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虚拟经济的测算范围初探
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概念界定及测度

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概念界定及测度摘 要:当前业界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论述文章颇多,二者之间的边界界定仍是探讨的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主张二者不存在固定边界,一种行业或产业是“实”还是“虚”,主要取决于其产品名义价格是否高于社会产品的平均名义价格,前者名义价格高则可认为有虚拟倾向,反之则属于实体经济。
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我国经济部门中“实”专虚进行了测度和解释。
关键词: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 增加值价格比【中图分类号】 F2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841X-2020(7)-0033-05■ 李道斌(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 青海西宁 810001)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之源、是经济发展之本。
近年来,我国实体部门出现“空心化”倾向,资本脱实向虚现象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运行效率,同时社会各界对虚拟经济喊打声一片。
然而,当前在理论界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界定存在不小的混淆与分歧,受其影响,导致实务界操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所弱化。
为此,亟待厘清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界定,从而精准施策,推动整个经济实现稳中有进。
一、国内外关于实体经济的观点综述(一)国内论述一是从物质生产角度,以成思危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用货币资本雇佣工人,购买生产资料,生产产品,通过商品流通,重新变成货币”的经济活动过程就是实体经济。
也有的学者认为,实体经济仅仅包括物质生产活动,其他活动只能算作虚拟经济或广义虚拟经济。
二是从产业角度,以金碚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广义的实体经济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直接服务业和工业化服务业,工业化时期的实体经济核心是制造业。
三是从满足人们需求的产品生产角度,十六大报告指出,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
四是从价格体系角度,刘骏民认为实体经济是以成本和技术支撑的价格体系,而虚拟经济则是以观念支撑的定价方式。
五是借助MPS核算体系的物质生产理念来界定,刘晓欣认为实体经济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以及相关的物质生产活动,广义实体经济是指扣除虚拟经济(金融房地产和职业服务业)外的其他产业。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征稿启事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
征 稿 启 事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是中航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认为:传统实体经济主要满足人的物质需求(生理需求和使用功能要求)。
只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经济现象可视为纯粹虚拟经济。
而通常人们所说的虚拟经济一般则泛指各种金融活动,它由实体经济衍生而成,实为一种狭义虚拟经济。
由于各种经济形态往往因“跨界”而交叉,所以有必要将同时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以及只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经济统而定义为广义虚拟经济。
它包含了虚实结合的经济体中的实体部分、虚拟部分以及纯粹虚拟经济(含狭义虚拟经济)等内容,并以基于价值细分的现代服务经济、体验经济、品牌经济、创意经济、知识经济以及文化艺术产业、体育产业、旅游休闲产业、古玩收藏产业、金融证券业等新经济形式体现出来。
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高校师生和生产、经济工作一线的管理者、企业家投稿。
可侧重于广义虚拟经济理论和范式探讨,也可对其分类经济或某一具体产业作实证研究,或有关广义虚拟经济的其他问题。
篇幅一般在6000~20000字。
格式要求请参考本刊的“投稿须知”。
来稿请用Word文档发至:**************。
本刊系有学术经费资助的纯学术期刊,用稿以文章质量为唯一取舍标准,不收取版面费等任何发表费用。
文章发表后寄赠当期刊物两本。
如不同意对来稿作必要修改,请注明。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编辑部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曙光大厦C座四层(邮编:100028)
编辑部电话:************
编辑部邮箱:**********************.cn。
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的出口三元边际分解初探

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的出口三元边际分解初探摘要:本文通过梳理并借鉴已有研究对出口结构的分解测算方法,结合广义虚拟经济理论和贸易增长理论,根据包含出口虚拟价值的出口三元边际分析框架,将传统的价格边际作进一步分解,将出口价格分解为基础价值和广义虚拟价值,并讨论出口价格和广义虚拟价值的相互变动关系,探索出口价值中包含的广义虚拟价值分解框架,为广义虚拟价值在贸易领域的扩展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出口虚拟价值;三元边际;核算方法一、引言贸易增长理论经历了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完整的贸易理论体系。
古典贸易理论认为出口数量是贸易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新贸易理论则强调出口类别,新新贸易理论从企业异质性角度出发强调出口产品的类别和数量均是影响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
在当今全球一体化和垂直分工日渐深入的时代,一国参与国际贸易的方式和出口结构对本国的经济增长至关重要,贸易理论为分析贸易结构提供了框架,并指导国家参与贸易的形式与利益分工。
传统的二元边际视角提供了分析贸易结构的基础框架,并结合企业异质性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研究领域包括宏观视角下的出口的二元边际对出口增长的影响、贸易结构与福利水平、投资与贸易,微观视角下的企业出口动态、企业生产率和对外直接投资等领域。
而在二元边际理论基础上扩展的三元边际分析框架则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维度,即价格增长对出口增长的影响。
价格的增长与贸易增长的关系影响着国家的出口能力和国内的福利水平,并且对传统的二元边际进行扩展,提供了一个更全面的分析框架。
尽管贸易理论的发展趋于成熟,但是对出口结构的分解目前只停留在二元边际和三元边际,对于全球一体化进程中的贸易增长研究仍然需要新的视角。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林左鸣,2009)为当今迅速发展的人本经济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基础,该理论从人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出发,探索产品中的广义虚拟价值。
将广义虚拟经济理论运用到贸易领域,探索出口产品中包含的广义虚拟价值,并分析广义虚拟价值变动对贸易增长的影响,能为研究一国出口能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不仅具有理论创新的意义,也具有指导贸易结构升级和优化的显示意义。
虚拟经济测度指标体系探索

虚拟经济测度指标体系探索作者:曾鸿来源:《商业时代》2012年第32期内容摘要:虚拟经济在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得到加速发展。
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腾飞往往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同发展的结果。
如何测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虚拟经济发展水平、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成为一个同时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课题。
本文在定义虚拟经济的基础之上,构建了一个测度指标体系对虚拟经济发展进行评估和反映。
关键词:虚拟经济指标体系评估和反映近代历史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腾飞往往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同发展的结果。
虚拟经济既是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金融自由化的产物,又是后者发展的动力。
如何测度一个地区的虚拟经济发展水平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成为一个同时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的课题。
相关概念释义何谓“虚拟经济”,学术界有不同观点。
一般认为,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概念。
虚拟经济的基础和核心是虚拟资本。
虚拟经济可以理解为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的虚拟资本的持有和交易活动,包括在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品等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基础上形成的相对脱离实体经济的一种经济活动。
虚拟经济的产品或载体是货币、股票、债券、期货等各种金融工具。
虚拟经济的工厂是各种金融机构。
虚拟经济的交换场所是各种虚拟资产交易市场(其主体是金融市场)。
与之相对的是“实体经济”,一般是指物质资料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
本文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试图对虚拟经济发展进行测度,构建一个测度指标体系对一个区域的虚拟经济发展进行评估和反映。
德国经济学家乔纳森·特南鲍姆(Jonathan Tenenbaum)最早提出经济倒金字塔概念。
他认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全部经济金融化的价值,都可以构成倒置的金字塔结构。
该结构分成四个层面:第一层面为金字塔底部,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物质产品;第二层面是商品和真实的服务贸易;第三层面是股票、债券、商品期货等;第四层面是完全虚拟的金融衍生品。
广义虚拟经济生产方式初探

广义虚拟经济生产方式初探吴秀生(全国政协 北京 100811)摘 要:马克思总结了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根本规律,为我们解读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前提。
当今时代,我们不得不拓展新的生产概念,对广义虚拟经济的生产方式作出理论解释。
广义虚拟经济的生产力,其特点:一是以信息这种特殊的产品为生产对象的;二是生产量的增长倍率大;三是生产的不平衡性。
广义虚拟经济生产关系的特点是:信息成为人与人结成的生产关系中首要的中介,围绕信息而展开的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点。
广义虚拟经济生产方式的特点是:制信息权成为这种生产方式的核心;这种生产方式正在把传统的物质资料生产整合到它的范畴中;这种生产方式重塑了产品货币关系;这种生产方式突出了泛媒体在生产中的参与性;这种生产方式颠覆了传统的生产程序;这种生产方式突出了文化与生产的关联性。
广义虚拟经济大生产对企业经营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呼唤信息态自我意识的觉醒;二是企业要在广义虚拟经济生产大循环中求得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根据;三是企业要充分重视产品的信息容介,使容介既科学合理又现实可行;四是企业要充分重视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人力资本的保有和使用。
关键词:广义虚拟经济;生产方式;制信息权;信息态自我意识中图分类号:F01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9448 (2010) 02-0016-08On the Production Mode of the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WU Xiu-sheng(CPPCC, Beijing 100811, China)Abstract: The summary of material production rules made by Karl Marx has provided for human beings theories to explain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n the present era, new production concepts have to be developed to explain the mode of production in the time of the general virtual economy. Production capability of the GVE has features: First, information is the object of production. Second, rate of production growth becomes larger. Third,收稿日期: 2010-05-19作者简介:吴秀生(1966—),男,现在全国政协工作,博士,研究方向为广义虚拟经济。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全文)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广义虚拟经济核算方法初探郑海涛,任若恩,ZHENGHi-to,RENRuo-en3.十七、十八世纪欧洲"ZG潮"潮起潮落的广义虚拟经济学分析张丽,ZHNGLi4.广义虚拟经济的马克思经济学哲学基础探析王彦亮,林左鸣,WNGYn-ling,LINZuo-ming5.海南旅游资源二元价值容介态分析朱沁夫,ZHUQin-fu6.湖南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杨洪,袁开国,黄静,YNGHong,YUNKi-guo,HUNGJing7.论品牌是财富标志的泛化物——二元价值容介态视野下的品牌分析吴忠才,WUZhong-ci8.品牌的虚拟价值及其影响广义虚拟经济研究黄劲松,HUNGJin-song9.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看迪斯尼乐园的体验传播唐齐晻,TNGQi-fng10.全国各地农村文化消费影响因素比较王亚南,方彧,WNGY-nn,FNGYu11.广义虚拟经济研究专项费用项目指南(20XX年度)广义虚拟经济研究所,广义虚拟经济研究专项办公室2.转变经济进展方式需要经济学理论的重构陈元先,陈昂,CHENYun-xin,CHENYng3.广义虚拟经济生产方式初探吴秀生,WUXiu-sheng4.二元价值容介态视阈下的古玩经济研究锺兴永,刘旖,ZHONGXing-yong,LIUYi5.ZG港口城市邮轮产业竞争力测度——兼论三亚邮轮产业进展亓元,单德朋,QIYun,SHNDe-peng6.海南产业结构选择与演变——基于广义虚拟经济思路的研究朱沁夫,ZHUQin-fu7.旅游目的地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研究——以岳阳为例张华,ZHNGHu8.我国电子商务上市企业成长性实证研究(20XX-20XX)唐红涛,刘海鸥,TNGHong-to,LIUHi-ou9.新书公布会新书公布会主持词任超10.图书出版情况介绍孙涵11.理论创新要为加快经济进展方式转变服务——在《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新书公布会上的致辞黄书元12.广义虚拟经济:创新了经济学的理论空间李佐军13.广义虚拟经济学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经济学刘曙光14.广义虚拟经济学是思维方式的转变仰海峰15.经济学理论一次具有革命性意义的跃升李克安16.让人产生探寻更多事物冲动的好书郑晓齐17.一部经济学思想里程碑式的著作邢丽18.引领当代经济由物本向人本的热烈回归姚平19.对财富本质的重新探究与思考田大瑜20.经济新视角战略新思考政策新启发胡国栋2.广义虚拟经济与微观层面的企业经营实践林左鸣,LINZuo-ming3.价值重建与优势再造——广义虚拟经济深层思考孙楚明,SUNChu-ming4.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关系浅析郭勇,GUOYong5.美国经济的信用卡效应分析——基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分析资本流入美国的根源田大瑜,TIND-yu6.三大C2CXX站中意度的比较分析唐红涛,TNGHong-to7.可储存商品期货的价格稳定作用研究——期货—商品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何展鸿,HEZhn-hong8.ZG东西部文化消费影响因素异同探析王亚南,方彧,WNGY-nn,FNGYu9.论区域文化的产业传承朱沁夫,ZHUQin-fu10.消费视野中的文化与符号尹国平,YINGuo-ping11.虚拟价值链下我国国内旅游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吴忠才,WUZhong-ci1.广义虚拟经济在宏观层面的产业实践林左鸣2.文化产业逆势增长的深层原因:广义虚拟经济理论的解读胡象明3.广义虚拟经济研究创意经济的广虚向度吴秀生4.云南文化产业进展的缺陷与突破口——基于国颁数据的实证分析王亚南5.二元价值容介态与经济波动宋可为XX://6.长株潭试验区旅游业进展研究杨洪,田银华,袁开国,黄静,邹家红7.我国上市公司价值评估方法研究——以银行业为例赵习剑1.政治经济学是政抬和经济的二元容介态林左鸣,LINZuo-ming2.《动物精神》与广义虚拟经济比较分析研究陈昂,CHENGng3.广义虚拟经济视角的城市商圈要素竞争力分析吴忠才,WUZhong-ci4.全国各地文化消费民生效应指数研究——2000-20XX年国颁统计数据分析王亚南,WNGY-nn5.论文化传承的社会机制朱沁夫,ZHUQin-fu6.新兴文化现象与广义虚拟经济分析王彦亮,林左鸣,WNGYn-ling,LINZuo-ming7.操纵方式、经理人创新行为及创新方式选择杨建君,石立江,董雯,YNGJin-jun,SHILi-jing,DONGWen1.广义虚拟经济视野下品牌的无形资本性与区域经济进展研究尹元元,YinYun-yun2.广义虚拟经济视野下的城市商圈品牌影响因素分析吴忠才,WUZhong-ci3.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看品牌价值的构成与评估魏华兴,WEIHu-xing4.广义虚拟经济需要基于信息态的新视角、新理念林左鸣,LINZuo-ming5.企业广义虚拟经济活动中的"形"与"神"吴秀生,WUXiu-sheng6.论财富的时间原理尹国平,YINGuo-ping7.传统经济理论的困局及解放——广义虚拟经济探析孙楚明,SUNChu-ming8.全国各地文化生产消费综合效应透析王亚南,WNGY-nn1.从劳动对象化到生活对象化的价值进化现象林左鸣,LINZuo-ming2.社会资本理论——拓展广义虚拟经济研究的新思路贺飞,HEFei3.金融危机的应对与经济理论的重构宋宁,SONGNing4.论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积极影响——基于资本市场进展推动消费扩张的分析马保明,MBo-ming5.广义虚拟经济中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金诗玮,JINShi-wei6.财富标志的虚拟化广义虚拟经济研究孟峰,MENGFeng7.全国各地文化民生效应分析王亚南,WNGY-nn8.基于虚拟经济的房地产泡沫研究徐丙臣,XUBing-chen9.虚拟社区与现代社会的公共治理——以"躲猫猫"事件成立调查委员会分析为例金剑苞,JINJin-bo1.自然容介态之下的广义虚拟经济林左鸣,LINZuo-ming2.论信心的财富效应及其对于治理的意义胡象明,HUXing-ming3.用广虚视界的信息论重构经济分析工具吴秀生,WUXiu-sheng4.广义虚拟经济研究进展综述陈昂,CHENGng5.广义虚拟经济研究范式的初探宋宁,SONGNing6.XX络经济视角下的产业组织转型研究——基于ZG音乐产业从价值链到价值XX的变迁实证窦文章,吕修磊,宋强,DOUWen-zhng,LVXiu-lei,SONGQing7.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看的文化创意产业马振生,MZhen-sheng8.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农业进展的生态取向邢丽,XINGLi9.浅谈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虚拟经营之道黄青青,HUNGQing-qing1.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导论林左鸣,LINZuo-ming2.广义虚拟经济的五个基本问题吴秀生,WUXiu-sheng3."产消合一"的生活价值论解释尹国平,YINGuo-ping4.虚数对广义虚拟经济理论研究的启发宋可为,SONGKe-wei5.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的组织研究范式的演变——DIM范式对SCP范式的突破及其在航空工业中的应用贺飞,HEFei6.广义虚拟经济之"元""极"探究崔总合,CUIZong-he7.解读广义虚拟经济吴剑,WUJin8.论金融产业链的脆弱性与稳定性——兼论美国次贷危机的启发孙华平,SUNHu-ping9.信用缺失与信心崩溃的代价——从虚拟经济学视角分析此次经济危机的实质田大瑜,TIND-yu10.广义虚拟经济研究论文化传承的经济机制朱沁夫,ZHUQin-fu。
虚拟经济

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概念及其研究概述虚拟经济(Fictitious Economy)是相对实体经济而言的,是经济虚拟化(西方称之为“金融深化”)的必然产物。
经济的本质是一套价值系统,包括物质价格系统和资产价格系统。
与由成本和技术支撑定价的物质价格系统不同,资产价格系统是以资本化定价方式为基础的一套特定的价格体系,这也就是虚拟经济。
由于资本化定价,人们的心理因素会对虚拟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也就是说,虚拟经济在运行上具有内在的波动性。
广义地讲,虚拟经济除了目前研究较为集中的金融业、房地产业,还包括体育经济、博彩业、收藏业等。
有些人将Visual Economy和Virtual Economy也翻译为虚拟经济,这是混淆了虚拟经济(Fictitious Economy)的本质。
Visual Economy是指用计算机模拟的可视化经济活动,是一种“可视化经济”;Virtual Economy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工具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包括网络经济等;Fictitious Economy是指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这个翻译才更符合虚拟经济的内涵。
也有学者使用“符号经济”甚至“名义经济”的概念,只是强调了经济系统运行中“符号”或“名义”的表象,而没有深入探讨虚拟经济的本质。
国内对虚拟经济的研究是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开始的,奠基之作是刘骏民教授1998年著的《从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该著作也获得了国内经济学最高奖——第八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虚拟经济的概念由马克思提出的虚拟资本(Fictitious Capital)衍生而来。
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是在借贷资本和银行信用制度的基础上产生的,包括股票、债券等。
虚拟资本可以作为商品买卖,可以作为资本增值,但本身并不具有价值;它代表的实际资本已经投入生产领域或消费过程,而其自身却作为可以买卖的资产滞留在市场上。
虚拟经济就是从具有信用关系的虚拟资本衍生出来的,并随着信用经济的高度发展而发展。
虚拟经济微探

!
"
虚拟资本的概念是马克思最早提出的 " 他在 * 资 本论 + 第三卷第五篇第 36 章以及以后的几章中 " 对
/II0 年年底全世界虚拟经济总量是 /JK 万亿美元 "
&’()!成思危 " 中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 中国民主建国会主席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院长 " 教授 &
!"#"$%!&#’ (%)*&+ ),-./0
#,.1234567
!
,-./
到 )*** 年底是 %-* 万亿美元 ! 其中金融衍生品年末 余额约 .+ 万亿 " 股票市值 /- 万亿 " 债 券余额 ). 万 亿 #" 大体相当于 全世界 0’1 的总 和 ! 约 /* 万 亿 美 元 $的 + 倍 % 全世界虚拟资本每天的流动量是 ) 万亿 左右 " 大约为世界日平均贸易额的 +* 倍 % 可以预计 " 随着电子商务和电子货币的发展 " 虚拟经济的规模 还会继续膨胀 % 国内目前对虚拟经济存 在着三种不 同的理解 % 第一种是经济学家的理解 " 他们从传统的理论经济 学中财富和价值的角度来研究虚拟经济 " 认为虚拟 经济是一个虚拟的价值系统 % 理论经济学认为价值 是经济活动过程的抽象 "是理论经济学的基石 % 原来 的价值系统是以实体经济为主的 " 但在虚拟经济产 生以后出现了一个虚拟的价值系统 % 第二种是金融 学界的理解 "认为虚拟经济就是金融 % 根据黄达先生 在 &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卷 ( 中给出的定义 " 金融是 指货币或货币资金的余缺融通和调剂活动 % 金融系 统包括信用融通系统和货币收支系统 % 金融界也有 两种观点 " 有些人认为根本没有必要提虚拟经济 " 虚 拟经济就是金融 ) 还有些人认为 " 有必要研究虚拟经 济 " 但他们对虚拟经济的理解主要是从金融的角度 来展开 " 例如金融分为三个层次 * 货币 + 有价证券和 金融衍生工具 " 这三个层次都有与虚拟经济相对应 的问题 % 第三种是系统科学家的理解 % 从系统科学的 角度来看 " 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应而在经济 系统中存在的经济活动模式 , 包括结构及其演化 #% 第三种理解是笔者提出的 " 即认为实体经济是经济 中的硬件 " 虚拟经济是经济中的软件 " 它们是互相依 存的 % 笔者认为以上三种理解并不冲突 " 可以相互促 进 " 互相补充 " 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虚拟经济 " 最后 达到殊途同归 % 研究虚拟经济不仅有理 论上的意义 " 也有着重 要的现实意义 % 这一方面是因为虚拟经济的规模在 迅速地扩大 " 而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 与国外相比 还 有很大的差距 % 我国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 相比 " 规模还比较小% 股市市值最高的时候也仅相当于 和时间差 "我 们 还 有 一 些 经 验 "而 对 如 何 利 用 流 动 性 差+组 合 差 +风 险 差 "在 收 益 性 +安 全 性 与 流 动 性 之间取得最优的平衡 " 我们就知之不多了 % 此外 " 我 们对如何认识和处理虚拟经济系统中的风险也缺 乏经验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义虚拟经济的测算范围初探黄纯纯1 任若恩2 郑海涛2(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北京 100191;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0191)摘 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相互交融已经对国民福利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对已有的国民核算体系提出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新挑战。
因为传统的经济学无论是理论还是核算都主要关心的是确定性条件下的现货生产和交易所带来的实际财富变化,我们需要更适用的指标来度量广义虚拟经济与居民福利之间的关系。
实体经济虚拟化有管理风险的价值,虚拟经济实体化具有的主观福利和网络外部性特征,结合数据可得程度,本文据此尝试为广义虚拟经济的测算范围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广义虚拟经济;行为经济学;网络中图分类号:F01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9448 (2011) 04-0066-10The Scope of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HUANG Chun-chun1REN Ruo-en2ZHENG Hai-tao 2(1.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2.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Abstrac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eal economy and virtual economy has had major impact on the national welfare. This fact generates new challenge to the existing national accounting system in the aspects of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Because traditional economics, regardless of the theory or calculation, mainly care the actual wealth change brought by spot production and exchange under definite conditions, we need a more proper measure to valu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and the resident welfare. The virtualization of the real economy has the value of managing risk. The materialization of virtual econo-收稿日期: 2011-01-11基金项目:广义虚拟经济研究专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GX2010-1001(Z)];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础科研业务费项目“唯实”青年教师基金计划的资助。
作者简介:黄纯纯(1979—),女,广东揭阳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网络经济学。
my has characters of subjective welfare and networks externalities. A ccording to these features we attempt to construct economics theory framework about reckoning the scope of the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Keywords: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behavioral economics, network一、引言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S NA的正式形成,GDP逐渐成为很多国家统计核算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核心指标,在分析和指导管理国民经济中起了重要作用,并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各经济部门的决策、收入与分配。
不过,与此同时,也有很多学者指出,由于GDP计算的仅仅是市场上交易的产品和服务的产出,与国民福利并不完全一致,有的地方甚至背道而驰,单单追求GDP的增长可能反而会降低居民福利。
为此,学者们提出了各种修正的方法,以期获得更优良的指标来度量居民福利以及人类发展的可持续性,S NA也尝试通过修订已有账户和增加新的卫星账户来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
不过,由于已有的S NA体系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的,体现的是确定条件下的生产,从而即使进行计量技术上的改进,也无法从根本上克服已有的局限。
只有从经济理论上分析清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居民福利,并据此界定可行的统计核算范围,提出相应指标,才能为促进国民幸福提供政策分析的理论基础和数据依据。
黄纯纯、任若恩和郑海涛(2011)[1]15初步论述了这部分内容,他们提出,在虚拟经济对居民活动和福利影响日益扩大的今天,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把实体经济虚拟化和虚拟经济实体化活动也体现在统计范围之内。
“实体经济虚拟化”指的是金融产品和金融体系的产生和演变过程。
设计合理的金融产品以应对跨期决策的不确定性,这一实体经济虚拟化过程早已有之,不过近些年资本全球化和经济证券化促使了虚拟化程度极大地提高。
资本全球化在促进资本流向最有效率的生产领域的同时,也通过套利将全球投资市场联系在一起,增强了各国经济的联动。
经济证券化将流动性较差的资产转换成流动性较强的资产,由此动员了更多的储蓄参与投资。
然而一旦证券化的链条过长,就容易由于信息不对称加剧而恶化逆向选择问题,并通过交易量和杠杆的放大而加剧资产价格的波动。
源自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因为衍生工具的放大作用而导致了跨市场、跨资产的连锁式资产价格崩盘,并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了严重负面冲击。
在危机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投资者缺乏对投资品OTC交易的规模和参与者资金风险情况的了解,金融机构之间产生了流动性枯竭,这进一步加剧了危机的蔓延。
因此,我们需要将这种大规模的实体经济虚拟化活动纳入统计范围,这既是反映了管理风险的价值,也为宏观金融风险管理提供的数据基础。
在实体经济虚拟化程度提高的同时,20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因特网的兴起极大地降低了人们之间交流的信息成本,由此推动了社会网络节点之间的互动。
这种网络化不但促进了实体经济的虚拟化,也反过来创造了实体财富。
比如社交网站的虚拟礼物,2008年Facebook共卖出超过6000多万份虚拟礼物,创造了3600万美元相关营收。
①2010年6月,在“移动先行”社区mig33购买的虚拟礼物将近400万份,而且,在印尼、南非和印度等国家,每个付费用户的平均消费额持续超过每月1美元。
②这种虚拟经济反映了现实中社会网络的隐性价值,而这种价值又引致了实体经济活动的产生,我们将此现象称为“虚拟经济的实体化”,它与实体经济虚拟化现象已经呈现出互相融合的状态。
在实体经济虚拟化和虚拟经济实体化对国民福利的影响日益增强的同时,现有的以GDP为核心的国民核算体系却无法提供充分的数据来体现金融资本给居民进行风险管理带来的福利,也无法体现信息技术给社会网络带来的影响。
我们需要有足够的信息披露来显示金融资本的规模和流向,促使其发挥长处,并提供警示指标,也需要有更加全面地反映国民财富的指标体系。
不过,目前这些想法仍缺乏完备的数据支持,我们需要设计新的指标来度量国民福利,需要对已有的国民核算体系进一步进行扩展和改进。
国内学者对虚拟经济的研究注意到了上述的部分现象,不过他们大多基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两分法进行分析。
这种研究以虚拟资本为出发点,把虚拟经济看作是一个价值转换过程,而不是价值创造过程,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看成是界限分明的两种经济形态。
黄纯纯、任若恩和郑海涛(2011)[1] 20认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实际上已经逐步融合,很难通过简单的两分法进行划分。
要真正理解虚拟经济的本质及其和实体经济的关系,需要把人的主观心理活动引入,而这正好符合现代经济学的演进方向。
这也就意味着对虚拟经济的研究应该扩展到更广义的范围,林左鸣(2010)就提出了广义虚拟经济的概念,它指的是“同时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并且往往是以心理需求为主导)的经济,以及指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经济的总合”。
[2]从广义虚拟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可能能够将实体经济的虚拟化和虚拟经济的实体化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因此,黄纯纯、任若恩和郑海涛(2011)[1] 20提出了一个广义虚拟经济的理论框架。
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本文将尝试对广义虚拟经济的统计度量方法和范围进行初步的探讨,为今后进行量化研究提供一些方法上的支持。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第二部分是与广义虚拟经济相关的统计核算方法的讨论;第三部分是对广义虚拟经济统计的内涵进行讨论;第四部分尝试提出一个新的关于广义虚拟经济的基本核算框架。
二、 与广义虚拟经济相关的统计核算方法讨论按照研究内容的差异,目前可供广义虚拟经济研究参考的文献包括两类。
一类是研究构建度量居民福利的指标的文献,它们为本文提供了构造福利指标的理念和方法的借鉴。
第二个类是国内学者度量虚拟经济的文献,它们反映了目前国内研究的现状。
下文将对这两类文献的思路分别进行讨论。
出现各种度量居民福利的指标,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当前很多国家和地区都以GDP作为政策导向,然而GDP对经济的反映不全面,又未能反映出居民福利的很多方面,而且可能与社会福利背道而驰的。
③由于以上的这些局限,如果过度强调以GDP作为导向,而未能意识到,只有满足一定条件GDP才能恰如其分地反映社会进步,则可能会产生有悖于居民福利的政策与活动。
GDP指标之所以存在上述局限,原因首先在于,GDP度量的是经济中能用货币度量的生产,而没有反映社会结构变动、自然资源消耗、环境变化、技术进步等因素。
只有当社会结构、技术水平和自然环境都保持相对稳定时,GDP才能比较稳妥地度量出不同时期居民福利的相对状况。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GDP度量的是确定条件下的生产,而不考虑不确定性给居民福利带来的影响,进而也就不分析能够减少不确定性的各种产品给居民带来的效用。
对于第一个原因,学者们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
Kuznets(1946)提出,只有当收入分配存在稳定的趋势时GDP才有意义。
“用它来判断经济问题和政策时,必须区分增长的数量和质量、它的成本和回报、长期和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