作环境的人因工程设计 核电厂控制室设计 培训过程中的人因工程 与心理相关的工作负荷 劳动力成本计算 产品责任 道路安全与汽车设计 技术向工业发展中国家的转移
第7页/共37页
人机工程学的定义(二)
《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将人机工程 学定义为: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 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与环 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达 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 适的目的。
第8页/共37页
人机工程学的定义(三)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人机工程学是以人的生 理、心理特性为依据,应用系统工程的观点, 分析研究人与机械、人与环境以及机械与环 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设计操作简便省力、 安全、舒适,人—机—环境的配合达到最佳 状态的工程系统提供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因 此,人机工程学可定义为:按照人的特性设 计和改善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增进人性价值(HUMAN VALUES),如降低 工作压力和疲劳度,增进安全,提升舒适感 和满足感,以及改善生活品质等。
第4页/共37页
人因工程聚焦
人类与其生活和工作中所涉及的产品、设备、程序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上。 机器
人
环境
第5页/共37页
达成的途径
系统地将人员的能力、限度、特征、 行为与动机等有关信息应用在人们所 用的物品及使用时的环境的设计中。
总而言之,
人 因 工 程 的 范 畴
第21页/共37页
人因工程的发展
第22页/共37页
人因工程的发展
一些新的重要的人因工程研究与应用领域:
改变工作组织与设计方法论 与作业相关的肌肉骨骼性不适 电子消费产品的使用性测试 人—计算机接口软件 组织设计与心理—社会性工作组织 与生理相关的工作环境的人因工程设计 核电厂控制室设计 培训过程中的人因工程 与心理相关的工作负荷 劳动力成本计算 产品责任 道路安全与汽车设计 技术向工业发展中国家的转移
第7页/共37页
人机工程学的定义(二)
《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将人机工程 学定义为: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 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与环 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达 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 适的目的。
第8页/共37页
人机工程学的定义(三)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人机工程学是以人的生 理、心理特性为依据,应用系统工程的观点, 分析研究人与机械、人与环境以及机械与环 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设计操作简便省力、 安全、舒适,人—机—环境的配合达到最佳 状态的工程系统提供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因 此,人机工程学可定义为:按照人的特性设 计和改善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增进人性价值(HUMAN VALUES),如降低 工作压力和疲劳度,增进安全,提升舒适感 和满足感,以及改善生活品质等。
第4页/共37页
人因工程聚焦
人类与其生活和工作中所涉及的产品、设备、程序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上。 机器
人
环境
第5页/共37页
达成的途径
系统地将人员的能力、限度、特征、 行为与动机等有关信息应用在人们所 用的物品及使用时的环境的设计中。
人因工程ppt课件

No Image
No Image
人體計測資料百分位值之計算
x percentile F
th
• μ =168.8cm,σ =5.98cm • 5th percentile =168.8cm-1.645x5.98cm = 158.96cm • 50th percentile =168.8cm • 95th percentile = 168.8cm+1.645x5.98cm = 178.6cm
人因工程
研究領域
• • • • • • 人體計測 肌力與耐力 心智負荷與工作績效 生物力學(人體力小之測量 • 靜態人體計測資料
– 人體於靜止狀態下採取固定姿勢所量測而得 之身體尺寸大小稱為靜態人體計測資料,又 稱為結構性人體計測資料
使 用 視 覺 顯 示 如 果 ﹕ 息 複 雜 。 1. 訊 息 很 長 。 2. 訊 息 隨 後 會 被 用 到 。 3. 訊 息 與 事 件 發 生 之 空 間 有 關 。 4. 訊 息 不 要 求 立 即 回 應 。 5. 訊 員 之 聽 覺 已 被 佔 用 。 6. 人 音 不 利 於 聽 覺 顯 示 時 。 7. 噪 員 於 固 定 位 置 作 業 。 8. 人
• 動態顯示
– 數量儀表 – 性質儀表
• 其他顯示
– 信號和警示燈 – 人員車輛醒目輔助顯示
• 聽覺顯示以警告與緊急信號為主
控制器
• 空間相容性
– 顯示與控制間對應的關係是否與使用者本身 的認定一致
• 移動相容性
– 儀表指針或刻度之移動方向是否配合旋扭或 搖桿轉動移動的方向
• 設計者 VS.使用者 的概念模式
使 用 聽 覺 顯 示 如 果 ﹕ 息 簡 單 。 1. 訊 息 很 短 。 2. 訊 息 隨 後 不 會 被 用 到 。 3. 訊 息 與 事 件 發 生 之 時 間 有 關 。 4. 訊 息 要 求 立 即 回 應 。 5. 訊 員 之 視 覺 已 被 佔 用 。 6. 人 光 照 明 不 利 於 視 覺 顯 示 時 。 7. 燈 員 之 作 業 經 常 走 動 。 8. 人
人因工程教材人体测量课件

相互促进
人体测量与人因工程相互促进, 通过不断优化和改进设计和评估 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 活和工作质量。
CHAPTER 04
人因工程设计原则
人体姿态与运动分析
总结词
人体姿态与运动分析是人体测量学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人体在静态和动态情 况下的姿势、动作和运动轨迹。
详细描述
人体姿态与运动分析通过研究人体各部位的位置、角度、运动范围和速度等参 数,为产品设计提供依据,以确保产品能够适应人体的自然运动和操作方式, 提高使用的舒适性和效率。
人因工程的应用有助于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人因工程的应用领域
工业设计
人因工程在工业设计中应用广 泛,涉及产品外观设计、人机
界面设计等方面。
交通工具设计
人因工程在交通工具设计中发 挥重要作用,如汽车、飞机和 火车等的设计。
环境设计
人因工程在环境设计中考虑人 的舒适度和适应性,如室内装 修和城市规划等。
医疗器械设计
人因工程在医疗器械设计中注 重人性化,提高医疗设备的易
用性和安全性。
CHAPTER 02
人体测量基础
人体测量简介
人体测量定义
人体测量是对人体尺寸的测量,用于 研究人体特征、评估人体活动和操作 能力,以及设计适合人体使用的产品 、工具和环境。
人体测量发展历程
人体测量学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测量 到复杂数据分析的过程,目前已经成 为人因工程领域的重要分支。
总结词
人机界面设计需符合人体尺寸和视野要 求
VS
详细描述
在驾驶室人机界面设计中,需要考虑驾驶 员的人体尺寸和视野要求。例如,方向盘 、仪表盘、中控台等部件的位置和尺寸需 根据驾驶员的身高、臂长、视高等因素进 行设计,以确保驾驶员能够方便地操作并 获得良好的驾驶视野。
人因工程学 PPT课件

《天工开物》
五、我国人因工程学科的发展
中国最早开展工作效率研究的是心理学家 。20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开设了工业心理学 课程,1935年,陈立先生出版了“工业心理学 概观”,这是我国最早系统介绍工业心理学的 著作。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 杭州大学的心理学家开展了操作合理化、技术 革新、事故分析、职工培训等劳动心理学研究 。
Ergonomics 工效学 舒适
人因工程学研究什么?
产品
作业
体力工作 脑力工作
效率、效果
人
生理、心理 感知、认知 工效、管理
安全、舒适、健康
设施
环境
微气候、照明 色彩、噪声
空气
1.1 人因工程学的命名及定义
二、定义
国际人类工效学会(IEA,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研究人在某种 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 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 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与闲 暇时怎样考虑人的健康、安全、舒适和 工作效率的学科。
• 希腊魔鬼故事
1.2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二、二战中尖锐的军械问题——人因学的诞生 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
界大战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 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 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 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 ,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 碑。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 、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 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
人因工程第十一章2ppt课件

坐姿的需要; • 靠背的结构和形状要尽量减少就坐者背部和脊
柱疲劳; • 座椅上应配有适当质地的坐垫以改善臀部及背
部的体压分布。
三、座椅的尺寸设计
1、座椅尺寸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 人的躯干重量应有坐骨、臀部及脊椎支撑; • 上身应保持稳定; • 座位的高度应不使大腿肌肉受压; • 可以变换或调节坐姿,座面高度应与桌面相配
图11—7
2、测量基准面
人体基准面的定位是 由三个互为垂直的轴 (铅垂轴、纵轴和横轴) 来决定的。人体测量中 设定的轴线和基准面如 图11—2。
矢状面;正中矢状面;
冠状面;水平面;
眼耳平面。
3、测量方向
(1)在人体上、下方 向上,将上方称为 头侧端,将下方称 为足侧端。
(2)在人体左、右方 向上,将靠近正中 矢状面的方向称为 内侧,将远离正中 矢状面的方向称为 外侧。
(二)
人 体 身 高 在 设 计 中 的 应 用 方 法
图11—14
(三)人体作业空间设计之一
• 立姿活动空间:
• 立姿时人的活动空间 • 不仅取决于身体的尺 • 寸,而且也取决于保 • 持身体平衡的微小平 • 衡动作和肌肉松弛、 • 脚的站立平面不变时, • 为保持平衡必须限制 • 上身和手臂能达到的 • 活动空间。
S K 1 N 1
(1)相同。
适应域
一个设计只能取
一定的人体尺寸范围,
只考虑整个分布的一
部分“面积”,称为
“适应域”,适应域 适应域可分为:对称适应
是相对设计而言的, 域、偏适的概念。
通常是整个分布的某一边。
百分位
百分位由百分比表示,称为“第几 百分位”。例如,50%称为第50 百分位。
年代
柱疲劳; • 座椅上应配有适当质地的坐垫以改善臀部及背
部的体压分布。
三、座椅的尺寸设计
1、座椅尺寸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 人的躯干重量应有坐骨、臀部及脊椎支撑; • 上身应保持稳定; • 座位的高度应不使大腿肌肉受压; • 可以变换或调节坐姿,座面高度应与桌面相配
图11—7
2、测量基准面
人体基准面的定位是 由三个互为垂直的轴 (铅垂轴、纵轴和横轴) 来决定的。人体测量中 设定的轴线和基准面如 图11—2。
矢状面;正中矢状面;
冠状面;水平面;
眼耳平面。
3、测量方向
(1)在人体上、下方 向上,将上方称为 头侧端,将下方称 为足侧端。
(2)在人体左、右方 向上,将靠近正中 矢状面的方向称为 内侧,将远离正中 矢状面的方向称为 外侧。
(二)
人 体 身 高 在 设 计 中 的 应 用 方 法
图11—14
(三)人体作业空间设计之一
• 立姿活动空间:
• 立姿时人的活动空间 • 不仅取决于身体的尺 • 寸,而且也取决于保 • 持身体平衡的微小平 • 衡动作和肌肉松弛、 • 脚的站立平面不变时, • 为保持平衡必须限制 • 上身和手臂能达到的 • 活动空间。
S K 1 N 1
(1)相同。
适应域
一个设计只能取
一定的人体尺寸范围,
只考虑整个分布的一
部分“面积”,称为
“适应域”,适应域 适应域可分为:对称适应
是相对设计而言的, 域、偏适的概念。
通常是整个分布的某一边。
百分位
百分位由百分比表示,称为“第几 百分位”。例如,50%称为第50 百分位。
年代
第4章 人因工程 PPT课件

目前,该学科在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名称。 美国:称为人类工程学或人因工程学; 西欧:称为工效学,日本:称为人间工学。
中国:人机工程学、人体工程学、人类工效学、人类工程 学、工程心理学、人的因素等。近几年使用人因工程学和 人类工效学命名的较多。
2
第4章 人因工程
工业工程导论
4.1 人因工程概述
伐木
人因工程
舒适温度/℃ 18~24 18~23 17~22 15~21 14~20
不同劳动条件下的舒适温度指标
7
工业工程导论
第4章 人因工程
微气候环境
空气气温对人的影响
美国兵工厂调研结果
温度
事故率
温度
事故率
17-22.5 ℃ 11.4 ℃ 25.3 ℃
100%(基准)
女性 130% 女性 108%
工业工程导论
第4章 人因工程
4.1 人因工程概述 4.2 人体测量 4.3 作业环境设计 4.4 作业空间设计 4.5 人机系统设计 4.6 劳动安全与事故预防
人因工程 1
工业工程导论
第4章 人因工程
人因工程
4.1 人因工程概述
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是研究人一机 一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 一门边缘性应用学科,是工业工程的经典分支之一。
增加或减少点光源的光强度、改变受照物体与光源的距离、 调整光源与受照体之间的夹角,均是改善受照物体表面照 度的有效途径。
14
工业工程导论
照明环境
照度与疲劳
第4章 人因工程
看书疲劳和照度 : 不同照度下,看书 后眼睛疲劳程度可 以通过眨眼次数的 变化来说明。
中国:人机工程学、人体工程学、人类工效学、人类工程 学、工程心理学、人的因素等。近几年使用人因工程学和 人类工效学命名的较多。
2
第4章 人因工程
工业工程导论
4.1 人因工程概述
伐木
人因工程
舒适温度/℃ 18~24 18~23 17~22 15~21 14~20
不同劳动条件下的舒适温度指标
7
工业工程导论
第4章 人因工程
微气候环境
空气气温对人的影响
美国兵工厂调研结果
温度
事故率
温度
事故率
17-22.5 ℃ 11.4 ℃ 25.3 ℃
100%(基准)
女性 130% 女性 108%
工业工程导论
第4章 人因工程
4.1 人因工程概述 4.2 人体测量 4.3 作业环境设计 4.4 作业空间设计 4.5 人机系统设计 4.6 劳动安全与事故预防
人因工程 1
工业工程导论
第4章 人因工程
人因工程
4.1 人因工程概述
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是研究人一机 一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 一门边缘性应用学科,是工业工程的经典分支之一。
增加或减少点光源的光强度、改变受照物体与光源的距离、 调整光源与受照体之间的夹角,均是改善受照物体表面照 度的有效途径。
14
工业工程导论
照明环境
照度与疲劳
第4章 人因工程
看书疲劳和照度 : 不同照度下,看书 后眼睛疲劳程度可 以通过眨眼次数的 变化来说明。
《人因工程单元》课件

人因工程研究目的
提高人与机器的交互效率 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和事故 优化产品设计,提高用户满意度 促进人因工程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人因工程基础知识
人因工程基本原理
人因工程定义、发展历程及重要性 人因工程基本原理概述,包括人机界面设计、作业环境设计、作业负荷设计等方面 人因工程在各领域的应用,如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医疗保健等 人因工程基本原理在PPT课件中的应用,如如何设计课件界面、如何安排教学内容等
率
公共安全领域
公共安全领域中的人因工程应用 人因工程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重要性 公共安全领域中的人因工程案例分析 公共安全领域中的人因工程未来发展趋势
人因工程案例分析
工业工程案例
案例一:某汽车制造公司的生产流程优化 案例二:某电子公司的生产线平衡改进 案例三:某医院的医疗设备设计改进 案例四:某机场的旅客流程优化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模拟真实环境,提高人因工程 的实验效率和准确性。
生物信息学: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研究人体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征,为人因工程 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跨学科研究:结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如认知科学、心理学等,进一步深化对人因 工程的理解和应用。
人因工程基本原则
系统性:考虑整个系统,包 括硬件、软件、环境等
安全性:确保系统安全可靠, 避免事故发生
可用性:提高系统的易用性 和用户体验
人的因素:考虑人的生理、 心理、认知等方面
适应性:适应不同用户和环 境的需求和变化
人因工程基本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 察人的行为和反 应来评估人因工 程设计的效果
人因工程学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医疗保健等
人因工程与系统概念课件

02
系统概念与理论
系统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系统的定义、特点
详细描述
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元素组成的集合体,具有特定功能和结构。系统的特点包括整体性、相关性、层 次性和动态性等。
系统的基本要素
总结词
系统的基本要素
详细描述
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系统中的各个组 成部分、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系统所 处的环境等。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 互制约,共同构成系统的整体。
总结词
人因工程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随着 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其发展逐渐 成熟。
详细描述
人因工程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初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人因 工程学开始形成并逐渐受到重视。第二阶段是20世纪 60年代到70年代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人因工程学的 研究和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 到80年代的成熟阶段,这一时期人因工程学逐渐成为 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第 四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繁荣阶段,这一时期人 因工程学的研究和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涉及的领域越 来越广泛,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系统理论在人因工程中的应用
系统分析方法
系统理论提供了一种整体、全面的分析方法 ,有助于人因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
动态视角
系统理论强调系统的动态性和变化,有助于人因工 程师预测和应对系统中的变化和挑战。
优化资源配置
系统理论可以帮助人因工程师合理分配和优 化资源,提高人因工程的效率和效果。
人因工程与系统理论的协同发展
人因工程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包括人机界面设计、工作场所 设计、劳动安全防护等;在交通领域,人因工程应用于道 路设计、交通信号灯设计、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等;在医疗 领域,人因工程应用于医疗设备设计、医院环境设计、康 复工程等;在航空航天领域,人因工程应用于飞行器设计 、航天器设计、宇航员训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在96.52cm~106.68cm,取中间值101.6cm D. 操作工横向膝盖空间宽度 E. 可调节的足部休息空间 F. 工人进出操作工位的空间
按精益布局设计的坐/站位设计概论
够取空间 — 大多数工人可以用单臂较轻松够到的区域。 够取空间分为两种:理想够取空间和非频繁够取空间
理想够取区域— 是以操作工单侧肩膀为圆心的45.72cm为半径的圆弧内所包围的 空间。
13
三、作业空间设计
工作现场设计概论-2
非频繁够取区域 — 是在63.5cm为半径的圆弧所包围的空间。
理想工作空间 — (坐/站)
膝部空间 —
最佳工作空间即在工作过程中工人的手的理想位置。 在理想工作范围内人的姿态是自然的,双手可以同时进行操作并且工作对象大
致处在工人的视线范围之内。
工位下面容纳膝部的空间,60.96cm宽(76.2cm最好),深度为35.56cm,20.32cm 高。在这个空间下面还需要深度为20.32cm的单足休息空间,或再加10.16cm。
重复——同样或相似的动作每秒或每小时重复的次数
<0~150次/小时, 不>600次/小时
16
三、作业空间设计
精益设计的风险因素-2
不舒服的身体姿势——偏离中立位置角度过大,如45度 最好带靠背地坐着,不要蹲、躺或跪; 物料最好在手边,不要高过头、在身后或低于膝盖; 背部偏离人体中心<20度,不要>45度;颈部偏离中心<20度,不能弯曲、后仰 或扭曲>20度;不舒服承受时间<10% 循环时间,不能>50%循环时间。
站立工作工位 -
坐/站工位的人体因素设计为工作循环强度高(周期小于30秒)的工作来设计 的—到颈部是123.7cm
操作工力量极限 - 力量极限与工作频率和工作姿势有关。手部的直线施力不得超过2.7KG重,手指
和大拇指的施力要在0.9KG以下。
身体自然姿势
-
设计设备与零件让操作工如何使用时,必须尽量使操作工以自然的姿势工 作,不要让他们做多余的牵扯到关节弯曲的动作。
14
三、作业空间设计
工作现场设计-工位布局
紧凑的工作空间内部,没有障碍物妨碍操作或使操作中断; 工位或单元布局允许一人在适当时候操作整个单元,也允许变化几个人来操作; 原材料和半成品在单件流上进行处理,尽量使缓冲量最小化; 操作工很容易找到设备并且使用方便(用户友好型)
5S/车间安排
车间没有无关物品(如报废的机器) 设备、工具和固定用具的放置是用来节省距离和节约时间的 所有工具和物料必须有清晰的标识
目的
使人工作更有效、更安全、更舒适
研究方法
观察法、实测法、实验法、调查研究法、分析法、计算数据仿真
我司人因工程研究范围
人体测量、作业空间设计、作业环境设计、生产工具设计
3
二、人体测量
2.1、人体测量分类
静态人体尺寸、动态人体尺寸 ① 静态人体测量: 被測者静止地站着或坐着进行的一种测量方式;
4
二、人体测量
以立肘高为基准
10
三、作业空间设计
3.4、工作现场设计——动作经济原则
1.人体动作方面 双手并用原则、对称反向原则、排除合并原則、降低等級原則、免限制 性原則、避免突变原則、节奏轻松原則、利用惯性原则、适当姿势原则 2、有关工具设备方面(4项) 利用工具原則、工具万能原则、易于操作原則、适当位置原则 3.有关场所布置方面(8项) 定点放置原则、双手可及原则、按工序排列原则、使用容器原则、用坠 送法原则、近使用点原则、避免担心原则、环境舒适原则
根据动作经济原则对生产各岗位进行分析并改善。 具体请看动作经济原则方面详细
11
三、作业空间设计
工作现场设计-1
在一个循环时间小于30秒的 工作中拿取的时间小于1/3的 工作循环时间。任何在理想工 作区域范围外的物品放置必须 重新考虑。
理想工作区域
12
三、作业空间设计
工作现场设计-1
A. 可容纳膝盖离距离至少35.56cm B. 参照物是离工人最近的物品的最底边底到工人底距离 C. 是手离地面最高距离。若手离地面超过106.68cm,则需要重新设计。
人因工程
1
目录
人因工程简述 人体测量 作业空间设计 作业环境设计 生产工具设计
2
一、人因工程概述
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 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 研 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条件下, 在工作中, 家庭中和休假时, 怎样统一考 虑工作效率, 人的健康, 安全和舒适等达到最优化的问题。
②动态测量:被测者处于动作状态下所进行的测量﹐其重点是测量人在执 行某种动作时结构尺寸
序号 测量项目
性别分类
男性
女性
平均值 标准差 平均值 标准差
1 身高(mm)
1687.73 59.75 1563.0 53.88
2 体重(Kg)
67.35
8.9
54.22 8.16
5th%女性
正常握拳范围:23.2cm, 最大握拳范围59.7cm
8
三、作业空间设计
3.2 作业空间设计(最大)
最大握拳范围
最佳工作区 正常握拳范围
桌子范围
95th% 男性
正常握拳范围:34.8cm, 最大握拳范围76.9cm
9
三、作业空间设计
3.3 立姿作业空间设计
立姿推荐的工作面高度:
结合我司员工(区域身高)实际情况,在采用上述标准时降低5cm。
15
三、作业空间设计
精益设计的风险因素-1
第一风险因素(具有最大直接因果关系的那些因素)是:
过大的力——完成一项任务所需的物理力。 单手举物<2.3KG,不>9.1KG,
双手举物<22.2KG,不>15.9KG, 搬、推、拉力<4.5KG,不>13.6KG, 走动<3~5步/分钟,不>30步/分钟, 上下爬动<0.3m/min,不>1.52m/min
立姿俯视图
3 手臂伸长距离(mm) 4 肘高(mm)
822.11 37.62 755.10 34.97 1048.77 41.28 973.44 37.60
5 肚脐高(mm)
990.22 44.91 910.35 43.42
我司线体高度及物料取放范围,按人力活动尺寸进行设定。 6
二、人体测量
2.3、人体测量资料之设计原则
极端设计 通常使用95%-♂或5%-♀为基准 95%——大身材 50%——平均身材 5%——小身材
可调设计 调整之范围,在使用对象群体的5%-95%之
间可调。 平均设计
仅限于上述两类设计原则均不适用 并非险要性作业
7
三、作业空间设计
3.1 作业空间设计(最小)
最大握拳范围
最佳工作区 正常握拳范围
桌子范围
按精益布局设计的坐/站位设计概论
够取空间 — 大多数工人可以用单臂较轻松够到的区域。 够取空间分为两种:理想够取空间和非频繁够取空间
理想够取区域— 是以操作工单侧肩膀为圆心的45.72cm为半径的圆弧内所包围的 空间。
13
三、作业空间设计
工作现场设计概论-2
非频繁够取区域 — 是在63.5cm为半径的圆弧所包围的空间。
理想工作空间 — (坐/站)
膝部空间 —
最佳工作空间即在工作过程中工人的手的理想位置。 在理想工作范围内人的姿态是自然的,双手可以同时进行操作并且工作对象大
致处在工人的视线范围之内。
工位下面容纳膝部的空间,60.96cm宽(76.2cm最好),深度为35.56cm,20.32cm 高。在这个空间下面还需要深度为20.32cm的单足休息空间,或再加10.16cm。
重复——同样或相似的动作每秒或每小时重复的次数
<0~150次/小时, 不>600次/小时
16
三、作业空间设计
精益设计的风险因素-2
不舒服的身体姿势——偏离中立位置角度过大,如45度 最好带靠背地坐着,不要蹲、躺或跪; 物料最好在手边,不要高过头、在身后或低于膝盖; 背部偏离人体中心<20度,不要>45度;颈部偏离中心<20度,不能弯曲、后仰 或扭曲>20度;不舒服承受时间<10% 循环时间,不能>50%循环时间。
站立工作工位 -
坐/站工位的人体因素设计为工作循环强度高(周期小于30秒)的工作来设计 的—到颈部是123.7cm
操作工力量极限 - 力量极限与工作频率和工作姿势有关。手部的直线施力不得超过2.7KG重,手指
和大拇指的施力要在0.9KG以下。
身体自然姿势
-
设计设备与零件让操作工如何使用时,必须尽量使操作工以自然的姿势工 作,不要让他们做多余的牵扯到关节弯曲的动作。
14
三、作业空间设计
工作现场设计-工位布局
紧凑的工作空间内部,没有障碍物妨碍操作或使操作中断; 工位或单元布局允许一人在适当时候操作整个单元,也允许变化几个人来操作; 原材料和半成品在单件流上进行处理,尽量使缓冲量最小化; 操作工很容易找到设备并且使用方便(用户友好型)
5S/车间安排
车间没有无关物品(如报废的机器) 设备、工具和固定用具的放置是用来节省距离和节约时间的 所有工具和物料必须有清晰的标识
目的
使人工作更有效、更安全、更舒适
研究方法
观察法、实测法、实验法、调查研究法、分析法、计算数据仿真
我司人因工程研究范围
人体测量、作业空间设计、作业环境设计、生产工具设计
3
二、人体测量
2.1、人体测量分类
静态人体尺寸、动态人体尺寸 ① 静态人体测量: 被測者静止地站着或坐着进行的一种测量方式;
4
二、人体测量
以立肘高为基准
10
三、作业空间设计
3.4、工作现场设计——动作经济原则
1.人体动作方面 双手并用原则、对称反向原则、排除合并原則、降低等級原則、免限制 性原則、避免突变原則、节奏轻松原則、利用惯性原则、适当姿势原则 2、有关工具设备方面(4项) 利用工具原則、工具万能原则、易于操作原則、适当位置原则 3.有关场所布置方面(8项) 定点放置原则、双手可及原则、按工序排列原则、使用容器原则、用坠 送法原则、近使用点原则、避免担心原则、环境舒适原则
根据动作经济原则对生产各岗位进行分析并改善。 具体请看动作经济原则方面详细
11
三、作业空间设计
工作现场设计-1
在一个循环时间小于30秒的 工作中拿取的时间小于1/3的 工作循环时间。任何在理想工 作区域范围外的物品放置必须 重新考虑。
理想工作区域
12
三、作业空间设计
工作现场设计-1
A. 可容纳膝盖离距离至少35.56cm B. 参照物是离工人最近的物品的最底边底到工人底距离 C. 是手离地面最高距离。若手离地面超过106.68cm,则需要重新设计。
人因工程
1
目录
人因工程简述 人体测量 作业空间设计 作业环境设计 生产工具设计
2
一、人因工程概述
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 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各种因素, 研 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条件下, 在工作中, 家庭中和休假时, 怎样统一考 虑工作效率, 人的健康, 安全和舒适等达到最优化的问题。
②动态测量:被测者处于动作状态下所进行的测量﹐其重点是测量人在执 行某种动作时结构尺寸
序号 测量项目
性别分类
男性
女性
平均值 标准差 平均值 标准差
1 身高(mm)
1687.73 59.75 1563.0 53.88
2 体重(Kg)
67.35
8.9
54.22 8.16
5th%女性
正常握拳范围:23.2cm, 最大握拳范围59.7cm
8
三、作业空间设计
3.2 作业空间设计(最大)
最大握拳范围
最佳工作区 正常握拳范围
桌子范围
95th% 男性
正常握拳范围:34.8cm, 最大握拳范围76.9cm
9
三、作业空间设计
3.3 立姿作业空间设计
立姿推荐的工作面高度:
结合我司员工(区域身高)实际情况,在采用上述标准时降低5cm。
15
三、作业空间设计
精益设计的风险因素-1
第一风险因素(具有最大直接因果关系的那些因素)是:
过大的力——完成一项任务所需的物理力。 单手举物<2.3KG,不>9.1KG,
双手举物<22.2KG,不>15.9KG, 搬、推、拉力<4.5KG,不>13.6KG, 走动<3~5步/分钟,不>30步/分钟, 上下爬动<0.3m/min,不>1.52m/min
立姿俯视图
3 手臂伸长距离(mm) 4 肘高(mm)
822.11 37.62 755.10 34.97 1048.77 41.28 973.44 37.60
5 肚脐高(mm)
990.22 44.91 910.35 43.42
我司线体高度及物料取放范围,按人力活动尺寸进行设定。 6
二、人体测量
2.3、人体测量资料之设计原则
极端设计 通常使用95%-♂或5%-♀为基准 95%——大身材 50%——平均身材 5%——小身材
可调设计 调整之范围,在使用对象群体的5%-95%之
间可调。 平均设计
仅限于上述两类设计原则均不适用 并非险要性作业
7
三、作业空间设计
3.1 作业空间设计(最小)
最大握拳范围
最佳工作区 正常握拳范围
桌子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