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八中2013一2014学年度期中试卷分析(地理)
八年级地理期中测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地理期中测试试卷分析白文校2012-11-13八年级地理期中测试试卷分析一、试卷基本情况这次期中考试,八年级地理试题突出了对“双基”的考查,注重评价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过程;注重评价学生科学方法的掌握状况和探索性活动的水平;注重评价学生对地理基本概念的理解水平;注重评价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试卷大致体现出以下三方面的特点:①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紧扣学科教学标准和考试大纲,没有偏题、怪题和似是而非的题目,试卷上都是中等难度题和容易题。
②试卷的结构和形式,给学生赏心悦目的感觉,图文并茂,文字准确凝练,语言简明而易懂,题量适中,有利于学生正常发挥水平。
③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社会实际和乡土地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应注重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查。
二、答题情况从试卷题型看,分为选择题、读图分析题两类,总体上选择题的得分率较高,但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都出现有图的题目得分率相对较低,尤其是一些变形图,说明学生的掌握还不是很到位,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从试卷分数来看,部分考场的合格率和优秀率都较低,在抽样试卷来中,差的考场合格率不到25%,优秀率为0%,这说明学生的掌握与教师的教学目标还有差距,尤其是图还需要进一步的落实。
三、建议采取措施1、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
地理是讲理的,理不能则识不明。
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课本所设计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地理基本原理,明确地理基本概念。
不能满堂灌,一讲到底,更不能放羊式,只在书上划划杠杠,由学生读读背背了事,这样只能是事倍功半。
2、加强地图教学和读图训练。
针对学生空间地理位置不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地图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学挂图,地图册和课本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读图。
将地理知识落实到图上。
养成读图、使用地图的习惯,做到学习地理,图不离手。
通过读图逐步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学生手中的填充地图册,布置学生进行相关的读图、填图作业。
八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目录一、试卷分析 (1)(一)试题结构 (1)1.考查内容及能力要求 (1)2、试题内容和题型结构 (2)(二)试题特点 (3)1、突出考查主干知识,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理念 (3)2、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实际,突出地理学科特色 (3)二、答题分析 (4)(一)总体情况分析 (4)(二)班级情况对比分析 (5)(三)学生失分原因分析 (7)1、选择题分析 (7)2、综合题分析 (10)三、教学建议 (13)(一)加强地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教学 (13)(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13)(三)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14)(四)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15)西双版纳州第二中学质量分析报告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学科:地理年级:八年级时间:2013.11.052013年西双版纳州第二中学八年级地理期中考试命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地理》为依据,从本届学生所使用的商务星球版教材的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来编制地理试题。
本次考试命题注重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有合理的难度,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地理观念、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等内容,引导日常地理教学朝着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方向发展。
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我校初中生在地理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体现九年义务教育性质和课程改革理念。
一、试卷分析(一)试题结构本次考试是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题型分单项选择题(25题,共50分)和综合题(4题,共50分)两类。
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使用答题卡作答。
1.考查内容及能力要求题型题号考点分值难度易中难选择题1 我国的纬度位置 2 √2 我国的疆域面积 2 √3 我国的陆上邻国 2 √4 我国的疆域 2 √5 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 2 √6 我国的少数民族的分布 2 √7 省级行政区划的简称 2 √8 我国的人口地理界线 2 √9 我国的地势特征 2 √10 我国的地形特征 2 √11 我国主要山脉走向 2 √12 我国主要地形区在三级阶梯上的分布 2 √13 四大高原的特征 2 √14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2 √15 我国气候特点 2 √16 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2 √17 地理位置与气候的关系 2 √18 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征 2 √19 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 2 √20 长江流经的地形区 2 √21 我国主要的几大湖泊 2 √22 我国降水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 2 √23 我国主要山脉的地理位置 2 √24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2 √25 气候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2 √综合题26 中国行政区划图13 √27 中国山脉图10 √28 中国季风示意图14 √29 黄河流域示意图13 √2、试题内容和题型结构选择题 综合题 合计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16分 14分 30分 中国的自然环境34分 36分 70分 合计50分50分100分(二)试题特点本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区分度,试题在依据“考标”的同时又有所创新,并较好地体现初中地理课程改革在学业考试方面的要求。
八年级地理期中试卷分析

八年级地理期中试卷分析一、试题分析从整体上看,试卷题量适度,难度适中,梯度合理,有一定层次性,能注重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区分学生成绩优劣,切实的检验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试题主要立足于课本,检验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融会贯通。
个别题目还给学生拓展了新的空间,符合新的课程理念,应该是新形势下一套很好的试卷。
本次试卷总分100分, 共分两大板块,分别是:一、选择题25个小题占(50分);二、非选择题(综合题)占(50分)题型多属于平常训练过的常规题型,覆盖面较广,涉及内容较全面。
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力求联系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
第一题选择题,包括25题单项选择,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从学生考试成绩来看,得分率还可以。
这说明学生比较长于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 第二题是综合题,包括六个题。
分别是地球的公转,地形等高线,气候图,台湾的地图,新疆地图,青藏地图.这类题目注重学生的读图能力的考查.二、学生情况分析一班38人,平均58.6分优秀率5.26% 及格率55.26% 最高分88分,最低分6分二班38人平均52.3分优秀率2.63% 及格率39.47% 最高87分最低21分三学生答题失误分析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本套试题考查的都是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性强,标高适度,没有任何一个超出范围或难度过大的题目,都是课堂上反复强调的基本知识,如:第1地球的位置分布清楚、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不能理解6地球公转的知识不能理解、23香港与台湾的经济特点不清楚等题,仍有学生答得并不理想,甚至根本不会。
2、读图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地图的考察是地理的重头戏,选择题中7,8,9,10,11、12、14,20,21、24等10个题是根据地图回答问题的,而综合题更是几乎题题与地图有联系,大部分考察学生地理事物在地图中的分布,地图中各事物的名称,有些学生会背但一旦落实到图上就不会做了,所以读图题失分较多。
八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地理B卷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和难度:1、考试方式: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考试内容: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二章的内容。
3、题型比例:单项选择题50分,非选择题50分。
4、本次考试B卷较为简单,侧重基础知识,覆盖面广,能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试题题量、难易程度、各种题型都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因此比较适合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自信心。
二、学生在答卷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一)学生基础知识不牢,概念模糊。
例如第5小题判断我国现行三级行政区划,很多学生没选对,主要是对我们现行三级行政区划的理解模糊,没有搞清楚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是属于同一级别。
26题,将我国的四至点与它们正确的叙述相连接,也是表现出基础知识不牢固。
(二)基本原理不清,是是而非。
例如第7小题考察学生对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学生平时上课部注重老师分析人口分布的原因,只是死记硬背,结果没选对。
以及第19题,考察学生对我国降水时间分布的规律,也是犯了同样一个毛病,不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地理知识点。
29题考察学生对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掌握。
这道大题失分也是比较多,没有真正搞清楚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三)读图不仔细,判断失误。
例如第11题让学生从图片中找出从1990年到2010年,我国人口增幅的情况。
试卷上已经注明增幅的图例,但是学生没看清楚,错把每年的人口增长当做增幅,因此选错。
说明学生读图还不够仔细。
(四)错别字现象仍然存在。
在这次考试中,错别字现象在有些同学中仍然存在。
例如高山冰雪融水,写出“溶”水。
三、考情统计分析:参加B卷考试的学生是八个班,约400人,80分以上的学生有所增多,但不及格人数仍然很多,主要是由于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再加上上课不好好听课,课堂纪律差,学习的效率低,学生心里重视不够。
四、存在问题:学生的成绩真实的反映出课堂所学、所记,不是临阵磨枪所得。
八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这是一份八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试卷的分析。
第一部分是选择题,共计20道题目。
其中包括地理概念、地
图解读和地球环境等内容。
试题覆盖面广,考察学生对基础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二部分是判断题,共计10道题目。
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地
理事实的判断能力。
需要学生对地理概念、地球环境等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准确判断陈述的真实性。
第三部分是填空题,共计10道题目。
这些题目旨在让学生对
地理知识进行灵活运用,需要学生能够简洁明了地表达出答案。
考察学生对地理课程内容的理解以及灵活运用能力。
第四部分是解答题,共计5道题目。
这些题目要求学生对某一地理现象或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提供合理的观点和具体的例子。
这一部分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思维深度。
整份试卷的难度适中,能够全面考察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试卷的题型设计巧妙,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并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准备地理考试时应重点复习地理概念、地图解读和地球环境等内容。
同时,也需要善于归纳总结,掌
握解答题的基本技巧。
通过多做练习题,提升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在考试中的表现。
期中地理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通用5篇)

期中地理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通用5篇)期中地理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篇1期中教学质量检测结束了,面对着试卷和学生的做题情况,静下心来思索前一段时间的教学和本次期中考试中所暴露出的问题,简单地予以小结。
单项选择题难度不大,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这一块掌握的并不是很扎实,选择共15道题小题其中第1、6题答的不够好,其原因是教师没有讲清楚和书中的不太一样,人教版的知识。
综合题相对来说灵活性很大,接近中考的难度,例如第二题就是去年银川市的中考题,学生答题情况不太好。
这就要求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以地图为载体,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注意引导学生将课本的文字内容与图像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运用地理图像构建空间概念,把握规律,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使学生习惯于利用地理图像进行综合与分析。
学生教会运用所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观点来说明、描述、识别地理事物,尤其是在基本技能方面,应教会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连线题同学们90%的学生完全答的正确,个别同学没有看清题目,回答不够完整,答题有错误的地方。
总之,这次考试同学们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的心理有些安慰,我在讲卷子的时候整体上又从新复习了一遍,把不足的地方反馈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一遍,告诉他们咋答卷,咋找书的内容,找书比背会慢,让他们试一试。
期中地理考试试卷分析总结与反思篇2学习地理是有别于一般的文科的,在中国把政史地归类成文科是非常粗放不科学的。
地理其实有两块,分别是:1、自然地理(太阳系其他行星,地球和月球和太阳的远动关系,地球的公转自转和季节气候甚至洋流等物理变化等)2、人文地理(国家、城市、地区的特产资源,经济生活,特有风俗等)这自然地理就是标准的物理学在地球上的具体运用和表现,必须要以理科的方式学习,要理解基本的原理,通过基本原理一步一步的对更复杂的地理现象推理和解释。
人文地理这个就全靠平时下功夫要多看多背,博闻强识就可以了,当然这也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缘下会出现比较类似的人文现象,这样就可以通过归类比较的逻辑思维帮助举一反三,让你有规律的记忆比死记硬背要事半功倍!其实我个人认为地理是一个比较偏向理科的交叉性学科,所以学地理可以帮助你个人全方位的巩固其他各科的学习!以上全部为我个人在高中的地理学习经验。
8年级地理期中试卷分析

八年级地理期中试卷分析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从试卷成绩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许多问题。
为了有利于以后的教育教学,在实践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下面对本次地理期中考试进行质量分析,具体如下:一、试卷分析本次期中考试主要考察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到第二章的的内容,试题共分为二道大题:选择题、看图综合题。
选择题共23题,共46分;看图综合题四道题,共54分。
满分100,题量适中,难度不大。
多为学生常训练过的常规题型,覆盖面较广,涉及内容较全面。
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力求联系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
由于多种原因,学生成绩较低,很不理想。
1、第一大题选择题,包括23题单项选择,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从学生考试成绩来看,得分率还可以。
这说明学生较善于基础知识的识记。
第一大题共23题,共46分。
其中2、15题较难,其它相对较简单。
出现错误最多的是2、7、8、9、10,其原因是:2题:学生对区域地图记得不清楚7、8题:学生对于分区地理理解不够;9题:对自然特征记忆不清;10题:读图能力差,季风区与非季风区轮廓图没有落实到地图上;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选择题大部分得分24分左右,最高分满分。
第二大题是地图综合题。
旨在考察学生综合地理能力。
本题得分很少,说明学生学习比较教条,不灵活,不善于融会贯通。
还说明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能力较差。
第二大题包括4个小题,考察学生阅读资料和地图能力,主要考察了以下4方面的知识:1、我国的四大地理单元的地理位置;2、我国地形区分布;3、我国河流基础知识的考察;4、气候类型分布、对气候特征及原因的考察。
这一题偏难,学生把握的不好,出错原因学生:1、审题能力不强;2、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
二、取得成绩:从学生考试成绩看,基础知识得分率较高。
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中,认真学习地理最基本的内容,了解中国地理的基本概况。
三、存在问题:1、读图分析能力有待提高,答题出现地理知识和地图两张皮现象,不能一一对应。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地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试卷结构分析:本次期中考试试卷题型及分值(共100分)分配较合理,有单选题(50分)、填空题(16分)、读图题(34分)。
试卷中考题内容较广,难易适中。
学生考试成绩分析:全年级平均分为54.7分,优秀人数为115人,优秀率为13.4%;及格人数为413人,及格率为48.2%;30分以下的有113人,占全年级比例的13.2。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知:知识点掌握较好,成绩优秀的人并不多,及格率也未达到50%,还有相当部分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30分以下)。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选择题得分率相对较高,全年级平均得分大约为32分,得分率为64%。
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都能拿40分以上甚者得满分,但有相当部分学生无心向学,对于这种题型也只是瞎蒙,所以得分率很低。
填空题全年级平均得分大约为8分,得分率为50%。
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都能拿12分以上,得满分的学生也为数不少,但也有相当部分学生得分率很低甚至是空白卷。
此题失分较大时我国湖泊分布特点,好些同学记不住分布地点或出现淡水湖与咸水湖记忆混乱的现象。
读图题学生失分较大,全年级平均得分大约为15分,得分率为44%。
读图题中学生对长江流域图掌握不牢,尤其是支流、水电站、上中下有分界点较多同学出现知识点混乱现象。
我国气候分布图有相当部分学生答不出。
填表题中有些学生能得满分,部分学生得6—9分,有部分学生得0分,严重失分。
总之,本次考试成绩不大理想,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课后复习等);二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三是学生审题不认真。
今后努力方向:继续抓好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加强学生读图析图努力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州八中2013一2014学年度高一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地理科)
高一地理备课组长郭爱江一、试题特点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试题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60分),第二部分是综合题(40分)。
1、试题考查的知识面点主要是涉及第一次段考以后一段时间所学的知识和前面所学的知识,但是试题考查的知识部分有所偏向于后一阶段的知识,体现这一阶段的教学针对性和教学效果。
如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特别是通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将地理知识呈现出来,而前面的知识如天体和天体系统、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中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况以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等知识也有所提及,目的是考查地理知识的联系性。
2、试题重在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的运用,同时也能突出高考考纲考点的考查,如重点考查学生基本的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
3、试题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几乎每一道题都直接利用简单明了的地图来考查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基本技能的运用如读图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
4、试题以中等偏易题目为主,注重基础地理知识的考查和简单地理技能运用。
二、试题分析
1、选择题部分:平均分为41分左右,难度较小,区分度较低,其中选择题第6、7、8、19、21、25等题目难度较大,能很好地区分选择题部分的高分和低分。
2、综合题部分:平均分为25分左右,其中第31题平均分为4分,第32
题平均分为9分左右,第33题平均分为12分,其中第33题难度较小,区分度最低,而第31题题目难度也较小,但学生答题效果不好,导致区分度较大,而第32题难度较大,却是最能很好体现高分层成绩的题目,是区分度较好的题目。
三、学生考试情况分析:
对全部学生(1771人,其中不包含缺考学生)试卷进行分析,全年级总平均
分为66. 62,附年级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和各班平均分;
从全年级各分数阶来看,高分学生也比较多, 90分以上学生人数有29人,最高分99分,最低分为18分。
80分—89分的学生有245人,70分—79分的学生有549人,60分—69分的学生人数有480人,不及格人数468人,其中优秀率为15.47%。
及格率为73.57%,附学生不同成绩段图表和成绩分析图:(第一次月考和期中考试柱形图和曲线图比较)
注:系列2 和系列3分别表示第一次月考和期中考试成绩分析图
从以上图表发现这次考试60—79分数段的同学增加,而其他分数段有所下降,但总体上比上次月考试要好。
四、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1、选择题部分:
(1)、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基本技能(双基)不够扎实,如第6、7、8、19、21、23、25、29等题目.
(2)、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能力不足,不懂得利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
如第6、16、17、18、24、26等题目。
(3)、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的运用技能欠缺。
如第1、3、6、16、17、21、22、28、29等题目。
(4)、运用地理知识迁移能力存在不足。
如第6、7、15、16、19、24、30等题目。
2、综合题部分:
(1)、学生审题不清,不懂问题所问的要点或关键字在哪里, 往往答非所问如第32题中的第(3)小问的“海风和谷风”写成“东南风或西北风或海陆风或
山谷风或夏季风或冬季风”等。
(2)、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地理基本技能不强。
如第31题中的第(1)、(2)、(3)小问中将“A波速小于B波”写成“A波中能穿过固态或其他”、“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写成“表面以下到软流层以上或其他”和第32题中的第(1)、(2)小问等题目。
(3)、学生读图析图绘图能力欠缺。
如第32题中的第(1)、(2)、(3)小问和第33题中的第(2)小问等题目。
(4)、知识性错误和答题严谨性不强。
如第31题中的第(2)小问的“液态”写成“熔融”、和第32题中的第(2)小问“阴雨”写成“多雨或降水或多云下雨或小雨或雨天或高温多雨(其中写高温多雨最多)”和第(2)小问的“上升”写成“上或上山”、“低高”写成“低压和高压”等题目。
第33题中的第(2)小问“中纬西风带”写成“西信风带或高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写成“副亚热高压带或温带高气压带或副极地高气压带或副寒带低气压带”、“全年高温多雨”写成“高温多雨”、“热带雨林气候”写成“热带雨林”等等。
(5)书写不工整,错别字或繁体字等也出现,如“上升”写成“上山”、“阴雨”写成“云雨”等。
五、下一阶段采取的教学措施
1、继续强化以图带教,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降低教学难度,立足基础,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3、强化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的培养及训练。
4、加强集体备课,探索教学新方法。
5、进行地理专业术语和规范性答题的训练。
6、强化题目的审题训练,注重细节的教学。
2013.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