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有效的地理教学_以_我的家乡怎样发展_为例_陈静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优秀教学案例问题研究我的家乡怎样发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优秀教学案例问题研究我的家乡怎样发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优秀教学案例问题研究我的家乡怎样发展
一、案例背景
本节教学案例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中的“我的家乡怎样发展”为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探究家乡的发展问题,深入理解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家乡的发展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因此,本节课的内容丰富且具有实践性。
在案例背景中,我将结合学科和课本内容,以我国某地区为例,设定一个家乡发展的情景。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生态环境恶化、产业结构单一、社会发展不平衡等。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掌握地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鼓励他们提出创新的观点和想法。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解答他们的问题。
4.鼓励学生进行成果分享,让他们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并进行汇报。
(四)总结归纳
1.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讨论过程中的收获和认识,加深对家乡发展问题的理解。
2.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和观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家乡的发展问题,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提出解决方案。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成长。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家乡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本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关注家乡的发展问题,学生能够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树立保护家乡资源的意识,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学生能够认识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陈静
【期刊名称】《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年(卷),期】2015(000)002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加快,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出现,并且被广泛运用于教学之中,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法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而且使得学生通过比较,更迅速、更快捷地把握事物之间的关系。

这种地理教学方法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总页数】2页(P68-69)
【作者】陈静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六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5.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的家乡怎么发展

我的家乡怎么发展
三.重点难点
对某一景点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四.教学反思
优点:对乡土地理应用很熟悉,能激发学生学习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趣。
缺点:合作探究的问题不够明确,

十九中__地理___学科教研活动个人记录
年级
高三
姓名
任险峰
日期




名称:我的家乡怎样发展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洛阳经济发展的现状。
2、了解洛阳的旅游景点,能简单进行分类。
3、对某一景点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二.学情分析
《我的家乡怎样发展》是一节问题研究课,课程内容充分体现了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重视对地理问题的研究、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学生已基本掌握区域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本节课任课教师尝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家乡旅游业的发展进行探讨,一方面让学生学以致用,另一方面让学生深入了解巩义的基本情况,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入家乡建设的案例,引导学生关心自己家乡的发展,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家乡的建设,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技巧与实地经验

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技巧与实地经验

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技巧与实地经验1. 教学技巧1.1 课程导入课程导入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环节。

地理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课程导入:- 提问法: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研究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最大的城市是哪个吗?”- 图片导入:教师可以展示与本节课相关的人物、城市、景观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程内容。

例如,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图片,引出地域差异这一知识点。

- 歌曲导入:教师可以播放与地理相关的歌曲,营造轻松愉快的研究氛围。

例如,播放《家乡的河》这首歌曲,引出河流对地区发展的影响这一知识点。

1.2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分析法:教师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例如,分析上海浦东新区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城市化的进程。

- 比较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形成地理概念。

例如,比较我国南方与北方的气候差异,引导学生理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实地考察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环境。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水库,了解水库对地区水资源的影响。

1.3 课堂互动课堂互动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有效手段。

地理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课堂互动:- 小组讨论: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针对某一地理问题进行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例如,讨论我国不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 游戏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地理知识问答、地理拼图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研究地理知识。

例如,设计“地理知识大比拼”游戏,巩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

2. 实地经验在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以下实地经验:2.1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由于学生的研究能力、兴趣和背景知识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

例如,对于地理知识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放慢教学进度,多给予关心和鼓励。

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方法(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方法(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方法第一篇范文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方法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初中地理教学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地理素养。

本文将探讨几种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方法。

1.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各地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让学生如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对真实情境的描述、分析和讨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方法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地理案例,如我国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探究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究活动,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潜力、形成研究意识和探究精神的方法。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地球是圆的?”“我国的行政区划是怎样的?”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4. 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共同完成地理调查、报告等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5. 反思教学法反思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以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进行反思,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6. 情感教学法情感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创设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以关爱学生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手段

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手段

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手段在当今社会,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中考的重要科目之一。

因此,探索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注意事项、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中考备考技巧以及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

主要学习内容初中地理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地理基础知识、地球与地图、气候与天气、人与环境、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等。

这些内容不仅丰富多样,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学习注意事项学生在学习地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2.重视地图的绘制和阅读,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3.关注时事新闻,了解国家政策和地理环境变化。

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地图记忆法:通过绘制和阅读地图,将地理知识与空间位置相结合,提高记忆效果。

例如,在学习世界地理时,可以制作各大洲的国家和首都分布图,便于记忆。

2.思维导图法:利用思维导图将地理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形成知识体系。

例如,在学习中国地理时,可以制作一张关于我国行政区划的思维导图,清晰地展示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地理位置、人口、经济等特点。

3.案例分析法:通过研究地理案例,深入理解地理知识。

例如,在学习气候与天气时,可以选择一个典型的气候区,分析其气候特点和形成原因。

中考备考技巧1.梳理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2.做好笔记,整理易错题和重点题。

3.定期进行模拟考试,检验学习效果。

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学习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2.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3.利用课外资源,如地理杂志、网络资源等,拓宽知识面。

总之,要想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取得好成绩,关键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相信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地理素养。

第二篇范文:以具体例题为示范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

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与策略

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与策略

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与策略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和地理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教学方法1. 教学案例法:通过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比如,在学习城市规划时,可以通过分析某个城市的规划实践案例,让学生了解规划的重要性和实施过程。

2. 视频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像和声音,展示地理环境和地理现象,使学生形象生动地感受到地理的魅力。

比如,在学习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可以通过播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视频,让学生感受地球的运动。

3. 多媒体互动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技术,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气候变化时,可以设计一个气候变化模拟实验,让学生模拟不同气候条件下植物生长的情况。

4. 实地考察教学法:组织学生到实地进行地理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环境,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比如,在学习地貌时,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山区进行地貌考察,让学生观察不同形成机制下的地貌景观。

二、教学策略1. 问题导向策略: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地理资源分布时,可以提出“为什么一些地区资源丰富,而另一些地区资源稀缺?”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寻找答案。

2. 分层次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能力,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实现因材施教。

比如,在学习地理尺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要求,将学习目标分为基础知识、拓展知识和应用知识三个层次,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进行学习。

3. 合作学习策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能力。

比如,在学习地理文化差异时,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国家进行深入研究,并且在小组内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4. 多元评价策略: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的家乡怎样发展》教学设计-文档资料

《我的家乡怎样发展》教学设计-文档资料

《我的家乡怎样发展》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研究课,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学生在学习了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合理开发的基础上,能从学习过程中提取出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方法,并且能够通过此方法切实分析家乡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

本课最终目的是一方面让学生学以致用;另一方面也希望从分析研究中强化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学习了区域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区域经济发展,掌握了分析区域问题的方法。

且在初中学习过乡土地理,对学生所处的神木县现状有所了解。

同时学生能够充分联系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图文资料,高效准确的进行分析。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我的家乡怎样发展的探究,巩固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充分掌握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并且根据具体情况得发展方法。

过程与方法:提升获取课外资料的能力;提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讨论和归纳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家乡发展情况资料的收集,培养学生关注社会、民生、地方发展的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重点:家乡经济发展的条件、存在问题、借鉴经验和解决措施。

难点:充分利用所查找资料进行分析。

教学方法:资料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

4教学过程4.1情景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学习知识是为了具体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因此这节课我们就以我们的家乡神木县为例,借鉴前面学习的方法和经验,共同分析我们的家乡神木县如何发展。

4.2新课讲授探究家乡发展的一般思路。

多媒体展示:①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②分析家乡发展条件的优势与不足③借鉴其他区域的发展经验④提出家乡发展的建议多媒体展示:神木县,属陕西省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黄河中游,秦晋蒙三省交界地带。

中国第一产煤大县、中国最大的兰炭基地、西部最大的火电基地,在国家能源安全体系中占重要位置。

原煤主要分布在县境西北部,含煤面积广,储量丰富,煤质精良,埋藏浅,易开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步骤:让学生去观察淮南地区的地貌、气候等自然地理
效教学更加提倡一种开放的学习,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 要素的特征,调查淮南地区农业生产状况,从而分析农业生产与
心的学习,提倡在真实世界情境中的学习。
自然环境的关系。
关注家乡的发展,就是在真实情境中的学习,是实现地理教
学习目的:了解“秦岭—淮河”是我国哪些地理事物的分界线,
决定的。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河流、自然资源条件、人 念出发,将教师的教建立在学生的学的基础之上,都可以促进地
口、交通条件、国家与地方政策等。
理的有效教学。
学习步骤:从影响区域发展的区位因素出发,学生课外多渠
参考文献:
道地收集家乡的基本信息,实事求是地评价家乡发展条件的优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刘晓明.学习理论与有效教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
教育研究
新课程 NEW CURRICULUM
如何实现有效的地理教学
—— —以“我的家乡怎样发展”为例
陈静
(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
摘 要:从学生熟悉的家乡入手,选取与课本理论联系密切的案例,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 高,实现了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有效教学;乡土地理知识;区位因素;经济发展
南市。淮南不仅有山奇水秀的风景名胜:上窑、舜耕、八公三山鼎
学习步骤:学生可以通过查阅淮南市的统计年鉴、报纸等相
立,横亘东西;淮河支流窑河、淝河、黑河、泥河、架河五水分流,穿 关资料,走进工厂进行调研,采访市级相关政府部门等形式来获
境而下。而且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这里还有十分可观 取资料。
的资源优势。全市煤炭远景储量 444 亿吨,年产原煤 2000 万吨。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一种教学形
课题一:淮南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分析
式。在实际的地理教学中,还有许多鲜活的地理教学案例,还有许
学法指导:通过东北农业与珠三角工业的学习,学生已经了 多新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只要教师善于发现与探讨,正确
解到一个地区的发展是由当地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共同 把握学生的学习规律与心理特点,从“以人为本”这一现代教育理
学有效性的最好体现。这时候,学习的方法与思路学生已经掌握, 理解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了解农业生产因地制宜的原则。
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身处的家乡发展经济的自
课题三:淮南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然与社会经济条件怎样?有什么优势和不足,今后该如何发展?”
学法指导:通过对“传统工业区— ——德国鲁尔区”的学习,学
要求学生按照“收集家乡的资料—根据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分 生就会想到淮南的经济状况。淮南也是以煤炭、电力等传统工业
析家乡发展的条件(优势、劣势)—参考与借鉴其他区域的发展经 验—形成自己发展的建议和构想”这种探究学习模式来分析。下
而兴起的能源城市,在当今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地位逐步提高的状
面我就以我们所在的淮南市为例。
Key words:effective teaching;knowledge of local geographg;location factors;economic devlopment
誗编辑 韩 晓
- 40 -
况下,在许多高新技术产业冲击下,淮南市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
二、案例分析:淮南市经济发展的思考
巨大的挑战,也需要寻找新的出路。这些现状与德国鲁尔区的发
资料(淮南区域概况):在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在安徽的 展存在许多相似之处。所以,我们可以借鉴德国鲁尔区的发展历
中西部,在淮河的中上游,坐落着一座我国大型能源基地— ——淮 程来为我们家乡的建设献计献策。
Abstract: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students familiar with hometown,selection and textbook theory is closely linked to the case,by guiding the students to study,improve and promotestudents’learning ability,realize the validity of geography teaching.
与不足,找出主导因素与限制因素。
版社,2013.
学习目的:学会区位分析的一般方法,理解区域发展与自然
[2]高 俊 昌 . 高 中 地 理 必 修 三[M]. 北 京 :人 民 教 育 出 版 社 ,
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
2009.
课题二:淮南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农业发展
作者简介:陈静,女,本科,中学一级教师,就职于安徽省淮南
学习目的:了解传统工业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综合整治的一
淮南是缘矿而建,因煤而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煤、 般措施,理解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之路,学会实地调研的常用
电、化三大产业支柱,有望在不远的将来建成“华东的鲁尔区”。 方法。
以课本阐述的地理基本原理为前提,以这样的乡土地理环境
为背景,通过深入的探讨、归纳、总结、设计的学习课题有以下几例:
一、有效教学
国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而我们淮南市地处江淮之间,淮河穿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 市而过,这就使得淮南地区在气候上、在农业生产上都具有南北
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有效教学 方的过渡性。
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教学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因此,有
学法指导:学生在《中国地理》中已经知道“秦岭—淮河”是我 市第一中学,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育。
How to Realize the Geography Effective Teaching
— ——“How to Development of My Hometown”as an Example Chen J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