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八年级音乐下册 第六单元《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 湘艺版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教案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教案教案标题: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和认识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的作曲家、背景和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鉴赏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合奏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交响乐的了解,并提问他们是否听过或了解过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
主体活动:2. 介绍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的作曲家德沃夏克,他的背景和创作动机。
通过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对作曲家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分享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乐器运用等。
可以通过演奏示范、音乐分析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这些特点。
4. 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段乐曲进行合奏。
可以根据学生的音乐水平和乐器分配合适的乐谱或乐段。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共同演奏出一段动听的音乐。
5. 学生合奏完成后,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可以组织小组间的演奏比赛,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结活动:6.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的理解和感受。
7. 提醒学生继续深入学习音乐,培养自己的音乐兴趣和才能。
教案评估:8. 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的理解和音乐表达能力的提高。
9. 收集学生的合奏作品和评价,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音乐表达水平。
教案扩展:- 鼓励学生研究更多关于德沃夏克和其他交响乐作品的资料,扩展他们的音乐知识。
- 组织学生参观交响乐团的演出,让他们亲身体验交响乐的魅力。
- 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和表达个性。
教案注意事项:-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音乐水平调整教案内容和难度。
- 创造积极、互动和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欣赏“自新大陆”第二乐章(教案)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与分享,共同提升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德沃夏克《新世界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题旋律辨识与欣赏,强调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旋律特点;
-分析第二乐章的曲式结构,包括呈示部、发展部、再现部的构成及其功能;
-对于曲式结构中的发展部,教师可对比主题原形与变化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变化手法;
-情感与文化内涵的教学难点,可以通过故事化讲解,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感受音乐情感;
-乐器音色辨识的难点,可以通过游戏或互动活动来加强,如听音辨乐器,提高学生的音色辨识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欣赏‘自新大陆’第二乐章”。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情感变化?”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德沃夏克《新世界交响曲》中的情感奥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主题辨识和和声分析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半音和声的运用,我会通过对比和声进行中的变化,以及其在情感表达中的作用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音乐情感表达相关的际问题,如“音乐如何影响你的情绪?”
欣赏“自新大陆”第二乐章(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欣赏教材中“自新大陆”第二乐章的内容。这一章节聚焦于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第二乐章,旨在让学生感受和理解交响乐中的旋律美、和声美及节奏美。具体内容包括:
1.了解德沃夏克及其《新世界交响曲》的创作背景;
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音乐情感表达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音乐创作活动。这个活动将让学生尝试创作表达特定情感的音乐小片段。
-感受和识别音乐中的土著元素,探讨德沃夏克如何融合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风格。举例:识别出乐章中特定的土著节奏和旋律模式。
-学会运用音乐术语进行作品分析,如旋律、节奏、和声等。举例:通过实际乐谱分析,让学生能够用专业术语描述音乐特征。
2.教学难点
-识别和区分音乐中的主题变化和动机发展。难点解释:学生在识别音乐主题的变奏和动机的展开时可能会感到困惑,需要通过重复聆听和教师引导来理解。
3.分析第二乐章的曲式结构,理解其音乐表现力;
4.探讨德沃夏克如何运用音乐语言描绘新大陆的自然风光和土著民族的生活场景;
5.学会从音乐作品中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音乐审美:通过欣赏和分析《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音乐艺术的热爱;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交响乐的基本概念。交响乐是一种由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复杂音乐形式。它是音乐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深刻地表达情感和描绘场景。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这个乐章展示了德沃夏克如何运用旋律、节奏和和声来描绘新大陆的神秘与土著民族的特色。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在欣赏音乐时,能够主动去感受作品的情感,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讲解音乐理论和分析曲式结构时,部分学生显得有些吃力。
湘艺版八年级音乐下册公开课课件6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课件2

古典交响曲的典型结构模式
四个乐章的套曲结构: ? 第一乐章一般是一个快板乐章。 ? 第二乐章一般是一个慢板,与充满生气的快板第
一乐章形成鲜明对比。 ? 第三乐章在往往是一段典雅的小步舞曲。 ? 第四乐章往往是一个舞曲性格的急板,非常热烈
和活跃。
弗朗兹·约瑟夫·海顿 Franz Joseph Haydn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 ——德沃夏克
一、简介
交响曲是在 18世纪下半叶以后的古典时期确立 起来的一种大型器乐体裁,通常为四个乐章的套曲 结构。
一般认为,交响曲的直接前身是意大利歌剧序 曲。“交响曲” 是交响乐的一种,它专指除协奏 曲之外的多乐章大型套曲结构的管弦乐曲。由大型 的管弦乐队演奏;音乐内涵深刻,音乐格调庄重; 有严谨的结构和丰富的表现手段 。
? 德国作曲家海顿是交响曲的 创始人,他享有“交响曲之 父”的荣誉。海顿创作了 100首左右的交响曲,特别 是他后期成熟的交响曲,确 立了古典交响曲的标准范式 。
推荐欣赏著名交响曲
? 海顿《第85交响曲》 ? 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 ?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
《第(自新大陆)交响曲》
? 这部交响乐实际上是作者对于美国所在的 “新大陆”所产生的印象的体现。这部交 响曲充分地表达了作者身处美洲“新世界 ”的种种感受和对遥远的祖国—捷克故乡 的深切思念。
? 作品在吸取了美国有色人种民间音乐的某 些素材的基础上,以捷克民族音乐特色而 著称,交响曲由既对比又统一的四个乐章 组成。德沃夏克将此交响曲命名为“自新 大陆”。
欣赏课《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设计

欣赏课《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
学设计
《自新大陆交响曲》是美国作曲家辛普森·莫里森创作的第五首交响曲,于1996年首演。
这首交响曲共有四乐章,第二乐章名为《生机勃勃》。
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欣赏《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的音乐,并对这首乐曲的音乐特点有所了解。
教学准备:
•准备一份乐谱,方便学生跟随着乐曲的节奏跟唱。
•准备一份音乐解析的资料,供学生参考。
教学过程:
1.让学生观看乐曲的演奏视频,让他们感受乐曲的氛
围。
2.让学生跟着乐曲的节奏唱出来,帮助他们感受乐曲的
节奏。
3.讲解乐曲的基本信息,包括作曲家、作品名称、乐章
名称等。
4.讲解乐曲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场、主体、结尾等部
分。
5.讲解乐曲的音乐特点,例如旋律、和声、节奏等。
6.让学生自由讨论,分享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本文以自然和音乐为主题,介绍乔治·格仑的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要内容,分析其音乐特点,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一堂关于自然和音乐的教案。
一、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简介新大陆交响曲是由捷克作曲家乔治·格仑在1892年为纪念哥伦布四百周年而创作的。
其中第二乐章,被称为“夜晚的原野”,描绘了哥伦布船队在大洋上航行时的夜晚景色。
这个乐章的主要特点是运用了大量的自然主题,音乐呈现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二、音乐分析1. 主题这个乐章的主要主题包括:夜晚的原野、月亮升起、风声呼啸、草原上的野花、流星划过天空等。
这些主题通过不同的乐器声音,以及音调的变化和组合,赋予了音乐一种动人心魄的感觉。
2. 旋律这个乐章的旋律优美简洁,节奏感强,展现了自然界的多彩和神秘。
旋律也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如欢乐、忧愁和悲伤。
3. 乐器这个乐章使用了多种乐器,包括小提琴、大提琴、长笛、管弦哨等等。
不同的乐器相互配合,创造出一种奇特的音乐效果,比如模仿流星划过天空的效果。
4. 样式这个乐章的样式多样化,从静态到动态,从缓慢到动感,从低沉到高亢。
这种样式的转换,帮助乐曲更好地描绘自然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喜欢自然通过讲解音乐作品,唤起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引导学生去观察自然,欣赏自然的美丽,从而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2. 音乐之旅带领学生一起去听原声录音,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和主题,分析音乐的情感和样式,体验音乐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3. 自然主题讨论音乐作品中的自然主题,如何用音乐描述大自然的声音、颜色和形状等。
学生可以用乐器、声音和身体语言来模仿自然环境。
4. 创作音乐分组让学生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用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来表达自然的美丽。
这也可以是一个跨学科的活动,将音乐与科学、艺术和文学等领域联系在一起。
四、总结本文介绍了自然和音乐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乔治·格仑的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的音乐特点,并设计了一堂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个优美的音乐作品。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聆听《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祖国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聆听、演唱、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变现力、创造力与合作探究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交响曲。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聆听《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祖国的情感。
2.难点初步了解交响曲。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播放歌曲多媒体播放乐曲《春节序曲》,并提问:乐曲的演奏形式(交响曲)学生聆听感受歌曲,老师由此引出新课《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
(二)初步感知1.初听:多媒体播放歌曲,提问:歌曲描绘一幅怎样的画面呢?(仿佛看到了家乡的美丽景色)2.复听:老师弹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情感(思念家乡,对家乡的热爱)3.拓展交响曲: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多乐章大型音乐作品,一般由四个乐章组成,其中至少有一个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1快板,2慢板,3小步舞曲或诙谐曲,4急板或快板。
(三)深入了解1.聆听引子部分,提问演奏乐器(管乐)2.聆听A段,老师弹唱主题a,提问主奏乐器(英国管),感受音乐情绪(忧伤、平静)播放主题b,提问乐器(弦乐、小提琴),比较和主题a情绪的变化(明朗秀丽,更加欢快活泼)3.聆听B段,播放主题C,提问主奏乐器(长笛、单簧管),对比音乐情绪的变化(更加柔和)播放主题d,对比主奏乐器(单簧管)又加入长笛,情绪更加高涨,再次抒发对家乡的思念与热爱)4.介绍作曲家:德沃夏克,捷克作曲家,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歌剧《水仙女》等。
(四)音乐活动播放歌曲《念故乡》,我国音乐家李叔同根据乐曲主题a填词,学生分组有感情演唱歌曲《念故乡》。
(五)小结作业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并引导同学们自主发言。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主旨:认识交响曲,感受了作者热爱家乡、祖国的情感,为家乡国家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初中音乐_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欣赏《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能够对欧洲交响音乐感兴趣,理解作品所表达的爱国情感,从而表达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感受体验乐曲音乐要素变化所带来的情绪反应,了解并记忆英国管的音色。
3.能够记住、会唱主题音乐a,了解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和《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学习、掌握交响曲的基础音乐知识。
【教学重点】欣赏《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难点】感受体验乐曲音乐要素变化所带来的情绪反应【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竖笛吹奏《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a片段,提问:旋律的速度、是怎样的?带给大家怎样的情绪?【设计意图】竖笛学生都会吹奏,而且音色接近英国管,能够表现相应的情绪,学生很容易进入到淡淡的思乡之情的环境中。
二、分段赏析(一)赏析a主题1、出示课题,学唱主题a教师弹琴,学生视唱主题旋律。
【设计意图】学唱主题,对乐曲表达的情感有更进一步的体验。
2、简介德沃夏克德沃夏克是捷克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之一。
曾任布拉格音乐学院、纽约音乐学院院长,他的作品始终贯串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怀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富有浓郁的捷克民族色彩。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作者,有助于理解作品。
3、学习什么是交响曲课件出示交响曲定义、管弦乐队编制、交响曲体裁形式。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及教师讲解,让学生对交响曲的定义、结构有初步的认识。
4、聆听a主题,分辨演奏乐器(1)教师播放a主题,学生聆听、分辨演奏乐器。
(2)教师出示课件,学生了解英国管。
【设计意图】通过音频、课件及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记忆英国管及其音色特点,解决教学目标。
5、再次视唱a主题,分析旋律创作手法(1)对比聆听带附点和不带附点旋律所带来的不同情绪反应。
(2)分析重复、变化重复的创作手法及作用。
【设计意图】分析创作手法有助于进一步感受情绪及背唱旋律。
6、背唱主题a接龙游戏,师生变换顺序演唱a主题,背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
教学目的:
通过听、唱、奏、分析等多种形式的参与,提高学生感受、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教学重点:
了解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的基本情调和结构体式,了解命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介绍德沃夏克。
德沃夏克是捷克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之一。
他于1841年出生在布拉格附近一个贫寒的家庭中。
经过刻苦的努力,他获得了奥地利文化部的奖学金,得以全身心地从事音乐创作。
他曾九次访问德国、英国和俄国,并亲自指挥乐队演奏他的作品,备受欢迎。
1891年他任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并被英国剑桥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892年应邀赴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1895年回国继原任,1904年去世,捷克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他一生写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代表作有《自新大陆交响曲》、歌剧《水仙女》等。
他的作品始终贯串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怀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富有浓郁的斯拉夫民族色彩。
2、介绍《自新大陆交响曲》及第二乐章。
《自新大陆交响曲》是德沃夏克在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时所作。
新大陆原指南北美洲大陆,作者在这里指美国。
他一踏上美国国土,来到纽约这个新兴的工业城市,脑海里就翻腾着许多新奇、鲜明的印象;他特别关心美国被压迫的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生活和命运;他独处异国,十分思念自己的祖国和家乡,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部著名的四个乐章的《自新大陆交响曲》。
其中第二乐章被称为“一切交响乐慢板乐章中最动人的一个”。
其中的音乐形象同诗人朗费罗的叙事诗《海华沙之歌》中的第二十章“饥荒”有联系,诗中的海华沙是印第安人的一位民族英雄,他的妻子敏妮海哈在饥饿中死去,人们在阴森森的密林里为她掘好坟墓,与她的遗体告别。
二、听、辨、分析音乐主题。
1、听引子分辨是何类乐器、在哪个音区奏出了几个和弦?表现了何种情绪?烘托了何种气氛?(管乐器在低音区奏出了七个和弦,表现了低沉、忧郁的情感,烘托了故事的悲惨、凄切的气氛)
2、唱a主题,讲故事。
(1)英国管演奏的悲凉、伤感的主题,开始上课时我们已听过,现在请同学们演唱并感受一下。
这个主题既像是揭示海华沙的孤独和痛苦,又像是奄奄一息的敏妮海哈对海华沙的思念,
但更多的是寄寓作者对遥远祖国的怀念。
(2)讲有关这个主题的来历的黑人姑娘的故事。
3、听辨b主题(旋律)是何种乐器演奏的?其情绪与a是否相同?(是由弦乐加弱音器演奏的,其情绪与a主题基本相同,只是稍激动些)。
4、吹奏、比较c、d两个主题(两个主题和问题)
(1)听两个主题的录音。
(2)讨论、比较两个主题在节奏、旋律、调式、情绪上有何不同?对比节奏时让同学们念两主题的节奏;对比旋律时,教师用竖笛吹奏c主题,学生吹奏d主题;讨论、比较后,表格。
主题节奏旋律调式情绪。
c主题紧密、多三连音旋转型大调激动。
d主题较宽、多切分音平稳小调回忆、期待。
5、听连接部活泼、欢快的舞蹈性主题。
三、完整欣赏由卡拉扬指挥的《自新大陆交响曲》的录像。
1、要求:注意交响乐队的编制,各主题主要用何种乐器演奏;记录乐曲的结构(各段的演奏顺序);感受乐曲表达的情感。
2、观看录像。
3、讨论乐曲的结构和自己的感受。
(1)请同学汇报自己记录的乐曲结构;
(2)结构图,并讲解;《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结构图——复三部曲式
(3)讨论乐曲表达了作者何种情感?你自己有何感受?
(引导学生理解此作品,既表现作者对新大陆的印象,又表达了他身处“新大陆”,对遥远祖国的思念,还表现他对美国黑人、印第安人命运的关注和同情。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小结
本课介绍了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欣赏了《自新大陆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学唱了歌曲《念故乡》,同学们都被此曲深深地感染,愿乐曲动人的旋律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记忆之中,愿我们都永远热爱我们的祖国和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