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霾和灰霾天气

合集下载

灰霾名词解释

灰霾名词解释

灰霾名词解释
灰霾,也被称为大气棕色云或大气灰霾,是一种天气现象。

它主要是由于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所形成,使空气普遍出现混浊现象,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公里以下。

在中国气象局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灰霾被定义为“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使远处光亮物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微带蓝色。


灰霾天气是由于气象条件(如水平方向静风现象的增多、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悬浮颗粒物的增加等)和空气中污染物(如颗粒物)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形成了一个“污染层”,使得空气质量变得恶劣。

灰霾天气在我国部分地区尤为严重,例如黄淮海地区、长江河谷、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等地。

这种天气现象对人体健康、交通安全和生态平衡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灰霾天气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来解决。

这包括加强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推广清洁能源,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改善空气质量,保护我们的环境和健康。

《2024年灰霾天气成因危害及控制治理》范文

《2024年灰霾天气成因危害及控制治理》范文

《灰霾天气成因危害及控制治理》篇一灰霾天气成因、危害及控制治理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灰霾天气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

灰霾天气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了解灰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及采取有效的控制治理措施,对于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灰霾天气的成因灰霾天气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受到气象条件、污染排放和化学反应等因素的影响。

1. 气象条件:灰霾天气的形成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在静风、低湿、高气压等不利气象条件下,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容易形成灰霾天气。

2. 污染排放: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活动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这些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为灰霾天气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3. 化学反应:在大气中,污染物之间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如二次有机气溶胶等。

这些二次污染物对灰霾天气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灰霾天气的危害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1.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灰霾天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等污染物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长期暴露于灰霾天气中,还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2. 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灰霾天气会导致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出行。

同时,还会对植物生长、水体质量等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四、灰霾天气的控制治理为了减少灰霾天气的发生,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并加强大气环境的治理。

1. 控制污染源: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提高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标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加强交通运输管理,提高车辆尾气排放标准,推广新能源汽车。

同时,加强农业活动中的污染控制,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2. 绿色能源替代: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而减少污染物排放。

3. 大气环境治理:加强大气环境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现和应对灰霾天气。

近十年中国灰霾天气研究综述

近十年中国灰霾天气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中国灰霾天气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灰霾天气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颗粒物质和气态污染物的累积,不仅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和健康,也对能见度、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灰霾天气的成因和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治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关于中国灰霾天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2.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和分布研究: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但是灰霾天气依然频繁出现。

研究表明,虽然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在下降,但是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较高的污染物浓度。

此外,大气污染物的分布也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工业区,而农村和乡镇地区的污染状况相对较轻。

3.灰霾天气对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高浓度颗粒物和空气污染物的环境中会增加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疾病的风险。

此外,灰霾天气还会对作物生长、水体质量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4.灰霾天气的预测和预警研究:预测和预警灰霾天气是降低其对社会经济影响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一些研究利用气象模型和监测数据开发了一些灰霾天气的预测和预警系统,可以提前预警灰霾天气的发生和变化趋势,为政府和公众提供及时有效的决策依据。

综上所述,近十年来中国灰霾天气研究主要集中在灰霾形成机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和分布、灰霾对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灰霾天气的预测和预警等方面。

这些研究为制定科学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治理措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对灰霾天气的认识和应对策略。

然而,中国灰霾天气问题仍然严重,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理措施和技术手段,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广州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广州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广州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广州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近年来,广州市频繁出现灰霾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为了深入了解广州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本文将对广州灰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季节变化、空气质量指标以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灰霾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广州灰霾天气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大量的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释放导致大气污染物浓度急剧上升。

广州作为一个工业化城市,工厂废气的排放和车辆尾气的排放成为灰霾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天气条件与地形特点共同作用,形成灰霾物质的聚集和沉积。

广州地处低纬度地域,气温较高,湿度较大,这种天气条件有利于灰霾颗粒物的生成和聚集。

广州灰霾天气在不同季节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在夏季,高温高湿的天气条件往往使得灰霾天气更容易发生。

尽管污染物排放量相对较低,但强烈的温度逆温层形成,使得污染物在地面上积聚难以散去,导致灰霾天气加剧。

而在冬季,气温相对较低,湿度较低,有利于灰霾物质的增长和传输。

此外,春季和秋季受到台风、冷空气和气候交替等因素的影响,灰霾天气也会出现,但其频率相对较低。

评估广州灰霾天气的空气质量可以通过监测指标来确定。

中国环境保护部规定,空气质量指数(AQI)是评价空气质量的主要指标。

从AQI角度,广州灰霾天气主要集中在等级为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的范围内。

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也是评估灰霾天气的重要指标。

由于灰霾天气中颗粒物浓度高,这两个指标常常超过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

广州灰霾天气的形成和恶化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是主要因素之一。

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广州市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政策,如加强工厂和车辆尾气的排放控制;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开展灰霾治理的大气减排工程等。

其次,天气条件也对灰霾天气的形成和散播起到重要作用。

健全的天气预报和监测系统有助于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为改善广州灰霾天气,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雾霾的主要成分有三种

雾霾的主要成分有三种

雾霾的主要成分有三种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雾霾天气通常是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主要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组成,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阴沉灰暗。

其源头有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火山喷发等。

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

但是雾和霾的区别很大。

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

霾就是灰霾(烟霞)。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

多出现于秋冬季节(这也是2013年1月份全国大面积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

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Fog)。

霾(mái),也称灰霾(烟雾)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

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的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Mist)。

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

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和灰色。

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

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

统称为“雾霾天气”。

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

它也能使大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香港天文台称烟霞(Haze)。

灰霾天气成因危害及控制治理

灰霾天气成因危害及控制治理

灰霾天气成因危害及控制治理灰霾天气成因危害及控制治理一、引言近年来,灰霾天气已经成为我国环境问题中的关键挑战之一。

灰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探讨灰霾天气的成因、危害以及控制治理措施,以期提高公众对灰霾问题的认识,并为灰霾治理提供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

二、灰霾天气成因灰霾天气主要由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和气候条件共同作用形成。

主要的污染物源包括工业废气、机动车辆排放、燃煤和生物质燃烧等。

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积累并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而聚集,从而形成灰霾天气。

三、灰霾天气的危害1. 健康影响:灰霾中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产生巨大的威胁,尤其对儿童、老年人和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更为严重。

长期接触灰霾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以及免疫系统的损害。

2. 生态系统破坏:灰霾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

灰霾中的污染物会渗入土壤、湖泊和河流,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使植物和动物无法正常生存。

3. 经济损失:灰霾天气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

灰霾天气会影响能见度,妨碍交通运输,造成航班延误和车祸事故增加。

同时,灰霾天气还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农业产量下降,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四、灰霾天气的控制治理1. 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实施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和控制措施,以减少工业废气的排放。

同时,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煤炭和其他高污染物能源的依赖。

2. 强化机动车尾气排放治理: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监管和治理,推广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减少机动车的污染排放。

3.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能源节约和清洁生产的力度,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4. 加强监测和预警能力:建立健全的大气污染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了解大气污染的变化和趋势,为灰霾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五、结论灰霾天气的成因复杂,对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2024年灰霾天气成因危害及控制治理》范文

《2024年灰霾天气成因危害及控制治理》范文

《灰霾天气成因危害及控制治理》篇一灰霾天气成因、危害及控制治理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灰霾天气现象在我国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健康。

灰霾天气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危害不容忽视。

本文将就灰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及控制治理进行探讨,以期为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灰霾天气的成因1. 气象因素:灰霾天气的形成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静风、低湿、逆温等气象条件有利于污染物在空气中积聚,形成灰霾。

2. 排放源: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活动等产生的污染物是灰霾天气的主要来源。

其中,工业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扬尘等都是形成灰霾的重要污染源。

3. 地理环境:一些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如山脉、河谷等地形,容易造成污染物在该地区积聚,从而形成灰霾天气。

三、灰霾天气的危害1. 健康危害:灰霾天气中的颗粒物(PM2.5等)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可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长期暴露于灰霾环境中,还可能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2. 环境影响:灰霾天气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如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动植物生长等。

此外,灰霾还会对建筑物的外墙造成腐蚀,影响城市景观。

3. 经济损失:灰霾天气导致的空气污染会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经济损失。

如交通拥堵、能源消耗增加等。

四、灰霾天气的控制治理1. 源头控制:减少污染物排放是控制灰霾天气的根本途径。

政府应加强工业排放、交通运输等方面的监管,推动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2. 区域协同治理:灰霾天气往往具有跨区域性,需要各地政府加强协同治理。

通过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实现信息共享、政策协同,共同应对灰霾天气。

3. 绿色出行:鼓励市民采用绿色出行方式,如步行、骑行、公共交通等,减少私家车出行,降低交通污染。

4. 植树造林:通过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减轻灰霾天气的形成和危害。

5.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通过宣传教育等途径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市民养成绿色生活方式,共同参与灰霾天气的防治工作。

灰霾和雾霾有什么区别雾和霾两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灰霾和雾霾有什么区别雾和霾两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灰霾和雾霾有什么区别雾和霾两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灰霾和雾霾有什么区别?雾和霾两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灰霾和雾霾是两种常见的大气污染现象,虽然它们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对灰霾和雾霾的定义、成因、特点和影响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灰霾和雾霾是由不同的物质组成导致的。

灰霾是指空气中悬浮颗粒物质(如细颗粒物、粉尘、烟雾等)的聚集和堆积。

这些颗粒物质主要由工业排放、交通排放、扬尘、焚烧等活动产生,它们在空气中聚集形成可见的灰色或黄褐色的“灰霾”。

而雾霾则是指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的混合物,并且还包含着一些有毒有害的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

这些颗粒物和气体主要由燃煤、机动车尾气、工业废气等排放源散发出来,它们在空气中混合形成导致能见度下降的“雾霾”。

其次,灰霾和雾霾的形成机制也有所不同。

灰霾的形成是由于大气中的颗粒物质接近地面并沉积,形成颗粒物浓度升高,导致能见度下降,从而形成灰霾。

而雾霾的形成则是由于颗粒物和气体混合在一起,因为气象条件和大气层结的变化,导致悬浮颗粒物和有毒有害气体无法有效扩散和稀释,从而形成了雾霾。

再次,灰霾和雾霾在视觉效果上也有所区别。

灰霾主要表现为天空灰蒙蒙的,能见度大幅度下降,并且在空气中能够看到大量的悬浮颗粒物,给人一种脏乱的感觉。

而雾霾则是可见度下降,空气中呈现为混浊、浑浊的状态,同时还有一定的刺激性气味,给人一种有害的感觉。

最后,灰霾和雾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灰霾主要影响大气清洁度和能见度,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眼睛造成一定的刺激。

而雾霾则更为严重,除了对大气清洁度和能见度的影响外,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更为直接的危害。

长期暴露在雾霾天气中,会增加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风险。

总结起来,灰霾和雾霾虽然都是大气污染现象,但它们在组成物质、形成机制、视觉表现和影响程度上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了解这些区别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大气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灰霾的来源和形成机理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灰霾天气现象日益增多,为社会、自然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本文初步分析了灰霾天气的来源,着重于城市灰霾的三大主要来源,以及灰霾的形成机理。

关键词:灰霾;来源;形成机理;气象条件由于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气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由气溶胶造成的能见度恶化事件越来越多,这些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包括直接排放的气溶胶和气态污染物通过化学转化与光化学转化形成的细粒子二次气溶胶,可形成灰霾,致使能见度下降。

1.灰霾现象:1.1.灰霾的定义:什么是灰霾?中国气象局对于灰霾的定义是,霾是一种天气现象,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又称灰霾。

美国气象学会的定义为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散射光而降低能见度;通常由气溶胶和光化学烟雾组成。

美国环保总署的定义为大气中因大量而可见的气溶胶,这些颗粒物十分细小,单个肉眼不可见,但引起所见物的扭曲和可见范围的下降。

总之,灰霾是由气溶胶及气体污染引起的能见度降低的现象。

由于大量细颗粒物和气体污染物通过太阳光的吸收、散射或反射作用,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城市空气质量,导致太阳辐射强度减弱与日照时数的减少,造成农业减产,还能进入人体,引发呼吸道疾病,进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1.2.灰霾的等级划分:目前将灰霾天气划分为3个等级:即轻度、中度和重度。

①空气相对湿度<80%,能见度>5km 为轻度霾;②空气相对湿度≤80%,能见度>2km、<5km 为中度霾;③空气相对湿度≤80%,能见度<2km 时为重度霾。

2.灰霾的来源:由定义知,灰霾天气的来源有两方面原因,即不利的气象条件:大气颗粒物(特别是细颗粒物PM 2.5)和气体污染物的增加。

灰霾影响大气环境质量,影响气候和能见度,影响人体健康,尤其是细颗粒物(PM 2.5)会分别沉积于上、下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

同时灰霾还会加快城市遭受光化学烟雾污染进程。

那大气颗粒物和气体污染物为什么会增加?目前,我国存在4大灰霾严重地区:北部的黄淮海地区、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和东部的长江三角洲。

形成灰霾的大气颗粒物来源于自然和人类活动排放。

自然界产生的大气颗粒物主要包括灰尘、矿物、硫酸盐、硝酸盐等气溶胶物质。

人类活动排放的大气颗粒物主要包括化石燃料和生物质(植物秸秆、动物尸体和生活垃圾等)燃烧产生的粉尘颗粒物以及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有毒、有害颗粒物。

另外,笔者认为,城市灰霾天气来源主要有三处:城市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汽车尾气的排放和秸秆的燃烧。

2.1.城市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由近45 年来年霾日数变化趋势分布可见(图1)[1],在中国东部大部地区主要呈现增加趋势,尤其常年霾日多的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流域及河南西部等地,霾日增加幅度大,趋势显著,一般有5-10d/10a,局部地区达15d/10a。

中国西部和东北大部地区则以减少趋势为主, 幅度一般不足5d/10a。

近45 年来, 在经济发达和发展迅速的区域如华北、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年霾日的明显增加趋势,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线性趋势增加显著的区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地区的大气环境状况日益恶化趋势较为明显。

由笔者切身体验来说,城市的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确一定程度上危害了大气环境。

笔者生活在苏州,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苏州现已成为上海的“后花园”,但也正由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兴土木,引进外资,开办工业园等,将大量大气颗粒物排入大气,现如今的大气环境比曾经的差多了,周围包括自己得鼻炎及一些呼吸道疾病的人越来越多。

笔者也发现,许多想苏州这样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相同的问题。

图1:中国1961—2005年年霾日数变化趋势分布图(d/10a)2.2.汽车尾气排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大大得提高,对生活的质量也越来越高,也就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汽车。

据相关报道称,中国作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正在饱受严重的汽车尾气污染之苦。

环保部发布的《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 2010 年度)》透露,2009 年我国首次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汽车产销量的飙升也带来了严重的机动车污染问题。

报告认为,我国机动车污染日益严重,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其中,全国113 个环保重点城市中1/ 3 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

环保部有关负责人说,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对环境影响日趋严重的同时,我国一些地区酸雨、灰霾和光化学烟雾等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频繁发生,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每年200多天的灰霾天气,这些问题的产生都与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细颗粒物等污染物直接相关。

2.3.秸秆燃烧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作物秸秆已不再作为农村的生活燃料,而逐渐成为粮食收获以后的多余副产品,在夏、秋粮食收获期间,秸秆焚烧频繁,不仅对环境产生影响,还对人体健康、交通运输等多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段凤魁等通过观测实验,证实了秸秆焚烧对空气污染的影响[ 2]。

张红等结合郑州市一次严重霾天气案例分析,发现秸秆焚烧会导致空气中微小粒子数量的增加,从而增大霾天气的发生几率[ 3]。

查询卫星遥感监测秸秆焚烧信息,2008年10月27日江苏连云港、宿迁、泰州地区发现秸秆焚烧火点,且火点多集中于泰州地区。

同时,对比10月27日至29日南京周边及全省13个城市空气质量(见表1)发现,,27日除上海和镇江轻微污染,其他地区空气质量均为良好,28日合肥、杭州、南京、常州等部分地区出现轻微污染天气,29日合肥、杭州及江苏大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均达到污染水平,属区域性污染天气,其中镇江、扬州、泰州、南京及常州空气污染较重, 镇江污染指数达到重污染等级。

可见,空气污染最重的3个地区与卫星监控发现的火点位置是一致的,此次区域性污染与秸秆焚烧有关。

为进一步分析秸秆焚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利用美国NOAA研制的轨迹模式HYSPLI T4 , 计算南京10月28日晚重度灰霾天气的后向气流轨迹,分析大气污染物输送情况[4]。

图2中①线、②线分别代表地面10m和100m高度的气流运动轨迹,轨迹以27日22时无锡、苏州为起点,沿长江经常州、镇江、扬州等地到达南京。

这样,由泰州等地焚烧秸秆产生的污染物,随着气流沿长江从东北方向影响南京。

同时,由于这一时期内南京上空的天气形势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使得污染物在城区内累积,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出现典型重度灰霾天气。

图23.灰霾的形成机理王炜、朱坦等[5]在城市空气污染物与能见度的关系研究中,依据城市能见度与颗粒物的密切关系,提出了能见度有可能成为空气质量的视觉度量手段和视觉空气质量的评价方法,并依据能见度理论,推导建立了颗粒物污染的消光系数和能见度之间理论联系的数学方程。

大气能见度作为大气透明度程度的一种表示方式,不仅可以反映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而且与城市居民生活息息相关。

2005 年11 月初在北京、天津及周边地区出现的较大范围的区域性空气污染问题,形成了一次较为典型的区域性灰霾污染过程。

针对天津地区此次典型灰霾与大雾交替的天气过程,对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 )与能见度进行了同步观测,同时对此过程中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进行了时实监测。

以天津地区宝坻空气监测子站观测到雾- 霾交替叠加的污染过程为例[ 1 2],绘制了能见度与颗粒物污染过程变化趋势图,见图3。

图3:2005 年11月 1 日~ 5日期间雾- 霾污染过程由图3 可见,,能见度与颗粒物污染状况基本呈现负相关,在颗粒物持续高污染水平状态下,能见度明显降低,基本维持在小于1km 水平。

分析此次污染变化的天气形势,天津市地面处于变性高压后部,受均压场或地形槽控制,系统稳定,长时间处于静风状态,早晚逆温较强,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这种不利的气象条件导致污染物不断积累的污染过程。

3.1.风速众所周知,当风速稳定,对于一个地区来说,是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而风速越大,越有助于污染物的扩散,降低大气环境的污染程度。

而影响风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气压,而是低空环境。

当地面处于变性高压后部,受均压场或地形槽控制,系统稳定,长时间处于静风状态,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这种不利的气象条件将导致污染物不断积累,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大楼越建越高,增大了地面摩擦系数,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

水平方向静风现象的增多,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向城区外围扩展稀释, 并容易在城区内积累高浓度污染。

污染物得不到好的横向稀释的条件。

3.2.逆温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盖在城市上空,使上空出现了高空比近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

污染物在正常气候条件下,从气温高的近空向气温低的高空扩散,逐渐循环排放到大气中。

但是逆温现象下,边界层中高空温度高于低空温度。

逆温使高低空空气流动受阻,,空气交换能力减弱,并且使大气层结相对稳定, 其中, 贴地逆温更易使空气流通和大气扩散能力减弱,导致污染物停留在近空,排放不出去。

3.3.湿度分析 45年来南京站霾日最小(指 2:00、 8:00、 14:00、 20:00中最小)能见度与当日平均相对湿度相关性,得出其相关系数为-0.48[6]。

霾日能见度年平均值与相对湿度年平均值也呈负相关关系(图4)。

相对湿度对能见度的影响通过气溶胶粒子的吸湿增大而产生。

当气溶胶粒子中含有水溶性成分时,相对湿度大使得可溶性气溶胶更容易吸收水汽而长大,使消光作用(主要是散射作用)增加,能见度减小。

4.结论:4.1灰霾是由大量细颗粒物和气体污染物引起的能见度降低的现象,它对社会、自然和人本身有很大的危害。

4.2形成灰霾天气的大气气溶胶主要来源于自然排放和人类活动的排放,其中对于城市灰霾来说,主要有三方面城市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汽车尾气的排放和秸秆的燃烧。

4.3由于在一段时期内,无论是自然排放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气溶胶粒子的总量是大致稳定的,但为什么有时出现严重的灰霾天气,有时又是蓝天白云,通过水平能见度的量化手段,这是由气象条件决定的,主要有风速、逆温和湿度。

参考文献:[1] 高歌,1961—2005年中国霾日气候特征及变化分析,地理学报,2008 年 7月,63(7):765.[2] 段凤魁,鲁毅强,狄一安,等,秸秆焚烧对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 J] ,中国环境监测,2001 ,17 ( 3) : 8- 11.[3] 张红,邱明燕,黄勇,一次由秸秆焚烧引起的霾天气分析[ J] . 气象,2008,34( 11 ) : 96- 100.[4] 陆晓波等, 一次典型灰霾天气过程及成因分析,环境监控与预警,2009年 10月, 1(1):13.[5] 王炜,朱坦,解以扬等,城市空气污染物与能见度的关系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 上卷) ,2007: 598- 601.[6] 童尧青等,南京地区霾天气特征分析,中国环境科学,2007,27(5):584-5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