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选提分综合练单元检测四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_

合集下载

(全国通用)2019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高效演练

(全国通用)2019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高效演练

4.2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应用高效演练·创新展望1.(多项选择)关于平抛运动的性质,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加速度不停变化的曲线运动B.匀变速曲线运动C.匀速率曲线运动D.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量都同样的曲线运动【分析】选B、D。

平抛运动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它是恒量,故平抛运动为匀变速曲线运动,A 错,B对。

平抛运动的速率逐渐增大,C 错。

任意相等时间t内,平抛运动的速度变化量v=g t, 由此式可知,只要t相等,v就同样,D 对。

2.(多项选择)在距离水平川面高为h处,将一物体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 落地时速度为v1,竖直分速度为v y,落地址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s, 则能用来计算该物体在空中运动时间的式子有( )A.B.C.D.【分析】选A、B、C。

落地时竖直分速度v y==gt,解得运动的时间t=,故A正确。

依据h=gt2得t=,故B正确。

在竖直方向上,依据均匀速度的推论知,h=t,则t=,故C正确。

在水平方向上有s=v0t,则t=,故D错误。

3.(多项选择)(2018·株洲模拟)将一小球以水平速度v0=10m/s从O点向右抛出,经s小球恰好垂直落到斜面上的A点,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B点是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在斜面上的落点,以以下图,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A.斜面的倾角是30°B.小球的抛出点距斜面的竖直高度是15mC.若将小球以水平速度v′0=5m/s向右抛出,它必定落在AB的中点P的上方D.若将小球以水平速度v′0=5m/s向右抛出,它必定落在AB的中点P处【分析】选A、C。

设斜面倾角为θ,对小球在A点的速度进行分解有tanθ=,解得θ=30°,A项正确;小球距过A点水平面的距离为h=gt2=15m,所以小球的抛出点距斜面的竖直高度必定大于15m,B项错误;若小球的初速度为v′0=5m/s,过A点作水平面,小球落到水平面的水平位移是小球以初速度v0=10m/s抛出时的一半,延长小球运动的轨迹线,获取小球应该落在P、A之间,C项正确,D项错误。

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选提分综合练单元检测四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1

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选提分综合练单元检测四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1

单元检测四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4页.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7·苏北四市三模)如图1所示,内壁光滑的牛顿管抽成真空,现让牛顿管竖直倒立,同时水平向右匀速移动,则管中羽毛的运动轨迹可能是( )图12.(2017·苏州市一模)如图2所示,从地面上同一位置P点抛出两小球A、B,落在地面上同一位置Q点,但A球运动的最高点比B球的高.空气阻力不计,在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A.A球的加速度比B球的大B.A球的飞行时间比B球的长C.A、B两球在最高点的速度大小相等D.A、B两球落回Q点时的机械能一定相同3.(2018·南京市多校第一次段考)由于通讯和广播等方面的需要,许多国家发射了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些卫星的( )A.轨道半径可以不同B.质量可以不同C.轨道平面可以不同D.速率可以不同4.(2018·铜山中学模拟)如图3所示为一种叫做“魔盘”的娱乐设施,当转盘转动很慢时,人会随着“魔盘”一起转动,当“魔盘”转动到一定速度时,人会“贴”在“魔盘”竖直壁上,而不会滑下.若“魔盘”半径为r,人与“魔盘”竖直壁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在人“贴”在“魔盘”竖直壁上,随“魔盘”一起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图3A.人随“魔盘”转动过程中受重力、弹力、摩擦力和向心力作用B.如果转速变大,人与器壁之间的摩擦力变大C.如果转速变大,人与器壁之间的弹力变大D.“魔盘”的转速一定等于12πgμr5.(2018·无锡市高三上学期基础检测卷)如图4所示,水平圆盘可绕过圆心的竖直轴转动,质量相等的A、B两物块静置于水平圆盘的同一直径上.A与竖直轴距离为2L,连接A、B两物块的轻绳长为3L,轻绳不可伸长.现使圆盘绕竖直轴匀速转动,两物块始终相对圆盘静止,则( )图4A.A物块所受摩擦力一定指向圆心B.B物块所受摩擦力一定指向圆心C.A物块所受摩擦力一定背离圆心D.B物块所受摩擦力一定背离圆心6.(2017·苏州市期中)2013年12月11日,“嫦娥二号”从环月圆轨道Ⅰ上的P点实施变轨,进入椭圆轨道Ⅱ,由近月点Q成功落月,如图5所示.下列有关“嫦娥二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5A .沿轨道Ⅰ运动的速度大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B .沿轨道Ⅱ运行的周期大于沿轨道Ⅰ运行的周期C .沿轨道Ⅱ经过P 点的速度大于沿轨道Ⅰ经过P 点的速度D .在轨道Ⅱ上经过P 点时的加速度小于经过Q 点的加速度7.(2017·泰州中学月考)北斗导航系统又被称为“双星定位系统”,具有导航、定位等功能.“北斗”系统中两颗工作卫星1和2均绕地心O 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均为r ,某时刻两颗工作卫星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 、B 两位置,如图6所示.若卫星均顺时针运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半径为R ,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图6A .两颗卫星的向心力大小一定相等B .卫星1加速后即可追上卫星2C .两颗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均为R 2g r 2D .卫星1由位置A 运动至位置B 所需的时间一定为7πr 3R r g8.(2017·前黄中学检测)如图7所示,P 是水平面上的圆弧凹槽.从高台边B 点以某速度v 0水平飞出的小球,恰能从固定在某位置的凹槽的圆弧轨道的左端A 点沿圆弧切线方向进入轨道.O 是圆弧的圆心,θ1是O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2是B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则( )图7A.tan θ2tan θ1=2 B .tan θ1tan θ2=2 C.1tan θ1tan θ2=2 D.tan θ1tan θ2=2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32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9.(2017·龙冈中学模拟)如图8所示,A 、B 两小球从O 点水平抛出,A 球恰能越过竖直挡板P 落在水平面上的Q 点,B 球抛出后与水平面发生碰撞,弹起后恰能越过挡板P 也落在Q 点.B球与水平面碰撞前后瞬间水平方向速度不变,竖直方向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不计空气阻力.则( )图8A.A、B球从O点运动到Q点的时间相等B.A、B球经过挡板P顶端时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相等C.A球抛出时的速度是B球抛出时速度的3倍D.减小B球抛出时的速度,它也可能越过挡板P10.(2017·无锡市期末)如图9所示,一束平行光垂直斜面照射,从斜面底部O以初速度v0抛出一物块落到斜面上P点,不计空气阻力.则( )图9A.物块做匀变速运动B.物块速度最小时离斜面最远C.物块在斜面上的投影匀速移动D.物块在斜面上的投影匀变速移动11.(2017·泰兴中学检测)在光滑圆锥容器中,固定了一根光滑的竖直细杆,细杆与圆锥的中轴线重合,细杆上穿有小环(小环可以自由转动,但不能上下移动),小环上连接一轻绳,与一质量为m的光滑小球相连,让小球在圆锥内做水平面上的匀速圆周运动,并与圆锥内壁接触.如图10所示,图甲中小环与小球在同一水平面上,图乙中轻绳与竖直轴成θ角.设图甲和图乙中轻绳对小球的拉力分别为F T a和F T b,圆锥内壁对小球的支持力分别为F N a和F N b,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0A.F T a一定为零,F T b一定为零B.F T a可以为零,F T b可以为零C.F N a一定不为零,F N b可以为零D.F N a可以为零,F N b可以为零12.(2017·江苏七校期中)暗物质是二十一世纪物理学之谜,对该问题的研究可能带来一场物理学的革命.为了探测暗物质,我国在2015年12月17日成功发射了一颗被命名为“悟空”的暗物质探测卫星.已知“悟空”在低于同步卫星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同时地球同步轨道上还有一与“悟空”质量相等的卫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悟空”的线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B.“悟空”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地球同步轨道上卫星的向心加速度C.“悟空”的动能大于地球同步轨道上卫星的动能D.“悟空”和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卫星与地心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13.(2017·南京市9月调研)如图11所示为两个中子星相互吸引旋转并靠近最终合并成黑洞的过程,科学家预言在此过程中释放引力波.根据牛顿力学,在中子星靠近的过程中( )图11A.中子星间的引力变大B.中子星的线速度变大C.中子星的角速度变小D.中子星的加速度变小14.(2018·苏州市调研)假设地球和火星都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小于火星到太阳的距离,那么( )A.地球的公转周期大于火星的公转周期B.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小于火星公转的线速度C.地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大于火星公转的向心加速度D.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大于火星公转的角速度15.(2018·黄桥中学第三次段考)如图12所示竖直截面为半圆形的容器,O为圆心,且AB 为沿水平方向的直径.一物体在A点以向右的水平初速度v A抛出,与此同时另一物体在B点以向左的水平初速度v B抛出,两物体都落到容器的同一点P.已知∠BAP=37°,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2A.B比A先到达P点B.两物体一定同时到达P点C.抛出时,两物体的速度大小之比为v A∶v B=16∶9D.抛出时,两物体的速度大小之比为v A∶v B=4∶116.(2018·如皋市质量检测)航天器关闭动力系统后沿如图13所示的椭圆轨道绕地球运动,A、B分别是轨道上的近地点和远地点,A位于地球表面附近.若航天器所受阻力不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13A.航天器运动到A点时的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B.航天器由A运动到B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做负功C.航天器由A运动到B的过程中机械能不变D.航天器在A点的加速度小于在B点的加速度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44分)17.(9分)某物理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粗测玩具小车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的速度的实验.所用器材有:玩具小车、压力式托盘秤、凹形桥模拟器(圆弧部分的半径为R=0.20 m).完成下列填空:(1)将凹形桥模拟器静置于托盘秤上,如图14(a)所示,托盘秤的示数为1.00 kg;图14(2)将玩具小车静置于凹形桥模拟器最低点时,托盘秤的示数如图(b)所示,该示数为________ kg;(3)将小车从凹形桥模拟器某一位置释放,小车经过最低点后滑向另一侧,此过程中托盘秤的最大示数为m;多次从同一位置释放小车,记录各次的m值如下表所示:(4)根据以上数据,可求出小车经过凹形桥最低点时对桥的压力为______ N;小车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 m/s.(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0 m/s2,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18.(10分)(2018·南通市如东县质量检测)质量为m 的卫星发射前静止在地球赤道表面.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半径为R .(1)已知地球质量为M ,自转周期为T ,引力常量为G ,求此时卫星对地表的压力F N 的大小.(2)卫星发射后先在近地轨道上运行(轨道离地面的高度可忽略不计),运行的速度大小为v 1,之后经过变轨成为地球的同步卫星,此时离地面高度为H ,运行的速度大小为v 2. ①求比值v 1v 2;②若卫星发射前随地球一起自转的速度大小为v 0,通过分析比较v 0、v 1、v 2三者的大小关系.19.(12分)(2017·江苏七校模拟)如图15所示,一个固定在竖直平面上的光滑半圆形管道,管道里有一个直径略小于管道内径的小球,小球在管道内做圆周运动,从B 点脱离后做平抛运动,经过0.3 s 后又恰好垂直与倾角为45°的斜面相碰.已知圆轨道半径为R =1 m ,小球的质量为m =1 kg ,g 取10 m/s 2.求:图15(1)小球在斜面上的相碰点C 与B 点的水平距离;(2)小球经过圆弧轨道的B 点时,受到轨道的作用力F N B 的大小和方向;(3)小球经过圆弧轨道的A 点时的速率.20.(13分)(2017·泰兴中学检测)如图16所示,水平放置的圆盘上,在其边缘C点固定一个小桶,桶的高度不计,圆盘半径为R=1 m,在圆盘直径CD的正上方,与CD平行放置一条水平滑道AB,滑道右端B与圆盘圆心O在同一竖直线上,且B点距离圆盘圆心的竖直高度h =1.25 m,在滑道左端静止放置质量为m=0.4 kg的物块(可视为质点),物块与滑道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现用水平作用力F=4 N拉动物块,同时圆盘从图示位置,以角速度ω=2πrad/s,绕通过圆心O的竖直轴匀速转动,拉力作用在物块一段时间后撤掉,最终物块由B点水平抛出,恰好落入圆盘边缘的小桶内.重力加速度取10 m/s2.图16(1)若拉力作用时间为0.5 s,求所需滑道的长度;(2)求拉力作用的最短时间.答案精析1.C [抽成真空的牛顿管竖直倒立,则管中羽毛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作用,初速度为零,做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以地面为参考系,羽毛做平抛运动,C 选项正确,A 、B 、D 选项错误.]2.B3.B [不同国家的同步卫星都具有相同的轨道半径、速率、轨道平面、角速度、周期等,故选B.]4.C [人随“魔盘”转动过程中受重力、弹力、摩擦力,故A 错误;人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摩擦力,二力平衡,则知转速变大时,人与器壁之间的摩擦力不变,故B 错误;如果转速变大,由F =mr ω2,知人与器壁之间的弹力变大,故C 正确;人恰好“贴”在“魔盘”上时,有mg ≤F fmax ,F N =mr (2πn )2,又F fmax =μF N ,解得转速为n ≥12πg μr ,故D 错误.] 5.A 6.D 7.C [两颗卫星的质量关系不清楚,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有F =GMm r 2,所以两颗卫星的向心力大小关系不确定,故A 错误;卫星1向后喷气,做加速运动,在轨道上做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增加,而提供向心力的万有引力没有发生变化,故卫星1将做离心运动,卫星1轨道半径变大,故不能追上同轨道运行的卫星2,故B 错误;在地球表面重力与万有引力大小相等,有GMm R2=mg ,可得GM =gR 2,又卫星在轨道上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故有GMm r 2=ma ,可得卫星的加速度a =GM r 2=R 2g r2,故C 正确;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GMm r 2=m 4π2T2r ,可得卫星运行周期为:T =2πr 3GM =2πr R r g ,所以卫星1从位置A 到位置B 所需时间t =nT +T 6(n =0,1,2,…),故D 错误.] 8.B [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在A 点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1,tan θ1=v y v 0=gt v 0,位移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2,tan θ2=x y =v 0t 12gt 2=2v 0gt,则tan θ1tan θ2=2,故B 正确,A 、C 、D 错误.] 9.BCD [将小球的运动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根据等时性,结合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知,B 球的运动时间是A 球运动时间的3倍,故A 错误;A 、B 两球到达P 顶端时,下降的高度相同,根据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知,竖直方向上的分速度大小相等,故B 正确;从O 到Q ,由于B 球的运动时间是A 球运动时间的3倍,由于水平位移相等,则A 球抛出时的速度是B 球抛出时速度的3倍,故C 正确;减小B 球抛出时的速度,第一次落点的水平位移减小,反弹后可能会越过挡板P ,故D 正确.]10.AD [由题意可知,物块只受到重力,且速度与重力不共线,则物块做匀变速曲线运动,故A 正确;根据矢量的合成法则,则将速度分解成平行与垂直斜面方向,当垂直斜面方向的速度为零时,离斜面最远,此时物块速度不是最小,故B 错误;将速度分解成平行与垂直斜面方向,平行斜面方向的运动是匀减速直线运动,而垂直斜面方向物块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 错误,D 正确.]11.BC [对题图甲中的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小球所受的重力、支持力的合力方向可以指向圆心提供向心力,所以F T a 可以为零,若F N a 等于零,则小球所受的重力及绳子拉力的合力方向不能指向圆心,所以F N a 一定不为零;对题图乙中的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小球所受的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方向可以指向圆心提供向心力,所以F T b 可以为零,若F N b 等于零,则小球所受的重力及绳子拉力的合力方向也可以指向圆心而提供向心力,所以F N b 可以为零;故选B 、C.]12.BC [第一宇宙速度为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悟空”的线速度不会大于第一宇宙速度,A 错误;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G Mmr 2=ma ,得a =GM r 2,则半径小的加速度大,故“悟空”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地球同步轨道上卫星的向心加速度,B 正确;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 Mm r 2=m v 2r ,得v =GM r ,半径小的速度大,由E k =12mv 2知“悟空”的动能大于地球同步轨道上卫星的动能,故C 正确;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知,某卫星绕地球运行时,该卫星与地心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现在是不同轨道上的卫星,则知两卫星与地心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不等,故D 错误.]13.AB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F =G M 1M 2L 2,可知二者的距离减小时,中子星间的引力变大,故A 正确;根据G M 1M 2L 2=M 1v 21R 1,解得v 1=GM 2R 1L 2,由于L 平方的减小量比R 1或R 2的减小量大,则线速度增大,故B 正确;根据G M 1M 2L 2=M 14π2R 1T 2,解得M 2=4π2R 1GT 2L 2,同理可得M 1=4π2L 2GT 2R 2,所以M 1+M 2=4π2L 2GT 2(R 1+R 2)=4π2L 3GT2,当M 1+M 2不变时,双星系统运行周期会随间距减小而减小,角速度ω=2πT ,角速度增大,故C 错误;根据G M 1M 2L2=M 1a 1=M 2a 知,L 变小,则两星的向心加速度增大,故D 错误.]14.CD15.BC [两物体同时抛出,都落到P 点,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两物体下落了相同的竖直高度,由H =gt 22,得t =2Hg,同时到达P 点,A 错误,B 正确.在水平方向,抛出的水平距离之比等于抛出速度之比,设圆的半径为R ,由几何关系得x AM =2R cos 237°,而x BM =x MP tan 37°,x MP =x AP sin 37°,x AP =2R cos 37°,联立得x BM =2R ·s in 237°,则x AM ∶x BM =16∶9,C 正确,D 错误.]16.BC [由于A 点位于地球表面附近,若航天器以R A 为半径做圆周运动时,速度应为第一宇宙速度,现航天器过A 点做离心运动,则其过A 点时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A 项错误.由A 到B 高度增加,万有引力做负功,B 项正确.航天器由A 到B 的过程中只有万有引力做功,机械能守恒,C 项正确.由G MmR 2=ma ,可知a A =GM R 2A ,a B =GM R 2B,又R A <R B ,则a A >a B ,D 项错误.]17.(2)1.40 (4)7.9 1.4解析 (2)由题图(b)可知托盘秤量程为10 kg ,指针所指的示数为1.40 kg.(4)由多次测出的m 值,利用平均值可求得m =1.81 kg.而模拟器的重力为G =m 0g =9.8 N ,所以小车经过凹形桥最低点时对桥的压力为F N =mg -m 0g ≈7.9 N;根据径向合力提供向心力,即7.9 N -(1.40-1.00)×9.8 N=0.4v2R,解得v ≈1.4 m/s.18.(1)G Mm R 2-m 4π2RT 2 (2)①R +HR②v 1>v 2>v 0 解析 (1)卫星静止在地球赤道表面时,随地球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G Mm R 2-F N ′=m 4π2R T2, 解得F N ′=G Mm R 2-m 4π2R T2.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卫星对地表的压力F N =F N ′=G Mm R 2-m 4π2RT2.(2)①卫星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有G Mm R 2=m v 12R ,G Mm(R +H )2=m v 22R +H, 解得v 1v 2=R +HR. ②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等,而半径大于地球半径,根据v =ωr 可知v 2>v 0,由①知v 1>v 2,所以v 1>v 2>v 0.19.(1)0.9 m (2)1 N 竖直向上 (3)7 m/s解析 (1)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和运动的合成可知:tan 45°=v y v则小球在C 点竖直方向的分速度和水平分速度相等,得:v =v y =gt =3 m/s ,则B 点与C 点的水平距离为:x =vt =0.9 m(2)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在B 点(设轨道对球的作用力方向向下)F N B +mg =mv 2R解得:F N B =-1 N ,负号表示轨道对球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 (3)小球从A 到B 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得: 12mv A 2=mg ·2R +12mv 2 代入数据得:v A =7 m/s 20.(1)4 m (2)0.3 s解析 (1)物块离开水平滑道后平抛:h =12gt 2;t =2hg=0.5 s物块离开滑道时的速度:v =R t=2 m/s 由牛顿第二定律:F -μmg =ma 1; 解得:a 1=8 m/s 2, 撤去外力后:-μmg =ma 2 解得a 2=-2 m/s 2t 1=0.5 s ,则v 1=a 1t 1=4 m/s滑道长:L =12a 1t 12+v 2-v 212a 2=4 m(2)物块在圆盘转过一圈时落入小桶内,拉力作用时间最短;圆盘转过一圈的时间:T =2πω=1 s物块在滑道上先加速后减速:v =a 1t 1′+a 2t 2′ 物块滑行时间、在空中抛出时间与圆盘周期关系:t 1′+t 2′+t =T联立解得:t 1′=0.3 s。

2019高考物理新一轮总复习阶段示范性测试4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含解析)

2019高考物理新一轮总复习阶段示范性测试4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含解析)

阶段示范性金考卷(四)本卷测试内容: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10分。

测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第2、3、4、5、7、8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1、6、9、10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5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选错得0分。

)1、下列说法正确是( )A、物体在恒力作用下能做曲线运动也能做直线运动B、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一定是做曲线运动C、物体做曲线运动,沿垂直速度方向合力一定不为零D、两个直线运动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解析:物体是否做曲线运动,取决于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是否共线,只要两者不共线,无论物体所受合外力是恒力还是变力,物体都做曲线运动,若两者共线,做直线运动,则选项A正确,B错误;由垂直速度方向力改变速度方向,沿速度方向力改变速度大小可知,C正确;两个直线运动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则选项D错误。

答案:AC2、[2015·广东东莞调研]在杂技表演中,猴子沿竖直杆向上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匀加速运动,同时人顶着直杆以速度v0水平匀速移动,经过时间t,猴子沿杆向上移动高度为h,人顶杆沿水平地面移动距离为x,如图所示。

关于猴子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A、相对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B、相对地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t时刻猴子对地速度大小为v0+atD、t时间内猴子对地位移大小为x2+h2解析:猴子运动是沿竖直杆向上匀加速直线运动和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合运动,猴子相对地面运动轨迹为抛物线,为匀加速曲线运动,选项A、B错误;t时刻猴子对地速度大小为v=v20+a2t2,选项C 错误;t时间内猴子对地位移大小为s=x2+h2,选项D正确。

答案:D3、[2014·安徽联考]如图所示是倾角为45°斜坡,在斜坡底端P点正上方Q点以速度v0水平向左抛出一个小球A,小球恰好能垂直落在斜坡上,运动时间为t1。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高效演练.doc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高效演练.doc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高效演练4.1 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高效演练·创新预测1.多选2018·邯郸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恒力作用下能做曲线运动也能做直线运动 B.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一定是做曲线运动 C.物体做曲线运动,沿垂直速度方向的合力一定不为零 D.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解析】选A、C。

物体是否做曲线运动,取决于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是否共线,只要两者不共线,无论物体所受合外力是恒力还是变力,物体都做曲线运动,若两者共线,则物体做直线运动,选项A正确,B错误;由垂直速度方向的力改变速度的方向,沿速度方向的力改变速度的大小可知,C正确;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选项D错误。

2.多选如图所示,吊车以v1的速度沿水平直线向右匀速行驶,同时以v2的速度匀速收拢绳索提升物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物体的实际运动速度为v1v2 B.物体的实际运动速度为 C.物体相对地面做曲线运动 D.绳索保持竖直状态【解析】选B、D。

物体在两个方向均做匀速运动,因此合外力F0,绳索应在竖直方向,实际速度为,因此选项B、D正确。

3.如图所示,甲、乙两船在同一河岸边A、B两处,两船船头方向与河岸均成θ角,且恰好对准对岸边C点。

若两船同时开始渡河,经过一段时间t,同时到达对岸,乙船恰好到达正对岸的D点。

若河宽d、河水流速均恒定,两船在静水中的划行速率恒定,不影响各自的航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两船在静水中的划行速率不同 B.甲船渡河的路程有可能比乙船渡河的路程小 C.两船同时到达D点 D.河水流速为【解析】选C。

由题意可知,两船渡河的时间相等,两船沿垂直河岸方向的分速度v1相等,由v1vsinθ知两船在静水中的划行速率v 相等,选项A错误;乙船沿BD到达D点,故河水流速v水方向沿AB方向,且v水vcosθ,甲船不可能到达正对岸,甲船渡河的路程较大,选项B错误;由于甲船沿垂直河岸的位移dvsinθ·t,沿AB方向的位移大小xvcosθv水t,解得xAB,故两船同时到达D点,选项C正确;根据速度的合成与分解,v水vcosθ,而vsinθ,解得v水,选项D错误。

全国通用近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课时作业十二4.3圆周运动及其应用(202

全国通用近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课时作业十二4.3圆周运动及其应用(202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课时分层作业十二4.3 圆周运动及其应用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课时分层作业十二4.3 圆周运动及其应用)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课时分层作业十二4.3 圆周运动及其应用的全部内容。

课时分层作业十二圆周运动及其应用(45分钟100分)【基础达标题组】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6题为单选题,7~10题为多选题)1.“玉兔号”月球车依靠太阳能电池板提供能量,如图ABCD是一块矩形电池板,能绕CD转动,E为矩形的几何中心(未标出),则电池板旋转过程中( )A。

B、E两点的转速相同B。

A、B两点的角速度不同C.A、B两点的线速度不同D。

A、E两点的向心加速度相同【解析】选A.根据题意,绕CD匀速转动的过程中,电池板上各点的角速度相同,则转速相等,故A正确,B错误;根据线速度与角速度关系式v=ωr,转动半径越小的,线速度也越小,由几何关系可知,A、B两点的线速度相等,故C错误;A、E两点因角速度相同,半径不同,由向心加速度的公式a=ω2r可知,它们的向心加速度不同,故D错误.2。

下列关于离心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物体所受的离心力大于向心力时产生离心现象B。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当它所受的一切力都突然消失后,物体将做背离圆心的圆周运动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当它所受的一切力都突然消失后,物体将沿切线做直线运动D。

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4章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突破全国卷

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4章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突破全国卷

为 v= C2go月ph=yrig2h×t12.70×044 -m20/s1≈13A.7 smp/os,se选P项tyAL错td误. ;悬停
时受到的反冲力 F=mg 月≈2×103 N,选项 B 正确;从离开近
月圆轨道到着陆过程中,除重力做功外,还有其他外力做功,
故机械能不守恒,选项 C 错误;设探测器在近月圆轨道上和人
B.如不C加op干y预ri,gh在t 运20行04一-段20时1间1 A后s,p天os宫e 一Pt号y 的Lt动d能. 可能会
增加
C.如不加干预,天宫一号的轨道高度将缓慢降低
D.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处于失重状态,说 Nhomakorabea航天员不受地球
引力作用
[解析] 本题虽为天体运动问题,但题中特别指出存在稀薄大 气,所以应从变轨角度入手. 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为发射速度,天体运动的速度为 环绕速度,均小于第一宇宙速度,选项 A 错误;天体运动过程
3 v=ωr=
GωM2 ·ω=3 GMω,故选项 C 正确;要将卫星发射
到较高的轨道,发射时需要更多的能量,故卫星的高度越大,
Evaluation only. eate机d 械w能ith就A越s大po,s即e.相Sl同id质es量f的or同.N步E卫T星3的.5机C械li能en大t,P故ro选fil项e 5D.2.0
eate中d 由w于ith大A气s阻po力s,e.速S度lEid减vea小sluf,oa导rti.致oNn需Eo要Tnl的3y..向5 心C力lieFnnt=Pmrrovf2减ile小5,.2.0 做向心运C动op,y向ri心gh运t 动20过0程4-中20,1轨1 道A高sp度os降e低P,ty且L万td有. 引力做
错误.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章末综合测试

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四章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章末综合测试

第四章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章末综合测试(四)(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2016·安徽合肥一模)在长约一米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满清水,水中放一个适当的圆柱形的红蜡块,玻璃管的开口端用胶塞塞紧,将其迅速竖直倒置,红蜡块就沿玻璃管由管口匀速上升到管底.现将此玻璃管倒置安装在置于粗糙桌面上的小车上,小车从A 位置以初速度v 0开始运动,同时红蜡块沿玻璃管匀速上升,经过一段时间后,小车运动到虚线表示的B位置.按照上图建立的坐标系,在这一过程中红蜡块实际运动的轨迹可能是下图中的( )解析:A 根据题述,红蜡块沿玻璃管匀速上升,即沿y 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粗糙桌面上的小车从A 位置以初速度v 0开始运动,即沿x 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这一过程中红蜡块实际运动的轨迹是关于y 轴对称的抛物线,可能是图A.2.如图所示,三个小球在离地面不同高度处,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向左水平抛出,小球A 落到D 点,DE =EF =FG ,不计空气阻力,每隔相等的时间间隔小球依次碰到地面,则关于三小球( )A .B 、C 两球落在D 点左侧B .B 球落在E 点,C 球落在F 点C .三小球离地面的高度AE ∶BF ∶CG =1∶3∶5D .三小球离地面的高度AE ∶BF ∶CG =1∶4∶9解析:D 相同的初速度抛出,而A 、B 、C 三个小球的运动时间之比为1∶2∶3,可得水平位移之比为1∶2∶3,而DE =EF =FG ,所以B 、C 两球也落在D 点,故A 、B 错误;由h =12gt 2可得,A 、B 、C 三个小球抛出点离地面的高度之比为1∶4∶9,故C 错误,D 正确. 3.如图所示,P 、Q 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一段内壁光滑弯管的两端,P 、Q 间的水平距离为d .直径略小于弯管内径的小球以速度v 0从P端水平射入弯管,从Q 端射出,在穿过弯管的整个过程中小球与弯管无挤压.若小球从静止开始由P 端滑入弯管,经时间t 恰好以速度v 0从Q 端射出.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空气阻力,那么( )A .v 0<gdB .v 0=2gdC .t =d gD .t >d g解析:D 第一次运动时,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得,水平方向d =v 0t 1,竖直方向h =12gt 21;第二次运动时,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h =12mv 20,即2gh =v 20.联立各式解得v 0=gd ,选项A 、B 错误.将v 0的表达式代入d =v 0t 1得t 1=d g,由于第二个过程中小球在竖直方向不是自由落体运动,一定有t >t 1,所以选项C 错误,D 正确.4.(2017·课标Ⅱ)如图,半圆形光滑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半圆的直径与地面垂直.一小物块以速度v 从轨道下端滑入轨道,并从轨道上端水平飞出,小物块落地点到轨道下端的距离与轨道半径有关,此距离最大时对应的轨道半径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A.v 216gB.v 28gC.v 24g D.v 22g解析:B 设轨道半径为R ,小物块从轨道上端飞出时的速度为v 1,由于轨道光滑,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 ×2R =12mv 2-12mv 21,小物块从轨道上端飞出后做平抛运动,对运动分解有:x =v 1t,2R =12gt 2,求得x =-R -v 28g 2+v 44g 2,因此当R -v 28g =0,即R =v 28g时,x 取得最大值,B 项正确,A 、C 、D 项错误.5.如图所示,a 为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动的卫星,b 为地球同步卫星,P 为两卫星轨道的切点,也是a 卫星的远地点,Q 为a 卫星的近地点.卫星在各自的轨道上正常运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卫星a 经过P 点时的速率一定等于卫星b 经过P 点时的速率B .卫星a 经过P 点时的速率一定小于卫星b 经过P 点时的速率C .卫星a 的周期一定大于卫星b 的周期D .卫星a 的周期一定等于卫星b 的周期 解析:B 卫星a 经过P 点时做向心运动,说明所受万有引力大于需要的向心力,即F >m v 2a r a;卫星b 经过P 点时做匀速圆周运动,说明所受万有引力等于需要的向心力,即F =m v 2b r b;而r b =r a ,所以v b >v a ,A 错误,B 正确.由于卫星a 的轨道半长轴小于卫星b 的轨道半径,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卫星a 的周期一定小于卫星b 的周期,C 、D 错误.6.如图所示,A 、B 两球分别套在两光滑无限长的水平直杆上,两球通过一轻绳绕过一定滑轮(轴心固定不动)相连,某时刻连接两球的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β,A 球向左的速度为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时B 球的速度为cos αcos βv B .此时B 球的速度为cos βcos αv C .当β增大到等于90°时,B 球的速度达到最大D .在β增大到90°的过程中,绳对B 球的拉力一直做正功解析:ACD 将A 球的速度v 沿轻绳方向和垂直轻绳方向分解,沿轻绳方向分速度v 1=v cos α;将B 球的速度v B 沿轻绳方向和垂直轻绳方向分解,沿轻绳方向分速度v 2=v B cos β;两小球沿轻绳方向的分速度相等,即v cos α=v B cos β,解得此时B 球的速度为v B =cos αcos βv ,A 正确,B 错误.由v B =cos αcos βv ,当β增大到等于90°时,B 球的速度达到最大,C 正确.由于拉力与B 球位移方向夹角小于90°,所以在β增大到90°的过程中,绳对B 球的拉力一直做正功,D 正确.7.组成星球的物质是靠引力吸引在一起的,这样的星球有一个最大的自转速率,如果超出了该速率,星球的万有引力将不足以维持其赤道附近的物体随星球做圆周运动,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星球,地球半径为R 、地球北极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为g 、引力常量为G 、地球质量为M ,则地球的最大自转角速度ω为( )A .ω=2πGM R 3B .ω=GM R 3C .ω=g RD .ω=2πR g解析:BC 取地球赤道上一质量很小的质点,设其质量为m ,要维持该质点随地球一起以最大角速度ω转动,则质点与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有G Mm R 2=mR ω2,解得ω=GM R 3,A 错误,B 正确.在地球北极表面附近,G Mm ′R2=m ′g ,则GM =gR 2,代入上式可得ω=g R ,C 正确,D 错误.8.荡秋千是大家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如图是荡秋千的示意图,若人直立站在踏板上,从绳与竖直方向成90°角的A 点由静止开始运动,摆到最低点B 时,两根绳对踏板的总拉力是人所受重力的两倍.随后,站在B 点正下面的某人推一下,使秋千恰好能摆到绳与竖直方向成90°角的C 点.设人的重心到悬杆的距离为l ,人的质量为m ,踏板和绳的质量不计,人所受空气阻力与人的速度成正比.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人从A 点运动到最低点B 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等于12mgl B .人从A 点运动到最低点B 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等于14mgl C .站在B 点正下面的某人推一下做的功小于mglD .站在B 点正下面的某人推一下做的功大于mgl解析:AD 在最低点B 时,对人和踏板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T -mg =m v 2l.据题意F T =2mg ,得v =gl ,则人从A 点运动到最低点B 的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ΔE =mgl -12mv 2=12mgl ,A 正确,B 错误,由于站在B 点正下面的某人要对该人做功,在最低点,人的速度将大于gl ,由于空气阻力与人的速度成正比,则从B 运动到C ,人损失的机械能ΔE ′>12mgl ;要使人运动到C ,根据动能定理:W 人-mgl -ΔE ′=0-12mv 2,所以W 人>(mgl -12mv 2)+12mgl =mgl ,D 正确,C 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9、10题各16分,第11题20分,共52分)9.如图所示,滑板运动员从倾角为53°的斜坡顶端滑下,滑下的过程中他突然发现在斜面底端有一个高h =1.4 m 、宽L =1.2 m 的长方体障碍物,为了不触及这个障碍物,他必须在距水平地面高度H =3.2 m 的A 点沿水平方向跳起离开斜面.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 2.(已知sin 53°=0.8,cos 53°=0.6),求:(1)若运动员不触及障碍物,他从A 点起跳后落至水平面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2)运动员为了不触及障碍物,他从A 点沿水平方向起跳的最小速度.解析:(1)运动员从斜面上起跳后沿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自由落体公式 H =12gt 2(3分)解得:t =2H g=0.8 s(2分) (2)为了不触及障碍物,运动员以速度v 沿水平方向起跑后竖直下落高度为H -h 时,他沿水平方向运动的距离为Htan 53°+L 设他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时间为t ′,则:H -h =12gt ′2(3分) H tan 53°+L =vt ′(3分) 解得v =6.0 m/s(1分)答案:(1)0.8 s (2)6.0 m/s10.发射宇宙飞船的过程要克服引力做功,已知将质量为m 的飞船在距地球中心无限远处移到距地球中心为r 处的过程中,引力做功为W =GMm r ,飞船在距地球中心为r 处的引力势能公式为E p =-GMm r,式中G 为引力常量,M 为地球质量,若在地球的表面发射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如果发射的速度很大,此卫星可以上升到离地心无穷远处(即地球引力作用范围之外),这个速度称为第二宇宙速度(也称逃逸速度).(1)试推导第二宇宙速度的表达式.(2)已知逃逸速度大于真空中光速的天体叫黑洞,设某黑洞的质量等于太阳的质量M =1.98×1030kg ,求它的可能最大半径?解析:(1)设无穷远处的引力势能为零,地球的半径为R ,第二宇宙速度为v ,所谓第二宇宙速度,就是卫星摆脱中心天体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则卫星由地球表面上升到离地球表面无穷远的过程,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E k +E p =0(4分)即12mv 2-G Mm R=0(4分) 解得v =2GM R(2分) (2)由题意知v >c ,即2GM R >c (3分) 得R <2GM c 2=2×6.67×10-11×1.98×10309×1016 m =2.93×103m(3分)则该黑洞的最大半径为2.93×103 m.答案:(1) 2GMR (2)2.93×103m 11.(2017·河南洛阳统考)某物理兴趣小组制作了一个游戏装置,其简化模型如图所示,选手在A 点用一弹射装置可将小滑块以水平速度弹射出去,沿水平直线轨道运动到B 点后,进入半径R =0.3 m 的光滑竖直圆形轨道,运行一周后自B 点向C 点运动,C 点右侧有一陷阱,C 、D 两点的竖直高度差h =0.2 m ,水平距离s =0.6 m ,水平轨道AB 长为L 1=1 m ,BC 长为L 2=2.6 m ,小滑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重力加速度g =10 m/s 2.(1)若小滑块恰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求小滑块在A 点被弹出时的速度大小;(2)若游戏规则为小滑块沿着圆形轨道运行一周后只要不掉进陷阱即为选手获胜,求获胜选手在A 点将小滑块弹射出的速度大小的范围.解析:(1)设小滑块恰能通过圆形轨道最高点时的速度为v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 =m v 2R(2分) 从B 点到最高点,小滑块机械能守恒,有12mv 2B =2mgR +12mv 2(2分) 从A 点到B 点由动能定理得-μmgL 1=12mv 2B -12mv 21(2分) 由以上三式解得A 点的速度为v 1=5 m/s(1分)(2)若小滑块刚好停在C 处,从A 点到C 点由动能定理得-μmg (L 1+L 2)=0-12mv 22(2分) 解得A 点的速度为v 2=6 m/s(1分)若小滑块停在BC 段,应满足5 m/s ≤v A ≤6 m/s(1分)若小滑块能通过C 点并恰好越过陷阱,利用平抛运动规律有竖直方向:h =12gt 2(2分) 水平方向:s =v C t (2分)从A 点到C 点由动能定理得-μmg (L 1+L 2)=12mv 2C -12mv 23(2分)解得v3=3 5 m/s(1分)所以初速度的范围满足5 m/s≤v A≤6 m/s或v A≥3 5 m/s.(2分)答案:(1)5 m/s (2)5 m/s≤v A≤6 m/s或v A≥3 5 m/s。

2019高考物理单元综合测试题第4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2019高考物理单元综合测试题第4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2019 高考物理单元综合测试题第4 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本卷分第一卷 ( 选择题 ) 和第二卷 ( 非选择题 ) 两部分、总分值 100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第一卷 ( 选择题共 40 分)【一】选择题 ( 共 10 小题,每题 4 分,共 4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吻合题目要求,有些小题有多个选项吻合题目要求,所有选对的得4 分,选不全的得2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 0 分)1、物体在平抛运动的过程中,在相等的时间内,以下物理量相等的是 ()A、速度的增量 B 、加快度C、位移D、均匀速度[ 答案 ]AB[ 分析 ] 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快度为重力加快度g,由加快度定义 a=vv=g t ,因此相等时间内速度t ,可知速度增量的增量和加快度是相等的、位移和均匀速度是矢量,平抛运动是曲线运动,相等时间内位移和均匀速度的方向均在变化、综上所述,该题的正确答案是 A、B.2、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遇到以以下图的力的作用时,小球可能运动的方向是 ()A、OaB、ObC、OcD、Od[ 答案]D[ 分析 ] 小球遇到力F作用后,运动轨迹将向力的方向一侧发生曲折,因此轨迹可能为 Od方向而 Oa、Ob、Oc都是不行能的、3、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左匀速行驶,以以下图,经过一棵树周边时,恰有一颗果子从上边自由落下,那么车中的人以车为参照物,看到果子的运动轨迹是以下选项中的 ()[ 答案]B[ 分析 ] 车中的人以车为参照系,看到果子的运动轨迹是向右的平抛运动、4、(2018 ·信息卷 )小船横渡一条河,在静水中船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小船的运动轨迹以以下图,那么河水的流速 ()A、由A岸到B岸水速愈来愈小B、由A岸到B岸水速愈来愈大C、由A岸到B岸水速先增大后减小D、水流速度恒定[ 答案]C[ 分析] 合速度的方向沿着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因为垂直河岸方向的船速为定值,联合速度矢量三角形可知水速先增大后减小,正确选项为 C.5、(2018 ·太原模拟 ) 以以下图的直角三角板紧贴在固定的刻度尺上方,假设使三角板沿刻度尺向右匀速运动的同时,一支铅笔从三角板直角边的最下端,由静止开始沿此边向上做匀加快直线运动,以下关于铅笔尖的运动及其留下的印迹的判断,此中正确的有 ()A、笔尖留下的印迹是一条倾斜的直线B 、笔尖留下的印迹是一条抛物线C 、在运动过程中,笔尖的速度方向一直保持不变D 、在运动过程中,笔尖的加快度方向一直保持不变 [ 答案 ]BD[ 分析 ] 笔尖实质参加的是水平向右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向上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快度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合运动是类平抛运动, 其运动轨迹为抛物线, A 错, B 对;笔尖做曲线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笔尖的速度方向不停变化, C 错;笔尖的加快度方向一直向上, D 对、6、(2018 ·长春模拟 )三颗人造地球卫星 A ,B ,C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运转方向以以下图、 M A =M B <M C ,那么关于三颗卫星,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 、卫星运转线速度关系为 v A >vB =v C33 3B 、卫星轨道半径与运转周期关系为R AR B R CA 2=B 2=C 2TTTC 、万有引力常量 G ,现测得卫星 A 的运转周期 T A 和轨道半径 R A ,可求地球的均匀密度D 、为使 A 与 B 同向对接,可对 A 适合加快 [ 答案]CMm v 2 GM[ 分析 ] 由 G 2 = m 推出 v = r ,可知选项 A 正确;依据开普r r勒三定律可知选项 B 正确;因为地球半径未知, 故没法求其密度, 选 项 C 错误;要想实现对接, A 一定适合加快,选项 D 正确、故此题选 C.7、(2018 ·哈尔滨模拟 )以以下图,某同学为了找出平抛运动物体的初速度之间的关系, 用一个小球在 O 点对准前面的一块竖直搁置的挡板, O 与 A 在同一高度,小球的水平初速度分别是 v 1 ,v 2,v 3,打在挡板上的地点分别是 B ,C ,D ,且 AB ∶BC ∶CD =1∶3∶5. 那么 v 1,v 2,v 3 之间的正确关系是 ()A 、v 1∶v 2∶v 3=3∶2∶1B 、v 1∶v 2∶v 3=5∶3∶1C 、v 1∶v 2∶v 3=6∶3∶2D 、v 1∶v 2∶v 3=9∶4∶1 [ 答案]C[ 分析 ] 依据平抛运动规律可知, 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因为 AB ∶BC ∶CD =1∶3∶5,那么 y 1∶y 2∶y 3=1∶4∶9,又因为gx 2 1 1 1x =vt ,那么 y =2v 2,即 v 1∶v 2∶v 3= y 1∶ y 2∶y 3=6∶3∶2,选项 C 正确、8、(2018 ·南通模拟 ) “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翱翔器绕月运动的轨迹都是圆,假设两翱翔器轨道半径分别为r 1,r 2,向心加快 度分别为 a 1,a 2,角速度分别为 ω1,ω2,那么 ()a 1 r 2a 1 r 1 1A. 2= 22 B. 2=r2a raω1r 1ω13r 2C.ω2=r 2D.ω2=r 13[ 答案]D[ 分析 ] 翱翔器和月球的万有引力供给翱翔器做圆周运动的向心GMm 力,那么有 r 2=ma =m ω 2r ,因此得加快度与半径平方成反比,ABGM错误;角速度 ω=r 3 ,C 错误, D 正确、 9、(2018 ·咸阳模拟 )以以下图,从倾角为θ的斜面上的 M点水平抛出一个小球,小球的初速度为 v0,最后小球落在斜面上的 N点,那么()A、不可以求出M、N之间的距离B、不可以求出小球落到N点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C、可求小球到达N点时的动能D、可以判定,当小球速度方向与斜面平行时,小球与斜面间的距离最大[ 答案]Dy1[ 分析 ] 依据平抛运动的规律2,tan θ=x,再根x=v t ,y=2gt据 l =x2+y2可以求出 M,N之间的距离,A错;小球落到N点时,22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正切值等于 2tan θ,速度大小依据v=v x+v y可以求出,此中 v y=gt ,B错;因为不知道小球的质量,因此没法求出小球的动能, C错;小球的速度v和位移可以沿斜面及垂直于斜面分解,当小球速度方向与斜面平行时, v 垂直于斜面的分速度正好为零,并且是一个从正变成负的临界点,此刻也是位移从愈来愈大到愈来愈小的临界点,因此此刻小球与斜面间的距离最大, D对、10.(2018 ·信息卷 )“天宫一号”于 2017 年 9 月 29 日 21 时 16 分成功发射、它将与随后发射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对接,从而建立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将完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初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交会对接是两个航天器在空间轨道上会合并在结构上连成一个整体的技术,一般是先将目标翱翔器发射入轨,精确测定运转轨道,当其飞经待发翱翔器发射场上空时,择机发射待发翱翔器,使后者与前者运转在同样的轨道上,并且二者之间的距离控制在几千米至十几千米的范围内、而后,依靠翱翔器自己的灵活能力使二者逐渐凑近、连接成一体、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时轨道半径与运转速度都同样B、“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时轨道半径同样,运转速度不必定同样C、低轨道的航天器要与高轨道的航天器交会对接一定加快D、“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都能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其机械能必然同样[ 答案 ]ACMm v2GM[分析]据G2=m ,得 v=r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r r交会对接时轨道半径同样,运转速度也必定同样,选项A正确,B错误;低轨道的航天器要与高轨道的航天器交会对接,一定加快,使其所需的向心力大于万有引力,做离心运动,远离地球进入较高轨道,选项 C正确;“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 飞船都能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其运转速度大小同样,翱翔高度同样,但质量不必定相等,故机械能不必定同样,选项D错误、第二卷 ( 非选择题共60分)【二】填空题 ( 共 3 小题,每题 6 分,共 18 分、把答案直接填在横线上 )11.(6分) 以以下图,台阶的高度都是,一球以水平速度由第一级台阶上抛出欲打在第五级台阶上,那么水平速度v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6m/s≤v≤22m/s[ 分析 ] 台阶的高度都是,小球欲打在第五级台阶上,初速度最小时应擦着第四级台阶边沿落下,初速度最大时应擦着第五级台阶边沿落下,这两种状况下与台阶碰撞位移夹角必定是45°,tan αy gt=x=2v0,可知着落的高度越大,初速度越大、由 t =2yg ,得s13×v min=t1=3××2m/s= 6m/s10s24×v max=t2=4××2m/s=2 2m/s10故 6m/s≤v<2 2m/s.12、(6 分) 我国自行研制的“风云一号” 、“风云二号”气象卫星运转的轨道是不一样的、“风云一号”是极地圆形轨道卫星、其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垂直,周期是 12h;“风云二号”是地球同步卫星、两颗卫星对比 ________离地面较高; ________观察范围较大; ________运转速度较大、假设某天上午 8 点“风云一号”正好与“风云二号”在同一竖直线上,那么下一次它们处在同一竖直线上的时辰将是________、[ 答案 ] “风云二号”“风云一号”“风云一号”第二天上午8 点[ 分析 ] 依据周期公式T=2πr 3知,高度越大,周期越大,那GM么“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离地面较高;依据运转轨道的特色知,“风GM云一号”观察范围较大;依据运转速度公式 v=r知,高度越小,速度越大,那么“风云一号”运转速度较大,因为“风云一号”卫星的周期是 12h,每日能对同一地区进行两次观察,在这类轨道上运动的卫星经过任意纬度的地方不时间保持不变,而“风云二号” 是地球同步卫星,在地球赤道某地点的正上方保持不变,那么下一次它们处在同一竖直线上的时辰将是第二天上午 8 点、13、(6 分)以以下图,从地面上 A 点发射的一枚远程弹道导弹,在引力作用下沿 ACB椭圆轨道翱翔击中地面目标 B,C为轨道的远地点,距地面高度为 h.地球半径为 R,地球质量为 M,引力常量为 G,设距地面高度为 h 的圆轨道上卫星运动周期为T0,那么导弹在 C 点的速度必定GM________ R+h(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导弹在C点的加快度等于________;导弹从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必定________T (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 答案]GM小于R+h 2小于Mm[ 分析]假如在高为 h 的圆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由 G R+h2v2GM=m得: v=,而导弹沿 ACB椭圆运动,且 C为远地点,R+h R+hMm v′2GM故在C点G R+h2>m,即 v′<才会在低轨道做椭圆运R+h R+hMm GM动;由 G R+h2=ma得:a=R+h2;因为地心是导弹做椭圆运动的一个焦点,故椭圆的半长轴必定小于R+h,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导弹做椭圆运动的周期T 必定小于在距地面高度为 h 的圆轨道上运动的卫星的周期 T0,且导弹沿 ACB运动的过程不足一个周期,故导弹从 A 点运动到 B点的时间必定小于 T0.【三】论述计算题 ( 共 4 小题,共 42 分、解答应写出必需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可以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一定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10 分)(2018 ·杭州模拟 ) 某电视台娱乐节目,要求选手要从较高的平台上以水平速度 v0跃出后,落在水平传递带上,平台与传递带高度差H=,水池宽度 s0=,传递带 AB间的距离 L0=,因为传递带足够粗糙,假设人落到传递带上后瞬时相对传递带静止,经过一个 t =反应时间后,马上以 a=2m/s2,方向向右的加快度跑至传递带最右端、(1)假设传递带静止,选手以 v0=3m/s水平速度从平台跃出,求从开始跃出到跑至传递带右端经历的时间;(2)假设传递带以 u=1m/s的恒定速度向左运动,选手假设要能到达传递带右端,那么从高台上跃出的水平速度v1最少多大?[ 答案2H2g=[ 分析 ](1) H=gt1/2 t1=x1= v0t 1=2L0-( x1-s0)=at 2/2 t 2=t =t 1+t 2+t =(2)选手以水平速度 v1跃出落到传递带上,先向左匀速运动后向左匀减速运动,恰好不从传递带上掉下时水平速度v1最小、那么u2v1t 1-s0=u t +2av =115、(10 分)(2018 ·天津河西模拟 ) 以以下图,竖直圆筒内壁圆滑,半径为R,部有进口 A,在 A 的正下方 h 有出口 B,一量 m的小球从入口 A 沿切方向水平射入筒内,要使球从 B出,小球入进口A的速度 v0足什么条件?在运程中,球筒的力多大?[ 答案 ]2 n2π2mgR/h( n=1,2,3 ,⋯ )[ 分析 ] 小球在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在桶内运2ht =g2πR故 v0足 t =n·v0( n=1,2,3 ,⋯ )2nπR g因此 v0=t= 2nπR h( n=1,2,3 ,⋯ )2v0由牛第二定律得F N=m R=2n2π2mgR/h( n=1,2,3,⋯)16、(11 分)(2018 ·信息卷 ) 宇航登上某一星球并在星球表面做、用一根不行伸的跨定滑,一端拴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宇航拉住,以下、宇航的量 m1=65kg,吊椅的量 m2=15kg,当宇航与吊椅以加快度 a=1m/s2匀加快上涨,宇航吊椅的力 175N.( 忽视定滑摩擦 )(1)求星球表面的重力加快度 g0;(2)假星球的半径 R0=6×106m,地球半径 R=×106m,地球表面的重力加快度为g =10m/s 2,求该星球的均匀密度与地球的ρ 0均匀密度之比 ρ .162[ 分析](1) 设宇航员遇到轻绳向上的拉力为 F ,因为越过定滑轮的两段绳索拉力相等,吊椅遇到轻绳的拉力也是 F . 对他和吊椅整体进行受力分析以以下图,那么2F -( m 1+m 2) g 0=( m 1+m 2) a设吊椅对宇航员的支持力为 F N ,宇航员对吊椅的压力为 F ′N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 N = F ′N对宇航员,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F N -m 1g 0=m 1a 解得 g 0=6m/s 2M 0(2) 星球密度 ρ0=433πR 0GMm ′= ′ 02R 0m gρ 0g 0R得该星球的均匀密度与地球的均匀密度之比是ρ =gR 0ρ016代入数值解得 ρ =25.17、(2018 ·临沂模拟 ) 某电视台“快乐向前冲”节目中的场所设施以以下图, AB 为水平直轨道,上边安装有电动悬挂器,可以载人运动,水面上飘荡着一个半径为 R,角速度为ω,铺有海绵垫的转盘,转盘的轴心离平台的水平距离为 L,平台边沿与转盘平面的高度差为 H.选手抓住悬挂器,可以在电动机带动下,从 A 点下方的平台边沿处沿水平方向做初速度为零,加快度为 a 的匀加快直线运动、选手一定作好判断,在适合的地点开释,才能顺利落在转盘上、设人的质量为m(不计身高大小),人与转盘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μmg,重力加快度为 g.(1)假设选手落到转盘上瞬时相对转盘速度马上变成零,为保证他落在任何地点都不会被甩下转盘,转盘的角速度ω应限制在什么范围?(2)假设 H=5m,L=8m,a=2m/s2,g=10m/s2,且选手从某处C 点开释能恰好落到转盘的圆心上,那么他是从平台出发后多长时间开释悬挂器的?(3)假设电动悬挂器开动后,针对不一样选手的动力与该选手狠力关系皆为 F= mg,悬挂器在轨道上运动时存在恒定的摩擦阻力,选手在运动到上边(2) 中所述地点C点时,因惧怕没有开释悬挂器,但马上关闭了它的电动机,那么依据 (2) 中数据计算悬挂器载着选手还可以连续向右滑行多远的距离?μg[ [答案 ](1)分析 ](1)ω≤R (2)2s(3)2m设人落在转盘边沿也不至被甩下,最大静摩擦力供给向心力、那么有:μmg≥mω2Rμg 即转盘转动角度应满足ω≤R(2)设水平加快段位移为 x1,时间 t 1;平抛时水平位移为 x2,时间为 t 2.1那么加快时有 x1=2at 12v=at 1平抛运动阶段 x2=vt 21H=2gt 22全程水平方向: x1+x2=L代入各量数值,联立以上各式解得:t 1=2s(3)由(2) 知x1=4m,v=4m/s,且F=0.6 mg,设阻力为f,连续向右滑动距离为 x312由动能定理,加快段 ( F-f ) x1=2mv12减速段,由动能定理- fx 3=0-2mv。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检测四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4页.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得4分,选错得0分)1.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伽利略首先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B.笛卡儿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贡献C.开普勒通过研究行星观测记录,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D.牛顿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用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2.由于通讯和广播等方面的需要,许多国家发射了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些卫星的( )A.轨道半径可以不同B.质量可以不同C.轨道平面可以不同D.速率可以不同3.(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模拟)如图1所示为一种叫做“魔盘”的娱乐设施,当转盘转动很慢时,人会随着“魔盘”一起转动,当“魔盘”转动到一定速度时,人会“贴”在“魔盘”竖直壁上,而不会滑下.若“魔盘”半径为r,人与“魔盘”竖直壁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在人“贴”在“魔盘”竖直壁上,随“魔盘”一起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图1A.人随“魔盘”转动过程中受重力、弹力、摩擦力和向心力作用B.如果转速变大,人与器壁之间的摩擦力变大C.如果转速变大,人与器壁之间的弹力变大D.“魔盘”的转速一定等于12πgμr4.返回式卫星在回收时一般采用变轨的方法:在远地点和近地点分别点火变轨,使其从高轨道进入椭圆轨道,再回到近地轨道,最后进入大气层落回地面.某次回收卫星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不论在A点还是在B点,两次变轨前后,卫星的机械能都增加了B.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B点的加速度大于在轨道2上经过B点的加速度C.卫星在轨道2上运动时,经过A点时的动能大于经过B点时的动能D.卫星在轨道2上运动的周期小于在轨道3上运动的周期5.人站在平台上水平抛出一小球,球离手时的速度为v1,落地时速度为v2,不计空气阻力,图中能表示出速度矢量的演变过程的是( )6.如图3所示为锥形齿轮的传动示意图,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大、小齿轮的角速度大小分别为ω1、ω2,两齿轮边缘处的线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则( )图3A.ω1<ω2,v1=v2B.ω1>ω2,v1=v2C.ω1=ω2,v1>v2D.ω1=ω2,v1<v27.(2018·甘肃天水一中段考)如图4所示是两颗仅在地球引力作用下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轨道示意图,Ⅰ是半径为R的圆轨道,Ⅱ为椭圆轨道,AB为椭圆的长轴且AB=2R,两轨道和地心在同一平面内,C、D为两轨道的交点.已知轨道Ⅱ上的卫星运动到C点时速度方向与AB平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两个轨道上的卫星在C点时的加速度相同B.两个轨道上的卫星在C点时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C.轨道Ⅱ上卫星的周期大于轨道Ⅰ上卫星的周期D.轨道Ⅱ上卫星从C经B运动到D的时间与从D经A运动到C的时间相等8.如图5所示,水平圆盘可绕过圆心的竖直轴转动,质量相等的A、B两物块静置于水平圆盘的同一直径上.A与竖直轴距离为2L,连接A、B两物块的轻绳长为3L,轻绳不可伸长.现使圆盘绕竖直轴匀速转动,两物块始终相对圆盘静止,则( )图5A.A物块所受摩擦力一定指向圆心B.B物块所受摩擦力一定指向圆心C.A物块所受摩擦力一定背离圆心D.B物块所受摩擦力一定背离圆心9.双星系统由两颗恒星组成,两恒星在相互引力的作用下,分别围绕其连线上的某一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研究发现,双星系统演化过程中,两星的总质量、距离和周期均可能发生变化.若某双星系统中两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经过一段时间演化后,两星总质量变为原来的k倍,双星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n倍,则此时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A.n3k2T B.n3kT C.n2kT D.nkT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0.假设地球和火星都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小于火星到太阳的距离,那么( )A.地球的公转周期大于火星的公转周期B.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小于火星公转的线速度C.地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大于火星公转的向心加速度D.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大于火星公转的角速度11.(2018·河北、山西、河南三省联考)如图6所示竖直截面为半圆形的容器,O为圆心,且AB为沿水平方向的直径.一物体在A点以向右的水平初速度v A抛出,与此同时另一物体在B 点以向左的水平初速度v B抛出,两物体都落到容器的同一点P.已知∠BAP=37°,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6A.B比A先到达P点B.两物体一定同时到达P点C.抛出时,两物体的速度大小之比为v A∶v B=16∶9D.抛出时,两物体的速度大小之比为v A∶v B=4∶112.如图7所示,小滑块a从倾角为θ=60°的固定粗糙斜面顶端以速度v1沿斜面匀速下滑,同时将另一小滑块b在斜面底端正上方与小滑块a等高处以速度v2水平向左抛出,两滑块恰在斜面中点P处相遇,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7A.v1∶v2=2∶1B.v1∶v2=1∶1C.若小滑块b以速度2v2水平向左抛出,则两滑块仍能相遇D.若小滑块b以速度2v2水平向左抛出,则小滑块b落在斜面上时,小滑块a在小滑块b的下方13.如图8,在水平圆盘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m、2m的可视为质点的三个物体A、B、C,圆盘可绕垂直圆盘的中心轴OO′转动.三个物体与圆盘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三个物体与轴O共线且OA=OB=BC=r,现将三个物体用轻质细线相连,保持细线伸直且恰无张力.当圆盘从静止开始转动,角速度极其缓慢地增大,则对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8A.A 、B 两个物体同时达到最大静摩擦力B.B 、C 两个物体的静摩擦力先增大后不变,A 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C.当ω>μg r 时整体会发生滑动 D.当μg 2r <ω<μg r 时,在ω增大的过程中B 、C 间的拉力不断增大14.(2017·天津和平质量调查)航天器关闭动力系统后沿如图9所示的椭圆轨道绕地球运动,A 、B 分别是轨道上的近地点和远地点,A 位于地球表面附近.若航天器所受阻力不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9A.航天器运动到A 点时的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B.航天器由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做负功C.航天器由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机械能不变D.航天器在A 点的加速度小于在B 点的加速度15.已知某卫星在赤道上空轨道半径为r 1的圆形轨道上绕地运行的周期为T ,卫星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赤道上某城市的人每三天恰好五次看到卫星掠过其正上方,假设某时刻,该卫星在A 点变轨进入椭圆轨道(如图10),近地点B 到地心距离为r 2.设卫星由A 到B 运动的时间为t ,地球自转周期为T 0,不计空气阻力,则( )图10 A.T =38T 0 B.t =(r 1+r 2)T 4r 1 r 1+r 22r 1C.卫星在图中椭圆轨道由A 到B 时,机械能增大D.卫星由图中圆轨道进入椭圆轨道过程中,机械能不变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34分)16.(6分)(2015·全国卷Ⅰ·22)某物理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粗测玩具小车通过凹形桥最低点时的速度的实验.所用器材有:玩具小车、压力式托盘秤、凹形桥模拟器(圆弧部分的半径为R =0.20 m).图11完成下列填空:(1)将凹形桥模拟器静置于托盘秤上,如图11(a)所示,托盘秤的示数为1.00 kg ;(2)将玩具小车静置于凹形桥模拟器最低点时,托盘秤的示数如图(b)所示,该示数为_____ kg ;(3)将小车从凹形桥模拟器某一位置释放,小车经过最低点后滑向另一侧,此过程中托盘秤的最大示数为m ;多次从同一位置释放小车,记录各次的m 值如下表所示:(4)根据以上数据,可求出小车经过凹形桥最低点时对桥的压力为________ N ;小车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0 m/s 2,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17.(8分)质量为m 的卫星发射前静止在地球赤道表面.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半径为R .(1)已知地球质量为M ,自转周期为T ,引力常量为G ,求此时卫星对地表的压力F N 的大小.(2)卫星发射后先在近地轨道上运行(轨道离地面的高度可忽略不计),运行的速度大小为v 1,之后经过变轨成为地球的同步卫星,此时离地面高度为H ,运行的速度大小为v 2.①求比值v 1v 2;②若卫星发射前随地球一起自转的速度大小为v 0,通过分析比较v 0、v 1、v 2三者的大小关系.18.(10分)(2018·福建师范大学附中期中)如图12所示,滑板运动员从倾角为53°的斜坡顶端滑下,滑下的过程中他突然发现在斜面底端有一高h=1.4 m、宽L=1.2 m的长方体障碍物,为了不触及这个障碍物,他必须在距水平地面高度H=3.2 m的A点沿水平方向跳起离开斜面(竖直方向的速度变为0).已知运动员的滑板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已知sin 53°=0.8,cos 53°=0.6)求:图12(1)运动员在斜面上滑行的加速度的大小;(2)若运动员不触及障碍物,他从斜面上起跳后到落至水平面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3)运动员为了不触及障碍物,他从A点沿水平方向起跳的最小速度.19.(10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奔月的梦想.假若我国的航天员登上某一星球并在该星球表面上做了如图13所示的力学实验:让质量为m=1.0 kg 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以v0=1 m/s的初速度从倾角为53°的斜面AB的顶点A滑下,到达B 点后恰好能沿倾角为37°的斜面到达C点.不计滑过B点时的机械能损失,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测得A、C两点离B点所在水平面的高度分别为h1=1.2 m,h2=0.5 m.已知sin 37°=0.6,cos 37°=0.8,不计该星球的自转以及其他星球对它的作用.图13(1)求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2)若测得该星球的半径为R=6×106 m,航天员要在该星球上发射一颗探测器绕其做匀速圆周运动,则探测器运行的最大速度为多少?(3)若测得该星球的半径为R=6×106 m,取地球半径R0=6.4×106 m,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0=10 m/s2,求该星球的平均密度与地球的平均密度之比ρρ0.答案精析1.D2.B [不同国家的同步卫星都具有相同的轨道半径、速率、轨道平面、角速度、周期等,故选B.]3.C [人随“魔盘”转动过程中受重力、弹力、摩擦力,故A 错误;人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摩擦力,二力平衡,则知转速变大时,人与器壁之间的摩擦力不变,故B 错误;如果转速变大,由F =mr ω2,知人与器壁之间的弹力变大,故C 正确;人恰好“贴”在“魔盘”上时,有mg ≤F fmax ,F N =mr (2πn )2,又F fmax =μF N ,解得转速为n ≥12πgμr ,故D 错误.] 4.C [不论是在A 点还是在B 点的两次变轨前后,都要减速,前者做圆周运动,后者做向心运动,故机械能都要减小,故A 错误;卫星变轨前后都是只有万有引力来提供加速度,加速度a =GM r2,即变轨前后的加速度是相等的,故B 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卫星在远地点B 的速度小于在近地点A 的速度,所以在轨道2上经过A 点时的动能大于经过B 点时的动能,故C 正确;由开普勒第三定律a 3T=k 知,卫星在轨道2上运动的周期大于在轨道3上运动的周期,故D 错误.]5.C6.A7.A [在C 点,地球对两个轨道上卫星的万有引力相同,故在C 点时的加速度相同,地球对轨道Ⅰ上的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而轨道Ⅱ上卫星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的分力提供,故轨道Ⅰ上的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于轨道Ⅱ上卫星的向心加速度,选项A 正确,选项B 错误;由开普勒第三定律r 3T 2=k ,轨道Ⅰ上卫星的周期T 1=R 3k,轨道Ⅱ上卫星的周期T 2= ⎝ ⎛⎭⎪⎫AB 23k =R 3k,故轨道Ⅱ上卫星的周期等于轨道Ⅰ上卫星的周期,选项C 错误;轨道Ⅱ上卫星从C 经B 运动到D 的平均速度小于从D 经A 运动到C 的平均速度,故从C 经B 运动到D 的时间大于从D 经A 运动到C 的时间,选项D 错误.]8.A9.B [如图所示,设两恒星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轨道半径分别为r 1和r 2.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及牛顿第二定律可得G M 1M 2r 2=M 1⎝ ⎛⎭⎪⎫2πT 2r 1=M 2⎝ ⎛⎭⎪⎫2πT 2r 2,解得G M 1+M 2r 2=⎝ ⎛⎭⎪⎫2πT 2(r 1+r 2),即G M r 3=⎝ ⎛⎭⎪⎫2πT 2,当两星的总质量变为原来的k 倍,它们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n 倍时,有G kM (nr )3=⎝ ⎛⎭⎪⎫2πT ′2,联立得T ′=n 3kT ,选项B 正确.]10.CD11.BC [两物体同时抛出,都落到P 点,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两物体下落了相同的竖直高度,由H =gt 22,得t =2Hg,同时到达P 点,A 错误,B 正确.在水平方向,抛出的水平距离之比等于抛出速度之比,设圆的半径为R ,由几何关系得x AM =2R cos 237°,而x BM =x MP tan 37°,x MP =x AP sin 37°,x AP =2R cos 37°,联立上述表达式得x AM ∶x BM =16∶9,C 正确,D 错误.]12.AD [两小滑块恰在斜面中点P 相遇,由几何关系可知两小滑块水平位移相等,有v 1t sin 30°=v 2t ,解得v 1∶v 2=2∶1,选项A 正确,B 错误.小滑块b 以速度2v 2水平向左抛出时,若没有斜面,将到达与P 点等高的B 点;若有斜面则落在斜面上A 点,如图所示.设斜面长为2L ,小滑块b 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几何知识得,其运动到A 点的水平位移大于2L 3,且水平分速度大小等于v 1,小滑块b 运动到A 点的时间t b >2L3v 1,由几何关系有,小滑块a 运动到A 点的位移小于2L 3,则其运动到A 点的时间t a <2L3v 1,t b >t a ,两小滑块不能相遇,小滑块b 运动到A 点时,小滑块a 已经运动到A 点下方,选项C 错误,D 正确.]13.BCD [当圆盘转速增大时,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三个物体的角速度相等,由F 0=m ω2r ,由于C 的半径最大,质量最大,故C 所需要的向心力增加最快,最先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此时μ(2m )g =2m ·2r ω12,解得ω1=μg2r,当C 的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之后,BC 间细线开始提供拉力,B 的摩擦力增大,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后,A 、B 之间细线开始有力的作用,随着角速度增大,A 的摩擦力将减小到零然后反向增大,当A 的摩擦力也达到最大时,且BC 间细线的拉力大于A 、B 整体的摩擦力时物体将会出现相对滑动,此时A 与B 还受到细线的拉力,对C 有F T +μ·2mg =2m ·2r ω22,对A 、B 整体有F T =2μmg ,解得ω2=μgr,当ω2>μgr时整体会发生滑动.]14.BC [由于A 点位于地球表面附近,若航天器以R A 为半径做圆周运动时,速度应为第一宇宙速度,现航天器过A 点做离心运动,则其过A 点时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A 项错误.由A 到B 高度增加,万有引力做负功,B 项正确.航天器由A 到B 的过程中只有万有引力做功,机械能守恒,C 项正确.由G Mm R 2=ma ,可知a A =GM R A 2,a B =GMR B2,又R A <R B ,则a A >a B ,D 项错误.] 15.AB [根据题意有:2πT ·3T 0-2πT 0·3T 0=5·2π,得T =38T 0,所以A 正确;由开普勒第三定律有⎣⎢⎡⎦⎥⎤12(r 1+r 2)3(2t )2=r 13T 2,得t =(r 1+r 2)T4r 1r 1+r 22r 1,所以B 正确;卫星在椭圆轨道中运行时,机械能是守恒的,所以C 错误;卫星从圆轨道进入椭圆轨道过程中在A 点需点火减速,卫星的机械能减小,所以D 错误.] 16.(2)1.40 (4)7.9 1.4解析 (2)由题图(b)可知托盘秤量程为10 kg ,指针所指的示数为1.40 kg.(4)由多次测出的m 值,利用平均值可求得m =1.81 kg.而模拟器的重力为G =m 0g =9.8 N ,所以小车经过凹形桥最低点时对桥的压力为F N =mg -m 0g ≈7.9 N;根据径向合力提供向心力,即7.9 N -(1.40-1.00)×9.8 N=0.4v 2R,解得v ≈1.4 m/s.17.(1)G Mm R 2-m 4π2RT 2 (2)①R +HR②v 1>v 2>v 0 解析 (1)卫星静止在地球赤道表面时,随地球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G Mm R 2-F N ′=m 4π2R T2, 解得F N ′=G Mm R 2-m 4π2R T2.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卫星对地表的压力F N =F N ′=G Mm R 2-m 4π2RT2.(2)①卫星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有G Mm R 2=m v 12R ,G Mm (R +H )2=m v 22R +H,解得v 1v 2=R +HR. ②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等,而半径大于地球半径,根据v =ωr 可知v 2>v 0,由①知v 1>v 2,所以v 1>v 2>v 0.18.(1)7.4 m/s 2(2)0.8 s (3)6.0 m/s解析 (1)设运动员连同滑板的质量为m ,运动员在斜面上滑行的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53°-μmg cos 53°=ma ,解得运动员在斜面上滑行的加速度a =7.4 m/s 2. (2)运动员从斜面上起跳后沿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有H =12gt 2,解得t =0.8 s.(3)为了不触及障碍物,运动员以速度v 沿水平方向起跳后竖直下落高度为H -h 时,他沿水平方向运动的距离为H tan 53°+L ,设该段时间为t ′,则H -h =12gt ′2,H tan 53°+L =vt ′,解得v =6.0 m/s.19.(1)6 m/s 2(2)6×103m/s (3)0.64解析 (1)小滑块从A 到C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 (h 1-h 2)-μmg cos 53°·h 1sin 53°-μmg cos 37°·h 2sin 37°=0-12mv 02,代入数据解得g =6 m/s 2.(2)设探测器质量为m ′,探测器绕该星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运行速度最大,由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得G Mm ′R 2=m ′v 2R, 又GMm ′R =m ′g , 解得v =gR =6×103m/s. (3)由星球密度ρ=M43πR 3和GM =gR 2得该星球的平均密度与地球的平均密度之比为ρρ0=gR 0g 0R, 代入数据解得ρρ0=0.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