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八-消化系统疾病-141129-商利-最终版

合集下载

临床医学概论第九章消化系统疾病学习笔记(总结)

临床医学概论第九章消化系统疾病学习笔记(总结)

第九章第一节、消化性溃疡考试要求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并发症及其治疗。

复习要点【一概述】消化性溃疡泛指胃肠道粘膜在某种情况下被胃酸/胃蛋白酶消化而造成的溃疡,可发生于食管、胃、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胃-空肠吻合口附近,以及含有胃1.幽门螺旋菌(Hp)感染: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主要病因。

(1)Hp感染率:DU患者中Hp感染率为90%-100%,GU为80%-90%。

(2)Hp感染影响黏膜防御功能与损害因子之间的平衡:诱发局部炎症和免疫反应,损害粘膜自身防御-修复机制;增加胃酸和胃液素的分泌,增加侵袭因素。

(3)Hp感染影响溃疡的愈合质量:根除Hp可促进溃疡愈合和显著降低溃疡复发率。

2.非甾体类抗炎药(1)NSAID对消化性溃疡的影响:①诱发消化性溃疡的发生;②妨碍溃疡愈合;③增加溃疡复发率;④诱发溃疡出血及穿孔等合并症的发生。

(2)NSAID的损害作用:①破坏胃黏膜屏障保护作用;②抑制前列腺素合成,3.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性溃疡的最终形成是胃酸和胃蛋白酶的自身消化所致。

(1)胃酸分泌的途径:①组胺H2受体;②胃泌素受体;③乙酰胆碱受体;④H +、K+-ATP酶。

(2)胃酸分泌增多的影响因素:①壁细胞总数增多;②壁细胞对刺激物敏感性增强;③胃酸分泌的正常反馈机制发生缺陷;④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3)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多数胃酸分泌增高,MAO<10mmol/h者极少发生溃疡。

(4)胃溃疡病人胃酸分泌多属正常甚至偏低。

(5)胃蛋白酶:①由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经盐酸激活而来;②PH>4时失去活性;③在酸性环境下可降解蛋白质分子,导致黏膜损害。

4.遗传因素5.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1)胃溃疡病人:胃排空延迟和十二指肠胃反流(2)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胃排空加快,导致十二指肠球部酸负荷量增加,黏膜易遭损伤。

6.心理因素7.全身疾病8.吸烟与饮酒(二)、防御因素1.黏液/碳酸氢盐屏障2.黏膜血流量3.黏膜上皮细胞再生更新第二节、炎症性肠病(IBD)考试要求炎症性肠病(IBD)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第8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8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八章消化系统疾病一、填空题1.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有三个特点,即、、。

2.胃溃疡底部大致有四层结构组成,即,, , ,和。

3.胃溃疡底部斑痕组织内的小动脉可形成,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使溃疡不易愈合。

4.胃溃疡底部出现,这种变化可能是患者产生疼痛症状的原因之一。

5.胃溃疡病的结局与并合症包括、、、、。

6.早期胃癌的肉眼形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即、、。

7.早期胃癌表浅型又可分为三种类型,即、、。

8.进展期胃癌从肉眼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即、、。

9.胃癌的扩散及转移途径有扩散、转移、转移及转移。

10.浸润到浆膜层的胃癌组织可以直接扩散到、及等。

11.进展期胃癌组织学类型有、、、。

12.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为主的炎症性疾病。

13.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方式主要是经、经、及传染。

14.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变性可以表现为肝细胞和。

15.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坏死通常有三种形式、、。

16.毛玻璃样肝细胞多见于及患者的肝组织中。

17.毛玻璃样肝细胞电镜下可见胞浆内大量增生,HBsAg 呈存积在。

18.亚急性重型肝炎的病变特点为既有,又有。

19.肝硬化时,由于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结缔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结果使和逐渐被改建,使肝而形成肝硬化。

20.假小叶病变特点:肝细胞排列紊乱,中央静脉、或。

21.肝硬化的两个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和。

22.门脉高压症的四个临床表现为、、、。

23.肝硬化时,肝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包括、、、、。

二、名词解释1.肠上皮化生2.假幽门腺化生3.早期胃癌4.单纯癌5.革囊胃6.Krukenberg瘤7.肝细胞气球样变8.毛玻璃样细胞9.肝细胞桥接坏死10.假小叶三、选择题(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1.慢性浅表性胃炎肉眼所见主要是A.胃黏膜薄而平滑B.胃黏膜皱襞变平或消失C.透过胃黏膜可见黏膜下血管影D.胃黏膜失去正常光泽E.以上都不是2.下列哪项多诊断慢性肥厚性胃炎最有意义?A.黏液分泌腺泡明显增生,伴有淋巴细胞浸润B.腺体与腺体间有明显的结缔组织增生C.胃黏膜表层上皮细胞异型生长,表面有绒毛状突起D.胃黏膜肥厚,腺体增生、肥大,腺管延长,腺体间有淋巴细胞浸润等E.腺体变短并有囊性扩张3.胃溃疡病的病变部位最常见于A.胃大弯B.胃小弯近贲门处C.胃前壁D.胃小弯近幽门处E.胃后壁4.胃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出血B.幽门梗阻C.穿孔D.粘连E.癌变5.十二指肠溃疡病最好发于A.十二指肠各段B.十二指肠降部C.十二指肠球部D.十二指肠降部和球部E.十二指肠下段后壁6.胃癌的最主要转移途径是A.血道转移B.直接蔓延C.淋巴道转移D.消化道内转移E.腹腔内种植A.革囊胃B.胶样癌C.息肉型D.溃疡型E.浸润型8.早期胃癌最常见的类型是A.凹陷型B.表浅型C.表浅凹陷型D.表浅平坦型E.隆起型9.革囊胃是指A.胃溃疡广泛瘢痕形成B..胃癌细胞在胃壁内弥漫浸润,胃壁增厚,变硬C.胃分化型黏液腺癌D.范围较大的溃疡型胃癌E..胃癌伴扩张10.胃黏膜活体组织检查有肠上皮化生,很可能是A.胃溃疡病B.慢性萎缩性胃炎C.先天性肠黏膜异位D.慢性轻度浅表性胃炎E.肠型胃癌边缘胃组织11.下列哪一种疾病属于癌前病变A.慢性浅表性胃炎B.慢性萎缩性胃炎C.十二指肠溃疡病D.慢性肥厚性胃炎E.胃应激性溃疡12.怀疑肝癌时下列哪项诊断方法最可靠?A. 超声波检查B. 放射性核素扫描C. AFP检测D. 腹腔积液细胞学检查E. 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13. 下列哪型肝炎的肝脏重量减轻最明显?A. 急性普通型肝炎B. 急性重型肝炎C. 亚急性重型肝炎D. 重度慢性肝炎E. 轻度慢性肝炎14. 肝细胞质内出现透明小体见于A. 重度慢性肝炎B. 门脉性肝硬化C. 胆汁性肝硬化D. 乙醇性肝炎E. 淤血性肝硬化15. 肝硬化时蜘蛛状血管痣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 门脉压增高,侧支循环形成B. 肝功能不全,凝血机制障碍C. 低蛋白血症D. 血管内压增高E. 雌激素增多16. 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A. 未分化癌B. 胆管上皮癌C. 肝细胞癌D. 类癌E. 混合性肝癌17. 原发性肝癌是指A. 肝细胞发生的癌B. 肝细胞和胆管上皮发生的癌C. 肝细胞和肝内胆管上皮发生的癌D. 来自Kupffer细胞的恶性肿瘤E. 胆管上皮发生的癌18. 肝功能不全患者蜘蛛状血管痣好发于A. 腹前壁B. 颈,面部,前臂及手掌C. 全身各部D. 上肢及下肢E. 背部及颈部19. 门脉性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是A. 睾丸萎缩B. 腹腔积液C. 肝性脑病D. 痔静脉曲张E. 脾大20. 胃溃疡病的肉眼病变特点,应除外A. 溃疡通常只有一个B. 圆形或椭圆形C. 直径一般大于2.5cmD. 深达肌层或浆膜层E. 溃疡边缘整齐,底部干净光滑21. 下列哪项不是肝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A. 出血倾向B. 黄疸C. 蜘蛛状血管痣D. 血小板减少E. 肝性脑病22. 下列哪项不属于门脉高压症的表现?A. 胃肠淤血、水肿B. 肝大C. 脾大D. 食管静脉曲张E. 腹腔积液23. 下列哪种病毒属DNA病毒?A. 乙型肝炎病毒B. 甲型肝炎病毒C. 戊型肝炎病毒D. 丙型肝炎病毒E. 丁型肝炎病毒24. 下列哪一种细菌与慢性胃炎的发病有关?A. 青霉菌B. 幽门螺杆菌C. 大肠杆菌D. 链球菌E. 葡萄球菌25. 诊断门脉性肝硬化时,下列哪项对其诊断最可靠?A. 脾大B. 肝及蜘蛛状血管痣C. 清蛋白/球蛋白的比例倒置D. 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镜下见有假小叶形成E. 腹腔积液26. 下列哪一种肝硬化可出现肝细胞的羽状坏死?A. 门脉性肝硬化B. 坏死后性肝硬化C. 血吸虫性肝硬化D. 淤血性肝硬化E. 胆汁性肝硬化27. 男性,50岁,20年前曾患“乙肝”近几年面胸部等常出现蜘蛛状血管痣。

病理学(8.3)--实习八消化系统疾病

病理学(8.3)--实习八消化系统疾病

实习八 消化系统疾病一、目的要求:1、掌握溃疡病的好发部位、形态特点、结局及并发症。

2、熟悉食管癌、胃癌及大肠癌的病变特点,了解其组织学类型和临床表现。

3、掌握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特点;熟悉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变和临床病理联系。

4、掌握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变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认识门脉性和坏死后性肝硬化的肉眼形态特点并比较其异同。

5、熟悉原发性肝癌的形态特点;了解其组织学类型和临床表现。

二、实习内容及时间分配1.Multimedia(35min)2.samples(50min)chronic gastric ulcer esophageal carcinomagastric carcinomacarcinoma of large intestineacute/subacute severe hepatitisdifferent kinds of cirrhosis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3.Sections(90min)105# chronic gastric ulcer106# gastric carcinoma108# portal cirrhosis(drawing)110#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4.Summary(5min)三、实习重点:1.慢性胃溃疡的病变特点(肉眼及镜下)。

2.肝硬变的肉眼及镜下形态特点。

3.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变特点。

四、实习难点1.肝硬变的假小叶观察。

2.胃溃疡病的镜下四层结构辩认。

3.消化道肿瘤的共同特点及不同点。

五、实习操作及观察要点(一)切片观察1. 105# 慢性胃溃疡(chronic gastric ulcer)①肉眼见切片中央有一缺损即溃疡,两边染色稍蓝者为胃粘膜层。

重点观察溃疡底的四层结构(联系损伤修复的肉芽组织结构)。

②渗出层:位于溃疡表面,由浅红色的纤维素及中性白细胞构成。

实习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

实习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
二、肝脏疾病
1.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 2.肝硬化:门脉性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化。 3.原发性肝癌
胃癌
慢性胃溃疡
比较: 大小,形状,边缘, 底部,周围粘膜
胃癌
正常胃粘膜
胃癌
胃癌
食管癌
结直肠癌
一、消化道疾病
1.慢性胃溃疡 2.消化道肿瘤: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
二、肝脏疾病
1.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 2.肝硬化:门脉性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化。 3.原发性肝癌
体格检查:面色发黄,巩膜及皮肤轻度黄染,颈部两处有蜘 蛛痣,心肺未见异常,腹部胀满,腹围93cm,有中等腹水 ,腹壁浅静脉曲张,肝脏于肋缘下未触及,脾左肋缘下 1.5cm。下肢有轻度浮肿。
病例讨论
实验室检查:血液红细胞计数3.27×1012/L;血红蛋白 70g/L;血清总蛋白52.3g/L,球蛋白28.1g/L;黄疸指数18 单位;麝香草酚浊度试验18单位;谷丙转氨酶102单位。
一、消化道疾病
1.慢性胃溃疡 2.消化道肿瘤: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
二、肝脏疾病
1.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 2.肝硬化:门脉性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化。 3.原发性肝癌
渗出层 坏死层 肉芽组织层
瘢痕层
慢性胃溃疡
105#
1
2
3
4
慢性胃溃疡
105#
慢性胃溃疡
一、消化道疾病
1.慢性胃溃疡 2.消化道肿瘤: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
病例讨论
王XX,男,47岁,农民。 主诉:浮肿、腹胀、肝区痛3个月,近一周加重。 现病史:患者于四年前患“肝炎”,屡经治疗,反复多次发 病。近两年全身疲乏,不能参加劳动,并有下肢浮肿,近三 月腹部逐渐膨胀,近一周肝痛及腹胀加重。患者食欲不振。 大便溏泻,每日劳动3·4次,小便量少而黄。 既往史:患者常年嗜酒,除四年前患肝炎外余无其他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

消化系统疾病ppt课件
者界眼明显 粘膜下血管清晰可见
23
慢性萎缩性胃炎
组织形态
粘液分泌减少 腺体萎缩,伴囊性扩张,腺体数量减少 固有层炎细胞浸润
肠上皮化生 假幽门腺化生 异型增生
24
肠上皮化生
25
26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临床病理联系
胃酸↓、食欲↓、上腹不适、疼痛、消化不良 癌变
27
胃肠疾病
胃炎 消化性溃疡 消化道癌 炎症性肠病 阑尾炎
胃酸、胃蛋白酶以喷射方式分泌 细胞代谢功能 粘膜血液供应
48
慢性溃疡--发生机制
HP破坏胃粘膜屏障机制
HP→尿素酶 、蛋白酶、磷酸酯酶 HP→趋化N→MPO→次氯酸→ 损伤上皮 HP→PAF →血栓形成→血管阻塞→粘膜缺血 HP→G细胞↑→胃泌素↑→胃酸↑
其他因素
长期服NSAIDs(阿司匹林) 吸烟→粘膜血液循环损害 长期精神紧张→胃酸分泌↑→溃疡形成
17
幽门螺旋杆菌(亚甲基兰染色 )
18
慢性胃炎--类型
慢性浅表性胃炎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慢性萎缩性胃炎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慢性肥厚性胃炎 chronic hypertrophic gastritis 疣状胃炎 gastritis verrucosa
消化系统疾病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system
1
消化系统
消化道
口腔、食管、胃、肠、肛门
消化腺
涎腺、肝、胰、消化腺粘膜腺体
2
胃肠道疾病
Disorders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3
胃肠疾病

消化系统常见病课件

消化系统常见病课件

启示与意义:总结早期发现消化系统肿瘤的重要性和意义, 提高医生和患者的防范意识。
THANK YOU
感谢观看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营养状况,给予合适 的营养支持,如高热量、高蛋 白、低纤维饮食,或静脉营养 支持。
心理干预
炎症性肠病患者常伴有焦虑、 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进行心
理干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05
消化系统肿瘤的防治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的类型
01
02
03
04
食管癌
食管癌是食管黏膜上皮细胞的 恶性肿瘤,常见症状包括吞咽
以上介绍的是消化系统的组成、功能和 常见病分类,了解这些基础知识有助于 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肠胃炎:胃肠道感染引起的炎症,常见 症状有腹泻、呕吐、发热等。
胃炎:胃黏膜发炎,常见症状有上腹部 疼痛、恶心、呕吐等。
胃溃疡:胃黏膜局部破损形成的溃疡, 常见症状有餐后腹痛、饱胀感等。
02
胃食管反流病
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并 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通过让患者服用含有钡的 物质,然后通过X线检查胃 黏膜的形态。
通过呼气试验、血清学检 查等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 感染。
胃炎与胃溃疡的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
• 抑酸药:如质子泵抑制剂(PPIs)和H2受体拮抗剂,用于减少胃酸分泌,减轻胃 黏膜损伤。
• 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等,用于增强胃黏膜防御能力,促进胃黏 膜愈合。

一个肌肉发达的袋子,胃内的 消化液和机械搅拌将食物变成 半流质的糊状物。
大肠
吸收水分和形成大便的地方。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
机械性消化
通过咀嚼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物 理性破碎。
化学性消化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

56号片,胃溃疡病 56号片,胃溃疡病
56号片,胃溃疡病
56号片,胃溃疡病
56号片,胃溃疡病
22号片,急性病毒性肝炎 22号片,急性病毒性肝炎
22号片,急性病毒性肝炎
22号片,急性病毒性肝炎
23号片,亚急性重型肝炎
23号片,亚急性重型肝炎
23号片,亚急性重型肝炎
23号片,亚急性重型肝炎
58号片,门脉性肝硬变
58号片,门脉性肝硬变
58号片,门脉性肝硬变
58号片,门脉性肝硬变
58号片,门脉性肝硬变
58号片,门脉性肝硬变
58号片,门脉性肝硬变
胃消化性溃疡
阑尾炎
阑尾炎2
亚急性重症性肝炎
门脉性肝硬变
门脉性肝硬变2
食管静脉曲张
食管癌
食管癌(特写)
食管癌2
胃癌(溃疡型)
胃癌(浸润型)
结肠多发性息肉病
直肠癌
胃炎 55号片,慢性萎缩性胃炎
55号片,慢性萎缩性胃炎
55号片,慢性萎缩性胃炎

消化系统疾病课件

消化系统疾病课件

72
.
胞浆疏松化
73
.
嗜酸性变
肝细胞气球样变及嗜酸性变
74
.
1.肝细胞的变质性变化
(2)肝细胞的凋亡及坏死
①凋亡: 表现为嗜酸性小体(acidophilic body)。 习惯上称嗜酸性坏死(acidophilic
necrosis)。
75
.
② 溶解坏死 (lytic necrosis)
严重的细胞水肿导致细胞崩解,最常见。 根据肝细胞坏死的程度及范围的不同,可分为:
66
.
各型肝炎病毒的特点
肝炎病毒型
HAV HBV
HCV HDV HEV HGV
67
病毒特点
传染途径
27nm,单链RNA 肠道(易暴发流行)
43nm,DNA 密切接触、输血、注射
30-60nm ,单链 RNA
缺陷性RNA 32-34nm,单链
RNA 单链RNA
同上 同上 肠道(易暴发流行) 输血、注射
镜下见:
① 出现特征性的桥接坏死和中 度碎片坏死
②小叶内可有纤维间隔形成,但小 叶结构大部分保存
98
.
碎片状坏死
99 (piecemeal necrosis)
.
桥接坏死
(bridging necrosis)
100
.
毛玻璃样肝细胞
101
.
临床病理联系及结局:
病程超过半年以上,肝功能持续 异常;可发展成肝硬化。
102
.
(3)重度慢性肝炎
肉眼观: 肝表面呈颗粒状,质地较硬。
镜下见:
① 出现重度碎片状坏死及大范围桥接坏死。
② 坏死区出现肝细胞不规则再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例讨论
分析题:
1、根据症状体征、检查结果做出诊断,列出诊断依据。 2、分析该患者所患疾病临床和病理联系。 3、分析患者可能的死因。 4、为明确诊断,还需进一步完善哪些检查?
参考
分析题:
1、根据症状体征、检查结果做出诊断,列出诊断依据。
诊断:(1)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 [依据:慢性乙肝病史;大三阳提示活动期] (2)肝硬化 [依据:门脉高压症;肝功能不全] (3)肝癌?[依据:CT结果]
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镜下形态
110#
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镜下形态
110#
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镜下形态
110#
病例讨论
病例摘要:
患者,男,48岁,工人。上腹饱胀不适、纳差乏力1个月余入院。患者2年前发现有乙肝病史,近 1个月前感到上腹饱胀不适,食欲减退,有时恶心,服“胃药”多次未见好转,乏力明显,体重 较前明显减轻,近1周来牙龈时有出血。2年前发现乙肝“大三阳”(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 HBc阳性),肝功能异常,白球比(A/G)下降。 入院体检:腹水征阳性,肝肋下7cm,脾肋下3cm,双下肢凹陷性水肿。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8×1010/L(参考值:4-10×1010/L),红细胞计数 3.08×1012/L(参考值: 4~5.5×1012/L),血小板:35×109/L(参考值:100-300×109/L)。 肝肾功能:总蛋白56.9g/L(参考值:68~82g/L),白蛋白24.0g/L(35g/L-50g/L),球蛋白 32.9g/L(参考值: 20-30 g/L ),A/G =0.7(参考值: 1.2-2.3 ),总胆红素93.9μmol/L( 参考值: 1.0-20.0μmol/L ),直接胆红素46.70μmol/L(参考值: 2.52~25.76μmol/L ), 谷丙转氨酶100u/L(参考值: 0-40u/L ),谷草转氨酶97(参考值: 0-37u/L )。HBsAg:阳 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甲胎蛋白AFP>1000μg/L(正常20μg/L)。腹水病理:(腹水)离 心沉淀涂片未找见癌细胞。B超:肝右叶内见10cmX12cm强回声光团。治疗过程中因高热、感染、 呕血、黑便,少尿、昏迷而死亡。
实验安排—组织切片
105# chronic gastric ulcer(慢性胃溃疡)
106# gastric carcinoma(胃癌) 107# subacute severe hepatitis(亚急性重型肝炎) 108# portal cirrhosis(门脉性肝硬化) 110#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
2、分析该患者所患疾病临床和病理联系。 3、分析患者可能的死因。[肝性脑病]
4、为明确诊断,还需进一步完善哪些检查?
[肝脏穿刺病理活检]
消化系统疾病
中南大学病理学系
目的要求
掌握溃疡病的好发部位、形态特点、结局及并发症
掌握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特点,熟悉各型病毒性肝炎的 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掌握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了解门脉性和 坏死后性肝硬化的肉眼形态特点并比较其异同
熟悉食管癌、胃癌及大肠癌的病变特点,了解组织学类型 和临床表现 熟悉原发性肝癌的形态特点,了解组织学类型和临床表现
107#Βιβλιοθήκη 坏死后性肝硬化—大体形态坏死后性肝硬化—大体形态
门脉性肝硬化—大体形态
门脉性肝硬化—大体形态
门脉性肝硬化—镜下形态
门脉性肝硬化—镜下形态
108#
门脉性肝硬化—镜下形态
108#
消化道恶性肿瘤
胃癌—镜下形态
胃癌—镜下形态
胃癌—镜下形态
原发性肝癌—大体形态
原发性肝癌—大体形态
慢性胃溃疡—大体形态
观察要点 1. 部位 2. 数目 3. 外形 4. 大小 5. 深度 6. 边缘 7. 底部 8. 周围粘膜
慢性胃溃疡—镜下形态
慢性胃溃疡—镜下形态
105# 1 2 3 4
慢性胃溃疡—镜下形态
105#
慢性胃溃疡—镜下形态
105#
亚急性重型肝炎—大体形态
亚急性重型肝炎—镜下形态
实验安排
多媒体讲解(30分钟) 大体标本观察(45分钟) 组织切片观察(80分钟)
临床病例讨论(20分钟)
课堂小结(5分钟)
实验安排—大体标本
1. chronic gastric ulcer(慢性胃溃疡)
2. esophageal carcinoma(食管癌) 3. gastric carcinoma(胃癌) 4. colorectal cancer(结直肠癌) 5. hepatitis(肝炎) 6. cirrhosis(肝硬化) 7. hepatic carcinoma(肝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