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1课时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内容主要包括利用实物和模型,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学生能体会到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有可能不同。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发现物体的特征。
但是,学生的观察往往缺乏目的性和方法性,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观察。
同时,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容易受到自身经验和思维定势的影响,需要教师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2.学生能用语言描述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和几何图形,体会观察到的形状有可能不同。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发现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到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有可能不同。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和探究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2.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和分享观察到的物体特征。
3.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如正方体、长方体等,用于让学生观察和操作。
2.准备一些图片,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体会观察到的形状有可能不同。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和展示学生的观察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观察物体。
例如,教师可以拿一个正方体,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并说出观察到的形状。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观察物体1》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观察物体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1》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课时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过程中,感受物体的特征,理解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可以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来探究物体的特征。
但学生在观察物体时,往往只注意到物体的某一个特征,而忽略其他特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理解物体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理解物体的特征。
2.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观察物体的方法。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球、正方体、长方体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小卡片,上面印有不同的几何图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体,如篮球、书本、文具盒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并提问:“你们能说出这些物体的特征吗?”让学生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观察物体。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几何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这些几何图形,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第1课时 观察物体(1)

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 到的物体的形状可 能是不同的。
巩固练习
1. 下面右边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填名字)
[选自《.》 ]
看到图①的是(小丽), 看到图②的是(小飞), 看到图③的是(小华), 看到图④的是(小莹)。
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练习
2. 下面右边的几幅图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选自《.》]
因为他们是从 不同的方向观 察大熊猫的。
小明 小亮 小丽 小红
总结方法,提升认识
归纳小结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 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在观察物体时,要根据观察者 的位置和所观察物体的各部位特征进行判断。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连一连。[教材P68 做一做]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下面右边的三幅照片分别是在哪个位置拍的?把相 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教材P71 练习十六 第4题]
③
④
②
①
(③)
(①)
(②)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2.说一说下面右边的照片分别是谁拍的。
[教材P70 练习十六 第1题]
我从上面拍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3.下面右边的三幅图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把 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教材P70 练习十六 第2题]
①
③
②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4. 连一连。[教材P70 练习十六 第3题]
情境模拟,沟通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观察物体要全面、有序。
如果要让每个人都 全面地观察大熊猫, 该怎么办?
请小组成员按顺时针的方 向,变换到其他三个位置 进行观察。
情境模拟,沟通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呢?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第一课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第一课时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解答题1.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2.从上面看,各是什么图形?3.下面的图形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4.下图分别是谁看到的?用线连一连.二、连线题5.下面的照片分别是谁拍的?连一连.三、填空题6.在括号里填上正面、侧面或上面.7.画一画.四、作图题8.谁能从方格里面画出各个面.参考答案1.【解析】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不同.考点:观察物体.总结:本题主要考查观察物体,熟练掌握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是关键.2.【解析】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不同.考点:观察物体.总结:本题主要考查观察物体,熟练掌握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是关键.3.【解析】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不同.考点:观察物体.总结:本题主要考查观察物体,熟练掌握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是关键.4.【解析】由图可以发现,房子前面的同学看到的有房子的门,右边的同学看到的上面是一个三角形,下面有窗,剩下的一个就是左边的同学看到的,据此即可连线.考点: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总结:此题考查了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物体的形状,解决的关键是找到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特征.5.【详解】略6.侧面,上面,正面.【解析】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不同.考点:观察物体.总结:此题考查了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物体的形状,解决的关键是找到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特征.7.侧,上;上,正,侧【解析】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不同.考点:观察物体.总结:本题主要考查观察物体,展开想象,理解不同方向观察到物体形状不同是关键.8.正面侧面【详解】略。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内容主要包括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进行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的观察和识别,以及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和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生活中的物体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立体几何图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观察物体的方式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指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观察物体,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和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培养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了解观察物体的方式和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空间观念,理解不同观察角度产生的不同视觉效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理解观察物体的方式和方法。
2.互动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操作能力。
3.直观教学法:教师利用实物和模型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和几何模型,如水果、玩具等。
2.学具:学生准备一些自己的玩具或物品,用于观察和操作。
3.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和几何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物体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一些立体几何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这些图形,并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一)教案 第一课时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
◆教学提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都在对身边的物体进行观察,他们也基本理解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该物体的形状可能不相同。
但是在本节课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使学生本来模糊的认识变得清晰、准确起来,从数学的角度来强化学生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观察经验。
要让学生以亲身体验、操作为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积累学习数学的方法与策略。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一样,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使学生能够运用“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方法”辨认物体,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重点、难点重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不一样,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难点能区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会根据看到的形状图判断观察位置。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玩具小猴子8只,数码照相机一台,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学生每四人一组围桌而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巧用儿歌讲故事(课件出示“盲人摸象”的图片)师:同学们,你们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谁能简单给大家说一说?生:…(简单叙述故事情节)师:今天老师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了一首儿歌,想不想听一听?(投影,在图片旁边出示儿歌,并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四位盲人去摸象,一起来到大象旁,一人摸到象耳朵,说像蒲扇能扇凉,一人摸到象身体,又大又厚像堵墙,一人摸到大象腿,说像柱子高过房,还有一人摸尾巴,说像绳子细又长,小朋友们不要笑,快把叔叔帮一帮!师:小朋友们,为什么同是一头大象,盲人叔叔说出的结果却各不相同呢?生:因为他们摸到的只是大象身体的不同部分。
师:是啊,盲人叔叔看不见,以为他们摸到的那一部分就是大象了,怎样才能让盲人叔叔们真正了解到大象的样子呢?生1:让盲人叔叔们把大象完整的摸一遍……生2:我们把大象的样子仔细的说给盲人叔叔听……师:你们真是又聪明又善良的好孩子,我们要想把大象的样子描述给盲人叔叔听,一定要仔细的观察大象才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的方法。
北师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第1课时 看一看(一)

师:和老师一起指读下面的题目要求下面哪幅图是男孩看到的?(画“√”)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看小男孩站在熊猫的那个方向,再来确定。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小男孩站在熊猫的后面所以他能看到熊猫的背面。
所以要在熊猫背面的方框里画勾。
师:2,他们分别看到的是什么连一连,小猴子和我们观察的方向一致它看到了大象的侧面,所以连第一幅侧面图,小猫在大象的正前方看到了大象的一双眼睛和两只象牙,所以连第二幅图,大象的正脸。
师:观察了这么久我们一起做个口算练习放松一下吧
师:下面这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我们一起连一连吧。
先来看小狗,它在猫警察的前面,它看到了猫警察的正脸,所以连第一幅图,小兔子在猫警察的后面它看到的是猫警察的后背,所以连第二幅图,小猴子跟我们观察的角度差不多,一只手放在身侧,一只手在指挥所以我们选最后一幅图,小松鼠呢,它和小猴子面对面对着所以方向相反,它看到的猫警察也举起了指挥的手不过啊另一侧的手被挡住了,所以我们要连第三幅图,它第四幅图方向相反而且挡住了一只手。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9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一课时观察物体9篇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1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是在一年级下册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的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够理解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物体的三个面;并能够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为了达到上面所述的目标,课前在教具上作了充分的准备,找到了各种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及正方体形状的物体,以便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发现。
但是,教学效果较好,但在做题时并没有达到我所预料的结果。
反思教学觉得有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观察体验还是不够。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可能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物体的三个面。
由于学生多不好组织,我就只好采取把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物体放在讲桌上,让学生变换角度进行观察。
结果没有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的观察体验,尤其是对“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三个面”体验不深刻。
如果采取小组观察,效果会好一些。
二、在观察用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图形时,学生观察的少体验也不够深刻。
我让学生在课下去实践,可多数学生没有去实践。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2看一看(一)在观察活动中,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通过观察教室的讲台,使学生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为了描述的需要,把这三个面分别叫做正面、侧面和上面。
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到仅仅从一个面或两个面是无法确定一个物体形状的;引导学生学会从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一个侧面观察物体,并初步感受只有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才能准确把握物体形状。
看一看(二)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转化,发展空间观念。
“看一看(二)”通过观察由几个正方体搭成的简单物体,辨认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形状,实际上,这就是把空间图形(三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二维图形)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观察物体。
(八)学生活动:
(九)1、猜一猜回答,
(一十)2、一起数,1、2、3。
(一十一)3、照片中的学生站起来,向大家挥挥手
(一十二)多媒体运用:
(一十三)1、课件出示学生的背面照
7学生起立,按顺时针方向走到下个位置
和小组同学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思考回答:看到的结果为什么和刚才不一样
个别化教学:
教师参与小组活动中,听听学困生的回答,给予一定的指导。
3、全面观察
教师活动
1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一些自由活动的时间,你可以随意地观察小熊的每一个面,并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分别观察到了小熊的哪个面?
学生活动:
1、各自总结自己的收获
2、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观察物体的经验:我知道观察物体要全面;我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改变观察的位置或者转动物体都可以看到不一样的结果;我学会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作业
1.完成大本“观察物体”
2.订正“练习一”的错题。来自板书观察物体前面——正面
2师:你们刚才是怎么观察的?谁愿意来介绍一下?
3师:我们请这组的四个小朋友一起来演示一下。说一说你观察到了小熊的哪个面?你们觉得这样能看清小熊的每个面吗?
4师: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师:转给我们看看。你们觉得他们组的方法怎么样?
其他小组也把小熊转一圈,仔细观察你看到的每一个面。
5师:看清楚了吗?让小熊面朝黑板坐好。下面来做看物体找位置游戏,看看谁的反应快。
老师这里有一些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小熊照片,我任意点一张,你认为我是站在小熊的哪边拍的,就快快站到小熊的哪边,我们来比比看谁的反应快,好不好!
学生活动:
1小组活动、讨论
2学生回答:如,我转了一圈,观察了小熊的……
我把小熊转一圈,也可以看到它的每个面。
3参与游戏:看物体找位置
多媒体运用:
课件出示不同位置拍的小熊的图片
⑤观察茶壶。
7看样子,小朋友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了,试试能不能帮这三个小朋友解决一下问题呢?这三个小朋友站在杯子的不同位置,他们看到的茶壶会一样吗?那他们看到的茶壶是什么样的呢?(思考一会儿再出示)
8(出示从前、后、左、右、上面看到的茶壶)是谁看到的?
⑥猜物品游戏。
9这几天,老师也去观察了一些东西,还把它们其中的一个面拍了下来,(出示)你能猜出这些分别是什么东西吗?
个别化教学:
1请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先尝试回答
2请中等想、水平的学生发表意见,再请思维灵活的学生补充。2、换位观察
教师活动:
1刚才我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分别观察到了小熊的正面、侧面和背面,下面大家想不想换个位置再来观察呢?
2听老师口令,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小组的下一个位子上去。
3提问:现在你观察到的又是小熊的哪个面?看到的样子和刚才一样吗?
4反馈提问:咦,怎么不一样呢?你们每个小组是不是原来的那个小熊呀?小熊没变,为什么你们看到的结果会不一样呢?其他同学认为呢?
5小结:是啊,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的小熊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6学生活动:
多媒体运用:
出示练习题
个别化教学:
学生独立练习时,教师巡视,给学困生及时帮助。
1至4题,让学困生先回答并说明怎样想的,优秀生进行补充。四、知识介绍,全课小结
教师活动
1、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玩得开心吗?那么,你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呢?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指名说一说。
2、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一十四)2、课件出示两张侧面照
(一十五)3、课件出示学生正面照
(一十六)【设计理念】:在课的一开始,我就运用多媒体逐一出示了班上某个小朋友的背面、侧面以及正面的照片。利用小朋友的好奇新和好胜新,让他们猜一猜,这个班上的同学是谁?在游戏似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尽管是同一个人,但因为方位的不同,所看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教案设计
授课时间:__2011___年_3__月_01__日第三_周星期_二_第_5节课
课题
观察物体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通过观察和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③观察好了,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坐在小熊的哪一边?看到了它的什么?
④学生反馈,教师进行点拨
学生活动:
1有礼貌的和小熊打招呼。
2和同桌说一说
3大胆地和全班同学交流,我坐在小熊的哪边,看到了什么?
4判断同学回答的对与错
5看到的都是小熊侧面的学生起立
多媒体运用:
按学生的回答分别出示小熊前、后、左、右各面的照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教师活动:
(三)1、小朋友,我们班上的每一位小朋友你都认识了吗?如果老师给你看一下我们班其中一位同学的照片,你能不能一下就叫出他的名字来呢?
(四)2、咦!他是谁?猜一猜。不是说看一下就可以猜出他是谁了吗?怎么有这么多答案呀?要不要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
(五)3、究竟和小朋友想的是不是一样呢?好,接下来咱们就来揭开谜底,
后面——后面
左边——侧
右边——面
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全面观察
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问题和活动,让所有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和乐趣。
(二)小组活动,观察学具
(一十七)1、本位观察
(一十八)教师活动:
(一十九)①今天老师还给大家请来了一群小客人,就在1号同学的课桌里,快点把它请出来!是谁呀?让小熊面对着黑板坐坐好。今天这些小熊将和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欢迎它们加入我们小组!
②提问:下面请你轻轻地告诉小熊,你坐在它的哪一边?
从你这个位置上看到的小熊是什么样子的呢?
个别化教学:
关注学困生活动、游戏时的表现,给予及时帮助。
三、应用拓展,激励创新
教师活动:
1书本练习:连一连
2②观察恐龙。
3刚才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瞧,这三位小朋友在观察什么呢?想一想,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请翻开书本67,把名字写在每幅图的下面。
4③连线练习。观察汽车
5④做一做
6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书本、铅笔盒等等,你有没有观察过呀?瞧!这几个小朋友把数学书叠在一起,组成了什么图形?(长方体)那么他们分别看到了这个长方体的哪个面呢?请来连一连!(翻开书本67)(反馈)
师:刚才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东西,为什么有的那么难认呢?(只看物体其中的一个面)
师:那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师:小朋友都说得非常好,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应该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全面地去观察,这样才能比较正确地了解这个物体的特点。
学生活动:
1学生进行练习,并说明理由
2从猜一猜活动中得出: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应该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全面地去观察,这样才能比较正确地了解这个物体的特点。
课时
1课时
课时目标
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重点
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难点
能在头脑中进行“虚拟地移位”,即假设自己站在某一指定的位置,会看到物体的什么形状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不同位置拍摄的玩具熊照片、吸铁石
学具:教材、玩具小熊每组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