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第12课知识点
【精选】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阿拉伯帝国》重要知识点总结

阿拉伯帝国实行哈里发中央集权统治。哈里发为专制政体的最高首领,集政权、军权和神权于一身
影响
伴随着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
三、阿拉伯文化
繁荣背景
①哈里发重视知识: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延揽翻译人才,大量翻译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
②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德创立伊斯兰教
创立
7世纪初,穆罕默德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创立了伊斯兰教
传播
过程
①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城传教,遭到传统势力的反对;
②622年率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
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
③6 3 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
④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作用
伊斯兰教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
二、阿拉伯帝国
扩张
穆罕默德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与扩张,至8 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成果
数学
①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
“阿拉伯数字”;②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医学
《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文学
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贡献
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朝 拜
这是怎样巨大的凝聚力?
即使当今最强大的国家也休想亵渎他们 的信仰
世界三大宗教比较表
宗教 产生时间 发源地 创始人 基本教义
佛教
公元前 6世纪 公元1 世纪 公元7 世纪
倡导“众生 古印度 释迦牟尼 平等”等 《佛经》
基督 教 伊斯 兰教
巴勒斯坦 耶稣
信奉“救世 主”耶稣等, 《圣经》
阿拉伯半 信仰安拉等, 岛麦加地 穆罕默德 《古兰经》 区
默罕默德的主要活动:(课本62页) 7世纪初创立一神教——( ) 622年被迫出走麦地那建立政教合 一的国家,并将622年定为( )历 纪元。 632年病逝。
穆罕默德向信徒传教
各种《古兰经》版本的封面
圣地—麦加
清 真 寺
“六信”:信安拉、天使、使者、经典、后世、前定。 “五功”: (1)念诵安拉为惟一的“真主”,穆罕默德是
二、阿拉伯帝国
看书P63-64思考: 1、请概述阿拉伯帝国由兴到衰的过程。
准备阶段(7世纪30年代前) :
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扩张阶段(8世纪中叶---9世纪中叶): 建立了横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是帝国最为繁荣的时期 衰亡阶段(9世纪中叶--1258年) : 蒙古骑兵攻陷巴格达,帝国覆亡。
穆罕默德 <<古兰经>> 麦加 信仰安拉为主旨 清真寺——麦加清真寺p26 开斋节 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伊斯兰教
伊斯兰(Islan),原指“顺从”、 “和平”,指顺从和信仰宇宙间独一 无二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 得两世的和平与安宁。信仰伊斯兰教 的人称为“穆斯林”Muslim,意为信 仰安拉,服从先知的人。穆罕默德传 教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神信仰,把阿拉 伯各个部落纷繁不一的多神信仰统一 起来。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复习要点 岳麓版

第12课第一次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是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国家、部门是什么?开始的标志是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是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答:(1)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前后(2)英国、棉纺织业(3)珍妮机的发明(4)改良蒸汽机的发明(5)大机器工厂基本取代手工工场。
2、珍妮机发明的时间、发明者和动力是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始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答:(1)1765年、哈格里夫斯、人力(4)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3、英国具备的工业条件有哪些?在英国的棉纺织部门出现的新的机器有哪些?其中第一个真正将“人手”解放出来的发明是什么?答:(1)资金、劳动力、市场和技术;(2)珍妮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3)水力纺纱机。
4、改良蒸汽机发明者是谁?何时投入使用?首先投入哪个部门?哪些部门也很快采用了?它的发明有什么重要意义?改良蒸汽机的发明有哪些优越性?答:(1)瓦特(2)1785年(3)纺纱部门(4)冶金、采矿(5)蒸汽机的强大动力为机器大生产奠定6)它的效率远远超过了畜力和水力,而且不受地区和季节的限制。
5、汽船的发明时间是何时?哪国发明的?谁发明的?答:1807年;美国;富尔敦。
6、火车是哪国谁发明的?何时发明的?何时试车成功?当时火车的“代号”是什么?1870年全世界铁路的总长度是多少?它的发明有何影响?答:(1)英国的史蒂芬孙(2)1814年(3)1825年(4)旅行者号(5)超过20万千米(6)它缩短了地区间的距离,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的交往和国家的管理,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7、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标志是什么?60-80年代哪些国家也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答:(1)19世纪40年代前后(2)完成的标志:大机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2)法、美、德、俄等国8、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哪些?答:(1)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了惊人的发展,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笔记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笔记一、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1. 背景。
- 一战影响。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为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例如,欧洲列强忙于战争,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经济控制有所放松。
- 民族意识觉醒。
- 战争期间,亚非拉国家的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壮大。
同时,战争也促使亚非拉人民进一步觉醒,他们认识到自身的力量,对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渴望增强。
2.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领导人:甘地。
- 第一阶段(1920 - 1922年)- 起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印度的发展,一战后印度人民反英情绪高涨。
- 内容。
- 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
- 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
- 提倡手工纺织以抵制英国商品。
- 拒绝纳税等。
- 结果:1922年发生了农民焚烧警察局的事件,甘地认为这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范围,决定停止运动。
- 第二阶段(1930 - 1934年)- 起因: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英国加强了对印度的掠夺,印度人民的生活更加困苦。
- 内容:甘地向英印政府提出了降低田赋、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等要求。
遭到拒绝后,甘地以反对食盐专卖为突破口,带领信徒徒步到海边,自取海水制盐,这一行动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 第三阶段(1940 - 1942年)- 这一阶段主要是甘地发动了要求英国“退出印度”的运动,以争取印度的完全独立。
- 意义。
-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时,它也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 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
- 在土耳其,凯末尔领导了民族独立战争并取得胜利,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土耳其走上了民族复兴的道路。
- 在伊朗、伊拉克等国家也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
九年级上册历史12课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历史12课知识点归纳一、重点知识点1.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实现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2. 蒸汽时代:工业革命导致了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广泛用于纺织、采矿、交通等领域,使得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 工厂制度:工业革命期间,工厂制度逐渐形成,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使得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4. 城市化: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大批工人涌入城市,导致了城市人口的激增和社会问题的出现。
5. 贫富分化:工业革命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大部分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扩大,工人阶级生活艰苦。
6. 马克思主义诞生:工业革命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二、重点人物及事件1. 瓦特: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他改进了蒸汽机,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2. 克里木运河:克里木运河是工业革命期间的一项重要工程,它的修建使得石油资源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
3. 运河工人罢工:在修建克里木运河的过程中,大量工人涌入城市,因恶劣的生活条件和极低的工资待遇,导致了大规模的罢工和抗议活动。
4. 社会主义运动:工业革命期间,社会主义运动得到了发展,无产阶级开始觉醒,积极争取自己的权利和利益。
三、相关历史事件及影响1. 拿破仑战争:拿破仑战争是工业革命期间的重要事件,法国通过战争扩张了自己的领土和影响力,但也给欧洲各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痛苦。
2. 英法七年战争:英法七年战争是欧洲各国争夺殖民地的战争,对欧洲和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总结与启示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次重大飞跃,它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和相关事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影响意义。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_美国的诞生

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 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言正顺地 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 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 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摘自什么文件? 《独立宣言》 2、这一文件何时发表?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1776年7月4日 3、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大不列颠王国是指哪两个国家? 美国 英国 4、英王被迫解除“一切隶属关系”,是在哪一年? 1783年
3、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 C )。 A、约克镇的胜利 B、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C、萨拉托加大捷 D、来克星顿的枪声
趁 热 打 铁
4、“平民—将军—总统—平民”这是一个人平 凡而伟大的生涯故事。八年军旅,置生死于度外; 八年总统,值国家最艰难之时。他的名字已作为 一个响亮的精神名词。用他名字为首都命名实在 是太有智慧啦!他就是( B )。 A、拿破仑 B、华盛顿 C、克伦威尔 D、林肯
第十二课 美国的诞生
50个星代表现在美国的50个州 13条代表美国独立前的13个殖民地
一、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发展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背景) 1、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设问:主要由哪些人构 成?(课本第一段)
居民构成: (1)印第安人 (2)英国人以及欧洲其 它国家的移民(欧洲移民) (3)非洲黑人奴隶
2.正式爆发:1775年4月
开始。 3.建军:1775年组建大陆军, 4.建国: 年 月 日,《
,标志独立战争
被任命为总司令。 》发表,
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标志着美利坚
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第12课 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第12课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一、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过渡压榨;1918—1919年,印度农业歉收、疾病流行。
2.领导人:甘地3.过程:(1)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民众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1922年发生了农民焚烧警察局的事件,甘地认为这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范围,决定停止运动。
(3)1930年,甘地再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这次主要采取不服从形式,所以又称“文明不服从运动”。
4.结果:英国殖民政府发布镇压令,逮捕甘地。
同时被判刑者达9万人。
后来,印度总督与甘地谈判,双方妥协。
5.意义: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人民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时,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二、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1.背景:一战惨败,土耳其被迫签订《色佛尔条约》;经济已濒临崩溃边缘,民族危亡迫在眉睫。
2.目的:为了维护民族独立和领土完整,避免被进一步瓜分。
3.领导人:凯末尔4.过程:1921年初,凯末尔组建了土耳其国民军。
第二年,国民军打败了由英国装备的希腊军队,迫使协约国与土耳其签订停战协定。
5.结果:(1)1923年7月,土耳其与协约国在瑞士的洛桑重新签订了《洛桑条约》,保持了土耳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
(2)1923年10月29日,土耳其宣布为共和国,凯末尔当选为第一任总统,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
6.影响:凯末尔革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一次胜利。
它巩固了国家独立,结束了落后的封建统治,使土耳其走上了民族复兴的道路。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

他是战争时期的第一人,
乔治· 和平时期的第一人, 华盛顿
他的同胞心目中的第一人。”
华盛顿的选择与放弃
选择一: 大陆军总司令
1732年生于弗卲尼亚的威克 福尔德庄园,20岁继承了财产, 1753-1758年到军中服役,获 得了军事经验和威望。解甲后 于一富孀结婚,随后的15年在 经营自己的财产,1774年参加 大陆会议时,就已经是美国殖 民地中最大的富翁之一。
美国国父华盛顿总结了13条做人准则
1、言行举止要尊重别人。 2、面容和蔼。 3、不和上司争论,要谦虚。 4、和品质好的人结交。 5、不要有恶意,保持冷静。 6、不要贬低人,也不要过分夸人。 7、不要自以为是。 8、宽容待人,严于律己。 9、话语要得体。 10、应酬应注意礼节。 11、待人要重守信义。 12、把人当作人对待 13、做人要有良知
——列宁
美利坚民族是怎 么来的?
大 美国 西 洋
英国
早期移民的“五月花号”船
由五月花号上 的英国清教徒在马 萨诸塞海滨兴建的 普茨茅斯定居点
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由美国 首创的,原意是为了感谢印第安人,后来人 们常在这一天感谢他人。自1941年起,感恩 节是在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在这一天 起将休假两天,都要和自己的家人团聚,不 管多忙(有些特殊岗位除外)都是如此。感 恩节在每年11月22-28日之间,感恩节是美 国国定假日中最地道、最美国式的节日。
它们是哪国的国旗?
你知道美国国旗是怎样诞生的吗?
1776年6月,华 盛顿、罗斯上校、 银行家莫里斯来 到费城一位女裁 缝罗斯夫人的小 店,请她按画家 威廉· 巴雷设计 的图案缝制一面 国旗,她建议左 上方无规则的13 颗六角星改 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历史第12课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第12课知识点: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朝代,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分别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介绍明清时期的特点和变化。
一、政治方面
1. 明朝政治:明朝的政治体制以皇帝为中心,采取封建制度。
明朝初期,朝廷实行了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三公九卿制度,后来逐渐演变为内阁制度,权力渐渐集中在内阁首辅手中。
2. 清朝政治:清朝继承了明朝的政治制度,但在政治体制上进行了一些改革。
康熙时期,康熙皇帝推行了“内阁与军机处并重”的制度,同时加强了中央集权。
二、经济方面
1. 明朝经济:明朝时期,农业是经济的基础,手工业也有一定发展。
明朝实行了农田水利制度,鼓励农业生产。
此外,明朝还进行了海外贸易,带动了商业的发展。
2. 清朝经济:清朝时期,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同时手工业和商业也有一定发展。
康熙时期,清朝实行了一系列农业政策,提高了
农业生产水平。
雍正和乾隆时期,清朝开展了一系列海外贸易,进一步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三、文化方面
1. 明朝文化:明朝时期,文化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明朝实行了科举制度,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文艺方面,明朝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人墨客,如唐寅、文征明等,他们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2. 清朝文化:清朝时期,文化的发展继续延续了明朝的传统。
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如郎世宁、纪晓岚等。
此外,清朝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政策,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总结: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变化。
明朝政治以皇帝为中心,实行了内阁制度;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同时进行海外贸易;文化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清朝继承了明朝的政治制度,并进行了一些改革;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同时进行海外贸易;文化继续延续了明朝的传统,并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这些变化和发展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