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两首(上课用)
诗两首 李商隐PPT讲课课件

背景回放厅
《锦瑟》这首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这年诗人 46 岁,罢盐铁推 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诗的内容 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给人迷惘的感 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诗”,只是以开头 二字为题。李商隐的诗语言清丽,感情哀怨,境界朦胧,解读极为不易。古来 解此诗者有几十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诗人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 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
谢谢观看
诗两首
李 商 隐
前言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 成灰泪始干 ”,一说起这些诗句,我们就会不由得想起李商隐,华 丽的辞采,哀婉的情调,朦胧瑰丽,含蓄蕴藉。这位著名的晚唐诗 人,凭着对朦胧境界的痴心追求,抒写着内在的心境与感受。诗艳而不靡,幽 婉而细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两首。
基础知识
锦瑟.( ) 惘.然( ) 晓筹.( )
读准字音
琴弦.( ) 虎旅.( ) 马嵬.( )
沧.海( ) 宵柝.( ) 杜鹃.( )
一词多义
锦瑟无端五十弦 1.端东坡右手执卷端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不及卢家有莫愁 2.及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一词多义
此情可待成追忆 3.可不 可可 歌思 可议 泣
课前预习
学海金指针
1.品味诗歌意境,领会诗歌美质。 2.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3.通过涵咏诗文,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作者档案馆
《李商隐诗两首》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通过写“我所知道的李商隐”等训练,提高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2.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重点、难点和解决办法】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学生活动设计】.课前预习(1)熟读背诵这两首诗。
(2)标出诗中不理解的句子,初步鉴赏。
2.课内精读课教师讲析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导入新课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
早年的诗人,也曾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写诗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
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
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2.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诗两首课件

诗歌内容解析
诗句解析
诗歌中“君问归期未有期”表达了诗 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巴山夜雨涨 秋池”则描绘了巴蜀之地的秋夜雨景 。
意象解析
语言特色
李商隐的语言优美,用词精准,表达 了诗人深厚的情感。
诗歌中的“巴山夜雨”成为了一个典 型的意象,代表着诗人身处异乡的孤 独和思念之情。
语言的精炼与含蓄
精炼
李商隐的诗歌语言简练,用词精准,每个字都有深刻的含义 ,使诗歌意蕴丰富。如《夜雨寄北》中的“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仅用十个字就表达出深深的思念之情。
含蓄
李商隐的诗歌语言含蓄,常常通过暗示或隐晦的手法表达情 感或哲理,使诗歌含义深远且难以言表。如《无题》中的“ 相见时难别亦难”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无奈。
位。
文学史上的评价
在文学史上,李商隐被视为一位 杰出的诗人,其诗歌艺术成就得
到了广泛认可。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李商隐的诗歌对后世的文学创作 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文学史上
的经典之பைடு நூலகம்。
THANKS
谢谢
情感表达的细腻与深沉
细腻
李商隐的诗歌情感细腻,善于捕捉和表达人性的微妙变化,使诗歌情感真挚动人。如《夜雨寄北》中的“君问归 期未有期”表达了离别的无奈和痛苦。
深沉
李商隐的诗歌情感深沉,常常触及人性的本质和人生的哲理,使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如《锦瑟》中的“此 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追忆和感慨。
05
CHAPTER
李商隐的影响与评价
对后世的影响
推动诗歌创作风格多样化
李商隐的诗歌风格独特,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了诗 歌创作的多样化发展。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

典故分事典和语典两种
事典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 情,属于借古抒怀。 语典是引用或化用前人诗词句,目的在于 加深诗词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如姜夔的《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 青青”,“春风十里”就引用了杜牧的诗句。 用典恰当的好处:能以少量文字传递丰富 的思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思考:可否将颔联和颈联删去?
答:不可删去,颔联和颈联运用了四个典故 ,其中包含着深刻的内涵。“蝴蝶梦”无限 美好,却虚幻短暂;“春心托杜鹃”凄厉悲 哀;“沧海泪”孤寂凄寒;“蓝田玉烟”飘 渺而不可及。如作者的际遇遭逢,少有才志 而卷入朋党之争,仕途失意,为谋生东奔西 走;中年丧妻,十四年婚姻聚少离多。美好 总是乍现即逝,诗人难免不发出人生如梦往 事如烟的感叹。
《幽梦影》中有这么一句妙语,可谓是点出 了庄子哲学的精髓:“庄周梦为蝴蝶,庄周之 幸也;蝴蝶梦为庄周,蝴蝶之不幸也。” 庄周化为蝴蝶,从喧嚣的人生走向逍遥之境 ,是庄周的大幸;而蝴蝶梦为庄周,从逍遥之 境步入喧嚣的人生,恐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
杜宇啼血
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事,则似乎表 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 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 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 和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 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 自己的悲哀。这两句各用一事,而 衔接得如此自然,如出一意,也反 映了诗人用典的工巧。
在爱情生活方面,诗人也屡遭不 幸。青年时期,他先后与女道士宋华 阳真人、洛阳富商之女女柳枝相爱, 均以悲剧告终。与王茂元之女结婚后, 夫妻感情甚好,幸福生活不过十余年, 妻子因病亡故。政治上和爱情上的双 重不幸,使诗人的诗作常常寄予着深 沉的身世之感。
李商隐诗两首jb上课版

尾 联: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面对现实,只能成为欢情 含悲的回忆了,终不禁惘然若 失。痛定思痛,不堪回首。这 是李商隐的一生总结,是离开 人世之前的绝命之词 !
— 追 忆 此 情 当 时 惘 然
解
题
读读品品赏赏析析
1)你能从诗中找出表明主要内容的三个字来吗?
2)你能从诗中找出表明诗人情感的两个字来吗?
颔 联: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典故1、庄周梦蝶
扑朔迷离、美好
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 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庄周非常 快乐,悠然自得,竟然忘记了自 己是庄周。梦醒后,庄周十分疑 惑,不知是自己做梦变成了蝴蝶, 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无题诗人
• 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 后来又受李党王茂元厚爱而招为女婿。 • 一脚踩入了牛、李两党斗争的政治漩涡 ,在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潦倒终 身,46岁时死在荥阳。 • 李商隐一生又是为情所困,为情所累的 一生。
诗 歌 解 题
锦瑟,雕饰华美的瑟。诗题 “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 字。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 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今
倒 叙
昔
寻仙为妄 对 死别是实 比 (当时) (此日) 军中逃难 宫里安乐
马嵬驿赐死 长生殿盟誓
天子不保
百姓可全
讽:荒淫误国
倒叙的手法使诗歌在尺幅之间,一波三 折,曲折幽深。 对比是咏史怀古诗常用的一种手法,作 者常常借它来抒发盛衰之情、兴亡之感。
• •
主旨思想
本诗通过记叙马嵬之变,讲叙 了唐玄宗被逼处死杨贵妃之事,讽 刺了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 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 唐玄宗,告诫当时的统治者要以史 为鉴,不要重蹈覆辙。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PPT课件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诗 人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 否定了这虚妄之说。
➢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来世渺茫难求, 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 事实。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 年”,以“思”引发“无端” 之问,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因 回首青春往事而引发的感慨, 是比兴之笔。
பைடு நூலகம்诗哪一联直抒胸臆?有何作用?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情感
庄生晓梦迷蝴蝶
➢人生如梦,诗人因回顾往事而 产生一种迷惘和悲痛。
望帝春心托杜鹃
➢望帝之心,生前有恨,死后续 之。无限的愁绪与哀怨。
《锦瑟》
作此诗时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 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 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不一 定是“咏物诗”,可能按《诗经》 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也算一首 无题诗。李商隐的诗语言清丽, 感情哀怨,境界朦胧,解读极为 不易。古来解此诗者有几十家, 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诗歌题为“锦瑟”,除首联外,内容仿佛与“锦瑟” 无关,“锦瑟”究竟在诗中有何作用?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点明题旨:对比兼用典。 ➢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 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 一问虽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玄宗沉迷 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 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李商隐此诗被评为“用笔 至细,讽意至深”,请你 从叙事委婉方面说说“用 笔至细”,从对比反衬方 面说说“讽意至深”。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李商隐诗两首》优秀课件教学教材44页PPT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4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李商隐诗两首》课件

• 李商隐简介 •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 《锦瑟》 • 李商隐的创作手法 • 李商隐的影响与评价
01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的生平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 山,号玉谿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 南沁阳市)
举进士不中,曾在泾原节度使王茂元 幕府任职,后入朝为官,历任秘书省 正字、弘文馆校书郎、监察御史、宣 州团练判官等职
。
望帝春心托杜鹃
诗人以望帝自比,表达了自己 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诗歌主题与意境
主题
01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集中在人生无常、时光流逝以及对于美好事
物的追求和向手法,将诗人内心的感慨
和感悟表达得淋漓尽致。
艺术手法
03
李商隐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比喻、借代、用
诗歌中通过“相见时难别亦难” 等意象,表达了爱情的痛苦和无
奈。
语言特点
李商隐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 比喻、拟人等,使诗歌语言更加生 动、形象。
结构分析
诗歌结构紧凑,层次分明,通过反 复咏唱,强化了情感表达。
诗歌主题与意境
主题概括
这首诗表达了李商隐对爱情的执 着追求和无奈痛苦,以及对人生
意义的思考。
深情厚意
李商隐的诗歌情感真挚, 表达了对人生、爱情、友 情等方面的深情厚意
李商隐的诗歌特点
意象丰富
李商隐的诗歌中运用了大 量的意象,通过意象的组 合与对比,表达出深刻的 思想和情感
结构严谨
李商隐的诗歌结构严谨, 层次分明,善于运用铺垫 、转折等手法,使诗歌的 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语言精练
李商隐的诗歌语言简练, 用词精准,表达出深刻的 思想和情感,给人留下深 刻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 译文: •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 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 赏析: •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以对 比手法和反诘语气作结,寄托感慨,点明题旨, 警醒后世,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唐玄宗。唐 玄宗贵为天子却不得不赐死宠妃,而平民百姓 卢家夫婿,却能与莫愁女白头偕老,这到底是 为什么呢?语言虽直白了些,表达出来的情至 深至痛,鞭挞有力。
• • • • • • • •
《夜雨寄北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无题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锦瑟解题】
《锦瑟》 诗为李商隐自题《李义 山诗集》的第一篇。一首《锦瑟》 诗,一道千古谜。历来无人能解, 所以莫衷一是。这首诗辞藻华丽, 用典殊多,晦涩难解,众说纷纭。 通篇追忆往事,反复抒发破灭、幻 化成灰的无限感慨和遗恨。以朦胧 的意象表达诗人无限迷茫的心境。
• 二、翻译全诗:
• • • • • • • • • • • • • • • • 锦瑟无端五十弦 (锦瑟呀,你没有理由是五十条弦啊 ) 一弦一柱思华年 (每弦每节,都令我怀思已经逝去的黄金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我心象庄子,为蝴蝶晓梦而迷惘) 望帝春心托杜鹃 (又象望帝化杜鹃,寄托春心哀怨) 沧海月明珠有泪 (我的眼泪止不住流淌,如同月明沧海有泪有珠) 蓝田日暖玉生烟 (过去的生活情景,如同蓝田良玉生成缕缕青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这些悲欢离合之情,哪能等到追忆才有) 只是当时已惘然 ( 在事情发生的时候就已经感到怅然若失了)
《锦瑟》赏析
首联:年已半百,感慨万千(起兴、比喻) 颔联:因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极深,真觉 得此身为虚,而梦境才是真实的,即使杜鹃啼血 也难表达我的相思之苦。(典故、传说) 颈联:明月生于沧海的时候,我的泪水如珠, 蓝田玉山之上,那玉烟缕缕升腾,何尝不是从我 心中飘出?(典故、传说) 尾联:我痛苦的相思,何须等到今日才有, 就在我倾心的那一刻,我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直抒胸臆)
李商隐诗二首
•唐 诗人。字义山,号玉谿(xĪ)生,又号樊 南生, 在晚唐诗人中,他的诗歌艺术 成就最高,和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合 称为“小李杜”,也是唐代诗人中的 “三李”之一(李白、李贺)。主要 名篇有:《登乐游原》、《无题》、 《夜雨寄北》等。
•
马 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 三、参照注释默读课文,翻译并赏析内容意境: 1、首联: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 译文: •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 今生就此罢休。 •
• 1、此悼亡诗也。 • (1)意亡者善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 兴也。 • (2)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 “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 “思华年”,二十五而殁也。必其婉弱多病,故 云然也。
• 2.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回顾平生遭际、抒写 身世之感的篇章。
• (1)诗的首联以幽怨悲凉的锦瑟起兴,点明 “思年华”的主旨。“无端五十弦”的感叹,与 诗人年近五十而功业未成的身世紧密联系着,所 以才有下句“一弦一柱思华年”的联想,激起他 对一生经历的回顾。 • (2)颔联庄周梦蝶、望帝托鹃,是说自己的抱 负不得施展,往日追求建功立业的壮志已成梦幻, 伤感的情怀只有托杜鹃来倾诉了。颈联怀才见弃、 理想破灭的切身感受,来抒发难言的隐痛。 • (4)尾联感叹一生遭遇,怅惘失意,心潮难平。 这一联从“追梦”中醒来,并知道那些梦已经远 去,并且当时就不甚分明,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情 怀。
• 2、颔联: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 译文: •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 报晓敲击更筹。 • 赏析: • 颔联追述玄宗逃蜀时的情景,暗指杨玉环被缢于 马嵬事。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突出 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 3、颈联: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 译文: •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 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 赏析: • 颈联继续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 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 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 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
凄 迷 身世遭逢如梦似幻 哀 思年华: 才而见弃似沧海遗珠 怨 寂 寥 追求向往烟云漂渺 怅 含蓄蕴藉朦胧深邃 惘 艺术特点: 语言绮丽 善用典,工比兴
马 嵬
李 商 隐
马嵬事变
题解:天宝十五 年(756)六 月,安史乱军攻 陷潼关,长安危 急,玄宗仓皇逃 蜀,道经马嵬坡, 六军驻马哗变, 杀奸相杨国忠, 逼玄宗赐死贵妃 (38岁)。即为 马嵬事变。
• 一、关于咏史诗 咏史诗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咏史之作, 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 华。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 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 安史乱后,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败,李商隐对 玄宗的失政特别感到痛心,讽刺也特别尖锐。李 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 朝国家战乱,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 四、这首诗用了哪些典故,如何理 解它的象征意义? • ①庄周梦蝶、望帝啼鹃、鲛人泣珠、 良玉生烟。
• ②这四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怅惘、悲 伤的内心情感。诗中美好的境界是什 么?殷切的思念是什么?诗人为何而 流泪?为何而迷惘?都难以知晓。诗 歌带给读者是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
• 六. 《锦瑟》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以 “悼 亡”“感伤身世” “爱情”之说居多,你怎样理解这 首诗的主旨和情感?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 3、这是一首诗抒写爱情的诗。 • (1)这首诗为李商隐46岁时所作,据说怀 恋一个赠予锦瑟的女子。是令狐楚婢女也好, 是当时贵人爱姬也罢。如空中之音,水中之 月,镜中之花,言有尽而意无穷”。 • (3)颈联以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 隐约地描摹了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 可及。 • (4)最后抒写生前情爱漫不经心,死后追 忆已经惘然的难以排遣的情绪。
• 导入新课 • 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 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李白 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 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末世的 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 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 要求学生记忆出李商隐的名诗: • 《夜雨寄北 》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 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无题 》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 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 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