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早期电影
日本影视文化

(1896~1918) 电影传入日本
(1918~1931) 默片、倾向电影
(1931~1945) 有声电影
(1945~1960) 战后及走向国际
(1960~1980) 日本电影新浪潮
基 本 迄日 上 今本 可 ,电 分 历已影 为 史有从 六 , 个 多 时 年年 期
1896 110
(1980~2000) 世纪末的日本电影
邪 典 电 影 ( カ ル ト 映 画 )
怪 兽 电 影 ( 怪 獣 映 画 )
恐 怖 电 影 ( ホ ラ ー 映 画 )
黑 帮 电 影 ( ヤ ク ザ 映 画 )
动 画 电 影 ( ア ニ メ )
其时 是代 剧 ( 年時 明代 治劇 维) 新以 之日 前本 )历 为史 背( 景尤
1868
主 要 类 别
等 等 很 多 。
《 关 于 莉 莉 周 的 一 切 》
《 情 书 》
《 包 杀 括 手 : 啊 一 》 、
入 木 三 分 ,
他 日 们 描本 通 写电 常 ,影 能 往 将 往 人 注 性 重 刻 人 画 性 的 的
美 表樱 现花 到往 极往 致是 凋 零 的 一 瞬 间 方 能 将
日 本 人 以 樱 花 为 国 花
第四名:《关于莉 莉周的一切》
莉莉周到底是什么呢?以太又是什么?
这些都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每当我 们说到莉莉周就会回忆起少年,还需要更多吗?
第五名: 《千与千寻》
每次看《千与千寻》都有一种恍若重生的 感觉,它里面包含了太多东西需要我们静 静体会,千寻救赎了自己的父母,自己也 通过这个过程完成了成年洗礼。电影中有 那么多魅力四射的人物,惟一念念不忘的 只是千寻。
常 地在 位传 低统 下日 。本 作 品 里 , 女 人 通
日韩电影简史回顾

和改造
代表作:《罗生门》1950、《七武士》1954
小津安二郎
作品风格:1.影像:(1)低角度拍摄 (2)人物在画面中的拟态布局 (3)空镜头
2.主题:家庭与亲子关系
3.观念
代表作:《东京物语》1953、《秋刀鱼之味》1962
沟口健二
姜帝圭
• •
商业片领袖 作品风格:(1)受好莱坞电影影像
(2)叙事能力强,注重细节
(3)作品反映社会热点和和民众心理的探究 (4)关注民众再朝韩分治中留下的创伤 (5)温暖人性的内在
•
代表作:《太极旗飘扬》、《生死谍变》
金基德
• •
艺术片大师、“三八六时代“重要导演之一 作品风格:(1)色情 (2)暴力 (3)宗教
1.用字幕代替辩士
•
•
2.采用女演员
3.运用特写、场面转换等电影技巧
4.通过剪辑形成完整的堪称“电影”的作品
•
代表作:归山教正《生的光辉》《深山的少年》 花柳春美——日本第一位女演员
•
黑泽明
作品风格:1.男性主义 2.民族主义:(1)武士道精神 影中 合 (2)将“能剧”运动于电
(3)日本传统美术
•
北野武:“日本暴力美学大师“
有“日本电影新天皇”之称,亦是日本导演中坚力量的旗手。
代表作:《座头市》、《菊次郎的夏天》
、《花火》
•
岩井俊二:“日本新电影运动旗手”,也有中国影迷称他为“ 日本王家卫”
代表作:《情书》、《四月物语》、《烟火》——副导:行定 勋《GO!大暴走》2001宫崎骏 Nhomakorabea•
作品用动画的方式追求理想的现实,用动画拷问良知。多数探讨人与自 然共同成长。 最讨人喜欢的“卖国贼”,2013年7月16日,他敦促安倍晋三处理好慰 安妇问题,日本应向韩国和中国谢罪。 1985年与高田勋、铃木敏夫共同创立吉卜力工作室。 宫崎骏与久石让 代表作:《千与千寻》2001、《起风了》2013 2014年11月8日荣获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日本电影简介

黑泽研究的重点是日本的武士阶层:武士阶层的历 史,武士的道德风尚,武士阶层的社会作用及演变等, 通过艺术去歌颂铮铮铁汉。黑泽明是不同情弱者的。如 果说美国的西部片是美国文化的象征,美国精神的象征; 那么黑泽明的武士片也是日本文化的象征,日本精神的 象征:武士那种忠于自己的团体、尽职、勇敢、正直、 富有献身精神,纪律和克己,以及粗犷的斗争,是武士 的品格,也是日本民族的品格。
1936年,沟口健二拍摄了两部奠定日本电影现实 主义风格的电影,这就是《浪华悲歌》和《青楼姐 妹》。在这两部影片中沟口把他的电影风格气质发挥 到极点,以至这两部作品已成为日本电影的代表名作, 是日本女性电影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1952年,沟口再度兴起,推出了名噪一时的《西鹤 一代女》,以画卷和史诗的形式在银幕上呈现出了日 本的历史世界,结果获得第十七届威尼斯电影节的最 佳导演奖。
小津安二郎影片的民族化
小津安二郎的作品,通常是以现代日本家庭生活作为题材,描写父母 和子女之间的情爱和夫妻之间的摩擦与和解等等。呈现在表面的是一种 现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情昧。
小津影片中遵循民族文化、心理的处理方式,在画面构图的视 觉形式上形成了极富民族性的特征。
在小津安二郎的影片中,还有许多具有民族特征的形式表现,比 如:以既符合日本建筑的空间,又体现出对于人的尊重钓稍稍仰 起的视角;以稳定的幽雅、达观的画面构图;以摄影机处于一个 聚精会神的倾听者位置拍摄的人物讲话的正面处理;以场景转换 时展示叙事空间的过渡镜头;以富有连贯性和视觉节奏感的切换, 等等。小津始终一贯的形式处理,形成了自己适合于民族审美要 求的个人风格。
所谓松竹新浪潮,是指六十年代初,松竹电影公司的一班年轻 导演,透过他们的作品所发展出来的一股电影潮流,他们当中包 括大岛渚。松竹新浪潮的电影都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反映六十年 代日本社会的种种问题 。
日本电影发展史大事记

加入收藏已经被2位会员收藏2011-11-4 10:00:03日本电影大事记1903年日本最早的正式影院是1903年建立的东京浅草的电气馆。
最早的制片厂是1908年由吉泽商行在东京目黑创建的。
《本能寺会战》(1908,牧野省三执导)为日本第一部由解说员站在银幕旁用舞台腔叙述剧情的无声影片。
牧野省三因此被称为“日本电影之父”。
1918年由归山教正主持的电影艺术协会发起纯电影剧运动。
归山在1919年摄制的《生之光辉》、《深山的少女》,为纯电影剧运动的试验性作品。
这两部影片几乎全部利用外景拍摄,让演员在自然环境中表演,从而使电影从不自然的狭隘的空间解放出来。
该协会主张启用女演员,以废除男扮女的传统做法;在影片中插入最低限度的字幕说明故事情节,废除解说员;采用特写、场面转换等电影技巧;通过剪辑使影片形成完整的堪称电影的作品。
这一期代表作沟口健二的《雾码头》(1923)。
从此,“旧剧”影片改称“时代剧”影片,“新派剧”影片改称“现代剧”影片。
1923年9月1日,以东京为中心的关东地区发生强烈大地震,在东京的拍片基地濒于崩溃,不得不转移到京都。
由于震灾后社会的动荡和经济萧条,一种逃避现实的所谓“剑戟虚无主义”的历史题材影片应运而生。
代表作:伊藤大辅导演的《忠次旅行记》三部曲(1928)。
现代题材作品:小津安二郎拍摄的《虽然大学毕了业》(1929)、《虽然名落孙山》(1 930)和《小姐》(1930)等,被称为“小市民电影”。
1931年有声电影时代开始。
第一部真正的有声片是五所平之助导演的《太太和妻子》(1931)。
本期代表作:沟口健二的《浪华悲歌》(1936)、《青楼姊妹》,小津安二郎的《独生子》(1 936)。
小津作品里日本家庭情节剧的表现,适合与日本建筑空间和审美心理的较低的视角运用,以及拒绝默片“淡入淡出”等一系列剪辑手法,而完全利用一把剪刀干净利索的“切”等等,都已成为他的鲜明的特征。
小津安二郎在当时不仅得到了日本评论界的肯定,也赢得了日本观众们的喜爱。
日本│分享五部19禁日本尺度电影,惊悚、悬疑、奇幻、动作全覆盖

日本│分享五部19禁日本尺度电影,惊悚、悬疑、奇幻、动作全覆盖看尺度电影,品刺激人生。
今天为大家推荐日本系列五部19禁尺度电影。
每部都看点十足,总有一部适合你。
第一部:《热血高校1》2007,评分8.0分《热血高校1》是2007年上映的日本青春校园动作电影,该片由三池崇史执导,时长128分钟。
该片改编自高桥弘所著漫画作品,讲述的是在一所恶名远播的叫“铃兰男子高中”的学校中,一群嗜好打架的不良学生之间的帮派之争。
不良少年的典型影视作品,热血中二,日本标配,看这种片子不要谈剧情合理性,爽就完事了!本质就是一群混子抢地盘的故事,但是拍的也太好看了吧,中二的刚刚好。
男人的浪漫在哪里?装酷,耍帅,打架,当老大,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就是任性,男人的浪漫就在这里。
第二部:《热血高校2》2009,评分8.2分《热血高校2》是该系列电影的第二部,也是延续上部剧情展开的续作。
于2009年上映,时长133分钟。
这部讲述了暴力斗殴不再仅仅局限于铃兰高中内部,凤仙学院——铃兰曾经的死对头蠢蠢欲动,一帮后人为给死去的老大报仇又再度发起挑战的故事作为漫改电影,这一部和《热血高校1》一样好看,青春的暴力与荷尔蒙的挥洒,真热血,全程对战,拳拳到肉。
至极的中二,热血的榜样。
日本人那种张开大嘴撕心裂肺的“哦赖!”,嘶吼夹杂着弹舌音,也不知道是怎么发出到那种境界的。
热血打斗犹在,但,缺少了拳哥的剧情,总感觉少了点江湖的情义内核。
第三部:《未麻的部屋》1997,评分9.1分《未麻的部屋》又名《蓝色恐惧》,是1998年上映的奇幻惊悚动画电影,今敏执导,时长81分钟。
豆瓣电影排行榜第135名。
影片讲述了偶像歌星未麻退出CHAM组合转型做一名演员后生活变得混乱不堪的故事。
看完是似懂非懂但大为震撼,依靠解读才明白电影的厉害之处。
实在不应该在大晚上看这部片子。
除了牛我无话可说,人格分裂的电影也看过不少,但这部还是让我浑身起鸡皮疙瘩,虚实之间,梦境交织,今敏无愧造梦大师称号。
日本电影100部

《日本最长的一日》(冈本喜八,1967)
《日本的夜与雾》(大岛渚,1960)
《野良犬》(黑泽明,1949)
《神军》(原一男,1987)
《龙二》(川岛透,1983)
《安城家的舞会》(吉川公三郎,1947)
《弟弟》(市川昆,1960)
《武士勤王记》(黑泽明,1958)
《X圣治》(黑泽清,1998)
《沓挂时次郎,游侠一匹》(加藤泰,1966)
《蜘蛛巢城》(黑泽明,1975)
《暴的果实》(中平康,1956)
《午后的遗言》(新藤兼人,1995)
《秋刀鱼之味》(小津安二郎,19]],1962)
《次郎长三国志》(牧野雅弘,1952-54)
《新宿小偷日记》(大岛渚,1983)
《砂之女》(敕使河原宏,1964)
《美好的星期天》(黑泽明,1947)
《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大岛渚,1983)
《W的悲剧》(泽井信一郎,1984)
《忠治旅日记全三部》(伊藤大辅,1927)
《流浪者之歌》(铃木清顺,1980)
《穿心剑》(黑泽明,1962)
《东海道四谷怪谈》(中川信夫,1959)
《谈谈情,跳跳舞》(周防正行,1996)
《日本昆虫记》(今村昌平,1963)
《夫妇善哉》(丰田四郎,1955)
《求爱之人》(平山秀幸,1998)
《红发女》(神代辰已,1979)
《远雷》(根岸吉太郎,1980)
《仁义之墓场》(深作欣二,1975)
《小奏鸣曲》(北野武,1993)
《十三人之刺客》(工藤荣一,1963)
《近松物语》(沟口健二,1954)
20世纪日本100部最佳电影

20世纪日本100部最佳电影由日本最具权威的电影杂志《电影旬报》组织评选1.《七武士》(黑泽明,1954)2.《浮雪》(成濑已喜男,1955)3.《饥饿海峡》(内田吐萝,1964)3.《东京物语》(小津安二郎,1953)5.《幕末太阳传》(川岛雄三,1957)5.《罗生门》(黑泽明,1950)7.《赤色杀意》(今村昌平,1964)8.《无仁义的战争》系列(深作欣二,1973-1974)8.《二十四之瞳》(木下惠介,1954)10.《雨月物语》(沟口健二,1953)11.《留芳颂》(黑泽明,1952)12.《西鹤一代女》(沟口健二,1953)13.《真空地带》(山本萨夫,1952)14.《切腹》(小林正树,1962)15.《盗日者》(长谷川和彦,1979)16.《龙猫》(宫崎峻,1988)17.《泥河》(小栗康平,1981)18.《人情纸风船》(山中贞雄,1937)19.《手车夫之恋》(稻垣浩,1943)20.《用心棒》(黑泽明,1961)21.《情义两心知》(深作欣二,1982)22.《少年》(大岛渚,1969)23.《月向那方圆》(崔洋一,1993)24.《麦秋》(小津安二郎,1951)25.《我要复仇》(今林昌平,1979)26.《家族游戏》(森田芳光,1983)27.《曲终魂断》(野村芳太郎,1974)28.《青春残酷物语》(大岛渚,1960)29.《人间之条件全6集》(小林正树,1959-1961)30.《来日再相逢》(今井正,1950)31.《湿濡的情欲》(神代辰已,1972)32.《有熔炉的村子》(浦山桐郎,1962)33.《喧哗哀歌》(铃木清顺,1966)34.《幸福黄手绢》(山田洋次,1977)35.《谈谈情,跳跳舞》(周防正行,1996)36.《日本昆虫记》(今村昌平,1963)37.《夫妇善哉》(丰田四郎,1955)38.《求爱之人》(平山秀幸,1998)39.《红发女》(神代辰已,1979)40.《远雷》(根岸吉太郎,1980)41.《仁义之墓场》(深作欣二,1975)42.《小奏鸣曲》(北野武,1993)43.《天国与地狱》(黑泽明,1963)44.《日本最长的一日》(冈本喜八,1967)45.《日本的夜与雾》(大岛渚,1960)46.《野良犬》(黑泽明,1949)47.《神军》(原一男,1987)48.《龙二》(川岛透,1983)49.《安城家的舞会》(吉川公三郎,1947)50.《弟弟》(市川昆,1960)51.《武士勤王记》(黑泽明,1958)52.《十三人之刺客》(工藤荣一,1963)53.《近松物语》(沟口健二,1954)54.《幽灵公主》(宫崎峻,1997)55.《青色山脉》(今井正,1949)56.《诸神的欲望》(今村昌平,1968)57.《坏孩子的天空》(北野武,1996)58.《樱圆》(中原俊,1990)59.《青春杀人者》(长谷川和彦,1976)60.《台风俱乐部》(相米慎二,1985)61.《丹下佐膳馀话》(山中贞雄,1935)62.《赤色教室》(曾根中生,1979)63.《楢山节考》(木下惠介,1958)64.《野菊之墓》(木下惠介,1955)65.《宫本武藏全五部》(内田吐萝,1961-1965)66.《龙马暗杀》(黑木和雄,1974)67.《赤线地带》(谷口千吉,1953)68.《赤胡子》(黑泽明,1965)69.《车战》(降旗康男,1981)70.《恋人们之欲望》(神代辰已,1973)71.《三垒手》(东阳一,1978)72.《细雪》(市川昆,1983)73.《三里冢边田部落》(小川绅介,1973)74.《青春之蹉跎》(神代辰已,1974)75.《日本的悲剧》(木下惠介,1953)76.《像那样的东西》(森田芳光,1981)77.《裸之岛》(新藤兼人,1960)78.《出张》(野村芳太郎,1957)79.《乱云》(成濑已喜男,1967)80.《约会》(齐藤耕一,1972)81.《野兽之死》(村川透,1980)82.《感官世界》(大岛渚,1976)83.《赤提灯》(藤田敏八,1974)84.《赤西蛎太》(伊丹万作,1936)85.《球谣魔影》(市川昆,1977)86.《稻妻》(成濑已喜男,1952)87.《鸳鸯歌合战》(牧野雅弘,1939)88.《葬礼》(伊丹十三,1984)89.《影武者》(黑泽明,1980)90.《火宅之人》(深作欣二,1986)91.《卡门还乡》(木下惠介,1951)92.《听吧,禾田序之声》(关川秀雄,1950)93.《X圣治》(黑泽清,1998)94.《沓挂时次郎,游侠一匹》(加藤泰,1966)95.《蜘蛛巢城》(黑泽明,1975)96.《暴的果实》(中平康,1956)97.《午后的遗言》(新藤兼人,1995)98.《秋刀鱼之味》(小津安二郎,1962)99.《次郎长三国志》(牧野雅弘,1952-1954)100.《新宿小偷日记》(大岛渚,1983)。
日本电影简史

从1896年迄今﹐日本电影历史基本分为6个时期。
第一期(1896~1918) 1896年﹐爱迪生﹐T.A.发明的“电影镜”传入日本﹐而真正的电影是从1897年由稻胜太郎及荒井三郎等人先后引进了爱迪生的“维太放映机”和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机”开始的﹐其时﹐小西六兵卫也购入摄影机。
在这一两年间输入了放映机和影片﹐并在全国巡回放映﹐称为活动照相﹐并沿用这一名称至1918年。
从1899年开始﹐日本自己摄制影片﹐以纪实短片为主。
《闪电强盗》将当时社会上流传广泛的新闻话题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最早迎合时尚的故事片。
主要演员横山运平遂成为日本第一个电影演员。
日本最早的正式影院是1903年建立的东京浅草的电气馆。
最早的制片厂是1908年由吉泽商行在东京目黑创建的。
《本能寺会战》(1908﹐牧野省三执导)为日本第一部由解说员站在银幕旁用舞台腔叙述剧情的无声影片。
牧野省三因此被称为“日本电影之父”﹐但这类影片只是连环画式的电影。
1912年日本活动写真株式会社(简称日活公司)成立﹐拍摄了尾上松之助主演的一系列“旧剧”电影。
松之助原是巡回演出的歌舞伎演员﹐1909年被牧野省三发现﹐他的第一部作品《棋盘忠信》问世后﹐使他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武打演员﹐有“宝贝阿松”之称。
1914年﹐天然色活动照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活)成立﹐最初以摄制彩色电影为目的﹐但因仅有两种颜色﹐只能改拍普通的黑白电影﹐并且仍以拍摄“旧剧”影片与日活相抗衡。
当时日活的向岛制片厂已在拍摄现代题材的“新派剧”。
第二期(1918~1931) 1918年﹐由归山教正主持的电影艺术协会发起纯电影剧运动。
归山在1919年摄制的《生之光辉》﹑《深山的少女》﹐为纯电影剧运动的试验性作品。
这两部影片几乎全部利用外景拍摄﹐让演员在自然环境中表演﹐从而使电影从不自然的狭隘的空间解放出来。
该协会主张启用女演员﹐以废除男扮女的传统做法﹔在影片中插入最低限度的字幕说明故事情节﹐废除解说员﹔采用特写﹑场面转换等电影技巧﹔通过剪辑使影片形成完整的堪称电影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电影之xx电影
一、xx电影的诞生
1.现存最早的xx电影:
歌舞伎片《赏红叶》
(1899)
2.新派剧:
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的歌舞伎改革运动,最早与电影联手。
3.xx最早的故事片:
《闪电大盗》
(1899)用新派剧演员拍摄。
4.直到20年代中期,日本电影业中所有女性由男性扮演,称为“女形”。
5.1910年代日本电影生产基地开始建立:
1912年日本活动写真株式会社(日活)组建,在东京(现代题材的新派剧)和京都(历史题材的旧剧)——
以两大城市为电影制作中心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为日本电影制造两副面孔。
日本电影沿着对传统价值观的怀旧式肯定和对现代的西方价值观的追随这两条完全分离的线索发展而来。
二、xx电影中的“活弁”
1.活弁:
活动弁士(辨士),为电影做解说表演的。
2.电影和弁士的组合与日本口传文艺的渊源有关,如文乐中的净琉璃,歌舞伎中的义大夫等。
3.在真正意义上,日本从来不存在无声电影。
4.活弁的三种职能:
①作为叙述者与声优;
②作为评论阐释者;
③作为观众代表的表演。
5.弁士在30年代后期几乎销声匿迹,但影响有:
①电影的开头和结尾,通常会有不出场的旁白者冗长的画外音;
②惯用全景镜头和长镜头。
6.弁士的存在使日本电影独自探索出日本独有的电影叙事方式。
三、日本电影的黄金时代(19世纪20-30年代)
1.纯映画剧运动:
①1918年,由归山教正主持的电影艺术协会发起;
②电影不应是对下等戏剧的简单模仿,而必须以某种纯粹的状态呈现出电影独有的本质。
主张不要舞台剧本而要电影剧本,不要男旦而要女演员,不要弁士而要字幕。
指出真正的电影离不开速度、写实和幻想。
③试验性作品:
xx的《生之xx》、《xx的少女》
(19)。
2.两大创作群体:
xx和日活
松竹:1920年在日本东京莆田创立制片厂,《路上的灵魂》
(1921)被认为是日本电影史上的里程碑。
总格调是“现实题材”和“女性电影”如五所平之助的《木偶姑娘》、《乡村姑娘》。
日活:
显出“男性电影”的硬朗特征,最突出代表是伊藤大辅的“剑戟片”,以日本流浪武士与无赖的激战为高潮。
《忠次旅行日记》
(1927)三部系列片。
3.“衣笠电影联盟”(独立制片公司):
①衣笠贞之助,早年日活的当红男旦,后转为导演活跃影坛。
②《疯狂的一页》
(1926):
日本电影史上一部先锋实验电影,既有德国表现主义风格又像苏联默片一样讲究蒙太奇技巧;
③《地狱门》
(1953)在xx电影节获得大奖。
4.倾向电影(xx电影):
①20年代末期,共产主义思潮在日本知识阶层流行,1928年全日本无产者同盟成立,日本无产者电影同盟成立;
②古装剧代表:
伊藤大辅《斩人斩马剑》
(1929),现代剧代表:
沟口健二《xx进行曲》
(1929),xxxx《她何以如此》
5.xx株式会社成立。
四、日本电影第二个黄金时代(50-60年代)
概述:
日本电影企业按照美国大制片厂系统组建,50年代末期由东宝、松竹、大映、东映、日活、新东宝六大公司垄断。
但是日本的制片厂系统围绕导演,而非制片人和明星。
1.xx(1910-1998):
①“xx天皇”,“最不xx的导演”;
②“男性电影艺术家”,重点表现武士阶层,凸显力量美,以此定义日本传统文化和日本精神,日本的民族品格。
③代表作:
《xx》
(1950):
对人性私欲的绝望,对客观存在的疑惑态度与西方兴起的现代主义思潮贴合,有丰富的镜头语言和摄影技法如大量的运动镜头、静态特写,频繁的短镜头;
《七武士》
(1954)
《影子武士》
(1980)
《乱》
2.沟口健二(1898-1056):
①“女性电影大师”,大男子主义当道的日本社会里伤痕累累的女性的赞颂者。
②代表作:
《xx一代女》
(1952)获当年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
有日本传统卷轴画的艺术特质,被评价为具有“不朽的构图,华美的画卷”。
《雨月物语》
(1953)获威尼斯电影节榜首的银狮奖。
3.xx二郎(1903-1923):
①日本电影走向最纯和最高形式的一位艺术家,被作为研究日本民族特有的社会心理和审美观念的范本;
②在同一题材层面上的耕耘,家庭亲情被作为一种近似宗教式的伦理加以讨论;③代表作:
《晚春》,《茶泡饭的滋味》,《早春》,《浮草》,《东京暮色》,《小早川家的秋天》,《东京物语》(在国际上受到关注)等。
·明显的室内剧特征和细腻程式化的表现风格;
·固定机位,低角度摄影,空镜头转场等;
·触及旧式家庭伦理规范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根本性矛盾和人生万年寂寥失意的悲叹。
4.成xx男(1905-1969):
①关注、反思日本的家庭情感,但仅抽取男女情爱进行表现;
②以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为核心,影片中女性依附于他人得以生存,男性本质是自私冷漠、好色平庸;
③悲剧贯穿,基调阴郁虚无;
④代表作:
《饭》,《闪电》,《晚菊》,《浮云》(1955,巅峰之作,表达不安定感和漂泊意识)等。
五、xx电影新浪潮
1.背景:
①电影制片厂的经济危机(1916年新东宝倒闭);
②xx新浪潮的推动。
2.“xx新浪潮”:
大岛渚(“旗手”,代表作《爱与希望之街》,《青春残酷物语》,《日本的夜与雾》),吉田喜重,筱田正浩;
3.最先亮相的新浪潮导演:
增村保造:
《泛滥》
(1959)被视为开路先锋;
4.新浪潮主将:
日活的今村xx:
代表作:
“文化人类学”视角:
《猪与军舰》
(1961),《xx昆虫记》
(1963);
探索xx性的起源:
《xx的欲望》
(1968)。
六、70,80年代以来的xx电影
1.各大电影公司纷纷针对具体观众群,制定含刺激效应的商业电影路线:
①xx:
·义侠片:
《昭和残侠传》,《xx赌徒》等;
·xx主演的偶像片:
《伊豆的舞女》
(1974)等。
②xx:
·喜剧系列片《寅次郎的故事》(1969-1995,世界最长);
·《幸福的xx》
(1977),《xx的xx》
(1980)。
2.1985年第一届东京国际电影节,年轻导演带动崛起:
①xx二《xx俱乐部》
(1985);
②大林宣彦《转校生》,《寂寞鬼》,《到田野去,到山冈去,到海边去》。
3.80年代xx动画电影:
·xx:
《风之谷》(1984,开始吸引成人观众),《红猪》,《幽灵公主》,《千与千寻》;·90年代大举进军亚洲及欧美市场。
4.90年代新锐中坚力量:
xx:
①“暴力柔情美学”代表;
②影片多自编自导自演,完全无视电影惯常语法,即兴表演和摄影,反视觉逻辑进行剪辑;
③以蓝色为基调色彩,北野蓝成为个人标签:
《那年夏天,宁静的海》,《坏孩子的天空》,《菊次郎的夏天》。
5.90年代后期崛起导演:
①特点:
透过现实生活的凡人小事审视历史,反观现实;
②代表:
·xxxx:
《情书》
(1995),《四月物语》
(1998);
·xxxx:
《萌动的朱雀》(1997,戛纳电影节新人导演奖);·是枝xx和:
《xx》
(1995);
·xx真治:
《xx》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